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教案)_第1页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教案)_第2页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教案)_第3页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教案)_第4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明镜所以照形,古事所以知今(教案)《阿房宫赋》《六国论》群文阅读望城区一中彭阳教学目标:.1、学生尝试对比鉴赏《阿房宫赋》和《六国论》特点和说理艺术。2、感悟两位作者的责任和担当情怀,感受作者以天下为己任的历史责任感。3、观照现实,学会理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教学重点:1、比较文章特点和说理艺术,并联系相关历史背景探究其针对性。教学难点:1、学生感悟文章如何体现两位作者心系天下、勇于担当的情怀,分析文章观点的合理性。教学方法:诵读鉴赏、合作探究教学课时:第5课时一、导入新课:秦灭六国,一统天下,但秦朝仅历二世而亡。自古以来,仁人志士从未放弃对历史的思考,既慨叹秦国的强大,也思索六国的失败缘由,进而探究秦王朝灭亡之因。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杜牧与苏洵杰出的思考者。那么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阿房宫赋》和《六国论》。任务活动一:请同学们参看课本151页的学习提示,从以下三个对比点中任选一个来进行阐释。对比点《阿房宫赋》,《六国论》背景目的结构方法文体语言1、学生分组上台展示:2、教师归纳小结:(使用超链接,根据学生展示的顺序来总结归纳)(1)理性表达,言之有因:背景和目的不同:对比点《阿房宫赋》《六国论》背景目的背景:敬宗乱象“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目的:提醒唐敬宗不要为了自己的享乐而劳背景:北宋惨象目的:警告北宋王朝不要妥协投降,不要重民伤财,不要重蹈秦亡之覆辙。蹈六国灭亡的覆辙。补充资料:“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J白居易的话言犹在耳,这是历代骚人墨客富于历史责任感的一种概括,也是后人作文的榜样。“为时而著”相对于作者而言,意味着自己对时代的一种关注,对现实社会的一种关切,对改造社会、促进社会进步的一种责任和使命。这一点,在《阿房宫赋》《六国论》中体现得非常典型。杜牧在《上知己文章启》中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所以文中“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便落到了实处,言外之意,很显然是在警示唐敬宗“大起宫室,广声色”的危机,提醒他要爱惜民力,不要重蹈秦国灭亡的覆辙。同样,苏洵在《六国论》中也绝对不是就事论事,而是借题发挥。“苟以天下之大,下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他的目的不是总结六国灭亡的教训,而在于警告宋统治者勿重蹈六国灭亡的覆辙,不要用贿赂的方式对待西夏和契丹。对此,明代何仲默说过:“老泉论六国赂秦,其实借论宋赂契丹之事,而卒以此亡,可谓深谋先见之识矣J《阿房宫赋》一文最后一句与《六国论》最后一段交代了两位作者的写作目的,前者是要规谏统治者不能大兴土木,要爱惜民众;后者劝谕当朝统治者“无使为积威所劫”。原因:《阿房宫赋》写于公元825年(唐敬宗宝历元年),杜牧23岁。杜牧所处的时代,政治腐败,阶级矛盾异常尖锐,他希望当时的统治者励精图治、富民强兵,而事实恰恰和他的愿望相反。唐穆宗李恒以沉溺声色送命。接替他的唐敬宗李湛,荒淫更甚,“游戏无度,狎昵群小”“视朝月不再三,大臣罕得进见:又“好治宫室,欲营别殿,制度甚广",并命令度支员外郎卢贞,“修东都宫阙及道中行宫”,以备游幸(《资治通鉴》卷二四三)。对于这一切,杜牧是愤慨而又痛心的。他在《上知己文章启》中明白地说:“宝历大起宫室,广声色,故作《阿房宫赋》可见《阿房宫赋》的批判锋芒,不仅指向秦始皇和陈后主、隋炀帝等亡国之君,而主要是指向当时的最高统治者。宋朝是我国历史上比较软弱的一个王朝。宋太宗以后,国势就渐渐衰弱。宋朝初年,北边已经有敌国契丹,宋仁宗时•,西边又出现了敌国西夏。宋朝受着这两个国家的威胁和侵犯,却不敢对他们进行坚决的抵抗,只想用屈服妥协的办法,向他们纳银输绢换取和平。宋真宗景德元年(公元1004年),与契丹(后来称辽)缔结漕渊之盟,宋朝答应每年给契丹白银十万两,绢二十万匹。宋仁宗庆历二年(公元1042年),契丹派使者到宋朝要求割给他们晋阳(现在山西省太原市)和瓦桥(在河北省雄县易水上)以南十县的土地,结果定盟由宋朝每年给契丹增加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庆历三年(公元1043年),西夏向宋朝上书请和,宋朝每年赠给西夏白银十万两,绢十万匹,茶三万斤。宋朝这样一再向敌人屈服妥协,结果增加了敌人的财富,削弱了自己的力量,带来无穷的后患,而实际上并不能换得和平。作者意在警告北宋统治者不要采取妥协苟安的外交政策。板书:借古讽今,切中时弊(2)理性表达,言之有文文体、语言风格不同:对比点《阿房宫赋》《六国论》文体文体:文体:风格文赋史论语言:整散结合的句式语言:灵活多变的词语丰富多样的修辞用词准确言简意赅语言生动气势充沛补充资料:《阿房宫赋》为文赋,课文从三个方面来描写阿房宫:一是写阿房宫建筑之奇,二是写阿房宫美女之众,三是写阿房宫珍宝之宫。写建筑,课文先展开广阔而高峻之全貌,进而细绘宫中楼、廊、檐、长桥复道、歌台舞殿之奇;写美女,述其来历,状其梳洗,言其美貌,诉其哀怨,绘声绘色,倍加渲染;写珍宝,既写六国剽掠,倚叠如山,又写秦人弃掷,视若瓦砾。这些描写用墨如泼,淋漓兴会,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充分体现了赋体的特色。然而铺陈阿房官规模大,宫室多、美女众、珍宝富并非作者作赋的目的。透过楼台殿阁、脂粉金玉这一画面,作者旨在说明秦统治者之奢侈腐化已到了无以复加的地步。而为维持这种奢侈生活所进行的横征暴敛,正是导致秦王朝覆亡的根本原因。《古文观止》的篇末总评说:“前幅极写阿房之瑰丽,不是羡慕其奢华,正以见骄横敛怨之至,而民不堪命也,便伏有不爱六国之人意在。”可见,文章前面所进行的动人描绘乃是为后面的正义宏论张本,为篇末归结秦灭亡的历史教训、讽谕现实,提供了坚实的基础。《六国论》为史论,其结构完美地体现了论证的一般方法和规则,堪称古代论说文的典范。文章开篇即提出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的论点;然后以史实为据,分别就“赂秦”与“未尝赂秦”两类国家从正面加以论证;又以假设进一步中说,如果不赂秦则六国不至于灭亡,从反面加以论证;从而得出“为国者无使为积威之所劫”的论断;最后借古论今,讽谏北宋统治者切勿“从六国破亡之故事北文章围绕中心论点展开论证,既深入又充分,逻辑严密,无懈可击。全文纲目分明,脉胳清晰,结构严整。不仅句与句、段与段之间有紧密的逻辑联系,而且首尾照应,古今相映。文中运用例证、弓I证、假设,特别是对比的论证方法。如“赂者”与“不赂者”对比;秦与诸侯双方土地得失对比,既以秦受赂所得与战胜所得对比,又以诸侯行赂所亡与战败所亡对比;赂秦之频与“一夕安寝”对比;以六国与北宋对比。文章通过对比增强了“弊在赂秦”这一论点的鲜明性、深刻性。板书:经正纬成,理定辞畅(3)理性表达,言之有格结构和方法不同:对比点《阿房宫赋》.《六国论》结构方法结构:先铺叙阿房宫的奢华和毁灭再议论“秦爱纷奢”必将灭亡方法:先铺叙后议论结构:先提论点:“六国破火,弊在赂秦”再止面论证:“秦赂而丧”“不赂者以赂者丧”再反面论证:“不赂秦不至灭亡”最后讽谏:“勿从六国破亡故事”.方法:综合运用多种论证方法引用论证、举例论证、对比论证、因果论证、假设论证、比喻论证补充资料:《阿房宫赋》:先铺叙阿房宫的奢华及毁灭,后得出观点。第一部分(第1、2段)由外到内,由楼阁建筑到人物活动,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极写宫中生活荒淫奢靡。第1段:从背景、耗资、规模、布局、宫中人物活动等方面铺叙阿房宫建筑宏伟、豪华。第2段:从宫人来源、宫中生活、珠宝陈设等方面铺叙统治者生活的荒淫、奢靡。第二部分(第3、4段)议论分析,指出“秦爱纷奢”不恤民力自然会导致灭亡的命运,得出结论。第3段:从横征暴敛、挥霍无度、纵欲纷奢、秦皇无道指出秦必亡之命运。第4段: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六国论》:开头直接提出观点,而后论证观点。第一部分(第1段)提出论点:“六国破灭,弊在赂秦”;第二部分(第2、3段)围绕中心论点,提出两个分论点一一“赂秦而丧”、“不赂者以赂者丧”一一分别论证;第三部分(第4、5两段)总结六国破灭之教训,劝谕当朝统治者“无使为积威所劫”o板书:纵横出入,说理严密任务活动二: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眺望前行的路,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看得准。时代青年,肩负重任。请结合文本所学,联系生活实际,谈谈你如何做一个以天下为己任的时代青年。(不少于300字)1、学生展示作品任务活动三:1、30名清华北大学子应征入伍视频播放与2021年网民“蜡笔小球”在微博发表诋毁英烈的视频展示,通过对比,引导学生对现实进行理性思考,做一个以天下为己任,有担当的人。课堂小结:一代代文人土子怀揣“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的道德理想,遵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政治操守,秉持“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人生志向,以家庭为根基,以天下为己任,竭诚担当,勤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