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上文言文复习参考答案_第1页
七上文言文复习参考答案_第2页
七上文言文复习参考答案_第3页
七上文言文复习参考答案_第4页
七上文言文复习参考答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期行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要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曰:"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约定)2.太丘舍去,去后乃至。(离开)(才)3.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玩耍)4.与人期行,相委而去。(丢下,抛弃)5.友人惭,下车引之。(牵,拉)6.元方入门不顾。(回头看)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与人期行,相委而去。译句:和人约定同行,丢下我却自己走了。2.待君久不至,已去。译句:(父亲)等你很久,(您)都不来,(他)已经走了。3.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译句:友人感到惭愧,走下车想拉他。4.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译句:过了正午后(友人)还没有到达,陈太丘不再等候(就自己)走了,离开以后(友人)才到。三、文中友人由“怒”到“惭”的原因是什么?答:1.认识到了自己的错误2.太丘儿子年仅七岁就懂得这样的道理,而自己却没有注意到。四、你认为元方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他是一个聪颖、机智、能言善辩、不卑不亢、自觉维护父亲的尊严的人,但最后不好,因为陈太丘的朋友已经下来去赔罪了,而他却不理别人,很不礼貌。五、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通过讲述七岁儿童元方为父与客据理力争,使客深感惭愧的故事的故事,告诉我们要诚实守信,讲究礼仪。乘船

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朗曰:“幸尚宽,何为不可?”后贼追至,王欲舍所携人。歆曰:“本所以疑,正为此耳。既已纳其自托,宁可以急相弃邪?”遂携拯如初。世以此定华、王之优劣。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华歆、王朗俱乘船避难(一起)2.有一人欲依附,歆辄难之(想要)(当即)3.幸尚宽,何为不可(还)(肯,同意)4.王欲舍所携人(扔掉,抛弃)5.宁可以急相弃邪?(难道)6.遂携拯如初(于是)(救助)4.令作诗,不能称前时之闻。译句:(我)让(他)作诗,(写出来的诗已经)不能与从前的好名声相符。5.复到舅家,问焉,曰:‘泯然众人矣。译句:(我)再次到舅舅家,问起方仲永的情况,回答说:“(他小时候的才能已经)消失,与一般人没什么区别了。三、仲永从一个神奇的孩子最终成为一个普通人的原因是什么?(用文中原句作答)答:“父利其然也,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四、这个故事说明了一个什么道理?答:本文通过叙写方仲永因为父亲“不使学”,从具有神异的禀赋到“泯然众人”的过程,说明了人的知识才能并不是一层不变的,强调了后天教育和学习的重要性。卖油翁陈康肃公尧咨善射,当世无双,公亦以此自矜。尝射于家圃,有卖油翁释担而立,睨之,久而不去。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

康肃问曰:“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翁曰:“无他,但手熟尔。”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翁曰:“以我酌油知之。”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以钱覆其口,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康肃笑而遣之。一、解释句中加点的词。1.公亦以此自矜(夸耀)2.尝射于家圃(曾经)3.睨之,久而不去(斜着眼睛看)4.但微颔之。(点头)5.但手熟尔。(只是)6.尔安敢轻吾射?(怎么)7.乃取一葫芦置于地(于是)8.因曰(接着说)9.康肃笑而遣之(代指卖油翁)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见其发矢十中八九,但微颔之。译句:(卖油翁)见到他射出的箭十支能中八九支,只是微微地点点头。2.汝亦知射乎?吾射不亦精乎?译句:你也懂得射箭吗?我射艺不也很精湛吗?”3.无他,但手熟尔。译句:(这)没有什么,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4.康肃忿然曰:“尔安敢轻吾射?”译句:陈尧咨气愤地说:“你怎么敢轻视我的射技?”5.徐以杓酌油沥之,自钱孔入,而钱不湿。译句:(卖油翁)慢慢地用勺子把油注入葫芦,油从钱孔中穿进去,但铜钱却没有湿。6.因曰:“我亦无他,惟手熟尔。译句:(卖油翁)接着说:“我也没有什么,只不过是手法熟练罢了。”三、你认为文中的陈康肃、卖油翁各是一个怎样的人?答:陈康肃:骄傲自大,但最后也能听取别人的诤言。卖油翁:随和,不自夸。四、这个故事告诉我们一个什么道理?答:本文通过讲述陈尧咨与卖油翁之间的故事,告诉人们熟能生巧,即使有过人的长处也不必骄傲自满的道理。蔡勉旃坚还亡友财蔡璘,字勉旃,吴县人。重诺责,敦风义。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蔡召其子至,归之。愕然不受,曰:“嘻!无此事也,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且父未尝语我也。”蔡笑曰:“券在心,不在纸。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①故不语郎君。(告诉)⑤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寄放)(字据)②且父未尝语我也(从来没有)⑥重诺责,敦风义。(看重)(重视)③亡何,其人亡。(通“无”,没有)⑦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哪有)(怎么,哪里)④而翁知我(通“尔”,你,你的)⑧卒辇而致之。(最终)(用车子运)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1.安有寄千金而无券者?译句:哪里有寄放一千两白银却不立字据的人呢?2.有友某以千金寄之,不立券。亡何,其人亡。译句:有一位朋友将一千两白银寄放在他那里,没有立字据。不久,这位朋友去世了。3.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卒辇而致之。译句:你父亲把我当做知己,所以没有告诉你。蔡璘最终用车子运着送还给他。三、本文表现了蔡勉旃怎样的优秀品质?答::“重诺责,敦风义”或者“诚实守信”四、课文从哪些方面表现了友人对蔡勉旃的绝对信任?答:一是“寄千金,不立券”,二是没有告诉自己的儿子。五、这则故事给了我们什么启示?答:本文通过叙述蔡璘“坚还亡友财”的故事,表现力蔡璘诚实,信守诺言的高贵品质。告诉我们:诚信乃做人之本。戴震难师先生是年乃能言,盖聪明蕴蓄者久矣。就傅读书,过目成诵,日数千言不肯休。授《大学章句》,至“右经一章”以下,问塾师:“此何以知为孔子之言而曾子述之?又何以知为曾子之言而门人记之?”师应之曰:“此朱文公所说。”即问:“朱文公何时人?”曰:“宋朝人。”“孔子、曾子何时人?”曰:“周朝人。”“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曰:“几二千年矣。”“然则朱文公何以知然?”师无以应,曰:“此非常儿也。”一、解释下列加点的词。1.先生是年乃能言(这)(说话)2.几二千年矣。(差不多)3.就傅读书(靠近,这里指“跟随”)4.日数千言不肯休(停止)5.周朝、宋朝相去几何时矣(距离)6.即问:“朱文公何时人(立即,马上)二、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