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苦旅》读书心得领悟_第1页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领悟_第2页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领悟_第3页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领悟_第4页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领悟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Word第第页《文化苦旅》读书心得领悟《文化苦旅》读书心得领悟1

散文,真的也可以写出历史的重量。

余秋雨的文采当然是好的,华彩明丽的辞藻,工整通畅的行文;但最吸引我的还是透过词句背后穿透历史迷雾的画面,越平凡质朴越令人动容。王道士远望外国学者拉着满载敦煌文物大车的背影,天一阁门口及膝深的积水与楼阁上满地的枣核,牌坊下尼姑庵中那些害羞年轻女老师们,布鞋踏在从前牌坊上的雕纹上,送孩子们远去而挥动的小手绢,那两个为开了一冬的腊梅花瓣撑着紫绸伞的小护士。画面在一个人物身上定格,停顿一下,又跳到另一个场景上,再停顿。一放一停,一停一放,那么浩大浅显的中国文化历史,一下就有了形象,有了精气神,不再抽象,不再枯燥,哪怕是屈辱的部分,也让忍辱负重有了发泄的详细出口。

读《文化苦旅》第一遍时,对这本书的感觉是冗杂的,除了感慨,对有些篇章某种语气的厌烦也是剧烈的。这种厌烦主要消失在时不时站到历史代言人的角度上发表感怀之刻,更在《狼山脚下》一篇中到达了顶峰。那些大而空的言论、呼吁、名词、慷慨陈词,那些对中国文化进行总结式陈词的语气与对古今文人命运的对比推断让人心里总不自觉的产生某种不服。

这样冗杂的心情始终伴随我读完最终一页。既然说不清,理不顺,那就必需再读一遍,直到胸中全部的心情平复下来,全部的感想沉淀出来,才深深体会到,张狂也好,空泛也罢,每一个字背后却都是深切而恳切的情感与倾诉,就犹如那句“你来了吗,你是哪一代的中国书生”一样,背负了太多的重压与积蓄到不得不爆发的深切悲愤,题目本身太大,平实的由浅入深由小见大是多么得不易!

这份真挚,在《废墟》中表现为苦口婆心,在《漂泊者》中变成一种静默,在《三十年的重量》中又幻化成一声长叹。我一边在为那些由于心境过于急迫而突兀出来的大词汇们所皱眉,一边又为这样挚诚的一种迫切而由衷的慨叹。是的,假如他不站出来挥手,呼喊,不管语气是否不够谦卑,不管调门是否过于鼓噪,我们的时代到底又有谁更有资格更应当肩负起这样的重量呢?或者说,莫非真要具备某种资格某种背景才能站出来呼喊呼吁吗?在这样的时代,莫非文化还只是精英们的特权?

文化,不管在哪个时代哪种文明下,都是一种具有分散力的精神感召,是超越一切政治因素与社会习惯真正为一个人的根源与根基写下定义的力气。

文字,由于真,才会苦。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领悟2

余秋雨最出名的著作当是《文化苦旅》,用脚印来丈量中国的文化,专心灵去顿悟生活的哲理。书中余秋雨扮演了一个杰出的“导游家”,它指引着各年龄阶段的诸多目光,进入了一个深邃,冷峻的文化空间,那里连接着历史,连带着现代,希望着将来,将一双双天真而奇怪   的眼睛,涂抹了层深幽的颜色,要他们闪耀的是一丝有所期盼的亮色,也将一张张经霜而冷峻了的脸,深刻上责任,沉重中获释,焦躁中轻松,为文化、艺术的继承与创新指向历史后的将来。这是余秋雨先生这部作品给我的最大的感觉。

这段苦旅有点长,也很累,共包含了37篇游记似的散文,写的几乎都是南方及西北山水名胜,古代文人或名人居住过、流连过的地方,还包括了这些地方的风土人情,例《莫高窟》、《都江堰》、《白发苏州》、《孤独的天柱山》、《上海人》、《酒公墓》、《老屋窗口》等。从中国诸多旅游名胜,到荒芜一片的阳关,从大漠到水乡,从西北到江南,从古迹到文人,无一处不是中华大地上历史的闪光点。

茫茫沙漠,滔滔流水,残阳废垒,西风古道,在他的笔下都变得雍容大气且富于才智,仿佛成了历史的浓缩与见证,在世纪轮回中散发着不灭的穿透力。篇篇语言精致气概恢弘的作品,就象一位无声的导游,在历史的交汇点我循着他的脚印推开了一座座神圣殿堂的大门。

道士塔——是他抒发恨意的地方。由于千年百年的磨难,他不甘心这被沦落的文化一再地被人践踏,想不到最终的一丝的呼喊竟是由自己升起的。他不想破坏历史的变迁,文化的进步,可对那些掩藏耻辱的土地,他倍感可惜。在他的笔下,这是一个巨大的民族悲剧,而王道士则是这出悲剧中错步的小丑。用一位经受这悲剧的学者的心看,他明白了,那里,一个古老民族在滴血。因恨而爱的情感愈演愈烈,致使我也变得学会了叹息与感慨,明白这一切的一切全部是人心所造。我也因此而抱恨,为民族,为国家,为自己而恨……

翻过屈辱的一页《莫高窟》,悄悄耸立,神奇又安详。余秋雨那颇具感染力的文字让我仿佛身临其境。不是在读而是专心在观赏品析。窟中墙壁上那精致绝伦的壁画让我赞叹。颜色绚丽、畅快优美的线条汇聚了五代的纷争隋唐的兴衰以及宋室的沦亡。我不得不为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的精湛技艺所折服。正如所言:"看莫高窟不是看死了一千年的标本,而是看活了一千年的生命。"

随着书页的往下翻转,我的视野更开阔了,思维也变的灵动跳动,布满了幻想力。《阳关雪》的凄美、《柳侯祠》的静谧、《白莲洞》的幽邃、《都江堰》的宏伟,我就象一片空灵的云,沿着秋雨的脚印飘过一座座名山大川。就象在观赏一道流淌的风景线,徜徉在人文景观与历史长河的气氛中,情景交融,实乃“此时无声胜有声”,每读一篇就有新的领悟。就好象在感觉余秋雨对文字的挖掘。他的描写,他的感受,他的想象,甚至是他的诉说,种种的这些全都超越了文字本身的韵律。好像在唱一首歌,不是民曲,不是流行曲,亦不是田园山川的旋律,是能让人放开心扉开怀吟唱的人生之韵,天地之乐。我悄悄地在心中重复这些文字,试图想完善地记忆,可让自己更自信些。但是,这些直白白的文字下仿佛隐藏着另一种高深莫测的意境,是什么呢?我不禁细琢。最终最终找到了答案。我明白了什么是其中的“苦”,和它真正所要倾诉的情结。

余秋雨的文章经常给人一种历史的沉重,一种文化的观念,一种对过去的留恋,一种对将来的忧患。面对文化,无论是中国的还是外国的,总有一些使人无奈,总有一种圆满让人两难。

然而,很多现代人已渐渐冷漠、麻木于这种文化的圆满。并不是全部的现代人都熟悉了中华文化的悲剧,因此在自序中说:“我不敢对我们过于浩大的文化有什么祝祈,却盼望自己笔下的文字能有一种苦涩后的回味,焦灼后的会心,冥思后的放松,苍老后的年轻。当然,盼望也只是盼望罢了,何况这实在也只是一种奢望。”

但是,有些文化,即使被人们看到,并且呼吁、挽救,又能以什么方式留存呢?历史的泥泞不能阻碍现代的车轮,中华文化确实太浩大,在历史与现代的碰撞中,不是历史的破裂,就是现代的停滞。这也是现代人面对中华文化的两难。

纵观《文化苦旅》全书,并没有多少美丽的词句和华丽的词藻,其间多的是睿智的语言,以及一则则通俗的故事。余先生也很少对山水名胜作详细的描述,往往是笔锋一转,人为地构造出了一幅幅浓郁而又肤浅的人文图景,紧跟着便进入了直抒式的'咏叹,继而以纵横四海的气概挥洒着对中国古文化历史的种种遐想和谈论。它为每一名读者解读了历史的苍凉和大漠黄河文明的盛衰,使读者为文章的心情所感染,在不知不觉中接受发自内心的感悟,从而以一种崭新的姿势去思考人生、思考将来。

每个人的一生都是一本书,“书”既透露出文化,而每一个文化都不是孤立的,你自己不曾记得年少时的轻浮,中年的坎坷,老年的怡然得意,而或许哪一本书中就有你的影子,让你似曾相识,让你重新捡起残缺的记忆。活着的人记住历史,可历史只记住那些推动历史进展的人,我们不是伟人,但我们至少可以让我们的子孙后代记住我们,写好人生这本书,算是对他们有个交代吧!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领悟3

“肩头,妈妈的肩头,是我家的风雨山脊。”

——题记

翻开藏青色书皮的《文化苦旅》,细细品尝,有一种淡淡的悲伤,又有着洞若观火的透彻,你仿佛能从字里行间看到一位游子不羁的灵魂。我不禁自问,是怎样的家庭,怎样的经受打造了这样一个文坛的传奇?直到翻到了最终,看到了那一篇——《为妈妈致悼词》。我才了然于胸。原来,在传奇人物的背后有这样一位宏大顽强的母亲。有母如斯,儿子怎能不铸就一片辉煌。

这是余秋雨先生在他母亲追悼会上的讲话,文章虽不长,但字里行间都溢满了对母亲深深的崇敬与浓浓的思念。

余秋雨坦言自己中学时获得了全市作文竞赛第一名和数学竞赛大奖,就要归功于母亲在他七岁时就让他替代她,来为全部的乡亲写信、记账。他顽强人格的形成也是深得母亲的遗传,面对那么多谣言的一次次围攻他从不反对,他曾说“只要见过我妈妈,你们就明白了”。母亲赐予他的东西太多太多了。

“记得有一次我从农场回家,惊讶地看到一张祭祖的桌子竟然在自动移动。细看之下才发觉妈妈一个人钻在桌子底下,用肩在驮桌子。家里的人,有的被关押了,有的被逼死了,有的被流放了,没有一双手来帮她一把,她只能这样。”母亲用瘦弱的肩膀扛起了整个家庭的生死祸福。为了在战斗岁月支撑起这一个小家庭,母亲竟然同意到最贫困的乡村生活,一切生活详情都回到她完全不熟识的原始起点。为了给很久没有吃过一顿饱饭的他挣两元钱,他的母亲在那么冷的天赤着脚去一家小工厂洗铁皮,浑身上下都被水浇湿了。至今还能记得那年她贴着两元钱币握着他手掌时的温热……我想余秋雨在想到此情此景时,在追忆往昔的艰苦岁月时,必定泪眼婆娑,必定满脸的不舍。试想,全天下有哪一个有良知的子女情愿母亲受这般的苦楚。就像全天下的母亲一样,见不得孩子受一点点委屈。

这不由得又让我想起了另一个文坛奇人的母亲,她就是史铁生的母亲。她隐忍、包涵,为了鼓舞双腿瘫痪的史铁生活下去,她隐瞒自己的病情,日夜忍受病痛的熬煎,直到临死前最终一刻,心心念念的还是她的孩子,告知孩子要“好好而活”。

大抵全天下的母亲都是如此,为了孩子她们可以倾其全部,假如需要她们以生命为代价,她们也会毫不迟疑,义无反顾。想想自己的母亲也是如此,每天早晨,当我还沉醉在梦乡中的时候,妈妈已经轻手轻脚的起来,为我们洗衣做饭。她清晰我们每个人的爱好,餐桌上总有我和爸爸喜爱的菜,而对于她的爱好我却知之甚少。我的生日她总能一年不落地记得,次次都是尽心预备,但她的生日总会用一句“生日欢乐”轻轻带过,甚至过去好久,才突然想起。全部的家务似乎从来就是她的本职工作,无怨无悔,任劳任怨。而我却觉得享受她的悉心照看是那么的理所当然,天经地义。世界上没有谁会无缘无故地对你好,除了父母。只有他们的爱无缘无故,有始有终。

我内心产生了丝丝的愧疚,母亲欣喜的看着女儿从蹒跚学步到亭亭玉立,眼神中时刻透露出“吾家有女初长成”的骄傲。我却从未关注母亲原来的一头乌发何时已爬上了缕缕白发?眼角的皱纹何时又深了几分?挺直的腰背何时已伛偻弯曲?回首往昔,我感觉欠父母的真是太多了。不过值得庆幸的是,一切都还来得及,我暗暗下定决心,今后肯定要像你爱我一样好好爱你、疼你、宠你。

妈妈,女儿已长大,女儿的肩膀已不再稚嫩,今后就让我成为你的风雨山脊,路过泥泞,路过风,从阴雨始终走到艳阳。

《文化苦旅》读书心得领悟4

一次听说《文化苦旅》还是在高中的时候。由于看到其中有两个字与我的名相近,始终认为是莫大的缘分,所以对它还有些印象,但也只记得这曾经是语文老师强力推举过的一本读物,她的初衷是盼望我们在课余时间能够多读些书,了解一些在课本上学不到的学问。圆满的是当时的我性情极为浮躁,实在很难静下心,觉得即使看了也是一种铺张,之后不久就把那本书抛在了脑后,不再理睬。

时间一晃而过,如今的我已经踏进了高校的门槛。想着买些书打发在高校里的闲暇时间,一进书店,此书便映入眼帘,只是书架上摆放的都已加上“新版”二字,旧迹难寻,而又想着应当是融入了更多的精华,于是马上买下,并且趁着寒假仔细看完。

在谈我对这本书的感悟之前,我想先说说这本书的——余秋雨先生,他是我特别敬佩的作家之一。当然,我并没有像时下流行的“追星”一样了解过这位的血型、星座、爱好等的细枝末节,只是通过看书中对的简洁介绍和个人对书中文字的联想去了解本人,或许这样也还很肤浅,因此我仅从我个人方面表达对他的崇敬。我敬佩他,不由于他拥有渊博的学识;不由于他拥有洪亮的名声;不由于他拥有显赫的地位,只由于他有放下这一切的决心;只由于他有坚持不懈的毅力;只由于他有容纳是非的胸怀;只由于他就是他,而不是谁都可以仿照的别人!

《文化苦旅》这本书主要由“中国之旅”、“世界之旅”、和“人生之旅”三部分组成。在“中国之旅”中踏遍了中国文化的一条条天地之线,将中国各地区各民族的文化串联起来,带给我们一场异彩缤纷的文化盛宴。“世界之旅”更是冒着生命威逼贴地穿越数万公里考察了巴比伦文明、埃及文明、克里特文明、希伯来文明、阿拉伯文明、印度文明、波斯文明等一系列最重要的文化遗址后汇编而成,其中对当代世界文明作了全新思索和紧迫提示,而最终的“人生之旅”尤其发人深思。通过谢晋、巴金、黄佐临、陈逸飞等文化代表以及自己的生平经受向我们讲解并描述了何谓“苦旅”。语言感染,使人深切体会到那些文学巨人们所要面对的心酸而荡然的人生。只是我照旧不知结束本书的那简短一句“且拜且祭,且忆且思,且喜且泣”是对过去人生的一次总结,还是对将来人生的一种猜测,又或者是其他。

假如要说看完这本书后的第一感觉,我想借用一下黄佐临的四字名言:可喜,惋惜!可喜的是这本书的极好,写了一本好书。惋惜的是拿着这本书的我却称不上是个好读者。举个事实说明:记得两年前曾看过写的另外一本书《山居笔记》其中同样也有对山西商人从进展壮大到衰落破败的描写,只是当时我还暗自笑话,觉得它就是在交通不便的时代自发形成的作用于通商贸易的队伍,何必费如此笔墨,竟完全没有深想!如今再看,着实汗颜。周国平先生在《思想的星空》中浅谈过一个真正的读者应当具备的特征。他说了三点:第一,养成了读书的癖好;其次,形成了自己的读书趣味;第三,有较高的读书品尝,自知以上三点未能有一点到达,因此就只能粗略的说一些书中让我感想较多之处了。

在第一部分“中国之旅”中将中国各个地区相连接,记录了中国的很多文化遗址,无论是山水如画的南方还是壮丽旷达的西北,都深藏着他那厚重而冗长的脚印,都蕴含着他那对文化孜孜不倦的渴望与追求。值得一谈的是,在的众多遗址记录中让我印象深刻的竟是两个人——苏东坡与王圆箓,他们都曾为中国的文化尽过一份心力。我信任许多人都知晓苏东坡与黄州赤壁,却极少人会知道王圆箓,但是假如说起莫高窟我想就应当没人会感到生疏了。王圆箓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莫高窟的仆人,而他本人却只是那个时代随处可以见到的一个中国平民。他的一般越显他的名贵,作为一个道士的他竟能为以佛教文化为主的莫高窟投入一生的心力!假如说发觉莫高窟是他人生的一次机缘巧合,那么更可以说是他辛勤努力之后的意外收获。站在一个一般人的角度,我对他有无限的赞美,但是站在历史的角度,我却如鲠在喉,张口难言。究竟,莫高窟“生”于他,“死”于他。莫高窟虽由前人所建,但在近代却是他第一个发觉,没有占为己有而让它暴露于阳光之下,是他让世人知道了莫高窟的存在,但也是他间接让莫高窟走向了深渊,与天一阁一般进入了难逃的时代浩劫。但仔细想想我这种观点也是自私的,这不能怨他。也曾设想过一种可能:拦截下外国人对中国文化的掠夺。可是,即使拦下来,在中国动乱的近代社会里又有何处容得下文化的自由进展,也只是迟一步的浩劫,来得更深,更彻底,最终能存留的也只会是一如往初的叹惋。所以更加精确的说法是,莫高窟是生于那个时代,死于那个时代,文化浩劫的来临不是人错了,而是那个时代本身的错。作为文科生的我始终以来都并不喜爱学习中国的近代史,但有应当的敬重。正如在文中的告诫:历史就像一件旧家具,抽掉一个重要环扣就会全盘散架。这应当也能引起一些人的反思吧!苏东坡也算是历史上带有传奇颜色的一个人物,乌台诗案他被贬黄州,官场上的失意却成就了他文学上的巅峰,只是我想说的却是苏东坡的成熟。在文中写道:成熟是一种光明而不刺眼的光芒,一种圆润而不腻耳的音响,一种不再需要对别人察言观色的沉着,一种最终停止向四周申述求告的大气,一种不理睬哄闹的微笑,一种洗刷了偏激的冷淡,一种无须声张的厚实,一种并不陡峭的高度。苏东坡真正地成熟了,成熟于一场灾难之后,成熟于灭寂后的再生,成熟于穷乡僻壤,成熟于几乎没有人在他身边的时刻。看到这里之时我并没有别的想法,只是心底里有一个疑问:我,成熟了吗?

“世界之旅”向我们展现了那些曾在世界史上风靡一时的古代文明,只是不知是被文字的打动还是自己内心情感的提升,看得愈深,愈是心疼。在各大文明辉煌绚烂的一刻“盛极必衰”的契机也似乎已经到来,就如同在天空中一闪而过的流星,那样绚丽,那样美妙,但又太过短暂,留不住永久。而今,我想说说的是在欧洲考察时发生在他身上的一些危急大事:西班牙北部昼夜常见的凄厉警笛,在巴黎与阿姆斯特丹发生的重大失窃,以及在法国图卢兹这座“最安静”的城市遇到的大爆炸等。以欧洲文明为坐标来查找中华文明短处的同时也明确说出了欧洲文明自身遇到的麻烦,而对于我们这新一代的年轻人而言在追逐当今时下所谓潮流的过程中也能否拒绝一味抱歆羡和追慕的看法作一些更深化的总体思索?

谈及“人生之旅”我才真正知道“苦”之由来。“苦”并非指旅行之苦,而是苦在制造,苦在人生。在本书中所谈及的文化代表有些是历经家庭的苦痛,有些则是历经社会的苦痛,而本人,两者都有。可能我被此书如此打动的缘由就在这吧,有经受才会有情感,有情感才会有感动。或许此刻会有人不解:文化与人生会有着怎样的必定联系?为何会选择在最终从文化过渡到人生来结束本书?我想如今我已经明白了,就姑且自己先做个答案,或许也可以成为其他人思索这个问题的一个提示。文化在发达之后,根子上仍旧是生命的痕迹,我在上文中也有所提起。无论是中国的还是世界的,那么多古迹都是很多名贵的生命在支撑,而只有将“人生之旅”写入其中才能道出“文化苦旅”的本质吧!只是一个人到底要承当多少的人生之重才能扛起文化这份责任?谢晋的哽咽,巴金的愁闷,黄佐临的静默,那些千千万万中国人的气息,那些千千万万中国人的呼喊与彷徨,到底在他们的身后有着怎样的无奈?到底在他们的身后又暗藏着怎样的光芒?我不敢也不愿再说下去,未曾经受又怎能评价!我只是一个一般人,好像对自己没有什么期许,只盼望自己在这嬉闹的时代,不说了解,至少明白这人生之“苦”吧!

看完这本书之后回顾所写的全书内容,又对多了一份赞美。虽然是以文化为主线,但在不知不觉中已经将文化与生态紧密的结合。尤其喜爱所写的杭州宣言——关于自然,关于生态,关于秀丽,关于人间。我不知道如今中国的生态问题已经引起了多少中国人的关注,是否要等到城市已被垃圾吞没再也找不到从前的繁华;水中已是重度污染,再不见往日之清亮,再不见鱼儿的玩耍;天空好像乌云遮挡,再难有书中的蓝天白云;雾霾已经席卷全国,白天也看不见四周的人群,我们才会知道我们应当关怀些什么。假如肯定是这样,那么文化末日也将来临。不在乎有多少人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