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卢卡奇对马克思主义辩证法讨论的理论来源是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卢卡奇自己承认,他写《历史和阶级意识》时,是透过黑格尔的眼光看待马克思的,从他所著的《青年黑格尔》也可以看出,卢卡奇获得思想灵感和理论借鉴的,是黑格尔的《精神现象学》。其中主体一一客体的外化、异化一一通过外化、异化的扬弃和克服达到主、客体辩证的、详细的统一,这种哲学模式的构筑和完成给了卢卡奇创立和提出物化理论的哲学依据。卢卡奇将黑格尔哲学模式中的马克思的理论、异化及其克服提升到了主导地位,其中的主、客体关系理论与黑格尔的哲学模式相互交织,形成了卢卡奇自己的物理化理论。这其中体现着卢卡奇的制造性,即给黑格尔的哲学模式注入了实实在在的、明显可见的新的社会内容、新的主体和新的阶级立场,是对黑格尔哲学模式制造性的批判继承。卢卡奇反对离开主体和客体的相互作用来谈论辩证法。他批判恩格斯在《反杜林论》中对辩证法的理解和运用,说恩格斯在那里根本没有提到历史中的主客体的相互作用。他说,“他(恩格斯一一引者注)对最根本的相互作用,即历史过程中的主体和客体之间的辩证关系连提都没有提到,更不要说把它置于与它相称的方法论的中心地位了。然而没有这一因素,辩证法就不再是革命的方法,不管如何想(终归是妄想)保持‘流淌’的概念。”[2](P50)卢卡奇认为,只有坚持客体和对象的历史性质,才能真正地理解和把握它们。假如不承认这些事实及其相互联系的内部结构是历史地产生和连续不断的发生变化的,一味要求在这些事实的基础上形成具有客观普遍性的科学概念,这只有陷入理论的误区。卢卡奇认为,要透过事物的表面现象和直接存在方式深化揭示它们的内在联系和隐藏内容,了解其原来的历史制约性,把客体当作统一的整体来把握,这就需要运用辩证的总体性方法。早期卢卡奇用黑格尔主义精神解释马克思主义哲学,认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实质上就是历史的辩证法。三、列宁和卢卡奇关于辩证法基本思想的同异列宁和卢卡奇都反对形而上学的进展观,批判机会主义思潮的哲学基础,两人都把辩证法的讨论提到首位,而且都着眼于从总体上构思辩证法,但列宁把马克思主义的辩证法理解为辩证法、熟悉论、规律学三者同一的哲学体系,他探究和构思的重点是熟悉、思维的辩证法;而卢卡奇则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为社会历史哲学,他主要着眼于社会历史的辩证法。列宁认为,“规律不是关于思维的外在形式的学说,而是关于一切物质的、自然的和精神的事物的进展规律的学说,即关于世界的全部详细内容及对它的熟悉的历史的总计、总和、结论。”[3](P89-90)列宁认为辩证规律是关于整个世界进展的学说,是对整个世界熟悉的进展规律的反映,是熟悉史的精华,这表明白三者全都的思想。依据列宁的观点,三者不是确定的同一,而是有差别的全都,即在本质上的全都。所谓实质上的全都就是三者在其内容的辩证性上的全都,其全都的客观根源就是物质世界永恒的辩证进展即客观辩证法。而辩证法、规律学、熟悉论都是对客观辩证法的熟悉和反映,都只不过是对不同的领域的辩证规律的熟悉和反映,这反映是一系列的抽象过程,体现的是熟悉和思维的辩证法,即概念、规律等等的构成。与列宁将辩证法讨论侧重于熟悉和思维的领域不同,卢卡奇主见在历史领域中理解辩证法,他认为,辩证法应侧重于历史领域。马克思是在历史本身中发觉了辩证法,“辩证法不是被带到历史中去的,或是领先历史来理解的,,辩证法是来自历史本身,是在历史的这个特定的进展阶段的必定的表现形式,并被人们所熟悉。”[4](P264)卢卡奇的详细的总体性,把辩证法转变为历史的辩证法。他认为总体范畴,不仅规定着历史的客体,也规定着历史的主体,是历史主体和客体的辩证统一。首先,从客体来说,历史是总体性的历史而非支离破裂的。他不是个别事物的杂乱无章的积累,而是有其内在的统一性和整体性;同时,历史的总体性也不应脱离个别的详细的历史事实。卢卡奇在此把历史的总体性限定在既超越阅历现实,又存在于阅历现实之中这两方面的辩证理解上。当他讲这种历史总体存在于阅历现实之中时,他强调的是其客观性的一面,当他讲这种历史总体超越阅历现实时,仅对一种非中介的直接阅历主义的理解时,他强调的是超越现实只能意味着阅历世界的客体将被作为一个整体的各个方面或部分去理解和把握,“也就是作为总体的社会状况的各个方面,体现在历史变化的过程中。”[2](P1984)其次,卢卡奇认为,总体性范畴同时打算着熟悉的主体,只有假定主体本身是一个整体,客体的整体才能被设定。卢卡奇确定总体性是马克思辩证法的核心范畴,但这一详细的总体性只能是限于社会历史领域中的主客体的相互作用和联系之中,是关于社会历史的辩证运动,是包括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的全面社会活动。因而主体要了解和熟悉自身,就不能脱离社会现实中存在的事物。卢卡奇由此深化到社会历史的内部,找到体现了制造历史,实现了主体与客体同一的无产阶级。他认为,只有无产阶级才代表着历史的总体性,才是一种在实践中熟悉世界和改造世界的乐观的主体。可见卢卡奇的总体性范畴始终是置于历史过程中去把握的,他把意识与实践相结合,实现了历史性和主体性的原则与实践性、革命性原则的辩证统一。由于列宁与卢卡奇在辩证法理论讨论上的动身点和侧重点的差异,异致了两人不同的讨论思路和理论走向,形成了两种各具特色的辩证法。列宁从熟悉进展规律的高度,揭示哲学思想、哲学体系产生的熟悉论根源,总结出哲学熟悉的规律性,通过对规律的讨论形成熟悉论的辩证法;而卢卡奇则依据他的规律和方法来理解和阐释辩证法,把辩证法推到历史中去,把主体纳入辩证的相互关系之中,认为主体的自我生成、自我对象化(物化)和扬弃对象(自我熟悉)的过程,就是历史。卢卡奇由此转向对意识形态的批判,形成了历史辩证法。在列宁看来,辩证法也就是熟悉论,是哲学史、熟悉史的总结和精华,他从各个时期哲学思想的分析比较中,总结、概括人类哲学熟悉的进展规律,在《唯物主义和阅历批判主义》一书中,列宁从熟悉进展的辩证规律的高度,揭露物理学唯心主义的熟悉论根源,指出摆脱危机、克服错误的出路。在《哲学笔记》中,列宁从人类熟悉的辩证过程的高度考察和分析唯心主义,揭露它的熟悉根源,总结了人类哲学熟悉的阅历教训,科学地规定和解决了辩证法的讨论对象。他尤其重视对规律的讨论,并依据辩证法的内容、基本原则、内在关系以及讨论方法的思路,对辩证法体系的阐述方式作了一些构想,从其理论途径来看,走向了一种熟悉论的辩证法。作为“青年马克思的发觉者”,卢卡奇看到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社会的无情批判,对社会主义必定成功的猜测,以及关于无产阶级是真正实现这一远大目标的主体的揭示。他提出隐匿在马克思经济学分析背后的历史哲学批判规律,抓住了马克思对商品拜物教的批判作为立论的动身点来绽开他对历史的批判,即对资产阶级社会的批判。他引用马克思《黑格尔法哲学批判导言》中的一句话说:“理论一经把握群众,也会变成物质力气”。在他看来,被群众把握的理论已经变成群众的实践意识,它不仅具有普遍性品行,而且具有直接现实性的品行。卢卡奇说:“只有当意识同现实有了这样一种关系时,才可能做到理论和实践的统一”[2](P49)他认为,只有在历史领域内,历史的主体与客体是同一个东西的前提下,意识和现实的统一才是可能。既然无产阶级是资产阶级社会这个特定历史阶段的同一的主体一一客体,那么无产阶级意识和资产阶级社会的现实之间本质上就具有了同一性,在这个前提下就可能达到理论和实践的同一。卢卡奇反对单纯从熟悉论的角度来看待理论,而是从历史主义原则动身,从对意识形态的批判上联系到无产阶级意识,认为无产阶级意识是其作为历史中同一的主体一一客体所具有的意识,只有这种意识才具有理论的普遍性和对现实把握的总体性。他从批判资本主义社会的立场动身提出其历史理论,其历史观本质上是一种社会批判的历史观。可见,从卢卡奇对辩证法的理解和阐述来看,辩证法不是科学方法的规律,也不是辩证的规律和范畴,而是批判现实的武器,是革命批判的学说,卢卡奇由对意识形态的批判,从理论上走向了历史辩证法。四、在比较中看马克思主义哲学将来进展的特点比较列宁和卢卡奇的辩证法的同异,可见列宁和卢卡奇通过辩证法制造了两种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传统。当然,比较的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卢卡奇辩证法思想的局限性,他把总体性的优先性凌驾于经济之上是对马克思主义的方法所作的黑格尔式的歪曲,他并未能用其主客体的辩证法解决好客体性对主体性的制约问题,未能完全划清同黑格尔的唯心主义社会历史观的界限,从而减弱了他历史辩证法的唯物主义基础。在对主体性的理解中,又在肯定程度上忽视了客观物质生活条件对人的制约,从而陷入了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二律背反之中,在理论与实践的关系上未能走出一条正确的道路。但他回溯到黑格尔并由此开创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解史的另一种传统,即西方马克思主义。因而对卢卡奇的辩证法思想我们必需辩证地看待,剔除和超越其错误和不足,吸取其合理因素。将其同列宁的辩证法思想作比较,也是为了看到比以往更多一些的确定的因素和成分,更全面而深刻地理解它。从肯定意义上说,卢卡奇的详细的总体性范畴是对列宁辩证法思想的补充和进展,卢卡奇强调主体及其意识在辩证法中的地位和作用,认为只有形成了无产阶级的“阶级意识”,主客体同一才能最终实现,这是对列宁辩证法所强调的客观法则和规律的重要补充,使辩证法的内涵更加丰富,有了超越性的进展。在哲学的理论形态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呈现为一种讨论生活世界及其实践问题的哲学理论,其对前人思想遗产的批判继承,也都是通过同时代思想成果的批判熔铸而实现的。尽管20世纪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家们创立了种种不同的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形态,但他们都是从各个角度、不同方面研讨和思索着当代人类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丰富和进展着马克思主义哲学。正由于如此,对于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众多理论形态中,究竟谁代表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主流?我们很难下肯定论。比较列宁与卢卡奇的辩证法,我们无疑也证明白马克思主义哲学是共性和共性相互渗透的哲学。个体化的失落和哲学流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N-Nitroso-clonidine-生命科学试剂-MCE-2307
- IRF1-IN-1-生命科学试剂-MCE-6527
- 二零二五年度文化场馆消毒防疫服务合同
- 二零二五年度电动助力车租赁与充电桩安装合同
- 2025年度房屋买卖合同变更及产权过户补充协议
- 2025年度理发店入股与客户满意度提升合作协议
- 施工现场施工防塌陷制度
- 施工单位关于施工设备的工作联系函
- 绿色校园教学楼电气节能与环保方案
- 食堂的应急预案
-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数学全册课时练习带答案
- GB/T 44143-2024科技人才评价规范
- 对医院领导的批评意见怎么写更合适范文(6篇)
- 账期协议书账期合同书
- 2024年常德职业技术学院单招职业适应性测试题库完整
- 天津市河东区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末数学试题
- 工程防渗漏培训课件
-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2024年数学八年级下册期末经典试题含解析
- 牛津3000核心词汇表注释加音标1-4 完整版
- 高中英语以读促写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课件
- 金属表面处理中的冷喷涂技术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