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声》教学建议_第1页
《回声》教学建议_第2页
《回声》教学建议_第3页
《回声》教学建议_第4页
《回声》教学建议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回声》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

1、识字:

本课生字较少,也比较简单好认。建议教师在指导学生读通、读懂课文的基础上,再指导学生认读生字。呱、哩、圈、纹、返都可以启发学生自学,让学生发挥小组互助学习的优势,自己认记,如,瓜呱、里哩、卷圈、文纹、反返。认记时要注意里读第三声,而哩读轻声。

为了巩固生字的认读,可以把下面的短文印发给学生朗读。文中不仅包含了本课的六个生字,还嵌入了几个需要写的字,有利于巩固认读。

《调皮的聪聪》

聪聪很聪明,但有时候也很调皮。

有一天,聪聪来到张爷爷的鱼塘边,发现张爷爷回家吃饭了,他就捡起石头往鱼塘里扔,嘴里还呱呱呱地学青蛙叫。鱼塘太大了,水的波纹组成一个个圆圈,由小变大,可还没碰到岸边,就消失了,看不到返回来的样子。他想:可能是石头太小。于是,他又找到一块大石头,准备往里扔。

这时候,张爷爷回来了。聪聪很害怕,就对张爷爷说:我在向青蛙妈妈学习哩!张爷爷明白是怎么回事以后,笑着说:小调皮!这是鱼塘,一不准游泳,二不准向里边扔石头,快回家吧!下次再让我看见,可不会放过你。聪聪伸了伸舌头,跑了。

2、写字:

⑴观察:

①要写的字中有三个左右结构的字,看看哪些字左窄右宽,哪些字左宽右窄?(左窄右宽:洞、纹;左宽右窄:影。)

②两个大口框的字──圆、围,请大家仔细看看,大口框和口字的写法有什么不同?(口字的左竖和右边的折向里收,大口框不向里收。)

⑵示范指导:

①范写纹、影、倒、游四个字,让学生认真看,每一笔在田字格的什么位置。

②讲解要点:纹的绞丝旁是三笔写成的,第三笔是提;影字右边的三撇,起笔应该在一条垂线上;倒、游各部分应该写得瘦长,三个部件紧凑一些。

⑶学生临写:

①闭目静坐五秒钟,让学生在幽静的音乐声中进入潜心写字状态,睁眼、正确握笔、摆好坐姿。

②临一遍、对照一下,找到写得不好的地方,再观察前边的范字,看准后再临写。

③教师巡视,发现姿势、书写等问题及时纠正。

二、朗读感悟

童话是孩子们最爱读的。本课采用童话的形式介绍了回声的知识,只要让学生读懂声波和水波一样,碰到障碍物就会返回来产生回声就行了,不要细讲科学知识,教学的重点要放在朗读课文和词句训练上。

板书课题后,不必向学生解释回声,可让学生根据课题质疑,说说自己想知道什么,或者老师设疑:回声是什么声音?在哪儿能听到回声呢?借此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课前要指导学生预习课文。课上,教师可以范读或领读;然后自由读、指名读、开火车读,随时纠正错误,读到正确、流利为止。

在学生正确、流利朗读的基础上,可采取以下方法引导学生读懂课文。

1、带着问题默读:小青蛙听到了哪些声音?把有关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这些声音是小青蛙在哪儿听到的?妈妈是怎样回答小青蛙提出的问题的?把有关句子画下来。

2、实验演示,突破难点。

(下面的实验可以做成课件,有条件的可以在课前带领学生到水塘或者小河前观察水波的荡漾。)

在投影仪上放一个圆形水盆,里面放适量淡红色的水。打出画面后,先让学生观察水面静止的样子。然后,教师把一颗小石子轻轻投入水中,再让学生观察水面的变化。最后,让学生口述观察到的情形。口述完毕,再指导学生反复朗读课文第四、五段,并指导学生画出文中表示动作的词(捡、扔、碰)加以体会。

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时,建议老师们注意两点。

⑴小青蛙的思想感情是随着对回声的认识变化的,要读出变化的语气。如,看到美景很高兴,要用赞美的语调,速度稍慢些。听到回声很奇怪,要用问话的语调,读出惊讶的语气。听了妈妈的话恍然大悟,他非常高兴,要读出欢快的语气。

⑵青蛙妈妈是在解答孩子的疑问,他的话要读出耐心、亲切的语气,节奏应该放慢。

最后,可以指导学生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有条件的可以指导学生分组自编自演课本剧。

三、实践活动

1、回家后用脸盆做一个实验,观察水波碰到盆壁又荡回来的样子。

2、到山谷或者空旷的房子内叫两声,听听自己的回声。《灰雀》教学实录同学们,我们在上二年级的时候学过《诚实的孩子》一课,知道了男孩列宁是诚实的好孩子。这节课我们学习《灰雀》,看看这篇课文讲了关于列宁什么样的故事,相信这节课大家一定会有收获。

师:同学们,我们在上二年级的时候学过《诚实的孩子》一课,知道了男孩列宁是诚实的好孩子。这节课我们学习《灰雀》,看看这篇课文讲了关于列宁什么样的故事,相信这节课大家一定会有收获。

师播放影碟,生用心观看。

师:(出示画有三只美丽的灰雀的挂图)通过观看影碟和挂图,灰雀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生:我看到有两只灰雀胸脯是粉红的,一只胸脯是深红的,特别好看!

生:通过刚才看碟片,我知道了灰雀像其它可爱的小鸟一样,可以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师:(出示小黑板)愿意读的同学站起来齐读小黑板上的练习要求:读句子,说说用上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句子:灰雀在枝头(欢蹦乱跳地)唱歌,(非常)惹人喜爱。

(生自由放开声音读句子,并思索用括号里的词语好在哪里。)

生:如果没有欢蹦乱跳这个词语,句子只能告诉我们灰雀站在枝头唱歌,但我们却不知道它们是怎样唱歌的。

生:如果没有非常一词,可以看出只是一般的喜爱。

师:同学们说的可真有道理。灰雀是那么的活泼可爱,以至于列宁非常喜爱。

(师板书。)

请同学们放开声音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用划出列宁喜爱灰雀的词句并说明你的理解。

生:它们在枝头喜爱是写列宁非常喜爱灰雀的句子。因为欢蹦乱跳一词写出了灰雀的可爱,唱歌一词是介绍灰雀鸣声清脆、好听,非常惹人喜爱表明人们都喜爱灰雀,所以,这句话告诉我们列宁非常喜爱灰雀。

生:列宁每次谷粒表明列宁非常喜爱灰雀。每次都要表明列宁只要走到白桦树下,就会看这三只灰雀。如果他不喜爱灰雀,就不会专门看这三只灰雀。仰望是指抬头望(作动作),而列宁长时间仰望三只灰雀会使脖子发酸的,可以看出他喜爱灰雀;列宁经常给灰雀带吃的,也可以看出他非常喜爱灰雀,否则,他就不会经常给灰雀好吃的。

生:在他周围找到一句中通过找遍一词可以看出列宁喜爱灰雀。因为列宁把公园的每一个细小的角落都看过了,他若不喜爱灰雀就不会那么细心地找了。

生:这时灰雀吗?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爱灰雀。只要列宁碰到一个人就问那人是否见到那只灰雀,可见他想尽快找到那只灰雀。

生:列宁说它怕冷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爱灰雀。通过这句话,我可以体会到列宁害怕灰雀出事。

生:定然宁自言自语回来了可以看出列宁非常喜爱灰雀。若他不喜爱灰雀就不会对灰雀说话,还问它昨天去哪儿了。

师:同学们说的真有道理!此时此刻你有什么疑问吗?

生:(面带愁容)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去哪儿了?

生:(自信地说)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被小男孩逮住了。(大部分学生表示赞同)

师:既然大部分同学都认为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被小男孩逮住了,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用~找出有关词句并加以说明。(生找到词句后,四人小组加以讨论。)

生:男孩说没看见这句话中小男孩说了两次没看见,我觉得小男孩说话结结巴巴的。即然他没逮灰雀就可以直接说,为什么要结巴?我觉得他心虚。

生:那个男孩不敢讲这句话告诉我们小男孩知道灰雀没有死,那么,他也肯定知道灰雀去哪儿了,而文中介绍他不敢讲,毫无疑问,灰雀肯定是被他逮着了。

生:男孩看看列宁活着这句话里,会飞回来的用了两次,可以看出小男孩说话非常肯定。我想,当他看到灰雀失踪后列宁那么着急,他不忍心让列宁难过,就告诉他真话──它还活着,希望列宁不必再担心。

生:它一定会飞回来的一句是小男孩坚定地说着。小男孩决心把灰雀放回大自然中。他发现列宁非常喜爱灰雀,被列宁的所作所为感动了。况且,他看到那两只胸铺粉红的灰雀在树林里飞来飞去,好像在焦急地找它们的同伴,所以,小男孩决心改正自己的错误。

生:第二天,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又在枝头唱歌了,小男孩应该高兴才对,而他却低着头。我想,是小男孩逮了灰雀,而他被列宁爱鸟的言行所感动,所以他把灰雀放了回来;但他仍为自己逮鸟的事而感到后悔,所以才会不好意思地低下了头。

师:你们可真是有心的好学生!老师也知道了那只胸脯深红的灰雀是被小男孩逮住的。(出示小黑板)说一说小男孩在说下面的话时,心里是怎么想的?请上讲台加表情、动作把小男孩当时的表现再现出来。

生:小男孩心里想:我太喜欢灰雀了,所以才把灰雀逮回了家,我还是把他骗走吧,可老师教育我不应该说谎话,怎么办?

生表演时一边摆手一边摇头,并结结巴巴地说话,还直往后退。

生:小男孩心里想:列宁是那么着急地找那只灰雀,而那只灰雀却被我逮回家,我告诉他灰雀还活着,别让他太担心了。

生:小男孩心里想:看这两只灰雀在大自然中自由自在地飞翔,而在我家的那只灰雀却孤零零地呆在笼子里,太可怜了!我还是把它放回来吧。

生:小男孩心里想:灰雀呆在笼子里就会想同伴,同伴一定也非常想念它。我还是把它放回来,让它们团聚吧!

生:小男孩心里想:我从来没养过灰雀,假如灰雀跟着我吃不好、喝不好,很可能就会死去,那多可怜呀!我还是把它放回大自然中,让它自由地生活吧!

生:小男孩心里想:列宁是那么喜爱灰雀,他喜爱灰雀表现在希望灰雀自由自在地、幸福地生活,而我却把灰雀逮进笼子里,让我一个人观赏,我真是太自私了!我应该让它投身到大自然的怀抱,使它健康地成长。我一定要把它放回来。

(生表演时态度坚定。)

师:通过同学们的介绍,我们知道,虽然小男孩逮了灰雀,但小男孩实际上也是非常喜爱(师板书)灰雀的。

师:请一位同学读课文的最后一段,其他同学有疑问可以提出来。

生:为什么文中说列宁已经知道小男孩是诚实(师板书)的?

生:小男孩放回灰雀,并且在列宁面前低着头。他有错就改,是诚实的孩子。

(同学们表示赞同。)

师:课文学到这儿你还有哪些不懂的内容?

生:一开始列宁就知道是小男孩逮了灰雀,他为什么不直接向小男孩要灰雀?

生:(师辅助)列宁是用自己爱灰雀的言行慢慢地感化小男孩,使小男孩潜移默化地受到影响(师板书)。其实,列宁也是非常喜爱小男孩的。

师:(肯定地、赞扬地)同学们分析得可真透彻呀!本节课你有哪些收获?(生谈收获,略。)

【评析】

本节课教学设计巧妙,较好地体现了新课标的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概括地说主要有以下几方面的特点。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学生印象深刻的内容及感兴趣的问题作为学习的重点,较好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进行学习,如课堂上教师一边听,一边偶尔画龙点晴地插说一两句评话,学生就会争先恐后地进行交流。

2、充分发挥学生的潜在能力是素质教育研究的重点,本节课教学拓展了学生的心理空间,发挥了学生的潜在能力,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维,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能力和智力潜能。

3、做到了两个根本转变:

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与教师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