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两难问题课件_第1页
教师两难问题课件_第2页
教师两难问题课件_第3页
教师两难问题课件_第4页
教师两难问题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十四章教师:两难问题——从“中间人”到“介入者”12本节话语“两难问题”“存在论逼近”“中间人”“介入者”“存在论危机”“公共使命”“微型叙事”32.“存在论逼近”(P206)起源:卢梭的浪漫主义的传统设问:“教师是怎样一种角色?”、“教师意味着

什么?”、“为什么我

(您)是教师?”,

设问“教师角色”功能:把“存在论逼近”置于以教师的职业生活为对象的研究的核心。对于教师的存在论逼近,为教师以个人身份砸碎制度中的身份化体制与身份化计划的实践(主体的斗争),作出了准备使命:以启蒙与科学理性为基础而形成的近代的“宏大叙事”的解体本节话语5本节话语3.中间人(P209)

教师角色显露出如下种种二元关系中的中介性质:“儿童”与“成人”、“母性”与“父性”、“外行”与“专家”、“大众”与“文人”、“学习者”与“教育者”、“实践家”与“理论家”、“艺术家”与“科学家”、“百姓”与“官僚”、“从属者”与“掌权者”、“凡人”与“圣人”。※教师这一角色,无论怎样做出明确的界定,事实上是“中间人”。6本节话语4.介入者(P211)

教师在多元的、多层的“中间领域”中,以人与事物及人与人为媒介;以课堂内外多样的文化为媒介,通过交流与沟通,在学校与课堂里展开构筑文化的公共空间的实践。7本节话语6.公共使命(P214、17章268)是指承担相同社会角色和职责的群体共同肩负的责任或任务。佐藤学认为,公共教育的学校的使命就是在于实现民主主义社会,学校本身必须是借助“民主主义”构成的社会。因此学校必须成为个性交响的场所。在这种学校里,学生、教师、校长、家长,每一个人都是“主角”;每一个人的学习权和尊严都应受到尊重;各种各样的思考方式与生活方式都应受到尊重。这里所谓的“民主主义”意味着杜威所说的“各种各样的人协同的生存方式”。人们之所以常常选择教师职业,是因为教师工作可以为人类的幸福做出某种贡献,它是一种超越了个人利益,能够参与社会与文化之建设的职业。

97.“微型叙事”(P215)本节话语教师从其自己的日常教育实践中,发现和记录自己亲身体验的经验,通过教育叙事探讨其经验的意义,用这种贴近教师生活的叙事来应对教师心灵深处所存在的,平日不察觉或有意忽略的存在论问题。佐藤学认为“微型叙事”生成的意义:在微型叙事的话语中,浓缩了教师亲身经验的社会、历史与文化。教师在相互讨论和评论“微型叙事”的实践中,借助个体之间经验的碰撞,形成了构筑作为教师的“认同性”与“沟通”的实践。正是基于这一无限级数的实践,我们才能为新型的教师形象及其实践,提供规范的话语。

10本章脉络和核心:“教师”的重建“存在论逼近”——把“存在论逼近”置于以教师的职业生活为对象的研究的核心。以

“存在论逼近”作为研究的基本方法,重新界定了教师这一概念,探索创造出新型教育实践之修辞的途径。为教师以个人身份砸碎制度中的身份化体制与身份化计划的实践(主体的斗争),作出了准备。“中间人即为介入者”——作为“中间人”的教师必须作为“介入者”加以重建,必须探讨把教师的实践作为“介入者的实践”加以重建的方略。(从恢复中介项的性质着手,展开“教师”概念的重建)“微型叙事”——基于“微型叙事”的实践,我们才能为新型的教师形象及其实践,提供规范的话语。11主要概念1.教师文化

(P211)

是指在学校教师群体内形成的独特的价值观、共同的思想、作风和行为准则、规范等。补充:教师文化是指教师的职业意识与自我意识,专业知识与技能,感受“教师味”的规范意识与价值观、思考、感悟和行动的方式等,即教师们所特有的范式性的职业文化。

(17章P253)

13主要概念2.反思性实践

(P212)

“反思性实践”的概念是唐纳德·舍恩提出的。以“行为过程的反思”为原理的“反思性实践”替代以“技术理性”为原理的“技术性实践”。“反思性实践”是在同情境进行对话中展开反省性思维,同顾客合作,致力于复杂情境中产生的复杂问题的解决。(21章P332)

补充:所谓“反思性实践”的教育实践是指教师与儿童双方在教育过程中相互展开“反思性思考”和推进“反思性思维(探究)”的教学。(16章P242)

14主要概念3.3C

(P213)

以“3R”(读、写、算)为中心所组织的传统的教育内容应当重建起以“3C”为中心的教育内容——为他者的幸福操心的“关爱(care)”、智慧地考察牵涉自己与他者生活的社会事件的“关切(concern)”、恢复同自然界的和谐关系以及同他者人生之亲和的“关联(connection)”。15主要概念5.陈述性认识(叙事性认识)

(P215)

陈述性认识又称叙事性认识,它是从内侧叙述教师亲身体验的经验世界,并且探讨其含义,是在制度化的学校的教育内部产生的具体事件的认识与解读。

补充:“叙事样式”—阐释看似单纯的情境与事件之内外交织的多义性与复杂性,追求结构化之意蕴,要求对于情境做出灵活过细的处置,具体问题具体解决。(16章P240)

17主要观点一、设问“教师”:存在论逼近

(P206)

一、设问“教师”:存在论逼近

(P206)

1819主要观点二、作为“中间人即介入者”

(P208)

1、重新界定学校与教师的必要性21主要观点2、教师的职业实际并没有形成专业的内核,而是处于“准专业”的框架内。

(P209)

相应于专业的专业知识与科学技术并没有确立;相应于专业的研究生阶段的培养与研修体制并不完备;相应于专业的自由与自律并没有保障;没有组织专家协会推进作为专业的自律资格的认定与进修;作为专业管理自身权限的机构及伦理都没有规定;作为专业的社会制度的几乎所有要件都不齐备。

教师事实上处于“外行”与“专家”之间,而绝不是专家。22主要观点3、作为“中间人”的教师的矛盾(P210)

23252、教师的存在论危机

(P214)原因:教育服务以市场原理为基础,人们对于教育的意识被私事化,教育的公共使命丧失。

危害:①课堂成为教师的主观性私人性空间;②助长学校的官僚主义、管理主义、形式主义,教职工作非专业化;③瓦解教职的专业性,职业生活成为繁琐的堆积;④虚幻的权威与权力,派生出过剩的体罚与管理;⑤有关私人性、个人性事件的威胁语句损伤儿童的自我和儿童身份。262、浪漫主义始于18世纪西欧的艺术、文学及文化运动,发生于1790年工业革命开始的前后。浪漫主义注重以强烈的情感作为美学经验的来源,并且开始强调如不安及惊恐等情绪,以及人在遭遇到大自然的壮丽时所表现出的敬畏。浪漫主义是对于启蒙时代以来的贵族和专制政治文化的颠覆,以艺术和文学反抗对于自然的人为理性化。浪漫主义重视民间艺术、自然以及传统,主张一个根基于自然的知识论,以自然的环境来解释人类的活动,包括了语言、传统、习俗。浪漫主义宗旨与“理性”相对立,主要特征注重个人感情的表达,形式较少拘束且自由奔放。

知识链接29知识链接3、技术理性

(P207)

技术理性把科学和技术置于重要位置,把科学理论作为专业知识的源泉,把专业实践视为一种应用科学和技术解决问题的过程。补充:应用科学技术于实践,“理论实践化”,以知识、技术、实践的层级结构为背景。(19章P299)

304、情感主义20世纪30年代,英美等国最流行的一种元伦理学,代表人物维特根斯坦、史蒂文森,情感主义否认伦理学的科学地位,主张道德是个人情感的表达,否认道德的客观性,认为道德判断没有合理的或有效的根据,没有真假之别,不过是表示某种情感、某种愿望。伦理学不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