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纳税》教学反思_第1页
《纳税》教学反思_第2页
《纳税》教学反思_第3页
全文预览已结束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纳税》教学反思

《纳税》教学反思1

关于这周结束的新课——经济生活第八课其次框的内容《征税和纳税》,有几点需要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留意:

首先,备课时,要兼顾教学内容的详实和重难点的突出。这节课我之前讲过汇报课,有些视频资料是可以用的,包括一些探究活动。但是在这次讲课过程中,我把教学内容充分展现出来,每个环节又太过具体了,第一次讲解过后,我意识到了这个问题,然后准时做了订正。比如说在“税收的种类”这一学问点的教学时,让同学简洁了解即可,不需要逐个解释说明和讲解,认真地讲解就导致了后面在学习“依法纳税的必要性”和“公民应如何做到依法纳税”时间特别紧急;同时要留意和同学的课前沟通,这节课除了基本的学问目标和力量目标之外,对同学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训练是极为重要的,也就是要深化认同我们国家的税收是取之于民、用之于民的,作为公民,要依法自觉诚信纳税。我最终设计的教学环节“分组上台展现税收宣扬语”以及“师生同唱《国家》”,就是让同学理解“有国才有家,国家的兴盛发达,离不开我们每个人的努力和付出,所以我们要依法自觉诚信纳税”,以此达到情感的共鸣。但是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假如课堂上即时展现的话,会耗费许多时间,所以需要课前预备,全面把握教学时间。

《纳税》教学反思2

今日教学了《纳税问题》,从同学的学习状况来看,同学对于纳税的学问很感爱好,乐观性很高。而且纳税这部分内容也比较简洁,同学基本都能把握。

例题让同学尝试解答时,大部分同学都知道百分数和一个数相乘时,可以把百分数化成小数或者是分数。教学例题时比我想象得要顺畅多了,这也是有赖于昨天拓展的练习题做了很好的铺垫作用。

在解决练习一第4题时,同学有点困难,爸爸交纳的个人所得税同学都认为是900×10%,只有一个同学提出了不同的意见,应当分为两个档次。这道题的确同学理解起来有肯定的困难,针对同学这一认知上的错误我又加以了介绍和解释。从后来的作业反馈来看,一部分同学能够理解,但还有部分同学不能完全理解,今后还要加强练习。

这堂课给我最大的感受就是数学来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我告知同学依法纳税是我们每个公民应尽的义务,偷税、漏税是违法的。还告知同学吃KFC的时候也可以索要发票等等,同学表现出相当深厚的爱好,期盼着教授利息时同学的表现。

教学了《纳税》这一内容,课后回想起来,这节课有好的地方,也有需要改进的地方。课开头我在黑板上用红粉笔写了一个大大的“税”字,问同学们:观察这个字你想到了什么?

生:想到了开商店要交税、开饭店要交税,工商人员要收税。我又问国家收税有什么意义呢?同学们各抒己见,收税的钱可以办学校、可以修路、可以修公园、可以给大家安装健身器材,一句话可以建设我们的国家。纳税的.导入以及税收的意义这个环节我觉得进行的比较满足。

有两个环节课后想来需要改进。

一、税率公式的引入。当时了解了税收意义以后,我给出一个百分数5%,假如按收入的5%收税,让同学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举例说明应当交税多少元?生:一家饭店一年收入20xx万元,他应当交税20xx×5%=100(万元),又

有同学举了一个例子。接着我告知同学,这个5%叫做“税率”,谁能猜一猜“税率”表示的意义呢?同学思索一分钟后,一个数学程度较好的同学顺当地说出了税率表示的意义。我板书税率意义后让同学复述“税率表示交税款占收入总数的百分之几”,然后总结税率公式:应纳税额÷收入=税率,并由此让同学推出求应纳税额、收入的计算公式。此处教学环节感觉不够流畅,有些牵强。假如我告知同学5%叫做“税率”后,能利用同学求纳税额的例子,让同学去发觉怎样求应纳税额(即:收入×税率=应纳税额),再由此让同学理解税率的意义,以及总结出求税率和收入的公式,会更加顺理成章。

二、有关计算技巧。在练习环节,同学计算书上练习三十二第三题时列算式:250000×5%×12,在指导同学进行有关百分数计算时,我告知同学一般状况下,把百分数化成小数(即:方法一)。此种算法,同学在把百分数化小数,特殊是百分数的分子小于10时化小数,特别简单出错。假如改成方法二,计算时把250000缩小100倍,把5%去掉%扩大100倍,结果不变,计算起来也简便多了。

方法一:250000×5%×12

方法二:250000×5%×12

=250000×0.05×12

=2500×5×12

=150000(元)

=150000(元)

《纳税》教学反思3

本课是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及百分数应用题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在本课教学中,我充分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让同学在争论过和沟通中运用所学的学问去解决问题,提高了同学运用学问的力量。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价值,转变了传统的教学方式,注意同学感知过程,提高了同学的分析、归纳以及解决问题的力量。

一、情境源自生活

用“到办税厅纳税”这一生活情境,让同学感觉数学就在身边,胜利地引入新课,并且让同学从内心产生驱动,激发同学的求知欲和想解决身边的数学的愿望。老师适时加以引导,让同学理解纳税的意义和作用。通过观看祖国的经济、训练、科技进展,充分意识到纳税的意义和每个公民都应依法纳税。

二、同学是主体,注意合作沟通

发挥同学的主体作用,开展自主学习,老师适时加以指导,引导同学自我解决问题,并归纳出计算公式。在沟通和探讨中,同学更好地了解了纳税的种类,应纳税额及税率的概念。同学在整堂课中都是学习的仆人,而且是胜利的探究者。学习起来一点也不枯燥乏味。

三、教学设计注意学问的迁移与延长

在同学解决求应纳税额的时候,适当引导,让同学把百分数问题联系起来,使学问联系起来,同学在新知的构建过程中找寻到了已学学问的基础,不但让同学把所学学问系统化,同时也提高了同学对学问的迁移力量和整合力量。更有利于对新学问的把握和运用。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同学不仅可以把握纳税的有关学问,并且在主体精神和实践力量等方面将得到很好的进展,同学对数学将产生更深厚的爱好。

《纳税》教学反思4

今日教学了《纳税问题》,从同学的学习状况来看,同学对于纳税的学问很感爱好,乐观性很高。而且纳税这部分内容也比较简洁,同学基本都能把握。

练习二的第四题,对于这样的生活化、应用化很典型的习题,我想我们教学时要把握住两点绽开教学:

一是进行审题力量的训练

这样的习题信息多、语言丰富,要训练同学学会两种审题方法(分层分析法和关键词句分析法),前者就是把较长的一段话分断为几个层次,逐句去分析理解弄清各个信息之间的关联,从而探寻方法;后者就是找出题中的关键语句,以它为中心绽开思路的寻求。——这一题,我认为抓住关键词“超过……部分”理解很有效。“月收入超过1600元,超过部分按下面的标准征税。”“不同的超过标准”……让同学充分去理解这些“超过”的意思,弄明白了再进行计算。

二是要启发引导出算法。

这一题我认为没必要进行尝试计算,前面我说过,这是一个生活化、应用化特别强的习题,它的算法是商定束成的,我认为应先探究方法,有了正确的方法后,再让同学应用计算,削减了练习的盲目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