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课时课题:一致长度单位授课内容:教材第2页例1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使学生经历用不一样方法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2)在实践操作活动中,领悟一致长度单位的必要性,认识长度单位的形成过程。过程与方法经过学生的观察、研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在亲自经历的创立活动中,建立起对长度单位的理解。感神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和合作的意识。授课重难点:要点:合学生亲自经历不一样测量工具的合用,领悟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和一致测量单位的必要性。打破方法:经过自主研究学习打破要点。难点:培养学生初步估测意识。经过小组合作学习打破难点。教法与学法:教法:试一试指导法。学法:小组商讨法。授课准备:将学生分成4—6人的合作学习小组。学生准备:学生尺、剪刀、宽1厘米的白纸条、1角的硬币、回形针、小刀、棱长1厘米的小方木。授课过程课堂导语:同学们,比一比粉笔和回形针,哪个长,哪个短?粉笔和铅笔哪个长,哪个短?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一致长度单位。(板书课题)一、研究新知(1)提出问题。同学们,你知道我们的课桌有多长吗?让学生谈论,想方法,小组沟通。(2)报告沟通,分组活动。刚刚同学们想了好多方法,用1角的硬币、手、三角形学具、方木块等作为工具测量,下面就请同学们分成5人一组,和老师一起测量课桌的长度。测量过程中教师巡回指导。(3)小组沟通。让每个小组选派代表在全班沟通测量结果。显然,同学们和老师的测量结果不一样。(4)思疑问难。为什么我们测量的都是课桌的长度,量出的结果却不同样呢?为什么同学们一拃一拃地量,老师也一拃一拃地量,结果也不同样呢?让学生充分公布看法,使他们逐渐理解因为采用的是不一样的手作为测量标准,因此量出的结果不一样。那么怎样才能获得同样的结果呢?(用同样标准进行测量)让全班同学选同一物品(如小刀或小方木)再一次测量课桌的长度,并报告测得的结果。由此概括出:要想获得同样的结果,应采用同样的物品作标准进行测量。(5)活动延伸。①用回形针测量数学课本的宽,用小刀测量一个文具盒的长。学生测量后报告测量结果。(数学课本的宽是5个回形针的长,文具盒的长是5个小刀的长)师:数学课本和文具盒不同样长,为什么它们都用5表示?让学生分组谈论,尔后集体沟通。②概括升华。同学们,数学课本的宽和文具盒的塔尖不同样的,它们都用5表示是因为测量的标准不一样。因此测量物体的长度必定用一致的标准。二、积累运用用手一拃一拃地量桌子的长、高及凳子的高,能够一次接一次地测量。三、总结提升1)大家亲自测量了好多物体的长度,在测量过程中,你们学会了什么?让学生自己总结本课所学内容。(2)概括重申。在测量物体长度时,必定要用一致的标准去测量。授课反思:第二课时课题:认识厘米授课内容:教材第授课目的:
用厘米量3页及第4页做一做,练习一第
1、2题。知识技术1)经过分一量,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建立1厘米的长度看法,领悟1厘米的实质长度。2)学会用直尺测量较短物体的长度(限整厘米)。过程与方法经过实质测量与沟通,认识测量方法的多样性,初步领悟测量单位的重要性。感神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引导学生研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学生合作意识及优异的学习习惯。授课重难点;要点:学会用刻度尺测量物体长度。打破方法:经过学生着手操作打破要点。难点;体验1厘米的长度,并形成直观印象。打破方法:经过合作学习打破难点。教法与学法:教法:发言、演示。学法:自主研究。授课准备:图钉、刻度尺、小木棒、纸条、铅笔、练习本、墨水瓶盒、CAI课件。授课过程一、新课导入老师节就要到了,我们班部署教室挂拉花时发现差了截,同学们准备用彩纸补做一条拉花,还要做多长呢?我们先找根小棒量一量。咦,怎么测量的结果不同样呢?结论:测量的工具不一样,长度标准不一样,因此测量的结果不同样。为了正确的测量,人匀发了然带刻度的尺子,我们今天就来认识“厘米”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物体的长度。(板书:认识厘米用厘米量)二、研究新知(1)认识厘米。①认识刻度尺。大格、小格、数字和厘米。刻度线②认识1厘米。1厘米有多长(从刻度0到刻度1是1厘米,从刻度1到刻度2是1厘米,从刻度2到刻度3也是1厘米)③认识刻度尺上的几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2是几厘米?4厘米有几大格?请同学们说一说。学生报告。(2)用厘米量。①每人发一张纸条,先估计大体有多长,再用刻度尺量一量。②说一说是怎样量的?(把尺子上的0刻度线对准纸条左端,纸条右端对着数字几,就是几厘米)③课件演示测量纸条过程。④测量下面物体的长度。数学书的长、宽,铅笔的长。三、拓展延伸,学会应用1)完成“做一做”、练习一第1题。集体校订。2)小组使用完成练习一的第2题,量完后互相看一看比一比。四、回顾全课,总结提升这节课有什么收获?板书设计认识厘米用厘米量(1)认识厘米认识1厘米从刻度0到刻度1认识几厘米(2)用厘米量授课反思:第三课时课题:认识米用米量授课内容:第4页例4例5及第4页“做一做”和练习一第3—5题。授课目的:知识技术1)初步认识单位“米”,帮助学生初步建立1米的长度看法。2)依照1厘米和1米的实质长度,理解1米=100厘米。3)学会用1米长度单位测量较长的物体。过程与方法经过观察、研究等多种学习活动,帮助学生形成米的正确表象,体验长度单位之间的进率。感神态度与价值观经过研究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来感知数学本源于生活用于生活的道理。授课重难点:要点:使学生学会用米尺量物体的长度。难点:体验1米的实质长度,并形成印象。授课方法:教法:谈论、演示。学法:自主研究、小组谈论法。授课准备:刻度尺、米尺、卷尺、绳子、CAI课件。授课步骤:一、复习引入(1)提问:①量比较短的物体能够用什么长度单位测量?②你们的哪个手指宽1厘米?(2)引入新课请两名同学用厘米刻度尺量黑板的长,并说一说有什么感觉。(很麻烦、很累)对!我们量较长的物体或距离平时用“米”作单位,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有关“米”的知识。(板书:认识米用米量)二、研究新知(1)认识“米”。猜1米有多长,用手比划;出示米尺初步感知1米的长度;看看我们身边哪些物体的长度大体是1米。(2)认识厘米和米之间的关系。课件演示1米里有多少个1厘米(3)用米量用米尺量黑板的长度、教室的长、宽学生的身高等。三、积累运用,拓展延伸(1)判断(对的打√错的打×)①铅笔长15米。()②课桌高70米。(
)③一棵树高16厘米。(
)2)完成练习一第3—5题。四、总结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认识米用米量1米=100厘米授课反思:第四课时课题:认识线段授课内容:教材第5页的例6、做一做。授课目的:知识技术(1)使学生初步认识线段,知道线段的特点。2)使学生学会用刻度尺量线段。(限整厘米和整米)过程与方法经过引导学生观察、研究线段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研究能力。感神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引导学生认真、正确地找线段、量线段,培养学生优异的学习习惯。授课重难点:要点:认识线段和量线段。难点:掌握线段的特点,会分辨线段。授课方法:教法:试一试指导法。学法:合作研究法。授课准备;绳子、直尺、多媒体课件。授课步骤:一、研究新知(1)感知线段的特点。①老师准备一根绳子,提问:绳子现在是波折的,怎样使它变直?学生观察报告。教师示范:两手一拉绳子变直了。小结:把绳子拉直后我们两手间的一段能够看作线段。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线段。(板书:线段)②看看线段的特点。小组谈论,报告。教师指导:直的、有两个点。线段的两端是线段的两个端点。③出示拉直的绳子。提问:现在这条绳子是线段吗?为什么?学生观察报告。④出示几条不一样长短的线段,提问:这些线段长短同样吗?教师总结:线段是直的,有两个端点,而且有长有短。2)完成“做一做”3)找线段小组谈论报告。搜寻我们身边的线段。4)连线段、数线段。教师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和三角形让学生说是由几条线段围成的。小组谈论报告。5)量线段长。二、牢固练习完成教材第5页“做一做”的第2题。要修业生独立完成,小组校订。三、总结;这节课我们都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认识线段线段的特点:直的,有两个端点。授课反思:第五课时课题:画线段授课内容:教材第6页的例7及“做一做”。授课目的:知识技术学会画指定长度的线段。过程方法经过引导学生观察、研究画指定长度线段的要点,培养学生的着手实践能力。感神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在学习活动中认真、正确地画出指定长度的线段,培养优异的学习习惯。授课重、难点:要点:用刻度尺画线段。难点:画指定长度的线段。教法与学法:教法:试一试指导。学法:实践操作法。教具准备:直尺。授课过程:一、研究新知(1)牢固量线段的长度。①观察,初步感知。出示课本第6页“做一做”第1题线段。教师重申:测量线段时,这条线段的一端要对准刻度线0,看另一端对准刻度线几,就是几厘米。②演示,直观感知。③操作,亲自体验。让学生量一量自己数学课本的长。2)学习画指定长度的线段。①观察,初步感知。出示课本第6页例题“画一条3厘米长的线段”授课情境图。小组谈论,全班沟通画法。②演示,直观感知。老师演示,重申在画线段时必然要在线段的两端表示出端点。③操作,亲自体验。学生画完后,教师组织全班沟通。二、牢固练习指导学生完成课本第6页“做一做”中的第1、2题。集体校订。三、全课总结。板书设计画线段画线段:从尺子的0刻度线开始画起,画到指定厘米数的地方。授课反思第六课时课题:长度单位的合理采用授课内容:教材第7页的例8及“做一做”和练习一的第8、9题。授课目的:学会使用不一样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合适的单位。经过观察、操作、比较活动,使学生初步掌握不一样的物品要采用合适的长度单位。经过活动,培养学生沟通、合作研究和创新意识。授课重、难点:要点:学会使用不一样的长度单位,判断物品的合适单位。难点: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教法与学法:教法:试一试指导。学法:操作比较法。授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授课步骤:课堂导语:大家测量知识学得不错,想来考考大家,你们愿意接受挑战么?一、自主研究与合作沟通(1)出示教材第7页例8的情境图:一根旗杆的高度是13厘米还是13米?①学生比画13厘米,若是13厘米就这么长,旗杆不能能就这么矮。②我有1米多高,才到旗杆的这个高度,旗杆应该是13米高。③10个小朋友的高度加起来差不多和旗杆同样高。④一支铅笔都不仅13厘米,旗杆的高度应该是13米。小结:像旗杆这样比较高的物体我们一般用“米”作单位。2)使用沟通。你还能够举出用“米”作单位的物体吗?小组谈论,报告。沟通后小结;一般测量比较短的物体时用“厘米”作单位;测量比较长的物体时用“米”作单位。二、新知拓展.我们学过长度单位,它们之间的进率是多少?学生报告。三、牢固练习1)完成教材第7页“做一做”。2)完成教材练习一第8题。四、总结提升。你这节课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需要研究的问题?五、课外延伸教材练习一第9题。课后反思第七课时课题:100以内的加法(不进位)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引导学生认真观察情境图,全面认识画面内容,激发学生学习新知的兴趣。2)理解算理,掌握笔算加法的书写格式,会正确计算。过程与方法经过观察、操作等活动,引导学生概括计算方法,培养学生概括、概括和操作能力。感神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主动研究知识的精神和认真计算的优异习惯。授课重、难点:要点:竖式计算的书写格式。难点:笔算的计算序次。教法与学法:教法:演示法。学法:自主研究法。授课准备:多媒体课件、第11—13页的情境图、小棒。授课过程:一、旧知回顾,做好铺垫口算并说出算法:12+7=13+5=2+17=4+13=8+12=14+3=二、合作研究,获得新知(1)动画激趣导入新知。出示fiash动画。教材11页情境图。2)着手操作,形成表象。①口算。②摆小棒法。③拨计数器演示法。让学生进一步感知多种算法。3)抛出问题,合作解决。①多媒体展现,感知竖式。35237小组合作研究新知。用小黑板出示研究问题。依照屏幕展现及摆小棒,用计数器方法列出竖式。说出列式原由。4)授课例2。5327对齐数位,从个位加起。教师指导书写。三、运用新知,解决问题(1)学生板演,老师指导,集体校订。35+32=43+26=2)当医生诊断。判断竖式中的错误并纠正。四、知识深入,拓展提升完成教材13页“做一做”第2题。板书设计100以内的加减法(不进位)35+2=37(人)35+32=67(人)3535+2+323767同样数位对齐,从个位加起。课后反思第八课时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利用情境图着手摆小棒,让学生理解进位加法的算理,掌握进位加法的书写格式和计算法规。2)使学生掌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的笔算方法。过程与方法经过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积极思虑、英勇研究的优异质量。感神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及与人合作、与人沟通的能力。授课重、难点: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一的算理。教法与学法:教法:试一试指导法。学法:发现法。授课准备:第14页例3图、小棒、多媒体课件。授课步骤:一、复习引入(1)笔算以下各题。25+42=36+21=24+35=2)指名回答,笔算不进位加法要注意什么?二、研究新知1)授课例3:35+37①试一试计算。②报告沟通,请各小组派代表发言。③竖式算法。学生试一试竖式计算。提问:从哪位加起?竖式中个位相加的得数应该怎样写?④比较总结例3和上节课的两道计算题有哪些同样和不一样。(2)反响练习。教材第14页“做一做”。指名板演,集体校订。三、积累提升(1)森林医生,改正竖式中的错误。(2)列式计算。(3)完成教材练习二第4题。四、总结提升在做进位加法时我们要注意什么?板书设计两位数加两位数(进位加)例3:35+37=7235个位和个位对齐同样数位对齐317十位和十位对齐从个位加起5+2=772满十向十位进1课后反思第九课时课题:两位数加两位数(练习课)授课内容:教材练习二第5—11题,教材第14页“思虑题”。授课目的:1)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算法。2)使学生进一步熟练正确地计算两位数加两位数。授课重、难点:使学生理解计算方法,并能在实质中应用。教法与学法:教法:试一试指导法。学法:自主研究法。授课准备:多媒体课件、练习二第11题的情境图。授课过程:一、复习(1)口算。26+8=7+25=17+7=5+57=42+30=30+52=2)举例说明笔算两位数加两位数要注意什么?3)指名板演29+54=36+45=76+18=学生完成,集体校订。二、指导练习1)独立完成第9题2)完成练习二第5—8题。①第7题,指名板演。②请你当医生③独立完成第6、8题。3)多媒体课件出示练习二第11题情境图。4)完成教材第14页“思虑题”。三、积累运用1)练习二第10题。2)在□里填上合适的数。四、总结提升课后作业:略课后反思第十课时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授课内容:教材第17、18页例1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三第1—3题。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充分利用情境图上供应的素材激发学生爱国主义热情,真切地感觉到我们祖国的伟大。2)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掌握竖式的写法和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过程与方法经过创立情境,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数学问题,培养学生解析概括以及解决问题的能力。感神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观察、认真的优异习惯。授课重、难点:理解和掌握不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和算理。教法与学法:教法:演示法。学法:小组商讨法。授课准备:多媒体课件、计数器。授课过程:一、创立情境多媒体播放北京2008年奥运会影像资料,以及颁奖欢庆场面,激发学生热情,尔后出示第17页情境图。中国比美国多多少枚金牌?美国比中国少多少枚金牌?美国比俄罗斯多几枚金牌?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板书课题)二、研究新知(1)授课例1:36-23=①小组谈论,说一说你是怎样算的。②报告沟通。③概括算法A各小组代表登台板演。B教师在计数器演出示。C列竖式计算应注意什么?(同样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2)反响练习。教材第18页“做一做”第1题。独立完成后,指定2名学生沟通计算过程和结果。二、积累运用(1)集体完成练习三第1题。(2)合作完成练习三第2题。3)完成练习三第3题。四、总结提升用竖式计算两位数减两位数的不退位减法,要注意同样数位对齐,从个位减起。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36-23=13363636-23→-23→-23313课后反思第十一课时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授课内容:教材第19页例2、例3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三第6题。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使学生理解笔算两位数减两位数(退位减)的算理,掌握算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2)经过看一看、摆一摆、想一想、说一说等合作研究式的学习过程,培养学生的数学综合素质。过程与方法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习惯。授课重、难点:理解两位数减两位数,当个位不够减时怎样退位的方法。教法与学法教法:试一试指导法。学法:小组商讨法。授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教材第17页的情境图、小棒。授课过程:一、设疑激趣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17页情境图,你能提出什么问题?2)美国比俄罗斯多多少枚金牌是我们上节课学过的问题,谁能回忆一下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的笔算法规?3)51-36=?二、研究新知(1)学习例2.①着手摆小棒,合作研究。思虑:为什么要翻开一捆呢?②多媒体演示摆小棒过程,老师随从画面讲解。2)结合摆小棒图,引导列竖式。3)沟通报告。①个位上的“1”减“6”不够减,怎么办?②十位上算法:十位上被个位借1此后还剩下几?③多媒体课件再现。(4)学习例3.三、积累运用1)完成教材第19页“做一做”2)完成练习三第6题。四、总结提升经过本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怎样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的退位减?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不退位减)51-36=1541141151515136-36-36515课后反思第十二课时课题: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授课内容:教材练习三第9—12题。授课目的:1)经过练习,加深学生对两位数减两位数的算理的理解,提升计算的正确率和熟练程度。2)使学生知道笔算加减法的联系和差异,能够熟练地进行两位数减两位数运算授课重、难点:能正确运用两位数减两位数的计算方法解决实责问题。教法与学法:教法:试一试指导法。学法:小组商讨法。授课过程:一、复习1)计算下面各题,并说一说是怎样算的。32-18=95-87=63-36=50-27=80-32=学生回答后说一说计算要注意什么。2)引出课题。二、指导练习1)练习三第9题。2)第10题。3)第11题。4)第12题。三、积累运用1)在○里填上“+”或“-”。2)笔算下面各题(用竖式)。54-18=42-26=50-29=86-47=计算完,集体校订,并请同学说一说应注意什么?四、总结提升.略板书设计两位数减两位数(练习课)3295635080-18-87-36-27-32课后反思第十三课时课题: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授课内容:教材第23例4(1)及练习四第1题。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解答。2)经过经历对统计图的观察、解析、思虑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责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经过学生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办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神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授课重、难点: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觉“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教法与学法:教法:发言谈论结合法。学法:自主研究法。授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授课过程:一、复习铺垫1)唱儿歌《左手与右手》。我们说一说左手与右手的指头个数怎样?引出:同样多。2)投影出示题图。①比○多几个?②怎样列式。二、新课授课1)出示例4(1)指名读题。2)解析、理解题意,并列式解答。①这道题告诉我们的第一个条件是什么?②第二个条件是什么?③从这个条件你能够看出什么和什么比?④以一班为标准,哪班多哪班少?⑤那么二班的红旗数就可以分成哪两部分?⑥跟一班同样多的有几面?比一班多的有几面?⑦这道题的问题是什么?⑧求二班的红旗有几面,只要把这两部分怎么样?算式怎样列?三、牢固练习(1)想一想下面两句话,说出什么和什么比,什么多?把多的分成哪两部分?①苹果比梨多3个。②白兔比黑兔多2只。2)完成教材练习四第1题。3)听录音,口答。①小猴子有41只,大猴子比小猴子多3只,大猴子有几个?②梅花鹿身高1米,长颈鹿比梅花鹿身高3米,长颈鹿身高多少米?③小熊猫重10千克,大熊猫比小熊猫重20千克,大熊猫重多少千克?四、总结这节课人匀学习了“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的应用题,要点要抓住谁和谁比,谁多诳语少,把多的分成两部分,求多的就把这两部分合起来用加法计算。板书设计求比一个数多几的数一班得了
12面小红旗,二班比一班多得
3面,二班得了多少面?一班:
12面二班:
与一班同样多的
比一班多的
3面12+3=15(面)答:二班得了
15面。课后反思第十四课时课题: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授课内容:教材第24页的例4(2)及练习四第2题。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使学生理解和掌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应用题的数量关系,并能正确地解答。2)经过经历对统计图的观察、解析、思虑及解决问题的过程,培养学生解决实责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经过学生观察、操作等实践活动,培养学生收集、办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神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和操作过程中,增强学数学、用数学的意识。授课重、难点:在观察操作过程中,感觉“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的过程和方法。教法与学法:教法:发言谈论结合法。学法:自主研究法。授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授课过程:一、复习1)请一名学生回答:什么是同样多?2)在贴纸板上操作:①有5只小兔,萝卜的个数和小兔同样多,萝卜有几个?②有4个茶杯,茶杯盖和茶杯同样多,茶杯盖有几个?(3)填空:五角星有10个,圆和五角星同样多时,圆应是()个。二、新授出示例4(2)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1)直观形象,演示过程。2)合作研究,解决问题。①按题意摆学具。②列式计算。12-4=8(面)3)小组报告。4)搜寻规律,发现方法。小结: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三、牢固练习1)填空后齐背诵: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计算。2)完成练习四第2题。四、拓展应用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板书设计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求比一个数少几的数用减法计算一班有12面小红旗,三班的小红旗比一班少4面。三班得了多少面?12-4=8(面)想:三班和一班同样多时应是()面,去掉4面应是()面。答:三班得了8面。课后反思第十五课时课题:连加、连减授课内容:教材第27页例1、例2及相应的“做一做”,练习五第1—3题。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掌握连加连减的运算序次和竖式计算的书写方法。2)培养书写工整、计算认真的好习惯。过程与方法经过学生观察、谈论,让学生掌握竖式计算连加、连减的方法和竖式的简略写法。感神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计算、书写齐整的学习习惯。授课重、难点:要点:理解竖式的简略写法。难点:进位与退位、口算与笔算相结合的算式题的正确计算。教法与学法:教法:发言法。学法:小组商讨法。授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授课步骤:一、设置情境,引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7页情境图:二(1)班同学帮农民伯伯收南瓜,算一算他们一共收了多少个南瓜。第一组收了28个,第二组收了34个,第三组收了22个。求他们一共收了多少个南瓜,该怎样计算?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连加连减的算式题。(板书:连加、连减)二、研究新知(1)授课例1.①小组谈论:连加算式题怎样算?沟通报告。②考据。写出两种简略竖式。(2)授课例2。①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7页例2的情境图。同学们共收了84个小南瓜,王叔叔运走了26个,李大爷运走了40个。这时还剩下多少个南瓜?②小组谈论:该自缢列式、怎样算?③学生列式、试算。三、积累运用(1)完成教材第28页“做一做”。独立完成,集体校订。2)完成练习五第1—3题。3)独立完成,集体校订。四、总结提升连加、连减的笔算式题,若是把两个竖式合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略。计算时要注意,该进位的要进位,该退位的要退位,认真计算,遇到口算的要口算。板书设计连加、连减例128+34+22=84(个)例284-40-26=18(个)2862简略288444简略84+34+22算法34-40-26算法-40628462441844+22-268418第十六课时课题:加减混杂授课内容:教材第28页例3、例4及“做一做”,练习五第5、7、8题。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使学生掌握加减混杂运算的方法,能正确地笔算100以内的加减混杂运算算式。2)进一步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过程与方法经过学生观察、谈论、比较,让学生进一步明确加减混杂运算竖式的简略写法,并能正确进行计算。感神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认真审题、认真计算的习惯。授课重、难点:理解加减混杂运算的算理。教法与学法:教法:谈论法。学法:小组商讨法。授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授课步骤:一、创立情境,导入新课多媒体出示教材第28页情境图。提问引入。(板书;加减混杂)二、研究新知1)出示例3:老师出示“车上原来有67人”这个条件,到南山站下车的有25人,上车的有28人,现在车上有多少人?①小组谈论:你打算怎么算?②请学生登台板演③及时谈论学生的方法并比较各种计算方法。④完成“做一做”(点名板演,尔后集体校订)2)出示例4:72-(47+16)=①让学生解析、比较例3和例4两题的差异。小组谈论,沟通各自想法。②谈论小括号的作用,本题应该先算什么再算什么?谈论、报告。小结:“小括号”表示先算部分。③列竖式计算。独立完成,集体校订。三、积累运用(1)口算教材练习五第8题采用比赛形式,优胜者发小红花。2)计算教材练习五第5题和“做一做”。3)独立完成练习五第7题。四、总结提升加减混杂的笔算式题,在笔算过程中,把两个竖式写成一个竖式比较简略。计算过程中能口算的要口算。板书设计加减混杂67-25+28=70(人)72-(47+16)=9“小括号”表示先算部分。课后反思第十七课时课题:综合练习题授课内容:教材练习五第9—12题及思虑题。授课目的:1)经过练习牢固连加、连减以及加减混杂的计算方法,正确地进行笔算。2)提升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加减混杂运算的熟练程度。授课重、难点:能正确地进行计算,提升计算能力。教法与学法:教法:指导法。学法:自主研究法。授课准备:多媒体课件、口算卡片。授课步骤:一、复习引入(1)口算。23+7+40=57-7+20=30-5-8=48-20-8=90-30-40=36+15-51=(2)笔算下面各题。75-38+39=36+54-27=二、指导练习1)学生完成练习五第10题。2)第9题。出示课件,认真观察图.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独立列式解答,集体校订结果。3)第11题。4)第12题。5)第31题思虑题。三、积累运用1)在□中填数。(题目略)2)笔算下面各题。(题目略)3)一本故事书共42页,第一天年地12页,第二天看了9页。两天一共看了多少页?两天后还剩多少页没看?四、总结提升课后反思第十八课时课题: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授课内容:教材第32页的例5及“做一做”,练习六第1题。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使学生能从详尽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能够用不一样的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优异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过程与方法经过详尽的生活情境去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能够用不一样的方法去解决问题。感神态度与价值观经过解决详尽问题,培养学生初步应企图识和热爱数学的优异感情。授课重、难点:要点: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难点: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法与学法:教法:试一试指导法。学法:小组合作沟通法。授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授课步骤:一、创立情境1)发言:同学们,休息日的时候,你最喜欢做什么?2)出示教材32页情境图。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合适启示引导:他们在画画,其中有14名女生,男生比女生少5人。你能提出什么问题?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二、研究新知1)利用多媒体课件出示情境图。2)明确画面中所供应的信息。发言:看到这个画面你有什么想问的?学生自由发言。(男生有多少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多少人?)(3)小组沟通谈论。①应该怎样计算一共有多少人?②独立思虑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沟通。③选派代表在班级沟通解决问题的方法。(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男生人数:美术兴趣小组人数:14-5=9(人)9+14=23(人)5)观察比较两个算式的联系。明确要解决第二个问题必定先解决第一个问题。6)提问:你能用一个算式直接求出美术小组的人数吗?学生自己试一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4-5+14=23(人)沟通:你是怎样想的?7)小结。三、牢固应用1)教材32页“做一做”,让学生说明题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独立列式解答。2)练习六的第1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3)在生活中还有哪些近似的问题能够用本节课学的知识来解答?学生自编题目,互相解答。全课总结这节课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简单的两步加减法应用题男生人数:美术兴趣小组人数:14-5=9(人)9+14=23(人)14-5+14=23(人)答:男生有9人,美术兴趣小组一共有23人。课后反思第十九课时课题:整理与复习授课内容:教材第35页“整理与复习”第1、2题,练习七。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经过系统复习,进一步让学生掌握笔算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方法,提升计算能力。过程与方法在整理和复习的过程中,经过学生比一比、看一看、说一说等学习活动,提升学生发现问题、解析思虑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神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认真的学习态度。授课重、难点:要点:能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难点:提升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法与学法:教法:试一试指导法。学法:自主研究法。授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授课步骤:一、复习口算(1)口算。60-20=38+7=27-8=45+7=6+28=38-20=97-70=54+10=2)大屏幕出示练习七第1题,可用开火车的形式完成。在校订的过程中,要修业生讲口算思想过程。二、复习笔算1)独立完成练习七第7题和第8题。并说出笔算加减的同样点和不一样点2)反响练习。独立完成练习七第2题。要求竖式书写规范,能简略的要简略。三、屡次练习1)以口答的形式完成练习七第3题,对有困难的学生可提示他们笔算。2)完成练习七第4题。指名学生说结果和过程,其他同学谈论,并互相沟通解决问题的过程。四、复习应用题1)大屏幕出示情境图。(养殖场有母鸡45只,小朋友说:“公鸡比母鸡少36只。”“小鸡比母鸡多47只。”)你能提出什么问题?①公鸡有多少只?②小鸡有多少只?③小鸡比公鸡多多少只?④母鸡和公鸡一共多少只?⑤小鸡比母鸡、公鸡的总和多多少只提示学生认真观察、审题,弄清数量关系,正确的列式解答所提出的问题。2)完成练习七第5题。学生分组谈论。报告结果。3)独立完成练习七第6题。五、总结提升六、学生谈本课的收获与领悟。板书设计整理与复习笔算加减法的同样点和不一样点。同样点:同样数位对齐,从个位算起。不进位不一样点:笔算加法进位:个位相加满十向十位进1不退位笔算减法退位:个位不够,从十位退1课后反思第二十课时课题:角的初步认识授课内容:教材第38、39页例1、例2及“做一做”和练习八和第1—3题。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结合生活情境,使学生初步认识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称。2)初步学会用直尺画角。过程与方法经过观察、操作等授课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抽象能力,建立初步的空间看法,发展学生的形象思想。感神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让学生感觉到生活中各处有数学。授课重、难点:依照角的特点辨别角。教法与学法:教法:试一试指导法。学法:自主研究法。授课准备:剪刀1把、三角尺1块、白纸1张;直尺、各种形状的实物若干;长方形、正方形、圆形白纸各7张;长条12根;图钉若干。授课步骤:一、生活引入,揭穿课题(1)感知生活中的角。①课件展现实物(剪刀、钟面、三角尺)。②找一找以上实物中角分别在哪儿,引导学生将角比画出来。③找一找生活中的角。(2)揭穿课题。经过研究,知道了角在生活中随处可见。今天我们就一起去认识角。(板书:角的初步认识)二、实践感知,建立表象(1)画一画,剪一剪。学生自己选择工具画角剪下来。集体沟通。2)摸一摸,研究角的特点。3)闭眼想像角的样子。还能够够以自己喜欢的方式比画比画。三、活动操作、牢固应用1)找一找。①明确活动要求:不用眼睛看,在学具盒中摸出一个带角的图形。②反响摸出的图形。③分组沟通,每个图形的角在哪儿?④用手势反响。2)做一做。①交代活动要求。②学生选择喜欢的学习方式开始活动。③组织学生参观作品。④学生思疑,谈论。四、总结提升(1)小结:今天我们认识了一位新朋友——角,关于它你认识多少?2)延伸:关于角,你还想知道什么?板书设计角的初步认识画法:
·边·
·课后反思极点边
第二十一课时课题:直角的初步认识授课内容:教材第40页例3、例4,练习八第6、7、8、14题。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使学生初步认识直角,会用三角板判断直角和画直角。(2)培养学生初步的空间看法和着手操作能力。过程与方法经过学生看一看、摸一摸、折一折、画一画等操作活动,帮助学生建立直角的空间看法,培养学生的实践操作能力,解析判断能力。感神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学会与他人合作,与他人沟通,并获得成功的体验。授课重、难点:初步认识直角,建立直角的空间看法。教法与学法:教法:试一试指导法。学法:自主研究法。授课准备:直角三角尺、钉子板、多媒体课件、活动角、纸片。授课步骤:一、创立情境,着手感知(1)同学们,我们认识了角,你们能不能够用自己的学具做一个角?(2)展现。展现学生所做的角。(3)感知生活中的直角。(4)揭穿课题。我们就把这样的角叫直角,今天我们就来认识直角。(板书课题)二、研究新知(1)从生活中找直角。(2)判断直角。出示课件,在图中判断哪些图形中的角是直角。(3)制作直角①刚刚我们认识了直角,现在我们用一张纸来制作直角。②学生着手操作。③展现成就。④小结:将纸片对折两次获得直角。(4)画直角。①用三角尺画一个直角。②示范画直角。③请同学们在纸上画直角。三、积累运用(1)折直角。2)完成练习八第6、7、8、14题。四、总结提升谁能说出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知识?板书设计直角的初步认识直角授课反思边极点第二十二课时画法课题:锐角和钝角边授课内容:教材第41页的例5及“做一做”。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让学生在认识直角的基础上辨别锐角和钝角,能用自己的语言正确地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点。(2)在认识角的授课活动中,初步认识三种角的大小,培养初步的空间看法。过程与方法经历观察、比较、操作等授课活动,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实践能力、解析能力和抽象能力,进一步建立空间看法,丰富学生的想象思想。感神态度与价值观经过实践活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体验,建立自信心;经过生活情境的创立,感觉生活中各处有数学。授课重、难点:要点;会辨别直角锐角和钝角。难点:能区分锐角、钝角和直角的特点。教法与学法:教法:试一试指导法。学法:实践操作法。授课准备:直尺、三角尺。授课过程:一、创立情境,启示导入1)出示游乐场的图片,发言激趣。2)观察图片,并与同桌说说你发现了什么?3)学生报告,引入“角”。二、主动研究,获得新知1)主小朋友拿出纸和笔画出一个你喜欢的角。2)这么多角娃娃在黑板上真可爱,你能把把它们分分类吗?合作沟通;3)指名小组报告结果,并说明分的原由。4)引导学生张开谈论。分类考据,浸透方法。①考据直角。怎样考据?(用三角尺比一比)②学生登台考据,并说说自己是怎样比的。③考据其他两类角。④给角取名。⑤谁能完满地说一说角按大小能够分成几类三、实践运用,深入发展1)做角。2)举例。3)找角(展现五角星)四、总结提升这节课你学得快乐吗?有哪些收获?板书设计锐角与钝角直角
锐角比直角小
钝角比直角大课后反思第二十三课时课题:活动课—用三角尺拼角授课内容:教材第42页的例6、“做一做”和练习八的第13题。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经过操作活动,使学生会用三角尺拼角。过程与方法经过拼一副三角尺,两副三角尺,使学生更进一步辩认直角、锐角、钝角。感神态度与价值观经过授课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沟通、合作研究和创新的意识。授课重、难点:要点;会用两个三角尺、三个三角尺拼出直角、钝角和锐角。难点:培养学生空间想象能力。教法与学法:教法:试一试指导法。学法:操作比较法。授课准备:三角尺多媒体课件等。学生每人一套三角尺、纸若干张。授课过程:一、研究活动(1)你们已经掌握了什么是钝角、什么是锐角,但你们会画钝角吗?会画锐角吗、画钝角的方法是什么?画锐角的方法是什么?(分组操作、研究方法)你们都画了什么角?(用展现平台展现学生所画的各种角)2)让学生自己展现所画的角和画角的方法。(指每组代表到前面边演示边说明,集体谈论校订)二、发展活动出示教材42页例6的情况图。(用两个三角尺拼一拼)1)用两个三角尺能够拼成什么角?(学生可能会说:能够拼成一个钝角、两个直角、一个锐角)那么你们能不能够用两个三角尺拼出一个钝角?分组操作,指名到前面边讲解边演示。2)你们还能够够拼出其他的角吗?希望你们多动脑筋、多着手拼一拼,看谁拼的角多。分组操作三、牢固练习,提升能力1)完成教材42页的“做一做”,用两副三角形拼出锐角、直角、钝角。学生小组操作,报告展现。2)谈论:一副三角尺和两副三角尺拼出的角有哪些是同样的,哪些是不一样的?小组谈论、报告。3)完成教材练习八的第13题。①说一说七巧板中的每块板是什么形状,上面各有哪些角?②比一比5块三角形板的各个角的大小,你有什么发现?③用两块三角尺拼直角,你能拼出几个?拼钝角呢?学生小组沟通、操作、校订。一、全课总结今天我们这节课复习了哪些知识?经过复习你又学会了什么知识?你们会用三角尺拼各种角了吗?板书设计活动课——用三角尺拼角学生拼角展现两副三角尺拼出锐角两副三角尺拼出锐角课后反思第二十四课时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一)授课内容:教材第46、47页例1,练习九第1—4题。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创立情境,经过着手操作,让学生在动脑、着手、动力口中领悟乘法的意义。(2)认识乘号“×”,初步掌握乘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授课重、难点:要点;乘法的意义,读写乘法算式。难点: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教法与学法:教法:试一试指导法。学法:自主研究法。授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授课过程:一、创立情境,引出新知(1)出示情境图。课件出示第46页主题图。2)观察画面。认真看一看,你喜欢玩什么?你从图中发现了什么?我们先来解决这几个数学问题:①小飞机里共有多少人?②小火车里共有多少人?③过山车时礤有多少人?学生报告,老师板书:3+3+3+3+3=156+6+6+6=242+2+2+2+2+2+2=143)引出课题。二、研究新知1)引导学生写出乘法算式,授课读法。授课怎样将2+2+2+2+2+2+2=14改写成乘法算式。2×7表示
7个
2连加,算式是
2×7=14,读作
2乘
7等于
14。(2)
授课“
2×7=14”的意思。师:“
2”表示同样加数,“
7”表示同样加数的个数,“
14”表示同样加数的和。谈论:若是有更多的2相加,比方10个2、100个2又该怎样写?听学生报告,谈论学生的报告结果。提问:求3+4+5这个算式为什么不能够用乘法。小组谈论。小结:求几个同样加数的和用乘法计算更简略。三、练习提升1)完成教材练习九第1题。独立完成集体校订。2)判一判。哪些算式能改写成乘法算式呢?9+4+33=6=85+5+54+5+7(3)你能把加法算式必然成乘法算式吗?8+8+8+87+7+7C+C+C+C+C4)完成教材练习九第2、3、4题。5)试一试,你必然是最棒的。6×3读作(),表示()5×4读作(),表示()2×7读作(),表示()(6)你能说出乘法算式吗?9个5相加30个8相加60个400相加20个C相加四、总结小结经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几个同样的数连加,能够用乘法计算。写乘法算式时,要明确同样的加数是几、有几个这样的加数,在这两个数中间写上乘号。读算式时,按从左到右的序次读。这节课,同学们都学了很多新知识,下节课我们连续学习乘法知识。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一)3+3+3+3+3=156+6+6+6=242+2+2+2+2+2+2=142×7=14读作:2乘7等于14。7×2=14读作:7乘2等于14。课后反思第二十五课时课题:乘法的初步认识(二)授课内容:教材第48页例2,练习九第5—8题。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创立活动情境,让学生进一步领悟乘法的意义。2)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过程与方法经过学生观察、比较、谈论等学习活动,让学生感知乘法是同样加数相加的简略算法。感神态度与价值观在学习过程中,让学生感觉生活中有好多同样数求和的问题,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兴趣,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虑的优异习惯。授课重、难点:要点;认识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难点:帮助学生沟通同样加数相加和乘法的关系。教法与学法:教法:试一试指导法。学法:小组商讨法。授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授课过程:一、复习引入(1)多媒体出示。3×2=6,读作(
),表示(
)个(
)连加等于
6。4×5=20,读作(6+6+6=()×(
),表示()7+7+7+7=(
)个()×(
)连加等于)
20。(2)同样加数是(
),有(
)个同样加数。加法算式:乘法算式:(3)说出以下算式各部分的名称。8+7=1530-15=15(4)引入新课二、创立情境,研究新知1)创立情境。大森林里,小动物们要举行文艺晚会。小猴、小兔、小鹿它们准备用动物气球装扮舞台。小熊很好奇,它在数它们一共用了多少个气球。你们能帮助小熊算算吗?多媒体出示:会场及气球图。2)谈论:要求一共有多少个气球,怎样列式计算?3)说一说。5×3=15中,同样加数是(),有()个同样的加数。(4)介绍乘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5、3、15这三个数在乘法算式5×3=15或3×5=15中,分别叫什么呢?5和3在乘法算式5×3=15或3×5=15中叫乘数,15叫它们的积。5×3=15乘数乘数积(5)反响练习。写出乘法算式,再读出来,并说说各部分的名称。3个4相加是126个3相加是18三、积累运用1)习九第5题。认真观察图,独立完成。指名学生说说是怎么想的。2)练习九第6、7、8题。独立完成,集体讲评。三、总结提升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收获?想一想,还有什么问题吗?你板书设计乘法的初步认识(二)5+5+5=155×3=153×5=15乘数乘数积课后反思第二十六课时课题:5的乘法口诀授课内容:教材第52页例1和“做一做”、及练习十第1、2题。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本源,学会口诀,运用口诀熟练计算。过程与方法经过摆一摆、说一说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经历编制5的乘法口诀的过程,认识法口诀的本源。感神态度与价值观在学生的学习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推理能力和思想敏捷性,及优异的学习习惯。授课重、难点:要点;初步知道5的乘法口诀,并比较熟练地用口诀求积。难点:依照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知道5的乘法口诀的来历。教法与学法:教法:试一试指导法。学法:自主研究法。
5的乘授课准备:多媒体课件、小棒。授课过程:一、复习引入4)摆、说算式。任意摆,每行摆几个,摆几行都能够,但每行摆的个数要同样多。摆完后说一说一共摆了多少个,怎样列式。列乘法算式,并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列加法算式的改成乘法算式。(5)读下面的算式并说说每个算式的意义。3×45×22×24×26)填空()个()()个()()×()()×()7)上节课我们认识了乘法。生活中哪些情况能够用乘法来计算?用乘法计算的确很简略。那么这节课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乘法口诀,它能让我们计算得更快。想学吗?二、研究新知(6)出示一盒福娃(共5个)。①②
问:一盒几个福娃,就是几个1.用乘法算式怎样表示?(1×5或5×1)因此,1×5=5或5×1=5。(教师板书:1×5=55×1=5)若是两盒呢?数一数。(出示两盒)观察:两盒有多少个?能列加法算式吗?5+5=10能列出乘法算式吗?5×2=10或2×5=10(教师板书:2×5=105×2=10)③若是再添一盒,也就是3盒是几个福娃?请同学们列出一个加法算式。(5+5+5=15)能把它改写成乘法算式吗?(3×5=155×3=15)(教师板书:3×5=155×3=15)④依照书52页的图,5个5个数数。(一个五是五,两个五是十)小组谈论:刚刚我们解决的问题和上面的三组算式有什么特点和规律?沟通谈论结果:(我们算了1盒、2盒、3盒福娃,每次都比前一次多算一盒)(乘法算式里都有一个乘数是5,而另一个乘数是1、2、3、)(每一次都比前一次多5)(每个积都比前一次多5)四盒呢?五盒呢?跟学生一起数一数。经过摆小棒我们可知道:4×5=205×4=205×5=25依照学生回答板书:5+510+515+520+525(7)依照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1×5和5×1都等于5,为了今后计算方便,我们把这两个算式编成一句口诀:一五得五。讲解口诀:一五得五表示1乘以5或5乘以1等于5,我们习惯把较小的数放在前面。那么谁能依照2×5=10和5×2=10来编一句口诀?(二五一十)让同学们把后边的乘法算式也编成乘法口诀,并说给自己的同桌听。依照学生的回答板书:三五十五四五二十五五二十五这五句口诀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5的乘法口诀。齐读口诀。的乘法口诀有几句?你有什么好方法来记住它?8)游戏:拍手数数说口诀。三、积累运用7)对口令。(和学生说明详尽要求,把口诀填完满)一五()()()()一十四五()()三五()()()()二十五二五()()8)课件出示。05回答出正确答案,小松鼠才能连续往前跳。(9)完成练习十第1、2题。五、总结小结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5的乘法口诀)谁能背给大家听一听?板书设计的乘法口诀+5+5+5+55101520251×5=5一五得五5×1=52×5=10二五一十5×2=103×5=15三五十五5×3=154×5=20四五二十5×4=205×5=25五五二十五课后反思第二十七课时课题:5的乘法口诀(练习课)授课内容:教材练习十第3~6题。授课目的:知识与技术(1)使学生能进一步熟记5的乘法口诀。(2)能正确运用5的乘法口诀进行计算,而且会用一句的乘法口诀写出两道乘法算式。授课重、难点:激发学生学习乘法口诀的兴趣,熟记5的乘法口诀。教法与学法:教法:试一试指导法。学法:自主研究法。授课准备:口算卡片、多媒体课件。授课过程:一、复习8)对口令。()一十三五()四五()一五()()二十五9)出示口算卡片。5×1=2×5=4×5=5×5=5×2=5×4=5×3=3×5=二、指导练习9)完成练习十第3题。出示书上插图,请学生依照图说说自己发现的信息,报告后独立解决,集体校订。10)完成练习十第4题。背出5的乘法口诀。(可分多种形式:集体背、指名背、小组同学互相背)11)听口诀,写算式。练习时,以两人为一组,一个学生念口诀,另一个学生写,尔后交换。12)完成练习十第5、6题。第5题独立完成,尔后集体校订。第6题:多媒体出示情况图,先让学生说图意,尔后独立完成。集体校订时,让学生说说是怎样想的。三、积累运用(2)我会填。()×()=15()×()=20()×()=15()×()=203)列式计算。5个3相加是多少?②5乘4,积是多少?③两个乘数都是5,积是多少?六、总结小结经过这节课的练习,大家有什么收获?课时作业一、把口诀填完满()一十()五二十()五十五一五()五五()四()二十二、写出乘法算式,算出得数,并写出口诀。3乘52个5相加5和4相乘算式:算式:算式:口诀:口诀:口诀:三、填一填。()×()=15()×()=5()×()=15()×()=5()×()=20()×()=10()×()=20()×()=10四、看谁说得又对又快。1串冰糖葫芦有5个红果串冰糖葫芦有几个红果?串、4串、5串呢?五、看图写算式。、每只小猴摘5个桃。只小猴摘()个桃。列式:只小猴摘()个桃。列式:只小猴摘()个桃。列式:课后反思第二十八课时课题:2、3、4的乘法口诀授课内容:教材第54、55页例题2—4,“做一做”及练习十一第1~3题。授课目的:(1)使学生学会2—4的乘法口诀,理解口诀的本源,明确每句口诀的意义。2)使学生熟记乘法口诀,并能利用乘法口诀正确地、比较迅速地进行计算。授课重、难点:理解口诀的本源,掌握推导口诀的方法。授课准备:游戏的图片、录音机、头饰、算式卡片、小棍若干。授课过程:一、研究新知1)用3根小棒你能摆出一个什么汉字?能够小组商讨。摆一人“工”“个”“干”“大”字等。一个字用3根小棒(1×3或3×1),用口诀(一三得三),那么摆两个字、三个字、四个字呢?(2)刚刚同学们总结出了3的乘法口诀,总结得好。现在我们分小组再来总结2和法口诀,看哪个小组总结得最快最好。反响:得出2的乘法口诀:二二得四二三得六二四得八得出4的乘法口诀:四四十六四五二十四六二十四二、积累运用
4的乘刚刚你们学得很好,小精灵很快乐,要带你们一块去玩一玩,上哪儿去?注意听。(放音乐)小精灵带你们抵达小树林,小动物们都惊喜若狂地参加动力脑筋爷爷组织的有奖大赛,你们愿意参加吗?1)口算。(卡片15道题)完2)投篮比赛。(说明:每人分一张10156125×33×3920525×45×25×13×22×13×43)游戏:“捉鼠比赛”。说明:头饰上标有算式得数,卡片上有算式。黑猫队:3人,白猫队:3人。三、总结提升.同学们,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对自己的表现有什么谈论?课后反思第二十九课时课题:乘加乘减授课内容:教材第58页例5,“做一做”及练习十二第1~4题。授课目的:(1)学会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2)经过乘加、乘减算式帮助学生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授课重、难点:乘加、乘减算式的计算方法及它们之间的联系,经过乘加、乘减算式题掌握相邻两句口诀之间的联系。授课准备:多媒体课件、投影仪。授课过程:一、课堂导入学校组织秋游,游乐场里如火如茶。(多媒体出示:教材58页主题图)从图中你看到了什么?(看到有4个旋转木马,每个木马上可坐3人)二、研究新知(1)依照这个画图,你想提出哪些与数学有关的问题?2)小组谈论。3)沟通报告。4)观察算式说说自己的想法。如:4×3-1=11这个算式先算什么?4×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为什么要减13×3+2=11这个算式先算什么?3×3在图中求的是什么?(5)板书课题:“乘加乘减”三、积累应用,牢固提升1)课件出示教材58页“做一做”第1题。学生独立完成,报告沟通。2)着手操作。张开自己的想象,并用学具摆出自己喜欢的图形,用乘加、乘减的3)完成练习十二第1—4题。四、总结提升: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谁的表现最好?板书设计乘加乘减3+3+3+2=113×3+2=114×3-1=11授课反思第三十课时课题:6的乘法口诀授课内容:教材第60页例6,“做一做”和练习十三第1、2题。授课目的:1)经历概括6的乘法口诀的过程,体验6的乘法口诀的本源,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2)能正确熟练地运用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的积。授课重、难点:要点:使学生初步掌握6的乘法口诀,能正确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两个数和相乘的积。难点:依照图意独立写出乘法算式,并编出相应的乘法口诀。授课准备:多媒体课件、三角形、小棒、数字卡片。授课过程:一、情境导入,复习准备(1)出示习题。4+4+4+4=3×5=2×3=4×2=5×5=3+3+3=1×3=2×5=5×1=2+2+2=3×3=5×2=为什么你能算得这么快?你有什么好方法?(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来计算,会快一些)2)对口令。(1—5的乘法口诀)3)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去研究新的口诀,比一比谁编得好。二、研究新知.学习的乘法口诀。1)多媒体出示教材第60页情境图。2)瞧,这里有一些豆荚,请大家认真观察,一共有几个豆荚?每个豆荚中有几颗豆子?一共有多少颗豆子?完成下面表格:豆荚个数123456豆子颗数6123)小组活动。依照表格写出乘法算式,依照乘法算式编出乘法口诀。报告沟通:6×1=61×6=6口诀:一六得六6×2=122×6=12口诀:二六十二6×3=183×6=18口诀:三六十八6×4=244×6=24口诀:四六二十四6×5=305×6=30口诀:五六三十6×6=366×6=36口诀:六六三十六4)读记口诀,想一想相邻的口诀相差几。(相邻两句口诀相差6)5)摆一摆。小组长任意提问:摆:(1、2、3、)个六边形,用多少根小棒?尔后组员回答并说出乘法算式和乘法口诀。三、积累应用,牢固提升1)师生对口令。一六得六、二六十二、、六六三十六2)算一算填一填。2×6=
5×6=
4×6=二六(
)
五六(
)
四六(
)做完后集体校订。(3)完成练习十三第
1—4、2题。四、总结提升同学们经过豆荚图,学习了6的乘法口诀,亲自体验了6的乘法口诀的本源,并自己编出了6的乘法口诀,学会了用6的乘法口诀计算两个数相乘的积,真切感觉到了成功的欢乐。板书设计的乘法口诀6+6+6+6+6+612182430361×6=6一六得六26×1=622×6=12二六十二6×2=123×6=18三六十八6×3=184×6=24四六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