供水行业管理体制及政策变化风险_第1页
供水行业管理体制及政策变化风险_第2页
供水行业管理体制及政策变化风险_第3页
供水行业管理体制及政策变化风险_第4页
供水行业管理体制及政策变化风险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供水行业管理体制及政策变化风险

供水行业管理体制及政策变化风险近年来,我国水务行业逐步开始建立投资主体多元化、产业发展市场化的运行机制,目前我国水务行业正处于改革进程中,随着改革的不断推进,行业管理体制和政策都可能出现变化,这些可能对行业的经营与发展带来影响。供水行业未来发展趋势中国城市供水行业是一个由政府和社会企业共同参与的重要行业,其发展对社会经济的发展起着重要作用。目前,中国城市供水行业的市场规模在不断增长,且未来的发展趋势也越来越明朗。2021年,全国降水量和水资源总量比多年平均值明显偏多,大中型水库和湖泊蓄水总体稳定。全国用水总量比2020年有所增加,用水效率进一步提升,用水结构不断优化。2021年,全国平均年降水量为691.6mm,比多年平均值偏多7.4%,比2020年减少2.1%。全国水资源总量为29638.2亿立方米,比多年平均值偏多7.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为28310.5亿平方米,地下水资源量为8195.7亿立方米,地下水与地表水资源不重复量为1327.7亿立方米。2021年,全国用水总量为5920.2亿立方米。其中,生活用水为909.4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15.4%;工业用水为1049.6亿立方米(其中火核电直流冷却水507.4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17.7%;农业用水为3644.3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61.5%;人工生态环境补水为316.9亿立方米,占用水总量的5.4%。地表水源供水量为4928.1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83.2%;地下水源供水量为853.8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14.5%;其他水源供水量为138.3亿立方米,占供水总量的2.3%。从水资源分区看,10个水资源一级区中有8个水资源一级区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多,其中海河区、辽河区分别偏多59.1%和36.0%,海河区、黄河区、西北诸河区及松花江区中的局部地区甚至超过了100%;2个水资源一级区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少,其中珠江区比多年平均值偏少11.9%。与2020年比较,5个水资源一级区降水量增加,其中海河区、辽河区分别增加51.8%和23.2%:5个水资源一级区降水量减少,其中珠江区、长江区分别减少11.0%和10.1%。从行政分区看,2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降水量比多年平均值偏多,其中天津、北京、河北、河南、山东、陕西、山西7个省(直辖市)分别偏多40%以上;广东、福建、云南、广西、宁夏、江西、西藏7个省(自治区)比多年平均值偏少,其中广东偏少20%以上。供水行业政策分析在水十条的战略方向下,近年来我国颁布了一系列治理水污染、保障水安全等方面的政策。2020年5月,水利部发布《关于做好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和保障工作的指导意见》,以维护河湖生态系统功能为目标,科学确定生态流量,严格生态流量管理,强化生态流量监测预警,加快建立目标合理、责任明确、保障有力、监督有效的河湖生态流量确定和保障体系,加快解决水生态损害突出问题,不断改善河湖生态环境。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发布了《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计划到2025年,水旱灾害防御能力、水资源节约集约安全利用能力、水资源优化配套能力、河湖生态保护治理能力进一步加强,国家水安全保障能力明显提升。近年来,各地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全国水环境质量明显改善。但部分地区城乡面源污染逐步上升为制约水环境持续改善的主要矛盾,一些地方旱季藏污纳垢、雨季零存整取等问题突出。为指导各地开展汛期污染强度分析,着力突破面源污染防治瓶颈,推动水环境质量持续改善,2022年2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开展汛期污染强度[2]分析推动解决突出水环境问题的通知》,要求各地从实际出发,以汛期水质劣于Ⅴ类河流断面、劣于Ⅲ类饮用水水源地断面等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汛期污染强度监测分析。同时,鼓励各地探索将汛期污染强度纳入流域横向生态保护补偿机制,有效推动上下游协同治理。2022年5月,生态环境部印发《关于加强2022年汛期水环境监管工作的通知》,进一步要求各地要提高站位,强化责任担当,加强风险防范,避免汛期水质明显恶化,甚至发生突发水污染事件等情形,坚决守住水环境质量安全底线。同时,参考历年汛期水质数据,确定本行政区域汛期重点关注断面,指导有关地区分析断面汇水范围内影响水质的主要污染源,明确断面所在行政区域和排污单位主体责任,监督落实污染整治和防范措施。还要针对汛期控制断面水质反弹数量较多、治理难度较大的地区开展督导帮扶,指导推动解决突出问题。国家在水生态环境保护的投融资方面也颁布了相关政策支持。2021年4月,生态环境部、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发布《关于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共同推进生态环保重大工程项目融资的通知》,明确以生态环境资金项目储备库(以下简称项目库)为基础,加快推动实施包括水污染防治、水质较好湖泊生态环境保护、饮用水水源地保护、海湾综合治理、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等在内的各项环保重大项目和绿色产业促进、生态环境科学技术成果转化等工作。针对金融资金支持特点,在项目库中补充建立金融支持生态环保项目储备库。2021年6月,为加强水污染防治资金使用管理,财政部发布了《水污染防治资金管理办法》[3],防治资金重点支持范围包括流域水污染治理、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水污染防治监管能力建设及其他需要支持的事项;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安排用于支持能力建设的资金数,不得超过防治资金下达数的5%;明确采用因素法分配的其他防治资金以流域水污染治理、流域水生态保护修复、集中式引用水水源地保护、地下水生态环境保护等任务量为因素分配,分配权重分别为30%、25%、30%、15%。目前我国水务行业发展进入相对成熟阶段,水务市场用水总量基本呈现平稳下降的态势,从2017年的6,043.40亿立方米下降到2021年的5,920.20亿立方米。其中节水作为控制用水总量、提高用水效率的主要措施,在节水型社会建设方面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规划文件。2019年4月,国家发改委、水利部发布《国家节水行动方案》,到2035年水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形成水资源利用与发展规模、产业结构和空间布局等协调发展的现代化新格局。2021年10月,国家发改委印发了《十四五节水型社会建设规划》,明确十四五期间要围绕提意识、严约束、补短板、强科技、健机制等五个方面部署开展节水型社会建设,到2025年基本补齐节约用水基础设施短板和监管能力弱项,水资源利用效率和效益大幅提高,节水型社会建设取得显著成效。2022年1月,国家发改委和水利部共同印发了《十四五水安全保障规划》,该规划提出坚持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为提升水资源优化配置、提高水资源集约安全利用水平指明了方向。在此背景下,我国正在加快城市供水管网的建设和改造,在扩大供水服务范围、提高用水普及率的同时,降低了供水管网漏损,促进了城市节水。2017年~2021年,我国城市供水管道长度从79.74万公里增加到105.99万公里,相应地,用水普及率从98.30%提高到99.38%。尽管城市人口增长和用水普及率近年来的整体提升带动了用水需求的增加,但我国城市供水总量一直保持着低速增长,主要得益于节水工作的开展,用水效率的提高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用水需求增加的压力。数据显示,我国城市供水漏损率从2017年13.23%下降到2021年的11.95%,取得较大突破;但随着行业技术成熟,国家亦对水务公司的运营管理提出了更高的期望和要求。2022年1月,住建部、发改委发布了《关于加强公共供水管网漏损控制的通知》,要求到2025年,城市和县城供水管网设施进一步完善,管网压力调控水平进一步提高,激励机制和建设改造、运行维护管理机制进一步健全,供水管网漏损控制水平进一步提升,长效机制基本形成,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力争控制在9%以内。从解决水资源不平衡问题来看,大力推进南水北调等引水工程是解决结构性缺水问题的主要渠道。南水北调系通过规划东线、中线和西线三条调水线路与长江、黄河、淮河和海河四大江河建立联系,构成以四横三纵为主体的总体布局,以利于实现中国水资源南北调配、东西互济的合理配置格局。自南水北调中线一期工程于2014年12月正式通水以来,截至2022年12月12日,东、中线工程累计调水达586亿立方米,直接受益人口超过1.5亿,重点解决河南、河北、北京、天津4省市的水资源短缺问题,为沿线十几座大中城市提供生产生活和工农业用水。南水北调供水量持续快速增加,优化了我国水资源配置格局,保障群众饮水安全、复苏河湖生态环境、畅通南北经济循环、助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支撑了受水区和水源区经济社会发展。中国供水行业供需现状我国是世界水资源最充沛的国家之一,但水资源人均占有量2340m³,仅为世界人均占有量的1/4,被列为世界贫水国家,有300多个城市属于联合国人居署评价标准的严重缺水和缺水城市。人类的生产和生活都离不开水,我国幅员面积辽阔,气候类型多样。导致我国水资源分布呈现南多北少的特点。我国北方以及西北地区偏为内陆区域,气候较干燥,而水资源又仅仅是依靠降水来补充。北方气候干旱,降水就少于南方。我国的水资源总量虽然在世界上排名第6位,可因人口基数大,分配到人均上的占有量就很少,人均水资源仅为2100m³,都还不到世界人均的三分之一。我国有一条自然分界线秦岭淮河,秦岭—淮河以北降水偏少,秦岭—淮河以南降水充沛。而且秦岭—淮河也是我国人口密集度的分界线,靠海方向人口密集,城市多;以西区域人口稀疏,城市少。这样导致人口和城市没有协调发展,人口密集区域的用水也随着城市的发展不断增加。城市发展速度越快,对水资源的需求也就越大,因此人口与水资源的矛盾问题越来越突出,急需想出合理的方法来解决。随着社会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人们对生活质量和身体健康越来越关注,同时合成有害污染物种类不断增加,对健康造成重要威胁。因此,进一步提高供水水质标准是供水行业发展的大趋势。供水行业市场运行现状水务行业作为市政公用事业曾长期处在行政垄断之下,形成了低价+亏损+财政补贴的经营模式,并使其发展过程中存在政企不分、企业缺乏自主权和积极性、生产效率低下、服务质量差、企业亏损等诸多问题。自20世纪70年代以来,欧美发达国家对水务行业实行私有化,水务行业由传统的福利性、公益性部门转化为具有合理商业利益的产业部门。在借鉴发达国家水务行业发展经验基础上,我国水务行业市场化改革在各地水务系统试点探索和政府积极推动下进行。由于我国城市供水价格、污水处理费价格的定价水平仍偏低,并且行业内的一些企业尚未转变经营机制导致经营管理能力较低,所以目前我国水务行业内仍有很多企业出现亏损。近年来,我国采取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推进水价改革。伴随我国水价定价机制的逐步完善,我国水务行业的盈利水平将逐步提高。城市供水行业在未来发展中也将出现新的趋势。首先,中国城市供水行业将更加注重技术创新,提高供水设备的质量和效率,使其能够应对日益增长的供水需求。其次,中国城市供水行业将更加重视环境保护,提高供水设备的水质,减少对环境的污染。最后,中国城市供水行业还将加强安全管理,防止可能发生的安全事故,保障供水安全。供水行业农村发展情况农村规模化供水工程(城乡一体化和千吨万人供水工程)覆盖人口多、水价和水费收缴率相对较高,投资效益好,一直是社会资本和各种平台公司在水利工程方面投资的重点和热点。《规划》明确提出十四五期间规模化供水工程服务农村人口的比例力争达到60%。2021年11月,水利部召开全国会议推动农村供水规模化发展,随即发文要求各省份将规划目标任务层层分解至年度和市县,推进《规划》顺利实施。据了解,2021年,各地共落实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资金570.8亿元,其中社会融资和银行信贷资金占37%。在强化农村供水保障方面,因地制宜完善农村供水工程网络,积极推进城乡供水一体化、农村供水规模化建设及小型工程规范化改造。实施水质提升专项行动,推动优质水源置换,农村集中供水工程净化消毒设施设备配置率达到75%,强化水质检测监测,健全从源头到龙头的水质保障体系,加强农村供水工程标准化管理。健全农村供水问题排查监测和动态清零机制,坚决守住农村供水安全底线。在加强现代化灌区建设方面,积极推进大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现代化改造,加快安徽怀洪新河、江西梅江、广西龙云、海南牛路岭等灌区建设进度,开工建设黑龙江三江平原、四川向家坝一期二步、广西下六甲、云南腾冲等大型灌区。加强灌区标准化现代化管理,持续推进数字孪生灌区建设。统筹推进灌区骨干工程与高标准农田灌排体系建设,提高灌排工程运行管护水平和服务能力,夯实粮食安全水利基础和保障。2022年以来,中国加快水利工程建设进度、一批工程发挥效益。农村供水工程已完工16196处,提升了7449万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全国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7%,比年度目标提高了2个百分点。截至12月初,各地共完成农村供水工程建设投资918亿元人民币,完成工程建设1.6万处,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33.2万人。水十条发布以后,我国水环境监管重心从以前的总量控制转向质量改善,自来水政策口径也从点污染源治理向面源治理转变,效果导向更加明确。作为一种更为精细化、动态化、智能化的水务管理模式,智慧水务对加强资源整合与共享、实现节能减排、助力智慧城市建设意义重大,并已成为自来水行业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要抓手。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兴起,国家对农村的基础设施建设越来越重视,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和人力,以完善和普及乡村的基础设施,减少城乡之间的差距,让农民的生活幸福感更高。水利部会同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安排农村供水工程建设补助资金1309亿元,对中西部地区采取差异化支持政策;会同原扶贫办,将农村供水工程建设项目纳入脱贫攻坚项目库,优先支持贫困地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建设,提升农村供水保障水平。十年来,各地共投入4075亿元,累计解决了2.81亿农村人口饮水安全问题,提升了3.1亿农村人口供水保障水平。饮水工程作为保障农民生命健康的重要工程,国家早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