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经济技术开发区路网及场平勘察设计(一标段)纵三路道路工程(K4+780~K7+100)边坡施工图设计说明工程概述工程区位纵三路是纵贯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的南北通道,北接滨江服务片区,南至巴南鹿角片区,呈东北—西南走向。道路起于滨江路,向西南经茶园污水处理厂,四次跨清水湾,设置两座大桥,之后经过昌龙厂房和蒲美多平场区与茶涪路形成梨子湾立交,向西南穿过机电园用地与玉马路相交,向南延伸连接鹿角片区中干道。纵三路全长10.255km。其中起点至玉马路段为新建,长8.68km,玉马路至终点段为既有机电路(双向四车道)拓宽改造,长1.575km;道路沿线经过滨江服务区、开迎路、横八路、横九路、横十路、茶涪路、横十二、十三、十四路、玉马路等,终点为经开区南端范围线。工程简况根据规划以及对路网分析,纵三路为城市主干路,双向六车道,起点——玉马路新建段路幅宽36m;玉马路——终点段为既有路改造段,因该段道路两侧均已发红线,路幅宽度保持既有32m不变,仅把绿化带部分改造为车行道,保证车行道为双向六车道。高边坡工程概况表边坡编号高边坡起止桩号道路左侧/右侧长度(m)临时/永久最大高度(m)挖方/填方边坡类型是否超限边坡安全等级支护措施1K4+900~K5+311.7右侧411.7永久22.1挖方岩质否一级分级放坡+锚杆网格护坡2K5+311.7~K5+580右侧268.3永久25挖方岩质否一级分级放坡+桩板挡墙(锚索)+折背式挡墙+锚杆网格护坡3K4+920~K5+670左侧750永久29.77挖方岩质否二级分级放坡+植被混凝土护坡4K5+670~K5+760左侧90临时19.33挖方岩质否二级分级放坡+植被混凝土护坡5K5+700~K6+020右侧320永久20.97挖方岩质否一级分级放坡+锚杆网格护坡6K6+020~K6+140右侧120永久17.6挖方岩质否一级分级放坡+锚杆网格护坡7K5+800~K6+140左侧340临时21挖方岩质否二级分级放坡+植被混凝土护坡8K6+160~K6+214.8右侧54.8永久10挖方土质否一级分级放坡+网格护坡9K6+214.8~K6+324.8右侧110永久7.89挖方土质否一级桩板挡墙+花管注浆10K6+170.3~K6+237.3左侧117.25永久12.53挖方土质是一级桩板挡墙+重力式挡墙+花管注浆11K6+237.3~K6+420左侧182.7永久16.7挖方土质是一级分级放坡+网格护坡12K6+440~K6+790左侧350临时23.41挖方岩质否二级分级放坡+植被混凝土护坡13K6+790~K6+900左侧110临时13.2填方土质是二级分级放坡+植被混凝土护坡14K6+900~K7+020左侧278永久21.74挖方土质是一级分级放坡+网格护坡15施工便道两侧440临时16.2挖方土质是一级分级放坡16黄明公路改造段左侧140永久26挖方岩质否一级分级放坡+锚杆网格护坡(1)边坡设计安全使用年限:永久边坡50年,临时边坡2年;(2)抗震设防烈度:6度(ag=0.05g),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设计依据(1)与业主签订的设计合同;(2)《重庆市都市区城市总体规划》(2006—2020年);(3)《重庆市主城区快速路系统建设规划(2006—2020年)》;(4)《经开区城市总体规划(2010-2020)》中间成果;(5)《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控制性详细规划》(道路红线规划)中间成果;(6)《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滨江服务片区控制性详细规划》用地规划图和道路竖向图(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编制);(7)我院完成的《重庆市三横线(通江立交~绕城高速)快速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8)东站片区路网控规图(电子版);(9)我院完成的《纵三路(K2+980~K8+600)道路工程》施工图设计文件;(10)重庆市勘测院提供的该地区1:500地形图。(11)建设方提供的《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路网及场平勘察设计(一标段)—纵三路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阶段勘察)》(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2013年10月编制)及合格报告;《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路网及场平勘察设计(一标段)纵三路道路工程中段二标(K4+821.628-K7+100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补充勘察)》(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0年10月编制)及合格报告;《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纵三路二标沈家湾沟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重庆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2020年9月编制)及合格报告(12)高边坡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意见和方案可行性评估报告。采用的主要技术规范和设计标准(1)《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2)《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3)《建筑结构荷载规范》(GB-50009-2012)(4)《混凝土质量控制标准》(GB50164—2011)(5)《混凝土结构设计规范》(GB50010-2010)(6)《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2007)(7)《混凝土强度检验评定标准》(GB/T50107-2010)(8)《滑坡防治工程设计与施工技术规范》(DZ/T0219-2006)(9)《建筑地基处理技术规范》(JGJ79-2012)(10)相关国家工程建设技术标准强制性条文。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路网及场平勘察设计(一标段)纵三路道路工程(K4+780~K7+100)边坡方案设计安全专项论证意见及回复复核岩层产状及岩土参数(特别是层面与土岩界面抗剪强度),优化支护结构设计。回复:已复核岩层产状及岩土参数、层面与土岩界面抗剪强度,顺向坡区域需设置锚拉桩。校核支护结构计算(桩嵌固起算、桩前土体水平承载力等)及局部土岩界面较陡处边坡沿土岩界面的稳定性。回复:已复核支护结构计算,锚拉桩嵌固起算按道路标高下1m,桩前土体水平承载力满足要求。已补充桥下边坡沿土岩界面的稳定性计算。详见计算书5、6章。复核桩前管线埋设位置与深度并考虑其对支护结构的不利影响;适当加强顺向坡区域网格护坡下部锚杆;适当优化临时边坡坡面防护。回复:已复核桩前管线埋设位置与深度,桩前管线埋设都位于车行道下,对支护结构无影响。顺向坡区域最底阶锚杆嵌固段增加至6m,临时边坡坡面防护采用植被混凝土护坡。详见锚杆网格护坡大样图。完善边坡施工方法、步序等有关要求,顺向坡区域禁止爆破开挖。回复:已完善边坡施工方法、步序等有关要求,边坡支护采用逆作法施工,边坡开挖一级支护一级;顺向坡区域采用机械开挖方式,严禁爆破开挖。详见设计说明6.5条。加强截排水设计和边坡监测要求。回复:已完善截排水设计和边坡监测要求,详见边坡平面图、剖面图和设计说明第七章。强调执行“动态化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特别是施工期间进一步查验复核顺向坡区域层面的产状与结合程度)。回复:已明确本工程遵循“动态设计,信息法施工”原则。采用逆作法施工工艺,加强施工期的监测及和信息反馈。施工期间进一步查验复核顺向坡区域层面的产状与结合程度。详见设计说明6.6条。1.6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路网及场平勘察设计(一标段)纵三路道路工程(K4+780~K7+100)高边坡支护方案设计可行性评估报告意见及回复:(1)采用规范中《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已作废,请修改。回复:已删除《地质灾害防治工程设计规范》(DB50/5029—2004)。(2)设计说明中补充各高边坡的安全等级。回复:已在高边坡工程概况表中补充各高边坡的安全等级。(3)在设计说明和计算书的岩土参数节中补充结构面(层面、岩土界面等)的抗剪强度参数。回复:根据地勘资料K5+180~K5+580岩层层面粘聚力为15kPa,内摩擦角为10°,K5+800~K6+140岩层层面粘聚力为20kPa,内摩擦角为10°。岩土界面天然状态粘聚力为25kPa,内摩擦角为18°,饱和状态粘聚力为15kPa,内摩擦角为10°。(4)9、10号土质边坡的2#、3#桩板墙,由于悬臂段高达14m左右,锚固段为松散填土,易出现变形开裂,应加强土体的加固处治措施或调整道路标高,降低悬臂段高度。回复:9、10号土质边坡的2#、3#桩板墙周边土体采用注浆加固处理,注浆管延伸到桩底,注浆管加密。(5)松散回填土的抗剪强度取值偏大,同时应由地勘报告提供该参数。回复:根据地勘资料,人工填土粘聚力取2kPa,内摩擦角取28°,重新复核计算,详见计算书第五、六章。建设条件(摘自地质勘测报告)建设区域的自然条件地理位置纵三路总体呈东北-西南走向,跨迎龙、长生两镇,经过主要村依次有:迎龙镇:马井村、四平村;长生镇:桃花村、南山村、共和村。线路区内有黄明公路,茶涪路、玉马路等;在建的港口大道、即将开工建设的开迎路,并有多条机耕道与之相通,总体上本工程拟建场地内道路交通较方便。气象工作区属亚热带湿润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具有春早夏长,秋雨连绵,冬暖多雾,空气湿度大,云雾多,日照少等特点。常年平均气温为17.8~18.6°C,最高为44°C,最低为-3.1°C。常年云雾较多,雾天平均67.8天/年,最多可达148天。多年平均相对湿度为79%~81%,绝对湿度17.1~18.2hPa。年平均风速1.3米/秒,最大风速27.0米/秒。多年平均降雨量1094.88mm,年最大降雨量1544.8mm,年最小降雨量740.1mm,日最大降雨量206.11mm,降雨多集中在5~9月,约占全年降雨量的70%,且强度较大,暴雨时有发生。建设场地地形地质条件地形、地貌拟建工程区属构造剥蚀浅丘及河谷浅切割地貌。地貌类型受地层岩性、地质构造控制明显,砂岩发育位置地势相对较高、地面起伏较大,多以陡坡、陡坎等地形为主。泥岩出露位置,地面起伏变化小,多以斜坡、平坝、沟谷等地形为主。根据现场调查,地势总体上高低错落。地形坡角5°~15°,局部达25°~35°,部分地段达60°~80°为基岩陡崖。沿线最高点高程约271.70m,位于线路桩号K5+610左侧;最低点高程约205.30m,位于桩号K4+850右侧冲沟处,相对高差66.6m。线路经过垄岗及斜坡等位置处地表多被残坡积粉质粘土覆盖,土层厚薄不均,局部有基岩零星出露;线路经过平台及沟谷底部地形平缓,地表多为黄灰色、灰色粉质粘土覆盖,土层较厚,土质较软,并有鱼塘、藕塘零星分布。K4+265~K4+720段在场平施工,地形改变较大。线路在桩号K5+340~K5+560、K5+920~K6+140段多穿越居民区及部分厂房。K6+160~K6+340段为弃土场,弃土厚度较大,最厚处约50m。。地层构造拟建路线位于大盛场向斜的西南翼,线路走向与构造走向大体一致。岩层倾向105~115°,岩层倾角7~15°。线路区主要发育有两组陡倾裂隙,裂隙随各里程产状有所不同,详见表2-1。表2-1结构面调查统计汇总表里程桩号构造部位岩层产状岩层面特征裂隙产状裂隙特征K4+265~K4+720段大盛场向斜西南翼110°∠8°岩层间闭合状,在砂泥岩分层处一般夹有泥化层,一般情况下无水,雨后有少量渗水,岩层面结合程度很差,为软弱结构面。裂隙1产状137°∠73°,裂隙2产状200°∠85°。裂隙张开1~3mm,有少量粘土充填,无水,结合程度差,为硬性结构面。K4+720~K5+740段大盛场向斜西南翼105°∠12°裂隙1产状190°∠86°,裂隙2产状290°∠82°。裂隙张开1~2mm,有无充填,无水,结合程度差,为硬性结构面。K5+740~K6+600段大盛场向斜西南翼105°∠13°裂隙1产状120°∠83°,裂隙2产状255°∠81°。裂隙张开2~4mm,无充填,无水,结合程度差,为硬性结构面。地层岩性根据地面调查及钻探成果,线路区地层由第四系人工堆积层、残坡积层组成,基岩为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地层,详细描述如下:①第四系土层①-1残坡积粉质粘土(Q4el+dl)主要呈褐灰、灰黄色,一般山丘顶部及山腰处较薄,呈可塑~硬塑状,在山湾中厚度较大,呈可塑状。局部鱼塘内呈流塑或软塑状,为过湿土。切面较为光滑,干强度及韧性中等,无摇震反应,部分土层段砂质含量较高,含有少量的植物根须,揭示厚度0.1(ZK5-75)~5.2(ZK5-11)m,场地中大部分范围均有分布。①-2第四系人工填土(Q4ml)主要分布在道路、民房建筑物场地及施工平场区域,道路和民房建筑物场地回填土厚度一般较薄;施工平场区主要分布桩号K4+265~K4+720,上述区域为规划地段,现已施工平场或正在施工中,地形变化大,回填土厚度较大,最大厚度15.8m(ZK4-37);回填土主要由粉质粘土夹碎块石组成,碎块石直径2~18cm,土石比2:8~4:6。结构松散~稍密,稍湿,为新近回填或堆积时间小于5年,部分地段经过碾压。K6+160~K6+340段为弃土场,弃土厚度较大,为场区内填土厚度最大处,最大厚约50m。②侏罗系中统上沙溪庙组砂岩和泥岩(J2s)揭露基岩主要为砂岩和泥岩,二者呈不等厚互层。砂岩:灰色、灰白色,部分呈褐红色,中细粒质结构,钙泥质胶结,巨厚层块状或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石英、长石组成,强风化层呈碎块状,质软,中风化呈柱状,质较软,锤击易碎,声闷。泥岩:紫红色、褐红色,部分呈灰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含砂质,裂隙不发育,强风化层呈碎块状,质软,手捏易碎。中风化岩芯呈柱状,岩芯质较软,锤击可碎,声闷。地震根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1/400万)[GB18306-2015],场地抗震设防基本烈度为6度,场地设计基本地震动峰值加速度0.05g。水文地质条件线路沿线以构造剥蚀褶皱山、构造剥蚀浅丘组成,大片基岩出露,第四系厚度小、覆盖少、含水微弱。基岩为砂岩、泥岩互层的河湖相碎屑岩,地下水富水性受岩性及裂隙发育程度的控制,一般情况砂岩含孔隙裂隙水(主要为裂隙水)、泥岩为相对隔水层。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给水力特征,路线范围有松散岩类孔隙水、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a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层孔隙水具有就近补给、就近排泄的特点,且受季节影响显著,属季节性潜水,水量较小。该类地下水主要分布于缓坡及沟心土层分布厚度较大的范围,具就近补给、就近排泄特点,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向地势较低的河沟中补给排泄。b碎屑岩类孔隙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性上层滞水或潜水,水量小,受季节性影响大,各含水层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构造裂隙水分布于厚层块状砂岩层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泥岩相对隔水;水量稍大,动态稍稳定,为区域性潜水或局部承压水。根据勘察,本线路区地下水总体较贫乏,大部分钻孔为干孔,只在部分低洼地段钻孔中有稳定的地下位。地下水类型主要为潜水,赋存于松散层孔隙和基岩裂隙中,主要受大气降水补给,雨季或洪水季节河水位高于两侧地下水水位,地下水接受河水补给,旱季时地下水一般就近向小河沟排泄。不良地质作用根据调查和走访,拟建场地未发现断层、滑坡、危岩、崩塌、泥石流、采空区、岩溶、地裂缝、地面沉降、有害气体等不良地质作用。地面重要建(构)筑物根据调查,拟建线路周边重要的建(构)筑物为百步梯110KV变电站,该变电站位于六纵线主线K7+001~K7+065段右侧约46m。水文地质条件勘察区内出露岩层以泥质岩为主,不具备典型的含水层,岩土层普遍含水微弱。在地势较高的斜坡及丘顶平台,地表水迳流条件较好,地下水补给范围小,表层土体薄,松散层储存地下水条件差,地下水不发育。在沟谷低凹地段由于第四系土层厚度较大,而相对隔水层的分界面(中风化岩石界面)平缓,地表水向下渗入岩、土体后易于汇集于形成地下水,总体向北侧溪沟方向排泄。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及水力特征,地下水类型主要是第四系松散堆积层孔隙水和基岩裂隙水。(1)第四系松散岩类孔隙水松散层孔隙水具有就近补给、就近排泄的特点,且受季节影响显著,属季节性潜水,水量较小。该类地下水主要分布于原始沟谷低凹地带的第四系土层中,具就近补给、就近排泄特点,接受大气降雨补给,向地势更低的溪河排泄。(2)基岩裂隙水包括风化裂隙水和构造裂隙水,风化裂隙水分布在浅表基岩强风化带中,为局部性上层滞水或小区域潜水,受季节性影响大,各含水层自成补给、径流、排泄系统,其水量较小,在调查范围内未见自然泉水露头。构造裂隙水分布于厚层块状砂岩层中,以层间裂隙水或脉状裂隙水形式储存水量大,动态稍稳定,泥岩相对隔水。总体来说,勘察区的地下水主要为零星分布的第四系粉质粘土层中的上层滞水和基岩裂隙水,但水量小,无统一的地下水位线,区内浅表层地下水总体较贫乏,局部基岩风化带网状裂隙发育地段存在地下水;地下水来源主要为大气降水补给,水量受季节性气候影响变化较大。不良地质现象根据区域地质资料及调查可知,本场地整体稳定。本场地及周边岩层分布连续,不存在断层、构造破碎带,未见滑坡、泥石流等不良地质现象,无软卧层、暗塘、暗滨等分布。岩土设计参数表
(1)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路网及场平勘察设计(一标段)—纵三路道路工程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阶段勘察)(K5+180~K6+120、K6+480~K6+900段)岩土体设计参数一览表 重度KN/m3天然20*19.8/25.3/25.6饱和21.0*/26.0*/26.5*天然//33.79/6.00饱和//29.51/3.44地基承载力基本容许值KPa1405001500300750粘聚力kPa27.1/906/516内摩擦角°11.4/37.8/33.6岩体理论破裂角°//63.9/61.8抗拉强度标准值kPa//1128/692弹性模量E(104MPa)//5369.9/2259.5泊松比(μ50)//0.11/0.28临时边坡坡率/1:1.51:11:0.501:0.201:0.501:0.25基底摩擦系数/0.200.250.30.60.30.45M30砂浆与岩石粘结强度kPa//350/180水平抗力系数(的比例系数)MN/m3(MN/m4)820502504080注:K5+180~K5+580岩层层面粘聚力为15kPa,内摩擦角为10°,K5+800~K6+140岩层层面粘聚力为20kPa,内摩擦角为10°。(2)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路网及场平勘察设计(一标段)纵三路道路工程中段二标(K4+821.628-K7+100段)工程地质勘察报告(补充勘察)(K6+120~K6+480段)岩土体设计参数一览表重度KN/m3天然20*19.80*/25.2/25.7饱和21*20.00*////天然///31.57/6.80饱和///25.49/4.31地基承载力特征值KPa处理后现场测试确定120*30084123002243粘聚力kPa227.5*/2178/612内摩擦角°2813.5*/39.5/34岩体理论破裂角°///63.8/62抗拉强度标准值kPa///678/174弹性模量E(104MPa)///8033/1324泊松比(μ50)///0.22/0.37临时边坡坡率/1:1.51:1.251:0.501:0.201:0.501:0.25基底摩擦系数/0.200.250.30.60.30.45M30砂浆与岩石极限粘结强度标准值kPa///1000/500水平抗力系数MN/m3//502504080水平抗力比例系数MN/m4人工填土进过加固处理后,可取145//注:1、计算土侧压力时,人工填土综合内摩擦角可取30°;2、带*号数据为经验值。3、部分参数参考利用一阶段勘察资料。注:人工填土粘聚力取2kPa,内摩擦角取28°。(3)重庆经济技术开发区纵三路二标沈家湾沟大桥工程地质勘察报告(一次性勘察)(K6+900~K7+030段)岩土体设计参数一览表 注:带“*”为当地经验值,重度列括号中为饱和值。边坡稳定性分析及支护设计1号边坡(K5+180~K5+311.7段右侧)通过地质调查,该路段岩层产状为105°∠13°,裂隙L1产状:120°∠83°,裂隙L2产状:255°∠81°,对该段做赤平投影图分析如下:裂隙L2与边坡倾向相反,岩层产状与裂隙L1与边坡倾向一致,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层面及裂隙L1控制,易沿岩层面及裂隙L1产生顺层滑动。对右侧边坡进行边坡稳定性定量验算,该段边坡稳定系数大于1.35。该段采用分级放坡+锚杆网格护坡,坡顶设置截水沟。典型横断面编号为1-1、2-2。2号边坡(K5+311.7~K5+580段右侧)通过地质调查,该路段岩层产状为105°∠13°,裂隙L1产状:120°∠83°,裂隙L2产状:255°∠81°,对该段做赤平投影图分析如下:裂隙L2与边坡倾向相反,岩层产状与裂隙L1与边坡倾向一致,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层面及裂隙L1控制,易沿岩层面及裂隙L1产生顺层滑动。对右侧边坡进行边坡稳定性定量验算,采用下部桩板挡墙+锚索支挡,上部分级放坡+锚杆网格护坡,坡顶设置截水沟。典型横断面编号为3-3~8-8。3号边坡(K5+260~K5+670段左侧)通过地质调查,该路段岩层产状为105°∠13°,裂隙L1产状:120°∠83°,裂隙L2产状:255°∠81°,对该段做赤平投影图分析如下:岩层产状及裂隙L1与边坡倾向相反,裂隙L2与边坡大角度相交,边坡稳定性主要受自身强度控制。左侧边坡采用分阶放坡,中风化岩层坡率1:1~1:1.25,强风化层及土层坡率1:1.5,每8m一阶,每阶之间设2m平台,坡面采用植被混凝土护坡,坡顶设置截水沟。典型横断面编号为2-2~9-9。4号边坡(K5+670~K5+760段左侧)岩层产状及裂隙L1与边坡倾向相反,裂隙L2与边坡大角度相交,边坡稳定性主要受自身强度控制。左侧地块为开发用地,边坡为临时边坡,边坡采用分阶放坡,中风化岩层坡率1:1~1.25,强风化层及土层坡率1:1.5,每8m一阶,每阶之间设2m平台,坡面采用植被混凝土护坡,坡顶设置截水沟。典型横断面编号为10-10。5号边坡(K5+700~K6+020段右侧)边坡坡向为110°,裂隙L2与边坡倾向大角度相交,岩层产状与边坡倾向一致,裂隙L1与边坡倾向小角度相交,边坡稳定性主要受岩层面及裂隙L1控制。经稳定性计算,边坡安全系数大于1.35,边坡稳定,该段采用分阶放坡+锚杆网格护坡支护。中风化岩层坡率1:1~1:1.25,强风化层及土层坡率1:1.5,每8m一阶,每阶之间设2m平台,坡面采用锚杆网格护坡,坡顶设置截水沟。典型横断面编号为11-11~14-14。6号边坡(K6+020~K6+140段右侧)边坡坡向为138.13°,裂隙L2与边坡倾向大角度相交,岩层产状与边坡倾向大角度相交,裂隙L1与边坡倾向小角度相交,边坡稳定性主要受裂隙L1控制,按设计坡率放坡后,清除L1裂隙。采用分阶放坡+锚杆锚杆网格护坡支护。中风化岩层坡率1:1~1:1.25,强风化层及土层坡率1:1.5,每8m一阶,每阶之间设2m平台,坡面采用锚杆网格护坡,坡顶设置截水沟。典型横断面编号为15-15、16-16。7号边坡(K5+800~K6+140段左侧)通过地质调查,该路段岩层产状为105°∠13°,裂隙L1产状:120°∠83°,裂隙L2产状:255°∠81°,对该段做赤平投影图分析如下:岩层产状及裂隙L1与边坡倾向相反,裂隙L2与边坡大角度相交,边坡稳定性主要受自身强度控制。左侧地块为开发用地,边坡为临时边坡,边坡采用分阶放坡,中风化岩层坡率1:1~1.25,强风化层及土层坡率1:1.5,每8m一阶,每阶之间设2m平台,坡面采用植被混凝土护坡,坡顶设置截水沟。典型横断面编号为11-11~16-16。8号边坡(K6+160~K6+214.8段右侧)该段边坡为土质边坡,边坡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经复核计算,边坡稳定。最底级坡率1:1.5,上级1:1.5。每8m一阶,每阶之间设2m平台,坡面采用网格护坡,格内植草绿化,坡顶设置截水沟。典型横断面编号为17-17。9号边坡(K6+214.8~K6+324.8段右侧)该段边坡为土质边坡,该段采用桩板挡墙+花管注浆,为2号桩板挡墙,桩径2m,间距4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桩前土层采用直径48mm花管注浆,壁厚3mm,间距1.5mX1.5m。典型横断面编号为18-18、19-19。10号边坡(K6+170.3~K6+237.3段左侧)该段边坡为土质边坡,该段采用桩板挡墙+花管注浆,为3号桩板挡墙,桩径2.5m,间距4.5m。采用C30混凝土浇筑。桩前后土层采用直径48mm花管注浆,壁厚3mm,间距1.5mX1.5m。典型横断面编号为17-17。11号边坡(K6+237.3~K6+420段左侧)该段边坡为土质边坡,边坡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经复核计算,边坡稳定。最底级坡率1:1.75,上级1:1.75。每8m一阶,每阶之间设2m平台,坡面采用网格护坡,格内植草绿化,坡顶设置截水沟。典型横断面编号为18-18、19-19、20-20、21-21。12号边坡(K6+440~K6+790段左侧)通过地质调查,该路段岩层产状为105°∠13°,裂隙L1产状:170°∠70°,裂隙L2产状:280°∠64°,对该段做赤平投影图分析如下:岩层产状与边坡倾向相反,裂隙L1与边坡大角度相交,裂隙L2与边坡倾向基本一致,按设计坡率放坡后,清除裂隙2,边坡稳定性主要受自身强度控制。左侧地块为开发用地,边坡为临时边坡,边坡采用分阶放坡,中风化岩层坡率1:1~1.25,强风化层及土层坡率1:1.5,每8m一阶,每阶之间设2m平台,坡面采用植被混凝土护坡,坡顶设置截水沟。典型横断面编号为22-22、23-23、24-24。13号边坡(K6+790~K6+900段左侧)该段边坡为土质边坡,边坡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经复核计算,边坡稳定。最底级坡率1:2,上级1:1.75,顶级1:1.5。每8m一阶,每阶之间设2m平台,坡面采用网格护坡,格内植草绿化,坡顶设置截水沟。14号边坡(K6+900~K7+020段左侧)该段边坡为土质边坡,边坡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圆弧滑动和沿土岩界面滑动,经复核计算,边坡稳定。最底级坡率1:2,上级1:1.75,顶级1:1.5。每8m一阶,每阶之间设2m平台,坡面采用网格护坡,格内植草绿化,坡顶设置截水沟。典型横断面编号为25-25、26-26。15号边坡(施工便道两侧)该段边坡为土质边坡,边坡破坏模式为沿土体内部圆弧滑动,经复核计算,边坡稳定。最底级坡率1:1.5,上级1:1.5。每8m一阶,每阶之间设2m平台,坡顶设置截水沟。典型横断面编号为17-17~21-21。16号边坡(黄明公路改造段左侧)图4-5黄明公路改造段左侧边坡赤平投影图对该段道路左侧边坡:岩层产状及裂隙1、2与边坡大角度相交,边坡稳定性主要受自身强度控制。左侧边坡采用分阶放坡,中风化岩层坡率1:1~1:1.25,强风化层及土层坡率1:1.5,每8m一阶,每阶之间设2m平台,坡面采用锚杆网格护坡,坡顶设置截水沟。典型横断面编号为27-27、28-28、29-29。挡护结构设计挡墙防护1、设计标准:(1)挡墙安全等级:一级(2)设计荷载:城—A级,人群荷载—4KN/m2。(3)结构设计基准期:50年(4)抗震设防烈度:6度(ag=0.05g),按7度构造设防,设计地震分组为一组。2、设计原则本次设计遵循“安全、经济、实用”的指导思想,应用工程地质类比法,综合经济性等因素确定设计方案。本次边坡的主要设计原则如下:(1)设计充分结合已有地质勘察资料,根据边坡的岩性、地质构造、地下水的作用和风化程度,采取相应措施,确保边坡的安全可靠。(2)加强地质勘探和现场踏勘,深入分析工程地质条件,增强工程岩判,增强边坡处理技术措施的针对性。(3)边坡采用信息化施工、动态设计。边坡动态设计时应充分结合边坡变形监测数据,及时根据边坡的变形情况调整工程措施。挡墙设计挡墙布置分段序号起讫桩号编号位置挡墙类型长度(m)1K5+311.7~K5+564.31#纵三路右侧侧桩板挡墙(锚索)+折背式挡墙273.882K6+214.8~K6+324.82#纵三路右侧侧桩板挡墙+花管注浆1103K6+170.3~K6+237.33#纵三路左侧侧桩板挡墙+重力式挡墙+花管注浆117.254K6+324.8~K6+831.74#纵三路右侧侧重力式挡墙+折背式挡墙+扶壁式挡墙3855K6+894.630~K6+902.4305#纵三路右侧侧扶壁式挡墙44+7.8重力式及折背式挡墙(1)挡墙材料重力式墙体材料采用C20片石混凝土,片石含量不得超过总体积20%,粒径不得大于30cm,片石强度等级不低于MU30。护肩挡墙采用C20素混凝土浇筑。墙面采用彩色砂浆护面,厚度为2cm~3cm(具体由业主确定)。(2)挡墙地基重力式挡墙以强风化岩层或土层作为持力层,若挡墙基础置于土层,在不满足设计承载力时,应采取换填措施,换填材料为浆砌片石。地基承载力和襟边宽度应满足挡墙大样图的设计要求。(3)挡墙基坑挡墙基坑应跳槽开挖,分段长度宜大于10m小于20m,基坑土质、强风化岩质边坡坡比不应陡于1:1,若基坑开挖放坡条件受限时,可采用支撑加固开挖等方法以减少占地。当挡墙地基纵向坡度大于5%时,基底应做成台阶形式,当填方挡墙墙后地面的横坡坡度大于1:6时,应在进行地面粗糙处理后再填土。挡墙起终点应注意与边坡的顺接。挡墙基底倒坡应按设计要求设置,以保证墙体的稳定性。(4)变形缝沿墙长每隔10~15m设置变形缝,缝宽2~3cm。缝内沿墙的内、外、顶三边填塞沥青麻絮或沥青木板,塞入深度不小于30cm。(5)墙后排水挡墙脚部应设置泄水孔,就近接入排水系统,泄水孔水平间距2.0m,外斜5%。重力式挡墙背后0.5m内设置片石反滤层,且回填透水性好的粒料,以便于墙后排水顺畅,并就近接入排水系统。为防止泄水孔堵塞,在泄水孔进水端采用渗水土工布包扎,为防止墙背水下渗至基底,于墙后最低排泄水孔下用粘土回填封闭夯实。当墙后渗水量较大或在集中水流处,为了减少动水压力对墙身的影响,应加密、加大泄水孔尺寸或增设纵横向地下排水设备(如渗水暗沟等)。其出水口下部应采取措施,防止水流冲空基础。(6)墙后回填道路路肩挡墙墙背基坑采用碎石土,回填时应分层碾压,其压实度应满足路基设计要求。回填范围为结构边缘1:1放坡范围内。桩板式挡墙桩板挡墙设计桩间中心距为4m,挡墙采用圆形桩板式挡墙支护。桩间采用现浇挡土板支护,挡土板厚度为30cm,嵌入地面以下深度不小于0.5m。1、材料桩身及挡板采用C30混凝土,主筋采用HRB400钢筋;2、构造要求桩身混凝土保护层厚度70mm,面板混凝土保护层厚度50mm。3、排水考虑到景观效果,墙身不设置泄水孔,挡墙墙背通长设置Φ100软式透水管,纵向坡度1~2%,通过横向Φ100PVC管就近接入道路排水系统。4、成孔(1)挖孔前复核测量基线、水准点及桩位,开挖过程中应不断检查孔的中心及直径,做好施工记录,并随时观察土质变化,对照复核地质报告,出入较大时要与勘察、设计单位联系,当遇流沙、淤泥等不利土层,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处理措施。(2)施工方可根据现场实际条件及施工技术水平选择安全可行的挖孔方式;成孔时要依据土层情况,控制进尺速度,为确保孔的垂直度符合设计要求,须保持桩机平整、加强检查、勤检勤纠。(3)桩孔的施工容许偏差:①孔径+50mm;②孔径中心移偏差±50mm;③垂直度1%;④虚土沉渣清除干净,不允许对超挖部分垫土、垫砂,如有扰动或超挖应在清理干净后用C20级混凝土垫平。(4)土层中抗滑桩成孔若出现塌孔时,建议采取支护措施,比如设置钢护筒。5、钢筋笼制作及安装(1)直径20mm及以上的钢筋应采用剥肋滚轧直螺纹连接,并应按规范要求错开接头。钢筋必需具备出厂合格证明,使用前,应对钢筋进行随机抽样,做力学性能试验,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使用。(2)水平钢筋(箍筋)与纵向钢筋交接处均应焊牢。(3)钢筋笼外侧需设混凝土垫块或采用其它有效措施,确保钢筋保护层厚度。为防止运输和吊装时钢筋笼变形,必须对吊点位进行加强处理,必要时加密加劲筋。为保证钢筋笼的保护层厚度,在钢筋笼外侧事先以等距离绑扎混凝土垫块,沿桩长的间距为2m,横向圆周不少于4处。(4)钢筋笼吊装在加工现场分段制作完成并验收合格后的钢筋笼,运至孔口吊放入孔内,两段钢筋笼连接时采用单面焊焊接长度为10d。(5)允许误差及要求:钢筋笼允许误差项次项目允许偏差(mm)1主筋间距±102箍筋间距或螺旋筋螺距±203钢筋笼直径±104钢筋笼长度±50搬运和吊装时,要防止变形,安放要对准孔位,避免碰撞孔壁,钢筋笼顶达设计标高后应立即固定,以免浇注混凝土时钢筋笼上浮。6、混凝土浇灌(1)挖至桩身相应设计标高,应通知甲方会同勘察设计及有关质检人员共同鉴定,符合设计要求后清理孔底,及时验收,随即浇灌封底混凝土。(2)封底混凝土浇灌后,应尽快浇灌桩身混凝土,如因条件所限需要延迟时,应在以后浇灌前先抽清孔内积水,清理封底混凝土层的表面,然后浇灌桩身混凝土。(3)浇灌封底混凝土及桩身混凝土时,必须使用导管或串筒,出料口离混凝土面不得大于2m,且应连续浇灌,分层振捣,分层高度不大于1m,混凝土坍落度一般取80-100mm。(4)每根桩应有一组试块,且每个浇注台班不得少于1组,每组3件。(5)桩板挡墙墙背设置φ50软式透水管,在实体挡板之前应进行刻槽,透水管放入刻槽后再砂浆抹平,透水管底部沿道路走向方向通长设置PVC管,再通过横向PVC管就近接入道路排水系统。7、质检(1)必须对每一根桩做好一切施工记录,并按规定留混凝土试块,做出试压结果。(2)桩身四角应布置Φ50mm钢管作为预埋声测管以便检测桩身质量。(3)对施工完的桩应进行质量和承载力检验鉴定,采取动载试验、超声检测等有效方法,提出鉴定报告,经验收合格后方可投入使用。预应力锚索(1)材料1、钢绞线本工程采用的预应力锚索应选用高强度、低松弛钢无粘结绞线,其性能应符合GB/T5224-2003,直径d=15.2mm(7-φ5)、强度等级为1860MPa;钢绞线的基本材料应是碳素钢。钢绞线技术指标见下表。钢绞线技术指标表注:①松弛率≦2.5为70%破断荷载1000h的松弛率;②机械性能的试验方法执行ASTMA37—92,低松弛试验按E328方法进行;③屈服强度——在因外力而伸长1%的情况下测出的最低屈服强度;④延伸率——标距为610mm时,在荷载的作用下,钢绞线的总延伸率;⑤松弛性能——低松弛钢绞线在规定的条件下,试验不少于1000h。钢绞线的中心丝直径都必须大于外层钢丝的直径,偏差值最小为0.1016mm。直径Φ15.2mm低松弛钢绞线按边丝凸缘测得的直径与公称直径的偏差应满足+0.5mm~-0.15mm。对运达工地的每批钢绞线作100%的外观检查,在不同的卷号中抽取样品,在国家认可的实验室进行抽样拉力试验。抽样结果和出厂产品质量证书、标志、说明书等报监理工程师批准后使用。2、套管锚索体套管主要有以下功能:用于锚索体防腐,阻止地层中的有害气体和地下水通过浆体向锚索体渗透。无粘结钢绞线厚壁热轧无缝钢管有隔离效果,将锚索体与周围注浆体隔离,使锚索体能自由伸缩,达到应力和应变全长均匀分布的目的。钢质导向套管的作用是确保外锚段联结索体与反力结构的安装精度,以及该段在结构上不被外力损伤。3、锚具①本工程预应力锚索采用Ⅰ类锚具,其质量必须符合《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0标准。本次设计采用OVM15锚具。4、锚索配件锚索配件主要指导向帽、隔离支架、止浆装置、防护罩、密封垫圈、密封胶、对中支架和束线环。导向帽是便于锚索推送,其材料可使用一般的金属薄板或相应的钢管制作;隔离支架和对中支架位于索体上,可使用耐久性与耐腐蚀性良好,且对锚索体无腐蚀性的材料,一般宜选用硬质塑料。5、注浆体本工程注浆体为M30水泥砂浆,预应力锚孔灌浆使用的水、水泥和外加剂应符合《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①水泥所采用的水泥强度等级不低于42.5级的新鲜普通硅酸盐水泥,水泥质量应符合《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GB175—1999)的规定。过期、变质水泥不得使用。水泥的运输、储存应符合《混凝土施工规范》有关条款的规定。②水灰比水灰比一般采用0.38~0.5。③外加剂早强剂、减水剂、CM微膨胀剂等外加剂的质量标准要符合国家或部颁现行规程规范的要求。外加剂的采用必须通过生产性试验及室内试验确定,并报监理工程师批准,严禁使用对钢绞线有腐蚀性、对水泥及围岩有危害的外加剂,且与水泥有良好的相溶性。(2)造孔1、钻孔①预应力锚索钻孔的位置、方向、孔径及孔深,应符合施工图要求。钻孔的孔深、孔径均不得小于设计值,钻孔的倾斜度、方位角应符合设计要求。其允许误差如下:钻孔的孔位偏差不大于20mm;钻孔入口倾斜度及方位角偏差不得大于-1º~+1º;在钻进长度方向上的孔斜偏差不得大于3%,有特殊要求时其孔斜偏差不得大于1%;有效孔深不得欠深,超深不得大于40cm;钻孔达到设计孔深时孔内残留物不超过10cm;②应根据钻孔设计要求和不同的地质条件、孔位选用不同钻机机具和钻孔的方法,并上报监理人批准,钻孔深度、精度应满足施工图的规定,钻头应选用硬质合金钢钻头或金刚石钻头。③当孔位由于地形条件限制无法按设计图施工时,应会同设计、监理共同拟定新孔位。④预应力锚索的锚固段应位于稳定的基岩中,若孔深已达到预定施工图所示的深度,而仍处于破碎带或断层等软弱岩层时,应会同设计、监理共同协商,对原设计的部位进行固结灌浆改良、改变锚固段位置或继续钻进延长孔深等处理措施。⑤对于破碎带或渗水量较大的外围岩,在安装锚索前,应按规范《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的规定对锚固孔进行灌浆处理,以免锚固段注浆体流失或强度降低。⑥应纪录每一钻孔的尺寸、排渣颜色、钻进速度和岩芯记录等数据。造孔过程中应做好锚固段始末力两处的岩粉采集,若在锚固段发现软弱岩层、出水、落钻等异常情况,施工单位应立即通知监理人,共同研究补救措施,以确保锚固段位于稳定的岩层中。⑦钻孔完毕时,应连续不断地用压力风水彻底冲洗钻孔,以确保注浆体与孔壁的粘结强度。钻孔冲洗干净后才准许安装锚索。在安装锚索前,为避免碎屑、杂物进入空口,应将钻孔孔口堵塞保护。⑧通过桩身的锚索孔,应按规范《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和《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13的规定在锚孔部位的桩身内预留孔。⑨钻进采用导向仪控制斜度,及时测斜、纠偏。钻孔结束后,应测量孔斜、方位角及孔深,不符合要求的作废孔处理,并全孔灌注M30水泥砂浆回填后重钻。⑩钻孔结束后必须经监理人验收,验收合格后在不超过1d~3d的时间内即可以进行穿索、锚固段注浆等工序。若验收后锚固孔闲置时间超过3d,则必须重新验收方可进行下一道工序。2、锚固孔围岩灌浆①在钻孔过程中若发现有塌孔现象或因地质条件复杂节理裂隙发育,岩石破碎时,则需要进行孔壁固结灌浆处理或采取套管跟进钻进。②在强卸荷岩体的造孔过程中塌孔或漏风严重的裂隙必须采取有效堵漏措施。③锚孔固壁灌浆可根据钻孔岩石情况采用以下灌浆方法:采用自下而上高压泵送浓砂浆的注浆方式进行,注浆管插入孔底并距孔底50cm开始注浆以浆面盖过注浆管口一定距离并能均匀拔出为宜,拔管速度需经生产性试验后自行掌握。采用自下而上分段不待凝纯压式灌浆,锚固段长不宜大于6m~~7m,张拉段长不宜小于8m。灌浆压力0.3MPa~0.5MPa。④锚孔固壁灌浆要求采用浓砂浆浆液,并掺速凝剂,以迅速封闭锚孔周边裂隙;水灰比初拟为0.35~0.4,水泥强度等级采用42.5级,浆液配比需经生产性试验验证。⑤钻孔固壁灌浆必须采用单钻单灌,逐个灌浆,并严格控制灌浆压力,注意观测钻孔周边岩体有无漏浆或抬岩情况,严防产生拉裂及倾倒破坏。如发现严重窜孔,应会同设计和监理采取有效补救措施。⑥扫孔作业宜在灌浆前1d~~2d进行,扫孔不得破坏缝内充填好的水泥结石;扫孔工艺程序执行,要达到设计孔位、倾角及孔深要求;扫孔后应用高风压清孔,孔内不得残留废渣、岩芯等。⑦浆体所进行的现场检验仪器、仪表都需经过计量部门的计量标定。(3)锚索的制作1、锚索制作应在有防雨设施的加工厂完成。应按施工图所示各锚固单元的尺寸下料,下料前应检查无粘结钢绞线的表面,没有损伤的才能使用。2、锚索的钢绞线和各单元承载体应按一定规律编排并绑扎成束,不得使用镀锌铁丝作捆绑材料。内锚段需组装成枣核状,量出内锚段的长度并作出记号,在此范围内穿对中支架;支架应能使钢绞线可靠分离,使每根每根钢绞线之间的净距离≥5mm,且使隔离支架处锚索体的注浆厚度大于10mm。编索时一定要把钢绞线理顺后再进行绑扎,最后在内锚固段端头装上锥形导向帽。隔离支架应选用塑料隔离支架。锚固段每1m设置一道对中支架,张拉段每隔2.0m设置一道对中支架,端头2m区段内加密到1.0m,对中支架应保证其所在位置处锚索体的的注浆厚度大于10mm,对中支架之间扎无锌铅丝一道。3、钢绞线锚固端剥离承载体端5cmPE套管。按顺序安装承压垫板和限位板,使用YGJ挤压机逐根挤压,安装挤压套,按《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1的规范检验挤压套的安装质量。用防水胶带缠裹裸露的钢绞线。4、锚索捆扎完毕,应采取保护措施防止钢绞线和承载体锈蚀,运输过程中应防止锚索发生弯曲、扭转和损伤。5、锚索锚孔口向内20cm处需设置定位止浆环,止浆环可采用充浆膨胀式止浆环、充气膨胀式止浆环或速凝锚固剂加土工布制作。所选用的止浆环必须能承受大于0.5MPa的注浆压力,且不漏浆。止浆环处钢绞线与止浆环之间必须用环氧树脂砂浆或锚固剂粘结并密封好。止浆环的材料、型式应通过试验确定,或采购定型产品,但须经监理人批准。6、内锚固段各单元由专门制作的锚板和钢绞线构成压力锚固结构,限位板与承载体用长螺栓固定。导向帽用铆钉铆接在下单元的承压垫板上。穿注浆管、回浆排气管,注浆管下口应确保距孔底不小于100mm。注浆管的端部用薄塑料带封堵,在压力作用下冲破,这样,可以防止穿索时堵管。7、用几种不同的颜色胶带在钢绞线张拉端标识相应的锚固单元(该颜色标识在本工作段是固定的且明确记录在记录表上)。认真检查锚索全段的PE套管,不得有损伤、裸露钢绞线,若有发现,及时用防水胶带包缠,确保防腐可靠。填写编制纪录,复检工作程序,办理合格证。8、每根锚索的编号与孔号、注浆号等其他的结构、材料编号应保持一致。(4)锚索的安装1、一般要求①安装锚索前应对钻孔重新进行检查,对塌孔、掉块应进行清理或处理。②锚索安装前应对锚索体进行详细检查,检查止浆袋位置,排气管位置及畅通情况,并核对锚索编号与钻孔孔号,对损坏的配件应进行修复和更换。③推送锚索时用力要均匀一致,应防止在推送过程中损伤锚索配件和防护层。④推送锚索时不得使锚索体转动、并不断检查排气管和注浆管,应确保将锚索体推送止预定深度后排气管和注浆管通畅,否则应拔出锚索体排除故障后重新安放。⑤当推送锚索困难时,应将锚索抽出,对抽出的锚索应仔细检查并对配件安放的有效性、防护层的损坏程度、孔的清洁度及排气管和注浆管状况进行观察,当发现锚索体配件移动、脱落或锚索体上黏附的粉尘和泥土较多时,应加强配件的固定措施并对其他钻孔的清洁程度进行检查,必要时应对钻孔重新进行清洗。⑥锚索入孔时索体的弯曲半径必须大于5m。⑦锚索入孔后锚固段要及时进行注浆,应在2d内完成,以免孔内吊块、塌孔、缩孔而影响灌浆质量;张拉作业应控制在15d内进行,以避免钢绞线锈蚀。2、外锚头施工①锚具、垫板应与锚索体同轴安装,锚垫板与套管的同轴度误差应在-1º~+1º,锚索体与套管—锚孔的累计同轴偏差应不超过-5º~~+5º。锚索外锚墩混凝土浇筑在条件允许时可与锚索锚固段灌浆同时进行。②锚垫板与锚孔轴线应保持垂直,其误差不得大于0.5º。③应确保锚垫板与锚垫墩接触面无任何间隙。④切割锚头多余的锚索体宜采用冷切割的方法,锚具外保留的长度不应小于25cm,或其他补偿张拉方式时应考虑保留张拉长度。⑤外锚墩(或梁、柱)的体形尺寸、混凝土标号、插筋、承压钢筋(或螺旋筋)和基岩面钢筋配置均按设计图纸要求施工。混凝土配比按室内试验结果推荐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配比进行。(5)锚索灌浆1、无粘结式锚索灌浆分锚固段、张拉段灌浆和外锚段灌浆两部分,锚固段、张拉段灌浆在锚索入孔后即可进行,外锚段灌浆则在锚索张拉锁定及验收后的3d~5d进行,或在封锚前1d进行;锚索锚固段、张拉段可一次性灌浆,采用孔底返流法灌浆工艺,进浆管和回浆管均具有屏浆装置。2、锚固段、张拉段灌浆采用M30水泥砂浆,其28d抗压强度不得低于40MPa,与围岩的黏结强度不应低于1MPa,浆液配比按室内试验结果推荐并经监理工程师批准的配比进行。3、锚固段和张拉段灌浆长度应符合施工图要求,止浆装置位置准确,不论锚索孔的方向如何,注浆均采用排气法注浆;注浆管插至孔底,浆液由孔底注入,空气由止浆环处的排气管排出。4、为给锚索张拉提供依据,锚固段注浆时对每根锚索的灌浆浆液均取样做抗压强度试验,并要求在进行张拉时水泥浆结石强度不得低于设计强度的85%。5、灌注前,应对注浆体进行流动性试验,浆液在粘度计流出的时间以不超过6秒为宜;还应进行泌水测定,在量筒中注入500cm3浆液,3h后泌水量不得超过2%。6、锚固段和张拉段灌浆压力均为0.3MPa~0.5MPa,排气管回浓浆后即以0.5MPa的压力屏浆,屏浆时间30min以上。7、对需要进行补偿张拉的锚索,当补偿张拉锁定并经检验合格后,即可进行外锚段注浆,待7d后作外锚段封锚。8、锚索锚固段、张拉段灌浆必须现场做灌浆记录并验收;进浆和回浆的采样必须在监理的监督下进行。9、灌浆结束标准:①灌浆量大于理论吸浆量②回浆比重不小于进浆比重,且稳压30min,孔内不再吸浆;(6)锚索的张拉1、张拉的程序、条件①预应力锚索的张拉作业应按下列程序进行:机具标定—分级理论计算—外锚墩混凝土强度检查—张拉机具安装—预紧—分级张拉—锁定—签证。②当锚固段注浆体强度达到设计强度的100%、锚墩混凝土抗压强度达到30MPa后,才能对预应力锚索进行张拉。③一批次的锚索张拉,必须先张拉监测锚索(施工前首先在设计确定的断面上,安装不少于3根监测锚索,安装压力测力计,为全坡面的锚索施工提供依据,并为施工过程量测应力、绘制应力变化图、边坡变形、安全预报等提供数据)。2、张拉准备①张拉机具的校验:张拉前必须把张拉机具、测力装置及所需附属机具准备齐全,并都进行过严格的率定的校验。对率定和校验过的机具要妥善保管,以免影响精度。机具率定或校验合格证书必须经过验收合格后方可使用。②张拉设备在张拉前必须与相应级别的锚索测力计配套标定,并将标定合格证书报监理工程师,同时绘制压力表读数—张拉力—测力计读数曲线,以指导现场张拉作业。③千斤顶的选用必须与锚索级别相配套,输出力应满足超张拉的要求,一般宜大于设计张拉力的1.5倍,但不宜超过设计张拉力的2倍。④现场张拉用的压力表精度不得低于1.5级,并用精度不低于0.4级压力表标定,工作时最大压力值应不超过表盘量程的75%,最小压力值不应小于压力表量程的25%。⑤张拉设备的标定间隔期不应超过6个月,经拆卸检修的张拉设备或经受强烈撞击的压力表,都必须重新标定。发现或怀疑存在问题的张拉设备、或与测力计联合标定时读数(到设计荷载时的读数)相差超过2%的张拉设备,即使距上一次标定时间未满6个月,也必须重新标定。3、张拉①一般情况下,锚索的张拉均采用超张拉持荷稳压、超载安装施工方法,超载系数暂定为1.15,由岩锚试验成果验证调整。②补偿张拉:根据代表性锚索的应力变化情况确定代表区域锚索是否需要进行补偿张拉。一般地,监测锚索荷载损失变化幅值,满足规定指标即预应力损失小于设计张拉力的10%的区域,原则上不进行补偿张拉;反之则需进行补偿张拉。需要补偿的锚索位置根据设计要求及监理指示进行。③对于有补偿张拉要求的锚索,应在张拉锁定后3d~7d进行,补偿张拉的拉力为超张拉力。④锚索张拉建议采用整体张拉,当千斤顶不能满足要求时则采用分组分束张拉。⑤张拉过程:分为单股预紧和整束分级张拉两个阶段。单股预紧应进行两次以上,预紧实际伸长值应大于预紧理论值,且两次预紧值之差应在10%之内,以使锚索各股钢绞线受力均匀,再进行整束张拉。整束张拉共分四个量级进行,即张拉荷载分别按设计张拉力的50%~115%逐级依次进行,并且应控制最大张拉力不得超过预应力钢材强度标准值的70%。采用非同时张拉方式进行;其基本原理和操作方式是从最大变形量的单元锚索(最大自由长度)起,按顺序先后张拉,在到达最小变形量的单元锚索(最小自由长度)后,再同时张拉全部的单元锚索(整体张拉);其操作的关键是预先调整锚索的各锚索单元伸长量差值,计算的方法应科学有效且结合试验的有关成果(试验锚索的“非同时张拉方式管理图”)校验,确定准确的伸长提前量。整束分级张拉:初始应力—25%P—50%P—70%P—100%P—115%P(其中P为锚索施加预应力)稳压锁定;除最后一次超张拉要求静载持荷20min外,其余每级加载后的稳压时间为5min;前三次张拉(20%P、50%P、70%P)加荷速率不大于100KN/min,后两次张拉(100%P、115%P)加荷速率不大于50KN/min。预分两次逐级张拉,第一次张拉值为总张拉值的70%,两次张拉间隔时间不应小于3-5天,预应力锚索张拉锁定后锚头应涂防腐剂,。⑥张拉各级加载稳定前后,均应量测钢绞线的伸长值,若实测伸长值与理论伸长值相差超过10%或小于5%,应停止张拉,查明原因后才能重新张拉。⑦加荷、卸荷速率应平稳。张拉时,升荷速率不大于10%P/min或100MPa/min;卸荷速率不大于20%P/min或200MPa/min。⑧松弛损失一般锁定张拉力(不包括所定损失)的3%~4%,在补偿张拉前,应注意检查测力计的读数,若索力超过10%的锁定荷载或地区经验值,应立即进行补偿张拉,若未超过10%的锁定荷载或地区经验值,无需进行补偿张拉。若通过测力计发现异常张拉力时要查明原因进行处理。⑨在全部锚索施工结束后,因已经施加了设计计算的抗滑力,控制了边坡的变形,也由于开挖作业和支护的共同作用,锚索的索力也相应发生变化,应进行全坡面的锚索二次张拉,即按照设计的控制张拉力,用同样的张拉方法,逐个张拉,确保锁定荷载满足设计要求。二次张拉结束后,截去多余的钢绞线,使其外露30cm,安装防护罩,注入油脂,拧上堵头。封锚。⑩张拉时的安全:预应力张拉操作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操作时应防止以下情况:夹片脱出或飞出、断丝与滑丝、千斤顶必须有固定设施,以防锚索张拉时锚固段突然失效时千斤顶坠落。认真填写张拉纪录,主要内容如下:张拉中逐级荷载的张拉力、伸长量、同步情况、应力应变关系、稳压时间、反复张拉次数、测力记录、补偿张拉、锁定张拉力、每次张拉的时间、孔号、记录人员、故障排除措施等。张拉后的成果整理,如绘制实测的应力应变曲线,预应力损失及补偿张拉等。张拉记录成果应及时报送监理工程师。每次进行监测束张拉,必须有监理工程师在场时进行。上述锚索施工全部完成后,施工单位应向监理工程师提交必需的验收资料。按照锚索验收试验的要求,封锚前,按锚索总量的5%随机抽取,进行1.2倍的索力校验;全部合格后方可封锚;若有一索不合格(索力超过10%的锁定荷载或地区经验值)即可扩检,若仍有不合格,则应作100%的验收校验。直到按有关规范的要求达到验收合格。(7)封孔灌浆1、封孔灌浆在锚索张拉锁定后以及补偿张拉工作结束后进行,封孔灌浆前应由监理工程师测量外露钢绞线长度、检测回缩值,检查确认锚索应力以达到稳定的设计锁定值。锚索注浆孔封孔7d后,还应对孔口段的离析沉缩部分,进行补封注浆。2、封孔灌浆材料与锚固段灌浆的材料相同,灌浆要求同第七节。对钢绞线露口处应用防水胶带缠绕至锚具工作夹片处。3、为保证所有空隙都被浆液回填密实,在浆液初凝前必须进行不少于2次补灌,当浆液凝固到不能从孔中流出来之前,应保持不小于0.5MPa的压力进行屏浆。4、外锚头的防护锚索在补封注浆结束后,切去多余钢绞线,外露不小于25cm,用钢质保护罩保护锚具和外露的钢绞线,用密封胶密封锚板、垫板、密封垫圈、保护罩之间的所有缝隙,然后从保护罩的注油口注入黄油或黄油与石蜡的混合料,用堵头封口。保护罩上应有注油口、排气口、装、卸工艺孔。用C30混凝土浇筑保护罩和构造物槽口,捣实、密封。用C30混凝土按图纸要求对锚头(保护罩等)进行保护,封头底部需包住锚垫板。用C30混凝土浇筑保护罩和构造物槽口,捣实、密封。对需要进行长期监测锚索的外锚头(安装测力计的锚索),用特制金属帽保护,用C30混凝土浇筑保护罩和构造物槽口,捣实、密封。在安装混凝土支撑面锚垫板时,锚具下安装特制的螺纹垫板与金属帽用螺纹连接。5、锚索的后期保养及补偿张拉在锚索张拉、注浆强度达到85%以前,其30m范围内不得进行爆破作业。如需进行爆破作业,则需对作业面进行地震波控制,如布设两排预裂孔和药量控制。张拉后,在爆破作业后,观察测力计,应力损失超过10%时,立即对锚索进行补偿张拉。(8)锚索耐久性构造设计锚索在土层段采用预埋钢套管对锚索起保护作用。锚索防腐:自由段防腐:每根钢绞线除锈、除油后先在锚索表面涂润滑油或防腐漆,然后包裹塑料布,再在塑料布上涂润滑油或防腐漆,并包裹塑料布,形成二涂二布,最后装入塑料套管中,并使塑料套管中充满油脂,最终形成双层防腐;自由段宜选用无接头的套管,当有接头存在时,接头处搭接长度应大于50mm,并用胶带密封。锚固段防腐:钢绞线除锈、除油后,采用水泥砂浆防腐,施工中应使锚索位于锚孔中部,要求杆体周围水泥砂浆保护层厚度不小于30mm。锚头防腐:锚索张拉锁定、二次灌浆完成后封口,从锚具量起留100mm的钢绞线,并做厚度不小于100mm的1:2水泥砂浆保护层,再用钢筋网罩封闭,并做100厚C30细石混凝土外封,混凝土保护层厚度不小于50mm。(9)锚索监测1、锚索监测应结合各部位的重要性和实际条件,对预应力锚索的工作状态和锚固效果进行施工期和运行期的原位监测:施工期监测和运行期监测相结合。2、监测锚索的数量为总锚索量的5%,在每个锚索的工作锚和锚垫板之间安装测力计,以便张拉期及长期观测。测力计由专门厂家供货,测力计性能应满足超张拉力作用观测范围的要求;测力计应经过千斤顶——油压表——测力计的系统标定后方可使用;锚索监测设计祥见相关施工图纸和文件。3、锚索的监测中标的施工单位或专业的监测单位完成,或有标段承包商向业主、设计单位提供合作单位的资质,经过考察,许可后才能实施监测仪器、仪表的埋设;锚索施工单位必须配合监测施工单位共同完成监测锚索的安装、张拉和测读,并为监测工作提供一切方便。监测单位按照监测设计的要求,提供监测数据、处理数据应科学、严谨,且提供边坡位移报告和险情预报。4、同一部位的锚索应先张拉监测锚索,以便观测其他锚索张拉时的相互影响和围岩稳定情况,并指导锚索施工。5、测力计应与张拉千斤顶、压力油表、油泵进行系统标定。(10)质量控制与检查1、质量控制①锚索施工质量控制标准见下表:②预应力锚索施工必须建立健全以岗位责任制为主的各项规章制度,认真做好各项工序的检查与验收。③施工中上道工序不合格或未经监理工程师验收签证的预应力锚索阶段产品,不得进入下一道工序。锚索施工质量控制标准项次项目质量标准1锚索孔①钻孔直径≥锚束直径40mm以上,且不得小于图纸规定孔径;②方位角≦1º,开孔孔位偏差≦20cm;③一般部位孔斜≦孔深的3%,特殊部位(水平孔)孔斜≦孔深的1%;④造孔超深偏差≦40cm;2地质缺陷处理处理及时,质量符合设计要求3编索穿索①钢绞线材质满足设计要求,有出厂材质证明及抽样检查的材质报告,外观检查无缺损、锈蚀;锚固单元安装符合图纸要求;②穿入孔中的锚索平顺不扭,进浆、排气管畅通,止浆袋承受压力≧0.5MPa,锚索结构无损坏,外露段保护良好。③穿索前,应对锚索孔清孔,要求无杂物、岩屑和积水;4内锚段灌浆①灌浆材料、配合比、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②灌浆压力0.3MPa~0.5MPa,闭浆时间30min,且进浆、排浆量一致③灌浆量大于理论注浆量,回浆量比重不小于进浆比重;5外锚墩混凝土浇筑①基础面无松动块石,岩石清洗干净;锚垫板外平面与孔口管及孔中心线垂直角误差<0.5º,钢筋、模板的规格尺寸、②安装位置符合设计要求;③混凝土振捣密实,试件强度符合设计要求;6张拉①张拉程序符合规定;②每级张拉力与理论计算伸长值应符合规范要求和地区经验值;③张拉升荷速率每分钟不超过设计张拉力的1/10;7外锚段灌浆①灌浆材料、配合比、强度等级符合设计要求;②灌浆压力0.3MPa~0.5MPa,闭浆时间30min,且进浆、排浆量一致③灌浆量大于理论注浆量,回浆量比重不小于进浆比重;④对在张拉段灌浆管不通的情况下,采取有效处理,满足要求;8外锚头保护符合设计图纸及技术要求;保护罩、垫板、黄油、石蜡、密封等安装合理。具备多次张拉的条件。防腐处理不留后患。④发生质量事故或问题,施工单位应及时提出事故报告和处理措施,经监理工程师批准后实施。⑤预应力锚固施工前,必须依据现场生产性试验成果,制定出各工序的安排操作规程。张拉操作人员未经考核合格不得上岗,严禁违章操作。2、质量检查①施工单位应建立健全以自检为主的三项检查制度。施工中必须做好各工序的施工记录,及时整理、分析记录数据,并作为验收依据。②现场质量检查按下列规定进行:锚墩(梁、柱)混凝土、水泥灌将材料应符合国家标准;预应力钢绞线抽样标准:在使用前按来料盘数的10%随机抽样检查,质量达到《钢绞线技术指标表》的要求。锚夹具抽样标准:每批外观检查10%,硬度检查5%,同一批次锚具应进行1组(3索)静载试验,试验方法见《预应力筋锚具、夹具和连接器》GB/T14370—2001锚束及其附件应全部逐束检查,除应满足设计要求外,必须校验锚束长度及孔位牌号与实际的孔号、孔深是否相符。当发现不合格产品时,应加倍扩检;③穿束前,监理工程师应对锚孔、锚束进行复检。张拉前,按复检结果签发张拉许可证。④长期监测锚索外锚头保护装置必须完好,不得损伤。长期监测系统必须符合设计要求,并应与锚固工程同步完成。⑤设计张拉力的控制与检查,应以压力表读数为准,同时应校验其伸长量。⑥封孔灌浆的沉缩部分复灌后不得有脱空现象。边坡土体注浆加固1、本次注浆加固采用φ48钢花管注浆。2、钻孔孔径为90mm,注浆管纵向和横向的间距均不大于1.0m,注浆范围为桩板挡墙外侧4-5m范围内,注浆深度为按图示。纵向长度按挡墙长度方向两侧各延伸2排。3、注浆材料为纯水泥浆,水灰比1:1,水泥采用强度等级不低于42.5MPa的普通硅酸盐水泥。注浆量不低于0.15m3/m。4、注浆参数:1)注浆压力为0.5MPa(可根据现场试验确定)。注浆时应防止压力过大造成地面抬升。注浆压力达到最高设计压力并保持10min以上时,可以停止注浆。2)水泥浆注入率不小于15%,注浆流量不大于20L/min。3)注浆应采用二次注浆,以确保效果。6、正式注浆前,应选取有代表行注浆孔进行注浆试验,以确定注浆压力、流量、影响半径等。7、注浆应采用跳孔间隔、对称注浆,先注外围,再注内部的由外至内的方式。梅花型布置。8、注浆质量检验1)检验时间应在注浆结束28d后进行。应选用标准贯入或静力触探对加固地层进行检测。2)注浆检验点不应少于注浆孔数的2%~5%。当检验点合格率小于或等于80%,或虽大于80%但检验点的平均值达不到强度的设计要求时,应对不合格的注浆区实施重复注浆。3)浆液黏度应为80s~90s,封闭泥浆7d后70.7mmX70.7mmX70.7mm立方体试块的抗压强度不低于0.5Mpa。锚杆网格护坡1、钻孔要求(1)锚杆孔深不应小于设计长度;(2)锚孔宜一次性钻至设计长度,确保锚固段进入稳定中等风化岩层;(3)钻孔后应将孔清理干净,并用压风机吹干,成孔后及时放置锚杆、灌浆,间隔时间不得大于6天;(4)锚杆成孔建议采用干作法施工。2、锚杆组装与安放 (1)组装前,钢筋应除油污、去锈,严格按设计尺寸下料,每根钢筋长度误差不应大于50mm;(2)钢筋应按一定规律平直排列,沿杆体轴线方向每隔2m设一定位支架;(3)钢筋接长按施工规范焊接或机械连接;(4)安放锚杆体时应防止杆体扭转、弯曲,杆体放入角度与钻孔角度保持一致;(5)杆体插入孔内深度不应小于锚杆设计长度的95%,杆体安放后不能随意敲击、插拔,不得悬挂重物;(6)注浆:采用M30水泥砂浆,水泥宜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其强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至2030年中国乙醇脱水制乙烯催化剂行业投资前景及策略咨询研究报告
- 2024至2030年液体水质检查培养基项目投资价值分析报告
- 非营利组织数据安全方案
- 铁路安全心得体会
- 2024年压裂设备专用件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4年农业航空作业装置项目申请报告范文
- 2024年箱、包及类似容器项目规划申请报告模板
- 2024年油基型密封胶项目申请报告范文
- 2024年高压液压柱塞泵马达项目立项申请报告
- 2024年电气化铁路架空导线项目申请报告
- 2022年南京市玄武区社区工作者招聘笔试题库及答案解析
- 高校电子课件:珠算教程(第六版)
- 路面施工技术全套课件
- JJF 1321-2011 元素分析仪校准规范-(高清现行)
- 住宅建筑工程施工重点与难点应对措施方案
- 景区玻璃水滑、玻璃滑道项目申请报告可行性研究报告
- 备战2023年新高考英语读后续写高分必备攻略(全国通用)
- 秋季运动会加油稿50字左右100篇
- 水利专业工程师面试题库
- 初中议论文写作讲解通用PPT课件
- 叉车日常使用状况点检记录表(日常检查记录)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