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一节性心理教育的必要性
青春期性心理是由性生理发育的内部冲动和社会意识的发展相结合而构成的,而社会生活条件和环境影响在产生心理内容方面起着主要的作用。
青少年性心理的发展与社会对他们的要求存在一定的矛盾,需要对青少年进行性心理教育。对青少年进行性心理教育的必要性主要表现为三个方面:
青少年性心理发展滞后于性生理突变
科学的性教育弱于不良性刺激
青少年性的要求与社会规范的矛盾第一页,共34页。第二节青春期性意识的形成与发展一、性意识的形成性意识:是指性未成熟个体对自己与异性在生殖器官系统与性器官发育成熟过程中的种种变化的认识和在异性之间的关系认识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特殊性情感的主观体验。青春期性激素的大量分泌和刺激,促成了个体性意识的萌发。
性意识的形成发展是人类的一种自然本性,也是人的生物性和社会性发展的辩证统一过程。第二页,共34页。二、性意识的发展性意识的潜藏期或幼稚期
青春期之前或10岁之前,这一时期的个体并不理解性的本质特征和内涵意义,还未形成对异性的特别情感(不介意挽手、拥抱、甚至接吻)。第三页,共34页。二、性意识的发展同性集团期或异性疏远阶段
进入青春期(10-12岁),男女孩子在生理上,特别是在第二性征上的差异日益明显,彼此之间便产生一种不安和害羞心理。
这一时期,同性交往趋向加强,心理学家称之为“同性集团”。最典型的表现“课卓三八线”。即使是青梅竹马、两小无猜,也会减少来往。
第四页,共34页。二、性意识的发展同性集团期或异性疏远阶段
需要注意:
1.内心世界不存在任何拒绝与异性交往的动机和理由,有的早熟者还可能热恋着某一特定的对象。2.同性集团的形成具有重要的社会价值
有利于性别角色的纯化和完善;暂时的疏远有利于产生对异性的神秘感和好奇心,为日后的异性相吸增加了活力。
3.同性集团期太长易导致早恋和越轨行为发生第五页,共34页。二、性意识的发展性意识朦胧期或渴望了解异性期
随着生殖器官的变化、第二性征的发育和性冲动的产生,“同性集团”被瓦解并进入相互爱慕的时期(12-15岁)。
在社会生活中种种性现象(男女相爱、相互接吻、结婚生子、强奸犯罪等)的影响下,产生了一种渴望了解异性身体变化和秘密的倾向。
女孩比男孩早成熟2年,表现的更为主动和突出,喜欢和逗乐的男孩玩,男孩喜欢在女孩面前表现自己的才华,以博得女孩的欢心和接近。
心理学家将此称之为“异性效应”。典型的特点是友谊盛开、情窦初开。
第六页,共34页。二、性意识的发展性意识的初步形成期
青年男女随着生理的发育成熟和认知能力的发展以及社会性信息的吸收,开始考虑自己的人生和理想,初步形成了男女异性之间特殊的情感(15-17岁)。
在共同的追求、兴趣爱好、理想与事业的基础上建立了一种特殊性质的纯真友谊。但也会出现用哥们义气去处理原则问题的现象。
产生对爱情的追求与模仿,进行异性间的交友活动。交友活动存在对象没有完全固定和缺乏真正的异性爱情两个特点。
这一时期易发生“早恋”。
第七页,共34页。如何看待“早恋”1.早恋没有严格的时间限定2.早恋因时代和社会的不同而有所差别3.早恋与家庭环境有关4.一般来说,中学生的恋爱属于早恋如何处理“早恋”1.要耐心、细致、不得公开处理2.既不能视而不见、任其发展,也不能大惊小怪、粗暴对待、过分过敏。3.要把握“尊重、理解、关怀、引导”的原则第八页,共34页。二、性意识的发展性意识成熟期
随着抽象逻辑思维的发展,知识的深化和扩展,在个性、世界观、人生观初步形成的同时,个体的性意识基本达到了成熟水平(18岁以后)。
这一时期,性意识趋于现实化,并初步确定了自己心中“白马王子和白雪公主”的具体类型,并投射到特定的对象身上。交友的目的是从长远考虑,力求持久稳定的进行长期交往。第九页,共34页。性意识成熟的指标:能正确地认识男女两性的关系,真正领悟到男女两性的本质含义及其社会功能和社会责任。
具有正常的性冲动和性需要,表现为能以社会认可的方式追求异性对象和谈恋爱、发展并确定爱情关系、满足自己的性欲望。
形成正常的性情感和性意志,能自觉按照社会行为规范和法律的要求,主动控制自己的性冲动和性行为。
能正确对待和处理与异性朋友的关系。
能有效建立一个以爱情为基础的和睦家庭和完成养育子女的社会责任。第十页,共34页。性意识成熟期的恋爱心理特征(初恋):
痴迷心理状态:处于一种类似于幻觉的思念情绪中,似乎整个世界只有这一对恋人。
羞涩心理状态:产生一种怕达不到目的而不好意思的矛盾心理,行动上表现为优柔寡断。
疑虑心理状态:痴迷于对象又害怕接近对象,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盲聋现象。
孤独心理状态:一方面对原有的人际关系感到不满足,又不愿意向爱慕的人诉说心声。
美化心理状态:对爱慕对象的一切进行升华并把一切都加以美化,并对自己进行再塑造,以适应对方的要求。第十一页,共34页。第三节青春期的一般性心理性心理是指与男女两性活动中相伴随的个体的一系列性心理现象的总称,是个体对异性魅力所产生的一种主观能动反映。
青春期常态性心理是进入青春期的男女所产生的一种本能的、朦胧的、对异性的眷恋和向往,渴望并想象着同异性接触的一种心理状态。第十二页,共34页。一、性机能成熟所引起的性心理变化
性爱慕:是指青年男女在生殖器官成熟期和性意识形成期,出于对异性的神秘感、好奇心和吸引力而产生的一种期望、乐意与异性欢聚玩耍、接触和活动的性心理倾向。属于异性之间纯真的友情性心理。
性神秘感:是指对异性的生理特征和气质方面的刺激所产生的含而不露的一种疑虑、好奇与探究相交织的性心理倾向。青春期教育的重要目标之一就是要消除或降低其对异性的神秘感。第十三页,共34页。一、性机能成熟所引起的性心理变化
性反感:是指青年男女对自己生理上的突变和第二性征出现感到不满意的情感在异性身上的折射,表现为腼腆、羞怯、不愿与异性交往。消极影响为影响正常交往,积极作用为巩固同性集团,增强性吸引力
性压抑感:是指对个体性欲冲动受到抑制无法满足而以理智加以控制的心理状态。是性道德所要求必备的性心理能力的显示,但长期性压抑可能导致性心理异常,甚至导致性功能障碍或形成变态人格。第十四页,共34页。一、性机能成熟所引起的性心理变化
性罪恶感:是指个体对自己的性欲意念和性行为所产生的一种自责和内疚的心理状态。
性焦虑:是指个体在与异性交往或接触的过程中,预料到一种威胁性的性刺激而又无力去应对时所出现的一种情绪紧张状态。严重时会导致性恐惧症和性冷淡。
性的升华:是指个体采用非性行为方式获得性欲满足或性能量转移的性心理变化过程。是将生理上的性欲冲动转化成较高级的精神活动动力。对于青少年和特殊环境下工作的人有更大的价值。第十五页,共34页。一、性机能成熟所引起的性心理变化
性的内转倾向:是指个体性欲冲动强烈但在环境的限制下又无法得到满足而利用理智的手段加以克制并未得到升华时所出现的一种性梦想状态,是性压抑未成功而产生的矛盾性心理状态。
性贞洁感:是指个体在结婚之前要保持童贞状态或者恋爱对象要专一,不应对爱恋对象之外的异性有性接触的心理状态。现代性观念认为,男女同样存在性贞洁问题。分为性生理贞洁和性心理贞洁。心理贞洁是对性爱的专一性、排他性和珍惜程度。第十六页,共34页。一、性机能成熟所引起的性心理变化
性体像问题:是指个体对自己的身体形态发育的一种自我认知现象。会影响人格的正常发展。如男性个子矮小,女童乳房充分发育,满脸粉刺的少男少女。二、性认知过程中引起的性心理变化
性注意:了解异性的一种意识指向和集中的心理倾向。女人爱潇洒,男人爱漂亮是性注意的集中体现。
性感知:在性刺激作用下产生的一种对异性性征的认知和了解的心理过程。不同个体在同一异性的性刺激作用下,可以产生不同性质和不同水平的性感知。“一见钟情”是性感知功能的一种典型的表现。第十七页,共34页。二、性认知过程中引起的性心理变化
性记忆:个体与异性交往和接触过程中在大脑里留下的性经历痕迹。美好的性记忆可以产生对异性爱慕情感的巩固和发展;而痛苦的性记忆会产生对异性的厌恶情绪,从而回避或终止与异性的交往和接触。
性体验:是个体通过直接的或间接的性亲近、性行为或象征性性行为而获得的一种具有浓厚情绪色彩的性记忆。分为积极的和消极的性体验。
性想象:是个体在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创造出的符合个人生活愿望的情爱对象或情爱活动的一种特殊形式。可以是视野范围内的也可以是构想出来的。第十八页,共34页。第四节青春期的择偶性心理
青春期的青年男女到了性成熟中后期,自然会出现爱慕和追求异性,渴望接触异性的倾向,产生一种强烈的择偶心理。
择偶心理不仅受到性生理成熟、性激素分泌等自然规律的制约,还受到社会文化习俗、道德规范和自己的主观意识所支配。
由于每个人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家庭与环境条件等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择偶心理模式。
择偶模式通常是综合的,而并非单一的。第十九页,共34页。一、择偶心理模式外倾型择偶心理模式:选择恋人时侧重于容貌、身材、言谈举止、风度等外形特征和热情大方、开朗活泼、善交际等性格特征。内倾型择偶心理模式:选择恋人时侧重于知识丰富、有修养有才华、品德好、诚实稳重。求全型择偶心理模式:要求恋人十全十美、完美无缺。对男青年要求是运动员的体魄、演员的容貌、诗人的才华、外交官的风度、服务员的殷勤;对女青年要求是舞蹈家的身材、明星的容貌、学者的修养、贵妇人的气质、厨师的本领。第二十页,共34页。一、择偶心理模式
精神型择偶心理模式:以追求精神上的满足为主要倾向,而性爱的要求降至次要位置,对对方是一种敬畏敬佩之情、报恩之情或怜悯之心。事业型择偶心理模式:追求共同目标,开拓共同事业,绝不会为儿女情长而放弃自己的事业。经济型择偶心理模式:是从个人经济利益、生活享受的追求出发,把经济收入作为主要筹码去寻找恋人,其他的条件都处于次要位置。第二十一页,共34页。一、择偶心理模式
政治型择偶心理模式:把婚姻作为换取官运亨通、财源广进的手段,看重的是对方拥有的权利和地位,而不是其本人。情感型择偶心理模式:以性情感的满足为条件,是爱情至上主义者,只要相爱,一切长相、才华、人品、金钱、名利、父母态度都可以不顾。忘年型择偶心理模式:喜欢比自己年长的异性为恋人,喜欢成熟美,感到情感上有更大的满足,有更好的安全感。爱情是没有种族、国籍和年龄界限的。第二十二页,共34页。二、爱情、情爱与性爱爱情:是一种比较稳定、持久的受理智控制的高级情绪状态。是婚姻的基础,但也存在没有爱情的婚姻。情爱:男女双方在性活动中能激发性爱并升华性爱的一种激情,具有短暂性和爆发性。性爱:是情爱的加深和发展,情爱和性爱的完美结合是人类获得快乐、幸福和健康的心理动力。有情无性是一种柏拉图式的精神恋爱,有性无情是一种没有爱情的肉欲。第二十三页,共34页。三、情爱的特点指向性:即对象性。必须指向具体的人或事物,选择的对象有数量限定。排他性:指个体反对别人对自己的恋爱对象给予任何形式的亲近的心理倾向。其积极的一面可以保证恋爱的专一和执着,消极的一面可能产生极度的自私、嫉妒、猜疑和占有欲。冲动性:是对情爱对象的一种强烈的亲近欲望和随时可以激起不顾一切的行为的内驱力。积极的方面表现为对爱情的大胆、勇敢和果断,消极的一面表现为对爱情的冒险、失控和破坏性。第二十四页,共34页。三、情爱的特点
直觉性:是在个体生活经验的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直觉性压缩性的性认知。是一见钟情的心理基础。有时候可以捕捉到真实准确的心理事实,但往往忽略对人的内在价值的全面了解。具有一定的表面性、片面性和盲目性。隐蔽性:指情爱不公开显露、不让他人知悉和看见的一种隐蔽而含蓄的特性。是人类进步和文明的标志,是个体具有性道德和修养的一种表现。象征现象:对于常人完全没有或没有多大情爱价值的事物却可以成为情爱对象的一个符号或一个象征的性心理倾向性。情爱对象可以是毛发、衣物、器皿。情爱主体可以从中获得心理上的满足,而性心理障碍者(恋物癖)可以从中获得生理快感。第二十五页,共34页。四、初恋性心理初恋与早恋的区别初恋是生理成熟阶段前后都可以有的情爱现象,只是在生理成熟之前的初恋通常被称为早恋。
早恋是一种朦胧的、不稳定的情爱;青春期之后的初恋是健康的、理智的情爱。
第二十六页,共34页。初恋有四个发展阶段:
醉我期:被所倾慕者的体相、外表、仪表、风度、气质、谈吐、品格、才华等肉体和精神魅力深深吸引而如醉如痴的心理时期。疑我期:通过各种传情方式向倾慕对象表达了爱慕之情之后,还未得到对方响应时产生一种疑虑的心理时期。非我期:得到了“对方也爱我”的信息时,出现兴奋过度而表现出情绪失控的心理时期。化我期:双方都把自己深化到对方的心灵深处,单独的“我”不复存在,甚至达到“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境界。
能否发展到化我期决定着初恋能否成功。第二十七页,共34页。四、初恋性心理与初恋、早恋相关的性心理现象性陌生感:适度的性陌生是后来两性相吸的巨大动力。性好奇:要加以引导和升华,而不是限制和禁锢。性痴迷:极易丧失理智,被坏人利用。一见钟情:是一种突发性的爱情,了解不全面。
第二十八页,共34页。四、初恋性心理与初恋、早恋相关的性心理现象性成见效应(性晕轮效应):就是情人眼里出西施,特点是以偏概全,以局部代替整体,出现“视而不见听而不闻”的心里盲区。积极的性成见效应表现为夸大对方的优点以掩盖其缺点,而消极的性成见效应表现则相反。性情感转移现象:个体将自己的情爱从一个对象身上转移到另一个对象身上的性心理现象。包括不适合而分手和背叛而分手。
第二十九页,共34页。四、初恋性心理与初恋、早恋相关的性心理现象性嫉妒:个体对干扰自己情爱的“情敌”产生的一种怨恨的心理状态。是维护纯真爱情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是衡量爱情深度的一个重要指标。但性嫉妒过于严重会带来情感危机。性倾心心理:青少年时期出现的倾倒于异性的意向。会把对方看成神圣天使,寄一切希望于对方。必须加以正确引导。
第三十页,共34页。四、初恋性心理与初恋、早恋相关的性心理现象性逆反心理:由于高压反对手段引起的异性之间的情爱更加牢固。一方过于冷淡引起对方更加热烈和执着的追求。一方过于殷勤引起对方反感。性狂热:多发生在青年期,与激素水平、气质特质和品德修养有关。其积极性表现为,冲破一切世俗的枷锁,社会和家庭的阻力,带来身心的极大满足。消极性表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