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法法-法条导读_第1页
立法法-法条导读_第2页
立法法-法条导读_第3页
立法法-法条导读_第4页
立法法-法条导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6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板块法条导读立法法一、立法法的调整范围

(一)法律法律属于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的专属立法权,具体范围立法法第8条明确规定了10项。法律的制定实际又分有层次,全国人大制定和修改国家的基本法律;全国人大常委会制定和修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以外的其他法律;在全国人大闭会期间,全国人大常委会可以对全国人大制定的法律进行部分补充和修改。(二)行政法规国务院根据宪法和法律,制定行政法规。(三)地方性法规依法享有立法权的地方权力机关可以制定地方性法规,包括:1、省级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2、较大的市的人大及其常委会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较大的市”是指: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经国务院批准的较大的市。(四)自治条例、单行条例民族自治地方的人大(不包括它的常委会)有权制定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对法律和行政法规的规定作出变通规定。但自治区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须报全国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自治州、自治县的自治条例、单行条例须报省级人大常委会批准后生效。(五)规章亦称行政规章,是国家行政机关依职权制定的针对某一类事件或者某一类人作出的一般性规定。包括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1、国务院各部门可以制定部门规章。如果属于涉及国务院两个部门以上职权范围的事项,或者由有关部门联合制定规章,或者提请国务院制定行政法规。2、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制定地方规章。3、省级人民政府所在地的市政府、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政府、经国务院批准较大的市的政府可以制定地方规章。应当注意的是,地方政府规章只能由政府制定,而政府各部门无权制定。

另外,军事法规、规章不属社会行为规范,没有纳入立法法直接调整的范围;立法法对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也没有作出规定;宪法是所有法律的依据,具有至高无上的效力,因此宪法不在立法法调整的范围。由此可以看出,现行立法法并没有涵盖所有的立法活动,当然,立法法所规定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在其他立法活动中是应当参照和贯彻的。二、法的效力法的效力等级是有高低之别的,立法法对此作了较为明确的规定,它涉及到同位阶的法律规范之间和不同位阶的法律规范之间的效力问题。法的效力关系到法律规范的制定和适用两个领域。在法的制定中,效力等级低的法律规范不得与效力等级高的法律规范相抵触。在法的适用中,效力等级高的法律规范具有优先适用的效力。因此搞清各法律规范之间的效力等级关系是十分重要的。(一)宪法具有最高等级的效力。宪法是国家根本大法,处于法律规范的最高位阶,具有最高的效力,一切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其相抵触(二)法律的效力高于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规章。法律是国家最高权力机关制定的规范,共效力仅低于宪法,但高于其他一切规范性文件,其他规范性文件都不得与法律相抵触。(三)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性法规、规章。国务院作为中央人民政府,其制定的行政法规的效力高于地方权力机关和政府的法规、规章,是保证国家法制统一的需要。

(四)地方性法规的效力高于本级和下级政府的规章。权力机关制定的法规的效力高于政府制定的规章是我国宪政体制决定的。(五)省级政府的规章的效力高于本行政区域内较大的市的政府规章。这是上下级政府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的行政管理体制要求的。(六)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在各民族自治地方具有优先适用的效力。虽然自治条例、单行条例具有优先于法律、行政法规适用的效力,但《立法法》第88条规定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有权撤销自治条例和单行条例。(七)经济特区法规在经济特区范围内具有优先适用的效力。这是因为经济特区所在地的省、市人大及其常委会根据全国人大的授权决定制定的特区法规,可以变通法律、行政法规和地方性法规,因此具有优先适用效力。但这与经济特区所在地的市的人大制定的地方性法规是完全不同的,后者不能变通法律。三、法的适用法的适用与法的效力是紧密相连的,法的效力是法的适用规则的基础,法的适用规则主要是解决法律规范之间发生冲突时如何选择适用法律规范的问题。对此,立法法作了专章规定。(一)上位法优于下位法。不同位阶的法律规范发生冲突时,应当选择适用上位法。(二)特别法优于一般法。这是指同一机关制定的法律规范,特别规定与一般规定不一致的,应当适用特别规定。这种不一致的情况可能出现在同一部法律规范之中,也可能现出在同一机关制定的不同法律规范之中。如刑法第233条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规定与133条交通肇事致人死亡犯罪的规定就是一般法与特别法的关系:交通肇事致人死亡构成犯罪的,应当适用特别法第133条定罪处罚。(三)新法优于旧法。当同一机关前后制定的法律规范就同一事项都有规定时,应当适用新的规定。(四)不溯及既往原则。新的法律规范溯及力的基本原则是不溯及既往,反对不教而诛,保证人们的安全感,这是当今世界各国普遍认可并实行的法治原则的基本要求。但这一原则并非是绝对的,当为了更好地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权利和利益而作了特别规定的,新法可以溯及既往。如刑法规定当新法对行为人更为有利时,新法具有溯及力。又如,在《合同法》颁布后,最高法院作出的《关于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若干问题的解释(一)》,对合同法实施以前成立的合同,适用当时的法律,合同无效,而适用合同法,合同有效的,则适用合同法。这样,更有利于维护正常的交易秩序,更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五)法律规范冲突的裁决。立法法对同位阶的法律规范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发生冲突,不能确定如何适用时,建立了裁决机制。1、法律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2、行政法规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的,由国务院裁决。3、同一机关制定的地方性法规、规章,新的一般规定与旧的特别规定不一致时,由制定机关裁决。4、地方性法规与部门规章之间的规定不一致的,由国务院提出意见,认为应当适用地方性法规的,应当决定在该地方适用地方性法规;认为应当适用部门规章的,提请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5、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不一致的,由国务院裁决。国务院2001年公布的《法规、规章备案条例》第15条规定“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政府规章之间对同一事项的规定不一致的,由国务院法制机构进行协调;经协调不能取得一致意见的,由国务院法制机构提出处理意见报国务院决定”。第18条规定“根据本条例第15条作出的处理结果,可以作为对最高人民法院依照行政诉讼法第53条送请国务院解释或者裁决的答复”。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以法律、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为依据,并可以参照部门规章和地方规章。部门规章之间、部门规章与地方规章之间不一致的,由最高法院送请国务院解释和裁决。根据《法规、规章备案条例》,经国务院法制机构协调一致的意见,人民法院应认可系对冲突的有效裁决。6、根据授权制定的法规(含根据授权制定的行政法规和经济特区法规)与法律不一致的,由全国人大常委会裁决。(六)宪法的司法适用宪法是否可以直接作为司法裁判的根据,历来是有争议的。传统的观点和作法,认为宪法作为国家根本大法,作为法律的母法,不宜直接作为人民法院裁判案件的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曾在1955年7月30日复函新疆高级人民法院:在刑事案件中不宜援引宪法作为论罪科刑的依据[3]。2001年7月最高法院就齐玉苓被人冒名顶替上学,齐享有受教育的权利受到侵犯案给山东省高级人民法院的批复中指出:陈晓琪等以侵犯姓名权的手段,侵犯了齐玉苓依据宪法规定所享有的受教育的基本权利,并造成了具体的损害后果,应承担相应的民事责任。这一司法解释的公布,社会反响强烈,受到了广泛的褒扬,有人称它开了宪法司法化的先河,解决了宪法可否作司法裁判的依据这一悬而未决的问题。就宪法作为裁判依据问题上,笔者主张应注意两点:一是不宜直接援引宪法条文,而只需阐明宪法的基本原则和精神即可;二是部门法中有规定或者有相似规定的,应当直接援用部门法而不宜适用宪法,以确保宪法的严肃性。

(七)我国缔结和参加的国际条约具有优先适用性立法法没有涉及我国缔结和参加的国际条约,但它是我国法的渊源,对国内具有适用效力。特别是我国已经加入世贸组织,加强对国际法的研究尤为重要。在立法法颁行以前,我国已有多部法律就国际法的国内效力作了明确规定。民法通则第142条规定: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我国的民事法律有不同规定的,适用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我国法律和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没有规定的,可以实用国际惯例。民事诉讼法第238条规定: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同本法有不同规定的,适用该国际条约的规定,但我国声明保留的条款除外。刑法第9条规定: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我国在所承担条约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国际法的国内效力及适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一般情况下把握以下几点。四、法的解释法的解释,因依据的标准不同,可以划分为很多不同的种类。内容较多,比较复杂,考虑到本讲座的教学目的,不在展开。立法法部分知识小结:掌握:立法法的调整范围法的效力理解:法的适用法的解释行政处罚法第一章行政处罚法基本内容:一、行政处罚的概念与特征二、行政处罚的原则三、行政处罚的种类四、行政处罚的设定与规定五、行政处罚的实施机关六、行政处罚的程序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处罚法

【颁布单位】全国人大

【颁布日期】19960317

【实施日期】19961001

【发文号】主席令第六十三号一、行政处罚的概念与特征(二)行政处罚的特征(一)行政处罚的概念指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有权行政主体,依其法定职权和法定程序对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政相对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实施惩戒或制裁的具体行政行为。(2)启动原因:由行政相对方的行政违法行为引发。(3)性质:是行政相对方因行政违法而承担的一种强制性,制裁性的行政法律后果,是一种独立的、不能由其他法律责任替代的责任形式。(1)实施主体:必须是依据法律、法规的规定而拥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主体。二、行政处罚的基本原则(一)处罚法定原则(二)公正公开原则(三)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四)一事不再罚(款)原则(五)处罚救济原则

第三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违反行政管理秩序的行为,应当给予行政处罚的,依照本法由法律、法规或者规章规定,并由行政机关依照本法规定的程序实施。

没有法定依据或者不遵守法定程序的,行政处罚无效。第十五条行政处罚由具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一)处罚法定原则依据具体要求1、处罚主体法定:必须是法定的行政主体2、依据法定:实施处罚必须有法律、法规和规章的明确规定。3、处罚程序法定:必须遵循法定程序(二)公正、公开原则第四条行政处罚遵循公正、公开的原则。

设定和实施行政处罚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与违法行为的事实、性质、情节以及社会危害程度相当。

对违法行为给予行政处罚的规定必须公布;未经公布的,不得作为行政处罚的依据。

依据具体要求1、公正原则(1)动机纯正(符合行政目的)(2)正当考虑(3)过罚相当(4)合乎理性2、公开原则(1)处罚过程公开(2)处罚结果公开保障制度表明身份制度告知制度听取意见制度听证制度(三)教育与处罚相结合的原则依据第五条实施行政处罚,纠正违法行为,应当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教育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自觉守法。第二十三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应当责令当事人改正或者限期改正违法行为。注意事项1、行政处罚的目的:“惩”已然的行政违法行为+“戒”未然的行政违法行为。2、“惩”与“戒”的关系:不可偏废(四)一事不再罚(款)原则依据第二十四条对当事人的同一个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罚款的行政处罚。含义对行政相对方的某一违法行为,不得给予两次以上同类处罚(如罚款)。——解决实践中的多头处罚和重复处罚。理解中注意1、行为人的一个行为同时违反两个以上法律、法规的规定时,可以给予两次以上处罚,但罚款只能适用一次。2、行为人的一个行为违反一个法律、法规的规定,该法律、法规规定可以并处两种处罚的,不违背一事不再罚原则。3、违法行为已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其刑事责任的同时,依法应予行政处罚的,不违背一事不再罚原则。(五)处罚救济原则依据第六条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对行政机关所给予的行政处罚,享有陈述权、申辩权;对行政处罚不服的,有权依法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因行政机关违法给予行政处罚受到损害的,有权依法提出赔偿要求。含义行政主体对行政相对方实施行政处罚时,必须保证相对方能够获得法律救济,否则不能实施行政处罚。意义处罚合法与公正的保证基本救济方式1、申请行政复议2、提起行政诉讼3、要求赔偿损失合法性与合理性审查7、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其他行政处罚.三、行政处罚的种类《行政处罚法》第8条

1、警告:即行政机关对行政违法者的谴责和警戒,是一种兼有教育与处罚性质的不涉及当事人财产权益的轻微处罚形式。2、罚款:剥夺行政违法者既有的合法财产权益的经济制裁形式。3、责令停产停业:对从事经营活动的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实施的暂时终止其经营活动的处罚,实施此种处罚,须适用听证程序。4、暂扣或者吊销许可证、暂扣或者吊销执照:这是针对持有某种行政许可证或者执照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违法行为,行政机关所给予的暂扣或者吊销其从事有关活动所必需的许可证照的行政处罚,也是必须适用听证程序的行政处罚种类。5、没收违法所得、没收非法财物:这是对从事生产、保管、加工、运输、销售违禁物品或者进行其他营利性违法行为的人所实施的一种经济上的处罚。一般应作为全部行政处罚决定的一部分,以免违法者通过违法行为取得任何额外的好处。6、行政拘留:行政拘留是公安行政机关对从事违法行为的行政管理相对人实施的在短期内由剥夺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是行政处罚中最严厉的一种,必须由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并且只能由公安行政机关执行。行政拘留的时间为1日以上,15日以下。四、行政处罚的设定与规定(第9-14条)5、地方政府规章(1)设定:警告、罚款(省级人大常委会规定限额)

(2)规定:可在法律、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1、法律:设定各种行政处罚;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法律保留2、行政法规:(1)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以外的行政处罚;

(2)规定:在法律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规定。3、地方性法规:(1)设定:除限制人身自由、吊销企业营业执照以外的行政处罚;(2)规定: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4、部门规章(1)设定:警告、罚款(国务院规定限额)(2)规定:在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给予行政处罚的行为、种类和幅度的范围内作出具体规定。3、受委托的组织五、行政处罚实施机关(第15-19条)(备注)1、行政机关(1)拥有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2)行政处罚权的调配:国务院或者经国务院授权的省级人民政府可以决定一个行政机关行使有关行政机关的行政处罚权,但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处罚权只能由公安机关行使。

2、被授权组织:法律、法规具有管理公共事务职能的组织行政机关法律、法规或者规章下列组织依法成立的管理公共事务事业组织具有熟悉有关法律、法规、规章和业务的工作人员对违法行为需要进行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的,应当有条件组织进行相应的技术检查或者技术鉴定。

六、行政处罚的程序依法享有处罚权的行政处罚实施机关实施行政处罚时所应遵循的方式、步骤、顺序等规范的总和。(一)简易程序(二)一般程序(1)适用条件:违法事实确凿+有法定依据+50(公民)/1000元(组织)以下罚款或警告(2)基本步骤:表明身份-告知权利-当事人陈述与申辩-制作笔录-出具预定格式的处罚决定书-备案(1)适用条件:其他行政处罚(2)基本步骤:立案-调查取证-听取当事人申辩与听证-作出处罚决定(3)听证程序:准司法化,适用于责令停产停业、吊销许可证或者执照、较大数额罚款等行政处罚案件。在这类行政处罚决定之前,行政机关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当事人要求听证的,行政机关应当组织免费的听证。行政机关应当提前、及时发出通知,当事人有请求回避、要求公开听证、委托代理人、进行审辩和质证等权利;行政处罚法知识小结:掌握:行政处罚的种类行政处罚的设定权限行政处罚的实施主体理解:行政处罚的实施程序行政处罚的原则

行政强制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强制法》由中华人民共和国第十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二十一次会议于2011年6月30日通过,自2012年1月1日起施行。

第一章总则

第二章行政强制的种类和设定

第三章行政强制措施实施程序

第一节一般规定

第二节查封、扣押

第三节冻结

第四章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程序

第五章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

第六章法律责任

第七章附则

重要意义(一)明确行政强制的设定权,解决设定权乱的问题。(二)统一行政强制方式,解决行政强制种类繁多的问题。现行的法律法规中有72部法律122部行政法规对各种行政措施作出了规定,其名称达200多种。(三)规范行政强制程序,保障行政强制的公正性。(四)完善申请法院强制执行制度,解决行政决定执行难的问题。(五)规范行政强制权的主体,解决执法队伍“滥”的问题。二、内容解析(一)行政强制的概念:包括行政强制措施和行政强制执行。行政强制措施是指查封、扣封、冻结,是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国外称为即时强制,主要是警察的一种权力。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履行义务的行为。

(二)行政强制法的调整范围(第三条):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除外规定,法律的第二、三款规定。发生或者即将发生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或者社会安全事件等突发事件,行政机关采取应急措施或者临时措施,依照相关法规执行。金融业审慎监管、进出境货物强制性监控措施,依照相关法规执行。(三)行政强制法的基本原则(4-8条)法律保留(事项)、法律优先。1、合法性原则。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依照法定的权限、范围、条件和程序。2、适当性原则:或称为比例原则。法律第五条行政强制的设定和实施,应当适当。采取非强制手段可以达到行政管理目的,不得设定和实施行政强制。行政强制的方式和手段要合理。能不采取就不采取,能采取轻的就不采取重的。3、教育与强制相结合的原则。法律第三十五条的催告程序亦体现了以人为本原则。执法需要人性化,如执行和解。4、行政强制不得以权谋私的原则。5、正当程序原则:当事人有陈述、申辩权;行政复议或诉讼权;行政赔偿请求权。(四)行政强制的种类和设定四类措施1、限制公民人身自由:拘留、强制带离、强制戒毒、治疗;案例医生入室捆绑就医,精神病院被判侵权。2010年4月的一天,济南市中区居民王华被4名精神病医院的医生捆绑,要带走治疗,最后在110民警的帮助下,才得以脱身。本案的焦点不在于王华有没有精神病,关键在于精神病院是否有权强行收治病人,限制公民人身自由?目前没有法律的明确规定,精神病院属于侵权。因此要想保障精神病人及时得到救治,同时保障正常人不会被强行收治,需要法律对精神病人的认定、收治程序作出具体的规定。2、查封场所、设施或财物;主要针对不动产;3、扣押财物;主要针对动产;4、冻结存款、汇款;5、其他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措施不得限制通信自由、进入公民住宅。进入公民住宅必须有法律来规定。法律法规之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对法律作扩大规定。案例北京闹市击毙绑架人质凶手当场实施即时限制。2010年5月3日,北京市宣武区菜园街,一外地男子绑架5岁女童,谈判过程中情绪激动,用刀划伤女童,被狙击手于32米外击毙一案。同学,你怎么看?根据《人民警察使用警械和武器条例》第9条的规定人民警察判明有下列暴力犯罪行为的紧急情形之一,经警告无效的,可以使用武器。本案满足了既定的实体条件,也满足了相应的程序要求(属于即时强制并由北京市公安局副局长下令)。第十条行政强制措施的设定权。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设定。尚未制定法律,且属于国务院行政管理职权事项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尚未制定法律、行政法规,且属于地方性事务的,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本法第九条第二项、第三项的行政强制措施。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第十一条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的规定权法律对行政强制措施的对象、条件、种类作了规定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作出扩大规定。法律中未设定行政强制措施的,行政法规、地方性法规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但是,法律规定特定事项由行政法规规定具体管理措施的,行政法规可以设定除本法第九条第一项、第四项和应当由法律规定的行政强制措施以外的其他行政强制措施。

(五)行政强制执行的方式(第12条)

五种方式:1、加处罚款或滞纳金;2、划拨存款、汇款;3、拍卖或依法处理查封、扣押的场所设施或财物;4、排除妨碍、恢复原状;5、代履行。6、行政强制执行由法律设定。(六)设立行政强制的可行性、必要性的分析和评价(立法后评估)这项制度没有很好地贯彻、执行。对政府设定的权力应有时间效力,期限满后应进行清理,适时取消。法律制定后的评估包括立法机关、行政机关或社会公众进行。(七)行政强制的实施主体(第17条)1、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在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而行政处罚可以委托。2、综合执法:依据《行政处罚法》的规定行使相对集中行政处罚权的行政机关,可以实施法律、法规规定的与行政处罚权有关的行政强制措施,解决集中执法问题。3、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其他人员不得实施。(八)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程序包括一般程序(普通程序)和特殊程序。1、一般程序:法律第十八条第十八条行政机关实施行政强制措施应当遵守下列规定:(一)实施前须向行政机关负责人报告并经批准;(二)由两名以上行政执法人员实施;(三)出示执法身份证件;(四)通知当事人到场;(五)当场告知当事人采取行政强制措施的理由、依据以及当事人依法享有的权利、救济途径;(六)听取当事人的陈述和申辩;(七)制作现场笔录;(八)现场笔录由当事人和行政执法人员签名或者盖章,当事人拒绝的,在笔录中予以注明;(九)当事人不到场的,邀请见证人到场,由见证人和行政执法人员在现场笔录上签名或者盖章;(十)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程序。2、特殊程序(即时强制):法律第十九条,事后报告,补办手续。适用对象为情况紧急,需当场实施。3、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的要求,当场告知或实施后立即通知。4、实施程序的时效要求。法律第二十五条,查封、扣押不得超过三十日,情况复杂,经批准可延长三十日。查封、扣押的期间不包括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期间。检测、检验、检疫或者技术鉴定的期间应当明确,并书面告知当事人。

第三十二条,自冻结存款、汇款之日起三十日内,行政机关作出处理决定或作出解除冻结决定,情况复杂的,经批准可以延长三十日。5、因查封、扣押发生的保管费用由行政机关负担(是否要给相对人付现?)。6、解除查封、扣押的情形,法律第二十八条。(九)行政机关强制执行程序(第34条)间接执行:处罚款、滞纳金、代履行直接执行:划拨存款、汇款,(法定)依法拍卖(十)行政强制执行的催告制度法律第三十五条,催告的内容。第三十六条,收到催告后有权陈述和申辩。(送达并听取意见)

第三十六条当事人收到催告书后有权进行陈述和申辩。行政机关应当充分听取当事人的意见,对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和证据,应当进行记录、复核。当事人提出的事实、理由或者证据成立的,行政机关应当采纳。(十一)作出行政强制决定第三十七条,文书内容第三十八条催告书、行政强制执行决定书应当直接送达当事人。当事人拒绝接收或者无法直接送达当事人的,应当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送达。(十二)行政强制执行中的中止执行和终结执行。法律第三十九条、第四十条规定。(十三)行政强制执行中的执行回转制度。法律第四十一条。在执行中或者执行完毕后,据以执行的行政决定被撤销、变更,或者执行错误的,应当恢复原状或者退还财物;不能恢复原状或者退还财物的,依法给予赔偿。(十四)行政强制执行中的执行和解制度。条件:(1)不损害公共利益。(2)他人合法权益也不受损。(十五)对违章建筑的行政强制拆除的特别规定。条件:(1)公告,限期拆除。(2)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行政诉讼。(十六)金钱给付义务的执行。对象包括税款、社保费和收费等。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数额不得超出金钱给付义务的数额。案例交通处罚取消天价滞纳金。2006年7月21日,河南荥阳一辆吊车被查出欠缴养路费,郑州交通部门“依法”责令车主补交本金、滞纳金、罚款共计76万元,引起社会的一片哗然和质疑。尽管如此,交通部门仍理直气壮,根据1992年1月1日实施的国家计委、经委、交通部、财政部联合发布的《公路养路费征收管理规定》,按每日1%的标准收取滞纳金,欠费3月以上除30%-50%的罚款,6月以上50%-100%的罚款,按此标准,滞纳金的年利率是365%,是税款滞纳金比率的20倍,是案例发生时银行活期存款年利率的507倍。许多地方的交通部门不是运用现已十分便捷的通信手段提醒主动缴纳养路费,而是坐等秋后算账。2009年4月1日起,新修订的《道路交通安全违法行为处理程序规定》,当事人到期不缴纳罚款的,每日按罚款数额的3%加处罚款,但数额不得超出本金。公安部门不会再出现高额加罚和天价滞纳金。行政强制法的出台,任何部门不会再出现此种情况。(十七)代履行制度(第50条)定义:行政机关依法作出要求当事人履行排除妨碍、恢复原状等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经催告仍不履行,其后果已经或者将危害交通安全、造成环境污染或者破坏自然资源的,行政机关可以代为履行,或者委托没有利害关系的第三人代履行。对象不应包括当事人基本利益,如拆迁、违章。代履行的程序规定:(十八)申请法院强制执行中的问题:五十三条,人民法院的行政强制执行包括两种:(1)对人民法院行政裁决、裁定的强制执行;(2)非诉行政执行。申请强制执行的日期: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3个月内。原来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诉讼法》若干问题的解释》第88条规定:“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强制执行其具体行政行为,应当自被执行人的法定起诉期限届满之日起180日内提出。法院对行政机关的强制执行申请的审查:一般的规定是书面审查,如法律第五十七条。特殊的规定是实质审查,进行听证,情形有:1、明显缺乏事实依据的;2、明显缺乏法律、法规依据的;3、其他明显违法并损害被执行人合法权益的。行政机关不缴纳申请费。三、主要亮点其一,规章、红头文件不得设定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法》最令人瞩目的核心规定,就是第10条——“法律、法规以外的其他规范性文件不得设定行政强制措施”。应该把这个亮点放在首位。在行政强制法颁布之前,行政强制实践中存在着“散”和“乱”的问题,行政强制的设定主体比较散,法律可以设定、行政法规可以设定、地方性法规可以设定,中央部门规章和地方政府规章也可以设定,甚至少量的政府规范性文件也可以设定。而法院在裁判中亦认为是行政机关内部程序性规定而“认可”土办法。造成被强制人对于政府公信力与司法公正性的贬低。其二,限制了天价滞纳金的出现。《行政强制法》第45条规定,“行政机关依法作出金钱给付义务的行政决定,当事人逾期不履行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标准应当告知当事人。加处罚款或者滞纳金的数额不得超出金钱给付义务的数额。”这是第一次有行政法律亮出这样的价值观———“逾期加处罚款或滞纳金,不能超过本金”。如此,逾期加处的滞纳金不能没有约束,天价滞纳金不能说收就收。此外,《行政强制法》第35条还规定,“行政机关作出强制执行决定前,应当事先催告当事人履行义务。催告应当以书面形式作出。”也就是说,强制执行前,应先催告一次,仍不执行,再予以强制,充分体现教育与惩罚相结合的原则。其三,禁止突袭拆迁,不得断水断电断气,“野蛮拆迁”被法律明文约束。

《行政强制法》第43条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在夜间或者法定节假日实施行政强制执行。但是,情况紧急的除外。”在以往的案例中,行政机关出于各种考虑喜欢在夜间或节假日突袭,采取翻墙、撬门等野蛮方式把被执行人从被窝里赤身裸体的拖出,不仅伤害到被执行人的尊严,也造成许多被执行人的强烈抵抗,引发众多恶性案件。第43条还规定,“行政机关不得对居民生活采取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迫使当事人履行相关行政决定”。这是第一次从法律层面上禁止行政执法机关为达到所谓的执法目的而采取的“停止供水、供电、供热、供燃气等方式”逼迫被执行人履行义务。此类报复性行政执法措施也极大的损害了政府的公信力,被许多人斥为“流氓执法”手段。第43条从法律意义上制止了报复性执法措施,有力保障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其四,保障了当事人的法律救济权利。《行政强制法》第44条规定“对违法的建筑物、构筑物、设施等需要强制拆除的,应当由行政机关予以公告,限期当事人自行拆除。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者提起行政诉讼,又不拆除的,行政机关可以依法强制拆除”。此条的实施从法律上保护了公民对于违法行政强制的法律救济权利。以往案例中许多地方政府为促进某一项目的进程,在明知违法的情况下,仍然下发违法的行政决定,并在被执行人行使行政复议或行政诉讼权利之前或过程中,采取行政强制措施,造成“既成事实”。而行政强制法规定,只有在复议或诉讼期满,当事人不申请行政复议或诉讼时才可依法强制。从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当事人特别是被执行人的权利,被执行人在法律期限内一定要重视自己的诉权行使,通过司法救济途径保障自己不被侵害。其五,明确行政强制措施不得“委托”。《行政强制法》第十七条规定,“行政强制措施由法律、法规规定的行政机关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实施。行政强制措施权不得委托。行政强制措施应当由行政机关具备资格的行政执法人员实施,其他人员不得实施”。该条法律规定将未经法律法规授权的事业组织挡在了门外,这一行政权力只能由行政机关中具有执法资格的公务员来行使。该条法律规定约束着所有行政机关的行政行为,避免有关政府机关的“委托执法”而导致粗暴执法、野蛮执法等现象的发生。《行政强制法》这一规定明确排除了这一造成众多社会矛盾的委托执法形式,有一定的进步意义。其六,查封、扣押行为得到进一步规范。《行政强制法》第23条规定“查封、扣押限于涉案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不得查封、扣押与违法行为无关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当事人的场所、设施或者财物已被其他国家机关依法查封的,不得重复查封”。第25条做了查封、扣押期限不得超过三十日,经过延长最长也不得超过六十日的规定。当然不包括检验、检测、检疫或技术鉴定的时间,但检验、检测、检疫或技术鉴定的时间应当明确,并书面告知当事人。第26条规定,“因查封、扣押发生的保管费用由行政机关承担”。这一规定,大大提高了行政机关查封、扣押的成本压力,限制了查封、扣押的随意性,减轻了当事人的负担,维护了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这对于交警、交通等部门的影响尤为明显。行政强制法知识小结:掌握:行政强制措施的种类行政强制措施的实施程序理解:行政强制法的出台意义

行政复议法内容:一、行政复议的概念和原则二、行政复议的范围三、行政复议的参加人和复议机关四、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五、行政复议的审查、决定和执行行政复议法律制度发展介绍1、1990年12月24日,国务院公布的《行政复议条例》,标志着我国行政复议制度的建立;2、1999年10月1日《行政复议法》的实施,又标志着我国行政复议法律制度的建立;3、2007年5月29日,国务院公布并于2007年8月1日施行的《行政复议法实施条例》,进一步完善我国行政复议制度。

行政复议法第一节行政复议的概念和原则一行政复议的概念行政复议:指的是与行政行为具有法律上利害关系的人,认为行政机关所作出的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依法向具有法定权限的行政机关申请复议,由复议机关依法对被申请行政行为的合法性和合理性进行审查并作出决定的活动和制度。特点:首先,行政复议行为是一种具体行政行为(解决行政争议);其次,行政复议是一种行政监督法律制度(内部监督);再次,行政复议是一种行政救济法律制度(依申请)。第一节行政复议的概念和原则二、行政复议的基本原则1合法

(形式—主体、依据、程序)-----要有明确授权,无法律就无行政。(法无授权皆禁止;法无禁止皆自由)2公平(实质)----指行政行为要合理,(1种类裁量权;2幅度裁量权;3程度裁量权)同等情况同等处理,不同情况不同处理;考虑相关因素,不考虑无关因素;比例原则3公开(材料、过程、结果)-----公开信息,接受监督;公众参与;利益回避4及时5便民6复议不停止执行、不调解、准司法一、行政复议范围(1,2,3,6,7,8)

又称复议机关受案范围,是指法律规定的行政复议机关受理行政争议案件范围。二、《行政复议法》对复议范围的规定

(概括+列举)

1、概括式规定----是由统一的行政复议法对行政复议范围作出原则性的概括规定

第二节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

职权标准具有行政职权的机关、组织和工作人员的行为行为标准(1)审查具体行政行为,附带审查部分抽象行政行为(2)既审查合法性,又审查合理性结果标准当事人认为行政行为侵犯其合法权益第二节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2、列举式规定肯定式列举1行政处罚2行政强制措施3行政许可4行政确认5侵犯经营自主权6行政合同7违法要求履行义务8不履行保护职责9行政给付10其他否定式列举1内部行为2行政调解3行政仲裁一、行政复议参加人(申请人、被申请人、第三人)1、申请人=具体行政行为的利害关系人=相对人+相关人第三节行政复议的参加人与复议机关确定标准与具体行政行为存在法律上的利害关系。包括行政相对人和行政相关人资格转移(1)公民死亡近亲属(2)组织终止继承权利的组织第三节行政复议的参加人与复议机关2、被申请人=行政主体谁做出权力,谁就是被申请人。1)

独立的行政机关的具体行为2)

共同的行政机关的具体行为3)派出机关4)行政机关被撤销---继续行使权力的机关5)被授权组织6)派出机构第三节行政复议的参加人与复议机关3、第三人=其他利害关系人第三人是指应该参加到复议中,因各种原因没有参加复议而被复议机关通知参加复议的人1)申请人型第三人2)被申请人型第三人3)证人型第三人4复议机关=被申请人的上一级行政机关

第四节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一、申请复议申请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依法向行政复议机关提出请求,要求对被申请复议的具体行政行为进行审查并对其作出决定必须满足一定的条件1申请人符合资格2有明确的被申请人3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4属于复议范围和受理复议机关管辖5符合行政复议申请的程序性的要求

第四节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申请条件:1有明确的被申请人2有具体的复议请求和事实根据3属于复议范围和受理复议机关管辖4期限:知道具体行为60日内(法律另有规定除外)书面申请网上申请口头申请申请人认为具体行政行为所依据的规定违法,可以并提出审查申请第四节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二、受理1、复议机关应于5日内审查申请并作决定;2、行政复议机关无正当理由不予受理的,由上级机关责令其受理,或由上级机关直接受理3、审查范围包括:是否符合申请的一般条件;是否超过法定的申请时效;是否重复申请,对复议机关已经处理过或者正在审理的行政复议案件,申请人不能再就同一请求、同一理由向复议机关另行申请复议;是否已起诉,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已经向人民法院起诉的,不得再向行政机关申请复议;复议申请书是否符合格式要求,若不符合可要求申请人补正

第四节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三、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

1.自由选择关系:先复议再诉讼或直接诉讼。

第四节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2.限制选择关系:可选择复议也可以选择诉讼,但复议为终局

第四节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3.复议前置关系:必须经过复议方可诉讼

a.《行政复议法》第30条第1款和第2款

b.税务的技术性争议,适用复议前置。常见的税务争议为主体、数额、方式等争议,不包括处罚、强制、保全。第四节行政复议的申请与受理四、具体行政行为在复议期间原则上不停止执行第五节行政复议的审查、决定和执行

一、行政复议审理

1、审理方式原则上采用书面方式,但并不排除其他方式(行政机关视案件情况可以向有关组织和人员调查情况,听取申请人、被申请人和第三人的意见,实地调查核实证据,也可以给予当事人向行政复议机关口头陈述有关事实的机会,或者使被申请人与申请人进行辩论以查清案件事实)

第五节行政复议的审查、决定和执行2、调解、和解

调解:行政复议原则上不适用调解,但是行政赔偿纠纷、行政补偿纠纷、对行政机关行使自由裁量权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行政复议的除外

和解:自由裁量权。达成书面和解协议。和解内容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和他人合法权益的,行政复议机构应当准许

第五节行政复议的审查、决定和执行3、举证责任

行政复议主要由被告承担举证责任的原则

①行政复议机关在受理7日内,将申请书副本发送被申请人

②被申请人10日内提出书面答复,并提交当初作出行为的证据、依据。被申请人不按照申请答复程序要求提出书面答复、提交当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证据、依据和其他有关材料的,视为该具体行政行为没有证据、依据,行政复议机关可以决定撤销该具体行政行为。第五节行政复议的审查、决定和执行③被申请人不得自行向申请人和有关组织和个人收集证据。(可以,但要经过批准)

事后补充的事前证据,两种情况经过批准:不可抗力;新的证据。

④申请人可以撤回申请,但不得以同一事实和理由再次申请复议。但是,申请人能够证明撤回行政复议申请违背其真实意思表示的除外。第五节行政复议的审查、决定和执行二、决定1.对部分抽象行政行为的附带审查

对抽象行为审查期间,中止具体行为的审查第五节行政复议的审查、决定和执行2.对具体行政行为的复议决定

60日内作出行政复议决定;但是法律规定的少于60日的除外。延长期限不超过30日。

行政复议机构进行审查,提出处理意见→行政复议机关负责人作出决定。第五节行政复议的审查、决定和执行具体行政行为的一般合法要件有5个:

(一)事实证据确凿,如果事实证据确凿,那么行政机关的行为是合法的。

(二)适用法律正确。

(三)符合法定程序,严重违反程序是不合法的。但一般的违反程序是合法的,即有瑕疵,可以通过程序的补充和改正来解决。

(四)没有超越职权。

(五)没有滥用职权。滥用职权,是指严重的不合理,视为不合法。行政复议法知识小结:掌握:行政复议的受案范围复议机关的确定了解:行政复议的程序理解:行政复议与行政诉讼的关系

互动与思考:复议机关如何确定[案情]郭甲(女)与张乙(男)系农场职工,于1985年6月结婚,生有两个女孩,自1987年起,郭有精神失常表现。1987年12月20日住进县精神病医院,经诊断患有癔病。1988年2月又住进县医院,后又连续数次住院,均诊断为精神分裂症。1991年12月17日,郭甲与张乙达成离婚协议,填写了离婚申请登记书,双方对子女抚养、财产分割作了适当处理。农场计划生育办公室审核后,以县民政局的名义给郭甲和张乙发了离婚证。后郭甲的弟弟以其姐姐患有精神病为由,认为农场计划生青办公室办给离婚证违法,向县民政局申诉。[问题]本案中复议机关是谁?[答案与分析]复议机关应是县民政局的上一级行政机关。从本案情况看,农场计划生育办公室显然不具有法定的进行婚姻登记的权力。其权力来自县民政局的委托。因为根据《婚姻登记办法》的规定,由法律、法规、规章授权进行婚姻登记的机关是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或区人民政府和不设区的市人民政府,没有规定某一级计划生育办公室可以进行婚姻登记。根据《行政复议条例》的规定,应由委托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管辖。据此规定,本案的复议机关不应是县民政局,而是县的上一级民政局的上一级民政机关。[小结]对受委托的组织作出的具体行政行为不服申请的复议,由委托的行政机关的上一级行政机关管辖。行政诉讼法第一章总则第二章受案范围第三章管辖第四章诉讼参加人第五章证据第六章起诉和受理第七章审理和判决第八章执行第九章侵权赔偿责任第十章涉外行政诉讼第十一章附则目

录新修订的行政诉讼法于2015年5月1日实施,可能会成为考试的重点,为便于记忆,本人梳理了修法新旧对照表以及行政法修改两点,各位课后一定要仔细阅读。

互动与思考治安行政案件的审级适用()。A:二审终审 B:一审终审C:一审一复核 D:一审二复核答案:A若发现已生效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不当,则()。A:原行政机关无权废止 B:原行政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有权撤销C:只有权力机关有权撤销 D:相对一方当事人有权变更答案:B 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认为行政机关及其公务员的()侵犯其合法权益,有权向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A:具体行政行为 B:抽象行政行为C:行政处分行为 D:民事侵权行为答案:A 对因限制人身自由的行政强制措施不服提起的起诉,由原告所在地或被告所在地的人民法院管辖,这种管辖属于()。A:指定管辖 B:特殊地域管辖C:协议管辖 D:合并管辖答案:B 在第二审程序中,有权提起上诉的是第一审程序中的()。A:共同诉讼人 B:人民检察院C:第三人 D:当事人答案:D行政诉讼参加人不包括()。A:原告 B:被告C:证人 D:第三人答案:C 对妨碍行政诉讼的拘留决定不服可以()。A:起诉 B:上诉C:申请复议 D:申诉答案:D 原告在行政诉讼中的义务有()。A:举证 B:履行具有法律效力的判决、裁定C:监督审判活动 D:收集证据答案:B 人民检察院对行政案件的审理的主要监督方式是()。A:提起诉讼 B:抗诉C:参与诉讼 D:上诉答案:B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各自辖区内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是()管辖。A:级别 B:地域C:指定 D:移送答案:B《行政诉讼法》规定,人民法院应当在立案之日起()内作出第一审判决。A:15日 B:一个月C:二个月 D:三个月答案:D 下列案件属于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有()。A:人民政府对某工作人员的开除决定 B:政府关于在某日某时对某条街禁止通行的决定C:人民政府责令某企业停产治理环境污染的决定 D:某国家机关对其内部某公务员的降职决定答案:C 下列行为不属于我国行政诉讼受案范围的有()。A:收容审查 B:劳动教养C:逮捕 D:行政拘留答案:C 行政案件的审判权由()独立行使。A:人民法院 B:审判员C:合议庭 D:审判委员会答案:A 行政诉讼强制的主体是()。A:行政主体 B:有权国家机关C:人民检察院 D:人民法院答案:D 在下列几种行为中,对()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A:行政处罚 B: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C:由行政机关最终裁决的行为 D:行政强制措施答案:C 行政诉讼中,负举证责任的是()。A:行政机关 B:公民、法人和其它组织C:律师 D:证人答案:A 行政诉讼中,对下列具体行政行为不服提起的诉讼、人民法院不予受理()。A:某个体摊贩对罚款、吊销营业执照不服B:某企业认为某行政机关侵犯其合法的经营自主权C:某国家机关一处长对撤销职务不服 D:认为行政机关违法要求履行义务的答案:C 行政诉讼一般都由()所在地的法院管辖。A:最初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B:原告C:复议机关 D:原告选择决定答案:A 行政诉讼的原告和被告是()。A:不明确的 B:根据具体情况而定的C:恒定的 D:谁提起诉谁就是原告答案:C 行政法律责任必须由有关()依照行政法律规范,包括实行规范和程序规范所规定的条件和程序予以追究。A:司法机关 B:行政机关C:人民法院 D:国家机关答案:D 人民法院审理行政案件时,作为参照的是()。A:法律 B:行政法规C:地方性法规 D:规章答案:D 某人对应交税额不服,这时他可以()。A:提起行政诉讼,从而不交税金 B:需先交税金,然后提起行政诉讼C:因诉讼而可以减免税金 D:暂不交税金,待诉讼结束再交纳答案:B 可以作为行政诉讼的标的是()。A:抽象行政行为 B:具体行政行为C:精神财富 D:物质财富答案:B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在诉讼过程中,被告行政机关()向原告和证人收集证据。A:不能 B:可以C:应当 D:不能自行答案:D 对于下列哪项情形的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可作出撤销判断。()A:滥用职权 B:超越职权C:违反法定程序 D: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答案:ABCD 行政诉讼具有不同于其他诉讼活动的特殊原则,这些原则是()。A:不适用调解原则 B: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C: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D: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答案:ABCD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但是,()的,可以停止执行。A:原告申请停止执行B:上级要求停止执行C:被告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 D: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答案:CD 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可作出撤销判决。A: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B:违反法定程序C:超越职权 D:滥用职权答案:ABCD 审判监督程序与二审的区别有()等。A:审理对象不同 B:期限不同C:审理的法院不一定相同 D:提起理由不同答案:ABCD 上诉成立的条件是()。A:上诉人必须具备上诉权 B:必须有适当的被上诉人C:当事人应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D:必须在法律规定的上诉期限内上诉答案:ABD 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包括()等步骤。A:书面审理 B:法庭调查C:法庭辩论 D:合议庭评议答案:BCD 行政诉讼具有的与其他诉讼活动不同的基本原则有()。A: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B:人民检察院特定监督原则C: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原则 D: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答案:ACD 行政裁决的程序可概括为()。A:立案 B:调查、审理C:裁决 D:备案答案:ABC 行政裁决与行政仲裁的共同点有()。A:都是作为一种民间活动出现的 B:都是行政机关以第三者的身份居间裁断C:处理对象都是民事争议 D:都是行政机关运用行政权力的过程答案:BC 行政行为撤销的条件有()。A:行政行为有特别重大的违法情形 B:行政主体不明确C:行政行为合法要件缺损 D:行政行为不适当答案:AC 行政行为成立的要件有()。A:主体要件 B:功能要件C:内容要件 D:权限要件答案:ACD 行政机关在行政诉讼中败诉从而承担侵权赔偿责任的条件是()。A:须是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行使职权行为 B:须是违法行使职权的行为C: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有受到损害的事实 D:损害事实与造成损害事实的具体行政行为有因果关系答案:ABCD 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作出变更判决的条件是()。A:必须是行政处罚 B:行政强制措施C:行政监督检查 D:行政处罚显失公正答案:AD 人民法院对行政案件作撤销判决时,是在哪种情形之一时作出()。A:全部证据不全 B:适用法律法规错误C:滥用职权 D:违反法定程序答案:BCD 人民法院对妨碍诉讼的行为可根据情节轻重给予()。A:训戒 B:处以1000元以下罚款C:处以15日以下的拘留 D: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答案:ABCD 具体行政行为必须同时具备三项标准能被认为是合法的()。A:证据确凿 B:适用法律法规正确C:行政立法行为 D:符合法定程序答案:ABD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对具体行政行为合法与否进行审查后,可能作出的一审判决有()。A:维持判决 B:撤销判决C:履行判决 D:变更判决答案:ABCD 可能成为行政诉讼的被告的有()。A:作出具体行政行为的行政机关 B:复议机关C:行政机关的工作人员 D:被授权的组织答案:ABD 不能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的行为有()。A:国家行为 B:行政强制措施行为C:制定规范性文件行为 D:行政处分答案:ACD 根据行政诉讼法的规定,具体行政行为合法必须具备的条件是()。A:证据确凿 B:不超出法定的自由裁量范围C:适用法律正确 D:符合法定程序答案:ACD 对于下列哪项情形的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可作出撤销判断。()(多选题)A:滥用职权 B:超越职权C:违反法定程序 D:适用法律、法规错误答案:ABCD 行政诉讼具有不同于其他诉讼活动的特殊原则,这些原则是()。(多选题)A:不适用调解原则 B:司法变更权有限原则C: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 D: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答案:ABCD 根据我国行政诉讼法的规定,诉讼期间不停止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但是,()的,可以停止执行。(多选题)A:原告申请停止执行B:上级要求停止执行C:被告行政机关认为需要停止执行 D:原告申请停止执行,人民法院认为该具体行政行为的执行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并且停止执行不损害社会公共利益的答案:CD 对于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具体行政行为,人民法院可作出撤销判决。(多选题)A:适用法律、法规错误 B:违反法定程序C:超越职权 D:滥用职权答案:ABCD 审判监督程序与二审的区别有()等。(多选题)A:审理对象不同 B:期限不同C:审理的法院不一定相同 D:提起理由不同答案:ABCD 上诉成立的条件是()。(多选题)A:上诉人必须具备上诉权 B:必须有适当的被上诉人C:当事人应通过原审人民法院提出上诉D:必须在法律规定的上诉期限内上诉答案:ABD 行政诉讼第一审程序包括()等步骤。(多选题)A:书面审理 B:法庭调查C:法庭辩论 D:合议庭评议答案:BCD 行政诉讼具有的与其他诉讼活动不同的基本原则有()。(多选题)A:人民法院特定主管原则 B:人民检察院特定监督原则C:行政诉讼期间具体行政行为不停止执行原则 D:被告负举证责任原则答案:ACD 若发现已生效的行政执法行为违法或不当,则()。A:原行政机关无权废止B:原行政机关或上级行政机关有权撤销C:只有权力机关有权撤销 D:相对一方当事人有权变更答案:B 同级人民法院之间在各自辖区内受理第一审案件的分工和权限是()管辖。A:级别 B:地域C:指定 D:移送答案:B 国家赔偿法第一节国家赔偿的概述一、国家赔偿的概念二、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一、国家赔偿的概念1、国家赔偿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赔偿法》由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七次会议于1994年5月12日通过,自1995年1月1日起施行。国家赔偿法修正案:(2010年4月29日通过、公布,自2010年12月1日起施行)

2、国家赔偿的概念国家机关和国家机关工作人员违法行使职权侵犯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的合法权益造成损害的,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法律制度。

3、与相关概念的区别国家赔偿区别与国家补偿、行政赔偿、司法赔偿、行政追偿。行政赔偿国家赔偿司法赔偿二、国家赔偿责任的构成要件(一)侵权主体要件(二)侵权行为要件(三)损害事实要件(四)因果关系要件(一)主体要件

——侵权主体是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侵权行为必须是由国家机关或国家机关工作人员造成的。我国的侵权行为主体范围:1.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2.被授权的组织及其工作人员行政赔偿

3.受行政机关委托的组织或者个人4.行使侦查、检察、审判、监狱管理职权的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司法赔偿

案例1(二)行为要件

——违法执行职务的行为1.致害行为必须是执行职务的行为。排除公务员的个人行为。案例2公民个人身份个人行为个人责任双重身份国家工作人员公务身份公务行为国家责任2.执行职务的行为必须违法。作为违法违法包括:不作为违法案例31、损害必须是已经发生的、现实存在的损害。2、所受损害的必须是受法律保护的合法权益。非法利益的损害不能引起国家赔偿责任。例如,违章建筑、非法所得等均不受保护。

(三)损害事实要件

——对受害人合法权益造成实际损害(四)因果关系要件

——所受损害与违法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

即相对人所受损害与违法行为之间有因果关系。注意:我国《国家赔偿法》认定的因果关系是直接的、必然的因果关系。排除因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情形和不可抗力造成的损害情形。案例4云南网2月13日报道24岁的云南玉溪北城镇男子李乔明因盗伐林木被刑拘,在看守所度过11天后却因重伤入院,因“重度颅脑损伤”于昨日凌晨6时57分不治身亡。

对于警方“玩"躲猫猫"受伤”的解释,家属却并不认同。在医院与警方协商解决此事的众多家属甚至一致认为,这个解释“太过草率和不负责任,甚至有些儿戏”。互动与思考:请运用所学知识分析、讨论现实案例新华网云南频道,云南省昆明市嵩明县人民法院对引起社会广泛关注的"躲猫猫"案件作出一审宣判:原晋宁县看守所民警李东明犯玩忽职守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零六个月,缓刑二年;被告人苏绍录犯虐待被监管人罪,判处有期徒刑一年。

案例2某市税务局局长张某于2001年3月的一个星期天驾驶单位的一辆桑塔纳轿车回乡下探母,途中不慎将在公路边正常行走的王某撞成重伤。同年5月,王某以肇事人员系市税务局负责人,向法院提起国家行政赔偿诉讼,要求赔偿人民币10万元。问题:本案是否会引起国家赔偿责任?为什么?1994年1月20日佘祥林妻子张在玉失踪,张亲属怀疑被佘杀害。1994年4月11日雁门口镇吕冲村一水塘发现一具女尸,经张在玉亲属辨认死者与张在玉特征相符,公安机关立案侦查。1994年4月28日佘祥林涉嫌故意杀人被捕。1994年10月13日原荆州地区中级法院一审判佘祥林死刑,佘提出上诉。1998年6月15日京山县法院以故意杀人罪判处佘祥林有期徒刑15年,剥夺政治权利5年。佘祥林开始服刑。2005年3月28日,曾被政法部门认定在11年前被杀害的京山县雁门口镇居民张在玉突然归来。2005年4月13日,湖北杀妻冤案开庭重审,佘祥林上午被无罪释放。案例1佘祥林被当庭宣判无罪释放佘祥林走出法院重获自由河南省商丘市老王集乡余庙村赵作海冤案沉冤得雪

2000年8月的一天,农民陈某及其儿子拉了一车西瓜去县城卖,走到县城南关大街时,碰到一伙年轻人(大概有5、6个)哄抢西瓜。情急之中,陈某及其子跑到不远处的县城关派出所报案,请派出所制止哄抢行为。当时,值班民警王某要下班,听了报案后,王某说:“现在已经下班了,下午再说吧!”遂锁上门扬长而去。陈某的西瓜很快被抢掠一空,损失计631.75元。于是,陈某在律师的帮助下向县人民法院提起行政诉讼,要求派出所赔偿其所受的损失。分析:本案中的派出所干警的行为是否构成违法?

某市开展网吧专项治理工作,一日,市工商局工作人员林某与黄某来到该市的日月网吧检查,经检查发现该网吧的实际电脑台数超过额定的台数10台,于是决定对多出的电脑处以没收,网吧老板非常气愤,盛怒之下,自己举起电脑摔到地上砸坏,事后老板想对摔坏的电脑寻求国家赔偿,是否构成?为什么?国家赔偿法部分知识小结:掌握:国家赔偿的构成要件国家赔偿法练习题根据()规定,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国家不予赔偿。A:《行政法》 B:《行政诉讼法》C:《宪法》 D:《国家赔偿法》答案:D 如果侵权行政行为是因行政工作人员的过错所致,行政机关赔偿损失之后,可以责令故意或重大过失的行政机关工作人员承担()赔偿费用。A:部分 B:全部C:部分或全部 D:双倍答案:C 管理方行政违法的主体只能是()。A:国家行政机关 B:国家行政机关及其行政工作人员C:国家行政机关的行政工作人员 D:相对人答案:B 某旅馆经理于某,为了保持其旅馆“生意兴隆”,明知其旅馆内存在卖淫、嫖娼活动,却放任不管,不采取措施予以制止。于某的行为()。A:构成犯罪 B:属于民事违法C:不属于违法 D:属于行政违法答案:D 行政赔偿方式有()。A:金钱赔偿 B:返还财产C:恢复原状 D:恢复名誉答案:ABC 《国家赔偿法》第5条规定,国家不承担赔偿责任的情形有()。A:国家行政机关工作人员与行使行政职权无关的个人行为B:因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自己的行为致使损害发生的C:行政机关针对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就特定的具体事项采取的影响其权利义务的行为 D:公安人员对公民施以暴力使公民受到伤害或死亡的行为答案:AB 《国家赔偿法》、《行政诉讼法》规定由国家承担赔偿责任的违法具体行政行为包括非法限制或剥夺公民人身自由以及()等侵犯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财产权的行为。A:违法罚款 B:违法吊销许可证和执照C:违法责令停产停业、没收财物 D:违法征收财物、摊派费用答案:ABCD 行政主体承担行政责任的具体方式中包括有()。A:通报批评 B:赔礼道歉,承认错误C:行政处分 D:履行职务答案:ABD 根据行为的方式和状态不同,行政违法可以分为()。A:作为行政违法 B:实质性行政违法C:不作为行政违法 D:行政相对方的违法答案:AC 根据国家赔偿法规定,行政赔偿的范围包括()。A:损害公民人身自由权的赔偿 B:损害公民生命健康权的赔偿C:损害公民名誉权的赔偿 D:损害财产权的赔偿答案:ABD ()属于对相对人补救的行政法律责任承担方式。A:行政处分 B:消除影响C:行政赔偿 D:承认错误答案:BCD

行政许可法《行政许可法》于2003年8月27日经十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四次会议通过,于2004年7月1日起开始施行。它全文约1.1万字,共8章83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