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岸及海域课件_第1页
海岸及海域课件_第2页
海岸及海域课件_第3页
海岸及海域课件_第4页
海岸及海域课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章海岸及海域第一节海域环境第二节海洋资源及其评价第三节海岸第四节海岛中国地理电子教案教学重点第三章海岸及海域

关键词阐明中国海底地貌和水文特征。评价海洋环境的优势与不利影响。了解中国海洋资源的基本状况。渤海

(BohaiSea)

黄海

(YellowSea)

东海

(EastChinaSea)

南海

(SouthChinaSea)

海洋环境

(seaenvironment)

海洋资源

(searesources)内容结构第一节海域环境第二节海洋资源及其评价第三节海岸四大海域、海底地貌、海洋水文海洋生物资源、海水化学资源、海底矿产资源、海洋能量资源、海洋空间资源第四节海岛基本格局、滩涂资源、开发中的问题基本类型、海岛资源评价第三章海岸及海域

渤海第三章海岸及海域

黄海东海台湾岛以东海域南海面积8×104km2,是我国的内海。平均水深18m,小于30m的范围占总面积的95%。面积38×104km2,平均水深44m。黄海分为北、南两部分,北黄海平均深38m,南黄海平均深46m。最深处在济州岛北,为140m。是一个半封闭的浅海。面积77×104km2,是由中国大陆和中国台湾岛以及朝鲜半岛与日本九州岛、琉球群岛等围绕的边缘海。平均水深349m,最深点为2719m。面积约350×104km2,平均深度1212m,大陆架以下为阶梯状大陆坡,大陆坡向下为水深大于3

500m的中央盆地,最深处可达5

377m。处于菲律宾海盆西北部。火山、地震活动频繁。二、海底地貌(一)大陆架第三章海岸及海域

渤海、黄海、东海海盆,位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之间,南海海盆处于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的交接地带。这些板块的运动建造了中国海域的地质格局。在此基础上,环海陆地上的河流把丰富的物质输送入海,沉积到海底,进一步改造了海底的形态。中国近海海域的海底地势大体由西北向东南渐趋加深。若将海南岛南侧经台湾岛至五岛列岛连成一线,则此线的西北部分构成平缓的大陆架区,而此线东南,则为大陆坡、海槽、深海盆以及岛缘大陆架。中国近海海域的大陆架是世界上最宽广的大陆架区之一,渤海、黄海全部位于大陆架上。东海约有2/3在大陆架上,其外缘转折点水深约在100~170m,大陆架宽度为240~650km,是亚洲东部最宽广的大陆架。南海的大陆架面积也占1/2以上,两广沿岸大陆架宽约180~260km,转折点水深150~200m。台湾岛以东大陆架狭窄;最宽处仅十几千米。第三章海岸及海域

(二)大陆坡东海、台湾以东海域与南海东部的陡窄的阶梯状大陆坡与海槽、海沟相伴存在。南海的大陆坡多呈阶梯状,坡底水深范围在800~4

200m,坡度2°40',最大坡度达4°。(三)海槽与陆缘海盆东海与南海分布有若干海槽。冲绳海槽是东海大陆架与琉球群岛岛缘陆架的天然分界,冲绳海槽总体呈北东-南西向,海槽长840km,平均宽约70km、北浅南深。南海有西沙海槽、中沙西海槽、南沙海槽、礼乐西海槽等,大多是南海扩张而产生的裂谷。陆缘海盆分布在南海中部,深海平原长1

500km,最宽处820km,北部海底平坦,水深为3

400~4

000

m,向南缓倾斜,中部水深为4

000~4

300m,向西南倾斜,南部水深4

300~4

400m,其间有一系列近东西向或北东向的海山、海丘群。图3-2中国海域第三章海岸及海域

(二)海水盐度海水盐度的分布和变化主要取决于入海河川径流量的大小、海流的性质和强弱,其次还受蒸发量和降水量的影响。中国近海各海区盐度年平均值由北向南逐渐升高,渤海约30‰,黄海3l‰,东海33‰~34‰,南海34‰以上。图3-42月表层盐度分布图图3-58月表层盐度分布图第三章海岸及海域

中国近海海域的海流可分为两大系统:一是外来的黑潮暖流;二是海域内生成的沿岸流和季风漂流。图3-6黄海、渤海及东海海流系示意图(三)海流第三章海岸及海域

黑潮暖流起源于吕宋岛以东洋面。主干流沿台湾以东,经台湾和与那国岛之间的水道进入东海,顺东海大陆坡向东北流去。在台湾东北,黑潮向北分出一股支流,称台湾暖流。南海海域的海流较为复杂。过去认为,从表层至200m深处的上层水体都在季风的制约下流动,夏季东北漂流,冬季西南漂流。后来发现,在广东外海冬季期间,海流由东北流向西南并非总体都是如此,在较深的水深处,有一狭窄的逆风向海流,且流速较大。图3-7南海海域冬、夏季风漂流图第三章海岸及海域

(五)海域环境评价(1)区位优越。(2)近海水体活跃,海况总体较好,利于海洋开发利用。(3)海水营养盐丰富,水质肥沃。(4)海洋环境类型多,为海洋全方位开发创造了条件。(5)浅海、滩涂广阔,海水养殖和海洋空间条件得天独厚。(1)自然灾害时有发生,威胁海上作业活动。(2)海平面上升的威胁。(3)海岸侵蚀和海水倒灌。(4)赤潮。优势不利因素第三章海岸及海域

第二节海洋资源及其评价一、海洋生物资源(一)鱼类资源我国近海海域鱼类有1694种,其中150多种属重要经济鱼类。仅分布于我国海域的特有鱼类主要有广东鳐、中华鲟、白鲟、中华小公鱼、尖头银鱼、短头鳗鱼、黄唇鱼、中华马鲛等。我国海洋生物资源丰富,共有20

278种,以鱼类、头足类、虾蟹类为主,其中以鱼类数量最大。我国近海海域的虾类有300多种、磷虾类42种、蟹类600多种,产量最多的是对虾、毛虾、鹰爪虾、白虾、龙虾及三疣梭子蟹、青蟹等。(二)虾蟹资源第三章海岸及海域

渤海:辽东湾、滦河口、渤海湾、莱州湾

黄海:海洋岛、海东、烟威、石岛、青岛、海州湾、吕泗、大沙、沙外

东海:长江口、口外、舟山、鱼山、温台、闽东、闽中、闽南、台北、台东

南海:汕尾、甲子、汕头、东沙、中沙、西沙、南沙、珠江口、电白(三)主要渔场我国海域共有70多个渔场(四)海洋生物资源面临的主要问题(1)渔业捕捞过度,海水养殖管理不善。(2)河口、港湾和海水养殖密集区近岸水域,存在不同程度的污染问题。(3)围垦、水利、海洋工程的不良影响。(4)珍稀海洋生物濒危。图3-8中国沿海养殖场第三章海岸及海域

(二)海水中其他化学元素的提取海水中溶存着80多种元素,其中不少元素可以提取利用,具有重要的开发价值。据计算,每立方千米海水中含有3750×104t固体物质,其中除氯化钠约3000×104t外,镁约450×104t,钾、溴、碘、钍、钼、铀等元素也不少。

中国海域镁在海水中含量很高,仅次于氯和钠,居第3位。溴的浓度较高,平均为67×10-3mL/L,地球上99%以上的溴都储存在海水里,故溴有“海洋元素”之称。碘在海水中的浓度只有0.06×10-6,属于微量元素。钾在海水中的总量为500×1012t以上。海水中所含钾的储量远远超过钾盐矿物储量。铀海水中的总量非常可观,达45×108t,相当于陆地储量的4500倍。一吨海水中所含重水的核聚变反应,可释放出相当于256t石油燃烧所产生的能量。

重水核聚变反应可释放出相当能量,海水中约有200×108t重水。提取第三章海岸及海域

(三)海水资源利用海水资源,专指海水中的淡水资源及海水的直接利用。由于世界淡水资源日趋短缺而海水却极为丰富,通过海水淡化工程把海水中的淡水开发出来,是未来海洋资源开发的一个重要课题。海水淡化现有20多种技术方法。目前技术纯熟、经济效益较好的是蒸馏法、电渗析法和反渗透法。海水直接利用,包括沿海工业冷却用水(特别是在电力、冶金、化工等行业)、生活用水(如冲洗、除尘、消防等)和耐盐植物灌溉。这是海水资源开发的另一领域。海冰资源开发中国最高纬度的海区冬季结冰成冰过程中盐分大量析出而降低盐度渤海海域内水深较浅,盐度较低辽东湾自然成冰第三章海岸及海域

图3-9辽东湾MODIS景观图(2001年1月15日)第三章海岸及海域

三、海底矿产资源(一)海洋石油和天然气中国近海海域广阔的大陆架,它们既有长期的陆地湖泊环境,又有长期的浅海环境,接受了大量的有机物和泥沙沉积,形成了数千米至万米厚的沉积层,其油气资源之丰富,在世界上也是不多见的。中国近海海域共发现18个中新生代沉积盆地,总面积约130×104km2,其中近海大陆架上已发现的含油气沉积盆地9个,面积90×104km2,较深海区已发现的含油气沉积盆地9个,面积40×104km2。石油资源量约500×108t,天然气资源约22.3×1012m3。

主要油气盆地:

渤海油气盆地南黄海油气盆地东海含油气盆地珠江口油气盆地莺歌海含油气盆地北部湾含油气盆地台湾浅滩盆地深海区含油气盆地第三章海岸及海域

(二)滨海砂矿我国海岸线漫长,入海河流携带的含矿物质多,东部地区因经受多次地壳运动,岩浆活动频繁,形成了丰富的金属和非金属矿藏。这些含矿的岩石风化后的碎屑就近入海,在海流、潮流作用下,于海岸带沉积形成矿种多、资源丰富的砂矿带。滨海砂矿经济价值明显,一些在工业、国防和高科技上有着重要意义的矿藏即来源于滨海砂矿。已探明具有工业储量的滨海砂矿有锆石、独居石、锡石、钛铁矿、磷钇矿、金红石、磁铁矿、铬铁矿、铌铁矿、钽铁矿、砂金、金刚石和石英砂13种。已探明重要矿产地90多处,各种矿床200多个。自然环境和成矿条件的差异,造成滨海砂矿的分布很不平衡,总的趋势是南多北少,海南、广东、广西、福建(台湾未统计在内)4省区几乎占矿床数的90%,储量更在90%以上。滨海砂矿在北方主要分布在山东、辽宁2省。第三章海岸及海域

我国沿海各种形式的海洋能蕴藏量总功率约4×108~5×108kW。其中温差能最为丰富,其次是潮汐能、波浪能、海流能。我国潮汐能资源蕴藏量大,可开发装机容量达2

197×104kW,年发电量624×108kW·h。潮汐能资源分布不均,主要集中于东海沿岸,以福建和浙江最多,约占全国可开发装机容量的88%。海域波高的分布总趋势是北低南高,但在南海的北纬15°以南则相反,北高而南低。全国沿岸波浪能资源理论平均功率为1

285×104kW,其中以台湾省最多,约占全国总量的1/3,其次为浙江、广东、福建和山东沿岸,占全国总量的55%。在低纬度海洋中,可利用表、深层的温、冷海水的温差能转换成电能。我国海洋温差能资源蕴藏量大,南海和台湾东岸太平洋海域,其温差发电的装机容量约可达1.5×108kW。四、海洋能资源第三节海岸一、我国海岸的基本格局第三章海岸及海域

我国海岸线曲折、漫长,大陆岸线和岛屿岸线总计32000多千米。其中大陆岸线,北起鸭绿江口,南至北仑河口,全长18000多千米。我国是世界上海岸线较长的国家之一。海岸带面积宽阔,达到35×104km2,其中潮上带面积约10×104km2,滩涂2×104km2。0~5m等深线区域2.7×104km2,其余为5m等深线以下海域。宏观上,岸线的基本格局受地质构造控制。

中国大陆岸线的走向基本上遵循两个方向:北东向和北西向。冀东—辽西、山东—辽东半岛以及长江以南的海岸线基本上呈北东向延伸;渤海湾及苏北海岸线的走向以北西向为主。(一)基岩海岸第三章海岸及海域

我国基岩海岸分布较广,特别是辽宁、山东、浙江、福建、广东、海南、广西等省(区)。全国基岩海岸总长度达5

000多千米,占大陆岸线总长度的1/4以上。特征是:岸线曲折、岬湾相间,深入陆地的港湾众多;大量的沿岸岛屿常在沿岸和港口一带形成水深流急的通道,使许多港口和深水岸段受到一定程度的掩护;岸滩狭窄、坡度陡、水深大,许多岸段5~10m等深线逼近岸边。因此,有许多基岩海岸及其相邻港湾可选作大、中型港址。平原海岸又可分为三角洲海岸、淤泥质海岸和砂砾质海岸。(二)平原海岸

三角洲海岸河流与海洋共同作用形成的一种平原海岸。我国不少河流的输沙量很大,河口三角洲发育得很好。如长江三角洲、黄河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等的海岸。第三章海岸及海域

三、滩涂资源根据全国海岸带和海涂资源综合调查资料(缺台湾省资料):

我国现有滩涂面积约217×104hm2,其中95%分布在大陆岸线,岛屿滩涂面积仅占5%;从省区看,以江苏(51×104hm2)、山东(34×104hm2)面积最大,其次为浙江(29×104hm2)、辽宁(24.2×104hm2)、福建(22.4×104hm2)、广东(20.4×104hm2)等省。

滩涂是海陆之间交接地带,其地貌、沉积、土壤都与潮汐、海浪及泥沙来源密切相关。我国主要河流每年径流中的入海泥沙约20×108t,是我国滩涂形成的物质基础。

四、海岸带开发中面临的问题第三章海岸及海域

(1)海岸带资源的日益短缺,其中特别突出的是北方沿海水资源短缺全国沿海优质耕地不断减少以及近海生物资源日趋枯竭,将成为沿海地区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制约因素。(2)陆源性污染物及海上倾废排放造成沿海地区污染现象日益严重,已严重影响海岸带地区的工农业生产及人民群体的健康。(3)宏观调控能力不足,导致海岸带资源的浪费。(4)由于沿海经济的迅速发展,一旦重大自然灾害发生,造成的经济损失更为严重。(5)人口的趋向海岸带移动,以及沿海地区与世界经济的密切联系,造成这一地区城市化水平的迅速提高和对港口压力的增大,城市及港口占用岸线、土地的面积成倍增加,沿海城市链的逐步形成,将增加对生态环境压力的程度。第四节海岛一、海岛类型大陆岛第三章海岸及海域

我国海域共有大于500

m2的海岛6500多个。除台湾岛和海南岛外,其他岛屿总面积约10

000km2,人口约350×104,有人居住的岛屿400多个,总面积4000多千米。冲积岛海洋岛大陆地块延伸到海中并出露水面的岛屿,其地质特征与相邻大陆基本相似,如台湾岛(我国最大岛屿,面积35

760km2)、海南岛(面积33556km2)、庙岛群岛、舟山群岛等。由大陆河流和沿岸流所搬运的泥沙堆积而成,多分布在河口和近岸海域。最大崇明岛(面积1083km2)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