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哮喘中医临床路径解读_第1页
小儿哮喘中医临床路径解读_第2页
小儿哮喘中医临床路径解读_第3页
小儿哮喘中医临床路径解读_第4页
小儿哮喘中医临床路径解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小儿哮喘中医临床路径解读第1页/共27页

支气管哮喘是儿童时期最常见的慢性疾病,近十余年来我国儿童哮喘的患病率有明显上升趋势,严重影响儿童的身心健康,也给家庭和社会带来沉重的精神和经济负担。第2页/共27页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中医临床路径第3页/共27页(一)适用对象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支气管哮喘的急性发作期轻度患儿。第4页/共27页(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第一诊断为哮喘(TCD编码为:BNF040)。西医诊断:第一诊断为支气管哮喘(TCD-10编码为:J45.901)。第5页/共27页(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ZY/T001.4-94)。(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第6页/共27页(1)中医诊断标准:1.发作前喷嚏、咳嗽等先兆症状,或突然发作。发作时喉间痰鸣,呼吸困难。伴呼气延长;咯痰不爽,甚则不能平卧,烦躁不安等,2.常因气候转变、受凉,或接触某些过敏物质等因素诱发。3.可有婴儿期湿疹史,或家族过敏史。4.两肺布满哮鸣音,呼气延长,或闻及湿性啰音,心率增快。5.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总数正常,嗜酸性粒细胞可增高,可疑变应原皮肤试验常呈阳性。大部分患儿特异性IgE明显升高。伴肺部感染时,白细胞总数及中性粒细胞可增高。参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病症诊断疗效标准·中医儿科病症(哮喘)诊断疗效标准》(1994年)。第7页/共27页(2)西医诊断标准:1.反复发作性喘息、咳嗽、气促、胸闷,多与接触变应原、冷空气、物理、化学性刺激、呼吸道感染以及运动等有关,常在夜间和(或)清晨发作或加剧。2.发作时在双肺可闻及散在或弥漫性、以呼气相为主的哮鸣音,呼气相延长。3.上述症状和体征经抗哮喘治疗有效或自行缓解。4.除外其他疾病所引起的喘息、咳嗽、气促和胸闷。第8页/共27页(2)西医诊断标准:5.临床表现不典型者(如无明显喘息或哮鸣音),应至少具备以下一项:【1】支气管激发试验或运动激发试验阳性;【2】证实存在可逆性气流受限:支气管舒张试验阳性:吸入速效β2受体激动剂〖如沙丁胺醇(Sslbutamol)〗后15min第一秒用力呼气量(FEV1)增加≥12%或抗哮喘治疗有效:使用支气管舒张剂和口服(或吸入)糖皮质激素治疗1~2周后,FEV1增加≥12%;【3】最大呼气流量(PEF)每日变异率(连续监测1~2周)20%。符合第1~4条或第4、5条者,可以诊断为哮喘。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第9页/共27页2.病期诊断:参照中华医学会儿科分会呼吸学组制定的《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与防治指南》(2008年)。第10页/共27页哮喘分期(2008年)急性发作期:是指突然发生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或原有症状急剧加重;慢性持续期:是指近3个月内不同程度地出现过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临床缓解期:经过治疗或未经治疗症状和体征消失,肺功能恢复到急性发作前水平,并持续3个月以上。

第11页/共27页急性发作期严重度分级第12页/共27页4.证候诊断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急性发作期临床常见证候:寒性哮喘证热性哮喘证外寒里热证虚实夹杂证第13页/共27页急性发作期临床常见证候寒性哮喘:咳嗽气喘,喉间哮鸣,痰多白沫,鼻流清涕,面色淡白,形寒肢冷,舌淡苔白,脉浮滑。热性哮喘:咳嗽气喘,喉间哮鸣,痰稠色黄,鼻流浊涕,发热面红,口干咽红,舌红苔薄黄或黄腻,脉滑数。外寒里热:咳嗽哮喘,喉间哮鸣,痰黏色黄,鼻流清涕,舌红苔薄白或薄黄、脉浮紧或滑数。虚实夹杂:咳喘持续发作,喘促胸满,端坐抬肩,不能平卧,面色晦滞带青,畏寒肢冷,神疲纳呆,小便清长,舌淡苔薄白,脉无力。第14页/共27页(三)治疗方案的选择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重点专科协作组小儿哮喘(支气管哮喘)诊疗方案”。第15页/共27页

(四)标准治疗时间≤7天(每个疗程)第16页/共27页(五)、进入路径标准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哮喘(TCD编码为:BNF040)和支气管哮喘(TCD-10编码为:J45.901)。2.急性发作期的轻度患儿。3.患儿同时具有其他疾病诊断,但在治疗期间不需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4.患儿处于中度、重度、危重度急性发作期、慢性持续期、临床缓解期,不进入本路径。第17页/共27页(六)中医证候学观察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指纹特点,注意证候的动态变化。第18页/共27页(七)门诊检查项目1.必需的检查项目:血常规。2.可选择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血气分析,肺功能、胸部X线片等。第19页/共27页(八)治疗方法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1)寒性哮喘证:温肺化痰、降气平喘。推荐方药:小青龙汤合三子养亲汤加减。

方药:麻黄、桂枝、细辛、干姜、半夏、白芥子、苏子、莱菔子等。第20页/共27页(八)治疗方法(2)热性哮喘证:清肺化痰、降气平喘。推荐方药:麻杏石甘汤合苏葶丸加减。

方药:麻黄、石膏、黄芩、杏仁、前胡、

葶苈子、苏子、桑白皮等。第21页/共27页(八)治疗方法(3)外寒里热证:解表清里,止咳定喘。推荐方药:大青龙汤加减。

方药:麻黄、桂枝、白芍、细辛、

五味子、半夏、生姜、生石膏、

黄芩等。第22页/共27页(八)治疗方法(4)虚实夹杂证:温肺平喘,补肾纳气。推荐方药:偏上者用苏子降气汤加减(苏子、杏仁、前胡、半夏、厚朴、陈皮、肉桂、当归等)

偏下需者用都气丸合射干麻黄汤小青龙汤加减(熟地、山药、山萸肉、茯苓、半夏、细辛、五味子、麻黄、射干等)。第23页/共27页(九)完成路径标准1.喘息、咳嗽、气促、胸闷等症状消失。2.两肺听诊未闻及明显哮鸣音。3.没有需要治疗的并发症。第24页/共27页(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1.治疗期间,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