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页码页码__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正规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计划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安排光阴快速,一挤眼就过去了,我们又将接触新的学问,学习新的技能,积累新的阅历,是时候起先制定安排了。什么样的安排才是好的安排呢?下面是我为大家收集的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安排,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安排1一、学情____二年级的学生,基本上具备肯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实力及应用数学学问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实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主动性高,爱好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娴熟,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肯定差异。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接着培育学生“倾听”、“合作”、“沟通”等实力和习惯,养成仔细做作业、书写整齐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学问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实力,培育创新意识和实践实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爱好和信念。二、教材____(一)内容变动状况1.降低了难度。《标准20xx》对统计与概率梁宇的学问内容进行了调整,提出在第一学段要经验简洁的数据收集和整理过程,了解调查、测量等收集数据程,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改变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____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相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分辨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改变上。首先刚好支配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支配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二)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相识,克和千克,简洁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三)编排特点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相互搭配。2.接着加强学生对学问整理实力的培育。3.接着注意体现数学背景学问。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育解决问题的实力。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6.为教学评价供应线索。三、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的意义,能学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娴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相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依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学会分辨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4.让学生在娴熟驾驭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洁和稍困难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5.使学生进一步驾驭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依次,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6.使学生经验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相识余数。驾驭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验数数的过程,能相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XX数学模型思想。9.通过一系列的揣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洁推理的过程,找出简洁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11.养成仔细作业、书写整齐的良好习惯。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相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难点:培育生学会____审题的实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五、教学措施1.科学支配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形成应用意识。2.万以内数的相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学问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究性。4.供应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5.供应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实力和创新意识。六、课时支配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备注12.13—2.19第一单元1.数据22.练习一1其次单元1.除法的初步相识122.20—2.261.除法的初步相识432.27—3.51.除法的初步相识1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43.6—3.12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23.整理和复习1第三单元1.轴对称图形的相识153.13—3.192.平移和旋转13.实践活动:剪一剪14.练习七163.20—3.26第四单元1.用7、8、9的乘法口诀求商22.解决问题273.27—4.23.整理和复习1第五单元1.混合运算184.3—4.91.混合运算32.解决问题194.10—4.162.解决问题13.整理和复习1第六单元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2104.17—4.231.有余数除法的意义和计算22.解决问题2114.24—4.302.解决问题13.整理和复习14.小小设计师1125.2—5.7第七单元1.1000以内数的相识4135.8—5.142.10000以内数的相识4145.15—5.212.10000以内数的相识23.整百、整千数加减法3155.22—5.283.整理和复习1第八单元1.相识克12.相识千克13.解决问题14.练习二十1165.29—6.4第九单元1.猜一猜(一)11.猜一猜(二)1第十单元1.复习表内除法及混合运算12.复习万以内数的相识及加减法1176.5—6.113.复习克和千克及图形的运动14.复习解决问题和统计1结束课程,复习。186.12—6.18196.19—6.25206.26—学期结束工作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安排2一、本册教材的教学目标:学问与技能方面:1、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相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的含义,理解余数肯定比除数小的规律。驾驭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2、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相识千位,知道计数单位百和千的关系,驾驭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洁的估计和推断。3、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究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驾驭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4、经验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5、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相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依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分辨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晰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洁的路途图。6、结合生活情境相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相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7、在测量活动中相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洁换算。8、经验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9、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洁的推断、联想和预料。数学思索方面:通过相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沟通的实力,提高在详细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实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说明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究和发觉数、计算以及平面图形中的一些简洁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实力,发展符号感。在详细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洁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的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阅历,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在视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接着发展推理实力,学习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索。解决问题方面: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觉并提出简洁的数学问题。如把一瓣蒜头放入盛有少量水的盘子里,测量并记录发芽后一周内每天蒜叶的长度,并通过视察提出一些数学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主动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理解和____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学问和技能解决问题。如____从公园里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可以有几条不同的路途,每条路途各自的特点,选择哪条路途比较好。又如在探究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主动运用模拟演示、摆学具、画图等不同手段,并通过比较和沟通,选择合适的解题思路和方法。在老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沟通中,体会合作的好处,提高参加合作沟通的主动性。情感与看法方面: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进一步提高参加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增加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念。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索的价值与魅力。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觉自身学习过程中的问题,____缘由并刚好作出调整。二、本册教材的重点、难点教学重点:1、驾驭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能认、读、写千以内的数,会计算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3、会用毫米、分米作单位量出物体的长度,并会简洁的单位换算。4、能正确笔算三位数加、减两、三位数及三个数连加的笔算减法的验算。5、相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这几个方向,能依据给定的一个方一直分辨其余七个方向。6、相识角的各部分名称,并能正确区分直角、锐角、钝角。7、能够正确口算、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8、经验统计过程,体验不同标准下统计结果的多样性。教学难点:1、理解有余数除法的意义。2、理解千以内数的组成,并能正确读、写,比较千以内的数的大小。3、能用方位词精确地描述出线路图。4、理解笔算一位数乘两位数的算理。三、班级状况____:四、教法设想和措施1、合理确定认数教学内容。以往教材中的认数教学都是从百以内的数一下子扩展到万以内的数,这对学生来说难度是比较大的。因为学生在日常生活中接触较大数的机会不是许多,缺乏感受较大数的现实素材。本册教科书只要求学生在百以内数的基础上相识千以内的数,这就降低了学生认数学习的难度,便于他们将学习的数与其所表示的现实意义建立起联系,形成数感。2、本册教材把估算作为重要的教学内容,并把估算和口算、笔算有机结合起来。教科书引导学生有选择地应用估算,有些计算只要求估计得数大约是多少或在什么范围之内,有些计算则要求先估算再笔算。这样的支配能使学生体会到,估算不仅仅是技能技巧,更是解决问题的一种策略。3、本册教材把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位学问作为教学内容,并把生活中常见的线路图引入教材,这些内容不仅在现实生活中常常遇到,而且是培育学生空间观念的好素材。4、留意从学生已有的学问阅历基础动身支配教学内容。如在前几册教材中,学生相识了米和厘米,本册教科书接着教学分米和厘米的相识,进一步发展学生的长度观念,提高实际测量的实力。5、留意结合有关学习内容,合理支配“实践活动”。本册教科书中支配了四次实践活动。“我们去植树”着重让学生利用表内乘除法和有余数除法的学问,在植树场景中提出并解决一些数学实际问题。“测定方向”是利用指南针确定方向,测定校内里主要景物所在位置。“巡游漂亮的海滨”是引导学生解决稍困难的实际问题,接着培育学生的数学应用问题。“你能跳多远?”是运用统计的方法探究立定跳远中的一些好玩的现象和问题。6、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供应基本线索,一方面留意数学学问与学习方法的有机结合。如余数是除法算式中的一部分,建立余数概念的基础是平均分时有“剩余现象”。教材让学生平均分10枝铅笔,并把分的状况和结果记录在一张表中,通过这一活动,学生发觉在平均分的过程中,有时刚好都分完,有时还剩下几枝不够再分给一个人或者不够每人再分一枝,这就为抽象出余数的概念供应了现实的素材。另一方面留意引导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积累阅历。教材在加、减法计算时教学了验算方法,并通过“找错、改错”练习,帮助学生理解验算的作用,培育验算习惯。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安排3一、班级状况____我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学问、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肯定的爱好,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去。特殊是一些动手操作、须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爱好。但是在遇到思索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心情。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果都不错,但是成果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全部状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壮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当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爱好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胜利体验所获得赌乐趣。二、教学内容与教学要求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其次单元万以内数的相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相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相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习。本学期教学要求:1、数与代数:①、结合详细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详细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说明估算的过程。③、能正确分辨钟面上指示的时刻,相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洁的换算。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视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相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洁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3、统计与概率: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数据。②、在详细的统计活动中,驾驭分段统计的方法。4、实践与综合运用: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相识及长度单位的相识。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三、教学重难点在“数与代数”中的相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相识及换算,相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相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相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学问。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四、教学的详细措施1、加强学生的口算实力。实行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2、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嬉戏。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相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扬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相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5、增加实践活动,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6、结合本册的数学学问,加强实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育。五、教学进度支配(同市教研室进度,略)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安排4一、指导思想努力“”教化方针,依据新《课标》基本理念,使学生体会数学与大自然及人类社会的亲密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增加理解数学和应用数学的信念;初步学会运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视察和____现实社会、去解决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进而形成勇于探究、勇于创新的科学精神;获得适应将来社会生活和进一步发展所必需的数学学问和必要的应用技能。二、教学内容1、数据6、有余数的除法2、表内除法(一)7、万以内数的相识3、图形的运动(一)8、克和千克4、表内除法(二)9、数学广角5、混合运算10、总复习三、教学目标1.相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信任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驾驭万以内的数位依次,会读、写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数的组成,会比较万以内数的大小,能用符号和词语描述万以内数的大小;理解并相识万以内的近似数。2.会口算百以内的两位数加、减两位数,会口算整百、整千数加、减法,会进行几百、几十加、减几百几十的计算,并能结合实际进行估计。3.知道除法的含义,除法算式中各部分名称,乘法和除法的关系;能够娴熟地用乘法口诀求商。4.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验从生活中发觉并提出问题、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运用小括号。5.会分辨锐角、钝角;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会在方格纸上将一个简洁图形沿水平方向或竖直方向平移。6.相识质量单位克和千克,初步建立1克和1千克的质量观念,知道1千克=1000克。7.解统计的意义,体验数据的收集、整理、描述和____的过程;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相识条形统计图(1格表示5个单位)和简洁的____统计图表中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洁的问题,并能进行简洁的____。8.会探究给定图形或数的排列中的简洁规律;有发觉和观赏数学美的意识;初步形成视察、____及推理的实力。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10.养成仔细作业、书写整齐的良好习惯。四、方法措施学生易对详细、生动、显明的形象产生爱好,在教学中通过形象、生动的教学,培育学生的理解、记忆、应用实力。要充分利用新旧学问的联系迁移,全面教学与分层教学相结合。五、教材____相识计数单位百和千,知道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十进关系;驾驭万以内的数位依次,会读写万以内的数;知道万以内的数的组成,会比较大小,理解并相识万以内数的大小,近似数。了解除法的含义;能熟识地用乘法口诀求商。分辨锐角、钝角;相识质量单位,让学生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通过活动感受学问,并运用所学学问解决问题,体会教学的实际应用。本册教材留意从学生的已有学问和阅历动身,利用各种学习内容为学生供应充分的、现实的数学探究活动以及沟通的机会,让学生在获得丰富的数学活动阅历的同时,逐步形成探究数学问题的爱好和创新的意识,逐步发展数学思维实力,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实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其次单元《表内除法一》和第四单元《表内除法二》有亲密的联系,因此可以将这两个单元整合起来,学过《表内除法》后,学生已娴熟地驾驭了用2-的乘法口诀求商,在表内除法中用7-的乘法口诀求商教学,让学生利用学问的迁移自己探究,练习全部的表内除法题的计算方法。这样支配既有利于培育学生自主探究的学习的实力,又可以培育学生理解,迁移实力,还可以省时。培育学生的辨别、____及空间想象实力;培育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实力;培育学生的视察、推断及动手操作实力;培育学生的探究乐趣、发展学生的思维实力;培育学生的迁移、类推实力;提高学生的计算实力;培育学生的数感和估算实力;培育学生的相互合作、____探究新学问的实力;培育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创新实力。六、学生状况____本班一共有22名学生,全是农村子女,家长对教化教学不够支持。在升二年级时从上一个年级降下来5个差生,然后在城关一小和二小读完一年级后转来了3名差生,再加上到我们班入学时学生年龄改小到六岁,我班升二年级时一个差生都没留级,本班大多数学生学习环境比较差,种种缘由,这对老师的教学工作带来了巨大的压力,只有向困难挑战,努力工作吧。七、教学进度表周次日期教学内容课时备注第一周3.3--.7一、数据(3)3其次周3.10--.14二、表内除法(一)(14)1、除法的初步相识4第三周3.17--.211、除法的初步相识2、用2-的乘法口诀求商4第四周3.24--.28四、用2-的乘法口诀求商整理和复习4第五周3.31-.4单元测试三、图形的运动(6)4第六周4.7-.11三、图形的运动3清明休一天第七周4.14--.18三、图形的运动四、表内除法(二)(10)4第八周4.21--.25四、表内除法(二)4第九周4.28-.30四、表内除法(二)五、混合运算(5)4第十一周5.5--.9五、混合运算4劳动节放假三天第十儿周5.12-.16六、有余数的除法(6)4第十三周5.19--.23六、有余数的除法七、万以内的相识(10)4第十四周5.26--.30七、万以内的相识4第十五周6.2--.6七、万以内的相识3端午节休一天第十六周6.9--.13七、万以内的相识八、克和千克(2)4第十七周6.16--.20九、数学广角——推理(3)4第十八周6.23--.27十、总复习(4)4第十九周6.30--.4期末考试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安排5一、教学目标:1.学问与技能方面。数与代数:在把若干个物体平均分的活动中相识剩余现象,理解余数肯定比除数小的规律。驾驭有余数除法的求商方法,会列竖式计算有余数的除法。联系生活实际并通过学具操作相识千位,知道计算单位百和千的关系,驾驭三位数的组成,会读、写千以内的数,会比较数的大小。会口算整百数加、减整百数,整百数加整十数及相应的减法,会对千以内数的大小进行简洁的估计和推断。在两位数加、减两位数的基础上探究三位数加、减笔算的方法,驾驭计算要领,并会进行相关的估算和验算。经验探究两位数乘一位数笔算方法的过程并驾驭算法,会口算整十数乘一位数和不须要进位的两位数乘一位数,会估计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积的范围。空间与图形:通过有效的学习活动,相识东北、东南、西北,西南。能依据给定的东、南、西、北某一个方向,分辨出其余七个方向。能运用方位词语清晰地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能看懂、会设计简洁的路途图。结合生活情境相识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相识直角,知道角有顶点和边,会直观地比较角的大小。初步相识直角,会用直角判定锐角与钝角。在测量活动中相识分米和毫米,知道分米、毫米与米、厘米的关系。会恰当选用长度单位计量并表述物体的长度,会进行长度单位之间的简洁换算。统计与概率:经验统计活动的过程,会对同一组数据根据不同的标准分类。知道填表格和描方块都是呈现统计结果的方法,会利用统计结果进行简洁的推断、联想和预料。2.数学思索方面。通过相识千以内的数,进一步提高运用数进行表达和沟通的实力,提高在详细情境中把握数的相对大小关系的实力。通过有关口算、笔算和估算内容的学习,进一步加深对计算方式、方法和技巧的理解,逐步学会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式说明计算结果的合理性,发展数感。通过探究和发觉数、计算以及平面图形中的一些简洁规律,进一步提高比较、归纳以及抽象、概括的实力,发展符号感。在详细的问题情境中,进一步感受统计的必要性。通过简洁的实际调查以及对数据进行分类整理活动,进一步积累收集和整理数据的阅历,体会分类方法的多样性,更加客观地理解统计结果,从而发展统计观念。在视察、猜想、验证等数学活动过程中,接着发展推理实力,学习有条理地、清晰地表达自己的思索。3.解决问题方面。在老师的组织和指导下,从日常生活、问题情境和各种数学现象中发觉并提出简洁的数学问题。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主动尝试从不同角度、用不同方法和____问题,初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的学问和技能解决问题。在老师指导下,对解决问题的过程进行初步的反思和评价。在与同伴的合作沟通中,体会合作的好处,提高参加合作沟通的主动性。4.情感与看法方面。从现实的、有意义的数学学习内容中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进一步提高参加数学活动的主动性和主动性,增加学习数学的愿望和学好数学的信念。在数学学习活动过程中,进一步体验数学思索的价值与魅力。在老师和同伴的帮助下,主动发觉自身学习过程中的问题,____缘由并刚好作出调整。二、教材____本册教科书一共编排了10个单元教学内容。在数与代数领域先教学有余数的除法,然后依次教学千以内数的相识,三位数的加法与减法,两位数与一位数的乘法。结合计算,教学两步计算的实际问题。在空间与图形领域教学分米和毫米,东北、西北、东南、西南等方向和简洁的路途图,直观相识角(包括直角、锐角、钝角)。在统计与概率领域教学依据不同的问题选择不同的分类标准,并分别计算。全册教材编排了二次实践活动,《测定方向》是操作型活动,利用指南针在校内内测定各个方向的景与物;《你能跳多远》是专题型活动,运用统计的方法探讨各种形式的跳。以下是教材____及教学建议。1.选择现实的、有利于学生探究的素材现实的学习素材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促使学生利用生活阅历从数学的角度探讨和解决问题,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便于学生从已有的相识和客观事实动身,通过对问题情境的____、感悟,提出数学问题进行思索、探讨,获得对数学的理解和相识。依据这样的相识,教材特殊重视对学习素材的选择。一方面,让学生借助自己熟识的详细情境来学习数学。例如,选择学校图书馆借书状况的数据,提出加、减计算方面的问题,就简单引起学生的爱好,调动学生联系生活阅历来探讨、解决相应的数学问题,进而提高学习三位数加、减计算的主动性,体会数学的存在和作用。再如选择学生能体验到的生活环境,引导学生依据已有基础和生活阅历来相识不同的方向,利用方向对物体相识方向以及描述经过的路途,发展空间观念。此外还设置常见的生活场景,让学生应用所学的数学学问,发展应用意识等等。另一方面,用学生感爱好的童话情境来促进学生的学习。例如,用动物运动会上不同动物长跑、跳高竞赛的场景,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分类统计;用具有生活气息的大象搬木头、猴子采桃子等童话场景,引导学生学习整十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和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等。整册教材还充分留意题材内容的广泛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爱好,拓宽他们的学问视野,加强学科间的综合。同时又留意同一单元例题题材的整体性,用实物、对话、表格和图片等多种表达方式呈现学习内容。如加法、减法这两个单元的例题,全部以图书馆为现实背景,用表格呈现数据,以便学生感受和利用这些数量之间的联系来学习新的内容。2.努力促进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数学活动是学生经验数学化过程的活动,也是学生自己建构数学学问的活动。数学教学,要在老师的引导下,使学生面对现实的详细问题,从数学的角度、用数学思维的方式,参加主动探究、解决问题的数学活动,经验数学问题的产生、数学学问的形成、数学结论的得出的过程,获得学习数学的乐趣和胜利的体验,发展创新意识和实践实力。因此,教材注意让学生以自主探究、合作沟通等为主要方式学习数学。例如,在认数时,让学生通过数一数理解千以内数的实际意义,通过自己的视察、拨算珠和____活动,相识千以内数的组成,学会数的读写。在学习有余数除法时,让学生自己用学具分一分,感受平均分有剩余的状况,把实际问题抽象成有余数的除法并学会计算。在学习乘法计算和用两步计算解决实际问题时,让学生经验现实情境提出问题建立模型应用说明的过程,从与同伴合作、探究、沟通、说明中探究出相应的方法,解决实际问题。在确定位置时,引导学生亲历其境,感受视察者所在的位置,确定不同的方向,以方向描述物体的位置和经过的路途。在相识角时,让学生从对一些物体的视察中抽象出角,通过自己的动手操作巩固角的概念、相识角的大小。在学习统计时,让学生按不同分类标准依次经验收集、整理、描述相应数据的过程,并用统计的数据进行____、沟通等等。本册教材支配的2次实践活动,特殊重视让学生主动参加并经验数学活动的过程,综合应用数学学问,体会数学的存在和应用,感受数学的价值,培育应用意识和实践实力。尤其是你能跳多远,让学生用数学的方法探讨实际问题,通过在试验中记录、统计、____数据,得出探讨的结论。这不仅有利于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更有利于学生初步感受探讨问题的科学方法。3.着眼学生发展,重新整合学问内容《数学课程标准》提出义务教化数学课程的基本动身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数学课程的教学,不光是让学生获得必要的数学学问和基本技能,还要使学生获得相应的数感,形成空间观念、统计观念、应用意识,以促进发展适应将来社会的须要。为此,教材对数学学问内容进行了新的整合。(1)认数和计算的支配注意发展学生的数感。本册教材把相识一千以内的数单独设置单元,按整百数、几百几十、几百几十几的依次来教学,并相应支配口算几百加减几百、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这主要是从发展学生数感的角度来考虑的。一方面,假如在相识百以内数以后干脆就教学万以内的数,由于学生年龄较小,在生活里接触几千或一万这样的数机会不多,就不利于学生正确体会、理解一个数的实际意义,这对培育学生的数感是不利的。在相识百以后先相识一千以内的数,与学生生活实际比较接近,可以以百为基础,让学生在实际数数中逐步体会几百、几百几十等的实际意义,积累对数的实际大小的感性相识,学会用数来表达和沟通有关自己身边的事物,从而增加学生的数感。同时对千的相识,又利于以后体会几千、一万的实际意义。另一方面,教材把相识整百数、几百几十与整百数的加减口算、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口算交替穿插,可以用相应的计算促进对数的意义的理解。此外,由于加减法的计算要求不超过三位数,先相识千以内的数也与这一要求相适应。教材在把计算与解决实际问题结合起来教学的同时,在内容上还体现了重视口算,加强估算,提倡算法多样化的.要求。教材结合认数分别支配几百加减几百、几百加几十和相应的减法口算,乘法中结合支配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口算学习。教学加减笔算和乘法笔算时,激励学生用不同的策略探究计算方法,如摆小棒、拨算珠、用已有的学问推理等。结合加减法笔算让学生学习估算的方法,学习乘法时一并探究估算和笔算的方法,如例题362,教材让学生先用估计的方法,相识到由于36在30和40之间,所以积在60和80之间,再探究应当怎样笔算。学生练习计算时常常要求先估计得数大约是几百多或几十多再笔算,面对实际问题时,要求估计结果大约是多少等等。这些对发展学生的数感无疑都具有重要意义。苏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教学安排(2)空间与图形的支配注意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在支配空间与图形内容时,教材留意供应现实的场景和材料,把相识空间与图形和生活阅历联系起来,便于学生形成空间观念。让学生在已有相识的基础上,利用生活阅历相识东南、东北、西南、西北等方向,依据相应的方向视察描述物体所在的位置,或者物体间的位置关系。让学生联系详细环境、运用学过的方位学问形象地描述经过的路途,看懂和识别路途图。这些都是发展学生空间观念的有效方法。此外,在相识角的时候,不再单纯地认图,而是注意从对实物上角的视察中抽象出角,让学生动手操作摆出一个角、折出一个角、做出一个角,也非常有利于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在相识分米和毫米时,除了留意让学生感知1分米、1毫米的实际长度外,还在详细测量物体长度的基础上,让他们估计常见物体的长度,这对培育学生的空间观念也很有作用。(3)统计的支配注意发展学生的统计观念。学习统计应当让学生面对现实情境或问题,经验运用数据描述信息、作出推断的过程,发展统计观念。统计是通过了解详细数据解决有关问题的一种策略和手段,同时统计能引发自己对问题的量化____和思索,形成自己的想法、推断和推想。假如学生在学习统计时对这样的策略、过程、作用有所体验的话,就有利于发展统计观念。教材在支配统计内容时,首先设置实际情境,让学生思索你想知道些什么再提出量化的要求,然后让学生收集、整理相关的数据把结果填在表里,学会用统计表表达数据,依据统计表表达出的数据进行简洁的____、沟通。教材还留意用学生自身的生活题材作内容,组织学生进行数据的统计和____,进一步体会统计的意义和作用。教材的这些支配,可以使学生在处理有关问题时想到统计的方法,不断积累对收集、整理和描述、____数据的方法的体验,逐步发展统计观念。(4)教学的内容支配注意培育学生的应用意识。数学教学须要培育学生用数学的眼光和思维方式视察生活的习惯,相识生活里存在的数学信息,尝试用数学学问或数学方法探求问题的解决方法,主动地联系生活阅历应用数学学问解决问题。为了达到这样的目标,本册教材在内容支配上作了细心、周密的考虑。计算都从创设的现实情境引入,如加减计算以图书馆借书状况引入,乘法计算从大象搬木头、小猴采桃、购买水彩笔等引入,从而使学生体会计算对于解决问题的作用,感受数学的价值与魅力。相识方向从视察学校四周的建筑物和公园平面图引入。这些都可以使学生体会数学是现实的、是有实际意义的。教材在想想做做和练习里支配了大量应用数学学问解决实际问题的内容,让学生联系实际应用数学学问。例如,让学生联系详细背景运用计算的学问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供应现实场景让学生尝试提出数学问题并加以解决,用统计数据的方法对现实问题进行量化____并作出简洁推断,让学生利用四周的环境确定物体的位置和位置关系,依据平面图结合实际背景进行路途的描述,结合分米和毫米的相识进行简洁的测量,加强长度观念和长度单位的应用等等。为了加强数学与现实世界的联系,对一些特别的实际问题,教材设计现实情景、提出问题,让学生联系实际场景____事物之间的联系,运用已有的数学学问探寻解决这些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体验事物之间简洁的数量关系。例如,结合加减计算支配了用加减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结合乘法计算支配了用乘法和加法(减法)两步计算解决的实际问题。这对学生了解数学在日常生活里的简洁应用,增加学生的数学意识和运用数学解决简洁实际问题的信念是大有好处的。除了上述的一些特点外,本册教材还重视练习的设计与支配,体现练习的层次性;留意有意识地、逐步地XX数学思想方法;注意发展学生主动日期的情感、看法和价值观;留意不断提高学生的学习实力。全部这些都将有力地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三、学生基本状况____二年级的孩子在经过一年半的学习生活后,已养成了很好的学习习惯。基本上能做到上课时能主动思索,主动发言,作业仔细按时完成.大部分同学能够娴熟地口算100以内的加减法,能提出并解决简洁的问题.对位置、图形、统计等方面的学问也能较好地驾驭。基本学问、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肯定的爱好,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去。特殊是一些动手操作、须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爱好。但是在遇到思索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心情。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果都不错,但是成果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全部状况,只有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当关注的更多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爱好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引导的思维的乐趣、胜利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中。四、主要措施1、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阅历,过去怎样提,现在也怎样提;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当依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2、要敬重学生,注意学法XX。在学习中,老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究、沟通和练习。3、以学生阅历为基础,设计富有儿童情趣的学习素材和活动情境,激发学习爱好。4、要多设计一些探究性操作活动,培育试验实力和创新精神。5、要注意培育学生的计算实力和解答应用题的实力,还诮激励学生动用所学的学问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洁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好,培育学以致用的意识。6、要留意教学的开放性,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实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索过程,老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激励学生多角度思索问题。7、要细心设计教案,充分利用教具和学具进行直观教学,使学生学得开心,学得轻松,觉得扎实。8、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9、XX德育,注意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____思索、克服困难的精神。五、教学进度支配1、余数的除法5课时2、认数8课时3、分米和毫米2课时4、加法7课时5、相识方向3课时6、减法--课时7、相识角--2课时8、乘法1课时9、统计3课时10、期末复习10时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安排6一、指导思想以新课程改,以教化创新为动力,以省“减负”精神为宗旨。为打造“优质均衡和谐教化”而努力。深刻相识新时期新阶段对基础教化工作的新要求,突出重点,提高效率,狠抓落实,大力推动以“生本课堂”为重点的素养教化,提高教学质量,促进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二、班级____我所执教的班级共有29名学生,其中蒋梓嫣由于父母在外务工转走。二年级的学生在经过一年的数学学习后,基本学问技能有了很大的提高,对数学学习也有了肯定的了解。在动手操作,语言表达等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合作互助意识也有了明显的增加,但是学生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距。优等生思维活跃,发言主动;中等生课堂上几乎是“静默无闻”;后进生学习方法不得当,对每个基础学问驾驭的速度总是慢很多。因此,在这一学期的教学中更多关注后进生学生学习爱好和学习方法的培育上,并使不同的学生得到不同的发展。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肯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实力及应用数学学问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实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主动性高,爱好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娴熟,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肯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别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学问来解决实际问题和____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洁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觉生活中简洁的数学问题,并进行____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实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接着培育学生“倾听”、“合作”、“沟通”等实力和习惯,养成仔细做作业、书写整齐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学问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实力,培育创新意识和实践实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爱好和信念。三、教材____(一)内容变动状况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改变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____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相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分辨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改变上。首先刚好支配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支配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二)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相识,克和千克,简洁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三)编排特点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相互搭配。2、接着加强学生对学问整理实力的培育。3、接着注意体现数学背景学问。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育解决问题的实力。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6、为教学评价供应线索。(四)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娴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相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依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学会分辨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4.让学生在娴熟驾驭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洁和稍困难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5.使学生进一步驾驭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依次,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6.使学生经验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相识余数。驾驭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验数数的过程,能相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XX数学模型思想。9.通过一系列的揣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洁推理的过程,找出简洁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11.养成仔细作业、书写整齐的良好习惯。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五)教学重难点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相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难点:培育生学会____审题的实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四、奋斗目标1、学期总体奋斗目标:全力以赴培优转差,力争达到镇下达的质量标高,并超过90。2、学期详细奋斗目标:人均得分90,及格率95,优分率85。3、通过本学期的努力,及格人数力争达到29人,优生人数力争达到25人。针对学生特性,培育特优生7人:宦思淇,李梓涵,陈俊豪,张继志,余汝洁,刘乾鹏,陈志远,力争达95以上。转化后进生1人:宦仁旭,力争达60分以上。促进中等生6人:张澜,张烁,吴佳怡,杨青山,李楠欣,李鑫杰,力争达到85分以上。4、班级双优目标:除宦仁旭外,其余28人,力争全部培育成双优生。五、详细教学措施1、科学支配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形成应用意识。供应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爱好,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实力和创新意识。2、要从整体上把握教学目标。不光凭阅历,也不能搬课本,凡是课本上的有的内容,都作统一的教学要求,而应当依据教学指导纲要,结合教学进行适当的调整。要防止加重学生的学习负担。3、要敬重学生,注意学法XX。在学习中,老师不要包办代替和以讲代学,要把课堂中更多的时间留给学生探究、沟通和练习,老师从讲台上走下来,学生走上讲台,落实好生本课堂。4、要留意培育学生的数学概括实力和逻辑思维实力。要重视学生获得学问的思维过程。5、要注意培育学生的计算实力和解答应用题的实力,还诮激励学生动用所学的学问解答日常生活和学习中的简洁实际问题。激发学生的爱好,培育学以致用的意识。6、要留意适当XX一些数学思想和方法,有利于学生对某些数学内容的理解。7、要留意教学的开放性,培育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实力。课本中的一些例题和习题的编排,突出了思索过程,老师在教学时,要引导学生暴露思维过程,激励学生多角度思索问题。8、要细心设计教案,注意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学得开心,学得轻松,学得扎实。9、要XX德育,注意培育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____思索、克服困难的精神。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安排7※本册教材的教学内容:一、数与代数1、有余数的除法:⑴、有余数除法的相识;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2、万以内数的相识:⑴、千以内数的相识;⑵、万以内数的相识;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⑷、估算;⑸、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⑴、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⑵、简朴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⑶、稍困难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4、万以内加减法(二):⑴、较困难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⑵、估算;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⑷、回忆整理。5、混合运算: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6、时、分、秒的相识:相识时、分、秒。二、空间与图形1、千米、分米、毫米的相识:⑴、相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朴的换算。2、对称:相识对称现象。3、图形与拼组:⑴、平面图形的相识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相识;⑵、图形的拼组。三、统计与概率统计:分段统计。四、实践与综合应用1、奇异的动物世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相识。2、户外活动:加深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五、回忆与整理:回忆整理全册内容。※本册教材学习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数与代数:①、结合具体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具体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说明估算的过程。③、能精确分辨钟面上指示的时刻,相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朴的换算。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视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相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朴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3、统计与概率: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数据。②、在具体的统计活动中,把握分段统计的方法。4、实践与综合运用: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相识及长度单位的相识。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二、数学思索1、在具体的情境中,探究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经验从生活情境中相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数描述具体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视察、____、抽象、概括实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3、经验探究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____思索和探究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4、在解决简朴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____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朴的、有条理的思索。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究过程中,提高学生的视察、操作实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6、经验对数据的搜集、整理、____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育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实力。三、解决问题1、能用加减法的有关学问解决简朴的实际问题。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学问解决两步计算的简朴的实际问题。3、能用统计学问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四、情感与看法1、在他人的激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新奇和爱好,能主动参加数学活动。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3、在他人的激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胜利的体验,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觉错误并刚好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本册教材重点内容____:结合教学内容的类别____,我认为“数与代数”中的相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相识及换算,相识对称现象,相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安排8一、学生状况____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肯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实力及应用数学学问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实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主动性高,爱好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娴熟,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肯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别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学问来解决实际问题和____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洁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觉生活中简洁的数学问题,并进行____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实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接着培育学生“倾听”、“合作”、“沟通”等实力和习惯,养成仔细做作业、书写整齐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学问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实力,培育创新意识和实践实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爱好和信念。二、教材____(一)内容变动状况1.降低了难度。主要体现在第一单元和第三单元内容的改变上。第一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____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第三单元是图形的运动,现在只让学生直观相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分辨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改变上。首先刚好支配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支配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二)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数据,表内除法(一),图形的运动,表内除法(二),混合运算,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相识,克和千克,简洁的推理,用数学解决问题和数学实践活动小小设计师等。(三)编排特点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相互搭配。2.接着加强学生对学问整理实力的培育。3.接着注意体现数学背景学问。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育解决问题的实力。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6.为教学评价供应线索。三、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娴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同学们初步相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同学们初步学会依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学会分辨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4.让学生在娴熟驾驭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洁和稍困难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5.使学生进一步驾驭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依次,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6.使学生经验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相识余数。驾驭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验数数的过程,能相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8.初步建立克、千克的概念,XX数学模型思想。9.通过一系列的揣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同学们感受简洁推理的过程,找出简洁事物的排列数和组合数。10.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升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11.养成仔细作业、书写整齐的良好习惯。12.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和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相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难点:培育生学会____审题的实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五、教学措施1.科学支配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形成应用意识。2.万以内数的相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3.改进表内除法教学的编排,体现学问的形成过程,加强教学过程的探究性。4.供应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促进学生空间观念的发展。5.供应丰富的、现实的、具有探究性的学习活动,激发同学们对数学的爱好,逐步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实力和创新意识。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安排9一、班级状况____二年级就一个班,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学问、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肯定的爱好,乐于参与学习活动中去。特殊是一些动手操作、须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爱好。但是在遇到思索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心情。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果都不错,但是成果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全部状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学生,我应当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爱好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学生在思维中胜利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二、教学内容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其次单元万以内数的相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相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相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习。三、教学要求1、数与代数:①、结合详细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详细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说明估算的过程。③、能正确分辨钟面上指示的时刻,相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洁的换算。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视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相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洁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3、统计与概率: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数据。②、在详细的统计活动中,驾驭分段统计的方法。4、实践与综合运用: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相识及长度单位的相识。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四、教学重难点在“数与代数”中的相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相识及换算,相识对称现象,相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相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学生相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学问。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五、教学的详细措施1、加强学生的口算实力。实行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2、依据学生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嬉戏。3、充分利用学具,让学生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育学生的动手操作实力。4、联系学生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相识。让学生收集超市的一些宣扬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相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5、增加实践活动,培育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6、结合本册的数学学问,加强实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育。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安排10一、班级状况____本学期我教二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在经过了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后,基本学问、技能方面基本上已经达到学习的目标,对学习数学有着肯定的爱好,乐于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特殊是一些动手操作、须要合作完成的学习内容都比较感爱好。但是在遇到思索深度较难的问题时,有畏缩心情。虽然在上学期期末测试中孩子的成果都不错,但是成果不能代表他学习数学的全部状况,只有在课堂和数学学习的活动中,才能充分的体现一个孩子学习的真实状况。因此对这些同学,我应当更多关注的是使已经基本形成的爱好再接再厉的保持,并逐步让同学在思维中胜利体验所获得的乐趣。二、教学内容与教学目标本册教学内容有:第一单元有余数的除法;其次单元万以内数的相识;第三单元千米、分米、毫米的相识;第四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第五单元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二);第六单元图形与拼组;第七单元混合运算;第八单元时、分、秒的相识;第九单元统计;第十单元总复习。(一)数与代数1、有余数的除法:⑴有余数除法的相识;⑵有余数除法的笔算2、万以内数的相识:⑴千以内数的相识;⑵万以内数的相识;⑶万以内数的大小比较,近似数;⑷估算;⑸整百、整千数的加减法,几千几百加减几百。3、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⑴百以内数的加减法口算;⑵简洁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估算;⑶稍困难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⑷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验算。4、万以内加减法(二):⑴较困难的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笔算;⑵估算;⑶应用万以内数的加减法解决问题;⑷回顾整理。5、混合运算:⑴两步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⑵带小括号的两步加减混合运算;⑶应用加减运算解决问题。6、时、分、秒的相识:相识时、分、秒。(二)、空间与图形1、千米、分米、毫米的相识:⑴相识长度单位千米、分米、毫米⑵长度单位的进率和简洁的换算。2、对称:相识对称现象。3、图形与拼组:⑴平面图形的相识:①、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②、五边形、六边形的初步相识;⑵图形的拼组。(三)统计与概率统计:分段统计。(四)实践与综合应用1、奇异的动物世界:加深对长度单位的相识。2、户外活动:加深对统计过程的体验,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五)回顾与整理:回顾整理全册内容。本学期教学目标:(一)学问与技能:1、数与代数:①、结合详细情境,理解万以内数的意义,能认、读、写万以内的数,能说出各数的名称,识别各数位上数字的意义。②、结合详细情境,进一步理解运算的意义,会口算表内有余数除法、百以内加减法、能计算三位数的加减法及两步的加减法混合运算。结合现实素材进行估算,并说明估算的过程。③、能正确分辨钟面上指示的时刻,相识时、分、秒,了解它们之间的关系,并进行简洁的换算。2、空间与图形:①、通过视察操作,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初步相识五边形、六边形。②、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千米,知道分米、毫米,能恰当地选择长度单位,并能进行简洁的单位换算,会估测、测量一些物体的长度。③、结合实例,感知对称现象。3、统计与概率:①、能用合适的方法数据。②、在详细的统计活动中,驾驭分段统计的方法。4、实践与综合运用:①、加深对万以内数的相识及长度单位的相识。②、加深对统计意义的理解,巩固分段统计的方法。(二)数学思索1、在详细的情境中,探究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2、经验从生活情境中相识较大数的过程,能用万以内数描述详细的事物,发展初步的视察、____、抽象、概括实力,建立初步的数感和符号感。3、经验探究三位数加减法计算方法的过程,初步形成____思索和探究的意识。在进行估算的过程中,初步形成估算意识。4、在解决简洁的混合运算问题中,体会____问题的基本思想方法,能进行简洁的、有条理的思索。5、在对长方形及正方形特征的探究过程中,提高同学的视察、操作实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6、经验对数据的搜集、整理、____过程,体会统计的工具性,培育初步的统计意识和实力。(三)解决问题1、能用加减法的有关学问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2、能用加减混合运算的学问解决两步计算的简洁的实际问题。3、能用统计学问解决日常生活中的有关问题。4、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初步学会与同伴合作。(四)情感与看法1、在他人的激励和帮助下,对身边与数学有关的事物有新奇和爱好,能主动参加数学活动。2、了解可以用数和形来描述某些生活现象,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体验学习数学的作用。3、在他人的激励与帮助下,能克服在数学活动中遇到的一些困难,获得胜利的体验,增加学好数学的信念。4、在他人的指导下,能发觉错误并刚好改正,逐步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三、教学重难点本册教材重点内容____:结合教学内容的类别____,我认为“数与代数”中的相识万以内数及这些数的大小比较;有余数除法、万以内数的加减法的计算方法及方法的多样性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空间与图形”中千米、分米、毫米的相识及换算,相识对称现象,相识长方形、正方形的特征是重点教学内容。在“统计与概率”中分段统计是重点教学内容。本册教学难点____:在教学“数与代数”教学内容中,关键是给同学创设良好的生活情境,使他们在详细的生活情境中体会出“万以内数的意义及在生活中的应用广泛性和有余数除法及万以内数的加减法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必要性”,在这个基础上,同学才会较好地理解算理和计算方法,所以说在该类学问中,教学的难点是同学会结合详细情境,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即计算方法和算理的驾驭。在教学“空间与图形”这部分内容时,相识千米、分米和毫米的空间观念和单位之间的换算是教学的难点。同学相识生活中的对称现象是教学上一个难点部分。在时、分、秒之间的换算是教学上的一大难点学问。在“统计与概率”部分中,分段统计的表现形式和方法是教学的难点。四、教学的详细措施1、加强同学的口算实力。实行课前速算、听算、对手互考等形式。2、依据同学的年龄特点,设计形式多样的练习和嬉戏。3、充分利用学具,让同学充分理解所学的内容,培育同学的动手操作实力。4、联系同学生活实际,理解所学内容。例如:万以内数相识。让同学收集超市的一些宣扬单上一些物品的价格来加深对三、四位数的相识,体现了数学来源于生活的道理。5、增加实践活动,培育同学应用数学的意识。6、结合本册的数学学问,加强实力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育。五、突破本册教材重难点的可行性教学策略(一)将“数与代数”的学问摞列到一个学问板块去教学。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去教学。(二)在“空间与图形”时,可以借助实物培育同学的空间想象力,在探究过程中,提高同学的视察、操作实力,发展初步的空间观念。(三)在“统计与概率”中,可以以同学四周的数据作为统计的资料,以事情发展的依次来引导同学分段统计,并逐步学会统计的方法。※建议我建议首先以新的课标为依据,站在为同学终身发展的高度来思索自己的教学工作。我们的教学不只是教会同学学问的,更重要的是引领同学如何开心地度过自己华蜜的童年,并驾驭了基本的数学学问和较强的各项实力。在详细的教学各个环节中,创设同学生活中熟识的情境,激发同学的学习爱好,培育同学的问题意识、解决问题的实力等等。我想无论再难的学问,大家只要有了超前的理念,教学工作都能干的很精彩。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教学安排11一、学生状况____本班共有学生55人,男生27人,女生28人。学生经过一年半的数学学习,基本上具备肯定的数学意识、数学理解实力及应用数学学问解决生活中实际问题的实力;大多数学生具备良好的学习习惯,有较强的自律性,学习数学的主动性高,爱好浓;大部分学生对计算比较娴熟,个别在计算速度上存在肯定差异。但由于新教材“解决问题”等教材编排的特别性,大多数学生对如何运用数学学问来解决实际问题和____问题上存在欠缺。但在解决简洁问题上,学生初步形成数学意识,能发觉生活中简洁的数学问题,并进行____和解决,具有初步解决问题的实力。通过一年多的学习,他们的学习习惯初步形成。因此,本学期重点要抓学习习惯的巩固,接着培育学生“倾听”、“合作”、“沟通”等实力和习惯,养成仔细做作业、书写整齐的良好习惯。其次,要使学生在获得数学基本学问和基本技能的同时,发展数学实力,培育创新意识和实践实力,体会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建立学习数学和应用数学的爱好和信念。二、教材____(一)内容变动状况1、降低了难度。第九单元是统计的内容,原来二年级下册主要是教学____统计表以及以1当5的条形统计图,现在重点学习调查的方法和记录整理数据的方法。2、完善结构体系。主要体现在第五、六单元内容的改变上。首先刚好支配了混合运算单元,其次是将“有余数的除法”这一单元从三年级上册移到了二年级下册,这样支配更能突出“有余数的除法”和“表内除法”的联系。(二)教学内容这一册教材包括:有余数的除法;万以内数的相识;毫米、分米、千米的相识;万以内数的加减法(一);视察物体;万以内的加减法(二);图形与拼组;解决问题;数据的手机与整理(一);总复习。(三)编排特点1、各领域内容穿插编排,相互搭配。2、接着加强学生对学问整理实力的培育。3、接着注意体现数学背景学问。4、在完整的过程中培育解决问题的实力。5、练习的层次、功能分明。6、为教学评价供应线索。三、教学目标1、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洁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2、让学生在详细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能够比较娴熟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使学生初步相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使学生初步学会依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3、使学生学会分辨轴对称图形;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旋转现象。4、让学生在娴熟驾驭用乘法口诀求商的基础上,综合应用表内乘除法的计算技能解诀一些简洁和稍困难的涉及乘、除运算的实际问题。5、使学生进一步驾驭含有二级运算的混合式题的运算依次,学会计算含有乘除混合以及带有小括号的两步式题。6、使学生经验把平均分后有剩余的现象抽象为有余数除法的过程,初步理解有余数除法的含义,相识余数。驾驭除数是一位数,商也是一位数的有余数除法的计算方法,知道余数要比除数小。7、结合生活实际,体会生活中有大数,感受学习大数的必要性,经验数数的过程,能相识万以内的数,结合实际物体知道这些数的组成与分解。8、通过一系列的揣测、比较、推理等活动,使学生感受简洁推理的过程,找出简洁事物的排列数与组合数。9、体会学习数学的乐趣,提高学习数学的爱好,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念。10、养成仔细作业、书写整齐的良好习惯。11、通过实践活动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亲密联系。四、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除法。2、万以内数的相识。3、用数学解决问题。难点:培育生学会____审题的实力;学会解决各种应用题。五、教学措施1、科学支配解决问题的教学,重视培育学生解决问题的实力,形成应用意识。2、万以内数的相识和加、减法教学重视发展学生的数感。3、改进表内除法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2030全球电脑镇痛泵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2030全球电动汽车高压直流继电器行业调研及趋势分析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IO-Link信号灯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2025年全球及中国堆栈式CMOS图像传感器行业头部企业市场占有率及排名调研报告
- 经典居间合同
- 农机作业服务合同
- 环保设施运营管理合同
- 热长期供货合同
- 安全监控系统集成服务合同
- 政府与企业合作协议
- 《西方思想经典》课件
- 中医诊疗设备种类目录
- 战略管理与伦理
- 如何构建高效课堂课件
- 徐金桂行政法与行政诉讼法新讲义
- 沥青拌合设备结构认知
- GB/T 13234-2018用能单位节能量计算方法
- (课件)肝性脑病
- 北师大版五年级上册数学教学课件第5课时 人民币兑换
- 工程回访记录单
- 高考物理二轮专题课件:“配速法”解决摆线问题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