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二第一学期地理复习资料_第1页
初二第一学期地理复习资料_第2页
初二第一学期地理复习资料_第3页
初二第一学期地理复习资料_第4页
初二第一学期地理复习资料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1章地球运动与海陆分布第一节地球的自转和公转【地球的自转】1.概念:地球绕着地轴不停地旋转。方向:自西向东(北极上空看:逆时针,南极上空看:顺时针)周期:1天(或24小时)2.自转产生的现象(或地理意义):①昼夜更替②地方时差(经度不同的地方,时间不同)例:日月星辰的东升西落是地球自转造成的。【地球的公转】1.概念:地球自转的同时,按一定轨道围绕太阳运动。方向:自西向东(跟自转一样)周期:一年2.公转产生的现象(或地理意义):四季变化3.北半球和南半球的季节正好相反。春季夏季秋季冬季北半球3、4、5月6、7、8月9、10、11月12、1、2月南半球9、10、11月12、1、2月3、4、5月6、7、8月4.自转和公转还造成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太阳直射赤道时,全球各地昼夜等长。②当太阳直射点在北半球时,北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且纬度越高的地方,昼越长,夜越短。③当太阳直射点在南半球时,北半球各地都是昼短夜长;且纬度越高的地方,昼越短,夜越长。注:太阳直射在哪个半球,则该半球各地都是昼长夜短,(北半球为3月21日--9月23日,南半球为9月23日--次年3月21日)而另一半球各地都是昼短夜长。④在极圈内会出现极昼、极夜现象。例:去南极科学考察要选择北半球的冬季去。5.太阳直射点的南北移动规律:春分3月21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夏至6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天最长、夜最短(北极圈内有极昼现象,南极圈内极夜)秋分9月23日前后,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冬至12月22日前后,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是北半球白天最短,夜最长(北极圈内有极夜现象,南极圈内极昼)第二节海陆分布【三分陆地七分海洋】1.地球表面积5.1亿平方千米,其中:陆地1.49亿,占29%(三分陆地);海洋3.61亿,占71%(七分海洋)。2.从南、北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北半球,从东、西半球看,陆地主要集中在东半球。3.任意划分两个半球,总是海洋面积都大于陆地面积。【七大洲】1.一面与陆地相连,三面被水包围的陆地叫半岛。大陆与其附近的岛屿合起来称为洲。2.七大洲按面积大小排序:亚非北南美,南极欧大洋。最大的大陆----亚欧大陆最小的大陆----澳大利亚大陆最大的岛屿----格陵兰岛最大的半岛----阿拉伯半岛3.南极洲:a.纬度最高的大洲;b.跨经度最广的大洲;c.无人定居的大洲;d.最南端、最寒冷的大洲4.各大洲之间的分界线:①亚洲和欧洲:乌拉尔山脉--乌拉尔河(--里海)--大高加索山脉(--黑海)--土耳其海峡②亚洲和非洲:苏伊士运河③北美和南美洲:巴拿马运河④亚洲和北美洲:白令海峡【四大洋】1.洋是海洋的主体部分,海是海洋的边缘部分。沟通两个海域之间的狭窄水道叫海峡。2.四大洋按面积大小排序:太平洋、大西洋、印度洋、北冰洋。①太平洋:面积最大、水深最深、岛屿最多②大西洋:呈S形③印度洋:热带大洋,全部位于东半球(其它三大洋跨东西两个半球)④北冰洋:最小、最浅、最冷第三节海陆变迁【海陆的运动和变化】1.海陆变迁的原因主要有:地壳运动、海平面升降、人类活动(如填海造陆)。地壳运动是造成海陆变迁的首要原因。【大陆漂移】1.大陆漂移学说是由德国地质学家魏格纳提出的。2.大陆漂移学说基本观点:大约在2亿年前,各大陆是连接在一起的(泛大陆),周围被广阔的海洋(泛大洋)包围。后来,泛大陆分裂成几块,每一块都以极缓慢的速度向不同方向漂移,最后形成了今天的海陆分布状况。3.主要证据:①南美大陆和非洲大陆轮廓相吻合;②南美洲和非洲古老地层的相似性;③南美洲和非洲动物的相似性。4.大陆漂移的动力来自地球内部物质的运动。【板块构造】1.板块构造理论基本观点:①地球表面由六大板块拼合而成,它们是亚欧板块、美洲板块、非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印度洋板块和南极洲板块。②板块内部比较稳定,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处,地壳活动比较频繁(或活跃)。③世界上的火山、地震就主要分布在板块与板块的交界地带。几乎全部是海洋的是太平洋板块。澳大利亚大陆属于印度洋板块。2.世界两大火山地震带: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和地中海-喜马拉雅火山地震带。3.①日本(包括台湾、菲律宾等)位于亚欧板块和太平洋板块交界处(属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多地震,被称为“地震之国”;印度尼西亚被称为“火山之国”。②喜马拉雅山脉(珠穆朗玛峰)形成原因(包括我国西部地区多地震)是由亚欧板块和印度洋板块挤压形成的。③落基山脉是由美洲板块和太平洋板块挤压形成的,安第斯山脉是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挤压形成的。第2章世界气候第一节世界的气温和降水【世界的气温】1.气温和降水是气候的基本要素。2.世界气温的分布特点是:①有明显的地带性,全球气温都是从低纬度向两极递减。②等温线分布大致与纬线平行。北半球等温线密集,南北温差大;南半球等温线稀疏,温差小。③南半球等温线比较平直,这是因为南半球海洋面积广。3.影响气温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4.纬度位置:南、北半球气温从低纬度向两极(即高纬度)逐渐降低。原因:这是因为低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较多,气温较高,高纬度地区获得太阳光热较少,气温较低。5.海陆位置:夏季在同纬度地区气温陆地高、海洋低,而冬季相反。6.洋流:暖流经过的地方气温较高;寒流经过的地方气温较低。7.地形:山地的气温随海拔升高而降低,平均海拔每升高100米,气温降低0.6℃【世界的降水】1.影响降水的因素主要有纬度位置、海陆位置、洋流和地形。2.纬度位置:赤道降水多,两极降水少。3.海陆位置:中纬度地区,沿海降水多,内陆降水少。南、北回归线附近地区,大陆西部、内部少雨,东部多雨。4.洋流:暖流有增温、增湿的作用,寒流有降温、减湿的作用。5.地形:地形对降水的影响,表现为高大山脉对气流的阻挡作用。迎风坡一侧,因气流抬升,气温降低,易成云致雨,降水多,形成地形雨;背风坡一侧降水少。6.降水的时间差异大致分为四类:全年多雨、全年少雨、夏季多雨、冬季多雨。例:梅州(我国大部分地区)的降水属于夏季多雨型,气候类型为亚热带季风气候。第二节世界的气候类型【热带气候类型】共同点:终年高温,全年皆夏,最冷月平均温15℃名称分布特征植被景观备注热带雨林气候赤道及其附近地区全年高温多雨植被茂密种类多具板状根世界上最大的一片热带雨林分布在南美洲的亚马孙河流域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南北两侧全年高温,一年分干湿两季猴面包树在非洲分布最广代表动物:斑马、长颈鹿、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附近的大陆西部和内部全年炎热干燥热带荒漠世界最大沙漠是非洲撒哈拉沙漠代表动物:骆驼热带季风气候北纬10°到北回归线附近亚洲东南部全年高温,一年分干季和雨季【亚热带气候类型】共同点:夏热冬温,最冷月平均温0℃名称分布特征植被景观备注亚热带季风和湿润气候南、北纬25°~35的大陆东部夏季高温多雨冬季温和少雨雨热同期亚热带常绿阔叶林以中国秦岭-淮河以南地区分布最为典型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的大陆西部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以地中海沿岸分布最广植物具有耐旱的特点代表水果:葡萄【温带气候类型】共同点:冬冷夏热,四季分明。最冷月平均温0℃以下(除海洋性气候)名称分布特征植被景观备注温带海洋性气候温带地区大陆西部冬温夏凉,降水季节分配均匀,气候湿润欧洲西部分布最广温带大陆性气候温带地区的大陆内部夏热冬冷全年干燥少雨草原、荒漠温带季风气候亚欧大陆东部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寒冷干燥温带落叶阔叶林【寒带气候类型】共同点:终年寒冷,气温最冷零下几十度。名称分布特征植被景观备注寒带苔原气候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长冬无夏终年寒冷苔藓地衣代表性动物:驯鹿寒带冰原气候南极大陆和格陵兰岛大部分地区终年酷寒冰雪覆盖植物基本无法生存代表性动物:企鹅、北极熊【高原、高山气候】名称分布特征植被景观备注高原高山气候中低纬度海拔较高的高原、高山地区气候垂直变化明显如青藏高原【其他总结】1.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一看气温(最冷月),确定温度带;二看降水量,确定类型。2.部分气候类型判断诀窍:①冬季多雨的气候类型(最特殊):地中海气候②全年各月多雨的气候类型:热带雨林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③主要分布在大陆西部的气候类型:地中海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第三节气候与人类活动【气候与生产】1.气候对农业的影响最为显著。气候特征决定了一个地区种植哪些作物、养殖何种牲畜。2.热带作物:咖啡、香蕉、芒果、榴莲亚热带作物:茶叶、柑橘温带作物:苹果、梨、枣3.气候还影响农业耕作制度,热量决定农作物一年中可以播种的次数。降水少的地区,需要通过灌溉发展种植业。4.气候发生异常变化会造成洪涝、干旱和寒潮等灾害。【气候与生活】气候不但影响人们的饮食习惯和服装服饰,也影响各地的房屋建筑。例:①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住冰屋是因为气候寒冷。②南美洲亚马孙地区的土著住高架屋是因为高温潮湿的环境。③欧洲传统民居的墙壁由西向东越来越厚是因为距离海洋越远,冬季越寒冷,夏天越炎热。第3章居民与聚落第一节人种和人口【三大人种】1.人种之间最明显的区别是肤色。按肤色差异世界人口分为三大人种:黄色人种、白色人种、黑色人种。2.三大人种的分布:①黄色人种:亚洲东部和东南部(美洲印第安人和北冰洋沿岸的因纽特人也属于黄色人种)②白色人种:欧洲、美洲、大洋洲、西亚、中亚、南亚和北非白色人种分布最广泛③黑色人种:非洲的撒哈拉以南地区、美洲3.人种只是生理(体貌)特征的差异,没有优劣之分。人种的特征,是人类长期在不同的地理环境中生活进化形成的。【人口的分布】1.世界人口集中分布地区:①从温度带看:集中在温带、亚热带、热带的部分地区②从地形地势看:集中在地势低平的平原和低山丘陵地区③从海陆位置看:集中在距海洋近的地区小结:世界人口集中在中低纬度的近海、平原地区。2.北半球人口占绝大部分,因为北半球陆地面积比南半球多。3.世界人口稠密地区:①亚洲东部、南部、东南部(原因:自然条件优越)②欧洲西部、北美洲东部。(原因:社会经济发达)。4.世界人口稀疏地区:在干旱(如撒哈拉沙漠)、过度潮湿(如亚马孙平原)、严寒(如南北极地区)以及地势高峻的山地、高原(如青藏高原)等自然环境恶劣的地区。5.影响人口分布的两大主要因素是自然因素和社会经济因素。【人口的增长】1.自二战后,世界人口急剧增长,目前世界人口已超过70亿。2.一个国家或地区人口数量增长的快慢,主要受到人口自然增长率的影响。即:出生率﹣死亡率=人口自然增长率3.人口自然增长率最高的是非洲,最低的是欧洲(负增长)。4.人口增长快的国家多为发展中国家;人口增长慢的国家多为发达国家和少数极端贫穷的国家。【人口问题】1.世界人口问题主要表现为:①人口增长过快(被形容为“人口爆炸”);②乡村人口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2.人口增长过快带来的问题主要有:如交通堵塞、住房拥挤、饥饿贫穷、垃圾成山等。3.人口增长过慢带来的问题主要有:如人口老龄化、劳动力短缺等。4.为了解决人口问题,人类必须使人口的增长与社会经济的发展相适应,协调好人口与环境、资源的关系。第二节语言和宗教【世界的主要语言】1.美国以南的美洲地区被称为拉丁美洲。2.联合国使用的工作语言:汉语、英语、法语、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3.汉语:使用人数最多,主要在中国。英语:使用范围最广。母语:英国、美国、加拿大、澳大利亚等官方语言:印度、菲律宾、南非西班牙语:主要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阿拉伯语:主要在西亚和北非俄语:主要在俄罗斯及其邻近的国家。法语:主要在法国,非洲的中西部等。【世界的三大宗教】1.世界三大宗教:基督教、伊斯兰教、佛教。2.三大宗教的概况和分布:①基督教:起源于西亚,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主要分布在欧洲、美洲、非洲和大洋洲。②伊斯兰教:源于西亚(阿拉伯半岛),主要分布在西亚、北非、东南亚。其教徒称为穆斯林。在中国,伊斯兰教又被称为“清真教”。③佛教:源于古印度,主要分布在东亚和东南亚。3.宗教建筑和节日:①基督教:教堂;圣诞节、复活节②伊斯兰教:清真寺;开斋节、古尔邦节③佛教:佛塔寺庙;佛诞节第三节聚落【城市和乡村】1.聚落是人们聚居和生活的场所。2.城市和乡村是两种基本的聚落类型。一般来说,城市的出现晚于乡村。3.乡村里的居民主要从事农业劳动;城市居民主要从事工业、商业、行政管理、文化娱乐等。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居住在城市里。4.不同类型的聚落具有不同的职能,某些大城市具备多种职能。【聚落与环境】1.聚落的形成和发展与地理环境有密切关系。2.①经济技术水平低的阶段,自然环境的影响大。如:聚落多建在地形、气候等自然条件优越的地区。②经济技术水平提高后,社会经济、文化条件的影响大。如:大城市多出现在交通便利、人口密集、商业发达的地区。3.目前,世界上人口密集地区和大城市多在河流沿岸和冲积平原上。【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1.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公约》2.世界著名文化遗产:水城威尼斯——意大利托莱多——西班牙丽江古城——中国云南马丘比丘——秘鲁雅典——希腊第4章地域发展差异第一节国家和地区【世界上的国家和地区】1.目前,全世界有220多个国家和地区,其中有190多个独立国家。2.国家和地区的根本区别是国家拥有主权。3.陆地面积居前6位的国家:①俄罗斯、②加拿大、③中国、④美国、⑤巴西、⑥澳大利亚世界面积最小的国家:梵蒂冈4.记住面积前六位国家的轮廓以及相关内容:5.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共11个。其中亚洲有6个:中国(最多14亿多)、印度(第二11亿多)、印度尼西亚、日本、巴基斯坦、孟加拉国北美洲:美国(第三)和墨西哥南美洲:巴西欧洲:俄罗斯非洲:尼日利亚【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