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七单元两次世界大战、十月革命与国际秩序的演变检测卷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每个事件都倾向于发展成两个阵营之间实力的较量。一个特定的民族事件,如奥匈帝国弗朗西斯·费迪南大公的遇刺,已经无法由当事方在自身范围内解决。据此可推断,当时()A.集团对抗助推了一战的爆发B.欧洲各国关注世界和平发展C.帝国主义各国实力对比悬殊D.帝国主义与殖民地矛盾激化2.下表是一战初期,美国同交战国双方贸易统计,(单位:美元),由此可以看出()年份同英×法×俄×意的年贸易额同德×奥匈的年贸易额19148248602371692897751915199174749311878153191632144805471159653A.欧洲的经济逐渐被美国控制B.欧洲经济优势地位依然牢固C.美国与同盟国矛盾不可调和D.美国必然会倒向协约国阵营3.1918年,陈独秀在《每周评论》的《发刊词》中称威尔逊为“世界上第一个好人”。然而不久之后,陈独秀又认为威尔逊“好发理想的大议论”,其实“多不可实行”,决定送他一个浑名,叫他作“威大炮”。这一现象()A.说明威尔逊受到中国知识界欢迎B.反映陈独秀对美国抱有一定幻想C.缘于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D.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崛起4.1921年,国际联盟成立了“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任命挪威人弗里德约夫·南森为难民事务高级专员,他发明了难民的临时身份证“南森护照”,为此后建立保护难民的国际法开创了先例。据此可知()A.战后国际救助彰显人文关怀B.国际联盟抑制了战争的发生C.国际联盟旨在解决人权问题D.国际联盟加强了国际间合作5.欧洲本是近代资产阶级政治思想和政治制度的发源地,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大众却期待着美国总统威尔逊和列宁的指导。西欧民众热烈欢迎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和平”原则,布尔什维克主义也越来越为欧洲普通民众所接受。这从本质上体现出一战()A.重绘了欧洲政治版图B.导致国际关系重心的转移C.激化了欧洲内部矛盾D.阻断了极端民族主义传播6.1921至1922年苏俄农民要上缴的实物税有18种。1921年苏俄约有79个省级行政单位,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饲料的省份,约占总数的一半多,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这反映出,新经济政策实施初期()A.余粮收集效果良好B.数省保持经济独立地位C.农民税收负担较重D.农民无权支配税后粮食7.十月革命后,针对《土地法令》中包含的“平分土地”的方针,列宁解释说:“土地平均使用不过是达到完全的社会主义的一种过渡办法。为了社会主义的胜利,无产阶级在选择过渡办法的时候,必须向被剥削劳动农民小农让步,只要这些办法不危害社会主义事业。”据此可知,列宁()A.意在指出新经济政策的必要性B.欲瓦解临时政府的阶级基础C.试图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D.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理论8.下表是列宁在不同时期的重要观点,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①政治形势向我们表明,在许多问题上,必须退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②在一个遭受帝国主义战争破坏的国家里,实行余粮收集制,禁止自由贸易……不仅使维持生活和对付战争,已经超越“一般革命”的任务,而是共产主义的任务,是推进社会主义的重要途径。③俄国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基本完成,应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④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A.①②③④B.③②①④C.④③②①D.③④②①9.1928年,苏联开始实施第一个五年计划,并未受到美国人的关注。4年以后这种情况发生变化,美国出版了大量关于苏联的著作,如《俄罗斯的黎明》《俄国今日:我们从中学到什么?》。当时,苏联吸引美国人的主要是()A.经济危机造成的破坏较小B.工业化取得显著成就C.农业集体化保证城市供应D.公有制显示出优越性10.二战后,苏联出现危机不仅是因为它把战争年代前线和后方通行的一些军事命令的习惯和作风普遍带到了战后,更是因为它以决议和法律的形式,将强硬的战时计划经济体制、战时非常法令和战时专门法庭,或原封不动地,或变本加厉地搬到了战后和平时期。这表明二战后的苏联()A.继续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危机源于体制僵化C.市场经济体制改革已经失败D.社会矛盾逐渐激化11.法国驻印度支那总督于1926年写道:“这场把欧洲浸润在血泊中的战争已经……唤醒了远离我们的土地上人民的独立意识……过去几年里,一切都变了。不论是人还是思想,就连亚洲本身都变了。”下列史实可以反映“亚洲本身都变了”的是()①胡志明要求英国政府承认越南民族的独立②甘地在印度掀起非暴力不合作运动③中国共产党的成立使中国革命面貌焕然一新④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复台湾A.②③B.①②C.①②③D.②③④12.甘地的思想涵盖哲学、宗教、政治制度、社会改造和经济发展等方面。如图所示是其言论的摘选。由此可见,甘地()A.抵制西方资本控制印度B.反对在印度发展工业文明C.竭力维护当时社会秩序D.主张以道德力量治理国家13.如表反映了两次世界大战之间亚非拉地区民族民主运动的情况。由此可知,这一时期的民族民主运动()地区国家主要史事亚洲中国五四运动、北伐战争、土地革命印尼印尼民族大起义非洲埃及华夫脱运动拉丁美洲尼加拉瓜桑地诺抗美斗争墨西哥卡德纳斯改革A.改变了国际格局 B.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C.瓦解了殖民体系 D.以本国封建主义为主要目标14.1922年2月28日,英国发表宣言,单方面宣布埃及“独立”,取消保护制,但仍保留四项权力:英国负责埃及的国防;控制交通线;保护英国人的权益;继续统治苏丹。同年3月15日,英国任命苏丹福阿德为埃及国王。这说明()A.埃及独立运动取得成功B.英国调整统治埃及的方式C.英埃两国矛盾得到化解D.埃及的民族意识尚未觉醒15.卡德纳斯认为,“墨西哥并不存在一个共产主义政府。我国宪法是民主的和自由的。的确,其中有些温和社会主义的特征,比如有关国家领土和劳资关系的部分。然而,这些并不比其他民主国家甚至那些保存君主制度的国家更激进”。这说明卡德纳斯改革()A.属于资产阶级的民主改革 B.建立了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不利于维护国家主权 D.没有注意保护工农大众的基本权益16.如图是一位同学梳理的第二次世界大战发展历程的时间轴,④处对应的历史事件应是()A.意大利入侵埃塞俄比亚B.《慕尼黑协定》签订C.《联合国家宣言》签署D.《联合国宪章》制定17.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的纪念日,美国国防部发表电子宣传册《欧洲胜利日:庆祝与思考的时刻》,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德国与苏联入侵波兰之时”,而在1939年10月26日,英国外交大臣哈利法克斯勋爵在上议院演讲中称“必须明白:德国与苏联在波兰的行为有所不同……苏联政府推进的边界,大体正是凡尔赛会议后寇松爵士提倡的边界”。这表明()A.美英在对苏政策方面存在分歧B.政治目的影响对国际争端的评判C.美国否认苏联对于二战的贡献D.英国纵容苏联以维护凡尔赛体系18.1941年11月22日,经过多轮谈判,美国国务卿赫尔交给日本一份备忘录:只要日本不再向南方推进,美国将缓和对日本的经济制裁,并不干涉中日之间的战争。同一天,中国政府向美国政府提出强烈抗议。11月26日,美国国务卿赫尔又向日本递交一份新备忘录:日本必须从中国和印度支那无条件撤军,美国和日本必须只承认中国的重庆政府,作为交换,美国“可以考虑”恢复向日本供油。赫尔备忘录()A.导致了太平洋战争的爆发B.维护了美国在中国的利益C.巩固了世界反法西斯联盟D.不利于中国军民对日抵抗19.下列选项中,史实和结论都正确的是()史实结论A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一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B1920年德意志工人党改名为“民族社会主义德意志工人党”,简称“纳粹党”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C1938年,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更加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D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国签署《联合国宪章》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20.下图是《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一书的目录。①、②可能是()第一单元第一次世界大战第二单元__①__下的短暂和平第三单元第二次世界大战第四单元__②__下的“冷战”与和平第五单元烽火连绵的局部战争第六单元争取世界和平的努力A.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国际联盟B.雅尔塔体系、凡尔赛—华盛顿体系C.联合国、凡尔赛—华盛顿体系D.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二、非选择题(共40分)21.20世纪前半期,人类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22分)材料一1914~1945年部分大事记时间事件1914年美国工业产量相当于欧洲总和。1914年8月第一次世界大战开始。1917年俄国革命开始;美国参加第一次世界大战。1918年西欧各参战国饱受大流感打击,“士兵的枪已经成了拐杖”。1918年9、10月奥匈帝国境内一系列地区宣布独立。1918年11月德国柏林工人起义;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1919~1921年巴黎和会、华盛顿会议。1929年美国股市崩溃。1933年纳粹夺取德国政权。1936年日本广田弘毅内阁上台。1939年9月德国入侵波兰;第二次世界大战开始。1941年12月日军偷袭珍珠港。1945年8月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材料二第一次世界大战以后,国际政治形势变化很大,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苏联的诞生和逐步强大改变了整个世界的政治格局,两种社会制度的矛盾对国际局势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帝国主义国家争夺霸权的斗争日趋尖锐,这些矛盾和斗争复杂尖锐,最后终于爆发了第二次世界大战。——摘编自黄玉章等《第二次世界大战》(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加快一战结束的因素。(8分)(2)根据材料一、二,概述二战全面爆发的政治、经济原因,结合所学指出二战各主要战场发生根本性转折的国际政治前提。(14分)22.世界大战与中国国际地位(18分)中国参加了两次世界大战,但结果迥异,发人深省。材料一一战期间,欧洲协约国劳工短缺,从中国招募了14万劳工。梁启超曾说:“在法国之华工,在美国之华侨,多有与其职务之外,实力以裨助战事者。国内各埠之华商,以种种方便为物产上之协助,皆其显著者也。然则,我友邦似不能以政府一二人一二事之怠慢,而抹煞我全国人多数之热诚。”材料二据顾维钧回忆,巴黎和会中国代表团仅获两个席位,而巴西由两席增至三席。法国外交部解释说:“一个国家在和会上的地位是要由该国在战争中威胁与俄国所做过的努力来确定的……中国对协约国方面实际帮助甚少,而巴西海军曾巡弋南大西洋,保护了协约国运军火的船只,对协约国贡献甚大。”材料三九一八事变后,中国开始了艰苦卓绝的对日抗战。当西方国家实行绥靖政策时,中国战场如火如荼,爆发了平型关、台儿庄等一系列战事。据统计,二战伤亡人数在9000万人以上,其中中国军民伤亡人数为3500多万人。罗斯福曾对儿子说:假如没有中国,日本可以马上打下澳洲、印度,一直冲向中东,联合德国夹攻,在近东会师,隔离俄国,吞并埃及,切断通过地中海的一切交通线。材料四(1)根据材料一、二,你认为中国在一战中发挥了怎样的作用?在巴黎和会上受到了怎样的待遇?(6分)(2)根据材料三、四及所学知识,你认为中国在二战结束前后国际地位提高的表现和原因是什么?(6分)(3)你怎样看待中国在两次世界大战中的表现和国际地位的变化?(6分)1.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19世纪末20世纪初的欧洲,因为“每个事件都倾向于发展成两个阵营之间实力的较量”,萨拉热窝事件,这原本一个特定的民族事件,已经无法由当事方在自身范围内解决,最终引发了一战的爆发,A项正确;当时欧洲各国好战氛围弥漫,并不是关注世界和平发展,排除B项;材料主旨不是反映帝国主义各国实力对比悬殊、帝国主义与殖民地矛盾激化,排除C、D项。故选A项。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从1914~1916年间,美国同英、法、俄、意的年贸易额不断增长,同德、奧匈的年贸易额不断下降,说明美国与英、法、俄、意的贸易关系不断深化,因此不得不站在协约国一方,对同盟国宣战,D项正确;美国同欧洲贸易额增加不等于欧洲的经济逐渐被美国控制,排除A项;第二次工业革命后,欧洲经济优势地位逐渐丧失,排除B项;材料没有体现美国与同盟国矛盾不可调和,排除C项。故选D项。3.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反映的是陈独秀对威尔逊评价的变化。依据材料时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使中国人的民族主义观念进一步发展,促使陈独秀对威尔逊的评价发生了变化,C项正确;A、B两项仅仅是材料的部分信息,不全面,排除;1919年五四运动的爆发标志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排除D项。故选C项。4.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国际联盟成立了‘难民事务高级专员公署’”可知战后国际救助彰显人文关怀,A项正确;国际联盟抑制了战争的发生,说法错误,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国际联盟救助难民,没有体现解决人权问题,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国际联盟救助难民,没有体现加强国际间合作,排除D项。故选A项。5.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但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欧洲大众却期待着美国总统威尔逊和列宁的指导。西欧民众热烈欢迎威尔逊提出的‘十四点和平’原则,布尔什维克主义也越来越为欧洲普通民众所接受。”说明了美国和苏俄的影响力增强,导致国际关系重心的转移,B项正确;重绘了欧洲政治版图说法夸大了一战的影响,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美国和苏俄的影响力增强,体现不出激化了欧洲内部矛盾,排除C项;阻断了极端民族主义传播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6.答案:C解析:从“1921至1922年”这一时间,以及“完税后能实现自由交换和买卖粮食”等信息可以看出,此时推行的是新经济政策中的粮食税政策,但是“农民要上缴的实物税有18种”“而能够自由交换和买卖马铃薯、干草的省份各只有16个”等反映出了在新经济政策刚推行的时候,农民的负担沉重,商品的自由贸易还没有得到推广,故C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固定的粮食税,而不是余粮收集制,排除A项;材料中的各省并不是经济独立,排除B项;新经济政策之下,农民可以支配交完税后的粮食,排除D项。7.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列宁认为“平分土地”的方针是为了社会主义胜利而向农民让步的过渡办法,不会危害社会主义胜利,丰富和完善了社会主义理论,D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实施造成的政治经济危机是1921年新经济政策开始实施的原因,排除A项;当时资产阶级临时政府已经被推翻,排除B项;为了集中有限的财力物力打败国内外敌人,苏俄开始推行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符合题意,排除C项。故选D项。8.答案:C解析:根据“必须退回到国家资本主义上去”可知①与新经济政策有关;根据“实行余粮收集制”可知②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有关;根据“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已经完成,应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阶段”可知与《四月提纲》有关;根据“社会主义可能首先在少数甚至单独一个资本主义国家内获得胜利”可知这是列宁在俄国革命之前的论述。所以按照时间先后排列应该是④③②①,C项正确,排除A、B、D项。故选C项。9.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材料的能力。苏联的第一个五年计划时期对应的正是欧美资本主义国家的经济大危机时期,因此欧美把目光投向苏联,探讨为什么苏联取得如此大的成就。当时的苏联是被外国资本主义封锁的,所以经济危机未波及到苏联,排除A;本题题干中提到了苏联的“一五”计划,“一五”计划在苏联主要是发展重工业,因此农业发展并不是美国人所关注的,排除C选项,选择B选项。D选项范围过大,一五计划主要是在重工业上取得了显著的成就。10.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战后苏联延续了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导致危机的出现,B项正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于1921年被新经济政策取代,排除A项;苏联推行斯大林模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和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排斥市场和商品货币关系,排除C项;D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材料强调二战后的苏联危机源于体制僵化,排除D项。故选B项。11.答案:A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一战后民族解放运动兴起,其中亚洲地区兴起的如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国共产党成立等,②③符合题意;胡志明要求法国政府承认越南人的自由、民主、平等和自决权,①错误;朝鲜获得独立,中国收复台湾是在二战后,与材料时间不符,④错误。结合上述分析可知A项正确,排除B、C、D项。故选A项。12.答案:B解析:据材料“如果在印度也产生了一个曼彻斯特……我们生存的道德基础就要被摧毁了”结合所学可知,曼彻斯特是著名的工业城市,甘地反对印度产生一个曼彻斯特,说明他反对印度发展工业文明,B项正确;材料主旨是甘地对西方产品的看法,没有涉及西方资本,排除A项;据所学,甘地是印度民族解放运动的领军人物,致力于推翻英国在印度的殖民统治,而非维护当时社会秩序,排除C项;材料主旨是甘地对西方产品的看法,没有涉及道德力量,排除D项。故选B项。13.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及所学知识可知,材料中的一系列民族民主运动都是为了打击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在性质上具有一致性,B项正确;这些民族民主运动没有改变国际格局,排除A项;殖民体系瓦解是在二战后,排除C项;这一时期的民族民主运动打击了帝国主义和殖民主义,D项说法错误,排除D项。故选B项。14.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埃及的殖民斗争。根据材料信息可知,英国虽然宣布埃及“独立”,但仍保留四项权力,依然控制着埃及的国防、交通,且掌握任命埃及国王的权力,这说明在埃及的抗争下,英国调整了对埃及的殖民统治,B项正确;当时,埃及独立运动并未取得成功,排除A项;英国的这一做法无法化解英国与埃及的矛盾,排除C项;当时,埃及的民族意识已经觉醒,排除D项。故选B项。15.答案:A解析:根据“我国宪法是民主的和自由的”“然而,这些并不比其他民主国家甚至那些保存君主制度的国家更激进”可得出卡德纳斯改革是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并不是社会主义革命,A项正确,排除B项;其改革有利于维护国家主权,排除C项;D项在材料中不能得出,排除D项。故选A项。16.答案:C解析:根据图示和所学知识可知,1942年1月1日,26个国家的代表在华盛顿签署了《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国际反法西斯联盟正式形成,C项正确;1935年意大利发动入侵埃塞俄比亚的军事行动,排除A项;1938年《慕尼黑协定》签订,英、法两国为避免战争爆发,牺牲捷克斯洛伐克利益,将苏台德区割让给纳粹德国,排除B项;1945年《联合国宪章》制定,排除D项。故选C项。17.答案:B解析:由所学知识可知,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5周年是2010年,美国在2010年宣称第二次世界大战始于德国与苏联入侵波兰,是出于反对俄罗斯的需要,英国认为德国与苏联在波兰的行为有所不同,是出于拉拢苏联,对付德国的需要,都是因为政治目的影响其对国际争端的评判,B项正确;世界反法西斯胜利75周年是2010年,此时苏联已经解体近二十年,不存美英对苏政策,排除A项;材料并未涉及美国关于苏联对二战贡献的评判,排除C项;英国并不是纵容苏联,目的也不是维护凡尔赛体系,而是意图拉拢苏联,对付德国,排除D项。故选B项。18.答案:D解析:依据材料“只要日本不再向南方推进,美国将缓和对日本的经济制裁,并不干涉中日之间的战争”“日本必须从中国和印度支那无条件撤军,美国和日本必须只承认中国的重庆政府,作为交换,美国‘可以考虑’恢复向日本供油”可以看出美国为维护自身利益,对日本采取妥协政策,而且只承认中国的重庆政府,这将增加中国抗战的压力,而且不利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巩固,D项正确;1941年12月8日珍珠港事件导致太平洋战争爆发,A项排除;材料中赫尔备忘录维护的是美国的利益,而非美国在中国的利益,排除B项;世界反法西斯联盟形成于1942年,1941年11月时,还没有形成,排除C项。故选D项。19.答案:C解析:根据所学知识,1938年,英法与德意签订《慕尼黑协定》,把苏台德等地区割让给德国,助长了法西斯国家的侵略野心,C项正确;1903年俄国社会民主工党第二次代表大会召开,标志着布尔什维克党的建立,排除A项;1919年墨索里尼成立的“战斗的意大利法西斯”,是世界上第一个法西斯主义政党,排除B项;1942年1月,以美、英、苏、中为首的26国签署《联合国家宣言》,标志着世界反法西斯同盟的建立,排除D项。故选C项。20.答案:D解析:根据所学可知,第一次世界大战后,战胜国召开巴黎和会和华盛顿会议,通过了一系列条约,形成凡尔赛—华盛顿体系;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形成的战后秩序是雅尔塔体系,由于美、苏两国的国家战略的对立和社会制度的巨大差异,使双方的对抗、冲突不断加剧,形成“冷战”局面。因此,①②分别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雅尔塔体系,D项正确;②是雅尔塔体系,排除A项;①是凡尔赛—华盛顿体系,排除B、C项。故选D项。21.答案:(1)因素:工业实力强大的美国加入协约国参战;俄国十月革命后退出一战;战争末期,同盟国各国普遍发生革命和起义;各参战国遭受西欧大流感沉重打击,影响战争进程。(2)政治原因:凡尔赛—华盛顿体系引发矛盾;法西斯专政建立,欧亚战争策源地形成;苏联与帝国主义列强之间矛盾和斗争;帝国主义列强争夺霸权的矛盾尖锐。经济原因: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湖北省襄阳第四中学2025届高三第二次模拟考试数学试卷含解析
- 云南省红河哈尼族彝族自治州泸西一中2025届高三适应性调研考试数学试题含解析
- 2025届东北三省三校哈尔滨师大附中高三(最后冲刺)英语试卷含解析
- 2024年度节日福利慰问品采购与售后服务合同6篇
- 2024年停薪留职合同员工职业规划与心理辅导服务3篇
- 2024年担保函与担保合同在互联网金融担保业务中的创新实践3篇
- 信阳涉外职业技术学院《可持续性发展(双语)》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2024年大型挖机购置及运输保险合同3篇
- 2024年度珍稀石材抵押借款合同2篇
- 爆破工程成本合同3篇
- 学校委托书:图书馆志愿者招募
- 经典安徒生童话故事100篇
- 智慧社区建设方案利用人工智能推动社区服务
- 高中生物-选择性必修一-综合练习卷1-含详细答案解析
- 广东省东莞市2022-2023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化学试题(含答案)
- 汽车租赁服务投标方案
- 柴油存放告知书范本
- 食材配送服务方案(技术方案)
- 处方点评工作表
- 价值流PSI拉动畅流
- 课程教学目标达成度评价表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