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城市刚需购房报告正式版_第1页
2020城市刚需购房报告正式版_第2页
2020城市刚需购房报告正式版_第3页
2020城市刚需购房报告正式版_第4页
2020城市刚需购房报告正式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核心发现近年来,在“房住不炒”政策下,房价上涨投机性因素消退,让房子回归居住属性,满足刚需群体的居住需求成为关注热点。贝壳研究院以4个一线城市+15个新一线城市+11个二线城市为研究样本,结合调研和平台交易数据,真实描摹城市刚需群体置业需求和现状,独家洞察城市刚需购房行为。研究发现:1、一线城市北京、深圳和上海刚需上车门槛较高,厦门刚需上车套均总价266万元紧随其后。长沙、沈阳、重庆等8城市刚需上车门槛稍低,平均购房总价在百万以内。2、一线城市整体购房规模潜力优势突显,深圳置业动力指数最高,排名居于榜首,北京和广州次之,上海排名第四位。新一线城市成都、杭州置业动力排名紧随一线城市之后,重庆、武汉和南京亦跻身TOP10行列。3、重庆、深圳、东莞人口潜在需求指数排名前三。城市发展潜力方面,一线城市北京和广州城市基本面发展较优,分别位列榜单一二,新一线城市南京和杭州城市发展潜力指数超过深圳和上海,位居第三和第四。4、刚需购房平均年龄普遍高于城市购房平均年龄,其中天津刚需购房平均年龄最大,约为37.5岁,天津市平均购房年龄35.4。重庆、成都、合肥、西安、郑州等新一线城市的刚需平均购房年龄相对较低,其中重庆刚需购房年龄最低,约为29.4岁。5、从各个城市刚需客户来源看,合肥、郑州、长沙等城市刚需客户前十来源城市皆在省内;大湾区深圳、惠州、东莞,以及长三角苏州、无锡、杭州等城市刚需来源更为多元。6、在“房住不炒”政策严格执行之下,消费者住房消费心态平稳,超八成消费者认为所在城市未来1年内房价预期持平或微涨。目录contentsPART1刚需购房门槛PK篇PART2城市置业动力指数篇PART3城市刚需购房者分析篇PART4首套置业调研篇PART1刚需购房门槛PK篇“买房子是为了让生活更好,而不是更艰难”刚需,即刚性住房需求,是指受房价因素影响较小,为了实现房屋的居住功能而不得不买房的那部分置业群体。在本报告中,我们将按照购房目的为刚需来筛选刚需购房群体。需要说明的是,刚需与首次购房、再次购房等并无直接关系。数据方面,基于贝壳平台近1年来的刚需成交数据我们选取一线、新一线、强二线30个城市为研究样本,比较各城市刚需购房群体在购房总价、面积、区位等方面的差异特征。刚需购房者群体特征:1.对房屋有最基本的需求,即以解决自住需求为主;2.受房价影响因素较小;3.购房资金有限,买房时首先会考虑自我承受能力。011.1刚需总价:22城均价超百万,北京是沈阳的近5倍我们是如何来测算刚需套均总价的?在本报告中,我们使用中位数及四分位差来描述价格的集中及离散情况,并以此定义刚需上车套均总价及区间范围。相对于均值,中位数表现出较强的鲁棒性。分城市等级看,一线城市刚需购房套均总价超300万,显著高于新一线以及二线城市(图1)。一线城市中北京、深圳、上海刚需上车线居30城前列,广州相对靠后,其中北京刚需购房套均总价350万元,是沈阳刚需价格的近5倍。新一线城市中杭州、南京等城市刚需购房门槛相对较高。二线城市中厦门刚需上车套均总价266万,仅次于北深上。厦门叠加宜居与旅游双重效应,不仅吸引福建省内各地市高净值人群前来购房置业,而且能够辐射一定的省外游客,购房需求较大但有效供给相对不足,导致房价明显脱离城市基本面发展。2020年前9月厦门二手房均价40242元/平,超过众多新一线和二线城市房价,跻身于一线房价阵营。长沙、沈阳等8城市刚需上车门槛稍低,平均购房套均总价在百万以内。在样本30城中,沈阳、大连、长沙、重庆等城市刚需上车难度整体稍低,以新一线城市长沙为例,刚需购房客户置业套均总价84万元,排名较为靠后。长沙房价的增长基本上与其城市基本面发展相适应,主要源于政府调控政策的适时出台,使得房价与收入水平维持在合理的水平范围内。

图1:30城刚需上车套均总价北京深圳上海厦门杭州广州南京宁波东莞苏州武汉南通青岛济南合肥天津佛山无锡西安石家庄郑州成都昆明重庆惠州烟台长沙大连长春沈阳050100150200250300350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单位:万元每套021.1刚需总价:22城均价超百万,北京是沈阳的近5倍高房价城市刚需购房套均总价显著低于市场平均总价。30个样本城市中,北京、深圳、厦门、杭州等高房价城市刚需上车均价显著偏离整体市场均价,其中北京刚需客户置业套均总价比全市均价低77万元,深圳低63万元。究其原因,主要是这些城市房价处于高位水平,且市场价格分化明显,资金承压下刚需客户普遍购买总价偏低的房子。而房价相对较低城市如惠州、南通、重庆、合肥等,居住负担整体不高,刚需客户购房总价与市场整体水平几近持平。刚需均价整体均价整体均价-刚需均价

图2:30城刚需购房套均总价与市场整体均价对比惠州188南通2140重庆4100合肥131.84.8东莞5165佛山5126长春795西安5120郑州5117长沙5.589.武汉1466昆明6.4105.4济南6.5135.5石家庄6.9119.9大连889广州9.5207.5沈阳9.882.8烟台9510青岛14610成都11812宁波18712天津12138苏州17415无锡140.520.5南京212.622.6杭州250.624.6上海25320厦门46312深圳40863北京774270100200300400500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单位:万元每套031.2刚需面积:上海、天津、北京等5城不足70平各城市刚需上车平均面积差异显著,上海比南通小近30平。样本30城中,上海、天津、北京、大连等城市刚需置业套均面积尚不足70平米,其中上海刚需客户购房平均面积较低,仅63.6平;而南通、济南、佛山、长沙等城市刚需客群居住普遍宽敞,住房套均面积在80平以上,其中南通以92平居30城首位。城市刚需上车面积的不同,很大程度上与购房负担、住房供给结构等有关。上海、天津、深圳等城市刚需上车平均面积排名靠后,一方面是因为所在城市居住负担较大,另一方面则是这些城市住房供给以小户型房源为主导,刚需选择机会更多,以深圳为例,在售房源中近64%集中在90平以下面积段,整体住房市场结构偏向小面积房源。南通住房市场以大户型房源为主,在售房源中7成集中在90平以上面积段,且居住负担相对较低,刚需客群普遍买的稍大,套均面积达到92平。图3:30城刚需购房套均面积9266材.通89南南济上89天海报素长沙北研645968.大.38连68产深4769.厦门74.2地36长春75.32.1沈

71.莞88东7687肥合.74郑惠州87.51杭州87.3378南78州广.49庆78重.1681

7282.台烟

52.83锡无

宁波8457

武汉87.32西安86.48青岛85.明石85家庄84.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83单位:平米每套041.2刚需面积:上海、天津、北京等5城不足70平大部分样本城市刚需平均置业面积低于市场平均水平,厦门、郑州、天津、昆明和南京刚需置业套均面积与整体市场水平的差值在20平米以上,其中厦门套均面积差值达到25平米;而杭州、北京和上海刚需置业套均面积高于城市均值,其中北京刚需上车平均面积68平,比市场平均水平高出2.4平米,可能与一部分换房客户以大换小有关,据贝壳研究院数据显示,北京换房客户中3成左右因学区、地段等而选择置换为更小户型房源。刚需整体

图4:30城刚需购房套均面积市场整体水平对比杭州87.3284.90北京68.3866.00上海63.5462.20广州78.0077.30宁波84.5684.90无锡83.5284.90济南89.6693.80沈阳77.1083.90青岛85.6693.80深圳69.0377.30佛山89.4399.40东莞88.7199.40烟台82.7293.80武汉87.3298.70西安86.4898.00长春75.3287.50南通92.00104.30合肥87.76102.30成都81.1695.70大连68.3883.90惠州87.51103.60重庆78.4995.40石家庄84.83102.60苏州81.63100长沙89.00108.2南京78.00100昆明85.00108.6天津64.7488.80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郑州87.74112.2单位:平米每套厦门74.28020406080100120051.3长沙等14城位居“大面积-低门槛”区间基于刚需价格和刚需面积进行二维象限分析,如果仅从性价比角度考虑,“大面积-低门槛”是最优的,包括了成都、青岛、武汉、西安、郑州、佛山、长沙等新一线城市及济南、南通、昆明等二线城市。但选择定居城市时,居住仅是考虑的主要因素之一,经济发展水平,就业机会等也是重要的参考指标。其中,以长沙、成都等为代表的城市,在居住友好性、就业机会、经济发展等方面有相对优势,对刚需群体会形成持续吸引力。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属于典型的“小面积-高门槛”类型,受到供需关系等因素影响,刚需群体上车难度较大,且在居住体验方面也有待提高。厦门及南京属于“小面积-高门槛”,主要原因是两个城市刚需主流交易户型约七成集中在小户型(两居及以下),居住面积相对较低,同时,房价也处于高位。图5:刚需购房套均总价与套均面积交叉分析总价万元北京深圳300上海厦门广州杭州200南京宁波东莞苏州青岛武汉济南天津南通成都无锡西安合肥佛山重庆石家庄100郑州大连昆明长沙长春沈阳烟台惠州708090面积平米061.4刚需成交热门商圈:北京回龙观、上海金桥、深圳龙岗中心城刚需购房客群对资金更为敏感,在房价高企的情况下,置业选择更靠外是主流。以北京为例,从空间分布情况来看,刚需购房群体主要集中在五环外区域,越靠近市中心,成交量越小。同样,上海表现出类似情况,主流成交商圈主要分布在中环外,内环核心商圈成交占比较小。刚需交易占比1234刚需交易占比1.01.52.02.5回龙观顺义城外环天通苑北苑金杨金桥五环望京内环四环北蔡三环常营中环鲁谷九亭川沙莘庄旧宫长阳图6:北京&上海刚需群体购房热门商圈空间分布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单位:%商圈维度看,各个城市刚需购房区位分布也有一定的规律。北京刚需热门TOP5商圈包括回龙观、长阳、北苑、常营和顺义城,集聚了近15%的刚需客户,其中有“睡城“之称的回龙观商圈位居首位,虽然商业、医疗、教育配套较低,但紧邻后厂村、上地等互联网企业聚集地,同时有13号线、8号线及昌平线等地铁加持,成为刚需客群购房的重要选择区域。图7:重点城市刚需购房热门TOP5商圈排名北京成都广州杭州上海深圳南京天津武汉TOP1回龙观大丰市桥临平金桥龙岗中心城桥北大港盘龙城TOP2长阳郫县城区旧区闲林北蔡西乡麒麟镇王顶堤白沙洲TOP3北苑航空港科学城良渚莘庄布吉关岔路口华明镇金银湖TOP4常营大面机场路丁桥川沙布吉街百家湖中北镇沌口TOP5顺义城南湖香雪未来科技城金杨横岗江浦街道万新街青山07PART2城市置业动力指数篇“人天生需要房子的庇护,尤其是有家室的人”过去数十年的发展,中国各城市之间的地域边界被打破,户籍制度限制逐渐放松,城镇化开启高阶阶段,人口跨区域、多元化的流动频率增强,城市的房地产市场发展格局也随之变迁。为了比较各城市房地产市场刚需置业需求动力水平,我们将从人口潜在置业需求和城市发展潜力两个方面,选取常住人口、小学生人数、经济增长、产业发展、资源配套、创新能力等维度的细分指标,通过构建综合指标体系对各城市房地产潜在刚需置业规模进行研究分析。082.1指数构建人口是支撑房地产市场发展的至关重要因素。衡量一个城市刚需购房规模潜力可以从两方面入手:其一是城市当下人口基数所带来的潜在置业需求,其二是基于城市基本面发展吸引的未来人口增量住房需求。当下人口潜在置业需求方面,以城市常住人口、在校小学生规模及增速指标来衡量。常住人口规模基数大,且常住人口与户籍人口的比值越高,则说明净流入人口规模越大,潜在的刚需置业需求就越强。在校小学生人数代表着城市多阶段的真实潜在需求,规模越大,增速越快,这意味着潜在刚需置业需求动力越足。城市基本面发展的高低很大程度上决定人口吸引力的大小,城市综合发展实力越强,意味着未来人口流入增量住房需求越多。我们从经济增长、产业发展、资源配套、创新能力四大维度来评估城市的发展潜力,经济增长方面选取人均GDP和近3年GDP平均增速来衡量,产业发展以第三产业产值占比来评估。资源配套方面,则从教育、医疗、交通、商业发展维度,分别选取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千人医院床位数、千人道路里程、千人轨道交通里程、千人商业POI数等指标。创新能力方面,则以千人发明专利授权量来衡量。基于此,我们从人口潜在需求和城市发展潜力两方面,选取14个指标,对各城市置业需求动力进行排名。数据处理方面,对各个细分指标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通过加权求和得到最终得分,值域在0-100之间。表1:城市置业动力指数指标体系构建指数分类一级指标二级指标常住人口常住人口/户籍人口人口潜在置业需求指数近5年常住人口增速小学生在校学生数近5年小学生增速人均GDP经济增长城市置业动力指数近3年GDP平均增速产业发展第三产业占比普通高等学校数量城市发展潜力指数千人医院床位数资源配套千人道路里程千人轨道交通里程千人商业POI数创新能力千人发明专利授权量092.2百城置业动力“比拼”:深圳、北京排名居前列0一线及新一线城3市置业动力指数靠前,TOP15城市中仅有珠海是例外。一线城市整体购房规模潜力优势突显,深圳置PO业动力指数最高,排名居于榜首,北京和广州次之,上海排名第四位。北上广深四城净流入人口规模大,且广深常住T人口增速保持前列,外来人口带来的潜在购房需求较大。同时,一线城市兼具战略定位、经济发展、资源配套、创新榜行排先地位。新一线数城市成都、杭州紧随一线城市之后,重庆、武汉和南京亦跻身TOP10行列。成都作为西南地区重要的指力中心城市,电子信息产业、新型工业化产业发展迅速,教育、医疗、商业发展程度较高,且常住人口基数大,在校小动学生规模及增速排名靠前,城市购房规模潜力在新一线城市中表现亮眼。杭州互联网产业集聚发展迅速,发明创新能业置市求动力稍逊于成城都。︓2图1002材圳京963深北州广.1素082报.1.庆80重.7研79武978产京南3莞.地东长.4苏75.4沙73.4太原55.8口55海.8庄石.156连大.0州57福.3

8

461.明昆

3.62津天

合肥63无锡63.西安73.1郑州72.5珠海69.8厦门69.2济南69.2佛山63岛63.7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102.3重庆、深圳、东莞人口潜在需求指数排名前三结合常住人口规模及增速、常住户籍比、在校小图3:人口潜在需求指数TOP10学生规模及增速构建出人口潜在需求指数,排名重庆显示,新一线城市重庆人口潜在置业需求指数领深圳先、位居榜首。重庆虽然人口整体呈现净流出状东莞上海态,但人口基数大,2019年常住人口3124万,在广州校小学生规模206.3万,均居全国城市首位,由此北京成都支撑起楼市购房需求的增长。大湾区城市深圳、西安东莞和广州人口吸引力强,外来常住人口规模及淮南天津增速均保持较高水平,人口潜在置业需求指数排名紧随重庆之后。一线城市上海和北京分别居第138四和第六位,虽然人口增速慢,但常住人口规模136均超过2000万,常住人口户籍比重较高。此外,成都、西安和天津的人口潜在置业需求指数也挤进TOP10行列。人口潜在置业需求指数TOP10城市中仅有淮南属于三四线城市,主要是因为淮南常住人口增量显著,近5年来常住人口增加109.3万,常住人口增速46%,小学生规模增速61%,在众多城市中均排名靠前。2.4城市发展潜力指数PK,新一线城市中南京、杭州表现亮眼基于经济增长、产业发展、资源配套、创新能力四大维度加权计算各个城市的发展潜力指数,结果显示,一线城市北京和广州城市基本面发展较优,分别位列榜单一二。新一线城市南京和杭州表现亮眼,城市发展潜力指数排名超越深圳和上海,位居第三和第四。此外,武汉、珠海、长沙、成都也跻身TOP10。

图4:城市发展潜力指数TOP10北京广州南京杭州深圳武汉上海珠海长沙成都13813611PART3城市刚需购房者分析篇“对于刚需而言,买房时机其实是个伪命题”刚需消费者有什么样的特征呢?贝壳研究院基于平台数据,对30个样本城市的刚需客群进行分析发现,刚需购房平均年龄水平受城市房价、消费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整体高于城市购房平均水平,其中女性刚需购房者占比近半,女性购房年龄比男性更大一些。123.130城刚需平均购房年龄33岁,天津刚需买房年龄最大刚需购房平均年龄普遍高于城市购房平均年龄。在分析的30个样本城市中,购房者平均购房年龄集中在29-38岁之间,平均年龄为33.2岁,即以中青年为主。而从2020年上半年贝壳平台交易数据看,19个重点城市购房平均年龄为32.7岁。不同城市刚需购房平均年龄水平受城市房价、购房消费习惯等多种因素影响。在一线城市中,北京、上海的刚需购房者年龄最大,分别达到了35.5岁和36.7岁,受制于城市高房价及限购政策等影响,刚需群体在一线城市购房置业难度相对较大,需要更长时间资金积累才能实现。新一线城市中天津、长沙的的刚需购房者年龄最大,分别为37.5岁和34.7岁。究其原因,各有不同,天津居住负担高,房价收入比为13.3,明显高于武汉、西安、成都等新一线城市,且天津人在买房这件事上更多的人喜欢全款买房;而长沙虽然居住负担明显偏小,但长沙刚需对居住面积要求较高,成交户型以三居室为主,且全款购房者占比较高,导致平均购房年龄也相对较高。在19个一线、新一线城市中,重庆、成都、合肥等城市刚需平均购房年龄相对较低,其中重庆刚需购房年龄最低,约为29.4岁。这些城市都是区域核心城市,周边地区人口规模大,城市人口呈现净流入状态,吸引了大量年轻人。图1:30城刚需平均购房年龄天津上海北京长沙大连惠州37.536.735.534.734.534.2沈阳厦门南京昆明武汉长春34.134.133.933.933.633.4济南东莞深圳宁波石家庄南通33.433.233.233.13332.9广州无锡烟台苏州杭州佛山32.932.832.832.232.232青岛郑州西安合肥成都重庆31.931.931.631.531.129.4133.2刚需购房女性近半,平均年龄比男性更大随着广大女性消费观念的改变和经济实力的增强,女性购房已成为一种社会趋势,在住房刚需市场也不例外,平台交易数据显示,30城刚需购房者中女性占比在35.8%-56.3%之间,整体占比约为46.3%,近乎与男性购房者平分秋色。分城市看,长沙、郑州、深圳、重庆、济南5个城市的刚需购房女性占比甚至超过了男性,楼市“她经济”更强势;无锡、南通两个长三角二线城市女性刚需购房占比则在40%以下,排在30个样本城市最后。此外,80后姐姐们的购房刚性需求不容小觑,30城女性刚需购房平均年龄34.4岁,其中23城女性刚需购房平均年龄高于男性,成熟女青年购房特征明显。图2:30城刚需购房群体性别占比(%)30城购房刚需男/女平均年龄(岁)49.87天津37.7男37.942.97上海36.9女37.345.42大连35.236.247.42北京35.736.142.53沈阳33.436.145.10长春33.835.644.84惠州35.135.545.87昆明35.035.147.81厦门34.935.146.22烟台34.235.138.06南通34.834.844.39石家庄33.234.851.49济南33.934.647.82南京33.934.556.27长沙36.634.446.45宁波36.634.235.79无锡33.734.147.14武汉34.334.146.06东莞34.334.044.82广州33.633.744.86青岛32.633.653.07深圳34.033.652.77重庆33.233.544.83佛山33.133.249.48成都32.832.740.71杭州33.432.643.11苏州33.432.654.60郑州32.732.646.87西安31.532.343.10合肥31.5数据来源:贝壳研究院32.10510152025303540143.3刚需购房者来源:大湾区靠人口流量,石家庄、重庆等靠出生率在“房住不炒”背景下,人口因素形成的住房刚需,对城市楼市影响不言而喻,人口的机械增长和自然增长在支撑不同城市住房刚需方面,发挥的作用差异较大。粤港澳大湾区作为典型的移民城市群,人口流量,即地区间的人口迁移情况,成为驱动区域住房刚需的重要因素。深圳、惠州、东莞三个城市刚需购房客来自本地的比例仅在3.7%-6.3%之间,在所有样本城市中水平最低。而在石家庄、重庆、南通三个城市,刚需购房来自同城的比例超过60%,支撑城市住房刚需增长主要靠当地人口的自然增长。从各个城市刚需来源前十城市看,绝大部分城市刚需来自周边城市,但城市圈的成熟度不同,核心城市的刚需购房虹吸效应不一样。强省会城市合肥、郑州、长沙等刚需购房前十来源皆为省内城市,占比达到七八成左右;而大湾区城市深圳、惠州、东莞是当下全国人口流入热门区域,刚需来源前十城市合计占比两三成,且并不都是省内或附近城市,刚需来源更为多元,人口虹吸范围更广。不过,厦门是个例外,在30个样本城市中,厦门是唯一刚需购房来源排位第一位非本市的城市。在厦门刚需购房来源城市中,排在前三的分别是泉州、漳州、厦门。2019年,厦门市户籍/常住人口比为0.61,在全国124个城市中排第六,和北京、上海处于同一水平,人口流量较大。图3:30城刚需购房者来源-本地户籍占比%长春48.4沈阳31.8北京28.3天津大连石家庄36.443.460.5济南烟台50.7西安2435.3青岛28.9无锡17.7郑州17.5南京30.9南通上海40.165.6成都18.1武汉合肥25.5宁波重庆6435.3杭州16.634.7长沙苏州12.130.9昆明 厦门12.4东莞6.3广州20.9惠州6.2佛山13.4深圳3.7153.4天津刚需买房最豪气,全款支付占比37.5%“贷款买房还是一次性付清?”看似是个选择题,但更多考量的是城市刚需购房群体的购房支付实力。在30个样本城市中,天津刚需购房一次性付清占比达到37.48%,第二名城市昆明全款占比仅为27.82%,相差近10个百分点。而南方城市深圳、东莞、佛山、广州的刚需买房更喜欢贷款,全款买房占比在30个城市相对较低。全款商贷公积金贷款组合贷

图4:城市刚需购房付款方式占比情况南京广州厦门北京杭州深圳济南武汉天津成都南通合肥青岛大连宁波佛山苏州昆明重庆长沙无锡石家庄沈阳东莞烟台惠州西安0 20 40 60 80 10016PART4首套置业调研篇“你为什么买房?为了追求自由、为了私密空间、为了结婚、为了孩子上学、为了父母……”一般认为,无房计划购房人群中刚性需求占比较高,本篇基于调研数据重点分析这一人群,探讨未来刚需消费偏好及预期。结果显示,无房计划购房人群对房价心态平稳,但购买力有限对价格因素敏感;居住刚性需求在住房选择时,偏好硬件设施大于软性配套。174.1未来购房计划:90后成刚需消费主力“后浪”,手有1套房消费者超八成还想买今年正式迈入而立之年的90后们,已成为买房路上的主力“后浪”,28.82%的受访者名下无房,其中79.6%为90后人群。调研人群中随着年龄增长,各年龄段内无房人群比例逐步下降,但考虑到95后、00后低生育率、低自然增长率时代背景,人口红利支撑住房刚需规模增长正在减弱。未来购房计划方面,无房群体中71.62%的消费者计划购房,其中56.7%的消费者计划未来3年内实现买房置业;而有房群体中也有相当一部分

未来购房计划两大潜力客群:无房&改善您名下有房吗?各年龄段无房占比情况A没有28.82%年龄段无房占比B1套59.97%A00后76.47%C2套9.95%B95后54.20%D3套及以上1.25%C90后28.16%D85后14.52%未来计划购房占比情况E80后11.64%无房人群有房群体F75后10.57%A没有28.38%33.40%G70后10.53%B有71.62%66.60%H70前8.96%消费心态:有钱买房是首选,八成认为房价微涨或持平受访者计划未来购房,占比达到66.6%,其中手上有1套房的消费者66.9%计划未来还会购房,以改善、教育、养老目的为主。对于未来无购房计划人群,目前无房或有房群体的原因都有“房价太高买不起”“不想背房贷压

您对所在城市未来1年房价预期如何?整体受访者 无房计划购房A大幅上涨8.88%8.43%B微涨53.67%55.99%C持平27.36%25.30%D微降8.49%9.44%E大幅下降1.60%0.84%

给您200万去做一件事,您会选择?A买房39.64%B整容4.91%C旅行13.30%D创业14.41%E投资理财22.28%F消费奢侈品1.50%G存银行3.45%H其他0.52%力”方面的考虑,显示出高房价对住房消费需求的抑制作用;不同的是,无房群体因为“家里有房”而不计划买房的的占比27.7%,认为“租房更合适”的占比23.8%。此外,近年来“房住不炒”政策坚决执行之下,驱使房价上涨投机性因素有所消退,消费者心态趋于平稳,超八成消费者认为所在城市未来1年内房价预期持平或微涨。

无房不计划买房调研:房价太高,租房解决居住需求您未来无购房计划的原因是?无房群体有房群体A租房更合适23.83%2.64%B家里有房27.66%54.61%C不想背房贷压力17.45%17.72%D房价太高买不起20.85%16.69%E没有选定定居城市4.68%3.07%F有更高的投资标的0.85%2.20%G等降价再买1.28%2.49%H其他3.40%0.59%184.2刚需购房力评估:超八成购房计划贷款,87%预算首付款50万元以内“没有购买力的需求是需要,不是刚性需求。”购置首套房资金来源调查购买或计划购买首套房人群的购买力如何呢?研您未来买房的资金来源?无房计划买房有房首套究显示,6成左右的消费者首套房首付款(或计A自己88.53%68.51%B配偶51.60%45.72%划首付款)在30万元以内。C家人53.46%54.57%D其他7.59%1.81%从购房资金来源方面看,购买首套房不止考验买房者的购买力,更考验家庭的经济实力。调查显超八成无房人群买房计划贷款示,购房资金来源同时包括自己、配偶、家人三方的比例,无房计划买房人群为29.0%,而有房您未来购房的付款方式是?无房计划买房有房首套群体在买首套房时“掏空六个钱包”的比例为A全款14.00%34.72%21.5%,房价上涨之下,刚需上车的难度增加,B按揭商贷34.40%36.92%C按揭公积金贷款39.46%24.69%需要更多的家庭支持。不过,在有买房需求的人D按揭组合贷12.14%3.67%群中,认为仅靠自己努力10年内能攒够首套房首60.8%受访者认为仅凭自己努力付款的比例为60.8%。10年内能买房在购房付款方式上,无房计划买房人群对贷款的您觉得仅靠自己工作多久能攒够首套房首付款?依赖度加大,有房人群购置首套房时贷款占比A5年内17.03%B5-10年43.79%65.3%,而无房群体买房计划贷款的比例为86%相差近20%个百分点。

C10-15年25.17%D15年以上10.28%E永远买不起3.73%首套房还贷压力调查:6成月供占工资20-50%您首套房的首付款是多少?您首套房的月供占工资比例多少?有房首套无房计划购房有房首套无房计划买房0-30万元60.60%63.73%A20%以下14.46%22.75%31-60万元26.67%26.86%B20%~50%63.37%66.67%61-90万元5.99%3.53%C50%~80%20.22%9.80%91-120万元4.19%4.31%D80%以上1.95%0.78%120万元以上2.55%1.57%194.3首套房考虑因素:硬件设施比软性配套更重要从住房消费选择偏好看,无房计划买房群体主要还是想解决“住”的问题。在选房考虑因素中,首要考虑价格因素,其次地段、面积及户型也是优先考虑项,而对于小区配套及物业、医疗资源及职住距离这些软性配套关注度不高。未来潜在刚需客群的理想居住空间多大呢?调研显示,无房人群首套房居住面积近五成计划在90平方米以内,61-90平方米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