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2P技术与著作权侵权法律问题研究_第1页
P2P技术与著作权侵权法律问题研究_第2页
P2P技术与著作权侵权法律问题研究_第3页
P2P技术与著作权侵权法律问题研究_第4页
P2P技术与著作权侵权法律问题研究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7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2P技术与著作权侵权法律问题研究PAGEPAGEV摘要PeertoPeer(P2P)作为一种崭新的传输模式,不仅能提供隐私保护与匿名通信,还能提高网络的健壮性和抗毁性,促进网络信息服务的发展。但是,数字时代的到来使得P2P技术引起了著作权人、科技产业和社会公众的利益冲突。由此技术所引起的著作权侵权法律问题非常复杂,包括了合理使用、私人复制及间接侵权责任等这些著作权法中最复杂的问题。文章采用历史唯物主义之历史考察方法、辩证唯物主义之实证方法、比较分析方法,研究目的在于探讨P2P技术引发的著作权侵权法律问题。论文的主要贡献按章归纳主要包括:第一章介绍了P2P技术的动态发展对网络知权保护带来的挑战。首先,面对分散型P2P对等网络技术对版权制度的冲击,美国索尼案中所确立的技术中立原则凸显缺陷;其次,随着第二代没有中央服务器的P2P软件的陆续出现,引发对传统版权侵权责任理论的挑战;最后,“去中心化”的P2P网络结构引发了对网络司法监控的挑战。本章提出由于P2P共享技术对知识产权的冲击,传统的版权理念应秉承利益平衡的精神随着技术的更新而加以完善。这一系列的挑战都将引发高科技条件下现代版权立法的新变革。第二章总结了P2P技术引发的著作权侵权问题。在P2P技术中,终端用户的种子提供行为、终端用户下载复制后的“非合理使用行为”、网络服务商“设置链接”引发的侵权行为及网站经营者的“信息编译”行为均会对版权人合法利益造成侵害。通过援引一系列轰动P2P业界的经典案例及事件,本章总结了P2P网络信息服务中存在的四种主要的侵权行为形式。第三章分析了P2P技术引发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责任认定问题。首先分析了P2P软件的终端用户、多种类型的互联网服务提供商(只提供P2P软件下载服务、提供用户注册和登录服务、提供索引目录服务)的责任认定问题。然后指出对于“中央型P2P软件”和“分散型P2P软件”的责任认定差异。最后总结了涉及“技术中立问题”案件中对“非中立性技术应用”进行判断的标准。在司法实践中,对于各类主体责任认定是网络环境下著作权法律保护的关键所在。第四章提出了P2P技术引发的著作权侵权纠纷的解决办法。首先,通过对国际纠纷解决机制的横向比较,提出著作权补偿金制度是一种三赢的方案的观点。其次,通过对国际法律规制的评价,指出国际条约和各国法律面临严峻的挑战。最后,提出了解决我国P2P技术侵权问题的建议。本章主要运用比较分析方法意图提出解决我国P2P技术所引发的著作权侵权问题的系统性建议。关键词P2P技术,著作权侵权,责任认定,纠纷解决方式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2P技术与著作权侵权法律问题研究ABSTRACTPeertoPeer(P2P)isanewmodeofdatatransfer,notonlytoprovideprivacyandanonymouscommunication,butalsoimprovetherobustnessandsurvivabilityofthenetwork,andpromotethenetworkinformationservices.However,thearrivalofthedigitaldecademakestheP2Ptechnologieshavecausedtheconflictofcopyrightowner,thetechnologyindustryandthepublic.ThelegalissueofcopyrightinfringementarisingfromP2Ptechnologyisverycomplicated,includingrationaluse,privatecopyingandindirectcopyrightinfringementliability,etc.Thisthesisusesmethodsofhistoricalmaterialism,dialecticalmaterialismoftheempiricalmethod,andcomparativeanalysistoexplorethelegalissuesraiseinthecopyrightinfringement.Themaincontributionsofthisthesisinclude:Chapter1introducesthechallengesofprotecting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fromtheevolvingP2Ptechnology.Firstofall,theimpactonthecopyrightsystemfromdistributedP2Pnetworktechnologymakestheprincipleoftechnologyneutralitydeficient.Secondly,thesecondgenerationofP2Psoftwarewithoutacentralserverchallengesthetraditionaltheoryofcopyrightinfringementliability.Finally,the"decentralized"P2Pnetworkinfrastructureledtothechallengeofjudicialcontrol.DuetotheimpactofintellectualpropertyrightsfromtheP2Psharingtechnology,thischapterproposesthetraditionalconceptofcopyrightshouldbeimprovedwiththeupdateoftechnologybasedonthespiritofbalancingtheinterests.Thisseriesofchallengeswillleadtothenewchangesofmoderncopyrightlegislationunderhigh-techenvironment.Chapter2summarizestheissuesofcopyrightinfringementraisedfromP2Ptechnology.InP2Ptechnology,theseedingbehaviorofend-user,the"non-fairusebehavior"afterdownloadingofend-user,theinfringementbehaviorinducedby“link”ofthenetworkserviceprovider,andthe"informationcompilation"behaviorofwebsiteoperatorswillcauseagainstthelegitimateinterestsofcopyrightowners.StirbyinvokingaseriesofclassiccasesandeventsofP2Pindustry,thischaptersummarizesthefourmajorformsofviolationsexistinP2Pnetworkinformationservices.Chapter3analyzesthecopyrightinfringementliabilityinducedbyP2Ptechnology.ThischapterfirstlyanalyzeofresponsibilityissuesoftheP2Psoftwareendusers,manytypesofInternetServiceProviders(onlyprovidingP2Psoftwaredownloadservices,providinguserregistrationandloginservice,providingindexdirectoryservices).ThenpointoutthedifferenceofresponsibilitybetweenthecentralanddecentralizedP2Psoftware.Finallysummarizethestandardtojudge"non-neutralityoftechnology"involvingthe"technologyneutrality".Injudicialpractice,themainresponsibilityforallisthekeyoflegalprotectionofcopyrightinthenetworkenvironment.Chapter4proposessomesettlementsofcopyrightinfringementdisputeinducedbyP2Ptechnology.Firstly,byhorizontalcomparisonofinternationaldisputesettlementmechanism,theauthorproposesaviewthatcompensationsystemofcopyrightisawin-winsituation.Secondly,byverticalcomparisonoftheinternationallegalregulation,pointingoutthatinternationaltreatiesandnationallawswillfaceseriouschallenges.Finally,somesettlementsfordomesticP2Pinfringementissuesarerecommended.ThischaptermainlyutilizescomparativeanalysistechniquesintendingtoproposesystemicsolutionstoourP2Pcopyrightinfringement.WANGNa(InternationaLaw)DirectedbyProf.ShenYujunKEYWORDSP2Ptechnology,copyrightinfringement,responsibility,resolution目录引言 1第1章P2P技术的动态发展对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 21.1对技术中立原则的挑战 21.2对传统版权侵权责任理论的挑战 31.3对网络司法监控的挑战 41.4对利益均衡机制的挑战 71.5小结 8第2章P2P技术引发的著作权侵权法律问题 102.1种子提供行为引发的著作权侵权法律问题 102.2共享下载行为引发的著作权侵权法律问题 122.3设置超链接行为引发的著作权侵权法律问题 152.4信息编译行为引发的著作权侵权法律问题 182.5小结 20第3章P2P技术引发著作权侵权行为的责任认定问题 213.1P2P软件终端用户侵权责任的认定难点 213.1.1直接侵权责任的认定 213.1.2种子提供者的责任认定 213.1.3共享下载者的责任认定 233.2网络服务提供者(ISP)著作权侵权责任的认定难点 283.2.1间接侵权责任的认定 293.2.2只提供P2P软件下载服务的ISP的责任认定 303.2.3提供用户注册和登录服务的ISP的责任认定 313.2.4提供索引目录服务的ISP的责任认定 313.3P2P软件提供者的著作权侵权责任认定难点 323.3.1“中央型P2P软件”的责任认定 323.3.2“分散型P2P软件”的责任认定 353.3.3“非中立性技术应用”的认定 383.4小结 41第4章P2P技术引发著作权侵权纠纷的解决 424.1国际纠纷解决机制的横向比较 424.1.1诉讼 424.1.2数字权利管理体系 444.1.3著作权补偿金制度 464.2国际法律规制的评价 474.2.1国际条约 484.2.2美国国内法 494.3解决我国P2P技术侵权问题的建议 504.3.1制度层面 504.3.2技术层面 564.3.3法律层面 574.3.4合作层面 594.4小结 60结论 61参考文献 62致谢 67上海海事大学硕士学位论文P2P技术与著作权侵权法律问题研究PAGE32引言P2P技术在给人类带来巨大的便利的同时,也带来了诸多的法律问题,尤其是版权问题。大量P2P软件用户在网上传输受版权法保护的音乐、电影、书籍、软件等文件,这使得版权人的利益受到了巨大的损失。于是,在世界各地,版权人对P2P软件提供者、ISP和P2P软件用户提起了大量的诉讼,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我们不能因为未解决的网络版权问题所造成的软件暂时失控现象而全盘否定P2P软件本身,甚至全面封杀这项技术,那将是对技术创新的一个打击,也会增加社会公众获得和使用信息的成本。P2P技术扩大了P2P软件终端用户的复制权,但P2P软件终端用户对复制权的滥用,造成P2P软件终端用户的复制权与版权人享有的版权之间的冲突,才使各国政府视P2P技术为洪水猛兽。这实质上是技术的发展与防止技术滥用之间的矛盾,是互联网环境下著作权人和社会公众在利益分割上的冲突,是传统著作权私有财产制度与网络信息资源的共享性、开放性相悖的表现。在这种新技术与传统的著作权保护产生矛盾时,法律这种调节矛盾的平衡器就显得尤为重要。根据现有的著作权法律,软件最终用户、网络服务提供者、软件提供者到底是否构成侵权,应该承担什么责任是值得探讨的重大问题,也正是本文研究的主题。我国现有法律制度对P2P技术带来的版权侵权没有明确的规定。对于P2P技术提供者的间接责任的认定,在法律制度上还需要一个渐进的过程;而对于为数众多的P2P软件用户,即直接侵权人,版权人也很难通过法律手段得到救济。通过明确各方的侵权责任,有利于形成完整的认定方法,在司法实践上利于案件的解决,同时可以促进完善相应的法律法规,最终实现各方利益的平衡,形成多赢局面。本文试图通过援引一系列轰动P2P业界的经典案例及事件,采用分析实证、比较研究、案例分析等法学研究方法,从社会事实的角度展开,总结P2P网络信息服务中存在的主要侵权行为并进行责任认定,提出相应的解决办法。第1章P2P技术的动态发展对网络知识产权保护的挑战对技术中立原则的挑战P2P是英文PeertoPeer(点对点)的简称,又称为文件共享技术(FileSharing)。事实上,网络上现有的许多服务都可以归入P2P的行列.如迅雷,电骡,BT,eMule,BitComet,PPLive,微软的MSNMessenger以及央视2006年春节晚会网络直播所用的GridMedia软件等等,都是运用了P2P技术。鉴于P2P技术得到了广大网络用户的追捧,P2P技术的开发者也投入巨大的精力研发该项技术,使之臻于完善。P2P技术自诞生以来,已经发展到第三代:即集中型P2P技术,分散型P2P技术和匿名型P2P技术。集中型P2P技术尚未脱离对集中服务器的依赖,故对技术中立原则(具有"实质性非侵权用途"的复制设备的制造商和经销商不承担“帮助侵权责任”规则)没有挑战;分散型P2P技术的出现则开始挑战上述规则,并引发高科技条件下现代版权立法的新变革;而匿名型P2P技术的诞生,使得RIAA(美国唱片业协会)等版权组织面临尴尬局面。由于P2P技术可以实现不特定用户计算机之间的直接联系和信息交流,无需首先登录由他人经营和管理的网络服务器,所以,关闭任何一名用户的计算机都不会影响P2P软件从其他用户的计算机中搜索所需要的文件,这使得用户获得和发布信息的独立性大大加强,因而成为"自电子邮件和万维网产生以来互联网上发生的最大革命。技术中立原则是索尼案中确立的“实质性非侵权用途”标准,在P2P技术的动态发展中,这一为当时技术量身定做的规则已经不再适用。在1984年的索尼案中,环球和迪斯尼将生产录像机的索尼告上法庭,声称人们利用索尼的录像机在家里录制电视节目,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索尼应对此承担帮助性侵权责任。原告认为,SONY公司研发的便携式摄象机能帮助一些不特定的人进行了对电影的翻拍盗版行为,正是SONY摄象机提供的技术使得这样侵权行为变成可能,并实际造成了原告的经济损失,因此要求法院判令SONY公司承担侵权责任。此案率先提出了“帮助侵权”的概念。但是,美国最高法院的判决确立了“实质性非侵权用途标准”(索尼原则),为了在家庭中“改变观看时间”使用录像机录制电视节目构成“合理使用”;只要产品能够具有一种潜在的“实质性非侵权用途”,产品的制造商和经销商就不承担“帮助侵权责任”。[[]SonyCorporationofAmericaetal.v.UniversalCityStudiosInc.etal.464U.S.417at423(1984).]故在此后二十余年,美国国会通过的《家庭录音法》、《千禧年数字版权法》以及联邦通讯委员会对摄录设备规定的技术标准,将录像机的“合理使用”范围牢牢限制在录制免费节目中。[[2]王迁.“索尼案”二十年祭——[]SonyCorporationofAmericaetal.v.UniversalCityStudiosInc.etal.464U.S.417at423(1984).[2]王迁.“索尼案”二十年祭——回顾、反思与启示[J].知识产权研究,2004(4):59.然而,面对P2P对等网络技术对版权制度的冲击,“实质性非侵权用途标准”凸显缺陷,[[3]同注[2].]虽然P2P技术和众多专利技术一样都具有中立性,“实质性非侵权用途标准”也可以对双重技术提供无条件的保护,但是,此标准在各大案例(Napster案、Aimster案、Kuro案及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Gorskter案)的司法责任认定中已经逐渐成为网络服务商意图规避责任的“借口”。而且,在技术实践中,若有技术开发商或提供商故意设计一种主要用途是侵权,但是却至少存在一种或几种潜在的合法用途的技术来规避责任,那么“实质性非侵权用途标准”也将会受到质疑。正如索尼案中少数派法官尖锐指出的那样——“这实质上使帮助性侵权的概念形同虚设。只有那些最缺乏想象力的制造商才不能证明其产品不能够具有某些实质性非侵权性的用途。”[[4]同注[1].]。所以,P2P[3]同注[2].[4]同注[1].对传统版权侵权责任理论的挑战在NaPster案中可以根据集中型P2P系统的服务器同传统服务器有极大的相似之处,来适用传统版权侵权责任理论,认定其行为完全符合“帮助侵权”和“代位责任”的构成要件。但是随着第二代是以Gnutena为代表的、没有中央服务器的和后来以FastTrack为代表的、没有中央服务器,但有“超级节点”的P2P软件的陆续出现,Napster案中的规则己经不能用来认定其构成帮助侵权或替代侵权的事实。针对这种情况,美国又在2005年通过了《2005家庭娱乐与版权法案》,其中的规定对P2P软件的使用者发出的明确的禁止令。可见,立法必须要随着技术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并且要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否则就会出现“亡羊补牢”的现象,总是让技术引发的侵权牵着鼻子走。所以,要设计前瞻性的立法。对网络司法监控的挑战网络信息传输控制的主要手段,包括以下三种:(1)通过市场准入而控制信息内容提供者;(2)通过控制网线而控制信息内容的传输;(3)通过集成技术措施而定向网络信息的接受者。总结而言,控制网络信息传输的两类主要手段是:控制信息内容提供者与控制信息内容接受者。建立市场准入机制与控制网线在本质上都属于控制信息内容提供者。P2P网络结构与C/S模式或者B/S模式不同,其网络信息内容的传输并不发生在网络用户与中央服务器之间,而直接发生在平等的网络用户与网络用户之间。因此,在P2P网络结构中,任何网络用户都可能成为信息内容提供者,而不需要专门提供信息内容的中央服务器。这种分散的、“去中心化”的网络结构给网络信息传输控制带来了很大挑战,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对市场准入控制的挑战——荷兰KaZaA案在P2P业务服务提供商多如牛毛、鱼龙混杂的现今社会,监管部门为了能够更有效的控制网络安全,就必须采用市场准入制度来统一规范市场,从而实现优胜劣汰,将不符合市场准入条件的ISP淘汰出局,从而使得网络环境更加安全健康,促进P2P市场良性发展。P2P网络结构使得用户不需要集中提供所传输的网络信息内容的中央服务器,用户在成为共享者的同时也担当着提供者的角色,因此就给当今的市场准入控制带来了极大的挑战。首先,在中央型P2P网络结构中,由于存在提供集中搜索功能的P2P网站,市场准入机制对这些网站仍然具有一定控制效果。但是,笔者认为,由于很多地区甚至是国家对于P2P软件提供商和ISP都规定了免责条款,而享受免责条件的门槛规定得又非常低,这就使得此两者在市场准入中并不需要满足特别条件就能设立,P2P业务的ISP也并没有比一般性的ISP受到更多的限制。其次,在分散型P2P网络结构中,市场准入的控制能力相比第一种结构而言就大大降低了。因为在这些P2P网络结构中不再需要提供集中搜索功能的中央服务器(即并不需要专门的P2P业务的ISP),尽管在很多情况下仍然存在为P2P软件最终用户提供的虚拟社区,但是实际上虚拟社区并非属于P2P网络服务商的性质。以2001年荷兰法院判决的KaZaA案为例,由于KaZaA(它的全称是KaZaAMediaDesktop或KMD)是SharmanNetworks所有的一种分散的Internet对等(P2P)文件共享程序。不像文件共享程序Napster,Napster使用的是一种中央服务器来索引文件,而KaZaA用户直接从彼此的硬盘驱动器上共享文件。计算机用户可以在KaZaA设置的时候决定他们电脑上的那些文件可以被共享。在KaZaA网络上,如果一台计算机配置成只下载文件,而不把自己的文件和别人共享,那么这台计算机叫做一个节点(Node)。如果这台计算机还能把自己的文件和别人共享,那么它就叫做一个超节点(SuperNode)。因为超节点间的数据传送是加密的,所以如果某人想发现谁在使用KaZaA网络以及什么文件正在被共享是很困难的。[[5]Kazaa-KazaaMediaDesktop-KMD-TT百科-TechTarget中国[EB/OL].[2010-[5]Kazaa-KazaaMediaDesktop-KMD-TT百科-TechTarget中国[EB/OL].[2010-3-27]./word_2770.htm.2.对直接网线控制的挑战——对BT端口的封杀实践中权利人往往是通过直接控制网线,尤其是直接控制中央服务器所提供的信息的方式实现对P2P网络结构中的信息内容的控制的。笔者主要分析了以下两种网络结构对于直接网线控制的挑战:首先,中央型P2P网络结构使得直接网线控制愈发容易,因为尽管提供集中搜索的中央服务器并不直接提供在P2P网络中传输的信息内容,但是切断集中搜索,在一定程度上也就切断了P2P软件最终用户之间的联系,可以说控制混合式P2P网络中的中央服务器,也就控制了P2P软件最终用户之间的网线。但是,这种控制也存在缺点:因为此种控制并没有在物理层上根本切断P2P软件最终用户之间的联系,而是控制了P2P软件最终用户之间的互相搜索,这就为规避控制提供了可能性,从而在很大程度上使这种控制的有效性收到限制。但是,正如一些业内人士所指出的:在接到权利人通知后,即使P2P网络服务商删除或者屏蔽相应的内容,P2P软件最终用户仍然可以通过即时通讯软件——例如目前国内比较流行的QQ或者MSN——自行沟通。[[]孙琎.[]孙琎.BT侵权拷问P2P商业模式,诉讼大潮扑向中国[EB/OL].[2010-4-27]./p-9703568.html.其次,在分散型P2P网络结构中,由于并不存在确定的中央服务器,而是直接在P2P软件最终用户之间建立网络联接,因此要通过直接控制网线的方式,来达到控制信息内容在P2P网络中的传输的目的话,就必须直接在物理层面对P2P软件最终用户的网线进行控制。以BT端口的封杀为例,2004年,广州E家宽曾经一度封掉BT端口;2005年3月,曾经传出铁通ADSL服务可能封杀BT端口的谣言;2005年7月,北京蓝波万维宽带网络有限责任公司突然封杀使用BT软件的网络用户。[[]程鹏.BT下载该不该封杀?[N].南方日报,[]程鹏.BT下载该不该封杀?[N].南方日报,2005-07[8]王谐.P2P技术对电信行业的挑战及监管对策综述[J].电信快报,2006(1):59.3.对集成技术措施的挑战——TwentiethCenturyFoxCorp.v.iCraveTV案随着P2P技术与版权保护的互动发展,P2P商业模式也一直处于转型之中,从事P2P业务的公司纷纷采取集成技术措施,以限制P2P软件最终用户之间的文件共享与信息传输。但是,技术措施是否真正能够有效的阻止P2P网络结构中的著作权侵权呢?答案显然是否定的。以2000年美国法院判决的TwentiethCenturyFoxCorp.v.iCraveTV案为例,本案对集成技术措施对控制网络信息内容的控制提出质疑。[[]TwentiethCenturyFoxFilmCorp.v.iCraveTV,No.00-121,2000USDist.LEXIS1013(WDPa.Jan.28,2000).]iCraveTV是加拿大的一个通过Internet传输电视节目的公司,维持着一个域名iCraveTV.com的网站。在加拿大,任何人都有权转播电视内容,但是不得对电视内容做任何变动。iCraveTV公司为了避免遇到著作权纠纷,采取了一些技术措施,尽量将自己限定在加拿大本地,即屏蔽非加拿大公民登录网站,例如它要求其用户必须在登录时提供一个电话号码,以验证用户的身份。但是美国足球大联盟、美国篮球大联盟、20世纪福克斯电影公司、迪斯尼公司和美国四大广播网络认为iCraveTV公司侵犯了他们的著作权,要求该公司能保证美国公民无法登陆该网站,否则就必须关闭。[[[]TwentiethCenturyFoxFilmCorp.v.iCraveTV,No.00-121,2000USDist.LEXIS1013(WDPa.Jan.28,2000).[]同注[2].[]同注[2].从上文对网络信息传输控制的难度的描述来看,权利人与司法者很难做到对P2P网络中传输的信息内容进行有效甄别。这是由于网络架构的动态性决定的,这一点在20TwentiethCenturyFoxFilmCorporation,etal.v.iCraveTV,etal.案中表现的淋漓尽致。这是由于P2P网络架构的多样性决定的,由此可见,对技术有效甄别是实施网络监控保护的前提条件。即,对网络中所传输的信息内容进行著作权保护的基本前提条件就是,在规范层面,权利人能够在实践操作中精确区分传输的信息内容的违法性。有学者根据既有的P2P立法和判例,指出现存主导产业的“领导者可以使用各种控制措施”,“最明显的就是,他们可以借助法律的力量来扼杀对其强权构成威胁的创新,他们可以利用市场的力量来动摇创新者挑战其地位的企图,他们可以通过社会规范来声讨那些离经叛道者,或者,他们可以凭借架构来阻碍创新者进行创新。”[[12][12]劳伦斯.莱斯格.思想的未来[M].李旭,译.北京:中信出版社2004:152.可见,无论是控制信息内容提供者,还是控制信息内容接受者,在P2P网络中,网络信息传输控制都会遇到很大困难,在分散的、“去中心化”的P2P网络结构中,要区分传输的信息内容的合法性,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无法实现。对利益均衡机制的挑战“利益均衡”是版权法公认的精神,在P2P软件被广泛应用于版权侵权的今天,版权保护面临着利益失衡的危险。主要表现在四个方面:版权人利益与版权产业商利益的失衡;公共利益与版权人利益的失衡;公共利益与版权产业商利益的失衡;精神利益与经济利益的失衡。[[13]赵杰宏,金雪妹.数字环境下我国实施版权补偿金制度之必要性与可行性[J].商场现代化,2005(23):

17[13]赵杰宏,金雪妹.数字环境下我国实施版权补偿金制度之必要性与可行性[J].商场现代化,2005(23):

17.面对P2P共享精神的冲击,是不是我们以前坚守的版权理念也应该随之进行适当调整呢?面对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作为上层建筑的法律是否也应随之发展完善呢?版权这一制度的产生本身就是版权所有者和公众博弈产生的一种平衡利益的规则。比如版权法一方面规定版权专有,另一方面又赋予公众合理使用的权利来进行利益平衡。随着社会不断发展进步,这种规则也在不断完善和进步。可见,面对P2P技术日新月异,对这样一种前景广阔的技术一味对其进行阻止和制裁很可能对整个社会的进步产生极为不利的影响,在此,我们需要探讨的是如何通过设计对技术滥用行为的保护措施达到P2P网络技术环境下新的利益均衡。小结在本章,我们研究了P2P技术的动态发展对网络知权保护的挑战。1.面对分散型P2P对等网络技术对版权制度的冲击,美国索尼案中所确立的技术中立原则(具有“实质性非侵权用途”的复制设备的制造商和经销商不承担“帮助侵权责任”规则)凸显缺陷,此标准在各大案例(Napster案、Aimster案、Kuro案及美国联邦最高法院对Gorskter案)的司法责任认定中已经逐渐成为网络服务商意图规避责任的“借口”。2.随着第二代是以Gnutena为代表的、没有中央服务器的和后来以FastTrack为代表的、没有中央服务器,但有“超级节点”的P2P软件的陆续出现,Napster案中的规则己经不能用来认定其构成帮助侵权或替代侵权的事实,由此引发对传统版权侵权责任理论的挑战。3.无论是控制信息内容提供者,还是控制信息内容接受者,在P2P网络中,网络信息传输控制都会遇到很大困难,在分散的、“去中心化”的P2P网络结构中,要区分传输的信息内容的合法性,需要付出高昂的代价,甚至在某种意义上说是无法实现,由此引发了对网络司法监控的挑战。本章提出了面对P2P共享技术对知识产权的冲击,传统的版权理念应秉承利益平衡的精神随着技术的更新而加以完善的观点。这一系列的挑战都将引发高科技条件下现代版权立法的新变革。第2章P2P技术引发的著作权侵权法律问题众所周知,随着P2P技术的广泛应用,网络终端用户通过使用此技术便利了自己的生活的同时,此技术所凸显的法律问题也不容小觑。在网络世界中,经常发生着网络用户凭借P2P软件共享或下载各种格式的受著作权保护的音频、视频、电子书、软件、其他多媒体产品的行为,这不仅侵害了著作权人的权益,更会对电子产品产业链形成严重的威胁。网民对于共享的需求促使了P2P技术的迅猛发展,由于该技术不需经过服务器,且文件共享的过程不受其他因素的控制,故终端使用者在利用P2P网络信息共享技术时经常会触犯受版权保护的音像作品,来自视频制作人、音频制作人的诉讼源源不断,且侵权现象所带来的危害在唱片业和影视业的尤为明显。在此,笔者通过援引一系列轰动P2P业界的经典案例及事件总结了P2P网络信息服务中存在的四种主要的侵权行为形式。2.1种子提供行为引发的著作权侵权法律问题在基于P2P技术的服务网络中,用户可以在P2P平台发布其拥有的任何一种信息资源,也可以方便迅速地免费下载他需要的可共享信息资源,这些资源包括了合法的和不合法的影音作品、电脑游戏、软件等。这使得很多版权人的作品在未取得版权人许可的条件下无限制地传播,传播的范围无限制地扩大,严重威胁到了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也损害了版权人的经济收益。我国在修订《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以下简称《著作权法》)时,根据《世界知识产权组织版权条约》(WCT)第8条“向公众传播权”规定了“信息网络传播权”。修订后的《著作权法》规定:“信息网络传播权”是指“以有线或无线方式向公众提供作品,使公众可以在其个人选定的时间和地点获得作品的权利。”在P2P信息服务网络中,用户无限制地提供供他人下载的未经授权的作品的行为是侵犯著作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的。[[14]张敏,马海群.P2P文件共享技术对网络知识产权的影响探讨[J].情报学,2007,25(6):881–885[14]张敏,马海群.P2P文件共享技术对网络知识产权的影响探讨[J].情报学,2007,25(6):881–885.为了直观的了解终端用户的发布行为对版权人信息网络传播权的侵害,笔者例举了全球首宗BT软件非法发放电影案,即香港陈乃明一案。2005年1月12日,香港海关首次针对“点对点档案分享”网络的侵犯版权活动展开执法行动,在屯门拘捕一名绰号“古惑天皇”的失业网民,怀疑他把家中的三套正版电影,制成BT“种子”档案在香港新闻讨论区发放供网民下载。电影包括《夜魔侠》、《宇宙深慌》及《选美俏卧底》。5月27日,香港海关正式立案起诉该男子,诉其涉嫌利用“点对点软件”非法在网上发放侵犯电影版权。10月12日,此案在香港屯门裁判法院正式开庭审理。10月24日,经香港屯门裁判法院裁定,被告陈乃明违反3项《版权条例》罪名成立,控罪指他本年1月10日及11日,3次在网上侵权发布电影罪名成立。此案押后至11月7日进行判决,根据香港《版权条例》相关规定,相关罪行最高刑罚为处每份侵权复制品罚款5万元及入狱4年。[[][]谢静.全球首例利用BT侵权案于香港一审审结[J].中国发明与专利,2005(12):50.本案中,陈乃明的网络上传行为在主观上并无非法牟利目的也无侵犯他人版权之意,但为何被判处刑罚呢?其原因在于,这3部电影经陈乃明发放于网络后,有30-40人进行了免费的下载。虽然这只是被告的个人行为,但是在宏观角度看,陈乃明上传发布3套正版电影的行为违反了《版权条例》,侵犯了版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虽然,著名哲学家曾断言,凡存在必然是合理的。P2P技术的发展也有其合理性。通过P2P网络平台,终端用户可以积极参与网络信息共享进行发布信息或互动沟通,在获得资源的同时又提供资源,既是得益人也是贡献人,真正做到资源共享,人人受益,提供资源和获得资源这两个角色一直在交错进行。由于不凭借中央式服务器参与共享服务,而是点对点间进行交换工作,着实增加了信息获取量,优化了网络结构。但是,从法律人的观点看,利用P2P技术发布传播信息决不能触犯法律。在网络世界中,鉴于侦查和取证的无国界性,网警并不能现实地销毁侵权实物,更不能关闭网络。网民的上传行为若不征得版权人的许可,在互联网这个无地域性的国度,必然会疯狂滋生,严重威胁到版权人的信息网络传播权,降低了版权人的潜在经济收益,对世界版权制度形成巨大冲击。香港屯门此案的判决引起了广大网民对P2P侵权的广泛探讨,但中国内地对此类发布BT种子供他人下载的行为持何态度呢?据笔者调查,内地对于此类发布行为尚无法律惩治的案例。由于中国实行一国两制,香港的法律并不等同于大陆的法律,香港的判例也并不当然相符于中国内地的国情,即使相似的案情发生在内地,内地的判决也不必然与香港屯门判决相符。可见,判决及立案条件的统一化取决于P2P技术理论争议的解决以及法律环境的统一。在中国内地,打击网络知识产权侵权工作主要由中国版权管理部门负责,主要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47条的规定,对象仅仅限于BT案件中的团体大案要案,并没有受理对个人下载的投诉。全球首宗BT侵权案只是对内地侵权行为起到威慑作用,对降低网上侵权案件率有显著作用。我国内地目前规制的对象仅限于网站,个人还不是知识产权侵权主体,虽认为个人的侵权行为违法,但是,现在暂时归类为情节显著轻微,属于不承担责任的范畴。但是,笔者坚信,随着法律的进步,只要涉及侵权就应当承担侵权责任。2.2共享下载行为引发的著作权侵权法律问题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第22条第l项规定: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使用他人己经发表的作品,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不向其支付报酬。根据这个条款,P2P软件最终用户的下载行为属于为个人学习、研究或者欣赏的范围,属于合理使用。但是为了防止作品使用者滥用“合理使用”的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实施条例》(以下简称《条例》)第21条对“合理使用”条款又作了补充规定:依照著作权法相关规定,使用可以不经著作权人许可的已经发表的作品,不得影响作品的正常使用,也不得无故损害著作权人的合法利益。[[16]崔立红.P2P技术相关版权侵权问题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13–[16]崔立红.P2P技术相关版权侵权问题研究[J].安徽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7(4):13–16.为了直观的了解终端用户下载复制后的“非合理使用行为”对版权人合法利益的侵害,笔者例举了美国首例网络音乐下载侵权案,即詹米·托马斯Vs美国唱片协会一案;唱片协会诉讼系列案件和台湾陈佳慧案。美国首例网络音乐下载侵权案于2009年6月18日被二度宣判,明尼苏达州32岁的单身母亲杰米·托马斯非法传播歌曲的侵权事实成立,法院判令她向6家唱片公司支付总计为192万美元的赔偿金,每首歌的赔偿金额高达8万美元。托马斯是明尼苏达州一个小镇上的印第安部落妇女,是在法庭上挑战唱片业指控的第一人。美国唱片业协会指控她2005年利用文件共享软件非法传播24首歌曲。2007年10月,此案的主审法官判决托马斯向6家唱片公司支付总计约22万美元的赔偿。但这名法官后来称“自己当时向陪审团作出了错误的指示”,该案因此被发回重审。托马斯对192万的巨额赔偿金感到震惊,因为她下载的那些歌曲标价只有99美分。托马斯的辩护律师西布莉说,托马斯准备提起上诉。[[]张杰.美国女子非法下载MP3被罚190万[EB/OL].(2009-6-20)[2010-5-27]./html/2009-6/200962015304136316.shtml.]其律师称,上诉可能要求法官依照宪法精神来取消赔偿金。如果此方法奏效,则RIAA的胜诉将不会成为先例。本案中原告诉称,托马斯不仅未经允许下载音乐,还使用KaZaA共享软件,把它们提供给更多网民,这一做法损害了唱片销售。辩方认为原告指控难以成立的因素有两点:首先,托马斯的个人电脑上未发现共享软件;其次,无法证明“特里斯达”就是托马斯本人。[[]刘斌.美首次判决网络音乐下载案[EB/OL].(200[]张杰.美国女子非法下载MP3被罚190万[EB/OL].(2009-6-20)[2010-5-27]./html/2009-6/200962015304136316.shtml.[]刘斌.美首次判决网络音乐下载案[EB/OL].(2007-10-8)[/News/IT/100QJ122007.html.此诉讼经过一审、二审、上诉,除了产生了本案巨大的社会影响力和巨额赔偿金外,还构成了它对美国版权结构缺陷的披露。华盛顿电脑及通讯行业协会主席布莱克(EdBlack)在声明当中强调,“我们的版权法管得太宽了,正在被滥用,而推动滥用者的强烈动机已经超越了常识的层面。”布莱克指责,罚款的数额是“荒谬的”。[[]TheresePoletti.美版权法改革的可能起点[EB/OL].(2007-10-8)[2010-4-7]./index.php?doc-view-131566.]旧金山电子先锋基金会资深律师范罗曼(FredvonLohmann)在博客当中表示,其实最高法院已经非常清楚地指出,不合理的损害赔偿其实已经有悖于美国宪法的相应条款,他还指出,最高法院在不久前的裁决中曾经明确过,一个法庭不应该将法定的赔偿金“用作明确或者暗中传达信息,以阻止其他并未参与本案的违反者”。[[]同注[19].]加利福尼亚大学法学院教授萨缪尔森(PamelaSamuelson)就此案件呼吁改革版权法,“美国的版权法之下,那些足够迅速地为自己的成果进行了注册的原告就可以得到合法的损害赔偿,每一件作品的最低赔偿价格是750美元,最高可以达到15万美元。”[[]同注[19].]Loyola大学经济学教授WalterBlock对著作权法同样深恶痛绝,但他对于实体窃盗的建议罚则值得参考。他表示:“我的看法是实价赔偿,加上(诉讼)花费,加调查成本,再加吓阻性罚款。”如此即可造成额外的制止效果,并避免有钱人滥用该法。换句话说,处罚应符合犯行的程度。[[]同注[19].]参考在过去十年来唱片和电影业(包括某些大型软件公司)积极向政府和人民“讨租金”(rent-seeking)的作为即可证明著作权法对社会底层人员的压迫,如SonnyBono著作权期限延长法案(TheSonnyBonoCopyrightTermExtensionAct)、数字千禧年著作权法案([]TheresePoletti.美版权法改革的可能起点[EB/OL].(2007-10-8)[/index.php?doc-view-131566.[]同注[19].[]同注[19].[]同注[19].[23]陈智文.分析:著作权无限膨胀,RIAA大赢,小民赔死[EB/OL].(2007-10-8)[2010-4-27]./2004/0122/105616.shtml"/2004/0122/105616.shtml.]③[]张婷.国际唱片业联盟(IFPI)将对音乐非法下载开始新一轮法律诉讼[EB/OL].(2004-6-11)[2010-4[]王丹.RIAA再讼P2P音乐交换532位用户被告上法庭[EB/OL].(2004-01-22)[2010-2-27]./2004/0122/105616.shtml.[]袁飞.加拿大法官作出裁决:网上音乐交换并不违法[EB/OL].(2004-4-

/cms/cms/website/zgshdfw/layout3_common.jsp?infoId=682275&channelId=1769&siteId=190.再如,我国台湾地区的“飞行网”一案[[]上海步升音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诉北京飞行网音乐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等侵犯录音制作者权纠纷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2006)高民终字第242号.],此案是近年来一起影响较大的对P2P共享文件下载者进行制裁的案件。该案中,法院判定Kuro软件的终端用户陈佳惠“[]上海步升音乐文化传播有限公司诉北京飞行网音乐软件开发有限公司等侵犯录音制作者权纠纷案.北京市高级人民法院民事裁定书,(2006)高民终字第242号.在中国内地,也有许多终端用户每时每刻都在免费下载未经授权的影音文件或将下载的东西保存在自己电脑的硬盘上进行免费利用或欣赏。其中也不乏将其下载的文件再次上传网络的网民,可见,这些行为都会对著作权人权益构成威胁。从国际社会和我国的系列诉讼来看,对于共享下载的行为,已经受到国际唱片联盟的强烈谴责,并且已经展开了进一步的法律行动,这说明P2P模式的危险性正在逐渐显露,值得注意的是,在对终端用户的起诉中,对其违法行为的追究不是集中在下载,而是集中在通过网络传播、散布。但是,从法律诉讼的效果来看,笔者发现,并非所有的国家都将终端用户的行为追究为违法,例如加拿大判定交换共享行为为合法;而“在中国,从法律角度,对此类似的案件并不缺乏相关条例,但在司法实践中较为慎重。因为P2P新技术的特殊性,不排除用户在使用过程中‘过失犯错’的可能。”、“追究重点方向在于‘共享传播’”。[[]李宽宽.P2P侵权危险性正在提高[]李宽宽.P2P侵权危险性正在提高[EB/OL].(2007-10-10)[2010-4-15]./roll/20071010/00471707942.shtml.2.3设置超链接行为引发的著作权侵权法律问题超链接使得存在于不同服务器上的文件被相互连接在一起,各类信息内容有机地融为一体。用户在检索和查询信息时能够方便地从一个网站到另一个网站,实现跳跃式的、非线性的获取和阅读信息。在P2P网络信息服务中,通过超链接,网络信息服务者为用户提供了非常丰富的信息资源,拓宽了信息获取和传播的渠道,实现信息资源最大范围的共享。但是在进行超链接时,也容易造成对网站、网页以及受版权保护的作品的侵权。通过网络链接,用户从另一种角度和方式使用和传播了这些作品,使他人的网页在出现时无法保持原貌,破坏了原作品的完整性。[[][]孙美珍.网络信息服务中资源链接的知识产权问题[J].情报资料作,2004(1):23.为了直观的了解网络服务商(ISP)“设置链接”经过“P2P软件”指向“侵权作品”的侵权行为过程对版权人(如官网正版版权所有人)合法利益的侵害,笔者例举了国内首例P2P网络服务商侵权案,即中国PP点点通《七剑》案。在北京慈文影视制作有限公司(系电影《七剑》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著作权人)诉乐佳科技有限公司(系PP点点通软件的开发者和pp365网站的经营者)一案中,法院认为,被告公司作为P2P服务商,主观上应当明知该平台内的电影《七剑》经过合法授权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且被告有人工干预的行为,表现在故意设置的“下载人气榜30强”栏目,致使PP点点通软件用户无须以“七剑”作为关键字进行搜索,即可发现并免费下载其全部内容。认定被告故意通过其影视作品传播平台,向PP点点通软件用户非法传播电影《七剑》的行为提供了帮助,此举已侵犯了慈文公司享有的《七剑》在中国大陆地区的著作权。[[][]晓彤.P2P技术为何成了侵权的帮凶?——网络传播电影《七剑》“PP点点通”被判侵权引发的思考[EB/OL].(2007-12-25)[2010-04-15本案中,被告提供了“搜索引擎”、“提供链接”和“P2P”服务,构成“帮助侵权”。根据1998年最高人民法院《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这一司法解释中就明确规定了“教唆、帮助他人实施侵权行为的人,为共同侵权人,应当承担连带民事责任。”被告在诉讼中援引在2006年5月国务院颁布的《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中“通知删除制度”以及“技术中立原则”进行抗辩,欲以此规则为“避风港”。其实,这是对法律的误读。《信息网络传播权保护条例》第二十三条有两层意思:首先,网络服务提供者为服务对象提供搜索或者链接服务,在接到权利人的通知书后,根据本条例规定断开与侵权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的链接的,不承担赔偿责任;但是,明知或者应知所链接的作品、表演、录音录像制品侵权的,应当承担共同侵权责任。在此案中,被告只注意到第一层面,但是事实表明,被告是明知或应知所链接为侵权内容,故不再享受“避风港”待遇。笔者认为,在众多P2P索引页经营网站中,《七剑》案只是P2P网络服务商侵权的一个缩影,在我国“步升公司诉飞行网案”、“POCO网《杀破狼》案”、“PP点点通《七剑》案”中,被告败诉的核心原因并不是他们向用户提供了P2P软件,而是因为他们故意提供的链接服务侵犯了相关作品的著作权。[[]王迁.网络版权法[M].[]王迁.网络版权法[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法律出版社,2008,270.该类案件的共同点是:首先,侵权行为表现为“设置链接”经过“P2P软件”指向“侵权作品”。既然网络服务商采取了人工干预,所以,广告排列及搜索引擎和链接的设置就不可能是由搜索程序自动产生,而是经过人为的排列。P2P软件只是起辅助作用,其本质仍是故意提供链接服务,使得搜索引擎在提供链接的同时,赚取广告费用。其次,“POCO网《杀破狼》案”的法院判决[[]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6)沪一中民五(知)初字第384号.]及“PP点点通《七剑》案”的法院判决都表明,虽然仅仅开发、提供非实质性侵权用途的软件或者技术并不构成侵权,但是法院认为侵权的本质在于故意提供搜索链接的服务[[[]上海市第一中级人民法院(2006)沪一中民五(知)初字第384号.[]上海市高级人民法院(2008)沪高民三(知)终字第7号.最后,在主观方面的认定上,该类案件皆采用的是适用于判定一般链接服务提供商主观过错的“红旗标准”。“红旗标准”是指当网络系统中存有侵权材料,或被链接的材料侵权的事实已经像一面鲜亮的红旗在网络服务商提供者前公然飘扬,以至于处于相同情况下的理性人能够发现时,如果网络服务提供者采取“鸵鸟政策”,像一头鸵鸟那样将头深深地埋入沙子之中,装作看不见侵权事实,则同样认定网络服务提供者至少“应当知晓”侵权材料的存在。[[][]MelvileB.Nimmer&DavidNimmer.NimmeronCopyright,§12B.04[A].MatthewBender&CompanyInc(2003).可见,在中国司法环境下,《七剑》案足以使得类似的网络经营者警觉。目前,已有数十家唱片公司成为百度数字音乐平台的合作伙伴,谷歌也与某音乐网站合作于近日推出了完全正版的“谷歌音乐频道”。可见,网络技术与影音作品的版权保护完全可以找到合适的结合点。[[][]李立.P2P网站再无侵权借口[EB/OL].(2008-9-12)[2010-04-15].但是,对于国外ISP服务商的责任,根据各国法律不同,仍未成定论,例如,据西班牙马德里讯,西班牙法院驳回了著作权协会SGAE请求关闭网站ElRincondeJ的倡议。这一网站通过eD2K文件共享网络提供媒体共享链接以方便下载。或许该网站可能最终被发现侵犯了著作权,但是这里的法官驳回了SGAE请求在该案审判之前就立即关闭ElRincondeJ的动议。[[]ElMundo.es[]ElMundo.es.西班牙法院驳回请求关闭P2P链接网站的动议[EB/OL].(2009-07-09)[2010/xwdt/gjxw/qy/498206.shtml.2.4信息编译行为引发的著作权侵权法律问题一些网站经营者为吸引用户,往往将用户上传发布的信息资源甚至目录索引放置于自己服务器上,并可能根据其他用户需求进行编译,为P2P最终用户的下载提供方便。这些网站经营者的网站上虽然没有侵权的作品,但是有用户发布的共享文件和目录索引。这样网站经营者与其用户是监管与被监管的关系,其对用户的行为有控制和监控的能力,理应知道或有理由知道用户在用他所提供的服务侵权,可它却自始至终都为终端用户相互共享交流受版权保护的作品提供便利,而不是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因为作为提供目录索引服务的服务网站,其网站用户点击率的大小直接决定其广告费等业务收入,所以该类网站经营者通常依靠侵权行为来提高其网站点击率,获取直接的经济利益。为了直观的了解国际社会对网站经营者“信息编译”行为的规制动态,笔者例举了国内外两大事件,即国外海盗湾创始人入狱事件和国内广电总局披露“对于非法传播将永久性封闭”的网站目录事件。首先,在海盗湾创始人事件中,国外著名的BT分享网站海盗湾于09年8月关闭、4名创始人被瑞典法院判处入狱1年。瑞典斯德哥尔摩法院宣判了其对海盗湾(ThePirateBay)四位主要运营人员的判决结果,四位被告皆因为“协助侵犯版权内容”(assistinginmakingcopyrightcontentavailable)而被判有罪。[[]张杭烽.国外著名的BT分享网站海盗湾之“死”[EB/OL].(2009-12-18)[2010[]张杭烽.国外著名的BT分享网站海盗湾之“死”[EB/OL].(2009-12-18)[2010其次,在广电总局披露“对于非法传播将永久性封闭”的网站目录事件中,国内的BT分享网站于09年12月11日迎来了生死大战。近日,广电总局对互联网视听服务的清理整顿进一步升级,包括BTChina在内的多家知名BT网站因为“无证上岗”而纷纷落马。[[]郝志中.P2P在中国最后的演出[EB/OL].(2009-12-17)[2010-02-15]./Article.asp?Id=2.]以下的网站因为未取得网络许可证将于12月11日永远关闭。网站因为“无证”经营,或者因为存在色情、低俗等有害节目和侵权盗版等问题,已经被广电总局严惩。另外,[]郝志中.P2P在中国最后的演出[EB/OL].(2009-12-17)[2010-02[]刘新.广电总局12月11日将封闭的网站目录曝光[EB/OL].(2009-12-10)[2010表2-1被查封的网站目录BTCHINA【被封】人性本色【被封】天天BT【能进但BT种子全封】东北大学的六维空间【被封】桌面天下美化社区【被封】悠悠鸟影视论坛【能进但BT种子全封】卡巴斯基技术论坛【被封】海盗湾【被封】贪婪大陆【能进但BT种子全封】伊甸园BT【被封】猪猪乐园【被封】凯神BT联盟【能进但BT种子全封】西摩BT站【被封】龙漫BT【被封】表2-2目前还能使用的网站迅雷(http:///)\o"CHD联盟"CHD联盟(http:///)\o"HDBITS"HDBITS(http://)\o"中国高清第一站"中国高清第一站(http://)其他未被封杀的小型网站从相关规定来看,广电总局此举主要是从两个方面来整治的:第一是进行许可证管理,所有从事互联网视听的机构都要获得许可证;第二是加强行业自律,提供健康有益的视听节目,反对盗版。2008年年初,广电总局下发通知称:“从2008年1月31日起,所有在网上提供视频服务的公司,都必须取得《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同时必须是国有独资或者被国资控股的公司。”今年9月,《广电总局关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许可证管理有关问题的通知》又重申了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网站须持证运营的相关规定。根据《互联网等信息网络传播视听节目管理办法》的第八条,“申请从事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的,应当同时具备以下条件:……具备法人资格,为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且在申请之日前三年内无违法违规记录。”而目前国内的视频网站中,除少数电视台、国有媒体单位兴办的视频网站(如)外,国内知名视频网站多由海外VC投资成立,股权结构也并非“国有独资或国有控股单位”。可见,大多民间网站仍然会被广电封杀,而且只是迟早的事。那么,为何海盗湾运营者在国外会被判刑罚,在中国类似的运营者却只是受到广电总局的封杀呢?事实上,在版权方面,国内的内容聚合网站走得比海盗湾远多了,比如迅雷看看这样的产品,估计即使是海盗湾的创始人也不敢轻易尝试。正像网络研究员所说的那样,如果说海盗湾是英国小说中的罗宾汉,那么中国的分享网站显然就是水泊梁山,罗宾汉是单打独斗,梁山好汉则是聚众打家劫舍。[[]张杭烽.看BT分享网站海盗湾创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