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聚焦素养丰富底蕴[摘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是课堂教学的主要目标。在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资源,以语言运用、思维提升、情感体验、文化传承为目标,引导学生展开听、说、读、写、思等语文实践活动。这样,不仅使学生的语言积累、语言运用能力得到发展,更使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鉴赏能力得到提高,使学生得到全面、健康的发展。[关键词]核心素养;语言运用;情感体验;文化传承语文学科的核心素养内涵丰富,主要包括语言构建和运用、思维发展和提升、审美鉴赏和创造、文化理解与传承四个方面。然而,目前的语文教学,普遍重结果而轻体验、重成绩而少过程,这样的教学无异于缘木求鱼。因此,教师要以“人”为核心,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既注重基础的听、说、读、写的训练,又要课内外结合,挖掘文本的深度和广度,以实现学生生命的自由舒展、绚烂多姿的目标。一、 以运用为目标,进行语言的感知与融合2011修订的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重视语言文字的运用,即听、说、读、写的综合运用。因此,在课堂上,要让学生听出感悟、说出特点、读出自我、写出规范。要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最主要的是要让学生掌握语言文字运用的规律,并在反复的练习中逐步积累语言,提高他们对语言的感知能力和敏感度,进行语言文字运用。如,在统编教材二年级下册《揠苗助长》一课的学习中,教师将课堂分成几个板块。第一个板块,解释题目,阅读全文,积累词语“巴望”“筋疲力尽”“兴致勃勃”“焦急”“纳闷”等词。第二个板块,借助心理变化的词语把握故事的内容和情节。在教学时,首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接着通过PPT呈现人物,让学生根据人物的不同神态,在文本中找到表现心理的词语,并以此为线索复述故事情节。这个板块的设计将刚学习的新字词运用到故事的复述中,新鲜有趣,让学生有成就感。在反复练习中,学生有效地掌握了字词,掌握了词语运用的方法。叶圣陶先生说“口说为语,书面为文,合为语文。”事实上,语文就是语言运用的课程,目的就是让学生感知语言、积累语言,最后能运用语言。上述案例中,教师带领学生找出人物心理变化的词语,并在观察图画的基础上,将所学词语进行实践运用,这是学生将所学词语内化的过程,是对语言感知理解的过程,也是运用语言的过程。二、 以提升为目标,促进思维的发展和提升读书使人明理,阅读使人通透。在阅读教学中,文本的高频输入,能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实现学生思维的发展。要培养学生高质量的思维,需要教师提出高质量的、有价值的问题。问题不能太简单,否则没有挑战性,学生的思维就会停滞不前;问题的难度也不能太大,如果学生跳一跳也无法达到,那么也影响学生思维的发展。因此,教师要注重思维的训练,巧妙地设计各种问题,有效挖掘文本资源,以培养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如,在统编教材三年级上册《父亲、树林和鸟》一课的教学中,教师以谈话导入新课,让学生畅谈读后的感受,使学生走进文本,理解文本的基本内容。在学生整体感知文本的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抓住关键词,深入学习课文。文中有这样一句:“我茫然地望着凝神静气的像树一般兀立的父亲。”教师提出问题:“'茫然'是怎样的一种状态?而'我'为什么'茫然地'望着父亲?父亲为何'凝神静气'?走入情境,如果你就是作者,你心里会想什么?”学生认真地思考着,有的皱眉,有的翻着书页。最后,他们明白了这些问题。阅读在进行,思维在缓慢地提升,学生渐渐走进了文本。在上述案例中,教师抓住关键词语,构建思维场,启疑叩思,让学生积极发表自己的看法,从而使学生深入感知父亲知鸟爱鸟的情怀,培养了学生的思维能力。思维的发展与语言文字的运用在课堂上相互辉映,共同提高三、以体验为目标,进行审美的感知和鉴赏著名的语文教育家于漪老师说:“审美的语文课堂,才、思、情、趣和谐统一,学生置身于春风化雨之中,怡情养性,储善求真享受成长的快乐,镌刻下终生难忘的芬芳记忆。”于漪老师倡导语文课堂的审美教育。而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和审美能力,是提升学生核心素养的目标之一。在课堂上,教师要善于创设情境,引领学生感受景之美、人之美、语言之美等。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的《陶罐和铁罐》一课,教师先引领学生感知第一部分中铁罐对陶罐的态度,画出表现铁罐心理的词语,如“傲慢”“轻蔑”“谦虚”“争辩”“恼怒”等。接着,教师出示三句话:“你敢碰我吗?陶罐子。”“不敢,铁罐兄弟。”“我就知道你不敢,懦弱的东西!”然后,指名学生进行朗读。第一个学生读,但读“傲慢”与“轻蔑”的语气区别不大,为此教师进行了引领。师:你看,“傲慢”和“轻蔑”的意思很接近,但是一样吗?生:不一样。“傲慢”是高高在上、趾高气扬的语气,而“轻蔑”是别人在自己眼里很小很小,不屑一顾的感觉。师:好,你再来朗读。学生朗读第二遍,比之前明显好了很多。事实上,课堂是动态的、流动的,学生心中涌起的不仅是关于两个词语的区别,更是对美与丑的鉴赏。在上述案例中,教师引导学生对句子进行反复朗读,进行深入体验,从而引发学生的情感共鸣,使学生获得鉴赏能力的发展与提升。四、以传承为目标,实现文化的丰富和积淀中国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统编教材十分重视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扬,选编了大量的古诗、对联、戏曲、民俗、成语等方面的内容。在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的传统文化元素,对学生进行传统文化教育,丰厚学生的文化底蕴,增强他们的民族认同感和自豪感。如,教学统编教材三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综合性活动一“我们传统的节日”中,教师充分挖掘教材资源,通过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我国有哪些传统节日以及各地有哪些习俗。通过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对我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了民族精神,激发了学生的爱国情感。活动一:快乐春节来回味。教师通过大屏幕播放春节时的热闹场面:包饺子、贴对联、放鞭炮、看春晚、拜年等,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味。活动二:节日习俗大放送。让学生搜集我国的传统节日,并将自己喜欢的节日资料和同伴进行分享。通过这样的交流平台,激发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感情。活动之三:传统文化要传承。以“中秋节”作为活动主题,学生开展小组活动,制作月饼、学写寄语、朗诵古诗等。这样,一方面增强学生对传统文化的积累和储备,另一方面激发学生参与学习实践的兴趣。在上述案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郑州城市职业学院《影视摄像基础》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漯河食品职业学院《会展项目综合运营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武昌工学院《测试自动化》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沈阳理工大学《酒店财务管理实验》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中国地质大学(北京)《电力电子变流技术》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气体检测监控系统合作协议书
- 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画法几何及阴影透视》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宁泌泰胶囊项目效益评估报告
- 河南2025年河南郑州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招聘819人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
- 大连软件职业学院《食品营养》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2025年春季学期学校全面工作安排表
- 光伏施工安全培训课件
- 消防员证考试题库2000题中级
- 部编人教版小学4四年级《道德与法治》下册全册教案
- 认识负数(单元测试)青岛版五年级下册数学
- 公司组织架构图(可编辑模版)
- 秦荻辉科技英语写作教程练习答案(共42页)
- GB∕T 41168-2021 食品包装用塑料与铝箔蒸煮复合膜、袋
- 部编版语文一年级下册绘本阅读课-优质课件.pptx
- 新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物理知识点填空题汇编
- 人教版五年级数学下册每个单元教材分析(共九个单元)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