劳动卫生绪论与总论_第1页
劳动卫生绪论与总论_第2页
劳动卫生绪论与总论_第3页
劳动卫生绪论与总论_第4页
劳动卫生绪论与总论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产劳动!第一页,共123页。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预防医学之生产环境与健康(OccupationalHealthandOccupationalMedicine)第二页,共123页。主要任务是识别、评价、预测、控制和研究不良劳动条件对职业人群健康的影响。第三页,共123页。职业卫生则主要以人群和作业环境为对象,旨在创造安全、卫生和高效的作业环境,提高职业生命质量(qualityofworkinglife

),保护劳动者的健康,促进国民经济可持续发展。第四页,共123页。职业医学以个体为主要对象,旨在对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损害或存在潜在健康危险的个体进行早期检测、诊断、治疗和康复处理;第五页,共123页。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医学基础

涉及:基础医学临床医学预防医学领域的其他学科

环境卫生学毒理学流行病学营养学等第六页,共123页。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研究方法体外细胞培养实验动物实验职业流行病学调查和志愿受试者的实验研究(一)职业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病例对照研究队列研究(二)职业毒理学第七页,共123页。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形成和发展经过了漫长的历史时期。研究历史回顾:古希腊希波克拉底指出:注意观察环境,以了解病人患病的根源。。

宋朝孔平仲:采石人石末伤肺。

第八页,共123页。欧洲从16世纪关于职业病报告:意大利学者拉马兹尼-《论手工业者的疾病》-系统论述职业性有害因素与疾病的关系。

1898年,英国《铅中毒和铅吸收》。

AliceHamilton1925年-《美国的工业中毒》、1943-《危险职业考察》。第九页,共123页。英国Henter《职业病》,建议医师在问诊时“同一工种其他工人是否患有类似疾病”。

第十页,共123页。1775年,英国Pott医生发现扫烟囱工人中阴囊癌发病率高,认为可能与烟囱中的烟尘有关,第一次提出职业与癌的关系。第十一页,共123页。我国历史:20世纪50年代开始。

国家级和省级劳动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机构成立。

防疫站设立劳动卫生科。

医院:职业病科。

高校劳动卫生与职业医学教育,学士-博士。

分支学科形成:职业流行病学、工业毒理学、工效学、工业卫生化学、职业心理学、生物监测。

教材和专著:现代劳动卫生学、中华职业医学。

人才辈出:吴执中教授、刘世杰教授、何凤生院士等。第十二页,共123页。1906-1980,1956年,他年已50岁,受命组建中国第一个劳动卫生与职业病研究所。第十三页,共123页。1932-2004,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职业卫生与中毒控制所研究员,名誉所长,毒理学重点实验室主任,博士生导师。世界卫生组织职业卫生合作中心(北京)主任。第十四页,共123页。第十五页,共123页。第十六页,共123页。第十七页,共123页。第十八页,共123页。第十九页,共123页。第二十页,共123页。第二十一页,共123页。第二十二页,共123页。第二十三页,共123页。中国职业人群健康面临两大问题:1.传统职业病在目前至当今相当长时期内仍然是影响职业人群健康的重点疾病2.随着工业转型、劳动用工制度的变化,高新科技产业的发展和技术的引进,在劳动生产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出现了新的职业性有害因素和职业性损害第二十四页,共123页。第二十五页,共123页。第二十六页,共123页。鼠标手第二十七页,共123页。主要症状表现为手腕、拇指、食指及中指的麻木和疼痛,常感觉大拇指笨拙无力,拇指、食指、中指感觉迟钝和异常,而小指和无名指内半侧完全正常,如果让患者将两手搁在桌子上,前臂与桌面垂直,两手腕自然屈掌下垂,大约一分钟即可出现食指和中指的麻木。键盘腕第二十八页,共123页。第二十九页,共123页。第三十页,共123页。第三十一页,共123页。醉油综合征第三十二页,共123页。第三十三页,共123页。第一节职业性有害因素与职业性损害第三十四页,共123页。(occupationalhazards)在人们生产过程、劳动过程和生产环境中存在的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为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有害因素第三十五页,共123页。职业性有害因素生产劳动条件包括:(1)生产过程:随生产技术、机器设备、使用材料和工艺流程变化而改变;(2)劳动过程:涉及针对生产工艺流程的劳动组织、生产设备布局、作业者操作体位和劳动方式,以及智力和体力劳动比例等;(3)生产环境:即作业场所环境,包括按工艺过程建立的室内作业环境和周围大气环境,以及户外作业的大自然环境。第三十六页,共123页。职业性有害因素化学因素:毒物、粉尘生产过程物理因素:不良气象条件;噪声、振动;电离辐射和非电离辐射生物因素:细菌、病毒、霉菌劳动过程劳动组织、劳动强度、劳动工具生产环境厂房建筑不合理自然环境中的有害因素第三十七页,共123页。第三十八页,共123页。第三十九页,共123页。第四十页,共123页。第四十一页,共123页。第四十二页,共123页。第四十三页,共123页。第四十四页,共123页。第四十五页,共123页。作用条件接触机会接触方式接触时间接触浓度(强度)第四十六页,共123页。职业性有害因素致病模式劳动者职业病工作有关疾病职业性外伤早期健康损害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条件第四十七页,共123页。职业性损害职业性损害的程度会有差异:环境因素职业卫生服务个体易感性行为生活方式第四十八页,共123页。职业病职业病:职业性有害因素作用于人体的强度与时间超过一定限度时,人体不能代偿其所造成的功能性或器质性病理改变,出现相应的临床征象,并影响劳动能力,这类疾病通称为职业病。我国法定职业病:1957年:14种1987年:9类102种。2002年:10类115种。第四十九页,共123页。职业病:115种1.尘肺:13种2.放射性疾病:11种3.职业中毒:56种4.皮肤病:8种5.物理因素引起的职业病:5种6.生物因素引起的职业病:3种7.眼病:3种8.耳鼻喉口腔:3种9.肿瘤:8种10.其他:5种(金属烟热、职业性哮喘、职业性变态反应性肺泡炎、棉尘病、煤矿井下工人滑囊炎)第五十页,共123页。第五十一页,共123页。职业病特点&病因明确,控制这些致病因素或作用条件后,即可减少或消除职业病;&病因大多数可定量检测,有明确的接触水平(剂量)-反应关系;&在接触同样的职业病有害因素的职业人群中有一定数量的人发病;&如能早期发现并及时处理,预后较好;&大多数职业病目前尚无特效治疗办法,发现愈晚,疗效愈差,应加强保护人群健康的预防措施。第五十二页,共123页。病因发生契机造成的结果铅饮酒(铅酒壶)铅中毒敌百虫治病(灭虱)周围神经病工厂排出硫化氢行人路过硫化氢中毒苯从事喷漆作业苯中毒石棉纺织石棉肺下列哪些可以判定为职业病第五十三页,共123页。工作有关疾病工作有关疾病又称职业性多发病,是由于职业性有害因素,造成职业人群常见病发病率增高、潜伏的疾病发作或现患疾病的病情加重等,这些疾病统称为与工作有关疾病。(work-relateddisease)第五十四页,共123页。工作有关疾病特点1)职业性有害因素是诸多因素之一,但不是唯一因素;2)由于职业性有害因素影响,促使潜在疾病暴露或病情加重;3)通过控制职业性有害因素和改善工作环境,可减少工作有关疾病的发生;4)工作有关疾病不在我国法定的职业病范围,但对工农业生产发展的影响不容忽视。第五十五页,共123页。常见的工作有关疾病(一)心理精神障碍(二)心血管疾病(三)消化系统疾病(四)骨骼及软组织损伤下背痛、腕管综合征、颈肩腕综合征、腰背痛:12胸椎和12肋以下,骶髂关节下缘以上第五十六页,共123页。职业性外伤职业性外伤,又称工伤,是指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由于外部因素直接作用,而引起机体组织的突发性意外损伤。也就是指工作中意外事故引起的伤害。第五十七页,共123页。按致伤因素职业性外伤可分:①机械性损伤,如物体打击伤、切割伤、挤压伤等;②化学性损伤,如强酸、强碱灼伤等;③物理性损伤,如烧伤、烫伤、冻伤、电击伤等。第五十八页,共123页。切割伤第五十九页,共123页。酸腐蚀伤第六十页,共123页。烧伤第六十一页,共123页。第六十二页,共123页。第六十三页,共123页。职业特征有些轻微作用的职业性有害因素,虽然有时不致于引起病理损害,但可引起一些体表改变,如胼胝、皮肤色素增加等,这些改变尚在生理范围之内,故可视为机体的一种代偿性或适应性变化,常称之为职业特征(occupationalstigma)。第六十四页,共123页。职业病诊断1.职业史:是职业病诊断的重要前提。2.职业卫生现场调查:是诊断职业病的重要参考依据。3.症状与体征:注意鉴别诊断。4.实验室检查:接触指标、效应指标、易感性指标第六十五页,共123页。接触指标:测定生物材料中职业性有害因素或其代谢产物,如尿铅、血铅、尿酚等。效应指标:1.反映毒作用的指标。2.反映职业性有害因素所致组织器官病损的指标。第六十六页,共123页。职业病诊断由省级以上卫生行政部门批准的医疗卫生机构承担,三名以上取得职业病诊断资格的执业医师进行集体诊断。应综合分析:职业史职业病危害接触史和现场危害调查与评价情况临床表现及辅助检查结果确诊后,出具诊断证明书(一式三份)。第六十七页,共123页。职业病处理职业病患者的处理:治疗和落实应享有的各种待遇。用人单位要做到:①按照国家有关规定,安排职业病病人进行治疗、康复和定期检查;②对不宜继续从事原工作的职业病病人,应当调离原岗位,并妥善处理;③对从事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应当给予适当岗位津贴。GB/T16180-2006第六十八页,共123页。第六十九页,共123页。第七十页,共123页。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的基本原则--三级预防第七十一页,共123页。第一级预防(primaryprevention)又称病因预防,是从根本上杜绝危害因素对人的作用,即改革生产工艺和生产设备,合理利用防护设施及个人防护用品,以减少工人接触的机会和程度。第七十二页,共123页。第二级预防(secondaryprevention)是早期检测人体受到职业危害因素所致的疾病。主要手段是定期进行环境中职业危害因素的监测和对接触者的定期体格检查,以早期发现病损,及时预防、处理。还有长期病假或外伤后复工前的检查及退休前的检查。第七十三页,共123页。第三级预防(tertiaryprevention)是在得病以后,予以积极治疗和合理的促进康复处理。包括:1.对已受损害的接触者应调离原有工作岗位,并予以合理治疗;2.根据接触者受到损害的原因,对生产环境和工艺过程进行改进,即治病人又治理环境;3.促进患者康复,预防并发症。第七十四页,共123页。职业性损害的预防和控制1.法律措施(1)预防性卫生监督(2)经常性卫生监督(3)事故性职业卫生监督2.组织措施(1)领导重视(2)加强人员培训和健康教育(3)建立健全合理的职业卫生制度第七十五页,共123页。职业性损害的预防和控制3.技术措施:(1)改革工艺过程,消除或减少危害(2)生产过程机械化、自动化、密闭化(3)厂房建筑布局合理(4)加强通风(5)其他技术:水爆清砂等第七十六页,共123页。风压自然通风热压自然通风第七十七页,共123页。第七十八页,共123页。第七十九页,共123页。职业性损害的预防和控制4.卫生保健措施:(1)开展职业卫生技术服务

预评价、效果评价、日常监测、健康监护(2)合理使用个人防护用品(3)合理供应保健食品和饮料第八十页,共123页。个人防护用品根据所防护人体器官或部位,分为7大类:1.头部防护类;2.防护服类;3.呼吸器官防护类;4.手足防护类;5.听觉器官防护类;6.眼、面防护类;7.防坠落类。第八十一页,共123页。第八十二页,共123页。第八十三页,共123页。第八十四页,共123页。第八十五页,共123页。第八十六页,共123页。防化服呼吸器外置型第八十七页,共123页。第八十八页,共123页。第八十九页,共123页。第九十页,共123页。第九十一页,共123页。第九十二页,共123页。第九十三页,共123页。第九十四页,共123页。第九十五页,共123页。第九十六页,共123页。第九十七页,共123页。第九十八页,共123页。第九十九页,共123页。第一百页,共123页。第一百零一页,共123页。职业中毒第一百零二页,共123页。在一定条件下,较小剂量即可引起机体急性或慢性病理变化,甚至危及生命的化学物质称为毒物(toxicant,poison)。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存在于生产环境空气中的毒物称为生产性毒物(productivetoxicant)。第一百零三页,共123页。生产性毒物来源与存在形式生产性毒物原料辅助原料中间产品成品副产品夹杂物废弃物热分解产物反应产物其他第一百零四页,共123页。生产性毒物存在形式气体:常温、常压下呈气态存在的物质,CO。蒸气:即固体的升华、液体的蒸发或挥发,苯、汞。雾:悬浮于空气中的液体微粒,酸雾。烟: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直径小于0.1μm,如铅烟。粉尘:能较长时间悬浮于空气中的固体微粒,其直径:0.1μm-10μm的固体微粒。第一百零五页,共123页。生产性毒物接触机会1.原料的开采与提炼2.成品的处理、包装;材料的加工、搬运、储藏第一百零六页,共123页。第一百零七页,共123页。第一百零八页,共123页。第一百零九页,共123页。进入人体的途径呼吸道:主要途径:气体、蒸气和气溶胶状态影响毒物经呼吸道进入体内的因素:1.毒物在空气中的浓度或肺泡气与血浆中的分压差。浓度高则分压差大,进入机体的速度就较快。2.与毒物的分子量及其血/气分配系数(blood/airpartitioncoefficient)有关。分配系数大,易吸收。第一百一十页,共123页。3.气态毒物进入呼吸道的深度取决于其水溶性。水溶性较大,易在上呼吸道吸收,除非浓度较高,一般不易到达肺泡。水溶性较小,易进入呼吸道深部。4.此外,劳动强度、肺的通气量与肺血流量,以及生产环境的气象条件等因素也影响毒物在呼吸道中的吸收。进入人体的途径第一百一十一页,共123页。进入人体的途径皮肤:苯的氨基和硝基化合物、有机磷酸酯类农药、氨基甲脂类农药、金属有机化合物(四乙基铅)。毒物可经消化道吸收,但在生产过程中,经消化道摄入所致的职业中毒甚为少见。第一百一十二页,共123页。毒物对机体毒作用的影响因素1.毒物的化学结构2.剂量、浓度和接触时间3.联合作用独立、相加、协同和拮抗4.个体易感性第一百一十三页,共123页。

是指劳动者在从事劳动过程中,由于接触生产性毒物而发生的中毒。1.急性中毒:(actuepoisoning)指毒物一次或短时间(几分钟或数十小时)内大量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2.慢性中毒:(chronicpoisoning)指毒物少量长期进入人体而引起的中毒。3.亚急性中毒:(subacutepoisoning)发病情况介于急性和慢性之间。职业中毒第一百一十四页,共123页。还有:

迟发性中毒:(delayedpoisoning)脱离接触毒物一定时间后,才呈现中毒临床病变。如锰中毒。中毒的观察对象(毒物的吸收):(poisons,absorption)毒物或其代谢产物在体内超过正常范围,但无该毒物所致临床表现,呈亚临床状态。如铅吸收。职业中毒第一百一十五页,共123页。职业中毒的预防(一)消除和控制生产环境中的毒物1.采用无毒或低毒的物质代替有毒物质,限制化学原料中有毒杂质的含量。2.改革工艺过程:生产过程中尽可能机械化、自动化和密闭化,减少功能接触毒物的机会。3.加强通风排毒。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