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第页两种审美活动的铺写——《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与《秦腔》联读执教人:安徽省郎溪中学孙函【教学目标】1.把握两篇散文的主要内容,体会《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深远哲思和《秦腔》的深挚情思。2.探究两篇散文艺术表现的不同之处。【教学重点】体会《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的深远哲思和《秦腔》的深挚情思。【教学难点】探究两篇散文艺术表现的不同之处。【教学方法】谈话法讲述法诵读法讨论法【教学课时】二课时【预习任务】1.诵读两篇散文,感知两篇散文抒写的思与情,把握其主要内容。2.阅读相关研习资料:冯至《<山水>后记》、谭光辉《冯至散文<一个消逝了的山村>细读》和费秉勋《论贾平凹散文的生命意识》、汪政《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贾平凹<秦腔>解读》。【教学过程】第二课时五、导入自然给予了我们生命丰富的滋养,不同的自然地理与人文环境也孕育了丰富多彩的地方文化,在杏花春雨的江南水乡演绎出了缠绵婉转、细腻优美的昆曲,在铁马秋风的八百里秦川则诞生了让秦川人生死相依、粗犷热烈的秦腔,今天我们一起来欣赏贾平凹笔下的《秦腔》。六、任务三:走进文本,感知《秦腔》的“特别之处”课前,我们做了一个阅读小调查:对于一篇以戏曲剧种来命名的散文,你觉得本文在内容的安排上哪一点让你觉得最特别?答案预设:PPT展示学生答案——大多数的同学认为本文描写“秦腔”这种戏曲的内容过少,更多是在铺陈秦川人对秦腔热爱。七、任务四:细读文本,品读秦川人对秦腔的热爱分组细读第四至第八自然段(与秦腔演出相关段落),看看秦川人是怎样热爱秦腔的?背后的心理是怎样的?答案预设:文段热爱的表现背后的心理第四自然段:秦腔戏班排演的场景导演享有绝对权威;秦腔演员人人平等,一出场一脸正经;观众围观从头至尾,夏不惧蚊虫,冬不惧寒风;演员散场后孩子们围着火堆学练招数……痴迷秦腔,认为排演秦腔是严肃而且虔诚的事业,秦腔是他们的生命要素之一。第五自然段:秦腔演出前的场景观众半下午就扛凳子占地位,台下坐的、站的人头攒拥,锣鼓闹台似乎整个世界要天翻地覆;各类小吃趁机摆开,长一声短一声叫卖不绝;幕布放下,人的漩涡涌起如四月的麦田起风;“二杆子”出来维持秦腔开演秩序……等待秦腔开演是令人非常激动、非常期待的事。第六、七自然段:秦腔演出中的场景角色精湛的表演招引观众赞不绝口,有的唱腔让观众从头到脚、每一个指尖、每一根头发都麻酥酥的,有的让全场的脖子都拉长;爱听熟戏,哪个演员唱得好,就摇头晃脑跟着唱,哪个演员走了调,台下就有人纠正……看秦腔是非常享受的事,秦川人民非常痴迷秦腔。秦腔的艺术享受是靠力气而获得的;哪怕是风刮得如刀子一样的冬天,热得像蒸笼一般的夏天,只要不是大雪、冰雹、暴雨,台下人是不散场的;老一辈秦腔迷一溜一排蹲在戏台两侧墙根,吸着草烟慢慢品赏唱腔;大一点的、脾性野一点的孩子占领了戏场周围所有高空……看秦腔是生活中的大事,“听了秦腔,肉酒不香”,非常痴迷,自觉传承秦腔。第八自然段:与秦腔演出有关的趣事一次秦腔演出是一次演员受村人评论的考场;说亲因男子只是短暂出演伪兵而被女子当场否决;老头因贪看演出破费买花生米喂孙孙,却将花生米塞进孙孙鼻孔导致送医院做手术……秦腔重要到可以决定秦川人的喜怒哀乐,决定人生大事。八、任务五:深入研读,思考本文写作意旨1.作者为什么从“秦川人热爱秦腔”角度写“秦腔”呢?(本文是选文,原文的一、二两段在课文中被删掉了,请同学们结合被删掉的段落思考。)答案预设:在原文的第二段中作者说“秦腔原来是秦川的天籁,地籁,人籁的共鸣”,这样,秦腔在作者看来就不仅仅是一种地方戏曲形式,而是秦川大地自然与人文的浓缩,秦腔的根在地域文化,在秦人的生活中,正是这样的理解所以作者会更侧重写“秦川人热爱秦腔”,而非单纯写“秦腔”。2.作者通过此篇文章,想要表达的究竟是什么呢?答案预设:称扬秦腔、秦川人和秦川大地所展现的粗犷雄壮、质朴厚重的独特美。九、任务六:联读比较,探讨两篇散文艺术表现的不同之处试从审美对象、审美方式、作者情感、文章旨意、表现形式等方面探究两篇散文在艺术表现上的不同之处。明确:一个消失了的山村秦腔审美对象山野原生态的自然风物村落原生态的地方文化审美方式观照、感悟激赏、沉醉作者情感冷静、深沉浓烈、深挚文章意旨表达感恩自然、敬畏自然、师法自然的深远哲思表达对粗犷雄壮、质朴厚重的秦川文化的深浓情思表现形式基于典型风物;谦诚朴素的笔调;富含诗意与理趣的语言依托场面描写;深情的笔调;饱富形象性、音乐美和感情色彩、地域气息的语言十、全课总结尼采曾说:“凡活着的必然消逝。”秦腔在2006年5月20日,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国家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题是:“保护文化遗产,守护精神家园”。列入“非遗”,既意味着文化现象的可贵也意味着有濒临消逝的可能……旧山村已经消逝了,当下年青的秦川人对秦腔也不再如他们的前辈那样痴迷了……不仅山村,不仅秦腔,有太多的文化现象、文化形式已经或将要湮灭在了历史的长河中。然而,我们能看得见多远的过去,就能走向多远的未来。只有我们主动的传承才可能有永不消逝的鲜活!请记住:自然永远是我们生存的故乡,文化永远是我们精神的故乡。失掉故乡,我们何以立足世间?我们的灵魂又何处安放?观照自然,顺应自然,传承文化,发展文化,是我们人类发展永恒的主题。十一、课后任务1.品读两篇课文,品赏语言,品味《一个消逝了的山村》所得感悟与所蕴含的哲思和《秦腔》所写秦川人的心理与所含作者的情思。2.自由阅读冯至《山水》《十四行诗》和贾平凹《贾平凹散文选》《秦腔》(小说),深入了解冯至与贾平凹的创作思想与审美倾向。板书设计《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与《秦腔》联读存在消逝静默的痕迹 存在消逝深沉的哲思 ≈≈≈≈≈深挚的热爱教学反思《一个消逝了的山村》与《秦腔》是两篇风格独特的散文,一个观照自然风物,深沉冷静;一个沉醉地方文化,浓烈深挚。在提升学生语文核心素养的目标下,两篇文章该如何有效联读?首先,“比较”是题中之义。然而,比较阅读要建立在充分理解的基础上,为了“比较”而读,容易支离学生对文章的深入体会。如果理解到位,“比较”也就水到渠成。所以“比较”只作为本课教学设计中最后一个任务——“艺术表现的不同”来完成。然后,“理解”要落地生根。对文本的审美体验要扎根在学生的生命体验之中,这两篇课文一篇观照自然阐发深沉的哲理,一篇书写上世纪八十年代的秦川人的戏曲生活,这和当下学生的生活都有着较深的隔膜。因此在教学中,在感悟深沉的哲思时鼓励学生以自我探究、合作探究的形式多联系当下,联系自身,让哲理融入当下的生活内容,融入我们这个时代的文化认识;在感受秦川人民对秦腔的热爱时要求学生小组品读,个体朗读,揣摩语言语气试图贴近文中人们的心情,找到亲切感,找到声息相通之处。最后,实现两篇文章的“对话”也必不可少。这两篇文章一由“消逝的山村”触发哲思,一是“存在的戏曲”传达情感,正如尼采所言“凡活着的必然消逝”,这是客观的认识,也是警醒,认识“消逝”的危机能更好地保护“存在”的事物。两篇文章在这个层面上的“对话”可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潜水装备在海洋渔业资源的可持续利用考核试卷
- 小学生教育故事:诚信与成长的启迪
- 2025学校食堂面粉采购合同
- 2025合同无效的情形
- 2025房地产中介合同样本
- 2025年版人身意外伤害保险合同范本
- 2024-2025教科版科学一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测试卷附答案
- 2025小学道德与法治教师课标考试模拟试卷附参考答案
- 2025年上海新版租房合同:严禁群租保障租客权益
- 2025农产品销售合同标准范本
- (正式版)JTT 421-2024 港口固定式起重机安全要求
- 【中国信科-中信科移动】2023星地融合通信白皮书
- 脑电图判读异常脑电图
- 人体所需的七大营养素(卓越)
- 《小学生预防溺水安全教育班会》课件
- 传统园林技艺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直播中的礼仪与形象塑造
- 2024年八年级数学下册期中检测卷【含答案】
- 老年人中医健康知识讲座总结
- 海南声茂羊和禽类半自动屠宰场项目环评报告
- 《民法典》合同编通则及司法解释培训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