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PAGE2注:此文发表于《求索》2012年第12期阅读该文:请回答:Ⅰ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什么?或者,什么是资本主义的生产方式?Ⅱ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态度是如何的?Ⅲ马克思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脉络是如何的?或者,马克思在哪些著作中、是如何批判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Ⅳ《资本论》分析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个特征是什么?Ⅴ《资本论》分析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个特殊现象是什么?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及其当代价值——基于人学的解读王海传岳丽艳【内容提要】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是马克思理论批判和实践批判的重要内容。马克思肯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推动生产力发展的历史进步作用,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害人性质”,在此基础上努力寻找最无愧于和最适合于劳动者的人类本性的新的生产方式。梳理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脉络,盘点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视角,明晰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根据,对于问诊当代资本主义,回避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改革风险,有着借鉴意义。【关键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资本原始积累资本马克思生活于资本主义社会,而且长期生活于那个时代资本主义世界的首都和心脏地带。19世纪50年代末期,马克思意识到美国在经济上的优势地位。思索生活于其中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历史进步性、历史局限性并探索新的生产方式,是马克思毕生的理论和实践目标。一、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脉络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十四和十五世纪在地中海沿岸的某些城市以最初萌芽的状态出现,但是资本主义时代是从十六世纪才开始的。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23页。马克思开展理论和实践批判的时候,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已经作为成熟的生产方式展示了它的历史进步性和历史局限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什么,如何界定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困扰马克思一生的理论问题。1881年马克思在“给维·伊·查苏利奇的复信”中指出:“在分析资本主义生产的起源时,我说过,它实质上是‘生产者和生产资料彻底分离’,并且说过,‘全部过程的基础是对农民的剥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0页。特里•伊格尔顿对马克思的这一发现评价为:“马克思第一个提出了‘资本主义’参见《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23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0页。[英]特里•伊格尔顿著:《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李杨任文科郑义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年版,第3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70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6页。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是辩证的。马克思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诞生以来世界范围内经济、政治、科技、文化、社会发展的进步状况,提出“资产阶级社会是最发达的和最多样性的历史的生产组织。”《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6页。中产阶级或资产阶级的革命建立了现代社会,他们使经济活动而不是军事或宗教关切成为社会的主要特征”,[美]丹尼尔·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1978年再版序言),严蓓雯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页。也按照马克斯·韦伯解码资本主义制度:“资本主义是这么一种社会经济体系:它适应以成本和价格之合理核算为基础的商品生产,以及以再投资为目的的财富的不断积累。但是这种新形式的单一运作体系,融合了一种独特的文化和性格结构。在文化中,它的特征是自我实现,即将个人从传统束缚和归属纽带(家庭和血缘)中解脱出来,使得他能按自己的意愿‘塑造’自己;在性格结构中,是自我控制和先劳动后享受的规范,是在追求明确目标的过程中有意义的行为的典范。经济体系、文化和性格结构的相互关系构成了资产阶级文明。”[美[美]丹尼尔·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1978年再版序言),严蓓雯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页。[美]丹尼尔·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1978年再版序言),严蓓雯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6~7页。[德]马克斯·舍勒著:《资本主义的未来》,罗悌伦等译,北京:三联书店1997年版,第78~79页。但马克思直观地、敏感地意识到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害人”性质,将它看成是人类活动所采取的最后一种奴隶形式,断言“一方面存在雇佣劳动,另一方面存在资本的这种形式就要被脱掉。”《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9页。从1848年1月下半月完成《共产党宣言》的起草到1867年9月14日《资本论》第一卷的出版,马克思集20年心血尖锐地批判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哲学的贫困》中,马克思分析了资产阶级生产关系促进生产力发展和阻碍生产力发展的两重性质:“在产生财富的那些关系中也产生贫困;在发展生产力的那些关系中也发展一种产生压迫的力量。”《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53页。《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分析了资本的经济性质,指出资本是工人的对立面,是资产阶级社会占统治地位的关系,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资本和劳动的对立表现为:“一方是资本,另一方是劳动,两者作为独立的形态互相对立;因而两者也是作为异己的东西互相对立。与资本对立的劳动是他人的劳动,与劳动对立的资本是他人的资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49、223页。《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分析了资本主义损害个人发展的经济特性:“资本主义生产比其他任何一种生产方式都更加浪费人和活劳动,它不仅浪费人的血和肉,而且浪费人的智慧和神经。实际上,只有通过最大地损害个人的发展,才能在作为人类社会主义结构的序幕的历史时期,取得一般人的发展。”《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0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40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3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第104页。《资本论》分析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个特征:第一,它生产的产品是商品。这意味着,工人自己也只是表现为商品的出售者,因而表现为自由的雇佣工人,这样,劳动就表现为雇佣劳动。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主要当事人”,“生产关系的两极”即资本家和雇佣工人的经济性质便被注定了,它们是资本和雇佣劳动的体现者,人格化。第二,剩余价值的生产是生产的直接目的和决定动机。这种为了价值和剩余价值而进行的生产,使得作为与工人相对立的独立的力量的资本,直接与工人本身的发展相对立。《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95~997页。由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所决定的资本主义“劳动过程,就它是资本家消费劳动力的过程来说,显示出两个特殊现象”:首先,“工人在资本家的监督下劳动,他的劳动属于资本家。资本家进行监视,使劳动正常进行,使生产资料用得合乎目的,即原料不浪费,劳动工具受到爱惜,也就是使劳动工具的损坏只限于在劳动中它被使用时损耗的必要程度。”其次,“产品是资本家的所有物,而不是直接生产者工人的所有物。”《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6页。彻底弄清资本和劳动的关系,被恩格斯称为马克思的第二个重要发现:“《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95~997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16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0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98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1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两个特征、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两个特殊现象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害人性质之间的相互蕴含,导致了人和人之间关系的异化:“在资本—利润(或者,更恰当地说是资本—利息),土地—地租,劳动—工资中,在这个表示价值和财富一般的各个组成部分同其各种源泉的联系的经济三位一体中,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神秘化,社会关系的物化,物质的生产关系和它们的历史社会规定性的直接融合已经完成:这是一个着了魔的、颠倒的、倒立着的世界。在这个世界里,资本先生和土地太太,作为社会的人物,同时又直接作为单纯的物,在兴妖作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40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40页。由此也决定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暂时性:“在资本对雇佣劳动的关系中,劳动即生产活动对它本身的条件和对它本身的产品的关系所表现出来的极端异化形式,是一个必然的过渡点,因此,它已经自在地、但还只是以歪曲的头脚倒置的形式,包含着一切狭隘的生产前提的解体,而且它还创造和建立无条件的生产前提,从而为个人生产力的全面的、普遍的发展创造和建立充分的物质条件。”《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1页。丹尼尔·贝尔提出“经济增长可能是资本主义所特有的‘矛盾’的根源,这种矛盾可能会导致资本主义经济的毁灭。因为经济增长不可避免地和通货膨胀密切相关,而且,似乎任何民主政治经济都不可能既消除通货膨胀,又不导致灾难性政治后果。”[美]丹尼尔·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严蓓雯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9页。约瑟夫·熊彼特提出“资本主义本质上是一种经济变动的形式或方法,它不仅从来不是、而且也永远不可能是静止不变的。”[美]约瑟夫·熊彼特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46页。基于以下四个理由,约瑟夫·熊彼特断言了资本主义制度趋向于毁灭:“第一,实业阶级发展这个国家生产力的这个成就,以及这个成就为一切阶级创造新的生活标准这个事实,却自相矛盾地破坏了实业阶级的社会地位和政治地位,它的经济职能虽然没有陈腐得难以使用,却趋向于被废弃之中,并变得日益官僚主义化。第二,资本主义活动本质上是‘理性的《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511页。[美]丹尼尔·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严蓓雯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9页。[美]约瑟夫·熊彼特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146页。[美]约瑟夫·熊彼特著:《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吴良健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99年版,第28~29页。[美]丹尼尔·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严蓓雯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9页。二、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视角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集中表现在对资本的批判中,抑或,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是通过对资本的批判实现的。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有着独特的视角。1、资本的神圣性:资本是物又不是物马克思把资本看作是“资本是资产阶级社会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页。资本有很多的表现形态,如机器、设备、厂房、原材料等不变资本和劳动力等可变资本。但资本是物又不是物:“资本不是物,而是一定的、社会的、属于一定历史形态的生产关系,它体现在一个物上,并赋予这个物以特有的社会性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2页。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不可避免的趋势是泛资本化,即一切可见的物和不可见的物都变成资本。因为资本的最初表现是货币,所以马克思把货币看作是“资本的最初的表现形式。”《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1页。马克思将作为流通媒介的货币和作为资本的货币进行了区分,“资金只有当它给自己的所有者带来收入或利润的时候,才叫做资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0页。“资本的合乎目的的活动只能是发财致富,也就是使自身变大或增大。”《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1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七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922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71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30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8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7页。汪丁丁在三个维度上界定资本的含义:1、单纯的物的维度内的资本概念:资本作为“资本品”,在纯粹的“物的维度”内,与“消费品”一起构成“经济物品”范畴。前者有累积效应,后者没有累积效应。2、在社会关系维度内的资本概念。资本是既得利益结构与权力结构的累积效应的载体,可称为社会关系“存量”。3、精神生活维度内的资本概念:基于它所承载的累积效应,它能够把对利润(净收益)的追求转化为“意识形态”——对净收益或利润的崇拜。汪丁丁:“资本概念的三个基本维度——及资本人格的个性化演变路径”,载《哲学研究》(京)2006年10期第22~26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06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8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7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723页。2、资本的“原罪”性与贪婪性。资本通过资本的原始积累获得自身的原初性质。资本的原始积累通过海外殖民扩张和国内对小生产者基本生产资料的剥夺开辟路径。它导致了世界范围内生产资料和劳动者的分离。即是说,资本是带着“原罪的”。马克思提出“原始积累的方法决不是田园诗式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21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21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1页。[美]丹尼尔·贝尔著:《资本主义文化矛盾》,严蓓雯译,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江苏人民出版社2007年版,第248页。同时,资本又是贪婪的。作为资产阶级生产方式的支配一切的经济权力和能够带来剩余价值的价值,它追求数量的无限增加。资本的贪婪性质通过空间的扩张和时间的继起而实现。就空间扩张而言,“作为财富,作为财富的一般形式,作为起价值作用的价值而被固定下来的货币,是一种不断要超出自己的量的界限的欲望:是无止境的过程。它自己的生命力只在于此;它只有不断地自行倍增,才能保持自己成为不同于使用价值的自为的交换价值。”《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8页。马克思引用的托·约·登宁的以下观点,形象地说明了资本的贪婪性质:“资本害怕没有利润或利润太少,就象自然界害怕真空一样。一旦有适当的利润,资本就胆大起来。如果有10%的利润,它就保证到处被使用;有20%的利润,它就活跃起来;有50%的利润,它就铤而走险;为了100%的利润,它就敢践踏一切人间法律;有300%的利润,它就敢犯任何罪行,甚至冒绞首的危险。如果动乱和纷争能带来利润,它就会鼓励动乱和纷争。”托·约·登宁:《工联和罢工》,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1页脚注。资本的贪婪性质通过空间的扩张而实现。增大自身的欲望“驱使资产阶级奔走于全球各地。它必须到处落户,到处开发,到处建立联系。”《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228页。托·约·登宁:《工联和罢工》,转引自《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1页脚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5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28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4页。《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年版,第146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7页。3、劳动的雇佣性。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和雇佣劳动几乎是连在一起的。“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页。雇佣劳动是马克思分析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剥削性质的主要根基:“雇佣劳动就是现存的资产阶级的组织劳动。没有雇佣劳动,就没有资本,就没有资产阶级,就没有资产阶级社会。”《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8页。“一方面,工人是自由人,能够把自己的劳动力当做自己的商品来支配,另一方面,他没有别的商品可以出卖,自由得一无所有,没有任何实现自己的劳动力所必需的东西。”《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97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05页。4、物化劳动対活劳动的剥削性。恩格斯在《共产主义原理》中指出:“资产者越发财,无产者的人数也就越多。因为只有资本才能使无产者找到工作,而资本只有在使用劳动的时候才能增加,所以无产阶级的增加和资本的增加是完全同步的。”《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1页。《共产党宣言》指出:“资产阶级生存和统治的根本条件,是财富在私人手里的积累,是资本的形成和增殖;资本的条件是雇佣劳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页。“在资产阶级社会里,活的劳动只是增殖已经积累起来的劳动的一种手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页。《经济学手稿》(1857-1858年)同时分析了物化劳动对活劳动的剥削性质:“工人把工具当做器官,通过自己的技能和活动赋予它以灵魂,因此,掌握工具的能力取决于工人的技艺。相反,机器则代替工人而具有技能和力量,它本身就是能工巧匠,它通过在自身中发生作用的力学规律而具有自己的灵魂,它为了自身不断运转而消费煤炭、机油等等(辅助材料),就像工人消费食物一样。只限于一种单纯的抽象活动的工人活动,从一切方面来说都是由机器的运转来决定和调节的,而不是相反。科学通过机器的构造驱使那些没有生命的机器肢体有目的地作为自动机来运转,这种科学并不存在于工人的意识中,而是作为异己的力量,作为机器本身的力量,通过机器对工人发生作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页。“活劳动被对象化劳动所占有——创造价值的力量或活动被自为存在的价值所占有——,这种包含在资本概念中的占有,在以机器为基础的生产中,也从生产的物质要素和生产的物质运动上被确立为生产过程本身的性质。”《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1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3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八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85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97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226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41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461页。[英]特里•伊格尔顿著:《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李杨任文科郑义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年版,第20页。三、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批判根据1、生产、资本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所以成为马克思批判的对象,是因为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暗含自身无法克服的矛盾:资本、生产的社会化与生产资料、资本的私人占有之间的矛盾。恩格斯《共产主义原理》指出:大工业的发展,“第一,产生了空前大规模的资本和生产力,并且具备了能在短时期内无限提高这些生产力的手段;第二,生产力集中在少数资产者手里,而广大人民群众越来越变成无产者,资产者的财富越增加,无产者的境遇就越悲惨和难以忍受;第三,这种强大的、容易增长的生产力,已经发展到私有制和资产者远远不能驾驭的程度,以致经常引起社会制度极其剧烈的震荡。”《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4页。《共产党宣言》指出:《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一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684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二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37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5页。2、生产、资本的社会化要求社会地占有生产资料和资本。马克思既然认识到现代资产阶级社会的基本矛盾,则对这一矛盾的克服表现为社会地占有生产资料和资本。《共产党宣言》将“消灭私有制”作为共产党人的一句话理论。《经济学手稿》(1861-1863年)主张“社会地占有而不是私的个人占有”生产资料;1880年,马克思将生产资料的集体占有作为社会主义者经济方面斗争的最终目的。1890年,恩格斯将生产资料公有制看成对社会主义具有决定意义的因素。恩格斯《社会主义从空想到科学的发展》主张“无产阶级将取得公共权力,并且利用这个权力把脱离资产阶级掌握的社会化生产资料变为公共财产。通过这个行动,无产阶级使生产资料摆脱了它们迄今具有的资本属性,使它们的社会性质有充分的自由得以实现。从此按照预定计划进行的社会生产就成为可能的了。”《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6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三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566页。3、资本的原始积累与还劳动者以生产资料。马克思考察了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之前的私有制,提出劳动者对他的生产资料的私有权是小生产的基础,但这种私有制基础上的小生产不管如何诗情和画意,由于这种“生产方式是以土地和其他生产资料的分散为前提的。它既排斥生产资料的积聚,也排斥协作,排斥同一生产过程内部的分工,排斥对自然的社会统治和社会调节,排斥社会生产力的自由发展。它只同生产和社会的狭隘的自然产生的界限相容。”《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2页。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不适应社会化大生产,因此它的灭亡是必然的;但资本主义私有制对以自己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的取代过程,是痛苦的:“个人的分散的生产资料转化为社会的积聚的生产资料,从而多数人的小财产转化为少数人的大财产,广大人民群众被剥夺土地、生活资料、劳动工具,——人民群众遭受的这种可怕的残酷的剥夺,形成资本的前史。这种剥夺包含一系列的暴力方法,其中我们只考察了那些具有划时代意义的资本原始积累的方法。对直接生产者的剥夺,是用最残酷无情的野蛮手段,在最下流、最龌龊、最卑鄙和最可恶的贪欲的驱使下完成的。靠自己劳动挣得的私有制,即以各个独立劳动者与其劳动条件相结合为基础的私有制,被资本主义私有制,即以剥削他人的但形式上是自由的劳动为基础的私有制所排挤。”《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0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2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五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140页。《马克思恩格斯文集》第九卷,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年版,第873页。四、马克思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批判的当代价值资本主义生产方式是人的存在和发展的特定生产方式。对于它推动生产力发展和“害人”的矛盾属性,马克思敏锐地进行了捕捉、提炼和表达。这是人类理性在19世纪中后期的凝结。但马克思批判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当今资本主义世界获得了空前的彰显和表现。生产资料、资本、社会财富越来越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因为失去生产资料、资本而被排除社会财富的占有的劳动的人越来越多。“从全球范围看,资本的集中度和侵略性都有增无减,而工人阶级的数量也在实际上大大增加了。照这样的态势发展下去,我们甚至可以想象在未来的世界里,超级富豪们居住在守卫森严的私人社区里,而数以十亿计的穷人则蜷缩在散发着恶臭的茅屋里勉强度日,终日生活在灯塔和铁丝网围成的包围圈中。”[英]特里•伊格尔顿著:《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李杨任文科郑义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年版,第12页。2012年,世界达沃斯论坛第一场辩论“问诊资本主义”、“资本主义大辩论”把脉“占领华尔街”、“占领伦敦”等欧美经济和社会发展的深层次危机,资本主义世界的[英]特里•伊格尔顿著:《马克思为什么是对的》,李杨任文科郑义译,北京:新星出版社2011年版,第12页。资本主义生产方式被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在制度层面消灭。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实施以来,资本主义生产方式在事实层面被激活、被复制、被放大。失地、失业、失保人群的大量存在,劳动收入在收入分配中的比重不断被降低,等,就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集中体现。避免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痛苦,探讨生产资料、资本、社会财富的中国特色的社会占有模式,是刻不容缓的时代课题。参考文献:1马克思:《18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5年双方企业合作合同
- 2025畜禽产品购销结合合同范文版
- 生产设备订购合同协议
- 电子宠物买卖合同协议
- 电表招标合同协议书范本
- 生态林地出售合同协议
- 甲乙丙三方解除合同协议
- 生物质颗粒采购合同协议
- 电影投融资合同协议
- 瑜伽私教课合同协议
- 普通高中学生综合素质档案填写样表
- 级配碎石旁站监理记录表.模板
- 管道机器人毕业设计正文
- 国电南自PSL 641U线路保护测控装置技术说明书V1.1
- 2022年国网输变电工程质量通病防治工作要求及技术措施[1]
- 出口退运货物追溯调查情况说明表
- 皮秒激光培训讲解PPT课件
- 49.5MW风电场变电所电气部分设计
- 加工贸易业务批准证
- 翻书效果PPT模板
- 硫代硫酸钠滴定液配制与标定操作规程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