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学复习题_第1页
生态学复习题_第2页
生态学复习题_第3页
生态学复习题_第4页
生态学复习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生态学名词解释生态学: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及环境间相互关系的科学。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以及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环境:研究的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中,直接或间接影响该生物体或生物群体生存和发展的一切因素的总和。生境:具有特定的生态特性的生态体或生态群体总是在某一特定的环境中生存和发展,这一特定环境叫生境。种群: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同种有机体的结合。群落:在一定时间内和一定空间内,不同种群的集合。系统:由两个或两个以上相互作用的因素的集合。利比希最小因子定律:植物的生长取决于那些处于最少量状态的营养成分。耐受性定律:任何一个生态因子在数量或质量上的不足或过多都将使该种生物衰退或不能生存。冷害:喜温生物在0℃冻害:生物在冰点以下受到的伤害叫冻害。霜害:在0℃受到的伤害叫霜害。贝格曼规律:内温动物,在比较冷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大,在比较暖的气候区,身体体积比较小。阿伦规律:内温动物身体的凸出部分在寒冷的地区有变小的趋势。生物学零度:生物生长发育的起点温度。有效积温:生物完成某个发育阶段所需的总热量。环境容纳量:对于一个种群来说,设想有一个环境条件所允许的最大种群值以K表示,当种群达到K值时,将不再增长,此时K值为环境容纳量。生命表:用来描述种群生存与死亡的统计工具。生物多样性:生命有机体及其赖以生存的生态综合体的多样化和变异性。可持续发展:是既满足当代人的需要,又不对后代满足其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发展。内禀增长率:在没有任何环境因素(食物、领地和其他生物)限制的条件下,由种群内在因素决定的稳定的最大增殖速度称为种群的内禀增长率(intrinsicgrowthrate),记作rm。自疏现象:如果某种植物的播种密度超过一定值时,种内对资源的竞争不仅影响到植株生长发育的速度,而且影响植物的存活率,这一现象叫自疏现象。领域:指由个体、家庭或其它社群单位所占据的并积极保卫不让同种其它成员侵入的空间。阿里规律:动物种群有一个最适的种群密度,因而种群过密或过疏都是不利的,都可能对种群产生抑制性的影响。社会等级:一群同种的动物中,每个个体的地位有一定顺序性或序位,其基础是支配-从属关系,这种顺序性叫社会等级。生态位:在生态因子变化范围内,能够被生态元实际和潜在占据、利用或适应的部分,称作生态元的生态位。生态位重叠:指不同生态元的生态位之间相重合的程度。竞争排斥原理:在环境资源上需求接近的两个种类是不能在同一地区生活的。如果在同一地区生活,往往在栖息地、食性、活动时间等方面有所不同。若两个物种生态位完全重叠,必然是一个物种死亡,若使两个物种同时生存,则要使生态位有差异,使生态位分化。生态入侵:指由于人类有意识或无意识把某种生物带入适宜栖息和繁衍地区,种群不断扩大,分布区逐步稳步的扩展,这个现象叫生态入侵。种群间的协同进化:指一个物种的性状作为对另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而后一物种的这一性状本身又作为前一物种性状的反映而进化。趋同适应:不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相同或相似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相同或相似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同适应。趋异适应:同种类的生物当生活在相同或相似的环境条件下,通过变异选择形成不同的形态或生理特征以及不同的适应方式或途径,这种现象叫趋异适应。生活型:不同种类的植物之间或动物之间由于趋同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相似的类型。生态型:同种生物由于趋异适应而在形态、生理及适应方式等方面表现出不同的类型。K-对策:生物种群数量达到或接近环境容纳量的水平,这种类型称作K-对策。优势种:对群落的结构和群落环境的形成有明显控制作用的植物种称优势种。生物多样性:生物中的多样化和变异性以及物种生境的生态复杂性。演替:指在某一空间内,一种生物群落被另一种生物群落所取代的过程。顶级群落:一个群落演替达到稳定成熟的群落。食物链:由于生物之间取食与被取食的关系而形成的链锁状结构。食物网:不同的食物链间相互交叉而形成的网状结构。生态系统:是指一定时间和空间内,由生物成分和非生物成分相互作用而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的有机统一体。十分之一定律(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食物链结构中,营养级之间的能量转化效率大致为十分之一,其余十分之九由于消费者采食时的选择性浪费,以及呼吸和排泄等而被消耗掉,这就是所谓的“十分之一定律”,也叫能量利用的百分之十定律。初级生产力:单位时间、单位空间内,生产者积累有机物质的量。生物学的放大作用:又叫食物链的浓集作用,在生物体内,有毒物质沿食物链各营养级传递时,在生物体内残留浓度不断升高的现象。生态平衡:一个地区的生物与环境经过长期的相互作用,在生物与生物、生物与环境之间建立了相对稳定的结构以及相应功能,此种状态即稳定态。生态演替:指在一个自然群落中,物种的组成连续的、单方向的、有顺序的变化过程。 二、单项选择题:1、生物群落是(B)。A.生物偶然的组合B.生物有规律的组合C.生物随意的组合D.生物杂乱无章的组合2、生物群落是(B)。A.生物种内许多个体组成的群体B.植物、动物、微生物有序、协调统一的群体C.由许多植物组成的群体D.由许多动物组成的群体3、确立群落成员型的依据是(C)。A.植物的种类B.植物的高度C.植物的作用D.植物的功能4、生物群落特征正确的论述是(A)。A.生物群落的特征是群落内所有生物的群体表现B.一棵树木的高大挺拔代表了森林群落的外貌特征C.一棵草、一棵树各自显示着不同生物群落的外貌D.植物、动物、微生物对生物群落特征的影响大小一致5、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A.优势种B.建群种C.特有种D.亚优种6、关于优势度正确的概念是(A)。A.群落各成员中,建群种的优势度最大B.群落各层优势种优势度均大于建群种C.确定生物优势度主要依据其频度D.群落各成员对群落的作用大小与其优势度无关7、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A.苔原B.荒漠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8、常绿阔叶林的特征是(B)。A.夏季降水多,冬季降水少,故干湿季明显B.中国东部常绿阔叶林于世界面积最大C.乔木、灌木、草本、地被四层均具备,乔木层仅一层D.高位芽达90%以上9、群落交错区的特征是(B)。A.比相邻群落环境更加严酷B.种类多样性高于相邻群落C.由于是多个群落边缘地带,相邻群落生物均不适应在此生存D.在群落交错区各物种密度均大于相邻群落10、以下有关分层现象的论述,错误的是(B)。A.动物在群落中的分层现象也很普通B.植物地下根系分层由浅入深依次是乔木、灌木、草本和植被C.水生生物也具有分层现象D.草本群落也具有分层现象11、下列关于生态型的说法,不正确的是(C)。A.生态型是一个物种对某一特定生境发生基因型反应的产物B.生态型是种内适应不同生态条件的遗传类群C.生态型是种内的分异,在生物分类学上也叫亚种D.生态型按生态主导因素的不同可有气候、土壤生态型等12、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B)。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热带雨林13、群落演替速度特点是(B)。A.演替速度越来越快B.演替初始缓慢中间阶段快,末期演替停止C.演替越来越慢D.演替速度不随时间变化D.种类数量不稳定14、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级群落的特征是(B)。A.信息少B.稳定型高C.矿质营养循环开放D.食物网(链)简单15、单顶极理论中的顶极群落最适应的生态条件是(C)。A.土壤B.地形C.气候D.生物16、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B)。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17、属于非地带性顶极的群落是(D)。A.落叶阔叶林B.温带草原C.北方针叶林D.沼泽18、下列表述正确的是(C)。A.生态学是研究生物形态的一门科学B.生态学是研究人与环境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C.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D.生态学是研究自然环境因素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19、生态学作为一个科学名词,最早是由(A)提出并定义的。A.E.HaeckelB.E.P.OdumC.A.G.TansleyD.Darwin20、当代环境问题和资源问题,使生态学的研究日益从以生物为研究主体发展到(B)。A.以动物为研究主体B.以人类为研究主体C.以植物为研究主体D.以种群为研究主体21、臭氧层破坏属于(B)。A.地区性环境问题B.全球性环境问题C.某个国家的环境问题D.某个大陆的环境问题22、根据研究方法,一般可把生态学分为野外生态学、理论生态学和(A)。A.实验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行为生态学D.草原生态学23、生态学发展大致经历了生态学的萌芽时期,建立时期,巩固时期和(C)。A.生物学时期B.环境科学时期C.现代生态学时期D.现代生物学时期24、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将其分为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人为因子和(A)。A.气候因子B.地球因子C.非生物因子D.外来因子25、根据生态因子作用大小与生物数量的相互关系,将生态因子分为密度制约因子和(D)。A.气候因子B.地形因子C.稳定因子D.非密度制约因子26、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27、地形因子对生物的作用属于(B)。A.直接作用B.间接作用C.替代作用D.补偿作用28、氧气对水生动物来说,属于(D)。A.综合因子B.一般生态因子C.替代因子D.限制因子29、对于某种作物,当土壤中的氮可维持250kg产量,钾可维持350kg产量,磷可维持500kg产量,则实际产量一般会在(A)。A.250kg左右B.350kg左右C.500kg左右D.大于500kg30、当光强度不足时,C02浓度的适当提高,则使植物光合作用强度不致于降低,这种作用称为(C)。A.综合作用B.阶段性作用C.补偿作用D.不可替代作用31、在光与植物形态建成的各种关系中,植物对黑暗环境的特殊适应产生(A)。A.黄化现象B.白化现象C.辐射效应D.代谢效应32、阳地植物光补偿点的位置较阴地植物(A)。A.高B.低C.一样D.不确定33、植物开始生长和进行净生产所需要的最小光照强度称为(B)。A.光饱合点B.光补偿点C.光照点D.光辐射点34、植物光合作用的光谱范围主要是(A)。A.可见光区B.紫外光区C.红外光区D.绿光35、属于生理无效辐射的光质是(C)。A.红光B.紫光C.绿光D.兰紫光36、属于生理有效辐射的光质是(A)。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37、在全都太阳辐射光谱中,主要引起热的变化的光是(D)。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38、在太阳辐射中,主要引起光学效应,促进维生素D的形成和杀菌作用的光是(B)。A.红光B.紫外光C.绿光D.红外光39、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C)。A.大豆B.玉米C.冬小麦D.水稻40、下列植物中,属于短日照植物的是(D)。A.冬小麦B.甜菜C.萝卜D.水稻41、一般而言,高纬度地区作物整个生育期所需有效积温较低纬度地区的要(B)。A.多B.少C.一样D.不确定42、生活在高纬度地区的恒温动物,一般其身体较低纬度地区的同类个体大,以此来减少单位体重散热量,这一适应称为(A)。A.贝格曼法则B.阿伦法则C.李比希定律D.谢尔福德定律43、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A.通气组织发达B.机械组织发达C.叶面积小D.根系发达44、旱生植物的特点是(B)。A.叶面积较大B.根系发达C.通气组织发达D.叶片较多45、最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质地是(C)。A.粘土B.砂土C.壤土D.黄土46、最有利于植物生长的土壤结构是(A)。A.团粒结构B.片状结构C.块状结构D.柱状结构47、在土壤有机质分解转化及土壤团粒结构形成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一类生物是(D)。A.植物B.原生动物C.节肢动物D.微生物48、Deevey将种群存活曲线分为三个类型,其中表示接近生理寿命前只有少数个体死亡的曲线为(A)。A.凸型曲线B.凹型曲线C.对角线型曲线D.S型曲线49、dN/dt=rN(K-N/K)这一数学模型表示的种群增长情况是(D)。A.无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B.有密度制约的离散增长C.无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D.有密度制约的连续增长50、东亚飞蝗的大发生在种群数量变动中属于(B)。A.季节消长B.不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D.种群平衡51、旅鼠和北极狐的种群数量消长规律的周期为(D)。A.1~2年B.2年C.3年D.3~4年52、种群在逻辑斯谛增长过程中,密度增长最快时的个体数量为(C)。A.小于K/2B.等于KC.等于K/2D.大于K/253、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一方有利,对另一方无影响,二者之间的关系属于(D)。A.原始合作B.竞争C.中性作用D.偏利作用54、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时,对二者都必然有利,这种关系为(B)。A.偏利作用B.互利共生C.原始合作D.中性作用55、寄生蜂将卵产在寄主昆虫的卵内,一般要缓慢地杀死寄主,这种物种间的关系属于(D)。A.偏利作用B.原始合作C.偏害作用D.拟寄生56、白蚁消化道内的鞭毛虫与白蚁的关系是(C)。A.寄生B.拟寄生C.互利共生D.偏利共生57、下列生物之间不属于互利共生关系的是(C)。A.人与饲养的家畜B.蜜蜂与其采访的植物C.附生植物与被附生植物D.豆科植物与固氮菌58、不符合增长型的种群年龄结构特征的是(D)。A.幼年个体多,老年个体少B.生产量为正值C.年龄锥体下宽、上窄D.出生率小于死亡率59、种群为逻辑斯谛增长时,开始期的特点是(A)。A.密度增长缓慢B.密度增长逐渐加快C.密度增长最快D.密度增长逐渐变慢60、沿海地区出现的“赤潮”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D)。A.季节性消长B.不规则波动C.周期性波动D.种群的爆发61、欧洲的穴兔于1859年由英国澳大利亚,10几年内数量急剧增长,与牛羊竞争牧场,成为一大危害。这种现象从种群数量变动角度看是属于(B)。A.种群大发生B.生态入侵C.不规则波动D.种群大爆发62、下列动物的种群数量不能够长期地维持在某一水平的是(D)。A.大型有蹄类B.食肉类C.一些蜻蜓的成虫D.蝗虫63、在渔业生产上为获得持续最大捕捞量,海洋捕捞时,应使鱼类的种群数量保持在(A)。A.K/2B.KC.K/4D.K/364、蚂蚁在自然界的分布型为(B)。A.均匀分布B.成群分布C.随机分布D.带状分布65、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者是(D)。A.达尔文B.奥德姆C.瓦尔明D.坦斯利66、下列生物类群中,属于生态系统消费者的类群是(B)。A.高等植物B.哺乳动物C.大型真菌D.蓝绿藻67、从下列生物类群中,选出生态系统的分解者(D)。A.树木B.鸟类C.昆虫D.蚯蚓68、生态系统的功能主要是(A)。A.维持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B.保持生态平衡C.为人类提供生产和生活资料D.通过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质并释放氧气69、常绿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B)。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70、落叶阔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71、雨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A)。A.热带B.亚热带C.温带D.寒带72、北方针叶林生态系统的主要分布区位于(C)。A.热带B.温带C.寒温带D.寒带73、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热带雨林B.亚热带季雨林C.常绿阔叶林D.落叶阔叶林74、下列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力最高的是(A)。A.沼泽与湿地B.开阔大洋C荒漠D.冻原75、下列生态系统中,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B)。A.热带雨林B.橡胶园C.北方针叶林D.冻原76、下列生态系统中,不属于人工生态系统的是(C)。A.农田B.果园C.被污染的湖泊D.养鱼池77、生态系统中的能流途径主要是(A)。A.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B.生产者→分解者→消费者C.分解者→消费者→生产者D.消费者→分解者→生产者78、能量沿着食物网流动时,保留在生态系统内各营养级中的能量变化趋势是(A)。A.能量越来越少B.能量越来越多C.能量基本没有变化D.因生态系统不同,能量或越来越多,或越来越少79、下列生态系统中,开放程度最大的是(C)。A.湖泊B.热带雨林C.农田D.水库80、红树林生态系统主要分布于(A)。A.热带或亚热带B.温带C.寒温带D.极地81、选出正确的答案(A)。A.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开放的生态系统B.所有的自然生态系统都是封闭的生态系统C.森林生态系统在演替初期是开放的生态系统,演替后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D.湖泊生态系统是封闭的生态系统82、温室效应的最直接后果是(A)。A.气温升高B.极地和高山冰雪消融C.海平面上升D.生态系统原有平衡破坏83、水体富营养化的后果是(A)。A.由于藻类大量繁殖,死后分解要消耗大量氧气,导致渔类因缺氧而死亡,使渔业产量减少B.由于藻类大量繁殖,使鱼类的食物增加,导致渔业产量增加C.对渔业产量没有影响D.使渔业产量忽高忽低84、下列资源属于可再生性资源的是(C)。A.煤炭资源B.核能资源C.森林资源D.天然气资源85、下列资源属于非枯竭性自然资源的是(A)。A.太阳能资源B.天然气资源C.土地资源D.淡水资源86、下列做法不是可持续农业的做法的是(D)。A.农、林、牧、渔多种经营B.大力植树造林,避免水土流失C.大力开展生物防治,避免化学农药污染D.大量使用化肥,保持农产品持续高产87、生态系统营养级的数目,通常不会超过(B)。A.2~3个B.5~6个C.8~10个D.12~14个88、目前,最受人们重视、最活跃的生态学研究领域是(D)。A.个体生态学B.种群生态学C.群落生态学D.生态系统生态学89、生态系统三大功能类群不包括(D)。A.生产者B.消费者C.分解者D.非生物环境90、下列属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D)。A.森林破坏导致的水土流失B.草原破坏导致的沙漠化C.大量抽取地下水导致的地面沉降D.大量使用化肥导致的水体富营养化91、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称为(B)。A.环境B.生境C.内环境D.地球环境92、水生植物的特点是(A)。A.通气组织发达B.机械组织发达C.叶面积小D.根系发达93、不属于群落成员型的是(C)。A.优势种B.建群种C.特有种D.亚优种94、群落结构最复杂的是(D)。A.苔原B.荒漠C.落叶阔叶林D.常绿阔叶林95、季相最显著的群落是(B)。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北方针叶林D.热带雨林96、森林砍伐形成的裸地,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的演替过程是(B)。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D.生物地理群落的概念是B.H苏卡乔夫首先提出来的97、生态系统这一概念的提出是(D)。A.达尔文B.奥德姆C.瓦尔明D.坦斯利98、下列哪一类资源是可再生性资源(C)。A.煤炭资源B.核能资源C.森林资源D.天然气资源99、下列植物中,属于长日照植物的是(D)。A.水稻B.玉米C.大豆D.冬小麦100、土壤细菌和豆科植物的根系所形成的共生体称为(B)。A.菌根B.根瘤C.菌丝D.子实体101、种群是指(A)。A.一定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B.不同空间内同种个体的集合C.一定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D.不同空间内所有种的集合102、一个种群内,不同年龄阶段的个体数量,幼年最多,老年最少,中年居中,这个种群的年龄结构型为(B)。A.稳定型B.增长型C.衰退型D.混合型103、种群平衡是指(B)。A.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均为零B.种群数量在较长时期内维持在几乎同一水平C.种群迁入和迁出相等D.种群的出生率和死亡率相等104、原始森林遭到破坏后,形成森林的过程为(B)。A.原生演替B.次生演替C.水生演替D.旱生演替105、单元顶级学说中的“顶级”是指(A)。A.气候顶级B.偏途顶级C.土壤顶级D.地形顶级106、初级生产力最高的区域是(C)。A.海洋B.草原C.海陆交接地带D.荒漠107、生产力和生物量最大的生态系统类型是(B)。A.草原B.森林C.海洋D.农田108、群落演替在后期的成熟阶段(D)。A.总生产量与生物量的比值最高B.总生产量、净生产量达到最大C.总生产量大于总呼吸量D.总生产量与总呼吸量大体相等109、防治害虫时,应该做到(C)。A.彻底消灭害虫种群B.保护天敌C.保护食物链的完整性D.保护害虫种群110、地球上可利用的淡水资源占地球总水量的比例约为(B)。A.3%B.0.5%C.20%D.万分之一111、以下生物中,属于兼性互利共生的是(C)。A.地衣B.菌根C.蜜蜂与月季D.珊瑚112、下列各项中不属于有害生物的是(D)。A.鼠B.蝗虫C.红蜘蛛D.麻雀113、雄孔雀美丽的尾巴形成的原因在于(C)。A.竞争B.攻击C.性选择D.适应环境114、收获理论中,收获目标指的是(C)。A.收获最大产量B.收获恒定产量C.长期持续获得最大产量D.收获种群所有个体115、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每一年龄阶段个体数目的比率,通常用(B)表示。A.年龄结构图B.年龄金字塔图C.年龄分布图D.年龄组成图116、大多数生物的稳态机制以大致一样的方式起作用:如果一个因子的内部水平太高,该机制将会减少它;如果水平太低,就提高它。这一过程称为(D)。A.反馈B.内调节C.外调节D.负反馈117、(C)在湖泊中的营养物质循环中起关键作用。A.鱼类B.细菌C.浮游动物D.藻类118、(B)是生态学的一种主要影响力,是扩散和领域现象的原因,并且是种群通过密度制约过程进行调节的重要原因。A.种间竞争B.种内竞争C.个体竞争D.竞争119、陆地生态系统中,生产量最高的是(B)。A.温带常绿林B.热带雨林C.温带草原D.落叶120、下列各种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中,在陆地生态系统中最易成为限制因子的是(C)。A.二氧化碳B.温度C.水D.营养物质三、多项选择1.减少土壤侵蚀的方法有(ABCD)。A.进行等高耕作B.覆盖作物(如豆科作物)C.轮作D.进行免耕农业2.种群的密度制约有(ABD)几种形式。A.过度补偿B.补偿不足C.均衡补偿D.准确补偿3.大型种子无法有效地被风传布,除非靠水传布或依靠动物来散布,下面选项中的动物可作为种子扩散者的有(ABCD)。A.啮齿动物B.蝙蝠C.鸟D.蚂蚁4.通常生态学所研究的几个可辨别尺度的亚部分包括(ABCD)。A.个体B.种群C.群落D.生态系统5.鸟和哺乳动物属于(AD)。A.恒温动物B.外温动物C.变温动物D.内温动物6.下面选项中属于种间相互作用的有(ABC)。A.竞争B.捕食C.寄生D.自相残杀7.农业对生态的影响有(ABCD)。A.控制害虫的后果B.生物多样性减少C.土壤侵蚀D.营养物、水和能量利用的影响8.在陆地生态系统中初级生产量的基本资源是(ABDE)。A.光B.二氧化碳C.氧气D.营养物质E.水9.海洋浮游植物的净初级生产力决定于(ACD)。A.太阳的日总辐射量B.水的温度C.水中的叶绿素含量D.光强度随水深度而减弱的衰变系数E.水中磷的含量10.决定淡水生态系统初级生产量的限制因素主要有(ABD)。A.营养物质B.光C.水中氧气的浓度D.食草动物的捕食E.水的浓度11.初级生产量的测定方法有(ABCDE)。A.收获量测定法B.氧气测定法C.二氧化碳测定法D.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E.叶绿素测定法分生产量.12.分解作用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它包括(ACD)。A.碎裂B.溶解C.异化D.淋溶E.矿化13.分解过程的特点和速率,决定于(ABD)。A.待分解资源的质量B.分解者的生物种类C.待分解资源的种类D.分解时的理化性质E.待分解资源的数量14.对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研究一般在(BCD)层次上进行。A.物种B.种群C.食物链D.生态系统E.生物圈15.生态系统中把多种多样的信息分为(ABCD)。A.物理信息B.化学信息C.行为信息D.营养信息E.图象信息四、问答题1、什么是生态学?简述其研究对象和范围。生态学是研究生物与其周围环境之间相互关系的一门科学。由于生物是呈等级组织存在的,因此,从生物大分子、基因、细胞、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景观直到生物圈都是生态学研究的对象和范围。2、简述生态学研究的方法。生态学研究方法包括野外调查研究、实验室研究以及系统分析和模型三种类型。野外调查研究是指在自然界原生境对生物与环境关系的考察研究,包括野外考察、定位观测和原地实验等方法。实验室研究是在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受控生态实验系统中研究单项或多项因子相互作用,及其对种群或群落影响的方法技术。系统分析和模型是指对野外调查研究或受控生态实验的大量资料和数据进行综合归纳分析,表达各种变量之间存在的种种相互关系,反映客观生态规律性,模拟自然生态系统的方法技术。5、自然种群的数量变动包括哪些类型?(1)季节消长(2)不规则波动(3)周期性波动(4)种群爆发或大发生(5)种群平衡(6)种群的衰落与灭亡(7)生态入侵6、生物种间关系有哪些基本类型?(1)偏利(2)原始合作(3)互利共生(4)中性作用(5)竞争(6)偏害(7)寄生(8)捕食7、简述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生物的存在与繁殖,要依赖于综合环境因子的存在,只要其中一项因子的量(或质)不足或过多,超过了某种生物的耐性限度,则使该物种不能生存,甚至灭绝。这一理论被称为谢尔福德(Shelford)耐性定律。该定律认为任何接近或超过耐性下限或耐性上限的因子都是限制因子;每一种生物对任何一种生态因子都有一个能够耐受的范围,即生态幅;在生态幅当中包含着一个最适区,在最适区内,该物种具有最佳的生理和繁殖状态。8、顶极群落有哪些主要特征?与演替过程中的群落相比,顶极群落的主要特征有:(1)生物量高;(2)总生产量/群落呼吸小;(3)净生产量低;(4)群落结构和食物链(网)复杂;(5)物种多样性和生化多样性高;(6)群落稳定性高。9、引起种群波动的原因有那些?①时滞或称为延缓的密度制约,存在于密度变化及其对种群大小的影响之间。②过度补偿性密度制约③环境的随机变化10、测定初级生产量的方法有哪些?(1)收获量测定法;(2)氧气测定法;(3)二氧化碳测定法;(4)放射性标记物测定法;(5)叶绿素测定法。11、简述生态因子的作用规律。(1)综合作用;(2)主导因子作用;(3)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4)阶段性作用;(5)不可代替性和补偿作用;(6)限制性作用。12、植物群落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2)不同物种间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不是简单的物种集合;(3)形成一定的群落环境;(4)具有一定的结构;(5)具有一定的分布范围;(6)具有一定的动态特征;(7)具有边界特征。13、生态平衡包括哪些具体内容?(1)系统结构的优化与稳定;(2)系统的能流、物流收支平衡;(3)系统的自我修复、自我调节功能的保持。14、简述环境、生态环境和生境的区别与联系。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周围一切事物的总和;生态环境是指围绕着生物体或者群体的所有生态因子的集合,或者说是指环境中对生物有影响的那部分因子的集合;生境则是指具体的生物个体和群体生活地段上的生态环境,其中包括生物本身对环境的影响。15、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生态因子分为哪几类?根据生态因子的性质,可分为气候因子、土壤因子、地形因子、生物因子和人为因子。16、协同进化所包含的内容?(1)竞争与协同进化;(2)捕食者与被捕食者协同进化;(3)食草动物与植物的协同进化;(4)寄生物与宿主的协同进化。17、影响演替的主要因素有哪些?(1)植物繁殖体的迁移、散布,动物的活动性;(2)群落内部环境的改变;(3)种内和种间关系的改变;(4)环境条件的变化;(5)人类活动。18、群落交错区有哪些特征?(1)位置上:位于两个或多个群落之间。(2)生态环境:较复杂多样。(3)种类多样性高,某些种的密度大。19、简述群落成层现象。(1)植物的地上成层现象,主要原因光照;(2)植物的地下成层现象,主要原因矿物质、养分、水;(3)动物的成层现象,主要原因食物;(4)水生群落的成层现象,主要原因光、食物、温度。20、层片具有哪些特征?(1)属于同一层片的植物生活型相同,并具有相当地个体数目,而且相互间有一定的联系;(2)在群落中具有一定的小环境;(3)在群落中占有一定的空间和时间。21、简述生态系统能量流动概况。(1)先由绿色植物把太阳光能变成植物体内的生物能(化学能)。(2)各级消费者和分解者通过食物网把能量逐级传递下去。(3)能量在每一营养级都有呼吸消耗,而且,上一营养级的能量也不可能全部转化到下一营养级中,因此,能流越来越细。22、简述生态平衡的概念与标志。概念:在一定时间内,生态系统中的生物和环境之间、生物各种群之间,通过能量流动、物质循环和信息传递,达到高度适应、协调和统一的状态。标志:能量和物质输入、输出平衡,生物种类和数目相对稳定,生态环境相对稳定,生产者、消费者、分解者构成的营养结构相互协调。23、简述生态失调的概念及标志。概念:生态系统的自我调节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干扰超越了生态系统自我调节能力阈限而使其丧失自我调节能力时,谓之生态失调。标志:物种数量减少,环境质量降低,生产力衰退,生物量下降。24、简述当前世界不可更新资源的变化趋势和变化原因。趋势:日益枯竭。原因:全球储量有限,地域分布不均,过量开采和消耗,不能更新。25、请简述生态因子的几个特点?(1)综合性:每一个生态因子都是在与其它因子的相互影响、相互制约中起作用的,任何一个因子的变化都会在不同程度上引起其它因子的变化。(2)非等价性:对生物起作用的诸多因子是非等价的,其中必有1-2个起主要作用的主导因子。主导因子的改变常引起许多其它生态因子发生明显变化。(3)不可替代性和互补性:生态因子虽非等价,但都不可缺少,一个因子的缺失不能由另一个因子来替代。但其一因子的数量不足,有时可以靠另一因子的加强而得到调剂和补偿。(4)限定性:生物在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往往需要不同的生态因子或生态因子的不同强度。因此某一生态因子的有益作用常常只限于生物生长发育的某一特定阶段。(5)直接作用和间接作用。26、简述生态系统的特点?(1)生态系统是生态学上的一个结构和功能单位,属于生态学上的最高层次。(2)生态系统内部具有自我调节、自我组织、自我更新的能力。(3)生态系统具有一定功能。如:能量流动、物质循环、信息传递。(4)生态系统中营养级数目有限。(5)生态系统是一个动态系统。27、K-对策者生物与r-对策者生物的主要区别。r-选择和K-选择的某些相关特征的比较:r-选择K-选择气候死亡存活数量种内、种间竞争选择倾向寿命最终结果多变,不确定,难以预测具灾变性,无规律非密度制约幼体存活率低时间上变动大,不稳定远远低于环境承载力多变,通常不紧张⑴发育快⑵增长力高⑶提高生育⑷体型小⑸一次繁殖短,通常少于一年高繁殖力稳定,较确定,可预测比较有规律密度制约幼体存活率高时间上稳定通常临近K值经常保持紧张⑴发育缓慢⑵竞争力高⑶延迟生育⑷体型大⑸多次繁殖长,通常大于一年高存活力类型种1种2特征1.偏利作用2.原始合作3.互利共生4.中性作用5.竞争:直接干涉型6.竞争:资源利用型7.偏害作用8.寄生作用9.捕食作用+0种群1偏利者,种群2无影响++对两物种都有利,但非必然++对两物种都必然有利00两物种彼此无影响--一物种直接抑制另一种--资源缺乏时的间接抑制-0种群1受抑制,种群2无影响+-种群1寄生者,通常较宿主2的个体小+-种群1捕食者,通常较猎物2的个体大28、请写出生物种间相互关系的基本类型及其特征。29、生物群落所具有的基本特征有哪些?(1)具有一定的外貌(2)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3)具有一定的群落结构(4)形成群落环境(5)不同物种之间的相互影响(6)一定的动态特征(7)一定的分布范围(8)群落的边界特征30、目前生态学研究的热点问题有哪些方面?(1)全球变化:由于人类活动直接或间接造成的,出现在全球范围内的,异乎寻常的人类生态环境的变化,就是当今科学界,全国政府及公众关注的全球环境变化或简称全球变化。(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