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五章货币供求与均衡第一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第一节货币需求第二节货币供给第三节货币均衡第二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第一节货币需求第三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一)中国古代的货币需求思想1.中国古代有货币需求思想的萌芽。
《管子》:“币若干而中用?”2.按每人平均铸币多少即可满足流通需要的思路,一直是中国控制铸币数量的主要思路。直至建国前夕,在有的革命根据地议论钞票发行时,仍然有人均多少为宜的考虑。一、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第四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二)古典经济学到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理论1.西欧,许多古典经济学家早就注意到了货币流通问题,并作了多方面的理论分析。如货币数量论,如商品流通决定货币流通的观点,等等。第五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2.马克思关于流通中货币量的分析,后人多用“货币必要量”的概念来表述。假设条件是完全的金流通。基本公式是:
公式表明:货币量取决于价格的水平、进入流通的商品数量和货币流通速度三因素。第六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3.马克思在论证此问题时有两个极其重要理论前提:⑴商品是带着价格进入流通的; ⑵在该经济中存在着一个数量足够大的黄金贮藏。4.马克思进而分析了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量与价格之间的关系:在纸币为惟一流通手段的条件下,商品价格水平会随纸币数量的增减而涨跌。第七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三)费雪方程式1.交易方程式:这一方程式在货币需求理论研究中是一个重要的阶梯。以M为一定时期内流通货币的平均数量;V为货币流通速度;P为各类商品价格的加权平均数;T为各类商品的交易数量,则有:
MV=PT
第八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2.费雪分析: 在这三个经济变量中,M是一个由模型之外的因素所决定的外生变量;V由于制度性因素在短期内不变,因而可视为常数;交易量T对产出水平常常保持固定的比例,也大体稳定的。因此,只有P和M的关系最重要:P的值特别是取决于M数量的变化。第九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3.费雪虽然关注的是M对P的影响,但是反过来,从这一方程式中也能导出一定价格水平之下的名义货币需求量:
4.费雪方程式没有考虑微观主体动机的影响。第十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四)剑桥方程式剑桥学派,在研究货币需求时重视微观主体的动机。认为,处于经济体系中的个人对货币的需求,实质是选择以怎样的方式保持自己资产的问题。每个人决定持有货币多少,有种种原因;但在名义货币需求与名义收入水平之间总是保持一个较为稳定的比例关系。对整个经济体系来说,也是如此。因此有:
Md=kPY第十一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费雪方程式与剑桥方程式的差异
⑴费雪方程式强调的是货币的交易手段功能;
剑桥方程式则重视货币作为一种资产的功能。⑵费雪方程式把货币需求与支出流量联系在一起,重视货币支出的数量和速度;
剑桥方程式则是从用货币形式保有资产存量的角度考虑货币需求,重视存量占收入的比例。第十二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⑶费雪方程式是从宏观角度用货币数量的变动来解释价格;
剑桥方程式则是从微观角度进行分析,认为人们对于保有货币有一个满足程度的问题。但保有货币要付出代价,这就要在比较中决定货币需求。特别是利率的作用已成为不容忽视的因素之一。第十三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五)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分析
凯恩斯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突出贡献是关于货币需求动机的分析。
三种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和投机动机。2.投机动机分析是凯恩斯货币需求理论中最有特色的部分。他论证,人们保有货币除去为了交易需要和应付意外支出外,还是为了储存价值或财富。第十四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3.可用于储存财富的资产有二:货币与债券。货币是不能产生收入的资产;债券是能产生收入的资产。但持有债券,则有两种可能:如果利率趋于上升,债券价格就要下跌;利率趋于下降,债券价格就要上升。如果持有债券的收益为负,持有非生利资产——货币——就优于持有生利资产;反之,对货币需求减少,对债券的持有量则会增加。第十五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4.关键在于微观主体对现存利率水平的估价:预期利率水平下降,从而债券价格将会上升,人们必然倾向于多持有债券;反之,则倾向于多持有货币。5.因此,投机性货币需求同利率负相关。第十六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6.由交易动机和预防动机决定的货币需求取决于收入水平;
基于投机动机的货币需求则取决于利率水平。因此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如下式:
M=M1+M2=L1(Y)+L2(r)
7.式中的L1、L2是作为“流动性偏好”函数的代号.
凯恩斯也常用“流动性”指货币。第十七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六)弗里德曼的货币需求函数
1.弗里德曼的一个具有代表性个货币需求函数:
式中,为实际货币需求。第十八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2.恒久性收入y是弗里德曼分析货币需求中所提出的概念,可以理解为预期未来收入的折现值,或预期的长期平均收入。货币需求与它正相关。3.弗里德曼把财富分为人力财富和非人力财富两类。人力财富很不容易转化为货币。所以,在总财富中人力财富所占的比例越大,出于谨慎动机的货币需求也就越大;而非人力财富所占的比例越大,则货币需求相对越小。这样,非人力财富占个人总财富的比率w与货币需求为负相关关系。第十九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4.在凯恩斯的货币需求函数中,货币是作为不生利资产看待;而弗里德曼考察的货币扩及M2等大口径的货币诸形态,其中有相当部分,如定期存款,确是有收益的。物价变动率,也就是保存实物的名义报酬率。把物价的变动变量纳入货币需求函数,是通货膨胀的现实反映。第二十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5.强调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作用是弗里德曼货币需求理论的一个特点。恒久性收入对货币需求的重要作用可以用实证方法证明。
对于货币需求,弗雷德曼最具概括性的论断是:由于恒久性收入的波动幅度比现期收入小得多,且货币流通速度也相对稳定,因而,货币需求也是比较稳定的。第二十一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货币需求理论的发展脉络⑴货币需求理论中所考察的货币,是从金到摆脱金;从纸币到一切可称之为货币的金融资产;从不能带来收益的货币到可以带来收益的货币。⑵宏观总量作为考察的出发点是费雪及其前人一贯的思路;开始于剑桥学派的思路则是把微观行为主体的持币动机作为考察货币需求的出发点。第二十二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⑶仅从宏观角度考察这一问题,那么纳入视野的就只是作为购买手段和支付手段的货币。考察角度转向微观,所需求的就不只是起流通职能的货币,还有起保存价值职能的货币。⑷如果可以粗略地表述,就是从f(Y)发展为f(Y,r),并不断纳入更多的自变量。第二十三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二、中国对货币需求理论的研究
第二十四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对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公式的理解1.上世纪50年代建国之后,是在与西方经济学科基本隔绝的条件下,只能就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理论探讨货币需求问题。2.主要涉及的方面:
——货币必要量所说的“货币”,是只包括现金,还是既包括现金又包括银行结算存款。
第二十五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对马克思货币必要量公式的理解
——必要量公式右端的分子,除可“商品价格总额”,是否还是应该列入各种支付。
——企业感到的资金短缺是否是货币供给不足。
——贮藏钞票的需求是否也构成货币必要量的内容……
第二十六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1∶8”公式的产生及其意义1.所谓“1∶8”,它的具体含义是,每8元零售商品供应需要1元人民币实现其流通。如果按公式计算的值为8,则可判断货币发行量适度,商品流通正常。公式极简明:第二十七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2.这个公式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初,是由银行工作者进行实证分析得出的结论。直到20世纪80年代初期,公式始终是有实用价值的衡量的尺度。这是由于公式反映了商品供给金额与货币需求之间的本质联系。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公式日益不能用来解释货币流通他现象。第二十八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3.但随着改革开放的推进,公式日益不能用来解释货币流通他现象。问题在于,1∶8这个数值本身其所以能够成为一个标准尺度,是有条件的:那就是经济体制,与之相应的运行机制,乃至一些体现和反映经济体制及其运行机制的性质和要求的重要规章法令,都必须相当稳定。而改革开放都使之发生了实质性的变化。
第二十九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一个有争议但流传甚广的公式1.改革开放不久,提出了这样的公式:或第三十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2.上世纪80年代前期提出后,曾引起很多争义。但在如何确定年度计划货币供给增长率的实际操作中,在如何估价货币供求对比形势中,往往引以为据。
第三十一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公式的发展1.改革开放后,货币流通速度稳定的假设前提,改变了。必须引入了与货币需求负相关的货币流通速度。2.目前实际使用的是对MV=PY两边同时取对数微分后形成的公式:
-
-
第三十二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三、货币需求面面观
第三十三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主观的需求与客观的需求1.就宏观角度而言,货币需求函数中各个变量的客观性决定了货币需求是客观的范畴。
就微观主体而言,主观持有货币的意愿和判断起决定性作用,货币需求好像成为“主观”的。能否统一?第三十四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2.宏观货币需求是微观货币需求的集合,那么在微观货币需求形成中起作用的人的心理因素,也不能排除在宏观货币需求分析的视野之外。不过,从整个社会来看,人们对有关变量变动的反应以及心理变化,是受客观社会条件所制约并有共同的规律。因而应该承认,从微观视角论证的货币需求同样是客观的范畴。
。第三十五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3.决策当局的主观选择也是宏观货币分析中的一个值得不能予以忽视的因素。第三十六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名义的需求与实际的需求1.名义需求与实际需求区别在于是否剔除物价变动的影响。通常分别由以下符号表示:Md;第三十七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2.正确区分名义货币需求和实际货币需求,有利于宏观形势判断和政策选择。如在价格水平变动较为明显的条件下,比较年度之间货币需求的变动,必须消除物价因素之后才有可能进行。第三十八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货币需求是否是一个确定的量?1.事后分析中的货币需求可以认定是一个确定量。2.事前,从微观角度来考察,在收入给定的条件下要受消费倾向和多种机会成本变量的影响,而影响不可能是精确的。从宏观角度来考察,经济生活中的不确定、不稳定和难以预期的因素也会使那些相关关系极强的因素之间并非只能形成一个精确的数量比例。这样,本期或下期分析中的货币需求只能是一个具有一定宽度的值域。第三十九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第四十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1.从微观主体的持币动机、持币行为考察货币需求变动的规律性称之为货币需求分析的微观角度。(剑桥方程式、凯恩斯货币需求模型、弗里德曼货币需求模型)2.货币需求的研究任务首先是识别货币需求的决定因素决定因素通常划分为三:⑴规模变量,如收入和财富;⑵为机会成本变量,如利息、物价变动率;⑶其他变量,如制度因素等。第四十一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3.将机会成本变量引入货币需求模型或函数,是从微观角度考察货币需求问题的典型表现。这一发展是提高货币需求分析的转折点。4.这样的分析并不神秘。几十年来,我国的银行工作者经常从事货币需求的微观分析。问题是需要提到理论高度。。第四十二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货币需求分析的宏观角度1.货币需求的宏观分析是一种从总体上考察货币需求的方法。(马克思的货币必要量公式、费雪的交易方程式)2.准确地判断总体货币需求的水准是决定货币供给的关键。3.在实践中,有时采用修订后的微观货币需求模型进行宏观分析。第四十三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微观分析与宏观分析的结合1.微观角度的分析是解释货币领域种种矛盾和变异现象的重要依据。2.宏观分析则在于根据可以解释货币需求的变量来估算总体货币需求作为货币供给决策的依据。3.两者不能偏废,要配合进行。
第四十四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资产选择资产选择影响微观经济主体货币需求。 资产选择的方向:购买的金融资产、持有现金和购买实物资产。 资产选择的前提条件:⑴基本消费支出后有相当的剩余货币收入⑵可供选择的多样化的资产第四十五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1.城市居民家庭持有的金融资产上升速度极快。2.资产选择已成为多数中国城乡居民,特别是大中城市居民安排货币剩余的一个内容。
中国城乡居民资产选择第四十六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
第四十七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中国城乡居民资产选择方向改革开放前:
人均收入低,资产要求少(现钞、储蓄)1984-2002
储蓄、金融资产上升2002-2006
储蓄、基金、股票2006-
储蓄下降、基金、房地产第四十八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第二节货币供给第四十九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一、货币供给及其口径第五十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现金发行与货币供给1.现金发行只是货币供给的一部分。2.在我国,由于经济落后等原因,甚至包括经济理论界,许多人一直将现金发行视同货币供给。1994年,官方才使用货币供给概念。3.由于货币供给中的现金与其余部分的变动并不一致,把现金看成货币供给会做出错误判断。第五十一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现金发行与货币供给第五十二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现金发行与货币供给第五十三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货币供给的多重口径1.货币供给包括按口径依次加大的M1、M2、M3……划分的若干层次。2.各国的货币口径大多不同,只有“通货”和M1这两项大体一致。
通货指不兑现的银行券和辅币,我国称现金。
M1=通货+支票存款第五十四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划分货币供给层次的依据和意义1.世界各国中央银行划分货币统计口径的基本依据:以流动性的大小
即作为流通手段和支付手段的方便程度。2.流动性较高,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强;流动性较低,形成购买力的能力也较弱。这个标准对于考察市场均衡、实施宏观调控有重要意义。3.便于进行对宏观经济运行的监测和货币政策的操作,也是一项重要要求。第五十五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外国和IMF的M系列1.美国现行货币供给的各层次:M1、M2、M3和Debt。2.日本现行货币供给的各层次:M1、M2+CD、M3+CD和“广义流动性”。3.英国英格兰银行公布的1991货币供给口径:M0、M2、M4、M4c和M5,没有M1。4.国际货币基金组织采用三个口径:通货、货币和准货币。第五十六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中国的M系列1.
现阶段我国货币供应量划分为如下三个层次:
M0=流通中现金,即我们习称的现金
M1=M0+活期存款
M2=M1+定期存款+储蓄存款+其他存款+证券公司客户保证金2.其中,M1-狭义货币量;M2-广义货币量;
M2-M1是准货币。第五十七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货币供给的“流动性”——M1/M2M1/M2表明狭义货币供给相对于广义货币供给的比重。比重上升,货币供给的流动性增强,货币流通速度加快,可能表明人们的消费信心和投资信心增强,经济趋热。第五十八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名义和实际货币供给1.与名义货币需求与实际货币需求的区分相对应,也有名义货币供给与实际货币供给的区分。2.名义货币供给记作Ms,实际货币供给为Ms/P。人们日常使用的一般都是名义货币供给。3.如果一国的物价水平长期波动,只分析名义货币供给的变动,就可能导致错误的经济形势判断和失误的政策选择。第五十九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二、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
第六十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现代纸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供给渠道银行是货币供给的总渠道商业银行通过创造派生存款增加货币供应中央银行通过向商业银行贷款、调节存款准备金率、发行货币来增加原始存款第六十一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货币供给基本模型其中::货币供给量m:货币乘数B:基础货币第六十二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间接调控与控制工具货币供给的控制机制是对两个环节的调控。对基础货币的调控、对货币乘数的调控基础货币货币乘数第六十三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调控工具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供给只能间接调控。三大调控工具:
公开市场业务
贴现政策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第六十四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公开市场业务货币当局在金融市场上出售或购入财政部和政府机构的证券,特别是短期国库券。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买入政府债券,会增加经济中基础货币的数量。第六十五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如果中央银行是从公众手中买入债券的,则公众手中的现金数量将增加;如果中央银行是从商业银行手中买入债券的,则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将增加。因此,无论中央银行从谁手中买入政府债券,都会增加基础货币的数量,最终增加货币供给量。
第六十六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相反,中央银行在公开市场上卖出政府债券,会减少经济中基础货币的数量,这时,公众和商业银行手中持有的债券数量增加,持有的现金数量和准备金减少,货币供给量也会减少。第六十七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贴现政策指中央银行通过变动再贴现率,来影响贷款的数量和基础货币量的政策。这一利率由中央银行决定。如果中央银行降低再贴现率,则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时所支付的成本就会降低,这会鼓励商业银行向中央银行借款,从而增加商业银行的准备金,导致货币供给量的增加。反之,中央银行调高再贴现率,则会减少货币供给量。第六十八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法定准备金一般国家的中央银行都有权决定法定准备金率。如果中央银行调低法定准备金率,货币供给会增加;调高法定准备金率,则货币供给量减少。法定准备率被认为是一个作用强烈的工具。
其变动会影响商业银行的正常业务,增加商业银行的经营风险,因此各国中央银行都很少使用这一工具来调节货币供给量。而在中国经常被采用。第六十九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基础货币(B)货币乘数(m)第七十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基础货币:原始存款的源头基础货币或称高能货币、强力货币。它是指流通中的现金和银行存款准备金的总和,它是商业银行创造存款货币的源头和基础。一般用B表示基础货币。B=C+RC表示流通中的现金;R表示存款准备金。第七十一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货币乘数把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相比,其比值称之为货币乘数m。用MS代表货币供给,B为基础货币,
MS=m·B
第七十二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基础货币中的通货,即处于流通中的现金C,它本身的量,中央银行发行多少就是多少,不可能有倍数的增加;引起倍数增加的只是存款准备R。因此,基础货币C+R与货币供给量C+D的关系可示意如图:第七十三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相应的代数表达式:又可整理为:第七十四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货币供给的决定因素:
B:中央银行策源;
m:取决于通货-存款比(C/D)
个人与公司
准备-存款比(R/D)存款货币银行
第七十五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商业银行的存款创造机制(一)简单的存款创造机制1、前提假设(1)部分准备金制度:商业银行每吸收一笔存款,就要按照一定的比例(法定存款准备金率rd)提取法定准备金,存入中央银行的准备金账户上。且商业银行不再额外提取准备金,即超额准备金为零。第七十六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2)非现金结算制度:是在银行存款的基础上,通过存款账户的转移来完成货币的收付和债权债务关系的建立及解除,流通中的现金为零(现金漏损c为零)。只有当非现金结算制度确立之后,我们才能通过开出支票进行货币的支付,或通过银行之间的相互往来进行转账结算,而无须使用现金。如果没有非现金结算制度,公众自然就不会有对存款的要求,银行也就没有创造存款的可能。第七十七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3)非支票存款为零:没有从支票存款向定期存款或储蓄存款(二者合称非交易存款Dt)的转化。(4)二元银行体制:由中央银行和多家商业银行组成第七十八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假设公众不持有现金,一旦拥有货币就存入银行,商业银行的存款准备金率为20%。在此情况下,如果银行甲从客户A那里获得了100元的存款,这100元存款在准备金制度下会产生什么结果呢?银行甲会留下20元作为准备金,而将其余的80元贷给客户B,客户B将这80元存入银行乙。银行乙留下16元作为准备金,将余下的64元贷给客户C。客户C又将这笔钱存入银行丙,银行丙留下的准备金为12.8元,给客户D的贷款为51.2元。各个银行的资产负债表如图5.1所示。第七十九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银行甲资产负债客户B贷款80客户A贷款100准备金20银行乙资产负债客户C贷款64客户B贷款80准备金16银行丙资产负债客户D贷款51.2客户C贷款64准备金12.8第八十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如果这一过程不停地继续下去,则整个商业银行体系的存款总额即为:
100+100*(1—20%)+100*(1—20%)+100*(1—20%)+……=100/[1—(1—20%)]=500(元)第八十一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存款货币创造的乘数1.银行存款货币创造机制所决定的存款总额,其最大扩张倍数称为派生倍数,也称为派生乘数。它是法定准备率的倒数。若以K代表;则如下式:2.这里的K值只是原始存款能够扩大的最大倍数,实际过程的扩张倍数往往达不到这个值。第八十二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制约派生存款货币的因素-现金漏损率以上的分析模型没有涉及现金;贷款、存款、货币支付均在银行的账页上进行。然而,客户总会从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现金漏损额与活期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如用C代表现金漏损额,用c代表现金漏损率,则c=C/D;C=c·D第八十三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当设定包括现金的情况下,存款货币的创造乘数为:第八十四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制约派生存款货币的因素-超额准备金为安全或应付意外之需,银行实际持有的存款准备金常常高于法定准备金。超过法定要求的准备金,称超额准备金,以E代表。超额准备金与活期存款总额的比,称为超额准备金率,以e代表。这时,银行初始准备为R=D·rd+t·rt·D+c·D+e·D=D(rd
+t·rt+c+e)第八十五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这时的存款货币创造乘数——考虑到活期存款与定期存款之分,考虑到现金漏损,考虑到超额准备——则是:第八十六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这种存款创造能力是商业银行所独有的,因而构成了银行融资与其他融资方式的一重要的区别。只有商业银行体系可以创造出被列入M2的存款,从而扩大货币供给。第八十七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注意: 商业银行虽然能够创造存款,却不能够创造财富。在上述例子中,客户B的存款来自于他从银行甲的贷款,他在获得存款的同时也须承担债务,他并没有变得比以前更富有。客户C和其他客户也是这样。商业银行只是创造出了可列入货币资产的存款,增加了经济的流动性,却没有创造出新的财富。第八十八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货币乘数:基础货币扩张的倍数货币乘数:即基础货币扩张或收缩的倍数,是货币供给量与基础货币之比。m=(C+D)/(C+R)=Ms/Bm为货币乘数,它代表的是每一元基础货币的变动所能够引起的货币供给量的变动。第八十九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影响货币乘数变动的因素现金漏损率法定存款准备金比率超额准备率定期存款与活期存款比率
第九十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微观主体经济行为与货币供给
居民持币行为与货币供给通货比:通货对活期存款的比率C/D当居民普遍增加现金也即通货持有量时,通货比提高;反之,下降。它与货币供给量负相关。对居民持币行为,从而对通货存款比产生影响的因素,主要有:财富效应、预期报酬率变动效应、金融危机及非法经济活动规模等几方面第九十一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企业行为与货币供给企业经营的扩大或收缩。
经营扩大要求补充资本,影响企业对贷款的需求,从而影响货币的供给企业经营效益的高低。
经营管理不善,资金周转率降低,信贷资金占用时间延长,增加对贷款的需求,货币供应量增加。第九十二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银行行为与货币供给调节超额准备金率。
超额准备金越多,存款货币创造乘数越小,货币供应量小。调节向中央银行借款的规模。
借款会增加准备金存款,即基础货币的数量,从而能支持更多地创造存款货币。第九十三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外生变量还是内生变量1.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或外生性问题是货币理论研究中具有较强政策含义的一个问题。2.如果认定货币供给是内生变量,那就是说,货币供给决定于客观经济过程,而货币当局并不能有效地控制其变动,货币政策的调节作用有局限性。如果肯定是外生变量,则等于说,货币当局能够有效地调节货币供给,影响经济进程。第九十四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中国货币供给的内生性和外生性问题1.在中国是直接从货币供给能否由中央银行有效控制这一角度提出的。2.具体问题,要具体分析。不可能有简单的肯定或否定的回答。第九十五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第三节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第九十六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含义1.货币均衡是指货币供给满足货币需求,
Ms=Md
货币非均衡是指货币供给超过或者满足不了货币需求,
Ms≠Md第九十七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2.在市场经济条件下,货币均衡与非均衡的实现过程离不开利率的作用。货币供求决定均衡利率水平r0;或在均衡利率水平上,货币供给与货币需求达到均衡状态。见图:第九十八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3.如果货币供给是外生变量,即由货币当局决定,货币供给成为垂直于横轴的直线。即货币需求只对利率有影响,却不能通过利率机制影响货币供给。见图:第九十九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市场总供求1.在商品、服务市场上:
市场总供给AS,
包括消费品供应和生产品供应;总需求AD,包括消费支出和投资支出。2.总供求均衡的条件是:
消费支出+投资支出=消费品供应+生产品供应第一百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货币供给与市场总需求市场总需求,其构成有四:消费需求C、投资需求I、政府支出G、出口需求X。 设总需求为D,则:
D=C+I+G+X2.总需求的载体是货币。如果由货币供给承载的总需求可以保证产出得以出清,说明货币供给是适当的。由于银行贷款调节货币供给规模,从而也说明银行信用的掌握也适当。第一百零一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3.可能出现两种情况:一种情况是企业与个人有过多的货币积累,不形成当期的需求,而又没有提供相应的补充货币供给,这会形成总需求的不足;另一种情况是扩大投资与提高消费的压力过强,或产生财政赤字,要求银行信用予以弥补,或银行不得不扩大信贷,直接投放过多的货币。结果货币供给过多并从而造成总需求过旺的局面。这两种情况在我国经济中都曾发生过。第一百零二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市场总供给与对货币的需求 经济体系中到底需要多少货币,从根本取决于有多少实际资源需要货币实现其流转并完成生产、交换、分配和消费相互联系的再生产流程。这是市场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的基本理论出发点。第一百零三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1.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的关系可以这样描述:
—总供给决定货币需求,但同等的总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货币需求;
—货币需求引出货币供给,但不是等量的;
第一百零四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
——货币供给成为总需求的载体,同等的货币供给可有偏大或偏小的总需求;
——总需求的偏大、偏小,对总供给产生巨大影响;
——总需求可以通过紧缩或扩张的政策予以调节,但单纯控制需求,难以保证实现均衡目标。
第一百零五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2.以MS、Md、AS、AD分别代表货币的供与求、市场的供求关系见图:
第一百零六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3.货币均衡与市场均衡有紧密联系,货币均衡有助于市场均衡的实现。
但货币均衡并不必然意味着市场均衡:⑴市场需求是以货币为载体,但并非所有货币供给都构成市场需求;第一百零七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⑵市场供给要求货币使之实现,因此提出对货币的需求;但这些货币需求也并非对货币需求的全部。第一百零八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市场供求失衡与价格波动在总供给给定时,市场供求失衡的直接后果:在典型的市场经济中是物价水平的变动;在典型的集中计划体制下,并不能直接由价格表现出来,但矛盾也会促使计划价格做必要的调整。第一百零九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与扩张界限1.“面纱论”和马克思的“第一推动力”。2.在货币量能否推动实际产出的论证中,联系潜在资源的状况进行分析的方法得到广泛的认可。社会资源的状况不同,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也不同:第一百一十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⑴只要经济体系中存在着现实可用做扩大再生产的资源,且其数量又比较充分,在一定时期内增加货币供给能够提高实际产出水平而不会推动价格总水平的上涨;⑵待潜在的资源利用持续一段时间而且货币供给仍继续增加后,经济中可能出现实际产出水平同价格水平都在提高的现象;⑶当潜在资源已被充分利用但货币供给仍在继续扩张,经济体系中会产生价格总水平上涨但实际产出水平不变的情况。见图:第一百一十一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货币供给的产出效应与扩张界限A和B两个拐点分别代表由货币供给增加形成的产出率和物价上涨率不同组合阶段的界限。第一百一十二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紧缩效应1.当市场总需求大于总供给时,通过压缩货币供给,从而减少总需求,以求回复均衡,是国内外常见的政策主张和实践。然而,其间有种种复杂问题。2.在经济周期过程中,并不存在一种力量可以使经济进程在碰壁之前约束其停止需求的过度扩张。同样,危机后的萧条阶段,但往往却是伴随着加剧萧条的紧缩过程。20世纪30年代以来,对控制需求的效应,曾有颇高的估价。但实践经验证明,它的作用仍是有限的。第一百一十三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3.在集中计划管理体制下,这个问题的解决理应较为容易,但实际上并非如此。所有实行类似体制的国家均长期存在总需求大于总供给的局面。决策者虽然一再宣告解决这样矛盾的决心,却一直没有能够解决。4.中国在20世纪60年代初曾有一次成功的紧缩经验,使过大的需求迅速下降并逐步恢复平衡。但这是个特例。第一百一十四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5.而当需求扩张不是突发的,即正常生产已经事实上是在需求扩张的支持下运作时,单纯的紧缩,通常的结果是,总需求缩减,实际再生产缩减,从而总供给缩减,供需的差额仍然不能由于紧缩需求而取得均衡。6.至于紧缩的物价效应,一般情况下是直接的。但从较长时间考察,如果紧缩也抑制了实际的经济增长,那么价格水平上涨的压力依然难以缓解。第一百一十五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必须辨清存量与流量市场供给和货币供给都是一个不间断的流量,但在一定时点上又都是存量。辨清货币供求与市场供求之间的对应关系一定要分清流量与存量的概念,才能理解二者动态均衡的实现过程。第一百一十六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我国对均衡境界的追求和理论探索
第一百一十七页,共一百二十八页,2022年,8月28日反通货膨胀的“平衡”观从上世纪30年代末直至1997年,中国一直处于通货膨胀的阴影之下,平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版产品技术咨询服务费合同书一
- 2024年跨境电子商务平台运营协议3篇
- 浙江省宁波市2025年中考语文模拟押题试卷七套【附参考答案】
- 19古诗二首 夜宿山寺 说课稿-2024-2025学年语文二年级上册统编版
- 2024燃气公司城市燃气调峰服务天然气购销合同3篇
- 新时代共青团爱国主义教育
- 秘书与行政助理技巧培训
- 2024有关聘用合同范文集锦
- 2024技术服务咨询费的合同范本
- 福建省南平市外屯中学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联考试题含解析
- 某kv送电线路铁塔组立监理细则
- 武艳艳数学思政课教学设计《式与方程的整理复习》
- 气柜安装工程施工方案
- GB/T 31989-2015高压电力用户用电安全
- GB/T 28750-2012节能量测量和验证技术通则
- 分子生物学本基因组及基因组学概论
- 残液(残气)处理记录表
- 《人工智能》全册配套课件
- 大佛顶首楞严经浅释
- 高职大专《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
- 晚宴活动拉斯维加斯之夜策划方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