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地理-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地理-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地理-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地理-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地理-第六章北方地区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学设计教学目的:1.知识目标:①.能够运用地图说出明确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②.能够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2.能力目标:①.通过阅读图表,培养读图、析图能力。②.通过对漠河、大连两个城市的气温和降水逐月分布图的分析比较,总结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并分析其原因。3.情感目标:培养可持续发展的观念。教学重点:①.运用地图说出东北三省的主要地形类型,会描述东北三省的地形特征。②.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教学难点:运用图文资料说出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及分布特征。教学方法:讨论法、归纳法、分析法、启发引导法。教学准备:自制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媒体展示:东北景观。人们常用“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来形容一个地区,大家知道指的哪个地区吗?你知道三个词语的含义吗?生:东北地区。师:对,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东北三省。板书:第二节“白山黑水”——东北三省[讲授新课]一、东北三省的自然特征:(板书)多媒体展示东北三省的一些图片,师提问:同学们,看完这些图片,你们来形容一下对东北三省的印象。生:“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师总结:同学们形容的非常好,东北地区山脉纵横,河流众多,土壤肥沃,是一个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好地方,接下来我们就一起去学习一下。(板书: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师:要了解东北三省,首先就要了解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同学们将地理图册翻到第14页,观察东北三省的地理环境图,找出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板书:1、东北三省的位置和范围)生:东北三省在我国的东北部,有黑龙江、吉林、辽宁。师总结:对,东北三省位于我国的东北部,包括黑龙江、吉林、辽宁三个省份。师:同学们,东北三省是一个山环水绕、沃野千里的地方,那么,东北三省被哪些山、哪些河所环绕着呢?同学们一起参考课本14页图6.11东北三省的地形图来找一找。(板书:2、东北三省的地形与河流)1.读图6.11“东北三省的地形图”,完成下列各题。(1)找出大兴安岭、小兴安岭、长白山脉。(2)找出东北平原、松嫩平原、三江平原、辽河平原。(3)找出黑龙江、松花江、乌苏里江、辽河、鸭绿江、图们江。(4)找出俄罗斯、朝鲜、韩国。师总结:东北三省以山地和平原为主。东部为长白山地,北部为小兴安岭,西倚大兴安岭。在山地之间分布着辽阔坦荡的东北平原。东北的山脉分布像一个马蹄形。山地的东南方有图们江和鸭绿江流过,这两条河是中朝两国的界河。大小兴安岭的北部有黑龙江流过,它是中俄两国的界河。师:同学们,我们都知道,东北三省地区被称为“林海雪原”,那么是怎样的气候特征使得东北三省有着这样的称号呢?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参考课本第15页图6.13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的分布图,总结出东北三省的气温和降水分布规律。(板书:3、东北三省的气候特征)读图6.13“东北三省年平均气温和降水量分布图”,完成下列问题。(1)气温:从图中等温线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气温的分布规律是,原因是。图中一4℃等温线中部向南弯曲的原因是。(2)降水:从图中年降水量的分布,可以看出东北三省的降水分布规律是,原因是。辽东丘陵东侧降水量大约为毫米,为什么降水多?。(3)气候特征:东北三省气候。由于纬度,又紧邻着亚洲北部寒冷的源地,大部分地区冬季,夏季。东北三省降水集中于季,冬季降雪较多。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这部分内容。师总结: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师:同学们,接下来我们就趁热打铁,共同来认识一下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大家将课本翻到第十六页,完成活动题。读图6.14“东北三省雪期始期、终期和雪厚的分布”图,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1)计算漠河、齐齐哈尔、沈阳的雪期,归纳三地雪期由北向南的变化规律。(2)分别比较延吉和长春、漠河和长春的积雪厚度,并说明导致这种差异的原因。(从地形、纬度位置和距海远近三个方面考虑)(3)东北三省的传统民居具有房顶坡度大、墙体厚、窗户小等特点,说说这种传统民居特点与自然环境的关系。学生分组合作,完成这部分内容。师总结:(1)东北地区的雪期由北向南雪期始期越来越晚,终期越来越早,雪期越来越长。(2)从纬度上来看,纬度越高,降雪越多;从海陆位置上来看,距海越近,降雪越多;从地形上来看,山地的迎风坡降雪多。(3)民居房顶坡度大,有利于清扫积雪;墙厚、窗小利于保温、防寒。[课堂小结]本节课我们共学习了我国东北三省的自然环境。了解了北方地区的位置范围,地形以平原和山地为主;东北三省气候冷湿。大部分地区冬季漫长严寒,夏季短促温暖;降水集中在夏季,冬季降雪较多。[板书设计]一、山环水绕、沃野千里:1.位置、范围2.地形、河流3.气候(1)气候类型(2)气候特征课后反思本节课开篇用形象的语言和图片向学生们展示了东北三省给人们留下的主要印象,即“白山黑水”“林海雪原”“北大仓”等。这些对东北三省景观的形象描述,把学生吸引到新课的学习中,起到了作用。本节课通过学生的不断积极探究、反思和教师的适时引导,基本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掌握了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和主要地形区、学会了如何归纳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和气温、降水的分布特点,了解了东北三省内部的地形和气候差异,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使学生对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有了清晰的理解,也认识到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本课在讲授过程中,以学生讨论并自己概括为主,教师从旁点拨,极大地提高了课堂效率,学生的自主性得到提高,便于学生掌握。但是有些地方需要改进,如学生课前预习不够,导致雪期的计算处理太过匆忙。学情分析一、地理学习情况:学生经过一年的初中学习,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读图方法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并且在日常的生活和学习中掌握了一些关于中国领土的知识,具备了这些知识和能力、方法之后再来学习《东北三省》就简单多了。但由于地理内容有的问题很抽象,因此,在教学中需要充分利用图片、录像、“阅读材料”等材料来增加学生的间接体验,在教学过程中应注重指导学生分析地图,主要采取看视频、提问题的形式,引起学生兴趣,让学生带着问题、有目的地阅读地图、分析地图,有利于抓住事物特征。二、学生情况该班级大部分学生,对学习地理学科还是保持着高昂激情,上课认真听讲,下课准时地完成作业。但地理学科不同于其他科目,必须利用地图来学习,而学生会读图,识图,填图,用图的只有三分之一,还有四分之一的学生不能独立完成作业,学生考试“死记硬背”许多学生还没有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他们停留在“上课记笔记,下课背笔记,考试考笔记,考后全忘记”的应试教育的一套,还是不会“注意观察”“思考理解”“识记联想”“应用迁移”停留在“搀着走”,甚至“牵着走”或“推着走”的水平上,碰到不懂的问题,任其自然,有少数学生自己不会查找材料,不能独立完成布置的任务,要靠老师,家长叮咛才能完成。因此我决定在下一个阶段的学习中决定做到以下方面的工作:1.对待每位学生一视同仁,全面服务班级中的每位学生,既不能根据学生成绩的好坏而远近。2.从严要求每一位学生,对一些学生决不放任自流。3.找更多的学生谈话,切实走进到他们的内心世界,了解他们在学习中存在的问题,以便对症下药,予以解决。4.全面地进行有效教学,让他们吸收更多的知识。5.更好地激发他们学习地理的兴趣,增加他们学习地理的积极性。

效果分析本节课通过学生的不断积极探究、反思和教师的适时引导,基本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掌握了东北三省的位置、范围、地形特征和主要地形区、学会了如何归纳东北三省的气候特点和气温、降水的分布特点,了解了东北三省内部的地形和气候差异,通过对以上问题的研究和讨论,使学生对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有了清晰的理解,也认识到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学生通过独立探究、合作交流、自主评价,促进其勇于探索,积极交流等良好的学习态度的形成,促进学生自主学习和评价能力的提高。但是有些地方需要改进,如学生课前预习不够,导致雪期的计算处理太过匆忙。教材分析东北三省在北方地区中是个典型的综合区域,不仅自然地理条件独特,而且其农业和工业在全国都有重要的地位。因此,本节教材比较系统地讲述了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农业地理和工业地理三个方面的内容,分别设了“山环水绕沃野千里”、“从‘北大荒’到‘北大仓’”、“我国最大的重业基地”三个标题,每个标题下不仅叙述地理特点,还通过“活动”突出分析地理特点形成的方法。东北三省的自然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范围、位置、地形、河流和气候。为了落实“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和“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这三条课程标准,教材重点讲述东北三省的地形和气候特征。为了落实“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的课程标准,教材设计了“认识东北三省的冷湿气候”的“活动”。“活动”第1题让学生学会阅读气候统计图,从而归纳东北三省雪期的分布规律;第2题让学生通过积雪厚度分布图,认识东北三省的积雪厚度存在地区差异,进而分析地形、纬度位置、距海远近对积雪厚度的影响,即分析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第3题让学生通过分析东北三省传统民居与自然环境的关系,认识自然地理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东北三省的农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的农业生产历史、农业生产条件、农业生产与湿地保护的关系。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认识东北三省农业的地位和生产条件,教材设计了“认识我国最大的商品粮基地”的“活动”。“活动”第1题和第2题让学生认识东北三省商品粮基地在全国的地位;第3题让学生通过讨论认识东北三省建设商品粮基地的条件。东北三省的工业地理主要讲述东北三省工业的地位、工业发展条件、工业布局和工业发展面临的问题。为了落实“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的课程标准,教材设计了“认识东北三省工业分布的特点”的“活动”,“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认识工业分布与交通、资源的关系。“活动”第1题通过重要工业中心的交通优势分析,让学生认识交通便利是发展工业的必要条件,因此工业中心多分布在交通便利的地区;第2题让学生了解东北三省发达的铁路网及其与资源分布的关系;第3题让学生学会阅读工业统计图通过工业统计图认识大庆、伊春、鞍山的工业结构特点,在分析这三个城市工业结构特点成因的过程中,认识工业结构与资源的关系,进而认识工业布局与资源的关系,即资源型工业一般分布在资源产地。

评测练习1、位置和范围:东北三省位于我国______部,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2、地形:东北三省地形以_____和______为主,地形特征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3、气候:东北三省气候特点_______,大部分地区冬季___________,夏季____________。降水集中在_______,冬季降雪较多。4、填出数字和符号代表地理事物ABCGHIM①②③④⑤⑨⑩课标分析一、课标要求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国地理“认识区域”的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共15条,其中位置与分布5条,联系与差异6条,环境与发展4条。东北三省可以承载以下7条内容。位置与分布4条:1.运用地图简要评价某区域的地理位置。2.在地形图上识别某区域的主要地形类型,并描述区域的地形特征。3.运用地图与气候统计图表归纳某区域的气候特征。4.运用地图和其他资料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联系与差异2条:1.举例说明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2.运用资料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环境与发展1条:根据资料,分析某区域内存在的自然灾害与环境问题,了解区域环境保护与资源开发利用的成功经验。本单元规定选学我国部分区域,旨在使学生通过认识所学区域的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主要特征,进一步掌握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学习内容要体现区域地理的地域性、综合性特点,注重自然地理和人文地理的内在联系,具体的学习内容要从所选区域的实际出发,不要求面面俱到。在学习区域时,要引导学生用科学的发展观理解不同区域的差异,认识区域发展及其存在的问题。二、课标解读(一)正确理解课标要求2011年版义务教育《地理课程标准》中关于中国地理“认识区域”的课程内容最大的变化是删去了以下内容:“以区域某一地理事物的分布为例,绘制略图,并描述该地理事物的分布特点”;“根据有关材料,说出支柱产业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作用”;“举例说出影响区域农业或工业发展的地理因素”。避免了内容的重复,同时降低了难度。其他各条仅做了个别词语的修改,使语言表述更准确。从区域尺度上看,东北三省属于北方地区,尺度更小。所以本专题将从更具体和更细致的角度研究区域特征,并进一步巩固学习区域地理的一般方法。但是,无论区域的尺度是大还是小,我们需要关注的重点仍然是区域性和综合性。这里的区域性,主要指区域共性与区域内部的差异;综合性,主要指区域内自然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以及自然环境对人文要素之间的作用和影响。评价区域位置,应该是在归纳区域特征以及研究区域各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的过程中自然达成,单独提出是为了引起足够的重视,并不意味着它适合脱离其他目标单独实施。关于“说出某区域的产业结构与产业布局特点”,鲁教版教材为我们提供了东北三省的工业布局图和典型工业城市的工业结构统计图表等相关资料,所以,我们以工业为例落实本条内容很方便。有条件和能力的教师也可以为学生准备东北三省的有关农业的布局图和农业结构的相关资料供学生研究。本条内容是学生第一次接触,应给予足够的重视。“比较区域内的主要地理差异”和“地理要素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也同样适宜在归纳区域特征的过程中自然落实。(二)有效落实课标要求在课堂实施中,我们需要做好以下几点:1.从关注区域特征到关注区域发展

中国地理“认识区域”的课程内容分为三部分,分别是“位置与分布”、“联系与差异”、“环境与发展”。显然,“位置与分布”及“联系与差异”是为最终落实“环境与发展”做铺垫的。也就是说,研究区域,只有在正确认识区域特征和深刻理解区域要素之间的相互关系的前提下,才有可能为区域的环境与发展提出合理的和科学的意见和建议。假设在前面各尺度的区域研究中,我们更关注区域特征以及区域要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的话,那么,从本专题开始,我们要将学生的视点引向区域环境与发展的高度。落实这一点,不仅对学生的生活有用,对学生的终身发展有用,而且对整个国家与社会的发展更有用。2.从搀扶到放手

有前面世界各尺度的区域以及中国的部分区域的研究,学生对区域研究的一些基本方法应该已经掌握。例如,从位置入手认识自然特征;从自然特征的角度出发分析人文特征;在归纳区域共同特征的同时认识区域差异;在认识区域特征的同时分析地理要素之间的作用关系等。从本专题开始,我们应该大胆“放手”了。也许学生的姿态并不完美,但这恰恰应该是我们所能预想到的。这时候,我们要给学生的自主学习提供更广阔的空间。例如,不仅区域特征要让学生自主归纳,对学生的学习过程以及成果也要让学生进行相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