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大气运动_第1页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大气运动_第2页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大气运动_第3页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大气运动_第4页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大气运动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大气运动大气运动、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51分)读“某自然地理过程模拟实验示意图”,完成1、2题。1.该模拟实验过程中,烟的运动轨迹是 ()A^ B.②C.③D.④.该实验主要模拟的是 ()A.大气受热过程B.水循环C.热力环流 D.全球变暖【解析】1选B,2选C。第1题,读图分析可知,由于热水和冰块使得该地受热不均,冰块的近地面,烟受冷下沉,热水处,烟受热上升,高空中,烟从热水上空流向冰块上空,近地面由冰块流向热水,结合图示,②正确。第2题,本实验演示的是地面受热不均导致的空气运动,属于热力环流。由于城市人口集中,工业发达,释放了大量的人为热量,导致城市气温高于郊区,从而引起城市和郊区之间的局地热力环流,称之为城市风。读城市风示意图,完成3〜5题。.市区和郊区相比,近地面( )A.气温高,气压高B,气温高,气压低C.气温低,气压低D,气温低,气压高.若在图中规划布局某化工厂,为了减少城市风对市区的污染,应选择在()A.甲地B.乙地C.丙地D.丁地.根据城市风的原理,今后该城市造林的重点应该选择在 ()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大气运动A.市区B.农村C.远郊D.近郊区【解析】3选B,4选C,5选D。第3题,由材料可知,市区气温高于郊区。气温高空气膨胀上升,近地面形成低压;郊区气温较低,气压较高,近地面形成高压,所以市区和郊区相比,近地面气温高,气压低。第4题,城市和郊区之间形成小型热力环流,风由郊区吹向市区,甲、乙、丁三地在热力环流内,丙在环流圈外;化工厂大气污染严重,如果布局在图中甲、乙、丁处大气污染物会随风吹向市区,对市区造成污染;而丙地则不存在此种问题。第5题,根据城市风形成原理可知,城市风由郊区吹向城市,在城市近郊区造林可以起到净化空气、吸烟除尘等功能,有利于改善城市大气环境质量;市区内人口密集,土地价格高,不可能是城市造林的重点,远郊及农村造林对城市环境质量改善的影响很小。(2019•重庆高一检测)沿海城市热岛效应和海陆风之间存在相互影响的关系,据较新的研究表明,海陆风的影响范围可达上百千米。图1为某年天津市春季、夏季、冬季和全年热岛强度平均日变化曲线图,图2为天津市简图。结合图文信息,完成6、7题。△Tt?图.1 北京时间图工.据图1可判断天津市 ()A.大体上日出前后,热岛效应最强B.太阳辐射越强,热岛效应越强C.与春、夏、冬季相比,全年热岛效应最强D.全年热岛效应平均日变化最大.天津热岛效应会导致海风势力增强显著的地点是 ()A,B.②C.③D.④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大气运动【解析】6选A,7选B。第6题,由图1可知,热岛强度日变化曲线在日出前后为最大值,强度最强;中午太阳辐射最强,但热岛强度较低;热岛效应最强应该为冬季;冬季的热岛效应平均日变化最大。第7题,当城市热岛效应产生的近地面风向与海风风向相同时,两者叠加会使海风增强。图中①②③④四地中②符合这一条件。(2019•福州高一检测)大气的水平运动就是风,风的形成受多种因素的影响,不同条件下,风向和风速都是不同的。联系所学知识,回答8、9题。.上图中,只影响风向而不影响风速的力是 ()A.只有③B.①和④C.②和③D.①和④.一架飞机在南半球高空中自东向西飞行,如果飞机是顺风飞行,则高压在飞行员的 ()A.南侧B.北侧C.东侧D.西侧【解析】8选A,9选A。第8题,地转偏向力只影响风向而不影响风速,其方向与风向垂直。图中①垂直于等压线由高压指向低压为水平气压梯度力,③④合力与①大小相等方向相反,故③④为摩擦力和地转偏向力,②为实际风向。③与风向垂直为地转偏向力,④与风向相反,为摩擦力。第9题,南半球高空风在水平气压梯度力方向的基础上向左偏转直至与等压线平行,如果飞机是顺风飞行,则高压在飞行员的左侧,由于飞机自东向西飞行,故高压位于南侧。(2019•江阴高一检测)下图为北半球某地热力环流示意图。读图回答10、11题。.图中a、b、c、d四处,气压最高的是()A.a处B.b处C.c处D.d处.图中甲处的风向为()A.东南风 B.西北风C.西南风 D.东北风【解析】10选B,11选A。第10题,a处空气上升,近地面是低气压;b处空气下沉,近地面是高气压,a气压小于b;高空的气压小于其地面气压值,所以四地中气压最高的是b处。第11题,近地面的气压a小于b,风是由高气压吹向低气压,风由b吹向a;受地转偏向力影响,北半球右偏形成东南风。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大气运动下图示意某一等高面。P1、P2为等压线,P1、P2之间的气压梯度相同,①〜⑧是只考虑水平受力,不计空间垂直运动时,0点空气运动的可能方向。据此回答12、13题。.若该图表示北半球高空,且匕数值小于P2数值,则0点的风向可能为()A.③ B.④ C.⑦ D.⑧.若该图表示南半球近地面,且P1数值大于P2数值,则0点的风向可能为()A.③ B.④ C.⑥ D.⑦【解析】12选C,13选C。第12题,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P1数值小于P2数值,①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北半球风向向右偏,高空风向与等压线平行,0点的风向可能为⑦。第13题,水平气压梯度力由高压指向低压,垂直等压线,匕数值大于P2数值,⑤为水平气压梯度力,南半球风向向左偏,近地面风向与等压线斜交,0点的风向可能为⑥。下图为某气象科学家绘制的局部地区某时气压(单位:百帕)分布图。读图回答14、15题。.图中风速最大的点为 ()A.甲B.乙C.丙D.T.甲、乙、丙、丁四点的风向依次是()A.东南、西南、东南、西南B.东北、西北、东南、西北C.西北、东北、西北、东南D.东南、西南、东南、西北【解析】14选B,15选B。第14题,从图中可知四地中乙地等压线最密集,风速最大。第15题,根据从高压指向低压和南半球向左偏、北半球向右偏的原则可知,甲位于北半球,风向为东北风;乙位于北半球,风向为西北风;丙位于南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大气运动半球,风向为东南风;丁位于南半球,风向为西北风。读东亚部分地区某时刻地面等压线图(单位:百帕),回答16、17题。.此时,盛行西南风的是()A.哈尔滨B.北京C.青岛D.重庆.与乙地相比,甲地该日( )A.气温较高 B.气压较低C.降水较多 0.日温差大【解析】16选A,17选D。第16题,判断近地面风向,应先确定水平气压梯度力的指向(由高压指向低压,并垂直于等压线),然后根据风向与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关系(北半球,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右侧约45°;南半球,风向在水平气压梯度力的左侧约45°)即可判断风向。由此可知,哈尔滨盛行西南风,北京盛行偏北风,青岛盛行偏东风,重庆盛行偏东风。第17题,读图可知,甲地位于高压中心,乙地位于低压中心;甲地为晴朗天气,乙地可能为阴雨天气,因此甲地的气温日较差大于乙地。二、非选择题(共23分).读“北半球近地面风向示意图”,回答问题。(12分)⑴写出图中字母代表的力的名称:a,c,do(2人与等压线之间的关系是 ,其方向由指向⑶若无d,只受a、c影响,b最终将与平行。(4)在近地面大气中,b与等压线之间o新人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课后练习题:大气运动【解析】从图中可以看出,箭头a垂直于等压线,并且由高压指向低压,所以是水平气压梯度力。箭头b是大气实际水平运动的方向(风向)。由此可见b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并不平行,与地转偏向力(c)垂直,与摩擦力(d)的方向相反。在近地面大气中,b同时受到三种力的作用,它与等压线之间成一夹角(北半球向右偏),假设b同时受水平气压梯度力和地转偏向力两种力的作用,b的方向最终将与等压线平行。答案:(1)水平气压梯度力地转偏向力摩擦力⑵垂直高压低压(3)等压线(4)成一夹角.读南半球某地等压线图,回答下列问题。(11分)⑴在图上画出有摩擦力时,A点空气匀速运动的方向V,以及空气所受的三种力F「F2、F3。(2)F1是力,它与的方向。F2是力,它与的方向。吃是力,它与的方向。F1、F2、F3m种力的合力是 。【解析】绘图步骤:①先绘出水平气压梯度力%,注意两点:一是水平气压梯度力与等压线垂直,若等压线为曲线,即与过该点的切线相垂直;二是由高压指向低压。②绘风向V,注意是南半球的情况,所以风向偏向水平气压梯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