提高观测基准点质量及监测精度的_第1页
提高观测基准点质量及监测精度的_第2页
提高观测基准点质量及监测精度的_第3页
提高观测基准点质量及监测精度的_第4页
提高观测基准点质量及监测精度的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提高基坑监测精度的研究PAGEPAGE17提高监测精度的研究小组名称:xxxx小组类型:攻关型成立日期:2014.08.12完成日期:2014.11.15xxxx有限公司目录一、工程概况………………3二、小组概况………………3三、选题理由………………4四、现状调查………………5五、设定目标………………7六、原因分析………………7七、要因确认………………8八、制定对策………………10九、对策实施………………11十、效果检查………………14十一、回顾及下一步打算…………………14提高监测精度的研究(xxxx)一、工程概况监测是对工程施工质量及其安全性用相对精确之数值解释表达的一种定量方法和有效手段,是对工程设计经验安全系数的动态诠释,是保证工程顺利完成的必需条件。在预先周密安排好的计划下,在适当的位置和时刻采用先进的仪器和方法进行监测可收到良好的效果,特别是在工程师根据监测数据及时调整各项施工参数,使施工处于最佳状态,在实行“信息化”施工方面起到日益重要的、不可替代的作用。监测精度的提高不仅对工程质量、安全具有现实意义,更具有一定的社会效益。本次QC小组的研究课题将以xx市xxxx大厦的基坑监测为例进行研究。金融街汇美大厦占地面积3529㎡,总建筑面积67602㎡,基坑开挖深度12M,电梯基坑处筏板板底标高为A座:-15.500m;B座为-14.600m,地基基础设计等级为甲级。本次主要研究如何提高基坑边坡沉降和位移的精度。二、小组概况小组名称xxxx注册日期2014年8月月课题名称提高监测精度的的研究课题注册号活动时间2014.088-20114.100小组类型攻关型活动次数7次出勤率90%QC教育时间40小时以上序号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称、职务组内分工1男32大学本科工程师组员2男28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组员3男30大学本科助理工程师组员4男27大学本科技术员组员5男26大学本科技术员组员6男27大学本科技术员组员7女26研究生技术员组员8女25专科技术员组员9男32大学本科工程师组长10男39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组员11男49大学本科高级工程师组员12男36大学本科注册岩土组长平均年龄:31岁开展一个PDCA循环三、选题理由理由一:监测的意义通过监测可以了解支护结构内部及周边土体的实际变形和应力分布,用于验证设计方案与实际情况的吻合程度,并根据变形和应力分布情况来调整设计和施工,为施工提供有价值的指导性意见。理由二:监测的误差大将不能反映被监测基坑的真实变化过程。影响基坑安全。理由三:完善公司基坑监测的控制方法,提高作业标准化。理由四:QC小组共识:只有准确的反映基坑变化的真实数据,采用对出现的各种情况进行提前的预警。满足基坑安全施工的要求。四、现状调查1、收集资料情况①2005年,某地商业广场工地基坑挡土墙突然发生坍塌,导致邻近两幢建筑物出现不同程度的倾斜、部分墙体开裂,事故造成5人被困。②2006年,某地工地事故中工地基坑南端的挡土墙突然坍塌,拉动工地与居民楼之间宽约6米的水泥路整体下陷,并造成位于工地边的砖木平房倒塌。同时,塌方事故引起邻近一幢9层楼宾馆和一幢8层居民楼出现倾斜,部分墙面开裂。③2008年,某地正在施工的地铁基坑现场发生大面积坍塌事故,造成多人人死亡,多人人受伤,直接经济损失高达几千万元。基坑边坡沉降及位移监测的目的是通过观测掌握基坑边坡变化情况,为判断设计和施工情况是否合理、是否影响结构安全提供数据,防止出现基坑的失稳。这就要求观测结果必须准确可靠。通过调查本次工程的实际观测情况,跟随工地技术人员进行了现场观测。为验证观测数据是否存在误差,我们重新进行了复测验证,两次结果对比,数据均偏差2㎜以上。针对复测时验证象不同引起的误差大小不同这一问题,我们QC小组列出了调查统计表。序号项目频数频率%累计频率%1沉降观测路线不不同3550502沉降观测基准点点不准1622.972.93变形观测点不准准确1014.387.14仪器使用不当68.695.75观测天气变化大大22.998.66其它11.41007合计计70100调查统计表统计结果用排列图方法表示如下:CCBB3535AA10161016621仪器使用不当观测天气变化大621仪器使用不当观测天气变化大基准点不准路线不同观测点不准其它基准点不准路线不同观测点不准其它分析:通过排列图我们可以看出:A类因素对应于累计频率0-80%是沉降观测结果偏差大的主要因素(图中第1、2项);B类因素对应于累计频率80%—90%为次要因素(图中第3项);C类因素对应于累计频率90%—100%为一般影响因素(图中第4~6项)五、设定目标通过前面分析,使工程技术人员对各类影响监测精度的因素有基本认识,并能贯彻到实际工作中,在工作中遇到可能引起基坑监测精度不高,影响监测数据,未能及时发现报警情况,努力提高自己,并采用各种措施提高精度,完善监测数据。我们针对施工中的难点制定了具体的方案和目标值,并进行了方案和目标值的可行性分析。1)、目标值基准点的埋设采用布设步骤,建立科学的选点范围,统一埋设技术标准。建立科学观测路线,加强复测,控制误差小于1mm,提高观测准确度。2)、可行性分析A、我小组技术能力较强,人员素质较高,有着较强的施工管理能力,丰富的施工经验和踏实的工作作风。B、该工程为公司年度重点工程之一,公司领导非常重视和关注,从人力、物力、财才上尽最大力支持。C、通过分析来看,解决本次研究课题的难度不太大。因此我们QC小组认为:只要大家通过努力,一定能实现目标,完成课题。六、原因分析引起监测精度不高原因有多方面,主要有人员、仪器、环境等各方面。我们总结为人、机、料、法、环五个方面,人主要指人员素质,技术技能。机为仪器设备,包括设备操作,检测等。料主要指监测点基准点所使用的材料。法主要指监测方法,质量管理方法等。环指的是监测的周边环境,包括气候,温度,天气等各方面。针对主要因素观测路线不同和基准点不准,运用鱼刺图进行了要因分析,详见下图:观测路线不同引起误差仪器检测周期内存在误差观测者不重视抄测路线是否相同法机观测路线不同引起误差仪器检测周期内存在误差观测者不重视抄测路线是否相同法机人环仪器问题水准仪固定不牢责任心不强仪器问题水准仪固定不牢责任心不强仪器精度不够读数不准确人员不固定仪器精度不够读数不准确人员不固定观测管理措施不健全观测管理措施不健全光线变化影响没有制定合理的计划光线变化影响没有制定合理的计划场地堆料观测受限制没有合理的计划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观测路线图场地堆料观测受限制没有合理的计划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观测路线图人观测者没有经验料基准点不准引起误差人观测者没有经验料基准点不准引起误差制作基准点的材料钢度不够观测者本身素质不高观测者本身不负责制作基准点的材料钢度不够观测者本身素质不高观测者本身不负责观测者不重视基准点的重要性观测者不重视基准点的重要性基准点内有杂物基准点内有杂物基准点周围环境影响对基准点保护不够基准点周围环境影响对基准点保护不够基准点埋设不合理受气候影响基准点埋设不合理受气候影响基准点四周堆料观测前未检校基准点观测前未检校基准点环法环法七、要因确认2014年9月,本小组召开QC小组会,进行要因确认。通过人、机、料、法、环5个方面对2个主要因素着重进行了分析,找到了我们需要解决的20条末端因素,我们QC小组成员通过现场调查并讨论研究,针对这20条末端因素进行了要因确认。要因确认表序号末端因素要因论证结论1人员不固定各人使用仪器和和读数的习习惯都不一一样,如果果观测人员员总是变换换,就容易易引起读数数误差,但但通过培训训,这个问问题还是较较容易解决决的。非要因2读数不准确观测刻度时,如如果责任心心不强或技技术不好,读读数不准,误误差就产生生了。非要因3观测者不重视观测路线技术人员不重视视观测路线线,每次观观测路线随随意,随着着观测角度度的不同,误误差由此产产生了。非要因4仪器固定不牢仪器支设牢固,方方能进行调调平和读数数,仪器固固定不牢,观观测时碰动动仪器,仪仪器就会晃晃动甚至挪挪位,就造造成了观测测不准确。非要因5仪器精度不够如果仪器精度不不够,自身身误差大,每每次观测误误差累积,结结果就相差差越来越大大。非要因6仪器未定期检测测使用的仪器应定定期检测,控控制仪器本本身的误差差,否则就就无法知道道它本身存存在的误差差。非要因7没有制定科学合理的观测路线线观测路线不同,仪仪器支设位位置不同,观观测距离也也不相同,直直接影响了了观测结果果的准确性性和精度。要因8变形观测管理措施不健全缺少了对责任者者的约束管管理,操作作者就可能能会随意,直直接影响变变形观测的的准确程度度。非要因9光线变化影响光线的变化,引引起折光率率的变化,仪仪器观测就就不准,引引起误差。非要因10场地堆料使观测测受限施工现场的材料料是动态的的,如果对对观测路线线有影响,就就造成观测测路线改变变,影响观观测的准确确性。非要因11观测者不重视基准点的重要性性基准点的变化直直接影响到到观测结果果是否准确确可靠。非要因12观测者本身不负负责不注意支承点情情况,一旦旦支承点出出现了变化化,就造成成观测不正正确。非要因13观测者没有经验验观测者不具备观观测技能,使使结果不准准确。非要因14度材料变形,使每每次观测时时标准不一一样,导致致结果偏差差大。非要因15观测前未校验基基准点对于留置的基准准点未校验验,基准点点如果出现现变化,用用变化了的的基准点作作为观测依依据,结果果自然偏差差大。非要因16基准点未按规范范埋设基准点埋设要求求避开冻胀胀线,并采采取维护措措施,保证证基准点不不受客观原原因的影响响。基准点点应设置在在变形区域域以外、位位置稳定、易易于长期保保存的地方方,要因17对基准点保护不不够观测的依据被破破坏了,观观测结果自自然不准。非要因18基准点内有杂物物基准点内有杂物物且没有及及时清理,水水准尺放在在杂物上面面,导致观观测结果出出现偏差。非要因19受气候影响天气冷暖,基准准点材料热热胀冷缩、变变形,影响响观测准确确,导致偏差差。非要因20基准点四周堆料料基准点四周堆料料,荷载增增加,影响响观测视线线、影响基基准点的准准确。非要因八、制定对策小组成员针对上述要因,确认分析中的两个要因,于2014年9月,共同制定了对策,见对策表8-1。对策表序号要因对策目标措施负责人时间地点1基准点不合理埋设设结平设基保证基准点不沉沉降1、掌握规范具体体规定和设设计要求。2、熟悉建筑平面面图,了解解平面特点点。3、结合实际情况况设置基准准点。卜庆晖20149.29汇美大厦基坑工工地2没有制定科学合合理的观测测路线按照规范和施工工平面布置置图制定合合理的观测测路线为确保沉降观测测的准确性性,进行复复测,控制制结果偏差差不超过11㎜。1、掌握规范具体体要求。2、根据基准点的的布设和现现场平面布布置情况,制制定观测路路线图刘义敏20149.29汇美大厦基坑工工地表8-1九、对策实施通过QC小组的要因分析和对策制定,我们进入了实施阶段,并确定了以下两个实施办法。1)、基准点埋设A、根据规范的要要求,结合合建筑平面面特点,在在工程四周周埋设4个观测基基准点,满满足规范及及实际操作作要求。具具体位置详详见观测路路线图。B、为防止基准点点冻胀产生生变形,确确定基准点点埋深2.5m。基准点点材料选用用φ25钢筋,钢钢筋顶部为为达到观测测要求焊接接一个钢球球。边坡沉降和位移移监测基准准点使用同同一点位。现场基准点示意意图2)、制定观测路路线图A、我们QC小组组在工程周周围埋设了了4个基准点点,组成基基准网,不不仅符合规规范规定,还还满足本工工程监测的的需要;B、根据基坑平面面图,设计计观测路线线,设计原原则满足规规范要求,观观测路线上上无材料堆堆积,视线线方向距离离建筑物超超过1.5米,路线线设计个各各测站间隔隔大体均匀匀。并在现现场实地标标识出测站站点及立尺尺点。位移移监测在视视准线上无无遮挡。C、基准点,变形形观测点的的具体位置置详见下图图。说明:①图中SS1、S2、S3、S4四个为基基准点;②J1~J22为变形观观测点,边边坡沉降监监测点与位位移监测点点使用同一一点位。D、根据变形观测测点、基准准点位置,制制定观测路路线:边坡沉降观测路路线从S1为起始点,依次次观测S1→J1……J6→S3→J7……J13→S4→S2→S1,形成闭合合环。从S4为起始点,依次次观测S4→J13……J18→S2→J19……J22→S1→S3→S4,形成闭合合环,检核核基准点S2,S3是否稳定定。边坡坡位移观测测路线(1)仪器置于S1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