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某工程非应急项目某区某危岩带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查报告_第1页
重庆市某工程非应急项目某区某危岩带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查报告_第2页
重庆市某工程非应急项目某区某危岩带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查报告_第3页
重庆市某工程非应急项目某区某危岩带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查报告_第4页
重庆市某工程非应急项目某区某危岩带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查报告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0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重庆市某工程非应急项目某区某危岩带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查报告四川省某建设工程公司二○○七年十月重庆市某工程非应急项目某区某危岩带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查报告项目负责:报告编写:审核:总工程师:单位负责人:四川省某建设工程公司二○○七年十月目录TOC\o"1-3"\f\h\z\u0前言 30.1任务由来 30.2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 30.2.1地质环境复杂程度 30.2.2危害情况 30.3勘查目的、任务 40.4勘查工作评述 40.4.1前期工作评述 40.4.2勘查依据 40.4.3勘查时间 50.4.4勘查范围 50.4.5勘查工作量 50.4.6勘查工作质量评述 51勘查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 61.1自然条件 61.1.1自然地理与交通 61.1.2气象 61.1.3水文 71.1.4区域经济状况 71.1.5移民概况 71.2地质环境 81.2.1地形地貌与新构造运动 81.2.2地层岩性 81.2.3地质构造与地震 91.2.4水文地质条件 92危岩带工程地质条件 92.1地形地貌 92.2地层岩性与岩体工程地质结构特征 92.3地质构造 112.4水文地质条件 112.4.1地表水 112.4.1地下水 112.5不良地质现象 122.6人类工程活动 122.6.1公路修建 122.6.2构筑物及其它 132.6.3居民生活垃圾及污水 132.7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 132.7.1松散堆积岩组类 132.7.2硬质岩组类 133危岩特征及稳定性评价 153.1范围、规模及形态 153.1.1范围、规模 153.1.2形态特征 163.2结构特征 163.3.1节理裂隙 163.3.2卸荷裂隙带 203.3破坏方式及主要影响因素 203.3.1变形破坏历史 203.3.2破坏模式 203.3.3危岩崩塌影响因素 203.3稳定性评价 213.3.1稳定性定性分析 213.3.2稳定性计算分析 213.3.3稳定性综合评价 254发展变化趋势及危害性预测 254.1发展变化趋势 254.2危害性预测 254.2.1成灾可能性 254.2.2成灾条件 264.2.3崩塌坠落轨迹分析 264.2.4实物指标调查 275天然建筑材料 276综合分析与建议 276.1综合分析 276.2建议 286.2.1设计参数建议 286.2.2治理措施建议 287结论及下步工作建议 297.1结论 297.1下步工作建议 30附图:序号图名比例尺图号顺序号1某区某危岩带可性行研阶段勘查工程地质平面图1:10001-112某区某危岩带可性行研阶段勘查综合正视图1:10001-2~32~33某区某危岩带可性行研阶段勘查灾害史图1:10001-444某区某危岩带可性行研阶段勘查危害范围、危险性分段图1:10001-555某区某危岩带可性行研阶段勘查工程地质剖面图(1-18)1:2002-1~186~236某区某危岩带可性行研阶段勘查各危岩体综合图1:500(200)3-1~1224~357某区某危岩带可性行研阶段勘查实际材料图1:10004-1368某区某危岩带可性行研阶段勘查钻孔柱状图1:1005-137~43附表1、抽水试验成果图表附件1、试验成果报告册2、勘查委托书及合同书3、勘查设计书审查意见及专家签到表4、专家审定勘查设计工作量表5、野外资料验收意见及签到表6、照片集0前言重庆市某区位于长江某工程库区腹心地带,是某工程移民迁建的重点城市,也是国内受危岩、崩塌、滑坡等威胁严重的地质灾害多发城市。重庆市某区自然地质条件复杂,暴雨、洪水频繁,是重庆市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某危岩带是某区下辖龙宝的某主要的地质灾害重点防治区域之一。0.1任务由来依据重庆市某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领导小组(渝某地防发某某)文件,结合国务院会议纪要(国阅某某号)精神,以及国家对重庆市某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非应急项目(以下简称非应急项目)的批复,2007年7月16日,重庆市某我公司接受某区地质灾害整治中心委托后,依据委托任务立即精心组织调查队伍,于2007年7月19日开展勘查工作的前期调查。根据渝某地防办发[2007]34号文重庆市关于印发《重庆市某库区三期地质灾害非应急项目调查技术要求》的通知,按《技术要求》第二条基本规定,某危岩带项目属于V类,应纳入下一步勘察工作。因此,我公司编制了调查报告与设计书,并于8月12日由某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组织专家对某区某危岩带(某某)调查报告及详细勘查设计书进行了审查。8月21日复查专家组在重庆某酒店17楼2会议室对勘查设计书进行复查,按审查意见修改后对某区某危岩带(某某)进行可行性研究阶段勘查工作0.2地质灾害概况及危害情况0.2.1地质环境复杂程度某危岩带位于某区某经济开发区观音岩街道办事处,前缘高程194m~211m,后缘高程218m~231m,平面展布呈“L”型,长度约1270m,高度约10m~26m,横宽1.76m~12.0m,面积约2.3×104m3,危岩体体积约3.6×104m3,属低-中位中型危岩(《按某地灾技术规范》2.1.2分类,见照片0-1)。危岩带为平台~陡崖~斜坡~沟谷的地貌组合,岩土体为碎石土、粉质粘土;浅灰色砂岩及紫红色泥岩某危岩带全貌(局部)照片照片0-10.2.2危害情况危岩带位于某区某经济开发区观音岩街道办事处,人口众多,建筑物密集,公共设施多,企业单位较多,车流及人流量大。据实物指标调查统计,危岩带严重影响了万县市某实验小学、某区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一大队、重庆市某区电报路幼儿园等12家企事业单位(见实物指标调查汇总统计表0-1)。经本次实地调查与收集资料显示,某危岩带危岩掉块现象时有发生,2005年5月1日至2007年8月26日,已发生6次危岩体与危岩块的掉块事件(见表0-2),由于事发时无车辆及人员通过,未发生人员伤亡。因此,危岩带的存在危及周围居民及移民安置户生命财产安全,以及某供电、通信设施,市政(实物指标调查汇总统计表表0-1序号单位名称建筑面积人数直接经济损失(万元)备注1中观园小区59036.0312596000建筑为移民迁建房,人员为移民迁入2万县市某实验小学教学、行政、生活服务用房及公寓134051346003某区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一大队宿舍171934608004某区邮政局9747805江北变电站725243006重庆市某经济技术开发园区管理委员会8714507重庆凯锋实业发展有限公司某分公司17268.8657618008四川成龙房地产开发有限公司办公楼4151.964009中国人民银行某中心支行集资建房22221.99741270010飞亚公司职工住房300015065011青龙村居民居民住宅75户618020670012移民复建路、通讯电缆、天然气管道35013日流动人口约150人、流动车辆约30余辆15020013小计153799.84370015030某区某危岩带灾害情况表(2005.4.17—2007.8.26)表0-2序号时间地点天气灾情备注12006.4.17W12晴14:00时垮塌80多立方,打烂公路两米,无车辆及人员伤亡22005.9.19W08晴15:30掉落石块约250斤,无人员伤亡32006.5.1W06雨6:00点多掉落土石百余斤,无人员伤亡42005.5.17W04晴危石坠落有300斤52006.9.3W02雨掉落石块6个,堵塞大河沟,方量约250多立方62006.9.22W01晴掉落石块2个,堵塞大河沟,方量约120多立方致灾体危岩带危害的对象重要,危岩带引起灾害可能性大,危险性大,可能造成的经济损失大,成灾后可能造成的损失大于1.5亿元,危害性极大,根据《某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2.2.1地质灾害危害程度分级表2-4,确定某地质灾害危害程度为I级。0.3勘查目的、任务1)目的本次勘察的目的是初步查明危岩体的分布、规模、形成破坏机制及其发展演化趋势,评价其稳定性和危害性,为工程治理可研设计提供地质依据。2)任务1.基本查明勘察区内的地形地貌、地质构造、岩土工程地质和水文地质特征;2.基本查明危岩带节理裂隙发育情况、结构特征、规模及组合特征;3.基本查明危岩体的分布、规模、形态特征、危害性及变形破坏机制,评价其稳定性;4.基本查明斜坡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为治理工程设计提供必要的参数;5.通过本次勘察,提供可行的、经济合理的治理方案,并进行效益评估。0.4勘查工作评述0.4.1前期工作评述1、四川省某工程公司2003年10月编制的《某库区某区拟规划三期地质灾害治理的崩塌滑坡调(勘)查设计书》,并通过相关专家审查通过;2、四川省某工程公司2003年11月24日编制完成《某库区某区拟规划三期地质灾害治理的崩塌滑坡调(勘)查报告》于2003年11月29日至12月2日3、四川省某建设工程公司2007年8月编制完成《重庆市某工程非应急项目某区某危岩带(某某)调查报告》于2007年80.4.2勘查依据本次勘察工作的开展,主要依据是已经通过专家组审查的本勘察设计书、变更设计书、变更设计单及其委托书(见附件1)、合同书(见附件2)和某库区地质灾害防治工作指挥部2004年12月发布的《某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及与其相关的其他相关规范。执行的主要技术要求和规范如下:1)《某工程地质勘察技术要求》2)《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143-2003)3)《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02)5)《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50330-2002);6)《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7)《土工试验方法标准》(GB/T50123-99);8)《工程地质调查规范》;9)其他有关的规范、规程。0.4.3勘查时间根据本次委托书及合同书的要求,本次的勘查时间为2007年9月5日至10月15日,本勘查设计于8月26日通过评审,于9月5日进场施工,于2007年9月26日结束野外工作并经现场业主及监理野外验收。0.4.4勘查范围西起中观园小区,东至索特宾馆;南起沙龙路三段,北至大河沟。地理坐标:北纬31°46′45″~31°47′14″,东经108°22′53″~108°23′36″,东西长1270m,南北宽约140m,面积约0.18km2。勘查范围包括整个危岩带以及适当外延,在纵向包容至后缘壁顶部以上50m,向下包容其可能造成危害及派生灾害的范围。在某些情况下,纵向上延长至坡顶、谷肩、谷底、岩性或坡度等重要变化处,横向包括地下水露头及主要的地质构造线。0.4.5勘查工作量本次勘查工作量严格按照勘查设计,重庆复核专家评审小组认可的工作量严格执行,经某监督组现场监理、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片区监理及某区地质灾害整治中心业主认可,本次完成的实物工作量见表(表0-3)。完成实物工作量表表0-3序号勘查项目单位本次设计工作量本次完成工作量备注审查前

工作量审查后

工作量1工

量控()级GPS点制一级导线测量km测二等水准测量km量图根点测量点地形测量1:500K㎡地形图数字化K㎡地质剖(断)面测量km3.453.453.45地质点定位测量组日665勘探点、变形点、井泉点、观测点2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测绘K㎡0.160.160.16危岩单项工程地质测绘K㎡0.10.1立体照相组日223

探钻探斜孔(30°)m/孔222.3/19112.5/693.09/6跟管钻进2.12m/1孔直孔20.0/118.8/1井探m/个5/5孔斜测量m/孔197.3/18132.5/793.09/64

探高密度电法点260声波测井m/孔25/15原

试抽水试验台班/孔111钻孔地下水位动态简易观测次/孔20/620/620/66取样岩样件1437676水样件6447室

验土样组5岩样组1366水质分析组3228监测地表简易观测点4440.4.6勘查工作质量评述1)工程测量本次勘察钻孔定位和地质剖面测量仪器为拓普康GTS-332W全站仪,采用北京坐标系统,黄海高程(控制点为GPS01、GPS02、GPS03、GPS04),用极坐标法定位,误差符合《某库区崩塌滑坡与塌岸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地质勘查技术要求》(试行本)《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93)、《全球定位系统(GPS)测量规范》(GB12898-91)要求,质量符合要求。2)工程地质测绘采用1:500地形图作为工作用图,观测点分类编号,在实地用红漆标志,在野外手图上标出点号,在现场用专门的卡片详细记录。其质量符合《技术要求》及相关规范规定。3)钻探钻探工作严格按设计要求,施工中严格控制回次进尺和循环用水。尤其对危岩体回次进尺控制在2.0m以内。预计危岩体破碎带回次进尺控制在1.0m,岩芯采取危岩体达85%以上,基岩在85%~99%,钻孔合格率为100%,优质率达90%,其指标达到设计要求,在钻探过程中进行了各种技术资料的野外编录、简易水文观测、完工后进行水泥泥浆封孔处理、岩芯野外验收后委托专人保管,各项指标达标质量符合《技术要求》。4)实物指标调查本次调查工作等到了某区地质灾害整治中心,国土与相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主要是调查危岩带影响区面积,调查的对象主要有人口调查、房屋调查等,人口以户口本为准,已取得户口本和身份证复印件、公路及管线有相关部门出示的证明材料(见实物指标调查材料)。5)采样及试验按设计要求,本次采样主要在钻孔中取岩样,在钻孔、大河沟取水样。室内试验项目由重庆市某地矿检测中心承做。各项试验工作均符合相关规范的要求。总之,本次勘察工作严格按《某工程地质勘查技术要求》中的技术要求执行,在外业工作现场,随时接受业主、重庆市地质环境监测总站指派的监理工程师对成果资料的检查验收和指导,取得的成果真实可靠;各项测试和试验工作,均严格按照国家现行规范执行,满足现行规范的要求,达到本次勘查的目的。现将本次勘察所获得的内、外业成果资料经室内综合分析整理后编制本报告,供重庆市某工程非应急项目防治工程使用。1勘查区自然条件及地质环境1.1自然条件1.1.1自然地理与交通重庆市某区地处重庆东部、地理坐标北纬某,东经某。某交通便利,上距库尾重庆333km,下距库首宜昌市327km,上游为忠县,下游为云阳,南面为梁平、开县,北面为石柱和湖北利川。区内有立体交通网络,公路纵横交通干道横穿,318国道公路贯穿全区,万~开公路、万~云公路及区乡二、三级公路交通网络,同时某港为长江沿岸上十大港口之一,长~万、万~开高速公路通车,云~万高速公路正在修建,某机场已开通北京、广州、成都、重庆等航班,达万铁路已建成,某已形成水陆空立体交通网络(见交通地理位置图1-1)。1.1.2气象某区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暧潮湿,四季分明,雨量充沛。据某区气象站资料,该区多年平均气温18.1℃。多年平均降水量1181.2mm,历年最大降水量1635.2mm交通位置图图1-1水量243.3mm(1982年7月16日),暴雨频率达32.4%(统计34年);最长连续降雨时间16日(1982年7月6日~21日),最大连续降雨量488.7mm。2000年5月~8月,某区降水量达985.1mm,为当年降水总量的83.4%。1.1.3水文某区属长江水系、长江以北东向流经本区,平水期水面宽600-900m,据某水文站资料,长江在某段多年平均水位107.89m,最枯水位84.60m,常年洪水位133.00m,最高洪水位157.65m,水位变幅58.32m;长江在某段的多年平均流量为13415m3/s,多年平均迳流量4219×108m3,最大76400m3/s(1981年7月7日),最除长江外,区内主要分布有长江支流——苎溪河,该河发源于某区与梁平县交界处,穿城而过在南门口注入长江,河水一般较浅,干旱时水不及膝,山洪暴发时水深流急,流量年际变化较大。较小的支流还有龙宝河及五桥河等,据《长江某水利枢纽初步设计报告》,某水库建成后,在汛期(6月中旬~9月底)运行时,需将水库蓄水位降低到防洪限制水位145m左右,以便洪水到来时拦蓄洪水,洪峰过后水库水位迅速降至145m,以防可能再次发生洪水;某水库在非汛期(10月~次年4月上旬),坝前水位保持在145m~175m~145m之间波动,水位变幅为30m。某工程蓄水后,某区库区水位变化在156m~177m之间,大部分堆积体前部将被库水淹没,松散堆积体的稳定性将受到影响。某1.1.4区域经济状况某地处长江中上游结合部,位于某库区腹心,因“万川毕汇、万商云集”而得名,已有1700多年的历史。建国后,曾先后设置万县地区和地级万县市。重庆直辖后,建立某区,辖52个乡镇街道(其中13个乡、28个镇、11个街道办事处),幅员面积3457平方公里,总人口约170.70万人,城市人口约59.5万人。主要有煤、铁、盐、石灰石等矿藏。工业有盐、化工、采矿、皮革、食品等农业主产水稻、小麦、菜油、桐油等,其中“鱼泉榨菜”被评为中国名牌产品和中国驰名商标,“诗仙太白”、“谭木匠”被评为中国驰名商标,某港更是长江上游重要的物质集散地。旅游、交通运输、房地产、金融、保险、证券、中介等服务业进一步发展。1.1.5移民概况某区是某工程库区移民迁建的重点城市之一,为重庆市境内的第二大城市,规划为百万人口的大城市,城区面积约150km2。保证了移民的稳定的经济来源和安定生活。危岩带位于某区某经济开发区观音岩街道办事处,危岩带严重影响了四川索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县市某实验小学、某区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一大队、重庆市某区电报路幼儿园、某曲洒厂等12家移民迁建企事业单位及居民移民迁建房。移民人口约2291,房屋建筑面积102599m1.2地质环境1.2.1地形地貌与新构造运动某区地貌单元主要有侵蚀堆积河漫滩、阶地和构造—剥蚀低山丘陵两种地貌类型。在地壳相对缓慢抬升过程中,由流水侵蚀切割而形成。流水侵蚀剥蚀成为地貌成形的主导外营力。侵蚀堆积地貌分布于长江左岸龙宝河一般为堆积漫滩,断续保留Ⅰ级阶地,零星分布;Ⅱ、Ⅲ级阶地,均为基座阶地。长江支流龙宝河为Ⅰ级阶地,阶地较平整开阔,最宽处达800m;分布于某库区周边低山高程440.00~620.00m,属构造~剥蚀低山丘陵地貌,龙宝河的长江下游大部份区域为砂岩台状山或方山,河谷斜坡为构造~剥蚀低山丘陵的一部分,高程在300.00m~330.00m以下。地形受岩性和构造控制,五桥河和龙宝河以北的长江下游地带岩层平缓、地形呈台阶状,泥岩剥蚀风化呈缓坡、平台;砂岩呈陡坎、陡崖;河谷斜坡上有滑坡崩塌群分布,地面高程一般在300.00m以上。崩塌主要沿城市规划区后缘300.00m~400.00m高程间的陡崖及规划区前缘180.00m高程以下的长江岸坡分布,堆积物沿陡崖脚成倒石裙连绵展布本区新构造运动以间歇性上升为主,据已有资料,自白垩纪以来,燕山运动使四川盆地相继抬升,进入新生代以后,受喜马拉雅运动的影响,四川盆地大面积隆起,长江相继形成,并塑造了四级夷平面和多级阶地,从早更新世晚期开始,隆起幅度加剧,尤其是全新世期间地表上升最快,河流强烈下切,形成高陡的河谷岸坡,并产生了大量的崩滑堆积物,据河谷阶地研究,该期本区地壳隆升速率为0.3mm/年。据有关部门研究,中更新世20~30年期间,某地区新构造运动比较强烈,表现为断裂最新活动年龄多集中在这个期间,且长江下切幅度较大,形成多级阶地,崩、滑比较发育,据长委于某古滑体滑带土样的绝对年龄测试都集中在23~27万年间,说明本区与某地区同步。1.2.2地层岩性调查区出露的地层主要有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ol+dl)、残坡积(Q4el+dl)及人工杂填土层(Q4ml),和下伏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与泥岩互层,现分述如下: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杂填土(Q4ml)杂色,由粉质粘土、粉砂土、砂岩块石、炭渣等生活、建筑垃圾组成,结构松散,成分复杂,不均一,压缩性大。零星分布于城镇、集镇等居民点。2)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ol+dl)黄灰色、褐黄色、褐灰色,主要由砂岩块石、粉质粘土组成,块石密集处常被架空,结构由表及里渐变密实,厚度变化大,零星分布于斜坡下部及河谷地带。3)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褐色、褐黄色、黄灰色,主要由粉质粘土夹少量碎、块石组成。碎、块石成份为强风化砂岩、泥岩。粉质粘土呈稍湿、软~硬塑状,主要分布于斜坡上部平缓地带。4)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灰白色、浅灰色。矿物成分主要由长石、石英、云母及少量暗色矿物等组成,含少量钙泥质条纹、条带及结核。细~中粒结构,厚~巨厚层状构造,钙质胶结。其强风化带岩石破碎,网状风化裂隙发育,质软;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呈厚层状结构,节理裂隙较发育,质硬。广泛分布于调查区内,危岩体主要由该层岩石组成。泥岩:紫红色、褐红色,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少量钙质结核,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其强风化带岩石破碎,网状风化裂隙发育,质软;中等风化带岩体较完整,岩质较硬。广泛分布于调查区内。1.2.3地质构造与地震1)地质构造某区在区域构造上处于川东褶皱带万县复式向斜北东段近轴部,北依铁峰山背斜,南邻方斗山背斜。万县向斜在轴向北东20~50°(见构造纲要图1-2)。某危岩带地质灾害区及其附近未见断层通过,经裂隙调查,区内主要发育有三组裂隙:①NE0~25°∠79~88°,②NE74~SW115°∠72~86°,③NE48~SW240°∠52~88°。①、③两组节理裂隙是危岩带的控制裂隙,近于垂直。2)地震据长江某工程可行性论证资料及据《中国地震动参数区划图》(GB18306-2001),该区抗震设防烈度为Ⅵ度,设计基本地震加速度值为0.05g;地震特征周期值为0.35s。26明月峡背斜27任市向斜面59假角山背斜60梁平向斜61铁峰山背斜63某向斜64方斗山冲断背斜65赶场向斜66龙骑坝背斜构造纲要图图1-21.2.4水文地质条件根据区内出露的地层性及地下水在含水介质中的赋存特征,地下水类型可分为基岩裂隙水与松散岩类孔隙水两类。1)基岩裂隙水赋存于上沙溪庙组基岩浅层风化带中的网状裂隙水及砂岩层间裂隙水,因受地形、岩性、构造的控制,隔水泥岩与含水砂岩近水平相间相互叠置,岩层上部被弱透水的松散堆积体覆盖,同时,区内地形为斜坡状,有利于地表水顺坡径流和排泄,地下水补给渗入条件差。因此,尽管区内降雨充沛,但雨后多形成地表径流排泄,渗入补给地下水水量甚微,基岩富水性弱。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较大。2)松散岩类孔隙水分布在松散堆积体内,其含水介质由人工填土、粉质粘土、块、碎石及碎裂岩体组成。含水介质物质成分、结构、厚度变化以及分布面积等决定了堆积体透水性和含水性弱而不均。在崩滑堆积层中,遇粉质粘土则无水,遇块碎石土,在其孔隙中有少量孔隙水呈浸润或散滴状渗出,富水性差且极不均一,主要补给源为大气降水,地下水位季节性变化较大。松散岩类中的少量地下水补给源主要是大气降雨,在松散堆积体的孔隙和空隙中径流,排泄于低地和岩土界面附近。2危岩带工程地质条件2.1地形地貌某危岩带属构造一剥蚀低山丘陵地貌,通过地形测量、地质测绘及地质剖面测绘,危岩带地形坡度较陡,坡度为71°~89°,微地貌呈现为平台~陡崖(10m~26m)~斜坡(10°~35°)~沟谷的地貌组合形式(见照片2-1),为危岩带的发育及危岩块体的形成提供了地貌地形条件。2.2地层岩性与岩体工程地质结构特征某危岩带出露地层简单,主要为第四系全新统和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地层。照片2-1某区某危岩带危岩体分布图现将危岩体和堆积体物质组成分述如下:1)危岩体危岩体主要组成成分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浅灰色,灰色,细一中粒结构,厚—巨厚层状构造,矿物成分以长石、石英为主,泥质胶结,厚10-35m,该层多被节理和裂隙切割成柱状、块状及层状,层位稳定,砂岩质硬,岩芯一般呈长柱状、柱状、短柱状,抗风化能力较强,不易风化,强风化厚度一般0.0~0.4m,分布于陡崖地段。危岩基座为泥岩,紫红色,泥质结构,厚层状构造,主要由粘土矿物组成,局部砂质含量较高,厚5-10m,岩质较软,岩芯一般呈柱状、短柱状及块状,抗风化能力较差,易风化,强风化厚度一般0.0~1.2m。多在危岩体底部形成岩腔和崖前缓坡平台。2)堆积体特征危岩体顶部表层多覆盖有1.2~3.5m残坡积粘性土和人工填土,该层厚度变化较大,分布多不稳定。崩塌堆积体受重力作用垮塌分布于陡崖前部和斜坡中下部(见照片2-2),部分表层分布有人工填土层,斜坡下部地段的土层其结构特征及分布规律主要受地形地貌控制。主要由浅灰色砂岩和褐黄色、褐灰色粉质粘土组成,块石含量约为50%~80%,块石粒径50mm~3600mm,最大约为7500mm,块石密集处常被架空,结构由表及里渐变密实,厚度变化大,厚度约为1.00m~6.50m崩塌堆积体照片2-22.3地质构造勘察区在区域构造上处于川东褶皱带万县复式向斜南东翼近轴部,岩层产状334°∠9°,调查区及其附近未见断层通过。根据野外基岩露头裂隙地质调查,区内砂岩裂隙较发育,泥岩裂隙不发育。2.4水文地质条件2.4.1地表水某危岩带附近无常年地表河流通过,在W01,W02陡崖底部有一条小溪(大河沟)通过,流量30L/s;水量与季节关系密切,雨季流量将增大2~3倍,现因沟口回填,修建涵洞(位于W02下方,涵洞断面5.5mX3.5m),汇入长江。W03、W04;W05、W06;W07、W08交界地段有居民生活废水跌落,流量5.5—14.5L/s。2.4.1地下水根据地下水的赋存条件、水理性质和水力特征,调查区地下水可分为松散岩类孔隙水、基岩裂隙水两大类。松散岩类孔隙水:该类地下水主要赋存于区内第四系松散堆积层中。斜坡中上部崩坡积土体厚度小,地形切割强烈,地表径流条件好,大气降雨入渗补给非常有限,地下水非常贫乏,主要为季节性的上层滞水。基岩裂隙水:该类地下水主要赋存于砂岩裂隙中,一般为顺层径流,接受大气降雨和地表水体入渗补给,在砂岩与泥岩接触部位以下降泉或湿地形式排泄,勘查区地表调查有3个泉点出露,均为雨后有水,泉水流量0.06L/s~0.10L/s(见表2-6)。据野外勘查,仅ZK3钻孔有地下水溢出,其余未见,但径流时间短,补给量受大气降雨和地表水体入渗影响,在雨后一般三天内便枯竭。通过对ZK3孔进行提水试验,渗透系数0.031m/d(见表2-7)。某区某危岩带水点统计表表2-6水点编号S1S2S3大河沟流量L/s0.060.080.1030.0测量日期:2007年9月14日钻孔提水试验成果表表2-7参数r(m)S1(m)S2(m)H(m)T(天)K(m/d)ZK30.0557.81.815.90.03130.031公式据钻孔ZK3及大河沟取水样分析,试验结果(表2-8、表2-9):区内地表水、地下水类型属重碳酸钙型水,对砼无腐蚀性。勘查区水文地质条件简单,不受某水库蓄水影响。水质简分析成果表表2—8物理性质气味臭总硬度263.19CaCO3mg/l总碱度434.99CaCO3mg/l味道无永久硬度0.00CaCO3mg/lPH值7.28颜色无暂时硬度434.99CaCO3mg/l游离CO210.63mg/l透明度透明负硬度171.80CaCO3mg/l侵蚀CO20.00mg/l离子分析阳离子ρ(Bz±)/(mg/L)c(1/ZBz±)/(mmol/L)X(1/ZBz±)/%离Na++K+///子Ca2+72.583.62228.71Mg2+19.901.63712.97Na+168.007.30857.92K+2.000.0510.40合计262.4812.618100.00CL-91.012.56720.19SO42-70.031.45811.46HCO3-530.358.69268.35阴CO32-0.000.0000.00离OH0.000.0000.00子NO3-0.000.0000.00合计691.3912.717100.00水质简分析成果表表2—9物理性质气味无总硬度247.57CaCO3mg/l总碱度434.99CaCO3mg/l味道无永久硬度0.00CaCO3mg/lPH值7.29颜色无暂时硬度434.99CaCO3mg/l游离CO210.63mg/l透明度透明负硬度187.42CaCO3mg/l侵蚀CO20.00mg/l离子分析阳离子ρ(Bz±)/(mg/L)c(1/ZBz±)/(mmol/L)X(1/ZBz±)/%离Na++K+///子Ca2+59.362.96224.68Mg2+24.121.98516.54Na+161.007.00358.35K+2.000.0510.42合计246.4812.001100.00CL-88.012.48220.58SO42-42.520.8857.34HCO3-530.358.69272.08阴CO32-0.000.0000.00离OH0.000.0000.00子NO3-0.000.0000.00合计660.8812.059100.002.5不良地质现象某区自然地质条件复杂,暴雨、洪水频繁,是重庆市地质灾害的多发区和重灾区。通过本次地质测绘,某危岩带不良地质现象主要表现为危岩体的倒蹋与危岩块的掉块现象,其规模、危害性、发育特征及破坏方式将在后章节中详细叙述。2.6人类工程活动随着经济的繁荣、城市的建设开发,人类工程经济活动已形成一种强大的营力改造和制约着地质环境,严重影响着坡体的稳定性。勘查区人类工程活动频繁,主要有修筑公路,建设房屋等建(构)筑物的修建,破坏了危岩基座整体稳定性,加快了斜坡的变形破坏。2.6.1公路修建某危岩带上部为移民复建路,下部为居民生活修建的碎石路。因修建公路,使斜坡局部直立,破坏岩体连续性,在风化、降雨及自重作用下,经常发生崩塌和岩块的坠落。2.6.2构筑物及其它某危岩带顶部为平缓地带,修建有四川索特(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万县市某实验小学、某区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一大队、重庆市某区电报路幼儿园、等10家移民迁建企事业单位及居民移民迁建房。部分构筑物距陡崖边缘一般只有1~15m,其荷载将加剧斜坡的变形破坏。危岩带下部沿线分布有大量的建筑群,危岩带的存在直接威胁着其上、下部的构筑物、居民及过往行人、车辆、移民区的安全。2.6.3居民生活垃圾及污水某危岩带上部修建有垃圾站及周围居民生活污水排放,虽规模小,但其对水源及环境的污染,斜坡的腐蚀破坏亦不可忽视。

2.7岩土体物理力学性质危岩带出露地层为第四系全新统及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砂岩与泥岩组成,根据岩性硬度、结构面特征及岩土体的力学特征将其分为松散堆积岩组类与硬质岩组类两个大类。2.7.1松散堆积岩组类1)第四系全新统人工杂填土层(Q4ml)零星分布于城镇、集镇等居民点,由粉质粘土、粉砂土、砂岩块石、炭渣等生活、建筑垃圾组成,结构松散,成分复杂,不均一,堆积时间1~10年不等。根据区内工勘资料,其地基承载力40~80kPa。2)第四系全新统崩坡积层(Q4col+dl)零星分布于斜坡下部及河谷地带,主要由砂岩块石、粉质粘土组成,块石密集处常被架空,结构由表及里渐变密实,厚度变化大,物理力学性质主要受块石的含量多少而变化,根据区内工勘资料,其地基承载力一般200~350kPa,抗剪强度C=0.02~0.05MPa,Φ=8~32º。3)第四系全新统残坡积层(Q4el+dl)主要分布于斜坡上部平缓地带,主要由粉质粘土夹少量碎、块石组成。碎、块石成份为强风化砂岩、泥岩。粉质粘土呈稍湿、软~硬塑状,根据区内工勘资料,地基承载力120~250kPa,抗剪强度C=0.03~0.06MPa,Φ=7~36º。2.7.2硬质岩组类主要为侏罗系中统沙溪庙组(J2s)砂岩与泥岩组成,分布于斜坡的陡崖带,质硬,岩芯一般呈长柱状、柱状、短柱状,不易风化,强风化厚度0.0~0.4m。本次勘察所取岩样为中风化岩体样,其物理学力学指标见表2-1、2-2砂岩物理性质试验结果统计表表2-1分析项目样品编号天然密度(g/cm3)饱和密度(g/cm3)比重天然含水率(%)吸水率(%)孔隙率(%)ZK1-22.4762.5032.6231.912.457.372.4702.5002.6171.732.307.202.4882.5182.6381.742.307.29ZK3-22.4832.5072.6251.952.437.232.4912.5132.6312.032.477.222.4742.4972.6152.042.527.28ZK4-12.4872.5142.6402.072.637.712.4802.5092.6311.902.527.492.4752.5042.6492.443.038.77ZK5-12.4922.5182.6251.622.166.592.4812.5122.6201.462.096.642.4772.5052.6161.672.306.88试验值范围2.470~2.4922.500~2.5182.615~2.6491.46~2.442.09~3.036.64~8.77数据个数(n)121212121212平均值(u)2.4812.5082.6281.8802.4337.306标准差(p)0.0070.0070.0110.2580.2440.565变异系数(δ)0.0030.0030.0040.1370.1000.077统计修正系数0.9980.9980.9970.920.940.95标准值2.482.512.621.722.286.96砂岩力学性质试验结果统计表表2-2试验项目样品编号天然抗压强度(MPa)饱和抗压强度(MPa)软化系数弹性模量(103MPa)泊松比抗拉强度(MPa)抗剪强度图解法最小二乘法ФC1(MPa)ФC(MPa)ZK1-11.5742.63.7042.65.621.621.61ZK1-245.936.80.806.660.1641.735.00.847.050.1548.741.10.847.140.15ZK3-11.8243.84.3443.86.741.851.86ZK3-238.630.70.805.110.1839.431.40.805.520.1742.734.60.815.410.17ZK4-138.430.10.784.720.181.6643.53.9340.25.9740.332.00.794.930.181.7139.831.50.794.410.191.67ZK5-148.540.30.835.920.172.0445.84.9646.17.4844.238.50.876.420.162.0841.332.10.786.110.172.05ZK7-11.9145.04.6545.07.201.951.94试验值范围38.4~48.730.1~41.10.78~0.874.41~6.420.16~0.191.57~2.0842.6~45.83.70~4.9640.2~46.15..62~7.48数据个数(n)1212121212155555平均值42.534.50.815.780.171.8244.14.3243.56.60标准差3.8244.1750.0290.8380.0110.145变异系数0.0900.1210.0360.1450.0670.079统计修正系数0.9440.9250.9780.9100.9580.9550.850.850.850.85标准值40.131.90.795.260.161.7437.53.6737.05.61备注:抗剪强度标准值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重庆市地方标准(DB50/143—2003)》10.5.2取折减系数0.85进行修正。泥岩物理性质试验结果统计表表2-3分析项目样品编号天然密度(g/cm3)饱和密度(g/cm3)比重天然含水率(%)吸水率(%)孔隙率(%)ZK4-22.5272.5452.7183.373.8810.062.5352.5532.7203.193.849.692.5392.5592.7283.173.769.80ZK5-22.5362.5522.7483.894.4711.182.5402.5592.7523.654.2110.952.5232.5382.7374.064.6411.42试验值范围2.523~2.5402.538~2.5592.720~2.7523.17~4.063.76~4.649.69~11.42数据个数(n)666666平均值(u)2.5332.5512.7343.564.1310.52标准差(p)0.0070.0080.0140.3720.3650.755变异系数(δ)0.0030.0030.0050.1050.0880.072泥岩力学性质试验结果统计表表2-4试验项目样品编号天然抗压强度(MPa)饱和抗压强度(MPa)软化系数弹性模量(103MPa)泊松比抗拉强度(MPa)抗剪强度图解法最小二乘法ФC1(MPa)ФC1(MPa)ZK4-210.57.00.672.110.330.5335.81.2035.81.869.25.90.642.410.320.5711.57.70.672.360.320.54ZK5-28.85.60.641.590.350.4834.21.1134.61.778.55.40.641.800.340.5410.16.80.671.860.340.50试验值范围9.2~11.55.4~7.70.4~0.671.59~2.410.32~0.350.48~0.5734.2~35.81.11~1.2034.6~35.81.77~1.86数据个数(n)6666662222平均值9.86.40.662.020.3330.5335.01.1635.21.82标准差1.1410.9060.016变异系数0.1170.1410.025统计修正系数0.9040.8830.9790.8500.8500.8500.8500.8500.8500.850标准值8.85.70.641.710.280.4529.80.9829.91.54备注:抗剪强度标准值按《地质灾害防治工程勘察规范(DB50)》《重庆市地方标准(DB50/143—2003)》10.5.2取折减系数0.85进行修正。从表中可以看出,勘察区砂岩天然密度为2.48g/cm3,饱和密度为2.51g/cm3,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40.1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31.9MPa,软化系数标准值为0.79,弹性模量标准值为5.26×103MPa,泊松比标准值为0.16,抗拉强度标准值1.74MPa,抗剪强度标准值C=3.67MPa,Φ=37.5º。泥岩天然密度为2.53g/cm3,饱和密度为2.55g/cm3,天然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8.8MPa,饱和单轴抗压强度标准值为5.7MPa,软化系数标准值为0.64,弹性模量标准值为1.75×103MPa,泊松比标准值为0.28,抗拉强度标准值0.45MPa,抗剪强度标准值C=0.98MPa,Φ=29.9º。3危岩特征及稳定性评价3.1范围、规模及形态3.1.1范围、规模某危岩带位于某区某经济开发区观音岩街道办事处,前缘高程194m~211m,后缘高程218m~231m,平面展布呈“L”型,长度约1270m,高度约10m~26m,横宽1.76m~12.0m,面积约2.3×104m3,危岩体体积约3.6×104m3根据危岩带形态特征、变形破坏宽度、岩性特征及其稳定性,将其分为严重危险段、危险段、较危险段三段。1)严重危险段(Ⅰ1、Ⅰ2段)Ⅰ1段位于西侧大河沟一带,该段总长度为364m,根据地面调查和勘探资料,垂直斜坡面变形破坏厚度为4.25~6.4m。分布有W01、W02两处危岩体,最小规模3523m3,最大规模为5501m3,总体积9024m3,分布标高为197.9~219.1m。Ⅰ2段位于东侧索铁移民复建路,该段总长度为208m,根据地面调查和勘探资料,垂直斜坡面变形破坏厚度为2.1~12m。分布有W06、W07、W08、W09共4处危岩体,最小规模466m3,最大规模为8836m3,总体积10777m3,分布标高为204.6~224.64mⅠ1、Ⅰ2。据调查,Ⅰ1危岩段在2006年9间共发生2次,Ⅰ2危岩段在2005年5月2006年5月间共发生3次。总之,两段危岩段表部裂隙发育,危岩块体松动块发育,稳定性最差,变形破坏松动带发展速度快,变形厚度上部厚,下部薄,危岩块体变形破坏方式以拉断——坠落为主,具突发性和难以预测、规模小、活动频繁等特点。近年来发生较大规模的崩塌、坠石都发生在这两危岩段。根据历史上危岩崩塌频率及该段现所发育危岩体的稳定性,将该危岩段划为最危险的危岩段。2)危险段(Ⅱ1、Ⅱ2段)Ⅱ1危岩段分布于交通警察支队一大队一带,总长度为291m。据调查,垂直斜坡面变形破坏厚度为4.4~5.6m,变形破坏厚度具上部厚、下部薄的特点。分布有W03、W04共2处危岩体,最小规模为3478m3,最大规模为8161m3,总体积11639m3,分布标高199.3~226.5m。Ⅱ2危岩段分布于索铁东段,总长度为191m。据调查,垂直斜坡面变形破坏厚度为1.76~6.2m,变形破坏厚度具上部厚、下部薄的特点。分布有W10、W11、W12共3处危岩体,其它表现为松动的岩块,最小规模为251m3,最大规模为1380m3,总体积2064m3,分布标高208.2~224.7m。两段危岩段表部垂直裂隙发育,上下连通性好,且分布有少量松动块,块径一般20~150mm,表部经雨水渗透软化而发生崩塌坠落。据调查,危岩段在2005年4月~2006年4月间共发生2次,但规模相对较小。经应力释放,该危岩段总体稳定性相对较好,但对应所圏定的危岩体中裂隙上下已贯通或有进一步加快贯通发展趋势,稳定性差,较危险裂隙,应加强监测。3)较危险段(=3\*ROMANIII1段)=3\*ROMANIII1危岩段分布于某科技工业园管理委员会,整个危岩带中段,长度约216m,据地面调查和勘探资料,垂直斜坡厚度为6.96m,分布有W05危岩块体,规模2084m3,分布标高214.42该段危岩带斜坡岩体较完整,整体稳定性好,近年未发生大的崩塌破坏,现发育的岩体规模较小,稳定性相对较好,危岩崩塌频率最低,所以把该危岩段划为较危险段。3.1.2形态特征根据调查统计,某区某危岩带共分为5段,12处危岩体,其中I1、I2段规模规模较大,占总危岩体体积的55.64%;II1、II2次之,占总危岩体体积的38.50%,III1规模较小,占危岩体体积的5.86%。几何形态特征以柱状体、板状体、楔形为主。危岩体形态特征见表3-1及其剖面图、正视图、平面图。切割裂隙特征见表2-5。从表2中可以看出,区内裂隙倾角较大,70%大于70º,裂面呈波状、锯齿状,粗糙,多数裂隙含少量泥质充填物。(1)柱状体柱高12.0~21.2m,厚度4.2~6.96m,主要有W02、W03、W05、W06、W08共5处,体积847~8836m3,数量占总数的41.67%,总方量为52.74%。该形状的危岩体主要受垂直斜坡走向和平行于斜坡走向的两组裂隙控制,以拉裂、坠落两(2)板状板状体为柱状体的特殊类型,该类以板状为主,少量的块状,主要有W01、W04、W07、W12共4处危岩体。危岩体高3.74~20.8m,厚度2.1~6.4m,体积466~8161m3,数量占总数的33.33%,总方量为43.58%。(3)楔形此类危岩体有W09、W11共2处危岩体。危岩体高3.8~8.8m,厚度2.1~4.3m,体积433~628m3,数量占总数的16.67%,总方量为2.98%。(4)帽沿此类危岩体有W10共1处危岩体。危岩体高7.0m,厚度1.76m,体积251m3,数量占总数的11.9%,总方量为8.33%。3.2结构特征3.3.1节理裂隙通过工程地质勘察、地面调查,勘察区内危岩体发育的节理裂隙基本与危岩带走向、倾向相近,节理走向主要为近南北向和东西向为主(危岩体节理裂隙情况表3-3),因岩性差异,砂、泥岩的接触层面,构造裂隙控制了危岩发育规模和变形特征,各种结构面结合程度一般差~很差。通过图3-1可以看出,危岩带中有两组呈“X”的构造裂隙相互切割、组合,对危岩体的结构及稳定性起控制作用,为危岩崩塌创造了条件。危岩带节理裂隙走向玖瑰花图图3-1某危岩体特征表表3-1危岩体编号形态高(m)宽(m)厚(m)规模(m3)主控裂隙失稳方式危害程度崩向变形破坏特征软弱基座变形情况W01板状15.854.46.4550159°∠68°坠落式严重46°被危岩体在外倾构造裂隙的作用下被切割成板状,外倾裂隙平直光滑,裂隙倾角71°,其宽度约0-13mm,切割深度达13.1m左右,局部含泥质充填及植物根系。基座为砂岩,掉块已形成悬石及岩腔。W02棱柱21.239.14.253523279°∠78°倾倒式严重318°被裂隙切割与母岩基本脱离,控制裂隙主要为后缘拉张裂隙,裂隙倾角78°,其宽度约0.5-64cm,切割深度达18.6m左右,含泥质充填。基座为泥岩,风化破碎严重,已形成岩腔。W03棱柱18.642.54.43478323°∠81°倾倒式较严重29°控制裂隙主要为后缘拉张裂隙,裂隙倾角81°,其宽度约1-16mm,切割深度达14.5m左右,顶部植被较发育。基座为砂岩,掉块已形成悬石及岩腔。W04板状20.172.55.68161335°∠68°坠落式严重355°危岩体在外倾构造裂隙的作用下被切割成板状,外倾裂隙平直光滑,裂隙倾角68°,其宽度约0-19mm,切割深度达15.6m左右。基座为泥岩,风化破碎严重,已形成岩腔。W05棱柱12.5823.86.962084265°∠82°坠落式较严重327°控制裂隙主要为后缘拉张裂隙,裂隙倾角82°,其宽度约0-25mm,切割深度达7.9m左右,含泥质充填。基座为砂岩,掉块已形成岩腔W06板状20.835.412.08836357°∠85°倾倒式严重334°被裂隙切割与母岩基本脱离,控制裂隙主要为后缘拉张裂隙,裂隙倾角85°,其宽度约1-43mm,含泥质充填。基座为泥岩,风化破碎严重,已形成岩腔。W07板状3.7459.32.10466353°∠71°坠落式较严重357°被裂隙切割与母岩基本脱离,控制裂隙主要为后缘拉张裂隙,裂隙倾角71°,其宽度约1-14mm,切割深度达2.8m左右,含泥质充填。基座为砂岩,掉块已形成悬石。W08棱柱12.016.84.2847318°∠82°倾倒式较严重344°被裂隙切割与母岩基本脱离,控制裂隙主要为后缘拉张裂隙,裂隙倾角82°,其宽度约1-58mm,切割深度达11.2m左右,顶部植被较发育。基座为砂岩,被崩积物覆盖。W09楔形8.816.64.3628355°∠79°坠落式较严重337°危岩体在外倾构造裂隙的作用下被切割成楔形状,外倾裂隙平直光滑,裂隙倾角79°,其宽度约0-16mm,切割深度达7.2m左右。基座为砂岩,掉块已形成悬石及岩腔W10帽沿7.020.41.7625125°∠88°坠落式较严重335°被裂隙切割与母岩基本脱离,控制裂隙主要为后缘拉张裂隙,裂隙倾角88°,其宽度约1-15mm,切割深度达4.6m左右,含泥质充填,裂隙上植被较发育。基座为砂岩,局部掉块及有层面裂隙。W11楔形3.826.54.3433356°∠79°坠落式较严重343°控制裂隙主要为后缘拉张裂隙,裂隙倾角79°,其宽度约1-13mm,切割深度达1.4m左右,含泥质充填,裂隙上植被较发育。基座为砂岩掉块已形成悬石。W12板状12.517.86.21380243°∠81°倾倒式较严重347°被裂隙切割与母岩基本脱离,控制裂隙主要为后缘拉张裂隙,裂隙倾角81°,其宽度约1-15mm,切割深度达10.6m左右,含泥质充填。基座为砂岩局部掉块。危岩段、危岩体形态统计表表3-2项目形态总体积(m3)所占百分比(%)危岩体分段柱状体积(m3)板状体积(m3)楔形体积(m3)帽沿体积(m3)I1W015501W023523该段合计902425.36%I2W068836W07466W08847W09628该段合计1077730.28%II1W033478W048161该段合计1163932.70%II2W10251W11433W121380该段合计20645.80%IIIW052084该段合计20845.86%体积合计1876815508106125135588所点百分比52.74%43.58%2.98%0.7%100.00%某危岩体节理裂隙情况表表3-3危岩体编号倾向(°)倾角(°)长度(m)张开度(mm)起伏充填粗糙度水的情况裂隙风化情况W01596813.10-13BCABC350781.90-12CBBABW022797818.60.5-64CCABC2148514.40-14BBABCW033238114.51-16BCABC70695.51-7BCABCW04248815.61-6ACABC3356815.60-19CBABCW05265827.90-25ACABC350767.514CBABC305722.70-13CBBACW063578516.41-43CCABC2468421.10-15BBBACW07353712.81-14ACBBC5677121-5BCABC3067080-8ACABCW083188211.21-58BCABC406661-15ABABCW09355797.20-16BBBAB2705862-10CBBACW1025884.61-15CBBBB294654.01-3CBAACW11356791.41-13BBBAC265755.51-4CBBBBW122438110.61-15CCABC23874.20-13CCBAC说明:1.起伏:A、锯齿状;B、波状;C、平直。2.充填情况::A、钙质、硅质充填;B、无充填;C、泥质充填。3.粗糙度。:A、很粗糙;B中等;C、光泽4.水的情况::A、干燥;B、潮湿;C、有水流出。5.裂隙风化情况::A、表面新鲜;B、局部轻度蚀变;C、蚀变明显。3.3.2卸荷裂隙带通过工程地质测绘及钻探工作,本次在危岩带没有找到完整的卸荷裂隙带,,只是在危岩带的上方见不连续沿危岩带分布的裂隙线,卸荷裂隙带走向基本与危岩带走向一致,调查发育裂缝的位置一般在1.76~12.0m之间,钻孔揭露裂隙在12.77m处,因此推断卸荷带宽度在0~15m之间,卸荷裂隙宽根据高差有所不同,并且在陡崖突出部位比平直段宽,对整个危岩带起控制作用,单危岩体都分布于其中。3.3破坏方式及主要影响因素3.3.1变形破坏历史某区某危岩带斜坡表部岩体稳定性差,近年来崩塌坠石频繁。经调查统计危岩体2005年以来大的主要发生6次崩塌坠石(见附图1-4),零星掉块多次,且危岩体变形有进一步扩展趋势。由于某区道路湾危岩带位于某区某经济开发区观音岩街道办事处,人口众多,建筑物密集,公共设施多,企业单位较多,车流及人流量大,因此危岩的存在,对居民的身心健康、生命财产及精神危害性极大,对危岩的清除、治理工作刻不容缓。3.3.2破坏模式区内危岩形态多样,按其剖面形态特征可划分为悬柱型、板型、楔型等几种。危岩失稳方式主要有三种:一种是岩体或岩块以倾倒式破坏,发生的可能性较高;另一种是岩体或岩块以自由落体的方式坠落,发生的频率也较高;还有一种就是岩体顺坡滑塌式崩落,该种可能发生的频率相对较少,在本次危岩带勘查中未见有此种破坏方式。1)倾倒式陡崖受至少两组裂隙交叉切割,主要受顺坡向裂隙控制,底部局部支撑。随着裂隙的发展,重心逐渐外倾,在重力、降雨作用下危岩体沿基座一定的支点向临空方向倾倒,形成倾倒破坏,破坏时顶部先脱离母岩。此类破坏方式的危岩块体有W02、W03、W06、W08、W12共计5个。2)坠落式此类危岩体通常结构面较陡近于垂直,高悬于陡崖中、上部和岩腔顶部的危岩体,其受后缘顺坡向裂隙、近水平裂隙、左右结构面切割脱离母岩,尚有部分还未完全脱离。危岩体底部临空,包括岩体下部软弱岩层风化成岩腔或下部先期危岩体崩落后的渐进发育而形成。通常底部无支撑,依靠岩石未贯通部分以及裂隙面的抗剪能力自稳,在后期风化、自身重力作用下,在自重等影响下,剪坏未完全脱离的部分而发生坠落失稳,破坏后岩体表现为近乎垂直的下落。此种破坏方式在区内可能发生的有W01、W04、W05、W07、W09、W10、W11共7个危岩块体。3.3.3危岩崩塌影响因素危岩的存在必须有高、陡斜坡作为其载体。前面述及,其形成演变与新构造运动关系密切,在此主要对危岩崩塌的外部影响因素作一概括。(1)暴雨暴雨是影响危岩崩塌的主要因素。主要的作用有三:一是水的物理化学作用降低了降低结构面的物理力学性能,成为破碎岩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