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第三节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
(1)能够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与乡村景观的差别。
(2)能够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
2.过程与方法
本课内容按新课标的基本理念,旨在让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和“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针对“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的理念,安排了“聚落与环境”的教学,使学生懂得聚落的形成和发展要与当地自然环境相适应,不同的环境下有不同的聚落。针对“学习对终身发展有用的地理”的理念,教师安排了合作学习的教学活动以及“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内容,让学生在理解地理知识的同时,树立保护文化遗产的意识,并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懂得并爱护聚落环境。
(2)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
教学重点:1.比较乡村聚落、城市聚落的景观差异。2.探究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难点
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教学方法
采用观察分析法、问题探究法、自主学习法、合作探究法。教学用具:多媒体教学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创设情境,激发兴趣)导入:多媒体循环播放乡村、和城市景观的图片。同学们,刚刚我们饱览了一次景观的视觉盛宴,那么,大家在刚才的景观图中都看到了什么景观呢?(乡村和城市)乡村和城市景观有差异吗?(有)是的,乡村和城市景观截然不同,但它们却又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它们都是人类的集中居住地──聚落。这就是我们这节课将要学习的内容人类的聚居地──聚落,从而导入新课。讲授新课(小组合作,问题探究,归纳提升)
活动一:走进城乡,感受城乡差异。
过渡:聚落仅仅是人类的聚居地吗?(不是)它还是……1.多媒体展示聚落的作用,劳动、社会活动图片,引导学生说出聚落的几个作用,充分理解聚落的概念。教师总结:其实聚落不仅仅是人们的居所,它还是人们进行劳动生产和社会活动的场所。过渡:那么聚落又有哪些类型呢?2.多媒体展示聚落的类型及所从事的主要劳动生产方式。学生抢答(学生随多媒体展示的内容说出聚落的类型及所从事的主要劳动生产方式)。教师讲述:乡村和城市都是人类的居住地,是聚落的两种形式。聚落依据生产方式的不同可分为农村、牧村、渔村和林场等不同的类型,居住在这些地方的人们分别从事耕作、放牧、捕鱼、伐木等农业上产活动。城市聚落的居民,主要从事工业、服务业等非农业工作。
一般来说,先有乡村聚落,后有城市聚落。目前,全世界大约有一半的人住在城市。过渡:同学们,我们生活在乡村,我相信大家也都去过城市,它们在景观上有没有差异?下面就让我们走进城乡,感受城乡差异。3.多媒体展示城乡聚落的景观图。引导学生观察图片,并结合学习任务单中的表格内容和生活实际,分组分析、讨论城乡在景观上的差异。
教师总结:出示表格进行总结。乡村与城市景观差异
房屋高矮和多少道路多少和宽窄商场、医院、学校的多少有无农田、果园、鱼塘自然环境保留多少乡村
城市
过渡:其实不但城乡之间有差别,就是城乡内部也存在较大差异。4.多媒体展示农村、牧村、渔村、林村这四种乡村聚落图片及城市居民所从事工业、商业的图片,引导学生从图片分析住在这里的人们主要从事的工作。过渡:同学们,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不但城乡之间有差别,城乡内部也存在较大差异,那么,同一类型的聚落,在不同的地区它们的景观会不会也有区别呢?5.媒体展示:三大洲乡村聚落图。学生抢答。过渡: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聚落是怎样形成与发展的呢?现在让我们穿越时光隧道,回到几千年前,假如你是一个原始部族的首领,你将带领你的子民寻找理想的家园,在甲、乙、丙地中你会选择哪里?说说你的理由。活动二:走进自然,选择理想的居住地。
1.多媒体展示图片。学生分组讨论,引导学生回顾旧知识,探究新知识。
教师小结: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是影响聚落形成与发展主要因素。
过渡:古人是否和我们有同样的选择。让历史验证。
2.多媒体展示:亚洲三大文明发祥地的分布。
教师:这里是世界上最早出现城市的地方,大家仔细观察,看看它们在分布上有什么共同点?为什么?
学生分组讨论后抢答。(分布在河流中下游的冲击平原上因为这些地区地形平坦、土壤肥沃、水源充足、气候温暖湿润)教师小结:历史验证,我们的选择和古人是不谋而合。过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聚落的选址还受哪些因素的影响呢?3.多媒体展示:材料1:大庆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哪种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自然资源丰富)材料2:株洲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哪种因素起了重要的作用?(交通便利)多媒体展示:首都北京市的市景观图。教师点明:政治因素。多媒体展示:三种宗教建筑图。让学生点明分别属于哪种宗教,教师点明:宗教信仰。多媒体展示: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图。教师与学生一起梳理小结:有利于聚落形成与发展的因素。4.多媒体展示:全球夜间卫星照片教师:这是全球夜间卫星照片,图中星星点点的地方就是当今世界聚落密集区,它主要分布哪里?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竞答。多媒体展示:北极地区、热带沙漠、高山地区图学生抢答,说出密集或稀疏,并说明主要原因。教师:但是由于世界各地自然环境差异很大,聚落呈现的分布形态也千差万别。
5.多媒体展示:图片1:平原地区呈团状分布的聚落;图片2:山谷地区呈带状分布的聚落学生描述聚落的分布形态。过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走进聚落:探究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活动三:走进聚落,探究传统民居与环境的关系。
1.多媒体展示:假设你生活在这些地区,你将选择什么样的民居呢?
学生根据温馨提示的要求进行分组讨论,讨论后各组展示,其他组成员进行点评,教师进行适时点拨与引导。多媒体展示:图片1:炎热、多雨的热带雨林地区;图片2:炎热、干旱、多风沙地区……
图片3:寒带地区随多媒体展示师生共同梳理。2.多媒体展示:我们当地的民居有什么特点,它是怎样与当地环境相适应的?学生讨论后,进行竞答。小结:聚落与环境的关系。过渡: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人口的不断增加,聚落也在发生着变化,那么聚落在发展过程中主要发生了哪些变化呢?大家请看图:活动四:走进文明,探究聚落发展与世界文化遗产的保护。多媒体展示:北京老照片和现在的景观图,结合图片说一说北京在景观上有哪些变化?学生举手发言。教师总结:聚落的占地面积越来越大,建筑物越来越多,道路越来越完善,人们的居住环境变好了,但是传统聚落却变少了,有的甚至消失了。
对此,你是否有些许的遗憾?你的遗憾是什么?学生抢答:传统聚落变少了。教师:因为有些有特色的传统聚落已不仅仅是人们的居所,而是在人类发展的历史长河中早已成为人类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多媒体展示:文化遗产及保护文化遗产的意义过渡:那么,在聚落的发展过程中,我们所面临的问题是什么?学生抢答:如何处理聚落发展与保护的关系过渡:我们的态度是什么?——既要保证聚落的发展,又要做到保护文化遗产。分组讨论:对于北京四合院拆、留问题进行讨论。多媒体展示:世界文化遗产欣赏——世界民居掠影:威尼斯水城
巴黎塞纳河沿岸
丽江古城等。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梳理本节所学主要内容,并列出知识网络图。课堂反馈。多媒体展示:畅想未来——你希望将来是生活在农村,还是居住在城市?学生发表自己的见解,教师做最后小结——不论我们将来生活在乡村,还是定居在城市,我们都有责任、并用自己的智慧,把我们的聚落打扮的更加绚丽多姿,同时还要注意环境的保护,实现人地和谐发展,最终实现人类的可持续发展。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学情分析初中阶段是智力发展的关键时期,同时学生的观察力、记忆力、和想象力也在迅速发展。从年龄特点上来看,七年级的学生活泼好动,对地理知识和地理现象充满了好奇;从学生的知识储备来看,通过前面知识的学习,学生对世界各地的地形、气候等自然环境都有所了解,这为研究本节聚落与环境的关系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但同时地理的基本素养又比较薄弱,所以在授课过程中我采取了联系实际,运用学生们身边的、生活中的地理现象和实例,讲解相关地理知识,化抽象为具体,并通过自主学习、小组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地理的兴趣,培养学生能力,促进学生个性发展,从而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效果评价整体而言,本节课学生能基本学会观察地理景观图,获取景观图有关地理信息,分析和思考地理问题,理解地理原理;学生能做到学不离图,并熟练用图,达到图在心中,并注意图文结合,完成教学目标;能有效实现师生全程的运用地理图表互动。但是,因对几个教学内容分析的过于全面和细致,再加上学生的活动和师生互动等过程,致使本节课教学时间过于紧张,甚至部分教学内容和教学环节无法完成。今后应处理好教学的详略,更好的把握教学节凑,有效控制好教学时间。《人类的聚居地──聚落》教学反思本节课我主要运用了多媒体的教学优势,利用直观的图片来丰富课堂内容和课堂形式,同时强化启发引导,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参与主体,增强学生的成就感,让学生们的积极性很快就被点燃,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同时对于本节内容学习主要运用了分组合作式的教学法,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通过学生小组分工合作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本节内容的教学,使学生能运用自己学到的地理知识其解析身边的事物,真正做到“学以致用”。使学生的学习动机、学习兴趣有所提高。本节重点与难点内容(影响聚落形成和发展的因素)采取教师示范分析与学生小组合作探究交流有机结合,让点拨与放手相得益彰,让教师的主导与学生主体相辅相成,有利于促使学生更积极地参与到教学过程中来,最终使每个学生在知识、技能、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更主动更广泛的发展。但本节课在细节处理上还需加强,例如课堂语言以及幻灯片得处理上还需要进一步提高等等。《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教材分析1、本节在教材中的地位和作用《人类的居住地---聚落》是七年级地理上册第四章《居民与聚落》第三节的内容。本章是七年级地理中学生首次接触人文地理的开端,意在让学生了解世界人文的概况,探讨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关系。《人类的居住地---聚落》将从一个崭新的角度加深同学们对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关系的认识,是前两节内容的延续和拓展,通过让学生观察聚落的景观图片,例举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明白传统聚落的保护意义,让学生进一步体会人类社会与自然的密切关系,进一步丰富学生的地理知识,促进学生观察、分析、概括的能力和审美意识的发展,促进学生地理思维方法的形成,因而,在整个世界地理学习中起着桥梁和纽带的作用。2、教学目标分析: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和七年级学生的知识基础及认知能力,我确定:1、知识与能力目标:乡村与城市景观的差异;举例说出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根据材料从多角度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2、过程与方法:联系学生生活体验及已有知识储备,运用图片或材料等分析归纳问题。3、情感态度价值观:了解世界聚落文化的差异,懂得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的意义,形成正确的人地观。3、教学重点难点分析:教学重点:依据新课标及教材内容,确定聚落与环境的关系为本课的重点教学难点:由于学生的生活经验不足,认识水平有限因而确定分析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为难点。4、主要知识点:①知道乡村聚落与城市聚落是人类各种形式聚居地的总称;②运用图片描述城市景观和乡村景观的差别,与及各地民居建筑的差异,培养学生联系实际分析问题的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③理解并能表述聚落与自然环境的关系;④理解保护世界文化遗产的意义。5、教法学法分析:教法分析:《课标》中明确指出:地理教学要突出地理学科的特点,运用多种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手段,重视创新精神和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提倡探究式学习,引导和鼓励学生独立思考,体验解决问题的过程,逐步学会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教法的选择要根据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和以学为法的原则,这是新课程“以人为本”的教育思想的体现。在本节课教学活动中,我采用启发引导式教学方法和开放式教学法。在教学手段上,充分发挥多媒体课件的作用,以强化教学的直观性,帮助学生理解记忆,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学法分析:1.指导学生学生通过图片和景观认识探讨人文地理与自然地理的关系,并能通过所学的地理知识去解释和说明其中的原因。2.通过创设地理情境,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教会学生运用已有的知识,进行合理的分析,找出解决问题的方法,掌握合作探究的学习方法。评测练习一、选择题1、聚落是指()(多选)A、人们的居住地B、人们从事生产劳动的场所C、娱乐场所D、动物的栖息地2、城市聚落居民主要从事()(多选)A、耕作B、工业C、捕鱼D、服务业3、乡村聚落可分为()(多选)A、渔村B、牧村C、农村D、林场4、适合人类居住的地区是()A、气候湿热的平原B、温带湿润的平原C、干旱的沙漠D、地势高峻的山区5、因纽特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学术出版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大数据分析及应用项目教程(Spark SQL)(微课版) 教案全套 许慧 单元1-6 大数据分析概述-Zepplin数据可视化
- 药用薄荷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自推进式扫路机细分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 冷链果蔬物流行业市场调研分析报告
- 移动电话用屏幕保护膜市场发展前景分析及供需格局研究预测报告
- 电子货币收款机细分市场深度研究报告
- 电子闪光器开关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衬衫袖扣市场分析及投资价值研究报告
- 绘画便笺簿项目营销计划书
- 废气设施施工方案
- 液相色谱法和高效液相色谱法
- 消防安全评估投标方案
- 灰坝施工组织设计
- 道法22.第10课第二框《履行遵纪守法义务》
- 安徽省芜湖市部分学校2023-2024学年九年级上学期期中语文试题(含答案)
- 学校人事管理制度改革方案
- 韩国《寄生虫》电影鉴赏解读
- 三对三篮球赛记录表
- 石油和天然气输送行业物联网与智能化技术
- 高考英语高频词汇汇总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