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课标教材研讨与练习类型与设计意图_第1页
人教课标教材研讨与练习类型与设计意图_第2页
人教课标教材研讨与练习类型与设计意图_第3页
人教课标教材研讨与练习类型与设计意图_第4页
人教课标教材研讨与练习类型与设计意图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5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人教课标教材“研讨与练习”类型与设计意图

语文教科书与一般选本的区别,不仅在于教科书所选的课文具有思想内容健康、语言文字规范、适合教学等基本要求,还有很重要的一点,那就是要有助于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因为课文并不是作者为教科书专门创作的,只是教科书的编者出于某种考虑,根据语文教学的要求,把若干篇课文编排在一起。而这些课文要能够真正发挥应有的作用,切实有助于学生的语文学习,就必须再设计相应的练习。因此,有人把课文的注释和练习归为“助读系统”或“导读系统”。课文与练习相得益彰,方能帮助学生形成语文能力。所以,在语文教科书的编写中,练习题的设计从来都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练习题的设计,或帮助学生掌握文中的重要词语、明确重要语句的含意,或欣赏作者精彩的语言特点,或了解文章巧妙的结构安排,或帮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课文,或激发学生的发散性思维,培养逻辑思维能力。通过练习,使学生知道阅读这一类文章的基本方法,从而举一反三,收到如叶圣陶先生所说的“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的效果。对此,叶圣陶先生曾提出过四条设计原则:一是明确目的,有的放矢。练习题的设计,要有助于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为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服务。那么,怎样才能设计出较好的题目呢?叶老认为,“出题……就本课之内容与形式,抉其至关重要之若干点,俾学生思索之,辨析之,熟谙之,练习之,有助于阅读能力写作能力之增长也”。(以下所引叶圣陶语,均出自《刘征文集》第1卷,第176页~第177页)当然,要做到这一点,诚非易事。二是通观全局,计划周密。叶老说:“一课之后,练习题之数有限,而须令学生思索、辨析、熟谙、练习者,其数必不止此,于是宜通一册之诸课而为安排,宜通六册之诸课而为安排,始可面面俱到,无遗无漏。”即练习题的设计,要尽量把基本的知识点和能力训练点分散到各个题目中,这就需要通盘考虑,周密计划。三是重在点拨,启迪思考。练习题怎么出,怎么安排,大有讲究。叶老认为:“教师于课文之关键处,含蓄处,苟能作适当之指点,不为详尽之讲说,而惟启迪其思考,于学生最有实益。学生思之而自通,所通将终身不忘。学生思之而不通,困惑甚深,教师于斯时为之说明,印入之深必逾于寻常听讲。我意课本与参考书中宜列此类材料,或径书一二语,或提出问语,方式不必从同,总之以指点启迪为归。以此为例,供教师以依仿之资,教师通其旨而复自拟如何指点与启迪,则学生受益大矣。”练习题的设计,关键是要给学生读课文以启发点拨,而不是为练习而练习。四是反复练习,熟能生巧。叶老认为:“凡为练习,必不能谓为之一度已足,一练再练,锲而不舍,乃长能力。以故已出之题,尽当重出。苟重出悉如前样,或将使学生生厌,则无妨同其旨趣而异其方式焉。”也就是说,语文知识的掌握和语文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反复练习,才能奏效。叶老关于练习设计的思想,对人教版高中语文教科书“研讨与练习”的设计,具有十分重要的指导意义。在人教版这套高中语文必修教科书中,我们在每篇课文后面都设计了“研讨与练习”。“研讨与练习”的设计,力求做到紧扣单元教学重点出题,不求面面俱到。“研讨与练习”的题目,根据所选课文在本单元中的地位设计。一般说来,精读课文设计3至4道题,略读课文设计2至3道题。题目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1.内容理解题。即全面理解、整体感知课文的练习,也是所谓“常规性练习”。包括疏通课文大意,列出结构提纲,在阅读课文的基础上回答问题,有时即使与单元教学重点联系不那么密切,也还是必需的。2.语言品味题。语文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正确理解和熟练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能力,而课文又是学生语文学习的主渠道。品味课文语言的精彩、揣摩作者运用语言文字之妙,是语文学习的主要内容。因此,教科书在“研讨与练习”的设计中,非常注重语言品味与揣摩。如必修4《雷雨》“研讨与练习”二:戏剧人物的语言往往有潜台词。揣摩下列语句,回答括号中的问题,体会人物语言内涵的丰富性。1.可是她不是小姐,她也不贤惠,并且听说是不大规矩的。(课文中鲁侍萍几次说到这样意思的话,表现了她怎样的心情?)2.周朴园(忽然)好!痛痛快快的!你现在要多少钱吧!鲁侍萍什么?(鲁侍萍的反问,表现了她怎样的情感?)3.周朴园什么?鲁大海?他!我的儿子?(这四个短句表达的意思,可以说成“鲁大海原来是我的儿子”,但表达的感情却不同。试做点分析。)4.鲁侍萍(大哭)这真是一群强盗!(走至周萍前)你是萍,……凭——凭什么打我的儿子?(第二句话巧妙在哪里?表现了侍萍什么复杂的感情?)有的课文语言具有鲜明的特色,则用练习题的形式予以强调。如必修5《滕王阁序》“研讨与练习”二:骈文十分讲求语言形式美,基本上由对偶句构成,四六句式,多用典故,词彩华美,音韵和谐。本文有凌云之气,言随意遣,如泉源之涌。请从文中找出你认为最好的骈句,体味其艺术效果,说说为什么好。建议仿写一两联。此外,指出品味句子的韵味,分析所用的修辞方法,辨析加点的词语的意思,等等,都属于语言品味的题目。3.开放拓展题。新课程特别强调培养学生对课文的个性化解读。如“发展独立阅读能力。……善于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对文本能作出自己的分析判断,努力从不同的角度和层面进行阐发、评价和质疑”“注重个性化阅读,充分调动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知识积累,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获得独特的感受和体验。学习探究性阅读和创造性阅读,发展想象能力、思辨能力和批判能力”。为了体现课程标准的这一精神,编者努力设计了丰富多样的开放拓展题,为教师和学生留有发挥的空间。开放拓展题有以下几种类型:(1)列举对课文作者的不同评论,让学生开展讨论。如必修2《荷塘月色》“研讨与练习”三:下面是一些有关朱自清散文的评论,各是从什么角度分析的?对于这些不同甚至相反的意思,你有什么看法?与同学讨论一下。(四段评论略)(2)列举截然相反的观点,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的全面把握。如必修5《咬文嚼字》“研讨与练习”二:马南邨在《不求甚解》一文中,提出与作者不同的主张,说读书“不要固执一点,咬文嚼字”。理由有:1.陶渊明说:“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这是古人读书的正确态度,我们应该虚心学习。2.诸葛亮与徐庶等三人一道读书,“三人务于精熟,而亮独观其大略”。诸葛亮比三人高明,因为他“观其大略”,知识面更广。3.宋代陆象山说:“读书且平平读,未晓处且放过,不必太滞。”这是说不死抠一字一句,不因小失大。全班或分组讨论:对朱光潜与马南邨的不同见解,应该怎样看?这类练习,注重启发性,重视学生在语文学习中的主动性、实践性,让学生主动学习、探究,以帮助学生整体把握课文,突出学习要点,激发学习兴趣与主动性。(3)比较阅读。把具有某种相似点的作品进行比较阅读,往往能看出其各自不同的特色,便于在比较中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比较阅读往往是与写的练习结合在一起的。如必修1《诗两首》“研讨与练习”四:丁香花纤小文弱,清香幽雅。古代诗人以此立意,写出不少古今传诵的名作,丁香因此成了古代诗词中人们熟知的意象之一。阅读下面的诗词,说说“丁香”在这里被赋予了什么含义。试依照《雨巷》一诗的情境,展开合理的想像,描述一下你心目中的“丁香一样的姑娘”的形象。代赠(唐李商隐)楼上黄昏欲望休,玉梯横绝月中钩。芭蕉不展丁香结,同向春风各自愁。浣溪沙(南唐李璟)手卷真珠上玉钩,依前春恨锁重楼。风里落花谁是主,思悠悠。青鸟不传云外信,丁香空结雨中愁。回首绿波三楚暮,接天流。点绛唇素香丁香(宋王十朋)落木萧萧,琉璃叶下琼葩吐。素香柔树,雅称幽人趣。无意争先,梅蕊休相妒。含春雨。结愁千绪,似忆江南主。还有的是原作与改编作品的比较阅读。如必修4《窦娥冤》“研讨与练习”四:根据关汉卿的《窦娥冤》改编的戏曲作品有不少,其中有的剧作在情节上和原剧相比有较大改变。下面是程砚秋改编的京剧《六月雪》的主要剧情(有两种结尾),试和原作进行比较,说说你认为哪一种最好,并谈谈理由。(剧情梗概略)(4)延伸阅读。一些长篇节选的课文,往往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全书,使学生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如必修5《边城》“研讨与练习”三:课外阅读《边城》全文,写一篇读书报告。可以围绕下面的几个问题(也可以自选专题)研读。1.作者写这样一个“世外桃源”式的乡村社会,有怎样的思想背景?他想寻求怎样的理想社会模式?2.边城的人们是那样的善良、纯真,翠翠的爱情为什么会以悲剧结束?3.小说没有激烈的矛盾冲突,主要以景物、风俗描写为主,具有散文化的倾向。探讨一下本文的写作风格。这样,由课内延伸到课外,使课内外的语文学习有机结合起来,体现了“大语文”的学习观。“研讨与练习”虽然是依附于阅读鉴赏,但学生的阅读能力往往与写作能力、口语交际能力密不可分。尽管这套教材安排了“表达交流”的内容,有写作、口语交际的专题训练,但在阅读鉴赏的“研讨与练习”中,也设计了写作、口语交际的练习。我们希望学生在学习语文的过程中,做到动脑、动手、动口,听说读写能力同步提高,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1.动脑。所谓“动脑”,就是引导学生勤于思考,对所读的课文有自己的理解、看法或主张,不仅知其然,更要知其所以然,而且要有对课文进行阐发、评价或质疑的能力。如必修4《拿来主义》“研讨与练习”四:联系实际,全班或分组讨论:近百年来我们从外国“拿来”了什么?还有哪些东西可以“拿来”?然后写成一篇短文。2.动手。古人说:“不动笔墨不读书。”“好记性不如烂笔头。”所谓“动手”,就是提倡在阅读鉴赏课文的过程中,手脑并用。有的是要求边读边进行勾画圈点,进行评议赏析,以加深记忆。如必修2《故都的秋》“研讨与练习”二:在下面的两段文字里,作者调动了听觉、视觉和触觉来感受故都的秋,使写景状物有声有色、有动有静,并融入了深沉而细腻的感受、情思。细细品味,做一些勾画圈点、评议赏析。(原文略)有的是要求找出文中精彩的段落或语句,作旁批,以便于积累。如必修1《记梁任公先生的一次演讲》“研讨与练习”一:本文对一次演讲中的梁启超做了精彩生动的描写。请找出这些描写的语句,仿照示例作些旁注,与同学讨论:这些精彩生活的描写表现了梁启超怎样的性格、气质和修养?示例:“他的讲演是预先写好的,整整齐齐地写在宽大的宣纸制的稿纸上面,他的书法很是秀丽,用浓墨写在宣纸上,十分美观。”——办事认真,学问和书法的修养都很好。有的则是引导学生把自己的所思所感及时加以整理,写读书笔记,写自己独特的感悟,体现读与写的结合。这种写,可以是局部的,也可以是全面的。前者如必修5《陈情表》“研讨与练习”三:本文层层推进,措辞委婉,情真意切地陈说了自己不能应命的理由。请从中找出后世常引用的文句,加以体味,并尝试写一段话,陈述自己某种无奈之情。后者如必修1《鸿门宴》“研讨与练习”四:许多读者认为项羽是因为在鸿门宴上不杀刘邦而失去天下。你同意这个看法吗?写一篇读后感,谈谈你的观点。有的还要求在开展社会调查、交流的基础上写一篇短文。如必修1《包身工》“研讨与练习”四:包身工在旧社会处在社会底层,受尽剥削、压榨,甚至丧失了做人的尊严。现代社会这种制度已经不复存在,这是社会进步使然。如果有条件,可对现在工人的工作和生活状况做些调查,在班上交流调查信息,然后写一篇短文。古诗文的翻译或改写也是一种写,也是需要动手的练习。如必修2《兰序集序》“研讨与练习”四:阅读下面几则有关王羲之的轶事,并把它们翻译成现代汉语。(摘自《晋书·王羲之传》,原文略)此外,动手的练习还有列标题、填表等。3.动口。所谓“动口”,指读和说两个方面。读包括默读、朗读、朗诵、背诵等,说包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