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教案课程名称预防医学专业、层次临床医学、本科授课学期06级第五学期课程理论课总学时54本单元学时2教案更新日期2008.9.8授课教师范利国专业技术职务教授授课方式讲授课程单元题目预防医学绪论;第一章医学模式选用教材
教学目的与要求:绪论1.掌握预防医学的概念、内容、任务2.熟悉预防医学的发展史3.熟悉我国卫生工作方针3.明确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和意义第一章
医学模式1.掌握医学模式的概念及演变2.了解生物医学模式的背景3.掌握生物医学模式的内容4.熟悉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背景5.掌握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内容6.了解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影响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采用的教学方法:全部采用课堂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并采用图片展示教学方式。内容及学时安排如下:(时间:100分钟)1.绪论(时间:40分钟)2.第一章医学模式(时间:55分钟)3.小结(时间:5分钟)教学重点、难点:绪论重点:预防医学的概念、内容、任务难点: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和意义第一章
医学模式重点:1.医学模式的概念及演变2.生物医学模式的内容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内容难点: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背景
重要中、外文词汇:1.预防医学(preventive
medicine)2.模式(model)3.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思考题:1.预防医学的概念和内容是什么?2.医学模式的转变对医学的影响是什么?3.新时期我国卫生工作方针是什么?4.临床医学生为什么要学习预防医学?参考引用文献:北京:第一版.第四版.北京:第一版.4.《预防医学》(案例版).郑玉建.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第一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授课内容】绪论一、预防医学的定义预防医学(PreventiveMedicine)是一门应用性学科,它以个体和确定的群体为对象,应用卫生统计学、流行病学、环境医学、社会行为科学等原理和方法,分析环境因素对健康的影响及疾病的发生、发展和分布规律,有针对性的采取三级预防措施,达到促进健康和预防疾病、防治残疾和夭折的目的。二、预防医学的内容1.研究影响人群健康状况的环境因素
2.研究预防疾病、保护人群的健康的策略与措施3.研究疾病的分布、影响因素和资料的搜集、整理与分析4.研究疾病防治的组织和科学管理方法三、预防医学的任务
1.研究环境因素对人群健康的影响2.评价社会卫生状况3.制定增进健康、防治疾病的对策和措施四、预防医学的发展(一)古代预防医学的发展1.中国古代预防医学的发展2.国外古代预防医学的发展(二)近现代预防医学的发展1.工业革命阶段(环境卫生阶段)2.第一次卫生革命(个体预防阶段)3.第二次卫生革命(社会预防阶段)4.第三次卫生革命(社区预防阶段)五、我国卫生工作方针新时期的卫生工作方针:“以农村为重点,预防为主,中西医并重,依靠科技与教育,动员全社会参与,为人民健康服务,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这是我国疾病预防工作的总的策略。第一章
医学模式一、医学模式1.模式(model):是指在一定社会历史条件下,人们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的标准形式和方法。2.医学模式(medical
model):是指不同历史阶段的医学整体的思维方法,即解释和处理医学问题的方式。二、医学模式的演变1.神灵主义医学模式2.自然哲学医学模式3.机械医学模式4.生物医学模式5.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三、生物医学模式1.内容:病因、环境、宿主(三要素)2.背景:源于人类与传染病的斗争3.模式:单因单果4.作用:控制和预防——传染病;职业病;营养不良。
四、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1.构成:生物、心理、社会(三个纬度)2.影响健康的因素(1)生物因素(2)环境因素(3)行为生活方式(4)卫生服务3.意义(1)医学研究领域需进行调整(2)医生的诊疗模式需作调整(3)提示了医疗保健事业改革的必然性
【本课小结】绪论1.预防医学的概念、内容、任务(重点)2.预防医学的发展史3.我国卫生工作方针4.学习预防医学的目的和意义第一章
医学模式1.医学模式的概念及演变(重点)2.生物医学模式的背景、内容(重点)3.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背景、内容(重点)4.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影响【作业】1.以本课思考题为纲为纲复习本课内容2.以下列思考题为纲预习第二章健康观;第三章预防策略和措施
(1)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是什么?(2)何谓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3)健康教育的传播的基本要素有哪些?
教案课程名称预防医学专业、层次临床医学、本科授课学期06级第五学期课程理论课总学时54本单元学时2教案更新日期2008.9.10授课教师范利国专业技术职务教授授课方式讲授课程单元题目第二章健康观;第三章预防策略和措施选用教材或参考书
教学目的与要求:第二章健康观1.熟悉传统健康观2.掌握整体健康观3.了解疾病观第三章预防策略和措施1.掌握三级预防2.了解五层次预防3.掌握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概念4.了解健康教育基本原理和基本要素
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采用的教学方法:全部采用课堂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并采用图片展示教学方式。内容及学时安排如下:(时间:100分钟)1.健康观(时间:45分钟)2.预防策略和措施(时间:50分钟)3.小结(时间:5分钟)教学重点、难点:第二章健康观
整体健康观第三章预防策略和措施1.三级预防2.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概念重要中、外文词汇:1.传统健康(classical
health)
2.整体健康(global
health)
思考题:1.预防医学的三级预防是什么?2.何谓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3.健康教育的传播的基本要素有哪些?参考引用文献:北京:第一版.第四版.北京:第一版.4.《预防医学》(案例版).郑玉建.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第一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内容】第二章
健康观一、传统健康观1.核心:无病就是健康(医学定义)2.特征(1)以二元形式纪录健康(2)由医生判断健康(3)只从生物学角度考虑健康3.作用:促进了临床医学发展二、整体健康观1.含义:以生物—心理—社会模式为基础,视健康为多维系统,视机体为一个整体。(社会定义)2.特征(1)多维性—三维空间(2)连续性—动态概念(3)描述的功能性三、疾病观1.疾病:生物学尺度2.病患:感觉尺度3.患病:行为尺度四、整体健康的内容和测量1.整体健康的内容2.整体健康的综合测量第三章
预防策略和措施一、三级预防1.第一级预防(病因预防):指针对病因所采取的预防措施。(1)具体措施(2)个体的措施(3)环境的措施2.第二级预防(临床前期预防)(1)具体措施:做好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三早工作);
(2)目的:控制疾病的发展。3.第三级预防(临床预防)(1)具体措施:针对临床病人措施对已患某些病者,采取及时、有效治疗措施。(2)目的:防止病情恶化,预防并发症和伤残。对已丧失劳动能力或残废者,主要促使功能指导,尽量恢复身心康复。并能参加社会活动及延长寿命。二、五层次预防1.第一层个人预防2.第二层家庭预防3.第三层社区预防4.第四层国家预防5.第五层国际预防三、健康教育(一)健康教育1.含义:是研究传播保健知识和技术,影响个体和群体行为,预防疾病,消除危险因素,促进健康的一门学科。2.目的:是实现自我卫生保健的基本手段。(二)健康促进1.含义:是指通过各种社会保健措施,增强人们控制影响健康的因素,改善自身健康的能力的过程。即是健康教育在内的促进人们行为改变和社会环境改变的组织、法律、政
策、经济、资源等各种手段的综合体。2.组成(1)健康教育(主导作用)(2)社会环境支持(三)健康教育的基本理论知→信→行(1)知识—健康基础(2)信念—健康动力(3)行为—健康目标(四)健康教育的创传播1.传播者2.信息3.传播途径:个体传播;团体传播;大众传播4.受传播者5.传播效果(1)健康知识信息知晓(2)健康信念认同(3)健康态度转变(4)健康行为采纳
【本课小结】第二章健康观1.传统健康观2.整体健康观(重点)3.疾病观第三章预防策略和措施1.三级预防(重点)2.五层次预防3.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的概念(重点)4.健康教育基本原理和基本要素
【作业】1.以本课思考题为纲为纲复习本课内容2.以下列思考题为纲预习第四章环境与健康
思考题:1、环境的分类有哪些?2、简述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3、简述健康反应谱。4.什么是环境污染及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什么?5.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有那些危害?6.环境污染的预防措施有哪些?
教案课程名称预防医学专业、层次临床专业、本科授课学期06级第五学期课程理论课总学时54本单元学时2教案更新日期2008.9.8授课教师范利国专业技术职务教授授课方式问题导入法课程单元题目第四章人与环境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第二节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选用教材北京:教学目的与要求: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1.掌握环境、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的概念。2.理解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健康反应谱。3.了解环境的分类第二节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1.掌握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及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2.了解环境污染物的来源3.熟悉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采用的教学方法:全部采用课堂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内容及学时安排如下:(时间:100分钟)1.环境、生态系统、生态平衡、食物链的概念。(20分钟)2.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健康反应谱。(25分钟)3.环境污染、环境污染物、公害病、职业病等概念。(25分钟)4.环境污染物的来源及环境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25分钟)5.本课小结(5分钟)教学重点、难点:第一节
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重点:环境、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健康反应谱难点:健康反应谱第二节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重点:环境污染的概念及环境污染的来源难点: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及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重要中、外文词汇:1.环境(environment)2.生态系统(ecosystem)3.食物链(foodchain)4.生态平恒(ecoequibrium)思考题:1、环境的分类有哪些?2、简述人与环境的对立统一关系。3、简述健康反应谱。4.什么是环境污染及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什么?5.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有那些危害?6.环境污染的预防措施有哪些?参考引用文献:北京:第一版.第四版.【授课内容】
第四章
人与环境
第一节人类与环境的关系问题导入:案例1
“生物圈2号”建造在美国亚利桑那州的沙漠中,其命名是把地球视为“生物圈1号”而言的。它是一个人工建造的模拟地球生态环境的全封闭的实验场,也有人把它称为“微型地球”,占地1.3万平方米,花费了近2亿美元和9年时间建造,在这个微型世界中,有海洋、平原、沼泽、雨林沙漠旅业区和人类居住区,是个自成体系的小生态系统。1993年1月,8名科学家进入“生物圈2号”。科学家们原计划让工作人员在“生物圈2号”中生活两年,然而,一年多以后,“生物圈2号”的生态状况急转直下,氧气(O2)含量从21%迅速下降到14%,而二氧化碳(CO2)和二氧化氮(NO2)的含量却直线上升,大气和海水变酸,很多物种死去,而用来吸收二氧化碳的牵牛花却疯长。大部分脊椎动物死亡,所有的传粉昆虫的死亡造成靠花粉传播繁殖的植物也全部死亡。由于降雨失控,人造沙漠变成了丛林和草地。科学家们被迫提前撤出这个“伊甸园”。“生物圈2号”的实验以失败告终。问题:1.什么是环境?2.环境可分为哪几类?3.环境是由哪些因素构成的?4.生物圈2号的环境有什么缺陷,为什么会失败?一、环境的概念环绕在人类周围的一切因素综合称为环境。二、环境的分类(一)自然环境(物质环境)1.原生环境:(地质环境)指天然形成的并基本上未受人为活动影响的环境。2.次生环境:指人类活动影响下形成的环境。如生产环境和生活环境(二)社会环境(非物质环境):人类在长期的生活和生产活动中所形成的生产关系、阶级关系和社会关系等。案例2在一个池塘中有水、鱼类、植物和微生物。鱼类靠浮游动、植物生活,鱼死后被水中微生物分解为元素和化合物,这些元素和化合物又是浮游动、植物的养料。微生物在分解物质过程中要消耗水中的氧,由浮游植物在光合作用下产生的氧来补充。浮游动物吃浮游植物,鱼类吃浮游动、植物。这样,在池塘里,微生物、浮游动、植物和鱼类之间,通过食物的关系互相联系、互相依赖、互相制约,形成了一个典型的生态系统。问题:1.何谓生态系统?2.生态系统结构有那些?3.生态系统基本功能是什么?4.何谓生态平衡?5.生态系统能维持平衡的原因是什么?三、环境对人类的影响(一)生态系统:人与环境是一种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转化不可分割的对立统一的整体关系。(二)生态平衡:平衡的物质交换和能量循环是健康的保证。(三)食物链:人与环境之间根本的联系是物质的交换和能量的循环。四、人体对环境异常变化的反应—健康反应谱五个谱级(一)生理反应正常范围内的变动(二)生理反应的异常变动(三)机体代偿疾病前状态(四)患病(五)死亡【小结】1.环境的概念及环境的分类(重点)2.环境对人类的影响及人类对环境变化的反应【作业】以思考题为纲,复习本课内容,预习下节课。1.什么是环境污染及环境污染物?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是什么?2.环境污染物对健康有那些危害?3.环境污染的预防措施有哪些?第二节环境污染及其对健康的影响一、环境污染(environmentalpollution)的概念由于各种人为的或自然的原因,使环境构成发生重大变化,导致环境质量恶化,扰乱了生态平衡,对人类健康造成直接的、间接的或潜在的危害影响,或妨碍了其它各种生物的繁殖与生存,破坏了生态系统的平衡,称为环境污染。二、环境污染的来源及分类(一)环境污染物(pollutant)1.概念:指进入环境并引起环境污染的物质。2.分类:(1)按转化来分①一次污染物②二次污染物。(2)按属性来分①生物性污染物②化学性污染物③物理性污染物(二)污染来源1.生产性污染2.生活性污染3.其他污染三、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1.污染物在迁移与转化中发生量与质的变化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变化主要归纳为:环境自净作用、生物浓集作用、生物转化作用。(1)环境自净作用:少的污染物一时进入环境中可经过多种自然过程分解、稀释而使环境恢复平衡,环境的这种功能称为自净作用。(2)生物浓集作用:污染物进入生物体内后发生一系列复杂的生物化学变化,并通过食物链各种生物体之间传递,某些物质在传递过程中,在生物体内的浓度可逐渐增高,这种现象称为生物浓集作用。(3)生物转化作用:某些污染物能在生物的参与下,转化成为新的污染物,这种由生物参与的污染物转化过程称为生物转化作用。四、环境污染对人体的危害及引起的疾病(一)特异性危害
1.急性危害:环境污染物在短时间内大剂量进入机体引起的危害为急性危害。主要危害有烟雾事件、光化学烟雾事件、其他急性中毒(包括食物中毒)、传染病
2.慢性危害:环境污染物小剂量、长时间、反复进入人体,由于蓄积作用,至一定程度产生的危害为慢性危害。3.远期危害—三致作用(二)非特异性危害
1.致敏作用2.免疫抑制作用(三)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1.职业病2.公害病3.食物中毒4.传染病【小结】1.环境污染的概念及环境污染的来源(重点)2.污染物在环境中的迁移与转化(了解)3.环境污染对健康的危害及环境污染引起的疾病(难点)【作业】以思考题为纲,复习本课内容,预习下节课。1.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病因有哪些?2.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分布特征有哪些?3.简述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预防措施。
教案课程名称预防医学专业、层次临床专业、本科授课学期06级第五学期课程理论课总学时54本单元学时2教案更新日期2008.9.15授课教师范利国专业技术职务教授授课方式问题导入法图片辨识法课程单元题目第四章人与环境第三节地质环境与健康;第四节境卫生的防护措施选用教材第二版.教学目的与要求:第三节地质环境与健康1.掌握地方病的概念;IDD、氟中毒的病因及防治措施2.理解IDD、氟中毒的临床表现3.了解氟量的两重性第四节环境卫生的防护措施1.了解基本措施2.掌握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3.了解饮用水的卫生防护措施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采用的教学方法:全部采用课堂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内容及学时安排如下:(时间:100分钟)1.地方病的概念;IDD、氟中毒的病因及防治措施(45分钟)2.IDD、氟中毒的临床表现(30分钟)3.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及饮用水的卫生防护措施(20分钟)4.本课小结(5分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地方病的概念;IDD、氟中毒的病因及防治措施;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难点:IDD、氟中毒的临床表现重要中、外文词汇:1.碘缺乏病(iodinedeficiencydisorders,IDD)2.地方性氟病(endemicflurosis)思考题:1、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的主要病因有哪些?2.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分布特征有哪些?3.简述碘缺乏病、地方性氟中毒预防措施。4.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有哪些?参考引用文献:第四版.《环境卫生学》.杨克敌.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第一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社会卫生学》.龚幼龙.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第一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3.《环境卫生学》.杨克敌.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第一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授课内容】第四章
人与环境
第三节
地质环境与健康一、地方病的概况:1.含义:是指具有一定地区限性和依存性的一大类疾病。2.分类:(1)地球生物性疾病(自然疫源性地方病):是指由于自然的原因或人为的影响,形成某些地区的特异地质、水文、地理、气象条件改变了疾病传播媒介的组成和数量,以致该地区人与生物因素的平衡遭到破坏,引起的生物性疾病。是一类传染性地方病。(2)地球化学性疾病(化学元素性地方病)是指在地球地壳的漫长发展过程中,由于自然的或人为的因素造成地壳的化学元素分布不均匀性,某些地区某种元素过高或过低,打破了人与环境中的物质平衡,引起的化学元素性疾病。3.常见的地球化学性地方病二、碘缺乏病(一)碘缺乏病的含义:由于机体在不同发育时期(从胚胎发育至成年期)摄入碘不足而造成的一组相关疾病。包括甲状腺肿、克汀病(呆小病)及缺碘造成的早产、死胎、先天畸形、甲状腺功能低下精神发育迟缓等一系列病理变化。甲状腺肿、克汀病最为突出。(二)流行病学特征:地理分布:山区>丘陵>平原;内陆>沿海;乡村>城市;农业区>牧区人群分布:青春期发病率高
女性>男性
(三)病因及发病机理:地质环境缺碘是本病流行的主要病因。(四)甲状腺肿的临床表现:症状与体征:地甲病患者除颈部逐渐变粗外,并无明显症状。腺肿大当压迫周围器官时,可出现局部症状。如心悸、气短、呼吸困难、吞咽困难等症状。(五)克汀病临床表现:1.不同程度的呆、小、聋、哑、瘫。2.亚克汀病:不同程度的智力低下是该病的突出的症状。(六)防治措施:1.缺碘补碘:食盐加碘、食用富含碘的食物、碘油注射、口服碘化钾片、外科手术2.非缺碘:根据病因采取预防措施二、地方性氟病(一)地方性氟病含义:地方性氟病又称氟中毒,是长期摄入过量的氟而引起的主要以氟骨症和斑釉齿(氟斑牙)为特征的一种慢性全身性疾病。(二)流行特征1.地区分布:(1)饮水型病区:平原>丘陵>山区、多发干旱和干旱的盐渍地区、温泉地区、富氟矿区等。(2)燃煤型病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3)饮茶型病区:西藏、内蒙、四川等少数民族地区2.人群分布:好发青壮年;女性>男性三、氟骨症的临床表现:1.氟斑牙的临床表现:白垩型、着色型、缺损型2.氟骨症的表现:关节固定
“三不见”四、地方性氟病注意:1.氟斑牙:乳牙发生机会少,恒牙形成期发生。
2.生在高氟区,长在高氟区,氟斑牙和氟骨症均可发生。3.成年后迁入氟区,仅出现氟骨症。4.氟中毒有“欺辱外人”的现象。5.同一病人既有骨质疏松,又有骨质硬化。五、防治措施:(一)预防:1.饮水型:更换水源、饮水除氟。2.煤烟型:更换燃料、改造炉灶、加强排烟,避免食物污染。3.饮茶型:研制低氟茶,用低氟茶代替砖茶。(二)治疗:1.钙剂及维生素D、C2.氢氧化铝凝胶3.牙齿脱色【小结】1.地方病的概念(重点)2.IDD、氟中毒的病因及防治措施(重点)【作业】以思考题为纲,复习本课内容,预习下节课。1.环境卫生防护的基本措施有哪些?2.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有哪些?
第四节环境卫生的防护措施一、基本措施二、生活饮用水的定义人类饮水+日常生活用水(包括个人卫生用水),但不包括其他用水。三、生活饮用水卫生要求1.流行病学安全2.化学组成对人体无害3.感官性状良好
4.水量充足,使用方便四、饮水净化1.混凝沉淀2.过滤五、饮水消毒1.物理消毒2.化学消毒【小结】1.饮用水的卫生学要求(重点)2.饮水净化及消毒(了解)【作业】以思考题为纲,复习本课内容,预习下节课。1.什么叫职业性有害因素?按新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可分为多少类?2.什么叫职业病、职业相关疾病、工伤?我国目前法定职业病有多少类、多少种?3.影响毒物毒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教案课程名称预防医学专业、层次临床专业本科授课学期06级第五学期课程理论课总学时54本单元学时2教案更新日期2008.10.15授课教师范利国专业技术职务教授授课方式问题导入法案例讨论法课程单元题目第五章化学因素与健康概述;第二节金属和类金属选用教材北京:教学目的与要求:第一节概述1.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定义;职业病与职业性多病的不同点;职业病与临床疾病的诊断区别点。2.了解职业病的范围和种类及职业病的健康监护。第二节金属和类金属1.了解理化性质、接触机会、在体内的过程2.理解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3.掌握诊断、处理、治疗原则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采用的教学方法:全部采用课堂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内容及学时安排如下:(时间:100分钟)1.职业性有害因素定义;职业病与职业性多病的不同点;职业病与临床疾病的诊断区别点。(45分钟)2.金属和类金属的理化性质、临床表现及诊断、处理、治疗原则(50分钟)3.本课小结(5分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职业性有害因素定义、职业病与职业性多病的不同点、职业病与临床疾病的诊断区别点。金属和类金属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处理、治疗原则。难点:职业病与临床疾病的诊断区别点;金属和类金属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原则。重要中、外文词汇:1.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2.职业性损害(occupational
injuries)3.职业病(occupationalDisease)思考题:1.什么叫职业性有害因素?按新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可分为多少类?2.什么叫职业病、职业相关疾病、工伤?我国目前法定职业病有多少类、多少种?3.影响毒物毒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简述职业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原则。
参考引用文献:北京:第一版.第四版.《环境卫生学》.杨克敌.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第一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授课内容】
第五章
化学因素与健康第一节
概述一、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一)定义: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职业性有害因素。
(二)分类:
1.化学性因素: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2.物理性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及气压、噪声、震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3.生物性因素:细菌、病毒、霉菌。二、职业性损害(occupational
injuries)(一)定义:职业性有害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对劳动者的健康、劳动能力等造成的不同程度的损害统称为职业性损害。(二)分类:1.职业病2.职业性多发病(工作有关疾病)3.职业性外伤三、职业病(一)定义:1.广义:凡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所引起的特定性疾病统称职业病(occupationalDisease)。2.狭义:从立法角度,职业病有其特定的范围,即指政府法定的职业病。(二)职业病的致病条件1.职业性有害因素2.作用条件:3.个体(三)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明确,发病可以预防2.病因大多可以测量,存在剂量—
反应关系3.多为群发性4.临床疗效不甚满意(四)职业病的诊断原则:1.职业史(先决条件)2.生产环境的劳动调查3.临床资料: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五)职业病的健康监护1.就业前检查2.定期健康检查3.职业病普查四、职业性多发病(一)定义:由于职业性有害因素,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使职业人群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升高,或促使潜在的疾病发作,或使现患病病情加重、病程延长等,这类与职业有关的非特异性疾病统称为职业性多发病(Woke-related
disease)又称工作有关疾病。(二)特点:1.与职业有关,但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2.无特异性,为多因素结果。3.也见于非职业人群。五、职业性外伤定义:职业性外伤(occupational
trauma)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发生的突然性意外损伤,又称职业性工伤。【小结】1.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损害(重点)2.职业病定义及诊断原则(重点及难点)【作业】以思考题为纲,复习本课内容,预习下节课。
1.铅的接触途径有哪些?
2.简述职业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原则。第二节
金属和类金属案例某日,小强的妈妈带着7岁的小强来就诊。妈妈说老师多次反映小强容易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好。并说他从小就好动、容易分神。同时说最近小强经常感到肚子痛和便秘。她曾经买药给他吃,但没有效果。小强和姐姐、妈妈住在郊区外公外婆家。他爸爸是公司司机。妈妈和外公都在一家蓄电池厂工作。小强和姐姐放学后经常到厂里玩。小强的姐姐有注意力缺陷。外公患有痛风,而且经常腹痛。检查发现小强的视力正常,但听觉灵敏度稍差,而且语言能力比一般小朋友稍差。血细胞比容减少至30%。经询问发现,小强饮食充足、无异食癖。免疫接种正常。检查显示血红蛋白过少和小红细胞症。无失血,大便隐血试验阴性。诊断为“轻度缺铁性贫血”、补铁3个月。问题:1.请问小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请问医生的诊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3.贫血的原因有哪些?4.应进行什么检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一、铅(一)理化性质:重金属;柔软略带灰白色。不溶于水,溶于弱酸(二)接触机会1.职业性接触2.生活性接触(三)在体内的过程与钙相似,可使骨内不溶性的磷酸铅转化为可溶性的磷酸氢铅进入血液。(四)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卟啉代谢障碍是铅对机体影响的重要早期变化之一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多为消化道吸收引起,比慢性中毒病情进展快,而且严重。2.慢性中毒(1)N系统
①成人:N衰弱症候群;周围性N炎;(重者:腕下垂);中毒性脑病。②儿童:智商低、语言和学习能力比正常儿童差、易激动、多动、注意力难以集中、攻击性行为、反应迟钝,嗜睡、运动失调等表现。严重者可现听觉和视觉障碍,甚至颅N瘫痪。(2)消化系统口中金属味;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部隐痛;腹泻或便秘;严重者腹绞痛(3)血液系统低色素正细胞性贫血;幼稚红细胞(五)诊断及处理原则1.职业史:2.生产环境的劳动调查:3.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4.驱铅诊断:对象:有密切铅接触史,有临床表现,但尿铅不高的人。(六)治疗原则1.驱铅治疗:依地酸二钠钙、巯基解毒剂2.对症治疗3.一般治疗【小结】1.理化性质、接触机会、在体内的过程2.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3.诊断、处理、治疗原则(重点)【作业】以思考题为纲,复习本课内容,预习下节课。1.职业性汞中毒的临床表现是什么?简述其诊断原则。2.职业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是什么?简述其诊断原则。
教案课程名称预防医学专业、层次临床专业、本科授课学期06级第五学期课程理论课总学时54本单元学时2教案更新日期2008.10.22授课教师范利国专业技术职务教授授课方式问题导入法图片辨识法课程单元题目第五章化学因素与健康第二节金属和类金属;第三节有机溶剂选用教材第二版.教学目的与要求:第二节
金属和类金属1.了解理化性质、接触机会、在体内的过程2.理解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3.掌握诊断、处理、治疗原则第三节有机溶剂1.了解理化性质、接触机会、在体内的过程2.理解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3.掌握诊断、处理、治疗原则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采用的教学方法:全部采用课堂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内容及学时安排如下:(时间:100分钟)1.汞的理化性质、接触机会、在体内的过程,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诊断、处理、治疗原则(50分钟)2.苯的理化性质、临床表现及诊断、处理、治疗原则(45分钟)3.本课小结(5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重点:金属和类金属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处理、治疗原则;苯的理化性质、临床表现及诊断、处理、治疗原则。难点:金属和类金属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原则。
重要中、外文词汇:1.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2.职业性损害(occupational
injuries)3.职业病(occupationalDisease)。
思考题:1.职业性汞中毒的临床表现是什么?简述其诊断原则。2.职业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是什么?简述其诊断原则。
参考引用文献:北京:第一版.第四版.3.《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金泰廙.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第一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授课内容]第五章
化学因素与健康
第二节
金属和类金属案例患者××,男,38岁,四个月前即感乏力,双下肢沉重感,食欲不振、失眠、多梦,半个月后又感头痛,严重时恶心、呕吐,无耳鸣,随后出现手抖,全身疼痛,情绪不稳定,胆怯。曾到当地医院,疑与职业有关,遂转我院就诊。查体:T、P、R、BP均正常,发育正常,营养中等,神志清,精神萎靡,全身浅表淋巴结未触及,头颅五官无畸形,齿龈无肿胀,未见色素沉着,咽充血,心肺未见异常,腹软,肝脾肋下未及,手指震颤(+),舌震颤(+),眼睑震颤(+),共济运动正常。实验室检查:血、尿常规正常,尿汞0.21mg/L(双硫腙法)。肾图、心电图、B超脑血管超声及胸片检查均未发现异常。问题:1.上述资料中,你认为病史还应补充哪些内容?
2.就该患者的临床表现,考虑是哪些病症?
3.有哪些毒物可以引起神经系统损害?
4.如何明确诊断,并给出相应的处理建议?二、汞(一)理化性质:俗称水银,银白色液态重金属。(二)接触机会:1.职业性接触2.生活性接触(三)在体内的过程1.金属汞(1)呼吸道:主要,占70%;蒸气形式(2)消化道:吸收极少(3)皮肤:仅见于含汞的油膏2.汞盐(1)呼吸道:气溶胶形式(2)完整皮肤(3)消化道3.有机汞(1)呼吸道(2)皮肤(3)消化道:吸收率达90%(四)发病机制1.汞—巯基反应2.抑制羧基、羟基、羰基、氨基酶3.影响N系统4.继发性损害(五)临床表现1.急性中毒(1)呼吸道进入引起的中毒①N系统及全身症状②明显口腔炎③急性胃肠炎④汞毒性皮炎(部分)⑤间质性肺炎(少数)⑥肾脏损害(2)口服汞盐中毒①急性腐蚀性胃肠炎②汞毒性肾炎③急性口腔炎
(六)诊断及处理原则1.职业史:2.生产环境的劳动调查:3.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4.驱汞诊断:
对象:有密切铅接触史,有临床表现,但尿汞不高的人。(七)治疗原则1.驱汞治疗金属络合剂—巯基解毒剂(1)二巯基丙磺酸钠(2)二巯基丁二酸钠(3)二巯基丁二酸2.对症治疗3.一般治疗口服汞盐中毒:首先措施保护腐蚀的胃黏膜,用活性炭吸附汞,延缓吸收。小结:1.理化性质、接触机会、在体内的过程(了解)2.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理解)3.诊断、处理、治疗原则(重点)案例一位50岁男子主述鼻反复出血2天,过去6个月中共发生3次,容易感觉疲乏,伴头晕、恶心、面色苍白;2个月前手臂和大腿发生多处瘀点和瘀斑,由于食欲不好2年内体重减轻6Kg。疾病史:曾有骨折和重感冒史,无过敏史。偶饮酒,4年前已戒酒,近期无服药史。体征:心肺(-),皮肤苍白、干燥,咽部炎症,牙龈出血,结膜苍白,四肢末端有程度不一的瘀点和瘀斑。
实验室检查:血糖、血红素正常;Hb100g/L;血细胞比容32.6%,RBC3.32×106/mm3,WBC1500/mm3,血小板50000/mm3,胸片可见高密度阴影,血尿(-),心电图正常。该男子是一名柴油机工程师,在汽车公司工作12年,8年前离婚,其前妻曾有过两次流产,目前患有孤僻症。问题:1.这位男子的主要问题是什么?鉴别诊断包括哪些?
2.可能的病因是什么?任何判断相关因素?
3.还应对该男子进行什么检查?4.应该如何对病人进行治疗?第三节
有机溶剂一、苯(一)理化性质:无色透明、具芳香气味的易燃、易挥发(二)接触机会1.职业性接触:苯是汽油、柴油中的重要成分2.生活性接触(1)工业对生活环境污染、(2)家庭装潢、家具、工艺品及玩具等(3)吸烟(每支香烟中约含苯1mg)(三)在体内的过程1.进入途径(1)呼吸道:主要,吸收率50%左右(2)消化道:主要,吸收率90%左右,意义不大(3)皮肤:皮肤吸收微量,约0.05%2.代谢及排出途径(1)主要靶器官是骨髓
(2)原形从呼吸道排出(3)代谢产物:酚、对苯二酚、二羟二氢苯、邻苯二酚、1,2,4,三羟基苯、环氧化苯从尿排出。(四)发病机制1.直接抑制造血细胞的核分裂。2.干扰细胞因子对骨髓造血干细胞的生长和分化的调控作用:其以骨髓基质为靶部分,降低了造血正调控因子IL–1和IL–2的水平;活化骨髓成熟白细胞,产生高水平的造血负调控因子TNFa。3.损害DNA:与DNA共价结合,形成DNA加和物;抑制DNA的转录作用;与染色体DNA共价结合再生障碍性贫血或骨髓增生不良急性髓性白血病。4.与血红蛋白共价结合,破坏血细胞。5.癌基因激活:急性髓性白血病,可能与ras、c-fos、c-myc等癌基因的激活有关。(五)临床表现1.急性中毒(1)中枢N系统麻醉症状(2)黏膜刺激症状(3)呼气苯、血苯、尿酚增高2.慢性中毒:(1)造血系统损害①WBC
、中性粒细胞②RBC、血小板、Hb③全血细胞减少④再生障碍性贫血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⑥白血病⑦感染而发烧,齿龈、鼻腔、黏膜、皮下常出出血(2)N衰弱征候群和植物N功能紊乱(3)局部作用:皮肤干燥、皲裂、过敏性或脱脂性皮炎等。(4)损害生殖器及免疫系统(六)诊断原则及标准
1.职业史:2.生产环境的劳动调查:3.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七)治疗:同内科,忌用肾上腺素小结:1.理化性质、接触机会、在体内的过程(了解)2.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理解)3.诊断、处理、治疗原则(重点)作业:以思考题为纲,复习本课内容,预习下节课。1.何谓生产劳粉尘?生产性粉尘、尘肺、矽肺、粉尘沉着症的概念2.人体接触粉尘后,机体如何对粉尘进行防御和清除?3.粉尘除引起尘肺外,对人体健康还有哪些其它影响?4.预防生产性粉尘导致的人体健康损害?
教案课程名称预防医学专业、层次临床专业本科授课学期06级第五学期课程理论课总学时54本单元学时2教案更新日期2008.10.26授课教师范利国专业技术职务教授授课方式问题导入法图片辨识法课程单元题目第五章
化学因素与健康第五节生产性粉尘与尘肺选用教材第二版.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分类;预防措施。2.理解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呼吸系统对粉尘的防御和清除。3.掌握粉尘对人体的致病作用。4.了解矽肺的含义、矽尘作业、治疗原则5.理解影响矽肺发病因素;矽肺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合并和继发症6.掌握:矽肺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原则
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采用的教学方法:全部采用课堂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内容及学时安排如下:(时间:100分钟)1.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分类;预防措施。生产性粉尘的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呼吸系统对粉尘的防御和清除;粉尘对人体的致病作用。(45分钟)2.矽肺的含义、矽尘作业、治疗原则,影响矽肺发病因素;矽肺发病机制、病理变化、合并和继发症;矽肺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原则(50分钟)3.本课小结(5分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粉尘对人体的致病作用粉尘对人体的致病作用,矽肺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原则难点:矽肺的临床表现和诊断原则
重要中、外文词汇:1.速发型矽肺(acutesilicosis)2.晚发型矽肺(delayedsilicosis)
思考题:1.何谓生产劳粉尘?生产性粉尘、尘肺、矽肺、粉尘沉着症的概念2.人体接触粉尘后,机体如何对粉尘进行防御和清除?3.粉尘除引起尘肺外,对人体健康还有哪些其它影响?4.预防生产性粉尘导致的人体健康损害?
参考引用文献:北京:第一版.第四版.《职业卫生与职业医学》.金泰廙.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第一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授课内容]第五章
化学因素与健康
第五节生产性粉尘与尘肺概况一、生产性粉尘的来源、分类、理化特性及卫生学意义(一)含义:生产性粉尘是指在生产过程中形成并能够长时间浮游在空气中的固体微粒。(二)分类:1.无机粉尘2.有机粉尘3.混合性粉尘二、呼吸系统对粉尘的防御和清除(一)鼻腔、喉、气管、支气管的阻留作用:(二)呼吸道上皮黏液纤毛系统的排出作用:(三)肺泡巨嗜细胞的吞噬作用:三、粉尘对人体的致病作用(一)职业性肺部疾病(二)局部作用(三)中毒作用(四)变态反应(五)光感作用四、预防措施(一)法规措施(二)组织措施(三)技术措施(四)卫生保健措施(五)粉尘最高容许浓度五、矽肺(一)矽肺的含义、矽尘作业、影响矽肺发病因素1.含义:由于在生产过程中长期吸入含游离二氧化硅的粉尘所致的以肺组织结节型和弥漫性间质纤维化为主的疾病。矽肺病例约占尘肺总病例的一半,是尘肺中危害最严重的一种。2.矽尘作业:矿山采掘中的凿岩、爆破、运输、选矿等;开山筑路、修建水利工程及开凿隧道等;玻璃厂、石英粉厂、耐火材料厂等生产过程中矿石原料破碎、碾磨、筛选、配料等;机械制造业中砂型粉碎、调制、铸件开箱、清砂及喷砂等。3.影响矽肺发病因素粉尘中游离二氧化硅的含量和类型、现场粉尘浓度和分散度、矽尘作业的工龄、预防措施密切相关。(二)矽肺发病机制、病理变化、临床表现、合并和继发症1.矽肺发病分型(1)我国①一般②速发型矽肺(acutesilicosis)③晚发型矽肺(delayedsilicosis)(2)国外①普通型矽肺(classicsilicosis)②激进型矽肺(acceleratedsilicosis)③速发型矽肺(acutesilicosis):2.矽肺发病机制(1)矽结节:典型矽结节镜下类似葱头切面。晚期:融合块呈花岗岩样(2)弥漫性间质纤维化:呈放射状、星芒状矽肺间质纤维性变的机制尘细胞
肺泡、肺小叶间隔及小血管和呼吸细气管周围
纤维组织弥漫性增生间质弥漫性纤维增生。由于这种纤维变主要是沿着肺血管和支气管的纵轴增生,因而呈索条状,索条状纤维相互联结和交织,形成网状分布,在Χ线上呈网状(网织)阴影或蜂窝状阴影。3.临床表现(1)症状(2)体征(3)肺功能(4)Χ线表现①肺纹理:增多、增粗、毛糙、延长到外带、扭曲变形、紊乱、断裂,晚期减少。②肺门阴影:“蛋壳样钙化③小阴影:类圆形、不规则形④大阴影:融合块状阴影,晚期的特征。⑤胸膜改变:肋隔角变钝、消失,胸膜钙化,“天幕状”阴影。⑥肺气肿:肺大泡4.合并和继发症:肺结核、肺部感染、肺心病、自发性气胸(三)矽肺诊断原则和治疗原则1.诊断原则(1)职业史:矽尘接触史是诊断前提(2)现场环境调查:(3)临床表现:症状、体征、肺功能、X线表现2.治疗原则(1)药物:(2)营养(3)体育锻炼(4)合并和继发症的治疗3.处理原则矽肺一经确诊,不论其级别,都应及时调离接尘岗位。应依据期别、肺功能损伤程度和呼吸苦难程度进行职业病致残程度鉴定,并给予治疗。小结:1.矽肺、矽尘的概念(重点)2.矽结节形成的三个阶段3.基本病理变化(重点)4.Χ线表现;诊断原则(重点)作业:以思考题为纲,复习本课内容,预习下节课。1.震动和噪声对人体健康有何危害?2.简述非电离辐射对机体的危害。教案课程名称预防医学专业、层次临床专业、本科授课学期06级第五学期课程理论课总学时54本单元学时2教案更新日期2008.10.15授课教师范利国专业技术职务教授授课方式问题导入法案例讨论法课程单元题目第五章化学因素与健康概述;第二节金属和类金属选用教材北京:教学目的与要求:第一节概述1.掌握职业性有害因素定义;职业病与职业性多病的不同点;职业病与临床疾病的诊断区别点。2.了解职业病的范围和种类及职业病的健康监护。第二节金属和类金属1.了解理化性质、接触机会、在体内的过程2.理解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3.掌握诊断、处理、治疗原则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采用的教学方法:全部采用课堂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内容及学时安排如下:(时间:100分钟)1.职业性有害因素定义;职业病与职业性多病的不同点;职业病与临床疾病的诊断区别点。(45分钟)2.金属和类金属的理化性质、临床表现及诊断、处理、治疗原则(50分钟)3.本课小结(5分钟)教学重点、难点:重点:职业性有害因素定义、职业病与职业性多病的不同点、职业病与临床疾病的诊断区别点。金属和类金属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处理、治疗原则。难点:职业病与临床疾病的诊断区别点;金属和类金属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原则。重要中、外文词汇:1.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2.职业性损害(occupational
injuries)3.职业病(occupationalDisease)思考题:1.什么叫职业性有害因素?按新颁布的《职业病危害因素分类目录》可分为多少类?2.什么叫职业病、职业相关疾病、工伤?我国目前法定职业病有多少类、多少种?3.影响毒物毒作用的主要因素是什么?4.简述职业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原则。
参考引用文献:北京:第一版.第四版.《环境卫生学》.杨克敌.主编.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第一版.全国高等医药教材建设研究会规划教材、卫生部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授课内容】
第六章
化学因素与健康第一节
概述一、职业性有害因素(occupational
Hazard)(一)定义:在生产环境和劳动过程中存在可直接危害劳动者健康的因素称职业性有害因素。
(二)分类:
1.化学性因素:生产性毒物、生产性粉尘2.物理性因素:异常气象条件及气压、噪声、震动、电离辐射、非电离辐射3.生物性因素:细菌、病毒、霉菌。二、职业性损害(occupational
injuries)(一)定义:职业性有害因素在一定条件下对劳动者的健康、劳动能力等造成的不同程度的损害
统称为职业性损害。(二)分类:1.职业病2.职业性多发病(工作有关疾病)3.职业性外伤三、职业病(一)定义:1.广义:凡是职业性有害因素直接所引起的特定性疾病统称职业病(occupationalDisease)。2.狭义:从立法角度,职业病有其特定的范围,即指政府法定的职业病。(二)职业病的致病条件1.职业性有害因素2.作用条件:3.个体(三)职业病的特点:1.病因明确,发病可以预防2.病因大多可以测量,存在剂量—
反应关系3.多为群发性4.临床疗效不甚满意(四)职业病的诊断原则:1.职业史(先决条件)2.生产环境的劳动调查3.临床资料:病史、体格检查、实验室检查(五)职业病的健康监护1.就业前检查2.定期健康检查3.职业病普查四、职业性多发病(一)定义:由于职业性有害因素,导致机体抵抗力下降,使职业人群常见病、多发病发病率升高,或促使潜在的疾病发作,或使现患病病情加重、病程延长等,这类与职业有关的非特异性疾病统称为职业性多发病(Woke-related
disease)又称工作有关疾病。(二)特点:1.与职业有关,但不存在直接因果关系。
2.无特异性,为多因素结果。3.也见于非职业人群。五、职业性外伤定义:职业性外伤(occupational
trauma)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劳动中发生的突然性意外损伤,又称职业性工伤。【小结】1.职业性有害因素、职业性损害(重点)2.职业病定义及诊断原则(重点及难点)【作业】以思考题为纲,复习本课内容,预习下节课。
1.铅的接触途径有哪些?
2.简述职业性铅中毒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原则。第二节
金属和类金属案例某日,小强的妈妈带着7岁的小强来就诊。妈妈说老师多次反映小强容易发脾气、注意力不集中、学习成绩不好。并说他从小就好动、容易分神。同时说最近小强经常感到肚子痛和便秘。她曾经买药给他吃,但没有效果。小强和姐姐、妈妈住在郊区外公外婆家。他爸爸是公司司机。妈妈和外公都在一家蓄电池厂工作。小强和姐姐放学后经常到厂里玩。小强的姐姐有注意力缺陷。外公患有痛风,而且经常腹痛。检查发现小强的视力正常,但听觉灵敏度稍差,而且语言能力比一般小朋友稍差。血细胞比容减少至30%。经询问发现,小强饮食充足、无异食癖。免疫接种正常。检查显示血红蛋白过少和小红细胞症。无失血,大便隐血试验阴性。诊断为“轻度缺铁性贫血”、补铁3个月。问题:1.请问小强的主要问题是什么?2.请问医生的诊断是否正确?为什么?
3.贫血的原因有哪些?4.应进行什么检查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一、铅(一)理化性质:重金属;柔软略带灰白色。不溶于水,溶于弱酸(二)接触机会1.职业性接触2.生活性接触(三)在体内的过程与钙相似,可使骨内不溶性的磷酸铅转化为可溶性的磷酸氢铅进入血液。(四)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卟啉代谢障碍是铅对机体影响的重要早期变化之一临床表现:
1.急性中毒:多为消化道吸收引起,比慢性中毒病情进展快,而且严重。2.慢性中毒(1)N系统
①成人:N衰弱症候群;周围性N炎;(重者:腕下垂);中毒性脑病。②儿童:智商低、语言和学习能力比正常儿童差、易激动、多动、注意力难以集中、攻击性行为、反应迟钝,嗜睡、运动失调等表现。严重者可现听觉和视觉障碍,甚至颅N瘫痪。(2)消化系统口中金属味;食欲不振、恶心;腹胀、腹部隐痛;腹泻或便秘;严重者腹绞痛(3)血液系统低色素正细胞性贫血;幼稚红细胞(五)诊断及处理原则1.职业史:2.生产环境的劳动调查:3.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检查4.驱铅诊断:对象:有密切铅接触史,有临床表现,但尿铅不高的人。(六)治疗原则1.驱铅治疗:依地酸二钠钙、巯基解毒剂2.对症治疗3.一般治疗【小结】1.理化性质、接触机会、在体内的过程(了解)2.发病机制和临床表现(理解)3.诊断、处理、治疗原则(重点)【作业】以思考题为纲,复习本课内容,预习下节课。1.职业性汞中毒的临床表现是什么?简述其诊断原则。2.职业性苯中毒的临床表现是什么?简述其诊断原则。课程名称预防医学专业、层次临床医学、本科授课学期06级第五学期课程理论课总学时54本单元学时2教案更新日期2008.10.17授课教师薛志林专业技术职务讲师授课方式讲授课程单元题目第七章生物因素与健康选用教材或参考书教学目的与要求:第一节生物有害因素的来源1.熟悉自然疫源与外源性传播
2.了解生活性污染与生产性污染
3.掌握医源性感染第二节生物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1.掌握生物有害因素导致的主要疾病
2.掌握感染性疾病第三节生物有害因素危害的预防与控制1.熟悉监测、检疫2.了解应用性研究3.掌握预防与控制措施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采用的教学方法:全部采用课堂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内容及学时安排如下:(时间:100分钟)1.生物有害因素的来源(30分钟)2.生物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35分钟)3.生物有害因素危害的预防与控制(30分钟)4.本课小结(5分钟)
教学重点、难点:第一节生物有害因素的来源难点:自然疫源与外源性传播重点:医源性感染第二节生物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重点:1.有害因素导致的主要疾病2.性疾病的特点第三节
生物有害因素危害的预防与控制
重点:预防与控制措施重要中、外文词汇:1.感染性疾病(infectiousdiseases)2.传染病(communicablediseases)
思考题:1.生物性有害因素主要来源及导致的主要疾病有哪些?2.感染性疾病的特点有哪些?
参考引用文献:北京:第一版.第四版.北京:第一版.4.《预防医学》(案例版).郑玉建.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第一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内容】第七章
生物因素与健康第一节生物有害因素的来源一、自然疫源与外源性传播自然疫源是指病原体在病区生态环境中能够不断繁殖生存,并感染人类。外来性传播:本来当地不存在的病原体。二、生产性污染与生活性污染1携带病原体的人和动物→生活活动→环境→
媒介→人直接接触→人2特殊行业在劳动过程中接触携带病原体的人和动物→行业的废水、废物→环境污染三、医源性感染1医源性疾病:是指在诊断或预防疾病的过程中,因医护人员各种言行措施不当而造成的不利于患者身心健康的疾病。2医源性感染:由于医疗卫生服务对象的特殊性,医疗卫生服务场所的环境和医疗用品往往最容易受到生物污染,病人在接受服务的过程中常常会因此而感染疾病。第二节
生物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一、生物性有害因素导致的主要疾病1.传染性与寄生虫病2.食物中毒3.过敏性疾病4.癌症5.畸胎6.其他急、慢性疾病二、感染性疾病的特点1.新的病原体与变异型菌株不断涌现如:艾滋病、疯牛病、艾博拉出血热、汗塔病毒性肺炎、流行感冒、结核、痢疾、肠出血型大肠杆菌病、SARS、禽流感等。2.病原体的耐药性问题严重3.感染性疾病的传播速度异常4.感染性疾病的发生同环境及人类行为有关5.敏感人群范围广泛6.生物性病原体还是许多慢性疾病的危险因素第三节
生物有害因素危害的预防与控制生物有害因素危害的预防与控制有三个步骤1.监测与检疫2.应用研究3.预防与控制
一、监测与检疫(一)监测:是指对疾病或病原体的发生与发展动态的观察。监测是疾病预防与控制的第一步采取公共卫生措施的基本依据监测的内容:1.监测疾病流行的趋势确定疾病预防与控制的重点2.监测病原体的类型3.监测病原体耐药性特征4.检测疾病相关危险因素
(二)检疫:是对出入国境的人与动物、交通工具以及货物和邮包等所可能携带的病原体进行检测和处理,以预防新的重要疾病传入国内或国内传出的一种公共手段。我国国境卫生检疫将传染病分为两类1.检疫传染病2.监测传染病二、应用性研究1.研究新的疫苗和抗生素2.安全消毒方法的研究3.研究其他的疾病防治手段
三、预防与控制措施(一)消毒其方法1.物理消毒2.化学消毒(二)计划免疫可控制许多疾病可减少病原体的耐药性事业改革的必然性
(三)合理使用抗菌药避免导致病原体的耐药性(四)控制医院内感染1.医院内感染(nosoomial
infection)重要环节:感染源、易感人群、传播途径2.医院内的感染源:主要是同院的病人和医务工作者3.医院内感染的主要途径:身体接触、飞沫和空气4.医院内感染预防和控制主要措施:切断病原体的传播途径(五)社会动员与健康教育“人人参与”是目前公认的最佳策略临床医务工作者的主要责任是:1.按传染病防治法和食品法的要求,向卫生行政部门报告可疑感染性疾病2.诊断和治疗感染性疾病3.动员和教育居民预防感染性疾病4.控制医院内感染等【小结】第一节生物有害因素的来源1.自然疫源与外源性传播(重点)2.生活性污染与生产性污染3.医源性感染(难点)第二节
生物有害因素对健康的危害1.生物有害因素导致的主要疾病(重点)2.感染性疾病的特点(重点)第三节
生物有害因素危害的预防与控制1.监测、检疫2.应用性研究3.预防与控制措施(重点)【作业】以思考题为纲,复习本课内容,预习下节课。简述食物与营养的关系课程名称预防医学专业、层次临床医学、本科授课学期06级第五学期课程理论课总学时54本单元学时2教案更新日期2008年10月授课教师冯玉荣专业技术职务教授授课方式讲授课程单元题目第八章食物与健康基本概念第一节营养素—碳水化物选用教材或参考书
教学目的与要求:基本概念:掌握1.食物2.营养素3.植物化学物4.营养5.营养素需要量6.营养素供给量第一节
营养素—碳水化物1.熟悉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2.了解碳水化合物缺乏与过多的危害3.掌握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4.掌握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与食物来源
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采用的教学方法:全部采用课堂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并采用图片展示法及问题导入法的教学方式。内容及学时安排如下:(时间:100分钟)1.基本概念:
(时间:45分钟)2.第一节营养素—碳水化物
(时间:50分钟)3.小结:(时间:5分钟)教学重点、难点:基本概念:重点:所学概念第一节
营养素—碳水化物重点:1.掌握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2.掌握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与食物来源
重要中、外文词汇:1.食物(food)2.营养素(nutrients)3.植物化学物(phytochemicals)4.营养(nutrition)5.碳水化合物(carbohydrates)
思考题:基本概念:1.营养与营养素是否同一概念?2.营养素与植物化学物有何不同?3.类胡萝卜素是营养素还是植物化学物?4.营养素的需要量与供给量有何区别?5.制定RDA与DRIS目的什么?6.DRIS使你明白了什么?应建立什么概念?第一节
营养素—碳水化物1.碳水化合物的主要功能是供能吗?2.中枢N系统只能靠碳水化合物供能吗?3.长期摄入过多会引起哪些疾病?4.碳水化合物最主要来源于哪些食物?5.供给碳水化合物应考虑什么?6.何谓膳食纤维?其具有哪些生理功能?参考引用文献:北京:第一版.第四版.北京:第一版.4.《预防医学》(案例版).郑玉建.主编.北京:科学出版社.2007.第一版.全国高等医学院校规划教材
【授课内容】基本概念一、食物食物(food)是提供人体所需能量和生物活性物质的重要载体,是维持健康和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二、营养素1.含义:营养素(nutrients)指食物中可为人体提供能量、机体构成成分和修复组织以及生理调节功能的化学物质。2,种类:蛋白质、脂类、碳水化物、无机盐、维生素、水。三、植物化学物1.含义:植物化学物(phytochemicals)是指植物食物中除营养素以外的生物活性物质。2.种类:6万~10万3.功能:主要生理功能表现为抗癌、抗氧化、免疫调节、抗微生物和降胆固醇作用等。四、营养营养(nutrition)是机体摄取、消化、吸收和利用食物中的营养素以满足生理需要的生物学过程。简单地讲,营养是人类的摄食过程。(一种作用)五、营养素的需要量营养素的需要量是指维持机体良好健康状态和正常生理功能所需要的营养素数量,也称营养素生理需要量。六、营养素的供给量(一)营养素的供给量(RDA):1.含义:营养素的供给量是针对特定人群每日必须由膳食提供各类营养素的摄入标准,它是在满足机体生理需要的基础上考虑到人群安全率(个体差异、应激、食物消化率、烹调损失、食物因素和营养素之间的相互影响等)、食物生产、饮食习惯及社会经济条件等实际情况制定的适宜数量。2.目的:预防营养缺乏病(二)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DRIS):1.含义:膳食营养素参考摄入量是在每日膳食中营养素供给量(RDA)的基础上,考虑到预防由于膳食结构改变引起的“富裕型”慢性病的问题,而发展起来的一组每日平均膳食营养素摄入量的参考值。2.指标(1)平均需要量(EAR)是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50%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1)推荐摄入量(RNI)相当于传统使用的RDA,是可以满足某一特定性别、年龄及生理状况群体中绝大多数(97%~98%)个体需要量的摄入水平。(3)适宜摄入量(AI)是通过观察或实验获得的健康人群某种营养素的摄入
量。在个体需要量的研究资料不足而不能求得RNI时,可用AI来代替。(4)可耐受最高摄入量(UL)是平均每日可以摄入某营养素的最高量。
3.目的:明确告诉人们营养素供给量(摄入量)——区间值的概念;预防由于饮食而引起的一切不良影响及疾病。第一节
营养素—碳水化物一、生理功能1.贮存和提供能量2.是构成机体组织的重要成分3.维持神经组织功能4.具有节约蛋白质、抗生酮作用5.具有解毒、润滑作用[过量]
碳水化合物的摄入过多→甘油三脂↑→慢性疾病二、食物来源:1.主要来源:粮谷类、根茎类及豆类。2.其次,还有各种食糖、甜食及糖果。3.另外,蔬菜水果也含一定量的单双糖;奶类含有乳糖;动物性食物含糖量少。三、膳食纤维(一)含义
植物性食物中不被人体消化吸收的多糖类物质统称为膳食纤维。(二)生理功能1.增强肠道功能,防肠道疾病和肿瘤的发生。2.降低血浆胆固醇,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和胆石症有良好作用。3.降低餐后血糖,有利于糖尿病的防治。4.控制体重,达到减肥的目的。[过量]
食用过多可影响食物的消化吸收率及营养素的吸收。(三)食物来源:植物食物:粮谷类;豆类;蔬菜水果;粗杂粮。四、参考摄入量1.碳水化物供能占总能量的55%~65%为宜。2.纯糖供能不超过总能量的10%。3.膳食纤维(1)低能量组24.13g/d(13.4g/1000kcal)(2)中能量组29.36g/d(12.23g/1000kcal)(3)高能量组34.59g/d(12.35g/1000kcal)【本课小结】基本概念1.食物(重点)2.营养素(重点)3.植物化学物(重点)4.营养(重点)5.营养素需要量(重点)6.营养素供给量(重点)第一节
营养素—碳水化物1.碳水化合物的生理功能2.碳水化合物缺乏与过多的危害3.碳水化合物的食物来源与供给量(重点)4.膳食纤维的生理功能与食物来源(重点)
【作业】1.复习本课内容2.预习第一节
蛋白质预习提纲:(1)蛋白质具有哪些生理功能?供能是否为主要功能吗?(2)蛋白质缺乏可产生什么样的缺乏症?(3)长期摄入过多的动物蛋白质会引起脱钙吗?(4)如何评价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5)优质蛋白质有哪些?(6)粮谷类蛋白质营养价值低的原因是什么?(7)何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其实质指什么?(8)蛋白质的供给应考虑什么?
教案课程名称预防医学专业、层次临床医学、本科授课学期06级第五学期课程理论课总学时54本单元学时2教案更新日期2008年10月授课教师冯玉荣专业技术职务教授授课方式讲授课程单元题目第八章食物营养与健康第一节营养素—蛋白质选用教材或参考书选用教材《临床营养学》人卫出版社;参考教材《医学营养学》人卫出版社教学目的与要求:1.了解蛋白质的生理功能2.了解蛋白质缺乏与过多的危害3.理解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4.理解蛋白质的互补作用5.掌握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与参考摄入量
主要内容与时间安排,采用的教学方法:全部采用课堂教学,辅助多媒体课件,并采用图片展示法及问题导入法的教学方式。内容及学时安排如下:(时间:100分钟)1.生理功能(时间:15分钟)2.氮平衡(时间:10分钟)3.必需氨基酸(时间:15分钟)4.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时间:40分钟))5.食物来参源与考摄入量(时间:15分钟)6.小结:(时间:5分钟)教学重点、难点及对学生的要求:难点: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重点:1.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2.蛋白质的互补作用
3.蛋白质的食物来源与参考摄入量重要中、外文词汇:1.蛋白质(protein)2.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3.蛋白质互补作用(protein
complementary
action)思考题:1.蛋白质具有哪些生理功能?供能是否为主要功能吗?2.蛋白质缺乏可产生什么样的缺乏症?3.长期摄入过多的动物蛋白质会引起脱钙吗?4.如何评价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5.优质蛋白质有哪些?6.粮谷类蛋白质营养价值低的原因是什么?7.何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其实质指什么?8.蛋白质的供给应考虑什么?
参考引用文献:1.医学营养学;主编:张爱珍;人民出版社;2008年2.营养与食品卫生学;主编:吴坤;人民出版社;2005年3.中国营养师培训教材;主编:葛可佑;人民出版社;2007年
【授课内容】蛋白质(protein)一、生理功能(一)体内1.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2.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的生理活性物质3.供给能量(不是主要功能)(二)食物1.提供必需氨基酸2.提供氮元素(唯一来源)(三)缺乏症蛋白质-能量营养不良(多见于儿童)1.营养不良性水肿(kwashiorkor症;夸希奥科症)2.干瘦型营养不良(Marasmus症)(四)过量
1.尤其动物蛋白质↑必然增加动物脂肪和胆固醇的摄入2.增加肾脏负担
3.骨质疏松硫氨基酸↑二、氮平衡(一)表现:1.零氮平衡(1)含义
(2)意义2.正氮平衡(1)含义
(2)意义3.负氮平衡(1)含义
(2)意义(二)意义:1.测试人体蛋白质需要量2.评价人体蛋白质营养状况三、必需氨基酸(essential
amino
acid,EAA)氨基酸分类:1.必需氨基酸(1)含义
(2)种类2.非必需氨基酸(1)含义
(2)种类3.条件(半)必需氨基酸:(1)举例①半胱氨酸(半胱氨酸←蛋氨酸)②酪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2)含义四、食物中蛋白质营养价值的评价(一)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的主要评价指标1.蛋白质含量:基础指标
2.蛋白质消化率(digestibility)
(1)含义
(2)意义3.蛋白质利用率(1)含义(2)指标
①必需氨基酸模式:含义、取决指标(必需氨基酸利用、取决于必需氨基酸模式、利用率↑↓营养价值↑↓)②生物价学价值(biological
value,BV):含义、意义③蛋白质净利用率(net
protein
utilization,NPU):含义、意义(二)食物蛋白质营养价值1.动物蛋白质:营养价值↑优质蛋白质2.植物蛋白质:营养价值↓主要赖氨酸↓(大豆除外,大豆为优质蛋白质)(三)蛋白质互补作用(protein
complementary
action)1.含义:在饮食中提倡食物多样化,将富含某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与缺乏该种必需氨基酸的食物混合食用,必需氨基酸得以互相补充,使其模式更接近人体的需要,从而提高蛋白质的营养价值,这种作用称为“蛋白质的互补作用”。2.实质:使食物必需氨基酸模式更接近人体氨基酸模式。3.举例:(1)粮谷类最佳互补食品为大豆(粮谷类相对大豆含赖氨酸↓蛋氨酸↑;大豆相对粮谷类含赖氨酸↑蛋氨酸↓)(2)其次为奶类(粮谷类相对奶类含赖氨酸↓蛋氨酸↑;奶类相对粮谷类含赖氨酸↑蛋氨酸↓)五、食物来源与参考摄入量(一)食物来源1.动物性食物:如肉、鱼、蛋、奶等。2.植物性食物:如谷类、薯类、豆类等。其中大豆类的蛋白质是唯一能够代替动物性蛋白的植物蛋白。膳食中由谷类供给的蛋白质约占55%左右,特别注意蛋白质互补作用。(二)参考摄入量1.原则:以氮平衡为原则2.标准:(1)量:
按供热百分比计算占总能量10~15%,按排出氮计算(2)质:优质蛋白质的摄入应占蛋白质总摄入量的30~40%(1/3)(动物性食品100~150g/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2024年美缝合同协议
- 灶环产业规划专项研究报告
- 服装购销合同范本
- 个人服装租赁合同模板
- 简单版建筑安装贷款合同
- 家电购销合同案例
- 房产租赁合同商铺范本
- 公路项目结算合同
- 土方工程承包合同协议书的范本
- 宿舍电器使用安全书
- 一年级上册语文学练优电子版
- 焊接专业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
- T-NAHIEM 101-2023 急诊科建设与设备配置标准
- 工业自动化中的自动化软件测试与系统验证
- 设备维修维护工作总结
- 2024届高考模拟作文“情绪价值”导写及范文展示
- 教育部《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德育工作指南
- 建筑保温材料生产加工项目建设方案
- 2016-2023年太原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高职单招(英语/数学/语文)笔试历年参考题库含答案解析
- IT运维述职报告
- 外科学总论-肿瘤课件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