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船精神心得体会500字-诗歌的精神走向及其它_第1页
红船精神心得体会500字-诗歌的精神走向及其它_第2页
红船精神心得体会500字-诗歌的精神走向及其它_第3页
红船精神心得体会500字-诗歌的精神走向及其它_第4页
红船精神心得体会500字-诗歌的精神走向及其它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精品文档《红船精神心得体会500字_诗歌的精神走向及其它》摘要:现在,口语在诗中已经普遍,你认为口语对汉语新诗的贡献如?何大解:首先,我赞成口语写作,尽管我用的不太多,汉语诗歌从《诗经》开始,一直在沿用书面语言,在小说和戏剧中,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是司空见惯的,而在汉语诗歌中却很少使用陈超:在诗歌创作方面,我们曾经有过多次探讨和交流。首先问一个诗歌之外的问题:近两年,你在写诗的同时,也写起了小说,这是否标志着你的创作倾向的一种转变?大解:首先要我平时还是以诗歌创作为主,偶尔写些随笔之类的文字。我想我的创作方向暂时不会有大的变我也写过许多山水诗,我总想写一写我的故乡燕山,但写着写着,就写起了太行山。这是我近关。我的故乡河北青龙县,上陆续读到你的一些短诗,诗中透出许多飘忽不定的成分,并与现实生活拉开了一定的距离。可否认为,这是你诗歌创作的转变?大解:其实,我的诗中一直有一些飘忽不定的东西,只不过现在更强烈一些。我有一种与众不同的观点,我认为现实是最靠不住的。时间的流动性忆带有许多主观性,去掉丢失和强加的东西,其真实性已经所剩无几,我们所写出的东西更不可能接近绝对真实。这就决定了我们写作的性质。永远在去伪和证伪之间,我们的诗中也就必然带有一些飘忽不定的因素。这是诗的性质决定的。有时候我写身边的琐事,也时常有一种游离的力量把我从现实中拉开,并与现实构成一种呼应。有时候,我倒是愿意与现实拉开一段距能从中看到更加深远的东西。陈超:你认为当前诗歌对于生活的介入程度如何?大解:等距离地贴近生活,甚至可以用“介入”这个词。.精品文档自从诗歌逃离开意识形态的约束以后,诗歌向个人的回归甚至走到了另一个极端。南于过分强调个人属性,生活已经被分解为具体的每一个动作,其在场性和亲历性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程度。这样发展的结果是,诗歌往往陷入琐碎动作的纠缠之中,难以展开和飞翔。虽然强化细节确实丰富了诗的质感,变得血肉鲜活,却也容易因情节过细而造成个人在自身中的深度沉沦。我不系,人与生活的关系,人与死亡的关系等等。我们站在自身的立场上,稍微抬起一下眼皮,就会看到无限的景物。因道不明的关系。有时候,我真是觉得生与死的界限都非常模糊。对于那些已经去世和尚未出生的人,我把他们称为真正的隐士,他们不在我们的生活之外,也不在其中。我所理解的生活应出来。生活总是隐藏起许多秘密,让我们永远也看不透它的实质和全部。而这正是诱惑力所在。歌在外在形式上越来越开放,而且各种流派和风格都产生了许多优秀的作品,但在整体精神大势上却形成了一个从历史意识到生命意识,再到身体意识的不断内敛的过程,因此近二十年的汉语诗歌正处在一个精神意义上的内敛时期。一九七九年前后出现的朦胧诗以强烈的历史意识和社会使命感从文化专制话语中挣脱出来以后,汉语诗歌获得了形式和精神的双重解放。与“文革”时期整整一代人围绕意识形态的写作相比,朦胧诗也是以群体的方式进入历史的。它的积极意义不仅仅是作为一代人的集体觉醒,更重要的是进而产生的人的自我意识的觉醒。人逐渐从群体中分离出来,意识到个人的存在。这是诗歌精神从群体到个体的一次向内的收缩。到一九八九年前后,自我意识的不断加深所产生的收缩力使诗歌逐渐排除了负担,甚至卸掉了使诗歌受累的沉重的历史使命,使诗在不断纯化的过程中减轻了体重,越来越走向对个人命运和心灵史的关注。这次减负的过程没有使诗在自我意识的基点上向外膨胀,而是进一步走向了对于生命的终极关怀和深度省察,形成了持续时间较长的生命意识阶段。从自我意识到生命意识是诗歌在精神上的第二次向内的收缩。随着生命意识的不断深化,人的自恋情结演化为对自体的沉迷,它所带来的结果是人向本体的深度沦陷,诗歌所关注的已不仅仅是精神意义理解,诗歌进入了正在发生的事件现场,处在生活的流程之中。这种对生活的微观进入,使诗歌成为日常琐事的记述工具,进而走向了形而下的极端。这样做的结果是,诗歌看上去显得轻巧、机智、质感强烈,但也容易论人琐碎和平庸。这是汉语诗歌自身运动的结果,它的生成和.精品文档发展都是必然的。到上个世纪末,汉语诗歌对于形而上的反动,使诗出现了“下半身”意识和以此为标榜的写作群体。当“下半身”这个名词出现时,不管其文本价值和写作成就多大,从诗学意义上说,汉语诗歌的精神解构已基本完成。诗歌不仅从精神回到了身体,而且分解到具体的部位,人被解析为肉体和本能。到此,诗歌完成了精神上的第三次向内的收缩。三次向内的收缩过程。在短短的二十年时间内完成了汉语诗歌从现代意识向后现代意识的转变,让人惊奇。因为汉语新诗与传统的格律诗断裂开来以后,健康发展的时期还很短,甚至还来不为急先锋开始了它的运作。在三次收缩(或者说精神内敛)过程中,人逐步退居到生物属性,已成为普通的生命存在,这是人们从意识形态(精神)向生命本体(肉体)回归的一段历程。现在还难以准确预测收缩之后的诗歌发展方向,但让我们明显感觉到的是汉语新诗的求变心理这并没有影响你诗歌的语言表现力。现在,口语在诗中已经普遍,你认为口语对汉语新诗的贡言说一直处于分离的状态,没有达到统一。尤其是汉字的高度浓缩性质,其单字的意义含量极诗歌获得了形式上的解放,但与口语还有一定的距离。到了当代,口语在诗中的普遍运用,才从真正意义上使书写和言说达到了统一。现在。我们可以怎么说话就怎么写诗。这在中国历史上还是第一次。而我们的少数民族由于书面语言发育较晚,却因此而受益,没有受到这方面的约束。因此,藏族、蒙古族、克尔克孜族等少数民族,才得以出现记述历史和传说的英雄史可不要小看这一点,这对我们的诗歌传统是具有颠覆性的。因为我们前人的所有诗歌遗存几乎全部是抒情性的,片断的,其叙述性的缺席和软弱,使汉语诗歌没有在历史事件和社会生活的个人写作陈超:你的《悲歌》中的叙事成分,是不是得益于口语对于叙事功能的加强?假如让你重写一遍《悲..精品文档感的流动,许多地方还带有抒情的色彩。可以说我是口语的受益者,如果没有新文化运动,没有口语对诗歌的冲击,我很难想象用旧体诗的形式会把一部长诗写成什么样子。你说让我重写一部《悲歌》,会是什么样,我想结构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可能在语言处理上会有一些变化,细节再细一些,再丰满一些。陈超:《悲歌》第二版中增加的《悲歌笔记》部分,所谈的大多是些哲学问题,这些是在写作《悲歌》之前的想法,还是后来的发现?大解:绝对是后来的发现。《悲歌》写作之初,我只是按照合理的原则搭建了结构,并没有想那么多。但在出版之后,我发现了结构中所蕴涵和生成的东西,所以我在《悲歌笔记》中所谈的都是一些结构性的问题。在小说和戏剧中,结构是非常重要的东西,是司空见惯的,而在汉语诗歌中却很少使用。这主要是由我们的诗歌性质决定的。我们的汉语中,少有结构完整的长诗,而短诗根本用不着结构,所以,解析一首短诗,可说的话是有限的。长诗就不同了,结构中所蕴涵的觉得还是有话要说。我要说的是,结构在诗中的重要性。陈超:现在,你也算是中年人了,你认为中年时期写作与青年时期的写作有哪些明显的变化?大解:虽然我不服气,但在年龄上说我已经是与自然之间的关系。在我的青年时期写作中,这些成分不多;现在的写作可能带有中年性质吧。段历史?大解:一九七三年,我高中毕业后在家务农,当时我们同一个公社的六个青年农一个村的,创作的时间也早,当时就小有成就。其他四人分属四个村。《幼苗》第一期共印四希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