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虚实关系_第1页
2023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虚实关系_第2页
2023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虚实关系_第3页
2023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虚实关系_第4页
2023届高考诗歌专题训练:虚实关系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诗歌专题训练…-虚实关系

一、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完成下面小题。

望江东

黄庭坚

江水西头隔烟树,望不见、江东路。思量只有梦来去。更不怕、江阑①住。

灯前写了书无数,算没个、人传与。直饶寻得雁分付②,又还是、秋将暮。

注:①阑:阻隔;阻拦。②直饶:纵使。分付:交付。

1、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分析这首词的上片或下片。

二、阅读下面唐诗,按要求作答。

旅宿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眼。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2、请从虚实角度赏析这首诗的颈联。

三、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游金山寺①(节选)

苏轼

我家江水初发源②,宦游直送江入海。

闻道潮头一丈高,天寒尚有沙痕在。

中泠南畔石盘陀③,古来出没随波涛。

试登绝顶望乡国,江南江北青山多。

【注】①金山寺,在今江苏镇江西北的长江边的金山上,宋时山在江心。②苏轼的家乡在

四川眉山,古书称长江之水发源于四川岷山。③中泠,泉名,在金山西。石盘陀,形容石

块巨大。

3、这首诗第三至六句虚实结合手法运用得非常巧妙,请简要分析。

四、阅读下面这首唐诗,完成下面小题。

送李员外院长分司东都注

韩愈

去年秋露下,羁旅逐东征。今岁春光动,驱驰别上京。

饮中相顾色,送后独归情。两地无千里,因风数寄声。

注:分司东都,唐宋之制,中央官员在陪都洛阳任职者,称为分司。所任之积多为闲职。

4、这首诗第三联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五、阅读下面作品,完成各题。

春日京中有怀

杜审言

今年游寓独游秦©,愁思看春不当春。

上林苑里花徒发,细柳营前叶漫新。

公子南桥②应尽兴,将军西第几留宾③

寄语洛城风日道④,明年春色倍还人。

【注】①作者曾跟随武则天在东都洛阳居住,并结识了许多文臣武将,成为知己和好友。

第二年春天,他又伴驾回到西都长安。游秦,此处指游长安。②南桥:指洛水上的天津

桥,洛阳城中一游览处。③西第:东汉外戚梁冀为大将军,府第在洛阳城西。因马融曾为

之写《大将军第颂》,后人称之为西第。这里泛指豪华府第。留宾:汉游侠陈遵,豪饮好

客,宴会时常取客人车辖投入井中,以防客人中途离去。④道:说。

5、颈联中诗人转入想象,请从虚实结合的角度对此联加以赏析。

六、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听雨

蒋捷®

少年听雨歌楼上。红烛昏罗帐。壮年听雨客舟中。江阔云低、断雁叫西风。

而今听雨僧庐下。鬓已星星也。悲欢离合总无情。一任阶前、点滴到天明。

【注】①蒋捷,生卒年不详。先世为宜兴巨族,咸淳十年进士。宋亡,深怀亡国之痛,隐

居不仕,人称“竹山先生”。

6、在这首词中,词人是如何运用虚实结合这一手法的?请简要分析。

七、阅读下面的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登慈恩寺塔

张乔

窗户几层风,清凉碧落中。

世人来往别,烟景古今同。

列岫①横秦断,长河②极塞空。

斜阳越乡思,天末见归鸿。

【注释】①列岫:众多的峰峦,这里指钟南山。②长河:指渭河。

7、有人说“古人登高望远,盖多虚实相生之作”。试结合本诗加以分析。

八、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下面小题。

仲兄来为母氏寿言归有作

孙应时

潇潇雨作对床声,小语灯前睡不成。

诗礼一庭真自乐,江山千里若为情。

远来正觉亲颜喜,别去其如心事惊。

孟氏小园®能辨否,径须归共白鸥盟②。

【注】①孟氏小园:杜甫《孟氏》诗中有“孟氏好兄弟,养亲唯小园”句。②鸥盟:与鸥鸟

为友。

8、本诗以“情真”而著称,请就此从虚实的角度对尾联进行简要分析。

九、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扬州慢•琼花

郑觉斋

弄玉®轻盈,飞琼淡泞,袜尘步下迷楼。试新妆才了,炷沉水香球。记晚剪、春冰驶送,

金瓶露湿,堤骑星流。甚天中月色,被风吹梦南州代

尊前相见,似羞人、踪迹萍浮。问弄雪飘枝,无双亭上,何日重游?我欲缠腰骑鹤,

烟霄远、旧事悠悠。但凭阑无语,烟花三月春愁。

【注】①弄玉,传说中的仙女。②飞琼:许飞琼,西王母的侍女。③南州,泛指南方州

郡。

9、这首词写法上虚实结合,请结合词句简要分析。

十、阅读下面的词,完成下面小题。

虞美人

【北宋】晁补之

原桑飞尽霜空杳。霜夜愁难晓。油灯野店怯黄昏。穷途不减酒杯深。故人心。

羊山古道行人少。也送行人老。一般别语重千金。明年过我小园林。话如今。

10、从虚实结合的角度赏析词中画线部分。

十一、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下面小题。

水调歌头•和南剑薛伴①曾觌

长乐②富山水,杖履足追游。故人千里,西望双剑黯回眸。多谢扁舟乘兴,慰我天涯

羁思,何必羡封侯。暮雨疏帘卷,爽气飒如秋。

送征鸿,浮大白③,倚危楼。参横月落,耿耿河汉近人流。堪叹人生离合,后日征鞍

西去,别语却从头。老矣江边路,清兴漫悠悠。

【注】①乾道三年(1167年)曾觌被举报“漏泄省中语”,孝宗大怒而出之为“淮西副总管”,

不久又改任“福建副总管”,此词作于词人任职福建之时。南剑,位于福州西一百多公里,

又名南剑州。②长乐,位于福州市东部。③大白,酒杯。

11、本词下片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请简要分析。

答案:

1、上片:①本词上片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②词人触景生情,实写了江边目光阻隔感

受,虚写了梦中回到江东。③从而抒发了词人不忍离去的哀愁。

下片:①本词的下片运用了虚实结合的手法。②词人实写了灯下写书信,虚写了希望大雁

捎带思念,却是节令已过。③从而流露出浓浓的牵挂不舍愁绪和深深的无奈之情。

2、虚写旅人孤灯,长夜难眠,故乡远在千里,只能梦中相见;实写的是梦醒天明,家书隔

年才能寄到旅馆(或远离故乡,书信难达)。两句以虚衬实,表达诗人因思乡难耐、归家

无望而生出的愁怨,表达出对家乡深沉的思念。

3、三四两句中,“潮头一丈高”是虚写,“沙痕在”是实写,前者乃是诗人看到现实中的沙痕

而产生的想象,表现诗人对壮阔景象的想象与赞叹。五六两句中,“中泠南畔石盘陀”是诗

人眼前的现实景物,属于实写,而诗人由石盘陀联想到古往今来的潮涨潮落,联想到“浪

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属于虚写。这四句,虚实结合非常巧妙,且转换自如。

4、(1)“饮中相顾色”实写离别宴席上相互顾望的情景;(2)“送后独归情”虚写分别之后

独自归去时的冷落心境。(3)眼前的“实”与想象的“虚”相结合,既表现离别时的难舍难

分,又表现离别后的孤独寂寞。

5、颈联运用虚写,想象洛阳友人赏春欢宴的场景,这欢畅的场面,与前两联实写自己“独

游秦”的情景形成鲜明的对照,以虚衬实,表达了自己的孤寂之感和对友人的深切怀念。

6、①虚写:上片回忆少年歌楼听雨时红烛罗帐的温馨欢乐场面,以及中年客舟听雨时江阔

云低、西风悲雁的漂泊落寞的场景。

②实写:下片实写而今暮年,独在僧庐下听雨时凄凉孤寂的处境。

③虚实结合,感怀已逝岁月,慨叹目前境况,表达时光易逝、一生漂泊孤苦的情感,并暗

含对国家由兴而衰而亡的叹惋。

7、①首联实写登塔所感,颔联虚写物是人非。虚实中透出悠闲之态。

②颈联远观阔大场景,尾联由斜阳、归鸿勾起思乡之情,虚实相生主旨分明。

8、①实写仲兄将要离家远行,诗人对其殷切叮咛。

②想象仲兄他日归来,自己和仲兄也像孟氏兄弟一样一起养亲尽孝,共享田园乐趣,这是

虚写。

③虚实结合,饱含着对离别的不舍、别后的牵挂和对重逢欢聚的期盼,感情真挚。

9、①想像仙女下楼、隋炀帝赏花,回忆无双亭旧游,是虚写;

②尊前赏花、凭阑无语,是实写;

③整首词虚实结合,古今相接,异地相通,表达了诗人的孤独惆怅,寄寓了作者漂泊无依

的感慨。花事、人事、史事交织,扩大了词作意境。

10、“一般”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