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经叛道》读书笔记_第1页
《离经叛道》读书笔记_第2页
《离经叛道》读书笔记_第3页
《离经叛道》读书笔记_第4页
《离经叛道》读书笔记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9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离经叛道》读书笔记今天分享的书籍是《离经叛道》。作者亚当·格兰特,世界最著名商学院——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曾经被列为“全球25位最具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家”之一。长期担任谷歌、强生、高盛、皮克斯动画等资深顾问、演讲嘉宾。著有畅销书《沃顿商学院最受欢迎的成功课》。这是一本颠覆创新观念的书。沃顿商学院终身教授亚当·格兰特用大量成功的创新案例以及研究数据,冲击了人们对创新的习惯性认知。许多反直觉观点的提出,让人明白,离经叛道不是天生的特质,通过管控风险、选择时机、组合元素、管理情绪等方式,成功的创新之路有迹可循。01、创新者更怕冒风险人们的心理渴望追求成功,越想成功,就越害怕失败,当这种动机极度膨胀时,往往会排斥创新精神。因此很多时候,人们追求的其实并不是独一无二的成功,而是更有把握的成功。创新者或变革的推动者也是如此,甚至在很多时候他们都是被动地做出了那些伟大的事情。比如,米开朗基罗,教皇在请他为西斯廷教堂的天花板画壁画时,他觉得自己只能做雕塑,画不了画,所以逃到了佛罗伦萨躲清静。教皇劝了他两年,才使他接受了任务。哥白尼更是谨慎,他把自己的日心说理论捂了22年,才在别人的催促下发表出来。明智的创新者会小心翼翼。一个最明显的特征是,很多创新者在取得成功之前,都会留好退路。史蒂夫·沃兹尼亚克在和乔布斯创办苹果公司一年后,才辞去了原来的全职工作;谷歌的创始人一边创业,一边在斯坦福继续研究生学业,因为能获得一个博士头衔的话,人生会比较保险。众所周知的比尔·盖茨,也不是退学搞软件开发,而是办的休学,而且他的父母当时还给了他一笔资金。股票市场中的一种理论:即如果你决定进行一项风险性投资,就需要谨慎对待其他投资来保护自己。成功的创新者在一个领域冒极大风险时,会在其他领域极度谨慎,从而平衡风险。数据也支持了这一点,研究显示,同那些辞去本职工作创业的企业家相比,继续本职工作同时创业的企业家,失败概率要降低33%。聪明的创业者并不是不冒险,而是在关键抉择上不踩地雷。02、创新是新旧融合的产物创新的另一个反直觉的观点是:成功的创新,总是需要搭配一些已为人熟知的元素。比如,上世纪90年代,迪士尼的一群编剧想做原创动画电影,于是冥思苦想出了《狮子王》的剧本。他们在向迪士尼高管汇报时说,这是一个叔叔杀死了父亲,然后由儿子为父亲报仇的故事,是《哈姆雷特》式的。这句话给了高管们一个参考点,熟悉的莎士比亚元素,让高管们把新颖的热带草原和一个经典故事联系了起来,清晰理解了编剧们的想法,明白这样的剧本会卖得很好。随后,在1994年,《狮子王》成为当年票房最高的电影。最有希望获得成功的想法,往往不是完全新式的,而是在新颖起点的基础上增加了令人熟悉的元素。数据显示,这样做能让创新的实用性增加14%。这利用了心理学上的纯粹接触效应,这个效应指出,人们对一种声音、一种味道、一个品牌等元素越熟悉,就会越喜欢它,因为反复地接触,能让人们更容易理解内容。对于加入熟悉的元素这一做法,你可以称之为传统,但是想要创新成功,就必须要做到这一点。研究人员发现,要想成功,创新者在多数情况下必须变成温和的激进分子。他们相信与传统背道而驰的价值观,但是他们已经学会了采用不那么令人震惊、更吸引主流的方式,去陈述想法,有时候,他们要把真正的愿景藏进“特洛伊木马”里。再比如,2011年,一个叫佩里的大学生想实现无线充电,她联系了几十位技术专家,希望与他们合作。她给他们讲自己的概念,可是对方都说,这在理论上存在缺陷。后来佩里改变了策略,她不再告诉专家们自己要创造什么,而是请他们帮自己制作一些具体的设备,比如设计出一个具有某些功能的传感器,慢慢的,她就攒出了无线充电的整套结构。三年后,当她和克林顿等大人物一起参加公开活动时,她成为了唯一一个获得观众起立鼓掌的人。她的策略,是将重心从“为什么”转向了“怎么办”,不是试图去描绘一个抽象的概念,而是让人们在熟悉的、看得见的结构中,逐步接受她的超前想法。03、创新者拥有强烈的自我怀疑创新的反直觉的观点还有就是:成功的创新者往往拥有强烈的自我怀疑。让自己不那么锋芒毕露,是创新者不得已而为之的事情。经济学家熊彼特说过:“创新是带来创造性毁灭的行为。”创新造成的影响太大了,可能遭人非议,可能因为破坏别人的利益而被报复,可能破坏人际关系。面临种种压力,再伟大的创新者也会忐忑。当他们不忐忑时,有时反而容易出问题。比如,在世纪之交,电动平衡车技术曾震动硅谷,包括乔布斯,他们都认为这是继个人计算机之后最惊人的技术,抢着要对它进行投资。但是现在这个曾被认为能改变世界的东西,被《时代周刊》评为了过去十年来十大失败科技产品之一。电动平衡车的发明人是迪恩·卡门,被认为是爱迪生之后最伟大的发明者。乔布斯的创新能力更不必说。但为什么他们都对这项技术看走眼了呢?过分自信就是重要的原因之一,它让创新过程卷入了太多的激情,缺少对市场的理性分析。在创新性领域,过分自信可能是一种特别难以克服的认知偏差,创新者应该对它特别注意。心理学家把挑战现状的人分为两种,第一种是战略性乐观主义,第二种是防御性悲观主义。面对挑战,乐观主义者会做最好的预期,保持冷静的同时设立较高的期望值;悲观主义者则做最坏的打算,想象每个细节都会出错,焦虑无比。通常人们认为,战略性乐观主义者更容易取得成功,但心理学家发现,悲观者的实际表现并不差。因为防御性悲观主义者几乎想到了所有可能性,于是就会提前想办法,避免糟糕情况的出现。他们仔细思考每一个细节,确保不会失败。他们虽然焦虑,但是更有控制感。在生理上,人都有一个停止系统和一个前进系统。在创新的过程中,对失败的恐惧会随时出现,这种恐惧能让人心脏猛跳、血液加速。在这种情况下,如果试图去放松,是在激活停止系统,会让人很不舒服。那么与其抑制这种恐惧,不如将它转化为同样强烈的某种情感,激活你的前进系统,激励自己前进。焦虑就是这样的情感,创新者一旦投入了创新行动,就应该采用防御性悲观主义者的思考方式,直面恐惧,设想最坏的情况,利用焦虑的高能,想出解决办法,使自己兴奋起来,在恐惧中仍然保持前行。美国心理学家卡尼曼做过研究,揭示了如何去激励人们面对风险。假设你是一个汽车公司的高管,由于经济状况不佳,需要关掉三家工厂,裁掉六千员工。你有两种计划可选,计划A能挽救一家工厂和两千个岗位;计划B能挽救所有工厂和岗位,但成功率只有三分之一,否则,所有工厂和岗位都会完蛋。

那么你会选择哪一个计划呢?研究显示大多数人会选择计划A,选择求稳。因为这两个计划,都是从收益的角度描述的,在谈及利益的时候,人们总是喜欢规避风险,计划A至少能救活一家工厂和两千岗位,收益看上去更大,风险更小。那么,如果换一种描述呢?还是要关掉三家工厂,裁掉六千员工。还是有两种计划可选,如果选择计划A,你将损失两家工厂,减少四千个岗位;选择计划B,将有三分之二的概率损失所有工厂和岗位,但有三分之一的机会,能拯救所有工厂和岗位。这次,你会选择哪个计划呢?

这一次,超过八成的人选择了计划B——搏一搏,也许能挽救一切。这一次,是从风险的角度描述了两个计划,人们看到了明确的损失,所以要不惜一切代价避免损失,即使要为此冒更大的风险。仔细对比能发现,在两种描述中,计划A和计划B的实质都没有变,只是表述变化了,却因此改变了人们的行为。通过措辞的改变,人们的风险偏好也会受影响。2002年,凭借这项研究,卡尼曼获得了诺贝尔经济学奖。而这项研究,也可以用来激励人在创新困境中面对风险。04、有影响的创意源于量的积累最后一个反直觉的观点是:多产才能催生有影响力的创意,成功的创意数量,和创意总数成正比。作品数量越多、想法越多的人,越容易创新成功,哪怕他创造出的大多数东西都反响平平。比如,毕加索一生有不少传世经典,但这出自他一生创作的上万件作品之中。人们对莎士比亚的作品耳熟能详,其实也只涉及几部戏剧,很少注意到他在几十年时间里,创作了数十部作品。莫扎特、贝多芬、巴赫被称为大师,他们的经典,也只占总体创作数量的很少一部分。

人们普遍认为,数量与质量不可共存,想把工作做好,必须得把一件事做精。这一点,对创新并不适用。实际上,最多产的人才最富有创新精神,并且最具原创力的作品,也诞生于他们最高产的人生阶段。

有研究显示,作曲家在任意5年时间内创作的曲目越多,产生惊世杰作的概率越大。对大多数人而言,最初的想法总是最传统的,只有不断提出新想法,逐渐排除那些接近默认常规的东西,才能催生新意,多产,其实意味着多次的实验。创新者可以分为两类:概念型和实验型。概念型创新者,经常在接触到某一领域不久,就提出某种惊世骇俗的概念,对这个领域做出重要贡献。但他们容易面临自我复制的风险——研究显示,过去越成功的人,在新环境中的表现就越差,因为他们总认为自己正确,很少能听进别人的批评,这就陷入了“成功陷阱”。这使得一些早慧的创新者沉浸在初期的创新成果里,落入思维定势。比如,爱因斯坦就是典型的概念型创新者,他在二十多岁时就开始触及相对论,震惊世界,可是此后他反对量子力学,错过了物理学的下一场重大革命。实验型创新者,他们提出惊人的创意,往往需要更长的时间,可是他们善于不断地进行实验,推翻一个又一个想法,尝试新的观念,实验越多,受自己的束缚就越少,再生能力就越强,这等于去掉了创新的最大障碍。所以他们的创新水平始终不会下降。比如,马丁·路德·金是典型的实验型创新者,他用了20年时间积累演讲经验,通过不断实验各种表达组合,最终成就了《我有一个梦想》这篇演讲。从平衡风险、选择时机、组合元素、管理情绪再到不断实验,都说明了创新行为具有可控性。有学者认为,大多数人做决定时,会遵循结果逻辑,即采用哪种行动会产生最好的结果。而试图挑战现状的人,喜欢采用恰当性逻辑,在同样的情况下,他们会思考:像我这样的人应该怎么做。他们比较习惯向内看自己的特性,他们做出决定时,取决于自己是谁,或者自己想成为谁。创新并不是一个固定的特征,它不是天生的基因,而是人做出的自由选择。必读好书推荐《离经叛道》之读书笔记这一本书读了一个月,读完之后对我的观念产生了很大的影响。本书由亚当·格兰特(AdamGrant)所著,他本人是沃顿商学院最年轻的终身教授,连续四年被评为“沃顿最受欢迎的教师”,位居“全球25位最具影响力的管理思想家”之列。本书取名《离经叛道》,再合适不过,因为他本人就是一个离经叛道之人。他是错误观念的打破者,他打破了很多我们习以为常的假定。读完这本书,不一定会帮助我们成功,但一定能对我们的思想产生某些重大影响。这一本书由8个章节组成,这一次的读书笔记涉及第1章。★1.创造性毁灭-违背常规的风险;"将默认体系合理化,可以起到调和作用。这是一种情感上的止痛药——如果世界应该是这个样子,我么就没有必要对它感到不满。但这种习以为常的态度也使我们丧失了反对不公正行为的道德义愤,丧失了创造性意志,不再寻找其他可以使世界正常运行的方式。"★创新的特点,是拒绝接受默认选择,并选择去探索是否存在一种更好的选择。★为何风险就像股票投资组合-人们在一个方面表现得极富创意,而在其他方面则相当传统。在组合中平衡各项风险:"不要把鸡蛋放在一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