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之归纳内容要点_第1页
散文之归纳内容要点_第2页
散文之归纳内容要点_第3页
散文之归纳内容要点_第4页
散文之归纳内容要点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3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散文之归纳内容要点演示文稿当前1页,总共36页。优选散文之归纳内容要点当前2页,总共36页。散文阅读之

归纳内容要点

当前3页,总共36页。【考点解说】

本考点要求考生能够准确理解文章每一段的内容要点,并能按照要求用原文或自己的话表达出来。对阅读材料的内容要点和中心意思的归纳、概括,需要在阅读理解的基础上,对文章进行认真分析。当前4页,总共36页。

归纳内容要点,指在分析文章思路结构的基础上切分层次,概括层意或段意,有的是对文章内容、主旨、情感的概括。归纳内容要点是针对分析概括作品内容、主题而设的常见题型。它又可分为整体归纳(针对全文)和局部归纳(针对段落),涵盖层意概括、主题概括、情感概括、作用概括、原因概括等多种形式。

归纳要点的一般步骤:整体感知→锁定区域→筛选信息→提炼概括当前5页,总共36页。常见设问方式(1)作者这样说的理由是什么?(2)结合全文,概括×××的主要原因。(3)作者为什么说×××?请简要概括。(4)作者从哪些方面写×××的?请分条概括。当前6页,总共36页。答题步骤第一步,审题干,明要求,知答题方向找出题目命题的对象范围。第二步,读原文,切分层次,知大意,析要点如果命题范围是几个段落,则归纳几个段落的意思;如果命题范围是一个自然段,则划分出本段一共几句话(即有几个句末点号),看哪几句话说的是同—个意思,划分成几个语意群(层次)。

第三步,对照原文检查有无遗漏要点。

当前7页,总共36页。组织语言加以概括。概括时,可采用“三法”:(1)摘取法。需要归纳的内容往往是段落中的主要词语或句子。这些重要的词语往往嵌在主要语句中;重要的句子又常常出现在文或段的首或尾或中间。归纳时把这些词语或句子摘录出来,任务也就基本完成了。当前8页,总共36页。(2)合并法。层次大意概括了一个层次的主要内容,把每层大意综合起来,加以概括,就是整篇文章或整个段落的主要内容。这是最常用的方法。用这种方法要注意两点:①各段大意之间,有的要加上一些过渡词语,以便读起来通顺连贯;②要区分重点段落和非重点段落,做到有详有略,有的甚至可以舍去。当前9页,总共36页。(3)舍取法。一是需要归纳的内容,本身有主次之分,而命题人只要求概括回答其要点,如果主次不分,全盘托出,那是不符合命题要求的;二是文段中所说的内容复杂,而命题人只要考生答某一方面,如果不加辨别,把所写内容都概括进去,就是不合要求的。无论是何种情况,都要根据题干要求,作出舍和取的决定。当前10页,总共36页。【方法指导】(一)概览段落意,明确中心句

中心句的一般表现形式有:(1)段首提示性中心句;(2)段末总结性中心句;(3)段中过渡性中心句;(4)自然段外的抒情性或综合性中心句。当前11页,总共36页。【精选例题】

踏上塔克拉玛干大沙漠,我恍惚回到了失落多年的一个梦境。几十年来,我从来不会忘记,我是诞生在沙土上的。人们准不信,可这是千真万确的,我的第一首诗就是献给从没有看见过的沙漠的。

年轻时,有几年我在深深的陇山山沟里做着遥远而甜蜜的沙漠梦,不要以为沙漠是苍茫而干涩的,年轻的梦都是甜的。我的心灵从小就像有血缘关系似的向往着沙漠……

从全文看,为什么作者一踏上大沙漠,就全身激荡着近乎重逢的狂喜?(2006年高考全国卷II)当前12页,总共36页。【例题解析】

之所以狂喜,来源于前文对沙漠的认识和情感。以上两段中“我恍惚回到……梦境”、“我在深深的陇山……沙漠梦”等句为中心句。答案:(1)作者诞生在绵绵土上,认为大沙漠是绵绵土的发祥地;(2)作者年轻时就有一个沙漠梦,大沙漠再现了他失落多年的梦境。当前13页,总共36页。(二)抓住关键词,找出重点段

归纳一段话的要点要抓住关键词,概括一个层次的层意要找出层次里的重点段。当前14页,总共36页。【精选例题】

鬼斧神工,天机独运。别处的山,都是亲亲热热地手拉着手,臂挽着臂,唯有张家界,是彼此保持头角峥嵘的独立,谁也不待见谁。别处的峰,是再陡再险也能踩在脚下,唯有张家界,以它的危崖崩壁,拒绝从猿到人的一切趾印。每柱岩峰,都青筋裸露、血性十足地直插霄汉。而峰顶的每个缝隙,每尺脊土,又必定有苍松,或翠柏,亭亭如盖地笑傲尘寰。银崖翠冠,站远了看,犹如放大的苏州盆景。曲壑蟠洞,更增添无限空蒙幽翠。风吹过,一啸百吟;云漫开,万千气韵。

张家界是大自然“鬼斧神工,天机独运”的创造,从本段看,张家界的山水在哪几个方面与众不同?(2005年高考全国卷)当前15页,总共36页。【例题解析】

文段从三个角度写张家界的山水,这就要求把写山水的语句划为“山”、“峰巅”、“曲壑蟠洞”3个层次,划分时可借关键词的提示,如“别处的山”、“别处的峰”、“曲壑蟠洞”等。概括时再看看3个角度分别写了什么。

答案:3个方面:(1)山峰的形态;(2)峰顶的松柏;(3)山壑山洞的气象。当前16页,总共36页。(三)提取信息,重新整合

有些文段,没有明显的中心句或重要句子,考生必须对每个独立句或对几个相对重要的互有关联的句子的意义进行综合归纳,由点到面,归纳出内容要点。当前17页,总共36页。【精选例题】

谢家的哥哥以“撒盐”比拟下雪,他的妹妹说:“未若柳絮因风起。”自古以来都认为后者佳胜。自然,“柳絮因风起,”多么清灵俊逸;但这是江南的雪景。如果说北方,那么谢家哥哥的比拟实在也没有错。当然也有下大朵的时候,那也是“柳絮了”,不过“撒盐”时居多。积在地上,你穿了长毡靴走过,那煞煞的响声,那颇有燥感的粉末,就会完全构成了“盐”的印象。要是在大野,一望皆白,平常多坎陷与浮土的道路,此时成为砥平而坚实,单马曳的雪橇轻溜溜地滑过,那时你真觉得心境清凉,而实在,空气也清洁得好像滤过。

在作者眼中,江南的雪和西北的雪各有什么特点?能带给人怎样的不同感受?(2004年高考全国卷I)当前18页,总共36页。【例题解析】

在文中找不到现成答案,这就需要找对应的有关语句,找出信息,重新整合。答案:江南的雪若“柳絮因风起”,带给人清灵俊逸的美感;西北的雪似“空中撒盐”,带给人厚重实在的感觉,它具有填平一切坎陷的力量,同时使人感到心境清凉而实在。当前19页,总共36页。常见失误及应对措施

“归纳概括”是历年高考中的常考点,同时又是失误最多、得分最低的难点。常见的错误有以下几种:当前20页,总共36页。1.答非所问由于审题不仔细,对题干要求甚至有启示性的句子的意思领会不了,或者产生误解,在归纳内容要点和概括中心时造成答非所问。2.概括偏颇由于对原材料既不能迅速形成整体意识,又不能深入分析理解,故而归纳概括的内容不能抓住主要内容和实质而显得偏颇或肤浅。当前21页,总共36页。3.照抄原文由于对材料内容理解的不完整,加之受概括能力所限,在归纳时只能摘录原句,而不能综合概括。4.要点不全考生答这类题感觉很容易,但就是找不全要点,考虑不周。此外,语言表达不清,表达不连贯,语病太多,不能把握材料内容之间的逻辑关系,不善于将选项进行比较等等,都是常见的失误。当前22页,总共36页。[例1]行吟阁遐想黄秋耘

前几天,翻出一张旧照片,是我自己拍的武昌东湖旁边的行吟阁。这张已经开始有点褪色的照片,引起了我一段深沉的回忆。五年前的初春,我因事去广州,路过武汉。在一个大雪后的晴天,我前去东湖,在行吟阁和屈原纪念馆一带盘桓了大半天。不知道为什么,对于屈原,我有一种“旷百世而相感”的特别感情。从少年时代起,我就爱读《离骚》,每读到“长太息以掩涕兮,哀民生之多艰”、“亦余心之所善兮,虽九死其犹未悔”的时候,总是“唏嘘而不可禁”。不过,我真正理解屈原的精神和《离骚》的真谛,还是在直接受到闻一多先生的教诲以后。当前23页,总共36页。

说起来,这是二十多年前的事了。那时我在北平清华大学读书,闻一多先生主讲的《楚辞》是我最喜欢的功课之一。闻先生上课是不拘形式的,别的教师都在日间上课,他偏偏把课程排到晚间。我还记得,每当华灯初上,或者皓月当头,他总是带着微醺的感情,步入教室,口里高吟着:“士无事,痛饮酒,熟读《离骚》,方可为真名士!”接着,他就边朗诵,边讲解,边发挥。时而悲歌慷慨,热泪纵横;时而酣畅淋漓,击节赞赏。与其说闻先生是以渊博学识、翔实的考证、独到的见解吸引着我们,毋宁说他是以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深沉的悲悯情怀感动着我们。1935至1936年间,敌人的铁蹄已经越过了长城。那时候,几千里锦绣河山,几十座繁荣城市,都已经遭受践踏。旧时在那些暂时还没有沦陷的国土上,南瞻北望,又何处不是哀鸿遍野,民不聊生?这艰难的岁月跟屈原的时代是多么相像啊!因此,闻先生的孤愤高吟、长歌当哭,就更容易引发我们的共鸣同感了。有时候,我甚至感觉到:在闻先生的灵魂里就活着一个屈原,他好像就是屈原的化身。当前24页,总共36页。

且说我那天来到了行吟阁畔,东湖两岸,积雪茫茫,素裹红装,江山如画,四顾无人,万籁俱寂,连几里外水鸟振翅的声音都听得到。我参观过屈原纪念馆之后,又在矗立湖滨的屈原像前凭吊一番。我仿佛看到这位项上挂着花环、腰间佩着长剑、足下穿着芒鞋的古代诗人,披发伫立,蹙额低吟:“瞻前而顾后兮,相观民之计极。夫孰非义而可用兮,孰非善而可服!”我又仿佛看到穿着破旧的长袍、飘拂着长髯、背着双手的闻一多先生,昂首仰天,血脉偾张,作狮子吼:“有一句话说出就是祸,有一句话能点着火,别看五千年没有说破,你猜想透火山的缄默?说不定是突然着了魔,突然青天里一个霹雳,爆一声:‘咱们的中国!’”后来这两个形象就合而为一,何者是屈原,何者为闻先生,我都分不清楚了。我无意以古人喻后人,以后人比古人,但一接触到与屈原有关的事物,总是情不自禁地联想起闻一多先生的风貌。的确,他们虽然相隔两千多年,但无论是对人民的热爱,对祖国的忠贞,还是斗志的坚强,死事的壮烈,都是颇有些相似的。因此,漫游之余,我又忽生遐想:闻先生是湖北人,且曾几度寓居武昌,假如在行吟阁上,屈原馆中,另辟一室,陈列先生的衣冠遗物、著作手稿以及金石创作,使这古今两位伟大的受国诗人相得益彰,也许不见得是毫无意义的事情吧。作为一个景仰闻一多先生的学生,我是殷切地期望着的。当前25页,总共36页。1.作者在行吟阁畔产生了哪些“遐想”?请简要概括。(6分)①想到屈原的形象和诗句。②想到闻一多先生的形象和诗句。③想到在屈原馆中另辟闻一多纪念室。(意思答对即可)当前26页,总共36页。2引发作者对屈原“相感”的因素有哪些?答:①②

③少年时代爱读《离骚》,感慨不已。

青年时代聆听闻一多讲授《离骚》,加深了对屈原精神的理解。五年前瞻仰屈原纪念馆,心灵再次被触动当前27页,总共36页。[例2](2009·全国卷Ⅰ,14)文章第一段描写了戈壁滩的哪些特点?(见语文讲义七《彩色的荒漠》

从库尔勒出城不久,车子就离开国道,进入油田公路。新修的石油公路,像一支黑亮的箭镞直直地射向前方。前方,是茫茫的戈壁,是黄沙漫漫的塔克拉玛干沙漠,以及举世闻名的西气东送的第一口气井。车子全速奔驰在戈壁上。在我们的视野里,地平线的远处,是无遮无拦的穹隆和淡淡升腾着的云朵。开阔的戈壁,像是一方棋盘,偶尔看见一团两团圆圆的草棵,像是刻意摆下的一局残棋。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搏弈。我们来到这里,已是深秋时节,灰色,到处是灰色。当前28页,总共36页。

[思路分析]这道概括题范围明确,粗读一遍,考生很容易找到“开阔”(戈壁的修饰语)和“灰色”(原文用反复手法加以强调)两个关键词,是不是直接就把这两个词写上去呢?不完全是。“开阔”一词可以,因为概括方法之一就是直接援引原词原句回答;而“灰色”却不行,“灰色”其实表示这里“色彩单调”,还需要对“灰色”进行再加工。那么,答出这两点是否就可以了呢?

不行,因为还有不少信息较为隐蔽,或分布在极小的角落里,或隐藏于材料中,需要你细心寻找,提炼概括。文段中有一处语句“生存与死亡,在这里艰难地进行命运的博弈”,可能被你忽略。其实,这句话很重要,仔细分析,它隐含着一个重要的答题要点:环境恶劣(或生存艰难)。于是该题要点有三个:①(环境)开阔;②(环境)恶劣;③色彩单调。[点拨]我们可以得出这样的结论:要保证要点齐全,首先必须掌握概括文意、加工信息的基本方法,即摘录,转述,提炼。当前29页,总共36页。[例3](2010·重庆高考,16)根据文意,请简析两只鸟把巢筑在第五棵树梢顶的原因。

(见散文讲义(六)《在春天里观察两只鸟》

那天,让我觉得仿佛整个春天里,我都在向它们仰着脸。年轻人的新巢建在第五棵树上,父母的旧居建在第三棵树上;父母亲不在了;高高树顶的旧居空着,仿佛一个家族的图腾和标志;从我的角度看去,直立的杉树举着那只旧巢,更像是举着一个祖宗的牌位。那么,这两只鸟选择在第五棵树建造自己的新家,是想象诚守着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那么,与之间隔一棵树的距离,是不是想和旧时的文化传统既不挨得太远,又不挨得太近。它们在生命的繁衍和系统中,需要有自己年轻独立的思想,需要创造一种完全属于自己的信心、锐气和生活。而我必须自觉离开了,我要做的不是对两只鸟进行观察和猜测,而是能否进行自身的反省,包括我对待美妙自然和可爱生灵的态度和行为。旧巢和新巢都建在树的高处,那几乎是树的梢顶了。它们未必不知道这要担当多么大的风险,但它们更知道这世上真正的风险,来自人类。因此它们把巢尽可能地建在高处,建在梢顶,那是对人类明白无误的拒绝、痛斥和对峙。当前30页,总共36页。[思路分析]:粗读一遍,可以在后一节直接摘出要点:对人类明白无误的拒绝、痛斥和对峙。而第一节内容较多,需要进行逐句分析,分层分类地概括加工,该节有两个层次,一是解读它们与父母的关系,两个“那么”,表示两个并列结果,可以提出两个要点。二是解读它们自己的生活态度,句中两个“需要”表明了生活态度的两层内涵。当前31页,总共36页。于是整合答案为四个要点:从它们与父母的关系看,①守望着父母的遗址和祖宗的牌位,②与旧时的文化传统保持适当的距离;从它们的自身看,③体现出年青一代对属于自己的独立、信心、锐气对生活的追求;从它们与人类的关系看,④可以远离来自人类的威胁。(或:拒绝、痛斥和对峙人类对其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