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秋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学案人民版必修2_第1页
2018秋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学案人民版必修2_第2页
2018秋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学案人民版必修2_第3页
2018秋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学案人民版必修2_第4页
2018秋高中历史专题4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一物质生活和社会习俗变迁学案人民版必修2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一物质生活和社会风俗的变迁[学习目标]1.要点:近代以来物质生活和社会风俗变化的认识近代以来人们物质生活和社会风俗原因、特点。变化的史实,商讨影响其变化的要素。2.难点:近代以来中国社会改动对社会生活产生的影响。[自主预习·探新知]一、变化中的男女衣饰1.变化趋向由拘束、保守、古板、等级威严,渐渐向雅观、适体、方便、老百姓化转变。2.中国近代衣饰的变化男子衣饰①长袍马褂是近代男子的往常衣饰。②西装在鸦片战争后传入中国,民国成立后流行开来。③辛亥革命后,中山装成为中国男子喜爱的标准服饰。女子衣饰①向称身适体、短袍窄袖的方向发展。②经过改革与创新后的旗袍,成为城镇新潮女性的平时着装。特点:中西合璧。3.中国现代衣饰的变化新中国成立后至20世纪60年月中期:中山装和以列宁装、连衣裙为特点的苏式服饰成为人们的广泛选择。(2)20世纪60年月中期至70年月末:式样、颜色趋于单一,军装和“干部服”流行,蓝、绿、黑、白成为服饰的主要颜色。改革开放后:人们对衣饰的要求开始由穿得暖向穿得好、穿得时髦、穿得个性过渡。[思想点拨]近现代男女衣饰变化的主要特点近代特点:中西合璧、新旧并存。改革开放前的特点:政治性、保守性显然,朴实单一。改革开放后的特点:新奇样式层见迭出,与国际接轨。二、并行于世的中西餐1.传统菜系鲁菜、粤菜、川菜、淮扬菜统称为四大菜系,到清代末年特点更加鲜亮。2.西方饮食传入:19世纪40年月。西式餐馆:最先由外国人经营,以后在各通商口岸陆续出现由中国人经营的西餐馆。3.中西差别烹调方式、食品种类、就餐环境、礼仪要求都存在显然的差别。4.重要影响一些西餐中常用的原料开始大批进入百姓饭桌。西菜、西点渐渐成为国人饮食的重要构成部分。[思想点拨]社会生活变迁主要发端于通商口岸的原因这些地域最早遇到西方的侵略,“西学东渐”的影响较早,也较为深入。这些地域在历史上商品经济就比较繁华,人们的思想比较开放,受封建思想的影响比较小。这些地域人员流动性较强,家族、宗族的血缘关系遇到严重冲击,个性比较自由。三、居室建筑的演进1.传统民居地位:蕴涵着深刻的文化内涵,是中华传统文化的载体。代表:四合院是北方地域的典型民居。2.西式住宅出现①鸦片战争后,在租界等外国人集中居住区开始大批出现。②20世纪30年月前后,京、津等地开始出现完整欧化的新式住所。③西式的家具摆设遇到人们的欢迎,如沙发、茶几等。影响:中国的居室建筑融入了西式建筑的特点,中西合璧成为典型的特点。四、风俗民俗的改革1.原因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新中国的成立以及改革开放等,都对社会风俗改革产生了重要影响。2.表现婚姻①在古代社会,缔成婚约依靠的是父亲母亲之命、媒妁之言。②近代此后,特别是清末民初,新青年主张婚姻自主,婚姻礼俗也开始仿效西方的新式婚礼。③新中国成立后,恋爱自由、婚姻自主成为一种时髦。丧葬19世纪末20世纪初,丧礼趋于简化,并出现西式丧礼,一些城市还成立了殡仪馆与公墓。②新中国成立后,殡葬民俗由土葬开始向火葬改革。其余民俗-2-①民国成立后,睁开了剪辫易服、勒令放足、破除神权、反对迷信等活动。②阳历在官方活动中得以实行,点头鞠躬代替了传统的膜拜作揖,握手成为常有礼仪。思想观点:旧道德、旧礼教遇到批评,女子在获取受教育权益的同时开始步入社会。[图解识记]物质生活和社会风俗的变迁知识网络(教师用书独具)知识精要1.鸦片战争后,西方文化逐渐浸透到国民生活中。外来文化对中国传统衣饰、饮食、住所及民俗的变迁拥有重要影响,中西合璧、不土不洋是近代早期生活变迁的典型特点。2.中山装与改进旗袍是在宽泛汲取欧美衣饰长处的基础上形成的近现代民族服饰。3.吃西餐在近代中国成为一种时髦。四合院是北方地域的典型民居。删繁就简是婚俗变迁中的主要特点。[合作研究·攻重难]影响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要素[史料一]天津通商后不出十年,租界里中国人的时兴妆扮已变为“短衫窄裤,头戴小凉帽,口衔烟卷,时辰表链,特挂胸前”。甲午战争前,即即是内陆甚至某些农村,日用洋货也有所流行。洋货成为某些人生活的必要品,原来的“扬气”“今则竟曰‘洋气’了”。——孙燕京《晚清社会民俗研究》依据史料一并联合所学知识,剖析从“扬气”变为“洋气”的原因。[史料解读]注意对史料进行分层解读:第一句话表示变化的时代背景;第二、三两句话说明社会生活方式的西化。同时还要注意史料出处中的要点时间“晚清”。【提示】西方列强的入侵;西方商品的输入;西方文化的影响。-3-[史料二]“文化大革命”时期,“国防绿”“海军蓝”是中国城乡居民追求的色彩。那时期,穿一身“国防绿”、腰间系一条帆布大板带、肩背军挎包成为青年男女特别是大中专学生追求的一种时髦。20世纪80年月,色彩娇艳、样式时兴的服饰逐渐在大众中流行。毛皮大衣、羽绒服、西服、呢大衣等各样服饰充分显现衣着者的风范与魅力。公众受西方现代文化的影响较大,中国衣饰正式走向了多元化。——陈志华、朱华《中国衣饰史》依据史料二并联合所学知识,剖析致使中公公众的衣饰由单一化向多元化变化的主要因素。[史料解读]史料反应的是“文化大革命”时期到20世纪80年月男女衣饰的变化。“国防绿”“海军蓝”表示衣饰单一化;“色彩娇艳、样式时兴”表示衣饰多元化。【提示】改革开放;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升;公众思想观点变化;外来文化的影响。影响近现代社会生活变迁的要素近代西方国家侵略中国的客观影响。西方列强在不停扩大对中国侵略的同时,使西方的生产和生活方式也传入我国,带来了近代文明。政府政策的影响。中国政府在不一样程度上不停实行各样改革,使中国社会进一步发生变化。西方民主思想的影响。民主、自由、同等思想的不停流传和财产阶级革命的发展,也促进了近代社会生活的演变。近代先进中国人的努力和开民风之先。一些先进的中国人踊跃主动地汲取外国的生活方式,引领时代潮流。中国近现代经济的发展。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的产生和发展,新中国公民经济的恢复和发展,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社会建设高速发展,为人们生活方式的改变确立了物质基础。近代中国社会生活变迁的社会影响和认识社会影响:客观上促进了社会的文明与进步。①政治上:有益于中国反封建斗争的睁开,促进了财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发展。②经济上:有益于中国资本主义经济和工业化进度的发展。③思想文化上:有益于打破封建文化的约束。革除缺点,既保存中国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日趋科学合理。-4-认识①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适应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潮流,是一种历史的进步。②因受帝国主义和封建权力的影响和阻挡,近代社会生活变迁特别是人们物质文化生活的变迁是有限的。③拥有显然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烙印,加重了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色彩。[当堂达标·固双基]1.中国近代某一时期,衣饰文化开始从“褒衣博带,长裙雅步”发展为“断发易服”,政府在警界和队伍之中实行新装。该时期是()【导学号:97372045】A.鸦片战争时期B.洋务运动时期C.戊戌变法时期D.新文化运动时期C[鸦片战争后,西式衣饰传入中国,但断发还没有提出,故A项错误;洋务运动时期,主张“中体西用”,也未波及断发,故B项错误;戊戌变法时期倡导断发易服,而且清政府开始在警界和队伍实行新式衣饰,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时期就已进行强迫剪辫,新文化运动时期,不存在断发易服,故D项错误。]2.下表反应了中国近代不一样时期对女性漂亮标准认识的变化。出现这类变化的原因是()年份标准1900—1909年会说洋话的大脚女人1910—1919年敢于追求婚姻自由的女人1920—1929年有身材的女人①欧美思想观点的影响②财产阶级政治、文化运动的影响③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④妇女的社会地位大大提升,成为国家的主人A.①②④B.①②③④C.②③④D.①②③D[20世纪先期,中国妇女的社会地位有所提升,可是还不可以说成为国家的主人。人民实现当家作主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3.一位辛亥老人回想湖南的状况说:民国初年“湖南女子开始打破了旧礼教的封闭线,纷纷要求入学,要求有选择配偶的自由,所以女学校逐渐有所发展,而自由成婚也不是家长所能阻止的了。”资料反应出()A.公民政府推进风俗西化B.国人广泛接受西式生活C.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D.社会改革推进移风易俗-5-[依据资料“民国初年湖南女子要求入学,要求有选择配偶的自由”并联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辛亥革命社会改革促进了社会民俗观点的变化,故D项正确;资料没法表现公民政府的政策推进,故A项错误;国人广泛接受西式生活的表述过于绝对,故B项错误;资料也没有反应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的现象,故C项错误。]4.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只一次说起“易服”。维新派这样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改制中易服更易实行B.意在创造改制的社会气氛C.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长袍马褂代表了保守权力[A、C两项表述都是没关项,对资料内容解读不正确,题干要求回答的是主要原因,均清除;D项是梁启超着重易服的原因,但不是主要的,正是由于长袍马褂代表了保守权力,所以他主张易服,根本目的是为维新变法制造气氛,故B项正确。]5.阅读以下资料,回答以下问题。资料一身体发肤,受之父亲母亲,不敢损害。——《孝经》资料二顺治二年(1645年),公布了剃发令,规定“京城内外限旬月,直隶各省地方,至部文到日亦限旬月,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狐疑者同抗命之寇,必置重罪”。——蒋良骐《东华录》卷五资料三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状,举此负担肮脏烦忧之物,一朝而除掉之,尔后彼之政治乃可得而尽革也。——张树《论辫发原因》资料四60年岁月荏苒,中国女性的发式变化愈来愈丰富,从建国之初流行的长长、粗粗的系着红绳或许彩带的麻花辫,经过了齐耳短发的“刘胡兰头”到现在兼容并包、变化多样、与世界时髦同步的各样漂亮发型。中国女性越变越漂亮,发型成为女性打造自我魅力的重要的一环。——《中国女性60年发型变迁史》依据资料一,中国人从什么角度、又是如何对待自己身体的?依据资料二、三,在辫子问题上有哪两种不一样的认识?有何同样之处?依据资料四,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女性发型变化的趋向如何?说明促进这一变化的原因。【分析】第(1)问,由“受之父亲母亲,不敢损害”可知,从人伦角度对身体发肤不敢损害。第(2)问,注意提取资猜中的有效信息:“尽令剃发。遵依者,为我国之民;狐疑者同抗命之寇,必置重罪”“盖欲除满清之藩篱,必去满洲之形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