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采集表样_第1页
信息采集表样_第2页
信息采集表样_第3页
信息采集表样_第4页
信息采集表样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遵义市习水县土城镇中学特色学校调查信息表遵义市特色学校建设基本信息采集一、学校发展历史的基本信息调查(一)学校名称变更情况统计起止时间(年/月) 学校名称 变更原因1958.9---1966.5 果园中学 新建1966.5---1975.9 五七中学 响应领袖指示1975.9---1993.9 习水县第八中学(又称土 习水县教育局编码城区中)1993.9--- 至今 土城镇中学 撤区并乡(二)学校地址变迁情况统计变迁时间(年/月)学校详细地址变迁原因习水县土城镇长征街252号注:建校至今未搬迁(三)学校大事一览表发生时间(年/月/事件内容产生的影响(特别是日)对学校发展的影响)1958年9月2日学校创建解决元厚、土城、醒民、隆兴四个区学生上学难问题。1966年7月5日学校更名响应五.七指示,调整办学方向。1974年9月1日民办转公办成为一所完整初中。1975年9月5日学校更名质量提高,办学规模增大,生源范围扩大。1989年4月成为“三教统筹,农科教结合”试国务院教育委员会组织验基地西南几省教育厅长,贵州省各县教育局长在我校召开现场会。1993年9月3日学校更名学生就近入学,生源面减小。2003年3月1日西部地区义教工程实施办学条件得到改善。2004年9月10日“两基”攻坚省验收达标辍学率控制在3%以内,硬件设施得到进一步完1善。2005年9月1日农村寄宿制工程实施解决了500多学生住宿难的问题。2006年9月2日国家实行“两免一补”解决我辖区内学生无钱上学难问题。2008年6月28日校园被山洪冲毁县委政府高度重视,一年内修复,校园内建成了观赏性较强的排洪道。2009年3月9日开展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推进了素质教育,并以456为载体,落实科学发展。2012年3月1日实施营养改善计划改善西部地区农村边远学校学生营养不良状况。★说明:学校大事是指学校建校以来对学校发展演变起到重要影响的历史事件。(四)校训、校风、教风、学风,办学目标的传承与演变情况办学理念知行结合学以致用办学特色承华夏传统,纳四海文明,育创新人才校训团结求实开拓育人教风崇德敬业厚生善教学风明礼守信勤思博学培养目标立德树人全面发展办学目标办人民满意的学校★说明:(1)精炼表述是指以标语、口号形式提炼的文字;(2)深度阐释是指对内涵的解释和说明,是对精炼表述的补充和具体化。(五)历届校长风采校长姓名(性别)任期起止时校长自身专业特对学校发展的主间(年/月)征要贡献王大正(男)1958.9---1964创建了土城镇中学。.9袁吉常(男)1964.9---1979为学校恢复和发展.9作出了贡献,学校办学规模增大。赖培东(男)1979.9---1989.9黄勋武、张永忠、蒋中权、毛生会、汪德泉等先后任学校校长。★说明:自身专业特征是指:出身背景、知识背景、社会地位与身份、办学理念等等体现个人特色、特点的一切要素。2(六)特色名师风采名教师姓名任教时间(年/名师自身专业对学校发展、特(性别)月)特征色形成等发挥任课情况的重要作用毛生会1981年9月物理高级教师袁本禄1977年9月物理高级教师王林虎1979年9月数学高级教师刘永强1989年9月英语高级教师王大国、赵远忠、方朝勇等。★说明:自身专业特征主要是指体现之成为名师的特色所在,包括:教学理念、教学风格,以及出身背景、知识背景、社会地位与身份等等。(七)校友英才风采校友姓名毕业届次成才状况对学校发(性别)(年/月)展、特色形成等影响或贡献刘宝刚1975年毕军人,大校军衔。(男)业军人,大校军衔。陈正才1975年毕(男)业詹榜华1978年毕北邮博士毕业。(男)业各级党政军领导人及各界代表人物罗奇洪、袁仲秋、钟俊等。二、特色发展学校拓展信息调查(一)学校创办情况土城镇中学概况学校校名为:“习水县土城镇中学”,现校址:习水县土城镇长征街252号。土城镇中学位于神秘赤水河东岸的狮子山麓, 大埂山下,是当年红军司令部住址,属省级文物重点保护单位。现已列为重要的青少年传统教育红色基地。学校始建于 1958年,是一所有着五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学校, 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底蕴。3学校校园环境优美,花草苍劲抽枝拔节,奇花异草姹紫嫣红;错落于其间的中华亭、读书长廊、饮红古井、九龙潭、文化石、文化墙等,凸显出土城镇中学历史的承载,红色文化和长征精神的传承;潺潺淌过校园的金色小河,在玉石栏杆、喷泉、拱桥和五颜六色灯光的辉映下,更显勃勃生机,生生不息。学校校园占地约 214亩,建筑面积6800平方米,校区内拥有 60亩果蔬实验基地和一个酿酒技术实习基地, 有主教学楼两幢,有学生宿舍楼两幢,约1200平方米,可容纳寄宿生 500人,有运动场6000多平方米。微机室、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图书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等设备一应俱全;学生食堂、饭厅、浴室、服务部等生活设施一应俱全。土城镇中学现有教学班15个,学生700余人,教职员工56人(专技人员55人,工勤人员1人),其中高级教师6人,一级教师,21人,二级教师29人。大学本科学历教师32人。土城镇中学领导班子号召力强、充满活力,团结进取,务实创新,管理科学、民主。教师精诚团结,爱岗敬业,爱生如子,业务精湛,教学经验丰富,有较强的教育教学能力,是一支作风优良,素质过硬的教师队伍。近几年来,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发展”的办学思想,以“环境优美,管理科学,质量优质”为办学目标,坚持以德育为基石,以一”智育为中心,以体艺为风貌的办学思路。大力倡导“明礼、守信、勤思、博学”的良好校风和教师“五种精神” ----不计得失的牺牲精神、不甘落后的拼搏精神、爱生如子的园丁精神、认真执教的敬业精神终4身从教的献身精神;以开展“六红”(唱红歌、跳红舞、读红书、说红事、栽红苗、育红人)教育活动为载体,培育学生“四个学会”(学会做人,学会学习,学会生活,学会感恩)的综合素质。在上级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领导的带领下,学校围绕“六红教育”的文化熏陶为实施载体,着眼于培育学生“四个学会”综合素养,提高教育教学的有效性;着眼于教师专业化发展,提高教师专业技能和人文素养的工作目标,努力打造一支理念超前、师德高尚、业务精良、结构合理、敬业奉献的教师队伍。强化师德师风建设,加大对教师德行的监督。积极创设培训条件,拓宽教师培训渠道。扎实抓好抓实校本研修,以研促教,以研促学,通过举办讲座、观看录相、听观摩课等形式,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教师的专业素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全校教师的认真履行岗位职责,恪尽职守,辛勤耕耘,教育教学成绩连年有新的突破,学校各项工作成绩突出,在县教育教学目标综合考核中先后获三等奖、二等奖;多次被授予“习水县禁毒工作先进单位”、“习水县教育先进单位”、“遵义市绿色学校”、“习水县两基攻坚”、“习水县食品卫生安全”先进集体称号、“贵州省职教培训中心”等称号。教师参加省市县各类技能竞赛多次获奖,教师在各类教育刊物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汪明莉老师参加遵义市学科渗透法制教育优质课比赛获市级三等奖,袁永洪教师获习水县理科教学论文竞赛一等奖。2008年-2012年,学校教学质量连年有新的突破,为我县重点高中输送优秀学生300多人,其中2人以优异的成绩考上省级重点中学遵义四中并享受遵义四中助学金每年4000元。2011年5学校中考成绩上新台阶,袁勇以605分成绩实现我校600分以上零的突破,2012年,我校中考再续辉煌,97名毕业生50人考上县内重点高中,中考成绩跃居全县第9位。在各类竞赛活动中,学生王水、王飞参加全国中学生应用物理知识竞赛分别获得全国三等奖和省级二等奖;李灵、钱帝成同学参加全国中学生英语知识能力竞赛分别获全国二等奖、全国三等奖;钟洁、向贵英等11人参加全国中学生“叶圣陶”杯新作文竞赛3人获二等奖,8人获三等奖;2012年我校12人参加CCTV希望之星英语风采大赛预赛9人晋级遵义市决赛,王梅同学晋级贵州省总决赛获希望之星奖。土城镇中学创办背景:1958年,赤水县农业局为解决上四区(土城、醒民、隆兴、元厚)学生入学难问题,在原土城区(现土城镇)狮子沟(小地名)原地主王福州的大院里办了一间果园中学,简称果中。土城镇中学创办人背景王大正:待调查完善土城镇中学创办的简要过程果园中学(1958年)土城镇狮子沟五七中学(1966年)土城镇狮子沟土城镇中学(1993年---至今)土城镇狮子沟习水县第八中学(1975年)土城镇狮子沟开设的课程、采用的教材和管理的办法等等。改革旧学,半耕半读。开设语文、数学等学科。(二)土城镇中学校简史初创公元1958年,原赤水县农业局在土城镇狮子沟(小地名)内原地主王福州的大院里办了一间“果园中学”,解决上四区(土城、醒民、隆兴、元厚)学生上学难问题,充分利用了现有土地和空置的房屋资源进行办学,初期有教职工十余人,开设三个教学班级。学校办6到1959年粮食关时期,因国民经济极端困难,被迫关闭。1964年秋季,果园中学恢复办学,学校用经营土地,林果收入补贴办公经费,国家补助部分民师工资,即民办公助。1966年5月7日,毛主席发表“五七”指示。不久,学校响应主席号召,调整办学方向,更名为五七民办中学,简称五七中学。1974年秋,国家接管五七中学,招收新生两个班,将土城小学戴帽的初二、初三两个班的师生并入五七中学, 使五七中学成为一所完整的初中,将民办教师逐步转为公办教师。二十世纪70年代,五七中学曾被当时习水县教育局编为习水县第八中学,简称八中,也称土城区中。改革开放时期1993年春季,撤区并乡后,土城区中更名为土城镇中学, 2005年秋,土城镇教育工作站撤销,并入土城镇中学,土城镇镇中学开始管理全镇教育教学工作。(三)校歌、校徽、校旗、校标、校报、校刊等情况校歌:《团结求实,开拓育人》第一段:“生在红军的渡口,长在大埂山下,先烈留下的遗志,催我努力奋发。我们是一棵小树,我们是一朵鲜花,扎更红色的沃土,枝叶繁茂吐芳华。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啊,啊,团结求实,开拓育人,不忘校训展才华”。第二段:“踏着长征的道路,骑上神奇的天马,飞跃书山的险阻,跨过学海生涯。赤河翻滚着浪花,土中飞起的彩霞,园丁赤诚的肝胆,点燃人生的火把,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啦,啊,啊,矫健的雏鹰啊腾飞吧!桃李芬芳满天下,桃李芬芳满天下。”歌词作者:词:赵及海 曲:佘显录。校歌创作于1994年,《土城镇中学校歌》歌词,立意构思全面,眼界广阔,落笔高远;文字简约,洗炼;内容丰富,含蓄隽永,情真意切,长效流芳。真可谓“远见卓识堪典范,历经百年意犹新”。校徽:7校徽整体圆形,天蓝为底色,给人清爽、宁静而又富于生机的感觉。红旗、四线,船、浆、河水寓意红军在党的正确领导下,挥师四渡赤水河,摆脱敌人的围追堵截,花代表祖国的花朵,在园丁的辛勤耕耘下,跨越书山学海;碑代表党光辉的历程,告诫后人要牢记历史,不忘先烈的流血牺牲,弘扬长征精神,勤奋学习,成为祖国的栋梁之才。土城镇中学诞生于千年古镇,成长于红色大地、赤水河畔,沐大埂山之清韵,吸赤水河之灵气,如今正阔步迈向辉煌。校徽的设计,既考虑继承先烈遗志,扎根红色沃土的史实,也立足于学校今天的精神风貌,并赋予校徽以深刻美好的象征意义,它的形象和承载的精神内蕴,已深深印在了每一个镇中人心中!校风:①教风:崇德敬业 厚生善教“崇德”,语出《书?武成》“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完整句子是“惇信明义,崇德报功,垂拱而天下治。”意思为:重视信用,显示忠义,封拜赏赐有德有功的人,就可以毫不费力地使天下太平)。“崇”是推重提倡,“德”的最常用义是道德,《易?乾?文言》“君子敬德修业”(意即君子要增进美德、建功立业)。“崇德”就是要注重品德修养,这是做人的根本。我校教风把它列于首位,体现了“育人为本、德育为先”的办学指导思想。“敬业”,语出《礼记.学记》“敬业乐群”(意即专心学习,和学生融洽相处)。“敬业”就是要求教师用恭敬严肃的态度对待自己的工作,恪尽职守,认真负责,一心一意,任劳任怨,精益求精。“厚生”,除了热爱学生、关心学生的含义外,更重要的是体现一个现代教师是否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育思想,包括珍爱学生的生命;着眼学生的全面发展,促进学生认知、情感、态度、技能等方面的和谐发展;关注学生的生活世界和个性需要;用心去营造一种充满8真情与关爱的氛围;唤醒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学生幽闭的心智,放飞学生囚禁的情愫,满足学生深层次的精神需要。“善教”,就是要善于教学。即要求教师能够给学生以广博的文化浸染,能够真切地关照学生的生活世界,重视探索性的教学过程;教师的讲授要有鲜明的方法论意识,要善于把自己拥有的广博知识转化为教学中的真知灼见,让学生“学有收获”,甚至有喜出望外的收获与时俱进,紧跟科技发展步伐,在创新中谋发展。②学风:明礼守信 勤思博学明礼,从广义上讲,就是“讲文明”;狭义上,就是“明晓规矩”。礼,是由一定社会的道德观念和风俗习惯形成的大家共同遵守的礼节。我国自古就有礼仪之邦的美称。古代学者颜之说:“国尚礼则昌,家尚礼则大,身有礼则修,心有礼则泰。”将明礼作为校训,体现了学校对礼仪教育的重视。守信:诚信,“诚”乃为人立世之“根”。倡导和激励学生对人诚信,对己诚信,守信。勤思——勤于思考,善于思考,学会在思考中求得知识的真谛。博学,是对教师学品、学问、学识和实践能力、创新意识的基本要求,是以恭敬严肃、一丝不苟的态度,终身学习、刻苦钻研、积极探索、勇于实践,不断提高自身的科学文化水平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言传”与“身教”相结合,真正做到学高为师。(四)课程与教学资源课程资源:“校园文化”系列土城镇中学有丰厚的文化底蕴,学校校园环境优美,花草苍劲抽枝拔节,奇花异草姹紫嫣红;错落于其间的中华亭、读书长廊、饮红古井、九龙潭、文化石、文化墙等,凸显出土城镇中学历史的承载,红色文化和长征精神的传承;潺潺淌过校园的金色小河,在玉石栏杆、喷泉、拱桥和五颜六色灯光的辉映下,更显勃勃生机,生生不息。微机室、现代化多媒体教室、图书阅览室、理化生实验室等设备一应俱全;构成了我校实施红色教育独特的文化资源。9“古镇红色文化”系列学校利用土城千年古镇和红军四渡赤水主战场的资源优势,构建了包括古镇文化、红色文化、古镇和红色资源的开发与保护等相关学习领域。组织了包括古镇地形地貌考察、古镇的生态状况调查、赤水河流域环境状况调查、红色旅游资源开发状况调查等综合实践学习课程,对涉及古镇红色文化元素的资源进行整合优化,构成了我校实施德育教育独特的古镇红色文化资源。“社区文化”系列充分整合和有效利用丰富的社区课程资源是土城镇中学校本课程资源开发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经过近年来的不断努力,初步形成了“四渡赤水纪念馆”、“古镇博物馆”、“赤水河航运文化陈列馆”、“青杠坡战地医院陈列馆”,“女红军纪念馆”等德育教育资源和黄金湾无公害蔬菜基地科技教育资源,相继开辟了供全校师生参观、考察、实践的校外德育和科普教育基地,这些构成了我校实施德育教育和科普教育独特的社区文化资源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