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国外城市考察与我国城市化问题
姚士谋研究员、博导国外城市考察与我国城市化问题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城市发展背景二、我国城市化现状和问题三、我国城市群的形成、特点及相关理论四、新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城市发展背景
城市是区域经济的增长极,城市化成为世界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大趋势从18世纪中叶英国第一个开始城镇化进程以来,世界城镇化先后经历了三个阶段:1760—1850年城镇化初兴阶段;1851—1950年城镇化局部发展阶段;1950年至今城镇化普及阶段。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城市发展背景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城市发展背景
表11800-2005年世界城镇化增长速度表年份1800-18501850-19001900-19501950-2005年均递增率(百分点)0.080.140.290.482.世界城市化进程明显加快,特别是发展中国家
从1800年至今,城镇化速度不断加快,世界人口已经超过60亿,城市化水平超过50%。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城市发展背景
世界发达地区的城镇化在1925年前后达到高潮,以后其主流逐步转移到欠发达地区。欠发达地区1925年城镇人口占世界的28.8%,目前已经集中了世界全部城镇人口的60%。而且,目前多数发展中国家正处于快速城市化阶段。表若干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2000年)国家总人口(万人)城镇化水平(%)备注巴西1725080.131.%(1940年)朝鲜464080.260%(1960年)印度10500059.532%(1960年)泰国650065.4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城市发展背景
3.巨型城市群与经济发达区域的城市地带崛起
城市的空间拓展加速,以及城市的集聚形成目前世界上的六大都市带:
——美国东北部大西洋沿岸大都市带——日本太平洋沿岸大都市带——欧洲西北部大都市带——美国五大湖沿岸大都市带——英格兰大都市带——中国长江三角洲大都市带落杉矶丹佛达拉斯芝加哥旧金山纽约华盛顿亚特兰大落杉矶丹佛达拉斯芝加哥旧金山纽约华盛顿亚特兰大美国高速公路及城市密集带1980年高速公路6.7万km2,城市化水平66%。日本东京大都市圈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城市发展背景
5.国外城市发展的类型和经验类型:(1)以超大城市为核心的集中型发展的国家或地区(英国、法国)(2)以大中小城市相对协调发展的分散型的国家(德国、荷兰)(3)各类城镇分散布局的国家
一、全球经济一体化与城市发展背景
国外城市化的经验:(1)城市化与工业化和经济发展相协调,工业化为主动力(2)城市化进程中政府调控与市场调节相结合(3)合理把握城镇化和城镇发展的集聚和扩散关系
(4)大力发展现代第三产业与信息产业,提升城市化水平。日本首都圈:分散性网络构造日本首都圈:概念结构巴黎城市总体格局(1994年规划)纽约大都市区二、我国城市化现状和问题
二、我国城市化现状和问题
1.现状
改革开放以来,经济的快速发展,以及城市人口的恢复补偿性增长,使我国城市化进入快速发展的轨道。从1978年到2006年,我国城市化率由17.9%提高到43.9%,每年提高0.9个百分点,是1958至1978年的7倍多。特别是1995年到2003年,每年增长达1.5个百分点。2006年,全国城镇人口达5.77亿人。而美国在1860至1920年的高速城市化阶段,城市化率平均每年只提高了0.5个百分点。进入新世纪,根据世界城市化进程的一般规律,我国高速城市化的时期已经到来。二、我国城市化现状和问题
城市化率曲线城市化增长曲线图
30%
70%中国现状世界城市化曲线与中国现状图二、我国城市化现状和问题
2.我国城市建设中的问题由于我国城镇化进程发展太快,城市新增人口超过基础设施建设的增长幅度,再加上体制等方面的原因,在全国,尤其是沿海地区普遍出现六个方面的问题。(1)土地资源有限,耕地面积锐减,人地关系趋于紧张。长江三角洲和珠江三角洲,人均耕地面积由20年前的1.25亩降到目前的0.4-0.56亩。(2)开发区广铺摊子,乡镇大量批租土地,导致投资密度过低,土地资源开发利用极不合理,资源浪费极大。自1999年来,我国沿海76家新建开发区,近4年来实际开发土地面积仅占规划开发区总面积的13.5%,开发区内平均每亩投入36万元,工业产值13万元。而德国、法国、荷兰等一些沿江、沿海自由贸易开放区、出口加工区投资密度均在60万美元以上。三、我国城市群的形成、特征及相关理论
1.城市群的基本概念(1)城镇人口密度大,城镇密布的一个经济发达区域(2)具有两个以上人口规模超过100万的特大城市为核心的城镇密集区(3)城镇密集区内综合交通运输发达,形成一个网络系统(4)城市群地区内各个城镇的经济联系,各种物流、人流、资金流、信息流比较集中,联系比较紧密(5)城市群区域边界为开放型,因而边界相对模糊三、我国城市群的形成、特征及相关理论
目前,在中国形成了六大城市群:
沪宁杭地区城市群京津唐地区城市群珠江三角洲区域城市群辽中南地区城市群四川盆地城市群山东半岛城市群
2.现状沪宁杭城市群区京津唐城市群
京津唐地区的城镇空间布局杭州大都市区苏锡常都市圈南京都市圈徐州都市圈江苏省三大都市圈南京都市圈苏锡常都市圈徐州都市圈珠三角城市群珠三角九类政策性地区珠三角“一脊三带五轴”新客运站场新机场新港口广州外迁交通枢纽广佛都市圈对接(发展方向)广佛都市圈城镇体系八个近似城市群的城镇密集区:
关中城镇密集区湘中地区城镇密集区中原城市密集区福夏城市密集区哈大齐城市地带武汉地区城市群台湾西海岸城市带大兰州地区城镇密集区三、我国城市群的形成、特征及相关理论哈尔滨大都市圈(网络结构)长株潭城市群(区位与用地现状)打造中的武汉城市圈
三、我国城市群的形成、特征及相关理论3.城市群区域结构五大问题(1)人口结构——人口构成(职业、年龄、文化、素质等)(2)用地结构——用地功能(居住、工业、公共设施、绿地、交通等)(3)空间结构——城市形态(集中、分散、集中与分散结合)(4)环境结构——环境容量(城区人口密度、绿地布局、承载压力)(5)产业结构——产业转型(一、二、三产业及其合理调整)三、我国城市群的形成、特征及相关理论4.研究城市群的三点思维方法(1)从微观剖析到宏观研究相结合的综合思维方法(2)从单要素研究问题到复杂要素思考问题的多层面研究方法(3)从线性思维到三位空间到网络思维的研究方法(4)从GIS方法和图论分析比较城市的空间发展
5.城市科学空间的规划理论三、我国城市群的形成、特征及相关理论(1)城市生长边界理论:城市生长边界是指城市土地和农村土地的分界线,城市生长边界以内的土地可以被开发为城市用地,作为未来主要的土地来源,边界以外的则不可以开发。该界线既是土地利用规划的核心及关键的组成部分,也是整个规划的基础。城市生长边界的基本功能是针对城市扩展的盲目性和无限制性,协助管理城市发展,使之趋向于理性的发展。三、我国城市群的形成、特征及相关理论(2)精明增长(SmartGrowth)理论
精明增长理论是美国规划学者针对美国城市化高速发展所带来的城市蔓延,导致经济成本、社会成本、环境成本十分高昂,城市景观非常单调而提出的。试图通过重塑城市和郊区的发展模式,从而改善社区,促进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通过各种政府决策,扭转当前城市发展趋势,创造更适宜的人居环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对我国城市建设的借鉴:土地功能混合、紧凑发展,强调公共交通建设,重复利用原有设施,改造旧市区,强调可持续发展,制定合理政策等等。三、我国城市群的形成、特征及相关理论(3)有机集中理论(增长极)
沙里宁的“有机疏散”理论:主张根据城市功能和多种条件,把城市有机地分解和组织成城市的各个区域,并使城市的布局具有足够的灵活性,以适应有机体的增长。表达了集中前提下的分散以及分散后的紧凑与集中的辨证思想。其核心思想是在强烈反对城市空间过度集中的前提下,通过有机疏散而达到适度的有机集中。三、我国城市群的形成、特征及相关理论(4)边缘城市理论和新城市主义
EdgeCity是于上世纪八十年代伴随着汽车的快速普及而出现的一种郊外城市开发模式,曾一度被认为代表了20世纪美国城市发展的第三次浪潮。新城市主义是在边缘城市郊区化模式的反思基础上产生的。倡导回归“以人为本”的设计思考,重塑了特性、人性化、社区感的城镇生活氛围,控制了城市蔓延。新城市主义特点:紧凑、宜步行,功能复合,可持续性,有浓厚的社区气氛,重视环境。三、我国城市群的形成、特征及相关理论(5)城市区域理论,特别是都市区、都市圈、城市群理论。四、新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四、新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改革开放以来,为尽量避免“城市病”,中国希望走出一条有别于发达国家城镇化历程,以小城镇为重点的城镇化道路。因此在很长一段时期内实施了以控制大城市规模为核心的城市发展方针。先后提出如下不同的城市发展方针:“控制大城市,多搞小城镇”“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积极发展小城市”“严格控制大城市规模,合理发展中等城市和小城市”四、新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尽管小城镇建设为中国发展带来巨大贡献,同时也带来不少问题。如城市规模结构的失衡。中国小城镇数量由1978年的2173个,发展到2003年的20226个,增长近10倍,但每个镇区的平均人口不足5000人。2003年中国不同规模城市数量合计按城市市辖区总人口分组400万以上400-200万200-100万100-50万50-20万20万以下数量112214127417240比例(%)1.673.3321.3641.5226.066.06四、新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一切事物的发展都存在量变和质变的两种状态,城市化的发展进程同样如此。城市化应该包括两个层面,一是指变农村人口为城市人口、农村地域为城市地域的扩张过程;二是指城市文化、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等城市文明在农村地域的扩散过程以及城市化区域的现代化、生态化、宜人化过程。进入21世纪,城市化不但是量的提高,而且还要有质的提高。质量并重,走质量效益型发展道路已经成为我国新世纪城市发展的必然选择。而城市的质量具有综合性,是城市各子系统质量的有机结合和综合效应。要更好地促进城市发展质量的提高,需要从软硬两个方面着手,对城市进行高水平规划、高标准建设,高效能管理。城市化道路:(1)大、中、小城市与重点建制镇相互协调发展,走资源节约型城乡统筹,构建和谐社会的可持续发展的城市化道路。(2)走一条“高密度、高效率、节约型、现代化”的城市化道路。四、新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1.优化城市环境质量
如果说,在改革开放初期城市建设第一阶段是补欠帐、作铺垫、打基础、追求数量与规模的阶段,那么近年来开始的第二阶段则是讲科技、讲人文、讲生态、讲质量、讲环境、讲城市艺术的综合发展阶段。目前,环境治理已经成为中国各类城市政府职能的重点,尤其象上海、大连等特大城市,已经相继提出要建设生态城市的设想,并积极采取发展循环经济、防治“三废”污染、打造城市森林等强有力的措施加以实施,提高环境的宜人性。四、新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2.提高城市产业质量
产业是城市实力之本,是城市辐射带动力和集聚力的根源。促进中国城市化的发展,应该从经济结构和城市结构的改善入手。城市的产业应当率先实现从粗放式增长向集约式增长的转变,为城市的高质量发展提供物质保障,为农村地区的产业发展腾出空间。如青岛市就是依靠产业的有力支撑奠定了其在全国的地位,经过近20年的产业转换和提升,青岛已经拥有中国名牌产品16种,中国驰名商标6个,成为全国闻名的“名牌城市”,为城市由量到质的转变提供了强有力的经济基础。
四、新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3.强化城市建设质量城市不仅是建筑物聚合的“放大了的建筑”,更主要是不断变动中的经济社会活动的舞台;城市不只是以建筑物、构筑物组成的物质环境,更主要的是以人为主体的社会有机体;城市不应仅看作是一个人类创造的人工环境,而应看作是人类追求的人和自然和谐现代社区。为此,应以人为本提高城市建设质量。一是要制定科学的城市规划。二是要加强基础设施建设。三要塑造和提升城市特色和形象。真正把历史和现实、时代性和传统性有机结合起来,以古促新,古新一体,保持城市的时代风貌、传统优势和地方特色,以特色来提高城市质量,以特色塑造城市发展的灵魂,提升城市魅力,提供城市发展的不竭动力。
四、新世纪中国城市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对策
4.提升城市人口质量现代城市建设和发展是一门科学、一门艺术,没有高质量的城市人才就不可能有效地驾驭城市发展。为此,要发挥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诊断性试验》课件
- 2025年全球新型穿戴设备行业概况及应用领域调研报告
- 2024年农业局上半年工作总结
- 税务知识普及总结
- 小暑节气消费解读
- 双十一:餐饮行业的转型新机遇
- 汽车电商营销蜕变
- 小学六年级毕业演讲稿范文合集8篇
- 2023年-2024年项目部安全管理人员安全培训考试题【考点梳理】
- 2023年-2024年项目部安全培训考试题附完整答案(考点梳理)
- 修理厂合伙人合同协议书模板
- 大学生医疗创新创业
- 危险化学品无仓储经营单位生产安全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新导则版)
- MOOC 企业内部控制-山西省财政税务专科学校 中国大学慕课答案
- 质量管理体系知识培训课件
- 人机交互技术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2024年
- GB/T 144-2024原木检验
- YS-T 650-2020 医用气体和真空用无缝铜管
- 心灵养生的疗愈之道
- 建筑设计公司的商业计划书
- 建筑景观设计劳务合同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