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地铁二号线某标施工监测方案_第1页
南京地铁二号线某标施工监测方案_第2页
南京地铁二号线某标施工监测方案_第3页
南京地铁二号线某标施工监测方案_第4页
南京地铁二号线某标施工监测方案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PAGE南京地铁二号线XX标(xx站及xx区间)施工监测方案编制:复核:审核:xx大学xx集团南京地铁二号线XX标项目经理部xx年xx月目录一、工程概况1.1工程位置和环境1.2工程范围1.3本标段设计概况二、工程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情况2.1xx站工程2.2区间隧道工程2.3xx站1号风道2.4周边环境三、车站主体基坑施工监测3.1监测目的和内容3.2测点布设和测试方法及监测的频率3.3报警数值四、区间施工监测4.1监测目的和内容4.2测点布设和测试方法及监测的频率4.3监测控制标准4.4措施保证五、监测数据的处理与反馈六、监控量测管理体系及措施七、人员组成及仪器设备一、工程概况1.1工程位置和环境xx站位于xx路与xx交叉口,跨路口布设,为二号线与远期五号线换乘站,其东南侧为在建xx大厦,东北侧为中国光大银行,西南侧为江苏省中医院,西北侧为医科大学口腔医院。车站东西两端设车站风井,在南北两侧设四个出入口通道及一个消防通道。xx站~xx站区间隧道从xx站东端沿xx路东西走向,为左右线分离的单洞单线隧道,区间隧道从管家桥金鹰过街道下侧穿过后与xx站相接。区间结构与金鹰过街通道底板净距约1.2m,其中左线区间隧道初期支护与金鹰过街通道外挂下沉式水泵房底板局部有位置冲突。施工场地设在管家桥金鹰过街通道西北的新华大厦广场,内设施工竖井一座。xx站1号风道在xx路下部分为单层双跨平顶直墙暗挖结构,覆土厚度9.0m左右,为浅埋隧道,暗挖段长度67.2m。位于左右线隧道之间。1.2工程范围本标段工程范围为一站一区间,xx车站有效站台中心里程为K12+982.000,车站长211.4m,里程范围K12+847.700~K13+062.500,总建筑面积11305m2;区间隧道左线里程范围为K13+062.500~K13+502.581,长为440.186m,右线里程范围为K13+062.500~K13+502.650,长为440.159m。1.3本标段设计概况1.3.1xx站xx站总长度为211.4m,宽度为21.8m,高度12.66m,为地下二层三跨岛式车站,总建筑面积11305m2。(1)围护结构围护结构采用密排的φ1200人工挖孔桩,挖孔桩采用钢筋砼桩与素砼桩间隔布设(泵房处密排钢筋砼桩),桩芯相切,护壁咬合,桩身为C30钢筋混凝土;挖孔桩成孔采用C20早强钢筋混凝土护壁,每节长度1m,厚100~150mm,上下节护壁钢筋搭接,如遇不良地质情况缩短护壁长度,必要时采用钢护筒。(2)主体结构主体结构为地下二层三跨钢筋混凝土箱形框架结构,主要构件尺寸如表1-1。地下一层为站厅层,地下二层为站台层,有效站台长度140m,有效站台宽度为13m。基坑开挖深度为15.56m~16.36m。xx站主体结构底板主要坐落在K1g-2c中风化角砾砂岩中,采用压顶梁与围护桩固结,利用围护桩自重抗浮,车站主体结构采用盖挖顺做法施工。(3)附属结构本工程附属结构包括4个出入口、2个风道。(4)防水、防火和防震车站及出入口防水设计为一级,风井及风道为二级;设计耐火等级为一级,按7度抗震设防。1.3.2xx站~xx站区间隧道区间隧道左线里程范围为K13+062.500~K13+502.581,长为440.186m,右线里程范围为K13+062.500~K13+502.650,长为440.159m。其中含临时施工竖井、通道及左右线联络通道。区间隧道埋深约8.4~10.1m,左右线线间距16.2~17.2m。区间最大纵坡12‰,最小竖曲线半径3000m。施工场地设在管家桥金鹰过街通道西北的新华大厦广场,竖井井深17.106m,井窝深1.5m。通道与区间右线正交,交点里程为K13+438.0。区间隧道采用复合式衬砌结构,初期支护采用锚、网、喷联合支护,辅助工程措施采用格栅钢架、小导管注浆和管棚等。隧道二次衬砌采用C30S8钢筋混凝土,初期支护和二衬结构之间设全包防水层。隧道防水设计为二级,设计耐火等级为一级,按7度抗震设防。区间隧道采用暗挖法施工,断面为马蹄形断面。1.3.3xx站1号风道xx站1号风道,待xx站~xx站区间隧道施工完后再行施工。xx站1号风道是xx站~xx站区间出土竖井及竖井南边墙以南约11m范围,是将xx站~xx站区间出土横通道、出土竖井现有结构改造和增加风道底板而成;xx站1号风道xx站~xx站区间出土竖井以北属新建部分,风道围护结构采用φ650SMW工法桩,内插500×300×11×18H型钢,间距400mm,咬合250mm。风道为矩形框架结构形式,采用明挖法施工。基坑开挖过程中要对坑内进行降水作业,保证地下水位在坑底下1m。基坑开挖时应及时支撑,随挖随撑。底板、边墙及顶板防水均采用外敷柔性防水板,为减小风道结构与既有结构间的不均匀沉降,对土体采用搅拌桩抽条加固。xx1号风道防水设计为二级,设计耐火等级为一级,按7度抗震设防。二、工程地质条件和周边环境情况2.1xx站工程2.1.1工程地质xx南北200米范围内地面高差约3米,交叉路口以北xx西侧有路堑,东西向的xx路相对较平缓,站址范围两端地面高差1米左右。参见图2-1“车站标准段典型地质横剖面图”。图2-1车站标准段典型地质横剖面图各主要地层分布与特征描述见表2-1。主要地层分布与特征一览表表2-1时代成因层号地层名称颜色状态特征描述分布层底埋深(m)厚度(m)层亚层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新近期①①-1杂填土杂色松散表层0.40米米位混凝土土沥青路面面,以下为为碎砖、碎碎石混粉质质粘土。分布稳定0.20~2..500.20~2..50①-2b3素填土灰黄色松散~稍密以软塑状粉质粘粘土为主,夹夹少量碎砖砖、碎石均有分布0.80~3..700.40~3..10①-3b3-4淤质素填土灰黑色流塑具淤臭味仅分布于SH33、SH32号孔附近近1.90~4..500.70~2..10Q4②②-1b2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含铁、锰质斑块块,欠均质质场地西部3.00~100.101.00~6..40②-2b3-4粉质粘土灰色流塑~软塑含烂植物仅分布于SH117号孔附近近2.905.90Q4-3③③-1b1-2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可塑含铁锰质结核,刀刀切面光滑滑,干强度度高,韧性性高。局部分布2.50~100.400.60~6..60③-2b2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含铁锰质结核,刀刀切面光滑滑,干强度度高,韧性性高。场地西部6.10~100.100.90~4..20③-3b1-2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可塑铁锰质结核富集集夹较多粘粘土,刀切切面较光滑滑,干强度度高,韧性性高。均有分布3.40~200.000.80~144.00③-4d中粗砂混卵砾石石浅灰黄色密实上部以中粗砂为为主,混25~30%卵砾石,下部含量量可达35~50%,粒径2~10cm不等,次次圆状。局局部充填粉粉质粘土。场地东部20.10~221.3001.30~4..30③-4e混合土紫红色混褐黄色色中密本层为泥质粉砂砂岩,粉砂砂质泥岩风风化物混可可~硬塑粉粉质粘土。局部分布4.00~222.800.50~6..30K1gK1g-1a泥质粉砂岩(强风化)紫红色原岩经强烈风化化后,取出出岩芯呈砂砂土状,手手捏易碎,遇遇水软化,崩崩解。采心心率80~89%。局部分布9.00~233.301.80~7..90K1g-1c角砾砂岩(强风风化)棕红暗红色角砾成分为石英英岩、凝灰灰岩、安山山岩,呈棱角状状,含量25%左右。经经强烈风化化,取出岩岩芯上部呈呈砂土状,,下部呈碎碎石状,手捏易碎碎,遇水软化化,采心率率85%局部分布8.00~244.00.70~144.30K1g-2a泥质粉砂岩(中风化)紫红色原岩经强烈风化化后,取出出岩芯呈长长柱状,短短柱状。间间夹泥岩。本本层岩性极极软,锤击击可碎,遇遇水软化。不不规则闭合合裂隙发育育。采心率率80~89%。RQD770~80%。局部分布16.00~227.00.70~177.50K1g-2c角砾砂岩(中风风化)紫红暗紫角砾成分为石英英岩、凝灰灰岩、安山山岩、灰岩岩等,棱角状,粒径一般2~8cm,大者大于于11cmm,非均质,含量20~40%不等,夹薄层粉粉砂岩。取取出岩芯以以短柱状为为主,夹少量碎碎块状,不规则闭闭合裂隙发发育,岩性软质质,锤击可碎碎。采心率率76%,RQD668%。局部分布12.00~330.3000.80~199.002.1.2水文地质概况本站地下水类型主要为孔隙潜水,孔隙微承压水和基岩风化裂隙水。上层滞水主要赋存于①层填土的碎砖、碎石等杂物的孔隙格架和②层软土中;孔隙微承压水分布在③-4d中粗砂混卵砾石中;③层硬可塑粉质粘土,可视为相对隔水层;基岩风化裂隙水主要分布于岩石风化界面和粉砂岩、角砾砂岩裂隙中,裂隙多被充填、裂隙一般不富水。孔隙潜水水位0.80~1.80米,地下水位埋深按1.00米考虑。孔隙潜水主要受大气降水和地下管道渗漏补给,迳流滞缓,蒸发排泄。微承压水与周围砾石层呈侧向补排关系。xx以东砂砾石层的富水性较好,在金轮大厦人工挖孔桩施工时,要连续排水才能使施工顺利进行,承压水位标高8.00米左右。地下水对砼无腐蚀性,对钢筋砼结构中的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具有弱腐蚀性。2.2区间隧道工程2.2.1工程地质该区间跨长江Ⅰ级阶地和秦淮河河漫滩地貌单元,地表浅部为近期杂填土、素填土,区间东部具有②层新近沉积土;下部主要为一般沉积的粉质粘土和中粗砂混卵砾石;基岩为白垩系“红层”,岩性为泥质粉砂岩、角砾砂岩、粉砂质泥岩,软硬相间,属极软岩。区间西段主要为③-2b2层和③-3b1-2层粉质粘土,东段为②-1c2层粉土、②-2b4层淤泥质粘土、②-3b3层粉质粘土夹粉土和③-2b2层及③-3b1-2层粉质粘土。洞室围岩稳定性整体较差。其中③-3b1-2层粉质粘土具弱膨胀潜势,施工中应注意水对③-3b1-2层粉质粘土强度和变形的不利影响。工程地质层分布与特征描述一览表表2-2时代成因层号地层名称颜色状态特征描述分布层底埋深(m)厚度(m)层亚层最小~最大最小~最大新近期①①-1杂填土杂色松散表层0.40mm位于混凝凝土沥青路路面,以下下为碎砖、碎碎石混粉质质粘土。全区分布,厚薄薄不均。0.30~4..000.30~4..00①-2b3素填土灰黄色松散~稍密以软塑状粉质粘粘土为主,夹夹少量碎砖砖、碎石。于SX1、SX44及东端零零星分布1.20~3..700.60~3..10①-3b4淤泥质素填土灰黑色流塑具淤臭味,含大大量腐烂植植物,混粉粉质粘土、粉粉土等物。仅见于东端局部部3.90~5..601.10~2..00Q4-3②②-1b2粉土灰黄色可塑含铁锰质斑块,欠欠均质,刀刀切光滑,韧韧性中等。东端局部2.60~5..600.60~2..20②-1c2粉土灰夹灰黄中密湿~很湿,夹薄薄层粉质粘粘土,水平平层理发育育,干强度度低,韧性性低,摇振振反应中等等。东端局部~7..50~2..40②-2b4淤泥质粘土灰色流塑含较多腐植块,局局部为淤泥泥质土或粘粘土,干强强度中等,韧韧性低,高高压缩性。于SX12、SXX14、SX15、SX17局部分布布6.60~8..501.00~1..90②-3b3粉质粘土夹粉土灰色软塑欠均质,水平层层理发育,干干强度中等等,韧性中中等,中偏偏高压缩性性。分布于K13++350以东地段段7.70~122.101.10~4..60Q4-3③③-1b1-2粉质粘土灰黄~褐黄色硬塑~可塑含铁锰质结核,刀刀切面光滑滑,干强度度高,中等等压缩性,韧韧性高。中、西大部..③-2b2粉质粘土灰黄色可塑含铁锰质结核,刀刀切面光滑滑,干强度度高,中高高压缩性,韧韧性高。均有分布,呈西西浅东深60.80.③b1-2粉质粘土褐黄色硬塑~可塑铁锰质结核富集集夹较多粘粘土,刀切切面较光滑滑,干强度度高,韧性性高,中低低压缩性。均有分布,呈西西浅东深204③-4d中粗砂混卵砾石浅灰黄色密实上部以中粗砂为为主,混25~30%卵砾石,下下部含量可可达35~50%,粒径2~10cm不等,次次圆状。局局部充填粉粉质粘土。区间均有分布,呈呈西浅东深深20.③-4e混合土紫红色混褐黄色色中密本层为泥质粉砂砂岩,粉砂砂质泥岩风风化物混可可~硬塑粉粉质粘土。西端xx站局部部分布201.30.K1gK1g-1a泥质粉砂岩(强风化)紫红色原岩经强烈风化化后,取出出岩芯呈砂砂土状,手手捏易碎,遇遇水软化,崩崩解。采芯芯率80~89%。分布于西端201.50.K1g-1b粉砂质泥岩(强强风化)紫红色原岩经强烈风化化后,取出出岩芯呈砂砂土状,手手捏易碎,遇遇水软化,崩崩解。采芯芯率80~89%。分布于中部及东东部地段201.50.K1g-1c角砾砂岩(强风化)棕红暗红色角砾成分为石英英岩、凝灰灰岩、安山山岩,呈棱棱角状,含含量25%左右。经经强烈风化化,取出岩岩芯上部呈呈砂土状,下下部呈碎石石状,手捏捏易碎,遇遇水软化,采采芯率85%。分布于西端>2.30K1g-2a泥质粉砂岩(中风化)紫红色原岩经强烈风化化后,取出出岩芯呈长长柱状、短短柱状。间间夹泥岩。本本层岩性极极软,锤击击可碎,遇遇水软化。不不规则闭合合裂隙发育育。倾角50°,采芯率80~89%。岩体基基本质量等等级Ⅴ级。分布于西端0.80.K1g-2b粉砂质泥岩(中风化)紫红色原岩经强烈风化化后,取出出岩芯呈长长柱状、短短柱状。间间夹泥岩。本本层岩性极极软,锤击击可碎,遇遇水软化。不不规则闭合合裂隙发育育。倾角50°,采芯率80~89%。岩体基基本质量等等级Ⅴ级。局部揭露揭露3.002.2.2水文地质概况场地地下水主要为孔隙潜水和孔隙微承压水,少见基岩裂隙水。孔隙潜水赋存于①层填土与②层土孔隙中,主要含水地层为①-1层素填土、①-3b4淤泥质填土、②-1c2层粉土和②-2b4层淤泥质粘土。孔隙微承压水主要赋存于③-4d层中粗砂混卵砾石中,上覆③-1b1-2、③-2b2及③-3b1-2层粘性土为相对隔水层。地下水迳流滞缓,以侧向补、排为主,目前较少开采。场地内揭示的基岩为白垩系泥质粉砂岩、泥岩及角砾砂岩,裂隙呈紧闭状,多泥质充填,透水性、富水性差,水量贫乏。勘察期间,孔隙潜水初见水位埋深1.20~2.50m,稳定地下水水位埋深1.60~4.30m(标高9.42~9.67m),西端部分孔点测不到地下水水位。根据区域水文地质资料,孔隙潜水年变幅约1.00m,设计时,地下水位标高可按10.00m考虑。场地土对砼无腐蚀性,对钢筋混凝土中钢筋无腐蚀性,对钢结构有弱腐蚀性。2.3xx站1号风道xx站1号风道暗挖段位于正线隧道K13+438.00~K13+502.65里程范围内,在左右线隧道之间,并行于左右线隧道,该地段的地质概况同区间隧道一样。2.4周边环境2.4.1管线情况车站站址范围地下管线密集,大部分沿xx路两侧设置,主要有ø1200和ø600的上水管;ø750、ø450、ø500等不同管径的排水管,ø500的煤气管和10kv、110kv的电缆等管线;xx上管线相对较少,主要是与xx路上管线相接的上、下水管和煤气管等。大部分管线埋深在1.0~2.5m左右。2.4.2周边建筑物情况xx站及xx站~xx站区间隧道位于南京市闹市区,xx西侧为南京市医疗卫生机构集中所在地,包括西南角的省中医院,西北角的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院及眼科及美容中心中心等;xx东侧主要为高层写字楼,其中东北角有光大银行、青华大厦,东南角为正在建设中的23层商住楼(xx大厦)。区间隧道需下穿金鹰过街通道,与通道底板底面距离约1.2m,其中左线区间隧道初期支护与通道外挂水泵房底板斜交相碰,距离约0.8m,两区间隧道中间有xx站1号暗挖风道(北京城建设计研究院设计)与区间隧道并行。三、车站主体基坑施工监测3.1监测目的和内容监控量测的项目目主要根据据工程的重重要及难易易程度、工工程地质和和水文地质质、围护结结构形式、基基坑深度、施施工方法、经经济情况、工工程周边环环境等综合合而定。根根据设计要要求和车站站具体情况况,监测项项目见表3-1。车站监监测项目汇汇总表表表3-1监测区段序号监测项目监测仪器监测目的xx站及附属结结构1围护结构裂缝及及渗水(巡视)掌握基坑开挖对对周围土体体、地下管管线、围护护桩和周围围建筑物的的影响程度度及影响范范围2地表沉降水准仪,铟钢尺尺3地下管线水准仪,铟钢尺尺4桩顶位移(沉降降)水准仪,经纬仪仪,铟钢尺5周边建筑物沉降降及倾斜水准仪,铟钢尺尺6深层土体位移PVC测斜管,,测斜仪7地下水位水位观测孔,水水位计8桩背土体压力土压力盒,频率率接收仪了解围护桩背后后水、土压压力大小及及分布情况况9挖孔桩内力钢筋计,频率接接收仪了解施工过程中中围护结构构的受力变变化情况10腰梁应力表面应变计了解施工过程中中腰梁的受受力变化情情况11水平钢支撑轴力力轴力计,频率接接收仪掌握施工过程中中水平支撑撑受力变化化情况12爆破振动测点速度计、加速度度计、频率率接收仪掌握施工过程中中爆破振动动的速度,测测算其对周周围环境的的影响3.2测点布设设和测试方方法及监测测的频率车站施工监测测测点布置见见图3-1《xx站施工工监测平面面布置图》、图3-2《xx主体施工监测断面及附属结构施工监测平面布置图》。(1)地表沉降和管管线监测在基坑外50mm范围内,围围护结构背背面地表平平行于围护护结构1~2m处按5~15m间距布设设地表沉降降测点,同同时,根据据周围建筑筑、横向开开挖宽度和和地质情况况,选定10个监测主主断面布设设地表横向向沉陷槽测测点。根据设计要求,在在基坑外550m范围围内的主要要地下管线线上方地表表沿管线轴轴线按5~15m间距布设设地下管线线沉降测点点。地表及地下管线线沉降监测测布点应使使测点桩顶顶部突出地地面5mmm以内。采用水准仪和铟铟钢尺等高高精度仪器器进行地表表和地下管管线沉降监监测。测试频率:对基基坑施工段段地表和地地下管线沉沉降监测在在施工初期期为1~2次/天,后期期1~2次/3天;可可根据施工工条件和沉沉降情况增增加或减少少观测次数数,随时将将地表观测测通息报告告给施工人人员。图3-1xx站站主体施工工监测平面面布置图图3-2xx站主主体施工监监测断面布布置及出入入口施工监监测平面布布置(2)围护桩顶位移移(沉降)基坑围护结构桩桩顶位移(沉降)测点按5-15m间距布设,每个拐角角处均布有有测点.围护桩顶水平位位移监测采采用经纬仪仪进行直线线测法,桩桩顶沉降监监测方法同同地表沉降降;监测频频率同地表表沉降监测测。(3)地面建筑物下下沉及倾斜斜监测在车站基坑外550m范围围内的房屋屋承重构件件或基础角角点、中部部及其它构构筑物特征征部位布设设测点,测测点间距5~15m。其观测测频率与地地表沉降观观测频率相相同。采用用水准仪和和铟钢尺进进行量测。(4)深层土体位移移监测在每个监测主断断面各埋设设2个水平位位移测孔,与与桩体水平平位移测孔孔间距2mm,分别布布设于基坑坑两侧。每每20~30米布置一一组监测主主断面。测试仪器和频率率同桩体水水平侧向变变形监测。(5)地下水位监测测在基坑两侧监测测主断面上上各布置1个测孔,距距围护结构构约1.55m。采用水位观测仪仪及水位观观测管等进进行观测,其其观测频率率为1次/1~2天。(6)围护桩背土压压力监测在各个监测主断断面位置,测测点布置于于基坑两侧侧围护桩背背面。采用钢弦式压力力盒及频率率接收仪量量测。测试频率:在基基坑开挖阶阶段1次/1~2天;之后后1~2次/周。(7)挖孔桩内力监监测在基坑两侧监测测主断面上上,围护结结构的主受受力钢筋上上串联测试试仪器。采用钢筋计及钢钢弦式频率率仪进行量量测。测试频率:在开开挖初期11次/天;10天后1次/2天;1个月后1次/周。(8)水平钢支撑轴轴力沿基坑纵向间距距约30mm的每道支支撑与围护护结构布设设测试仪器器。采用轴力计及钢钢弦式频率率仪进行量量测。测试频率:在基基坑开挖阶阶段1~2次/天;之后1次/2~3天,直到到稳定为止止。(9)腰梁应力在基坑两侧监测测主断面上上,腰梁的的侧面纵向向上下各布布置一个应应力测点。采用表面应变计计及钢弦式式频率仪进进行量测。测测试频率::在开挖初初期1次/天;10天后1次/2天;1个月后1次/周。(10)监测控制基准根据以往施工监监测的成功功经验,我我们拟采用用《铁路隧隧道喷锚构构筑法技术术规则》(TBJ1108-992)的Ⅲ级监测管管理作为监监测管理基基准(见表3-3)即将控控制值的三三分之二作作为警告值值,控制值值的三分之之一作为基基准值,将将警告值和和控制值之之间称为警警告范围,实实测值落在在此范围,应应提出警告告,说明需需商讨和采采取施工对对策,预防防最终位移移值超限,警警告值和基基准值之间间称为注意意范围,实实测值落在在基准值以以下,说明明基坑是安安全的。xx站及其附属属结构的监监测工程量量见表3-2。xxx站及其其附属结构构监测工程程数量表表3-2序号监测项目数量1地表沉降监测点点2082地面建筑物及倾倾斜监测点点803管线沉降监测点点约604桩顶位移测点131组5深层土体水平位位移监测孔孔16孔6地下水位观测孔孔2孔8桩背土压力监测测点6只9挖孔桩内力测点点12只10水平钢支撑轴力力测点21只14爆破振动测点15围护结构裂缝及及渗漏水观观察16腰梁应力监测6只3.3报警数数值监测管理理表表3-3管理等级管理位移施工状态ⅢU0<Un/3可正常施工ⅡUn/3≤U00≤Un2//3应注意,并加强强监测ⅠU0>Un2/3应采取加强支护护等措施表中:U0———实测位移移值,Un——允许位移移值根据招、投标文文件、有关关规范和类类似工程经经验确定控控制标准。控控制标准见见表3-4。控制标标准表表表3-4序号监测项目控制标准(mmm)标准来源1地表沉降监测0.015H设计文件2地表建筑物沉降降及倾斜Hg≤24m:0.0004;24m<Hg≤60m:0.0003;60m<Hg≤100mm:0.00025;Hg>100mm:0.0002;类似工程经验3地下管线安全监监测10~30mmm设计文件4钢支撑轴力设计轴力的800%设计文件5桩顶位移0.02H且≤≤30mmm设计文件6桩体位移0.02H且≤≤30mmm设计文件7爆破振速一般5cm/ss,特殊情情况1.55cm/ss类似工程经验四、区间施工监监测4.1监测目目的和内容容根据设计要求、水水文地质条条件、周围围环境和矿矿山法施工工的特点,拟拟设计xxx站~xx站暗挖挖区间的监监测项目如如表4-1所示。上海站~xx站站区间监测测项目汇总总表表4-1序号监测项目监测仪器监测目的1地表沉降水准仪、铟钢尺尺掌握暗挖施工对对周围土体体、地下管管线、地下下水位和周周边建筑物物的影响程程度及影响响范围2地下管线水准仪、铟钢尺尺3地下水位水位观测孔,水水位计4土体水平位移PVC测斜管,,测斜仪5周边建筑物沉降降及倾斜水准仪,铟钢尺尺6拱顶下沉水准仪,钢挂尺尺了解在暗挖施工工过程中支支护结构的的变位规律律7隧道净空收敛坑道式收敛计8金鹰通道沉降监监测水准仪,铟钢尺尺掌握暗挖施工对对金鹰通道道的影响程程度及影响响范围9土体垂直位移地中位移计了解隧道底部隆隆起的大小小及分布情情况10地质及支护观察察观察、描绘掌握暗挖施工对对周围土体体、地下管管线、围护护桩和周围围建筑物的的影响程度度及影响范范围4.2测点布设设和测试方方法及监测测的频率区间施工所有监监测测点布布置见图4-1《xx站~xx站区间间施工监测测平面布置置图》、图图4-2《xx站~xx站区间间施工监测测断面布置置图》。(1)地表沉降和管管线监测沿两个暗挖隧道道轴线按55m间距布布设地表沉沉降测点。同同时,按330m间距布设设地表横向向沉陷槽测测点,每个个断面约17~20个测点,测测点间距3~5m。每个暗暗挖通道在在洞口处和和中间各布布置一个断断面,每个个断面8~10个测点,横横向间距3~5m。竖井监监测同明挖挖段。在隧隧道开挖影影响范围内内(2倍洞径)的的主要地下下管线上方方地表沿管管线轴线按按10~20m间距布设设地下管线线沉降测点点。测试频率:开挖挖距量测断断面前后0~2B时1~2次/天,2~3B时1次/天,3~5B时1次/周,>5B时1次/月(B为洞径)。可可根据施工工条件和沉沉降情况增增加或减少少观测次数数,随时将将地表观测测信息报告告给施工人人员。(2)地面建筑物下下沉及倾斜斜监测在区间暗挖隧道道施工影响响范围内的的房屋承重重构件或基基础角点、中中部及其它它构筑物特特征部位布布设测点,测测点间距10~20m。其观测测频率与地地表沉降观观测频率相相同。采用用NA20002自动动电子水准准仪和铟钢钢尺进行量量测。(3)斜监测拱顶下下沉监测沿隧道方向在左左右隧道拱拱顶按5m间距布设设拱顶下沉沉测点。采采用苏光DSZ--2型精密水水准仪监测测,测试频频率:开挖挖距量测断断面前后0~2B时1~2次/天,2~3B时1次/天,3~5B时1次/周,>5B时1次/月(B为洞径)。(4)净空收敛监测测在左、右隧道内拱拱按5m间距布设设净空收敛敛测点,与与拱顶下沉沉测点在同同一断面内内。采用坑坑道式收敛敛仪进行量量测。测试试频率同拱拱顶下沉。(5)土体水平位移移和地下水水位监测在典型地段(如如重要保护护建筑物下下方等)处处的左、右右隧道处布布设土体水水平位移测测点和地下下水位测点点,土体水水平位移测测点距隧道道边线1..5m左右右,水位测测点距隧道道边线2~3m。土体体水平位移移采用测斜斜仪和PVC测斜管进进行监测,水水位监测采采用水位观观测仪及水水位观测管管等进行观观测。测试试频率同拱拱顶下沉。(6)爆破振动监测测根据爆破施工具具体情况布布设测点,采采用CRAS随机振动动测试系统统监测爆破破振动速度度。监测频频率根据爆爆破施工的的需要随时时进行。(7)土体垂直位移移根据隧道施工具具体情况在在代表性地地段布设测测点,共计计8组,采用用地中位移移计进行测测试。监测测频率根据据实际施工工的需要随随时进行。(8)金鹰通道沉降降监测通道沿两个暗挖挖隧道轴线线按5m间距布布设沉降测测点。测试频率:开挖挖距量测断断面前后0~2B时1~2次/天,2~3B时1次/天,3~5B时1次/周,>5B时1次/月(B为洞径)。可可根据施工工条件和沉沉降情况增增加或减少少观测次数数,随时将将地表观测测信息报告告给施工人人员。(9)区间监测控制制基准根据招、投标文文件、有关关规范和类类似工程经经验确定控控制标准。xx站~xx站站暗挖区间间隧道的监监测工程量量见表4-2。暗挖隧道道监测工程程数量表表4-2序号监测项目数量(个)1地表沉降4162地下管线约903地下水位2孔4土体水平位移2孔5周边建筑物沉降降及倾斜约1206拱顶下沉1107净空收敛2208土体垂直位移2孔9金鹰通道沉降监监测20图4-1【xx站站~xx】暗挖挖区间施工工监测平面面布置图图4-2【xx站站~xx】暗挖挖区间施工工监测断面面布置图4.3监测控制制标准控制标准见表44-3。区间隧道道监测控制制标准表表4-3序号监测项目控制标准(mmm)标准来源1区间地表沉降过房屋、管线等等重要地段段时控制在在15mmm设计文件2地表建筑物沉降降及倾斜0.002HH设计文件3地下管线安全监监测10~30mm设计文件4拱顶沉降50设计文件5净空收敛0.005B设计文件6爆破振动监测一般5cm/ss,特殊情情况1.55cm/ss类似工程经验注::B为洞径;H为房屋高高度。4.4措施保证证由于本工程处于于南京市繁繁华的市中中心,周边边环境极为为复杂,施施工区域周周围有南京京市金鹰商商厦、华联联商厦、中中国人寿等等高大建筑筑,路面车车流量很大大、管线众众多,且车车站基坑施施工采用半半明挖半盖盖挖的方法法,施工难难度极大。为为保证周边边环境在施施工期间的的安全稳定定,我们将将对重点保保护建(构构)筑物、及及盖挖的军军便梁临时时路面进行行重点监控控测量,主主要采取以以下措施保保证周边环环境的安全全稳定:(1)在布设量测点点时,对施施工范围内内的重要建建(构)筑筑物及军便便梁采取增增加监测项项目、加密密测点、监监测频率,预预测并评估估施工对周周边环境的的影响。(2)在现场的监测测施工中,选选用富有市市政施工经经验的技术术人员进行行现场数据据采集工作作,并进行行现场分析析。(3)在出现大的变变形及受力力变化超过过预警值时时,及时向向业主、监监理、现场场施工人员员及时汇报报,并发出出预警通知知书。并在在发生险情情后,及时时针对现场场所发生的的情况改变变监测方案案,为现场场取得准确确有利的数数据,保证证周边环境境的安全与与稳定。五、监测数据的的处理与反反馈在取得监测数据据后,要及及时进行整整理,绘制制位移或应应力的时态态变化曲线线图,即时时态散点图图,如下图图5-1所示。在取得足够的数数据后,还还应根据散散点图的数数据分布状状况,选择择合适的函函数,对监监测结果进进行回归分分析,以预预测该测点点可能出现现的最大位位移值或应应力值,预预测结构和和建筑物的的安全状况况。为确保监测结果果的质量,全全部数据均均由计算机机管理,及及时上报监监测报表,并并按期向有有关单位提提交监测月月报,对当当月的施工工进行评价价并提出施施工建议。根根据以往经经验以《铁铁路隧道喷喷锚构筑法法技术规则则》(TBJ1108-992)的Ⅲ级管理制制度作为监监测管理基基准,见表表5-1。控制值时间(t)0位移(应力)图5-1位移时时态曲线图图控制值时间(t)0位移(应力)监测管理理基准表表5-1管理等级管理位移施工状态ⅢU0<Un/3可正常施工ⅡUn/3≤U00≤Un2//3应注意,并加强强监测ⅠU0>Un2/3应采取加强支护护等措施表中:U0———实测位移移值;Unn——允许位移移值监理与业主工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