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专题17《屈原列传》挖空+成语+模块练+阅读精析+作文审题
【任务一】成语背一背(5分钟)
刚柔相济一刚强的和柔和的互相调剂。K错例》现代舞剧《十面埋伏》,以其色彩浓重的舞台背景,风格鲜明
的京剧音乐以及型下相济的舞者形体,一举征服了现场好观众。(一般指处世或动作,不用来指形体)【正
例】“中国印•舞动的北京”中的运动人形刚柔相济,形象友善,在蕴含中国文化的同时,充满了动感,
体现了“更快、更亮、更强”的奥林区克精神,以及以运动员为核心的奥林匹克运动原则
隔靴搔痒一一比喻说话作文等不中肯,没有抓住解决问题的关键。K错例》李岚峰违规操作是要批评的,
但他自尊心特别强,又是初犯,批评时不要太尖锐,隔靴搔痒点到为止就行了。
各有千秋一-是各有各的存在的价值。比喻各人有各人的长处,各人有各人的特色。【正例】从文章风格看,
《庄子》奇幻,《孟子》雄辩,《荀子》浑厚,《韩非子》峻峭,实在各有千秋。
管窥蠡测(贬)一一蠡:13瓢。测:量。从竹管里看天,用瓢来测量海水。比喻眼光狭小,见识短浅,对
事物的观察和了解很肤浅。K错例工作家如果不深入生活,坐在屋子里管窥蠡测,就创作不出受人民群众
欢迎的作品。K错例』真正聪明的人在现实生活中往往能正确分析事情的发展状况,他们常用的思维方式
或是见微知著,或是管窥蠡测
鬼使神差一一差:chdi,派遣,指使。古人对于一些很凑巧的事情,不能科学地加以解释,就认为是鬼神
在暗中指使。比喻事情的发生完全出于意外。
【任务二】古诗文挖空练一练(20分钟)
《屈原列传》/司马迁(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强志(),明于治乱,娴()于辞
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争宠而心害()其能。怀王使屈原造()为宪令,屈平属()
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莫不知。
每一令出,平伐()其功,目以为'非我英能为也。'"王怒而疏()屈平。
屈平疾()王听()之不聪()也,谗谄()之蔽明()
也,邪曲()之害()公也,方正()之不容()也,故忧愁幽思
()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忧也。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
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
),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之,可谓穷()
矣。信而见()疑,忠而被谤,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自()怨生也。《国风》
好色(古今,喜好描写男女恋情)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若《离骚》
者,可谓兼之矣。上称()帝学,下道()齐桓,中述汤、武,以刺()世事。明()
道德之广崇,治乱()之条贯()靡()不毕见()。其文约()其
辞微(),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而其指(极大,举类()迩
()而见()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
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秽(),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
垢,皤然()泥()而不滓()者也。推()此志()也,虽()
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结()。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亲,惠王患之。乃令张仪详()
去秦,厚币()委质()事楚,曰:“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
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秦受地。张仪诈之日:“仪与王约六里,不闻
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
楚将屈白,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
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日:“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日: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厚币用事()者臣靳尚,而设诡辩()
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琉,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谏
怀王日:“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味。
时秦昭王与楚婚(),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日:“秦,虎狼()之国,
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怀王卒行。入武关,秦伏兵绝
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赵,赵不内()。复之秦,竟死于秦
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
之,虽放流,眷顾()楚国,系心()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
)君兴国而欲反覆()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
之终不悟也。人君无()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以自为(),举贤
()以自佐();然亡国破家相随属(),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其所谓忠
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
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
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日:“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放。”渔父
日:“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髓()
其糟而啜()其醵?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目:“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
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法()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
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温蛾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屈原
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
未尝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
鸟赋》,同()死生,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任务三】高考模拟题做一做:多文本阅读(20分钟)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宋代书法“尚意”思想的特征之一,是在书法艺术的形与神、法与意的关系上,更加重视和突出神与
意的审美地位和意义。这表现为轻形似、卑法度,提倡''即兴”“无意”的挥写,反对刻意求工;主张“意
造”“观韵”“真趣”,追求一种字外有字、笔简意丰、率真自然、潇散简远的艺术境界。这就使书法的
点画线条及结体造型体现出更多的主观意味和情感价值。
苏轼旗帜鲜明地提出“意造”的主张:“我书意造本无法,点画信手炀推求。”所谓“意造”“点画
信手”即是强调主体情感表现要超越形式和法度,以意役法,以意生法,意即是法,它使书法艺术超越了
以形写神的阶段,而走向以神写形、以神造形的境界。鉴于此,苏轼对唐代“尚法”大师欧阳询、虞世南、
褚遂良的书法态度冷漠,而对中、晚唐和五代期间敢于冲破法度束缚,富有创新和个性的书法家却给予了
高度评价:“颜鲁公雄秀独出,一变古法……柳少师书,本出于颜,而能自出新意,一字百金……杨公凝
式,笔迹雄杰……可谓书之豪杰,不为世所汩没者。”
黄山谷论书,则突出强调“韵”字。“书画以韵为主”,“工拙要须其韵胜耳”。黄庭坚“韵”的含
义,可从两方面来认识:一是他沿续了晋代人物品评的“韵”意,采取“伯乐相马”的方法,遗其玄黄牡
牝,直取风韵精神,超越人的形体美,看出其内心世界的心灵意趣。另一种解释是宋代范温在《潜溪诗眼》
中与王储讨论黄”书画以韵为主”时提出的“有余意之谓韵”的见解。这个“余意”,即是要求书法要字
外有字,通过艺术点画线条的结构组合形式,见出主体的内在世界来。这不仅要有音乐的美、节奏的美,
更要有主体创造的意趣美。
米芾论书,则特别注重一个“趣”字。“学书须得趣……乃入妙”,“要之皆一戏,不当问工拙,意
足我自足,放笔一戏空。”米芾的“趣”,是个更加内在的偏向主体性灵与意趣的东西,它带有“游”“玩”
“戏”的特点。为了使书法表现出主体自我的情趣,他更加不计工拙,不受法度经典的束缚,对唐人书法
的刻板、过于经意的批评也更为苛刻和不留情面。米芾以重“平淡”、尚“真趣”的审美标准,对唐代第
一流的“尚法”大师贬了个痛快,他说欧、虞、褚“安排费工,作用太过,无平淡天成之趣”。而对裴休、
沈传师等非一流书家却有激赏之意,认为他们的书法“不陷丑怪”,挥洒自然,有“真趣”。这种独具慧
眼的评论,充分表现出他“尚意”“重趣”的执着和真诚,也令那些毫无卓识、人云亦云,溢词连篇的书
法理论家相形见细。
宋人这种''尚意”“观韵”“重趣”的审美趣味,导致了他们在艺术创作过程中排斥“意在笔先”“刻
意”“拘苦”的理性构思方法,而提倡“率意”“即兴”“无意”“无法”,重感性、灵气,尽兴自由的
创造意识。他们要追求的正是这样一种书法创作境界:本不求工而自工,无意于新而新意自生,有法而不
为法缚,挥洒自如,神意完足,毫不做作地表现自己的个性真情和意趣。
(摘编自傅合远《宋代书法美学思想的“尚意”特征》)
材料二:
古代书论中最早提出“意”概念的是东汉的蔡邕,他在《笔论》中说:“夫书,先默坐静思,随意所
适。”蔡邕所说的“意”是指书法创作之前书家的一种自发的心境和情绪。西晋时期,“意”开始逐渐走
向自觉形态,西晋文学家成公绥在《隶书体》中说:“工巧难传,善之者少。应心隐手,必由意晓。”他
所说的“意”是指书法技法要靠心灵领悟,强调学书过程中人的主观能动性与自觉性。王羲之则把“意”
作为评书的美学标准,要求书法创作要''有意",表现书家的情意。至此,“意”在中国书法艺术上开始
走向独立、自觉的道路。
“意”的意义开拓在南朝,王僧虔《笔意赞》针对当时人们对“意”理解含糊不清,提出用笔之道和
书法神采、书家个人情感表达等问题。他说:“书之妙道,神采为上,形质次之,兼之者方可绍于古人。……
必使心忘于笔,手忘于书,心手达情。”他开拓了“意”在书学理论中的含义,即作品的笔墨趣味。古代
书论中“意”指思想感情的大概是从南朝齐梁间的陶弘景开始,他在《与梁武帝论书启》中赞扬其书目:
“既以言发意,意则应言,而手随意运,笔与手会,故益得谐称。”其“意”指的是人的主观情意。
至唐代,唐人之“意”一方面继承前人的“意在笔前”思想,即重视创作法则和艺术构思,另一方面
又强化书法的抒情功能。如孙过庭在《书谱》中指出:“情动形言,取会风骚之意。”“故可达其情性,
形其哀乐。”宋人则在前人论书的基础上,对“意”的论说进一步具体化、明朗化,由宋前的重“心意”
拓展到了书法作品的精神意蕴,并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成为宋代的审美风尚,这是中国书法艺术的一大进
步。
(摘编自孙倩《宋代书法“尚意”之“意”及其当代价值》)
1.下列对材料相关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宋代书法注重神与意,排斥艺术创作过程中的理性构思,书法的点画线条及结体造型体现出更多的
主观意味和情感价值。
B.苏轼推重颜、柳、杨三人,在于他们能跳出前人之窠臼,敢于“变古法”“出新意”,富有创新与
个性,”不为世所汩没”。
C.黄庭坚的书法创作,采用了“伯乐相马”之法,只重“韵”意,不论工拙,观其作品,可以感知他
内心世界的心灵意趣。
D.“意”的概念并非宋人首创,最早可以上溯至东汉时期,它是指书家创作前的一种自发的心境和情
绪,并未涉及神采。
2.根据材料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苏轼的《黄州寒食诗帖》,诗歌意境苍凉惆怅,书法也有感而作,用笔率性自由,这正是他“意造”
主张的生动体现。
B.黄庭坚提出的“余意”见解,要求有主体创造的意趣美,其倡导“韵”的思想实质,同苏轼的重“意”
有本质的不同。
C.米芾的“趣”,偏重主体性灵与意趣,带有“游”“玩”“戏”的特点,更为内在,因此他的见解
超越了同代的苏黄等人。
D.南朝的王僧虔厘清了“意”的含义,陶弘景明确了“意”的思想感情指向,中国书法“尚意”的审
美风尚由此得以确立。
3.结合材料内容,下列选项中最能支持宋代书法“尚意”观点的一项是(3分)
A.秀岭危峰,处处间起;行草之际,尤所偏工。
B.笔情墨性,皆以其人之性情为本,是则理性情者,书之首务也。
C.点为侧,横为勒,竖为弩,钩为施,提为策,撇为掠,短撇为啄,捺为磔。
D.当审字势,四面停匀,八边俱备;长短合度,粗细折中。
4.请简要分析材料一和材料二的论证思路。(4分)
5.苏轼和米芾对唐代“尚法”大师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等人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角度不同,请
结合材料简要分析。(4分)
【任务四】经典美文读一读:(30分钟)
青山白发/林清玄
①行于北莺公路上,道路左边窜出来一丛丛苇芒,右边也窜出了一丛丛苇芒,(用“窜”,强调苇芒一不
留神就长得很高了;用“左边”和“右边”,强调苇芒带给人视觉冲击的喜悦。)然后车子转进了迂回的
山路,芒花竟像一种秋天的情绪,感染了整片山丘,有几座乔木稀少的小丘,蒙上了一片白。(运用拟人
手法,突出苇芒花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遍布整片青山。)
开篇点题:以出行为线索,经过北莺公路,发现秋季的青山上都蒙上了白白的芒花。
②我忍不住下车站在整山的白芒花前。青色山脉是山的背景,那时的苇芒像是水墨画的留白,这留白的空
间虽未多作着墨,却充满了联想,仿佛它给L的天地间多留了空间,我们可以顺着芒花的步迹往更远的天
地走去。(运用比喻,强调白芒花样的留白让我们看得更广,走得更远。)我站在苇芒花的中间,虽不能
见到山的背面,也看不到那弯折的路之尽头,但我知道,顺着这飘动的白色寻去,山的背面是苇芒,路的
尽头也是苇芒。(白芒花深深吸引了开车的“我”,不由自主地停下来欣赏青山白发,表达“我”的极度
喜爱之情,引发一系列联想!)
联想一:整体描写秋季的白芒花生长面积之广,相对青山,它如水墨画的留白,引领大家走向更远的天地。
③北莺公路是我经常旅行的一条路,就在两星期前我曾路过这里,那时苇芒还只是山中的野草,芜杂地蔓
生两旁,我们完全不能感知它的美。仅仅两星期的时间,蔓生的野草吐出了心头的白,染满了山坡,顺势
下望,可以看到大汉溪的两旁,那些没有耕种的田地,已经完全被白色占据了。好像这些白色的芒花不是
慢慢开起,而是在一夜之间怒放。
联想二:从生长状态整体描写秋季的白芒花生长速度之快,从芜杂蔓生的乱到一夜怒放的美,感叹自然的
伟力。
④在乡间,苇芒是最低贱的植物,因此它的生命力特别强悍,一到秋天,它就成为山野中最美的景色了。
(连用两个“最”,一个“特别”,强调苇芒强悍的生命力,虽说低贱但能演绎最美的风景。)有一年我
在花盆里随意栽植一株苇芒,本来静静躺在花园一角,到秋末是它突然抽拔开花,是那些黄的红的花全成
了烘衬它的背景。(用衬托手法强调苇芒顽强的生命力和无穷的魅力。)那令我们感觉,苇芒代表了自然
的时序,他一生的精华就在秋天。(点明苇芒生命的意义,将所有精华都奉献给秋天。)有一次,我路过
村落去探望郊区的朋友,在路旁拔了几株苇芒的长花送给朋友,他收到苇芒花时不禁感叹:“竟然已是秋
天了!”——苇芒给人季节的感受,胜过了春天的玫瑰。(用对比手法,强调苇芒给人的时序感比玫瑰更
强。)
联想三:借助两件小事,赞美苇芒将一生的精华都奉献给了秋季,进一步强调其生命力之强,时序感之强。
⑤站在满山的芒花里,我想起一位特立独行的和尚云门文偃。云门是禅宗里追求心灵自由的代表,有一次,
一位和尚问他:
“什么是佛法的大意?”
“春来草自青!”他说。
又有和尚问他:
“什么是成佛的方法?”
“东山水上行!”他说。
⑥在云门的眼中,佛法的大意与成佛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自然,一种万物变化与成长的基本道理:透过
这种自然的过程,我们既可以说,佛法大意是“春来草自青”,当然也可以说是“秋天苇自白”,它是自
然心,也是平常心。
联想四:由白芒花想到云门,借助两问,指出“春来草自青”和“秋天苇自白”异曲同工,强调道法自然、
水到渠成的自然心和平常心。
⑦秋天里满山的芒花,它不必言语,就让人体会了天地,全是在时间的推演下自然生变——青山犹有白发
的时候,何况是人呢?
承上启下:再次点题,以物喻人,由青山白发这一自然现象引发作者对人类生命的思考。
⑧《金刚经》里说:“过去心不可得,现在心不可得,未来心不可得。”为什么不可得呢?因为面对自然
的浩浩渺渺,人的心念实在是无比细小,而且时刻变化,让我们无法知解人与自然的本意。这本意正是“春
来草自青,秋来苇自白”,是一种宇宙时空的推演。(一语中的,解读自然心和平常心。)
联想五:相对自然的生长规律,人的心念因太没有准则和规律,导致不可得,更无法知解人与自然的本意。
⑨我读过一本《醉古剑堂扫》,中有这样几句:“今世昏昏逐逐,无一日不醉,无一人不醉。趋名者醉于
朝,趋利者醉于野,豪者醉于声色马车,而天下竟为昏迷不醒之天下矣。安得一服清凉,人人解醒。”乃
是因为人不能取寓自然,所以不能得人间的清凉。(借助引用,指出天下追名逐利的人们太多,揭示他们
不能得到人间清凉的原因。)虽说不少智慧之士想要突破这种自然演变的藩篱,像明朝才子于孔兼在《菜
根谭题词》里说:“天劳我以形,吾逸吾心以补之;天厄我以遇,吾高吾道以通之。”想要找到一条补天
通天的道路,可是,我们的心再飘逸,我们的道再高远,恐怕都无法让苇芒在春日里开花吧!(用事实
警示人们难以突破自然演变的藩篱,苇芒只能开在秋天,与前文呼应,解读深入浅出。)
联想六:世间追名逐利之人,无法取寓自然,也无法突破自然演变的藩篱,从而引发读者思考人生如何获
得心灵自由,深化主题。
⑩人面对自然、宇宙、时空的无奈,实在是无可奈何的事,(从反面点明人与自然的关系,人只能遵循自
然。)豪放如李白,在《把酒问月》一诗中曾有一段淋漓的描写:“今人不见古时月,古月曾经照古人。
古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真真写出了淡淡的感慨。人能
与月同行,而月却古今辉映,人在月中仅是流水一般的情境。(以李白为例,进一步指出人不能突破自然
演变的规则。)同样的,人能在苇草白头之时感慨不已,可是年年苇草白头,而人事已非!(苇草白头与
明月照人一样,景还是那个景,但早已有了物是人非事事休的感慨。)
联想七:无论任何人,想突破自然、宇宙、时空演变的藩篱,都是无可奈何的事。虽能见到相似的情境,
但却有了物是人非之感。
⑪突然浮起苏东坡的名句“青山一发是中原“,那青山远望只是一发,而在秋天的青山里,那情牵动心的
一发却已在无意之中白了发梢,即使是中原,此刻也是白发满山了吧!
联想八:苏轼把青山比作一根发丝,作者把这根“发丝”说成“白了发梢”,进一步体现青山白发这一自
然规律,无论南方还是北方,只要到了秋季,白芒花必然开遍整个山野,再次点题,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
考,要想人心可得,就要遵循自然规则。
⑫我离开那座满芒花的丘陵,驱车往乡间走去,脑中全是在风中飘摇的芒花,竟使我微微颤抖起来,有一
种越过山头的冲动,虽然心里明明知道山头可攀,而青山白发影像烙在心头,却是遥遥难越了。(以景结
文,读者再次追随作者心头的颤抖联想那青山白发的影像,引发无限遐思。)
首尾圆合:停留片刻后继续开车前行,但青山白发的影像烙在心头,进一步启迪人生要遵循自然,保持自
然心和平常心,才能获得心灵自由。(有删改)
文章珠矶
在云门的眼中,佛法的大意与成佛的方法,其实就是一种自然,一种万物变化与成长的基本道理:透
过这种自然的过程,我们既可以说,佛法大意是“春来草自青”,当然也可以说是“秋天苇自白”,它是自然
心,也是平常心。
我离开那座满芒花的丘陵,驱车往乡间走去,脑中全是在风中飘摇的芒花,竟使我微微颤抖起来,有
一种越过山头的冲动,虽然心里明明知道山头可攀,而青山白发影像烙在心头,却是遥遥难越了。
【任务五】作文审题立意试一试(5分钟)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
要求:漫画常常能够引发人们对人生的深入思考一,结合材料的寓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
拟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审题立意:
参考答案
【任务二】古诗文挖空练一练
《屈原列传》/司马迁(统编教材选择性必修中册第三单元)
屈原者,名平,楚之同姓也。为楚怀王左徒。博闻(学实)强志(记),明于治乱,娴(熟悉)于辞
令。入则与王图议国事,以出号令;出则接遇宾客,应对诸侯。王甚任(信任)之。
上官大夫与之同列(朝列),争宠而心害(嫉妒)其能。怀王使屈原造(制定)为宪令,屈平属(撰
写)草稿未定。上官大夫见而欲夺(占为己有)之,屈平不与(同意),因谗之曰:“王使屈平为令,众
莫不知。每一令出,平伐(炫耀)其功,曰以为("曰"和“以为”同义连用)'非我莫能为也。’”王
怒而疏(疏远)屈平。
屈平疾(痛恨)王听(动作名,听觉)之不聪(明察)也,谗谄(形作名,说人坏话、奉承谄媚的小
人)之蔽明(蒙蔽圣明的人)也,邪曲(形作名,奸佞小人)之害(损害)公也,方正(形作名,正直的
人)之不容(容纳)也(被动句),故忧愁幽思(苦闷深思)而作《离骚》。“离骚”者,犹离(同“罹”,
遭受)忧也。(判断句)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处境困顿)则反(同“返”,返
回)本,故劳苦倦极(疲惫),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忧伤、悲痛),未尝不呼父母也。屈平正道直
行,竭忠尽智以事其君,谗人间(离间)之,可谓穷(处境困窘)矣。信而见(被)疑,忠而被谤(被动
句),能无怨乎?屈平之作《离骚》,盖(大概)自(由)怨生也。《国风》好色(古今,喜好描写男女
恋情)而不淫(过度),《小雅》怨诽(怨愤发牢骚)而不乱。若《离骚》者,可谓兼之矣。上称(提及)
帝辔,下道(提及)齐桓,中述汤、武,以刺(讥讽)世事。明(形作动,阐明)道德之广崇,治乱(太
平、作乱)之条贯(条理),靡(没有)不毕见(同“现”,显现)。其文约(简约),其辞微(含蓄隐
晦),其志洁,其行廉。其称文小(形作名,小的方面)而其指(同“旨”,主旨)极大,举类(事物)
迩(近)而见(表达)义远。其志洁,故其称物(描述事物)芳;其行廉,故死而不容。自疏濯(同“浊”,
污浊)淖污泥之中,蝉蜕(名状,像蝉蜕壳一样)于浊秽(形作名,污浊的环境),以浮游尘埃之外,不
获(被辱)世之滋(黑)垢,嚼然(洁白的样子)泥(沾污)而不滓(污染)者也。推(推赞)此志(志
向、品行)也,虽(即使)与日月争光可也。
屈原既细(通“黜”,被罢免官职)。其后秦欲伐齐,齐与楚从(通“纵”,合纵)亲,惠王患之。
乃令张仪详(通“佯”,假装)去秦,厚币(名词作状语,用厚币)委质(通“贽”,见面礼)事楚,曰:
“秦甚憎齐,齐与楚从亲,楚诚能绝齐,秦愿献商於之地六百里。”楚怀王贪而信张仪,遂绝齐,使使如
秦受地。张仪诈之曰:“仪与王约六里,不闻六百里。”楚使怒去,归告怀王。怀王怒,大兴师伐秦。秦
发兵击之,大破楚师于丹、淅,斩首八万,虏楚将屈句,遂取楚之汉中地。怀王乃悉发国中兵,以深入击
秦,战于蓝田。魏闻之,袭楚至邓。楚兵惧,自秦归。而齐竟怒,不救楚,楚大困。
明年(第二年),秦割汉中地与楚以和。楚王曰:“不愿得地,愿得张仪而甘心焉。”张仪闻,乃曰:
“以一仪而当汉中地,臣请往如楚。”如楚,又因(趁机)厚币用事(当权)者臣靳尚,而设诡辩(说假
话)于怀王之宠姬郑袖。怀王竟听郑袖,复释去张仪。是时屈原既疏,不复在位,使于齐,顾反(回来),
谏怀王曰:“何不杀张仪?"怀王悔,追张仪,不及。
其后诸侯共击楚,大破之,杀其将唐眯。
时秦昭王与楚婚(名作动,结为婚姻),欲与怀王会。怀王欲行,屈平日:“秦,虎狼(名作状,像
虎狼一样)之国,不可信。不如毋行。"怀王稚子子兰劝王行:“奈何绝秦欢(友好)?”怀王卒行。入
武关,秦伏兵绝其后,因留怀王,以求割地。怀王怒,不听。亡走(跑)赵,赵不内(通“纳”,接纳)。
复之秦,竟死于秦而归葬。
长子顷襄王立,以其弟子兰为令尹。楚人既咎(责怪)子兰以劝怀王入秦而不反也。屈平既嫉(恨)
之,虽放流,眷顾(眷念)楚国,系心(挂念)怀王,不忘欲反。冀幸君之一悟,俗之一改也。其存(思
念)君兴国而欲反覆(回归)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然终无可奈何,故不可以反。卒以此见怀王之终不
悟也。人君无(无论)愚、智、贤、不肖,莫不欲求忠(形作名,忠心的人)以自为(帮助自己),举贤
(名作状,贤明的人)以自佐(辅佐自己);然亡国破家相随属(接连出现),而圣君治国累世而不见者,
其所谓忠者不忠,而所谓贤者不贤也。怀王以不知忠臣之分,故内(名作状,在国内)惑于郑袖,外(名
作状,在国外)欺于张仪,疏屈平而信上官大夫、令尹子兰,兵挫地削,亡其六郡,身客死于秦,为天下
笑,此不知人之祸也。
令尹子兰闻之,大怒,卒使上官大夫短(诋毁)屈原于顷襄王。顷襄王怒而迁(放逐)之。
屈原至于江滨,被发行吟泽畔,颜色憔悴,形(身形)容(面容)枯槁。渔父见而问之曰:“子非三
闾大夫欤?何故而至此?"屈原曰:“举世混浊而我独清,众人皆醉而我独醒,是以见(被)放。"渔父
日:“夫圣人者,不凝滞于物,而能与世推移。举世混浊,何不随其流而扬其波?众人皆醉,何不铺(吃)
其糟而啜(喝)其酶?何故怀瑾握瑜,而自令见放为?"屈原日:“吾闻之,新沐者必弹冠,新浴者必振
衣。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者乎?宁赴常流而葬乎江鱼腹中耳。又安能以皓皓之白,而蒙世之
温蟆乎?”乃作《怀沙》之赋。……于是怀石,遂自投汨罗以死。
屈原既死之后,楚有宋玉、唐勒、景差之徒者,皆好辞而以赋见称;然皆祖(效法)屈原之从容辞令,
终莫敢直谏。其后楚日以削,数十年竟为秦所灭。
太史公曰:“余读《离骚》《天问》《招魂》《哀郢》,悲其志•适(到)长沙,过屈原所自沉渊,未尝
不垂涕,想见其为人。及见贾生吊之,又怪屈原以彼其材,游诸侯,何国不容,而自令若是!读《服鸟赋》,
同(把……看成一样)死生,轻(意动,以……为轻)去就,又爽然自失矣。”
【任务三】高考模拟题做一做:语言运用
1.C("只重’韵’意,不论工拙”错误,原文为“山谷论书,则突出强调‘韵‘字。'书画以韵为主’,
'工拙要须其韵胜耳'”,是"突出强调‘韵'……'工拙要须其韵胜耳'”,可知选项曲解文意。)
2.A(B.“同苏轼的重'意'有本质的不同”错误,结合“宋代书法'尚意'思想的特征之一,是在书法艺
术的形与神、法与意的关系上……主张'意造'‘观韵‘‘真趣’”可知,其本质是相同的,都是“尚意”
的。C.“因此他的见解超越了同代的苏黄等人”错误,原文为“这种独具慧眼的评论,充分表现出他“尚意”
“重趣”的执着和真诚,也令那些毫无卓识、人云亦云,溢词连篇的书法理论家相形见细”,只说其评论
超过“毫无卓识、人云亦云,溢词连篇的书法理论家”,米芾和苏黄各有自己独特的见识,文中没有比较
三者的高下。选项曲解文意。D.“中国书法'尚意'的审美风尚由此得以确立”错误,原文为“宋人则在前
人论书的基础上,对'意'的论说进一步具体化、明朗化,由宋前的重‘心意’拓展到了书法作品的精神
意蕴,并形成一种社会风气,成为宋代的审美风尚”,可知中国书法“尚意”的审美风尚是在宋代确立的。)
3.B(由“以其人之性情为本”可知是“尚意”的。A.由“尤所偏工”可知重工拙;C.为王羲之的永字八法,
是用笔法则,讲究笔势,运笔之法,不是“尚意”;D.偏重字势和书法的整体布局,“尚法”。)
4.①材料一先总括宋代书法“尚意”思想的某种特征,再分别论证三位代表性书家的书法主张都具有这种
特征。②材料二从“意”的独立自觉到“尚意”的形成,纵向综述宋代书法“尚意”之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七年级上册《金色花》课件
- 两条直线的位置关系对称问题课件
- 《服饰知识常识》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集合大全人员管理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集粹选集人事管理十篇
- 《石膏的护理》课件
- 单位管理制度分享大合集员工管理篇
- 单位管理制度范文大合集职工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范例汇编人员管理篇十篇
- 单位管理制度呈现汇编职员管理篇十篇
- 2023版设备管理体系标准
- 外来人员车辆入厂安全须知
- 01S201室外消火栓安装图集
- 浪潮入职培训考试题目
- B2C网络商店物流服务质量及其与顾客忠诚的关系研究的中期报告
- 年同等学历考研申硕综合科复习指导(教育心理学)课件
- 线段角动点问题
- 剑桥英语PET真题校园版
- 【课件】沉心静气打赢最后一仗 课件-2022-2023学年高中主题班会
- 2021传播心理学课程教学大纲
- HSk-lesson07part2-第-七-课-最好的医生是自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