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作业:家庭教育心理学_第1页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作业:家庭教育心理学_第2页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作业:家庭教育心理学_第3页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作业:家庭教育心理学_第4页
中科院心理研究所作业:家庭教育心理学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通过自己的成长,分析一下父母对自己的教养类型以及自己对父母的依恋方式,并思考父母对自己成长的影响。有事实,有理论依据,1000字。在我成长的生活经历中,父母的言传身教对我个人的学习、生活、工作、人际关系等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将基于家庭教育的心理学层面,从父母对我的教养类型及我对父母的依恋方式两方面,来分析父母对我成长的影响。我出生于湖北省孝昌县农村,4岁左右搬家到了宜城县农村。有一个弟弟和妹妹,父母都是农民。童年时期,父亲承包了村里的几口鱼塘,母亲一人操持家里所有的事情,并协助父亲的生意。从出生到13岁,我都没离开过父母亲,一直给我足够的关注和爱。父母亲对我的教养类型属于民主型,所以母亲对我的影响更为深刻。母亲上过高中,那个时候,算是高文凭了,她知情达理、勤劳善良、邻里融洽,对待我们也是很有一套方法。父亲小学没有毕业,但是也对我的学业很上心。.在学习上我上学较晚,7岁才上小学一年级。当时作业量也少,在家母亲从来没有强命我写作业,给了我充分的自由。我自己的自尊也很强,经常趴在凳子上写作业,有时候不会写,还哭起来。父亲对我的学业也很上心,在我读初二时,当发现由于乡村教学质量不好而影响我的学业时,父亲毫不犹豫的帮我办理转学,到县城里最好的中学继续学习。.在生活上从小母亲就教导我们兄妹三个人帮忙她做家务。当时,家里养鸡、养鸭、养鹅、养猪、种菜。母亲每天早起做饭,做好饭就希望大家热乎乎的吃完,所以我也从不睡懒觉,一直保持到现在。印象中,我小时候的衣服都是母亲亲手做的。家里有台缝纫机,母亲向来我家借住的裁缝师傅学习了如何裁剪,如何缝纫。虽然做不出很漂亮的款式,但是小时候全家人的衣服,都是母亲亲手做的。每逢过年前夕,母亲既要给家里做大扫除,又要赶制新衣服,特别的忙碌。我8岁那年,全家搬到乡里爸爸的工厂。那年我读4年级,就开始在学校寄宿,每个周末可以回家一次。母亲开了一个小卖铺,每周的生活费母亲都让我自己去抽屉里拿,从不限制我该拿多少。而我却特别自觉,每次拿一元钱,每周如果剩钱带回家就特别开心。学习之余,做小卖铺的小帮手就是我的职责。在我眼里,父母亲的关系一般般,偶尔吵架。父亲的脾气比较暴躁,我记得有时候父亲在桌上上生气了,直接把碗筷都摔了出去,但是每次母亲都能忍受,尽量不在我们面前吵。在孝顺老人上,父亲母亲做得特别的好,清明节也会去上坟。小时候过年是一定带着我和哥哥去走访亲戚,向长辈们问候.在工作上父母亲乐观的性格一直影响着我。98年长江流域发大洪水,我们家承包的鱼塘也淹掉了,房屋也冲垮了,但是父母亲积极面对,终于挺过去了。正是因为这样的家庭教育影响下,我的依恋方式偏向于安全型依恋。想到父母,我的心理特别温暖,从三年级学校寄宿起,我就没有天天都与父母待在一起,但是我从不感到孤单,我一直都能体会到父母对我的关注和爱。我可以很好的独立照顾好自己,可以很好的适应新环境,与同伴友好相处。学业继续深造、恋爱、婚姻、工作等等这些人生的重大选择,父母也给了我最大限度的自由,让我自己选择,而他们仅仅给我一些建议。这让我敢于尝试新鲜事物,并拥有广泛的兴趣爱好,生活态度也积极向上。我高考、考研第一次都失利,在选择是否复读时,父母也是尊重了我的意愿,这两年时间里,父母并未给我压力,生活中关注我、照顾我,学习上给予鼓励和宽慰,这些都是我成长中的温馨印记,让我明白自己的选择,需要自己去努力,而选择了就努力就不需要后悔。正如温尼科特提出的“足够好的母亲”,开始的时候几乎完全适应她的婴儿的需要,并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她逐渐地适应得越来越少,并根据婴儿逐渐增长的能力来应对她的失败。我很幸运拥有足够好的父母,这是我一生成长的财富。编后语:父母对待儿童的四种不同的教养风格: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放任型四种亲子依恋关系:安全型、不安全(反抗型)、不安全(回避型)、混乱型.安全型依恋个体在依恋对象接近与适度时都感到舒适,但是太远的距离也会使他们痛苦。这种风格被认为是最好的,因为这种依恋保证了接近与亲密的关系,又鼓励孩子探索他的环境从而更有效地认识这个世界并更好地独立行动,同时也不会有离父母太远的风险。.不安全-反抗型依恋:在父母接近时会会感到非常不舒服并极度渴望保持距离。这种类型是适应不良的,因为这会使得孩子暴露在危险的环境中,减少了孩子从父母那学习的机会(孩子较少在意父母并较少受到父母的影响),不利于儿童后期与成年后亲密关系的建立。.不安全-回避型依恋:同样是适应不良的,但这种孩子极度渴望亲近,只要父母稍远离便会感到极度不安。当时当父母与之分离再度接近时,他们又会报之以愤怒的反应。这种风格不利于探索性行为、学习和独立,并且很可能导致将来糟糕的亲密关系。.混乱性依恋:这种类型太过依赖,并试图控制反复无常的父母。这种儿童既不渴望亲密也不为分离感到痛苦,他们在亲密关系中有高程度的接近-回避焦虑童年时期,因为父母在工作,所以大部分时间是在外婆和外公的照料下成长,直至15岁升入高中之后才开始与父母加深了解交流。所以对我的成长来说,除了父母,外公外婆对我的成长也有着重要影响。外公外婆对我的抚养类型算作民主型和放任型的结合,在生活中,对我照顾的无微不至,不管我提出什么要求都会尽量满足我,但是却也不是一味地溺爱,在我犯了原则性问题时,他们也会指出来。也许是因为外公外婆的"隔代亲",父母心里担心我会被宠坏,所以对我的教导会很严厉,而且妈妈还是学校的老师,对我要求尤其高,教育类型更加倾向于专制型,对我高要求,因为外公外婆的高回应的影响下,父母的回应就显得低回应。童年时期,父母会提出很多种规则,希望我严格遵守。一般他们不会解释这些规则的必要性,而是强制性迫使我顺从,顺从便好,不顺从就是直接惩罚。专制型的父母,往往无法敏感觉察到孩子的冲突性观点,只是希望孩子能够将他们所说的话当做法律,接受他们所给予的一切(常常他们会过度相信自己,并且认为我都是为孩子好),并尊重他们的权威。比如当我犯错时,父母会选择直接训斥和惩罚,而对我的需求却不是很重视。记得小学时,有次老师退了书本费,我忘了交给妈妈,下午时未跟妈妈说就擅自用了一部分钱,后来被妈妈知道了,在学校就被妈妈叫到办公室"审问",然后给我定性为"偷窃行为",然后就是惩罚,这中间除了询问钱做什么用之外,没有问用钱时我的想法是什么。也许正是因为这样的家庭教育影响下,我的依恋方式偏向于反抗型依恋。在面对陌生人或陌生环境时,我会变的焦虑不安。我记得在5岁左右,父母带我去临市的姑姑家做客,有天傍晚,父母带着我和姑姑一家一起在游乐园游玩之后,姑父用自行车带着我和堂妹在回家途中遇到熟人停下说话,我要看着父母越走越远,心里害怕极了,跳下当时对我来说很高的自行车,拼命的向着父母的方向奔去。这个情景也一直很深的印在我的记忆中,一直到现在想起,仍能回想到当时慌乱害怕的感觉。这也对我的性格有着不容忽视的影响,因为父母对我的严厉的教育,还有担心离开外公外婆的身边,我显得敏感、安全感差、自卑、人际交往能力差、适应性较差。后来上了高中开始,父母带着我住在高中学校附近,外公外婆对我们的影响开始渐渐减弱。父母对我的教育方式也开始渐渐向着民主型发展,对我的回应越来越多。我的依恋方式也向着安全型依恋发展。适应性开始提高,后来独自去外地上大学、工作,也都很快就适应了陌生的环境,人际交往能力也有所提高。因为父母有"骄傲使人落后"的教育理念,所以成功时也不会过多表扬,反而会找出我的不足,怕我骄傲,以此来提醒我需要更加努力,而失败时尤甚。这对我来说,可能造就了更大的压力,成就感也被减弱,所以我性格中存在不易改变的自卑,还有受挫能力较差。好的方面是:父母给我提供了宽松的成长环境,我感兴趣的父母会无条件的让我尝试,我的大学专业、就业方向等人生重大选择,父母也是给我最大限度的自由,让我自己选择,而他们仅仅给我一些建议。所以这让我有着广泛的兴趣爱好,并敢于尝试新鲜事物,生活的态度也是积极向上的。我高考失利,在选择是否复读时,父母也是尊重了我的意愿,我曾复读两年,这两年时间里,父母并未给我压力,生活中关注我、照顾我,学习上给予鼓励和宽慰,这些都是我成长中的温馨印记,让我明白自己的选择,需要自己去努力,而选择了就努力,不需要后悔。父母之间的夫妻关系和睦温馨,父母对我的关注疼爱,也让我的安全感越来越高,并让我在爱的滋养中成长为温和、细心、有耐心、有亲和力的人,这让我从事的课外辅导老师这一职业受益匪浅。成长过程中,我的敏感、不安、自卑都在一点点的改变,而这其中父母对我的影响重大。家庭教育、家庭氛围,影响和决定着孩子一生的性格。家对于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很重要。一个家庭是穷是富,是好是坏,看看这8张图就知道了!1好家庭:积极的对话,有效的沟通。好的家庭,父母善于与孩子沟通,时常注意孩子的状态,遇到问题也不会只是批评责骂,会帮助孩子建立自己正确处理问题的方式。这样的家庭氛围,所有人都会很舒服,亲子关系更加亲密。

坏家庭:消极的对话,沟通不顺畅。坏的家庭,时常是缺乏沟通、负能量爆棚的。三句话不到就出语言暴力,甚至拒绝沟通,不听孩子的解释与想法、粗暴地打骂。2好家庭:感到安全和舒适。好的家庭让人感到自在温暖,无论在哪里,只要想到家,就充满了无穷的力量和斗志。坏家庭:感到紧张和害怕。坏家庭让人畏惧和不安,是那个就算心里再苦,也不愿回去的伤心地。好家庭会疗伤,坏家庭雪上加霜。3#长期的贫穷带给人最大的影响并非物质上的匮乏,而是心理上的一种自我否定与深入骨髓的自卑感。很多在贫苦环境下长大的孩子在成长过程中,往往因为不合群而被周围的孩子孤立。很多时候,不是他们不愿意去融入一个集体,而是身上因为家庭贫困而导致的消极观念让他们始终无法走出自卑心理的阴影,常常在还未融入他人之前就开始自惭形秽。有一个现象,特别是在中国老一辈当中,是十分普遍的。越是贫穷的家庭,父母往往越是从小给孩子灌输各种消极思维方式以及容易让人产生自卑情绪的观念。比如说:我们家已经这么穷困了,你千万不能和其他孩子比吃穿,你要和他们比学习,将来为你爸你妈争回一口气;衣服穿得暖就好,老一辈都是缝缝补补又三年呢,将来等自己挣钱了再打扮也不迟;旅游那都是有钱没处花的人干的事,你出去玩一次都够你交半年学费了,你这孩子咋不知道心疼呢……这样的唠叨整日在耳边回荡。一来二去,孩子们完整的心灵已经被掏空了一小块,那一小块东西叫做自信。当一个孩子在原本妙趣横生的集体活动中担心交不起钱的时候,他的快乐已经被压抑消解了;当一个孩子永远只能羡慕别人怀里可爱玩具的时候,他内心的童真已经暗淡了;当一个孩子永远被告知处于捉襟见肘的生活状态中时,他好好享受生活的权利也被残酷剥夺了。虽然说性格有一部分是先天形成的,但是没有一个孩子是先天消极的。家庭对一个人的影响太大了。很多人,他们具有与生俱来的棱角与个性,这些都是人性中十分鲜明可爱的元素。因为长期贫穷观念的影响,这些东西被磨得面目全非。生活中,很多人常常扮演着取悦这个世界的角色。不管什么天大的难受自己心里抗,别人开心就好。而把取悦他人,迎合世界作为自己的生活常态。而那些时时在意别人想法的人当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并不宽裕的家庭,他们都是老师和父母眼里的乖孩子,就像那个自杀的女学生一样,她是别人眼里的“乖乖女”。他们因为自己卑微的生活姿态而担心被别人孤立与嘲讽,因此想方设法要和那些他们眼中那些具有良好生活条件的人融进一个圈子,以此消解自卑感,背后却是更深的自卑情绪作祟。对于一些自卑的人,面对生活条件比自己优渥的人,常常不自觉地会产生莫名的压迫感与恐惧。就像一个贫穷潦倒的人站在穿金戴银的富人面前不由自主会感到绝望和卑微。我也出生于一个并不宽裕的家庭。虽然家里并不是真的到了捉襟见肘的艰难地步,但是父母从小灌输的贫穷消极思维也或多或少对我造成了不小的影响。这种影响归根结底还是物质上的缺失。物质条件虽然不足以反映一个人的内心,但是内心的成长与发展是的的确确一直在受物质生活影响的。你不难感受到,当有一天,你穿着光鲜亮丽的服装的时候,你的内心是欢愉的,走路也必然是昂首挺胸的;当有一天,你化上精致的无懈可击妆容时,你会不由自主地展现出素日里没有的从容与自信;当有一天,你有足够的经济消费能力的时候,坐在高级餐厅里的你一定底气十足,落落大方。因此,我认为改变贫穷外表下自卑心理很重要的一步就是提升你的生活品质。贫穷不是意味着你不配过上好的生活,但是你需要通过自己的努力来改变自身贫穷的状态,追求你心里想要达到的那种精致生活。那些来自贫困家庭,不忘打扮自己的姑娘,她们只是以一种平常的心态去面对生活的现实。我反而佩服她们没有因为生活的窘迫而失去本性中原来的自信与活力。与其委曲求全地生活在环境给自己笼罩的阴影里,为什么不去追求一种力所能及,更加从容的生活方式呢。你可能会觉得贫穷之下解决温饱问题才是更加实际而能让人接受的。但是,解决物质的匮乏只是最基本的一个层面,精神的匮乏更加亟需弥补。其中一个很好的弥补方式,就是在现有的条件下,尽可能提高你的生活质量。提高生活质量不意味着让你抛开家庭现实一位地去追求安逸的生活,名牌和奢侈品,倾其所有打造一个虚有其表的表象,而是让你自身感受到生活质量的提高,而自己也将从中汲取自信的力量。但愿以下的观点让我们都离高品质生活近一步。首先要在购物倾向上改变。对于自己的着装,你不需要买最贵的,但是一定要买最适合自己的,让自己在穿衣打扮上更加得体。这个时代之下,我们不该再用心灵胜过外表的一系列措辞来麻木自己了。其实,出众得体的外表才让别人更有意愿去挖掘你内心深处的光辉。其次要在消费观念上发生改变。不要再将自己的消费仅仅局限于物质上的满足,精神世界的丰富更能提升你的气质。除了学习和工作,偶尔来一场旅行,带给你的不仅是一次经历,还有眼界的延伸,心灵的审视。没有钱的时候,也不要剥夺自己娱乐的空间,不妨偶尔看看电影,无事多读书。这些东西可以让你的心灵不那么孤独,也是装饰、充实你内在精神的绝佳方式。还有,要学会不屈服于眼前的苟且。为了追求更好的物质生活,我们常常要用时间与精力去做等价或不等价的交换。越是物质的匮乏,我们越容易把自己囚禁在麻木生活的囚笼里,逐渐失去生活的生气与活力,而如此灰头土脸的你已然享受不到生活的乐趣,又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