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1页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2页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3页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4页
初中化学-我们周围的空气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1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我们周围的空气》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空气的组成,对空气的污染和防治污染有大致的印象.2.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用途.3.了解催化剂和催化作用的概念.4.掌握氧气的化学性质.5.掌握实验室制取气体的方法和反应原理.过程与方法:1.学会如何防治空气污染.2.通过有关图示,学会利用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3.学会进行制取氧气的实际操作.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复习空气的组成,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2.通过正确规范的实验装置对学生进行美育教育和安全操作的教育.【教学重点】:氧气的化学性质.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实验室制取氧气和收集气体的操作方法.【教学难点】:如何培养学生的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逻辑严密的语言表达能力.情景导入羽泉的《深呼吸》导入知识梳理(5分钟)(结合知识网络明确学习目标和重难点)提问点拨(2分钟)氧气的工业制法属于什么变化?用排空气法收集的氧气如何验满?氧气如何检验?做细铁丝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要注意什么?在不知道某气体密度时,如何估算该气体的密度比空气密度的大小关系?巩固反馈(投影抢答5分钟)1.(空气的组成)(2014年岳阳)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D)A.空气是一种纯净物B.空气中的氧气支持燃烧,所以氧气是一种常见的燃料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D.空气中的氮气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2.(氧气的性质)(2014昆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B)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3.(空气质量)(2014•莱芜)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是造成灰霾现象的罪魁祸首。下列措施不能有效减少PM2.5排放的是(D)A.减少燃煤量,使用清洁能源B.控制机动车污染的排放,提升燃油品质C.多部门齐抓共管,减少扬尘污染D.建立区域联合机制,发表大气雾霾预警信号4.(氧气的性质)(2011烟台)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C)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B.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发生了缓慢氧化C.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说明温度升高,氧气的溶解性增大D.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重点突破(18分钟)5.(氧气含量的测定)(2014年烟台)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装置一装置二(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5mL15mL9mL15%(2)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列举两条)铜粉的量不足未待装置完全冷却至室温就读数。归类总结:测定原理:用磷或铜将一定体积空气中的氧气消耗掉,测定剩余气体的体积。注意生成物不能是气体实验结论:氧气约占空气总体积的1/5测定结果偏低的原因:(1)装置漏气(2).药品量不足(3)未等装置完全冷却就读数变式训练:下列装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C)列表总结(学生先自主思考——集体交流)发生装置的选择及依据发生装置选择依据反应物的状态固态固态+液态反应条件加热不加热收集装置的选择及依据(依据:气体的密度和在水中的溶解性)收集装置收集方法向上排空气法向下排空气法排水法排空气法(干燥)排水法(纯净)适用条件或方法密度比空气的大、无毒密度比空气的小、无毒难溶于水不和水反应密度大:长进短出;密度小:短进长处短进长出(空气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29)排水法收集氧气时机大显身手(小组合作拼图——展示)(10分钟)达标检测(5分钟)1.(2014•潍坊)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成分的是(A)A.二氧化硫B.氮气C.氦气D.二氧化碳2.(2014武汉)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完成如下图所示两个实验。已知所用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②点燃酒精灯加入铜丝,可观察到铜丝有红色变成黑色;③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24mL;④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⑥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1/5体积的氧气。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C)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③④⑤⑥3.(2014烟台)2013年6月3日,吉林省德惠市某公司发生火灾引发液氨泄露并发生化学爆炸,造成重大伤亡。液氨是液态的氨气,常温下,氨气(化学式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请回答:ABCDE(1)写出上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a分液漏斗;(2)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上图中的A(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应选择的是C。(3)在实验室内制取取一瓶相对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制取装置为B和D,用该装置制氧气所用药品是双氧水和二氧化锰学情分析本单元主要研究的知识,在日常生活中学生是有丰富的感性认识的。通过小学自然课、初中生物七年级上册第六章——绿色植物的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下册第十章第四节——人体内的气体交换的探究活动:呼吸时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变化以及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对我们吸入的空气和呼出的气体有什么不同”的探究,学生对空气又有了一定的理性认识,因此,可从学生已有的直接经验和知识背景出发架构新的知识体系。学习了课题1之后,学生会对氧气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如在空气中的含量、如具有支持燃烧的性质,但这还不是系统地对物质性质及相关反应的认识,气体的制取对学生来说尚属首次,知识点上是空白。因此教师要在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知识的同时创设好教学情境,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欲,从具体物质入手为学生们展现学习、研究物质的基本模式——及研究物质就是要研究它们的性质、制法、用途、存在等,性质包括物理性质化学性质两个方面,制法包括实验室制法工业制法两个方面,化学性质必须通过相关的化学反应来认识,为今后的化学学习提供样式和范例。在教给氧气制法的同时,教给学生制取一种物质时对方案的最佳选择原则:即原料条件的最佳经济效益原则;过程方法的最简便易行原则;色环保原则,为今后解决相关问题确立正确的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评价任何一个实验方案要从利弊两个方面进行不可绝对化。同时指导学生掌握进行科学探究必须具备的化学实验技能。根据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来看,学生对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实验和实验室内制取气体装置的选择理解的不够系统。效果分析教师情况:本人是一位从教多年的教师,教材把握能力、课堂驾驭能力较强,教学风格严谨,在课堂上坚持以学为主,注重对学生学习方法的指导,注意引导学生及时总结学习规律,师生关系融洽。学生情况:学生的总体表现还是不错的,学生思维活跃,回答问题条理清楚,能够按照老师的要求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之间能积极协作,共同完成小组内学习任务。课堂气氛不够活跃。教学优点:这是一节复习课的常态课堂,教学准备充分,教师的教学思路清晰,课堂流程条理,注重知识的归纳整理、学习方法的总结,利于学生系统掌握知识。本节课将多媒体课件和学案教学结合,利用知识网络指导学生的学习,重点把握准难点突破好。课堂容量大,学习效率高。大显身手环节设计新颖,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很好的调节了复习课沉闷的氛围,又让同学们在合作交流中掌握了知识。整个教学过程体现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理念。从最后的学生达标率来看,教学效果还是很好的,全班56名同学,有25人的最后达标题全对。建议措施: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学生的评价不很到位,大显身手环节分组练习时,根据反应原理选择装置时,按原理1和原理3一组,按原理2和原理4一组。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个别不太恰当的说法。教材分析教材选择了空气作为初中化学中接触气体这一类看不见摸不着的物质知识的开端,不仅承接了小学对空气知识的介绍,更重要的是它与人类的生活关系最为密切,是人类不可离开的天然物质,通过对空气的认识和了解,可以比较顺利地进一步引导学生进入化学世界来探索物质的奥秘。同时,本节内容也承担着相应方法教育的重要使命,对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提升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空气中氧气含量测定部分承担着培养学生方法学习的重要作用,即学会从性质不同的混合物中测定某一成分的含量,利用这一科学探究环节可以培养学生定量研究化学问题,以及科学认识和控制误差的意识。分离液态空气这部分知识充分体现了方法教育的意义。在进一步强化物质分类观的同时,培养学生分离提纯混合物可以更好地为人类社会服务的思想。通过关注空气质量,有效地进行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通过对比观察物质在空气、纯氧中燃烧的不同现象,使学生认识到氧气浓度对反应的剧烈程度有影响,氧气浓度越大,反应就越剧烈。并引导学生认识到物质的浓度可以影响化学反应的剧烈程度,人类根据需要,通过对化学反应的控制,可以趋利避害。在“自然界中的氧循环”的教学中,一方面使学生感悟到氧循环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同时要关注对学生社会责任感的培养。使学生认识到要高效、循环利用资源,努力实现资源利用的“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课程标准提出:“日常生活和生产中选取学生熟悉的素材,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活动,认识物质及其变化。用五彩缤纷的化学物质和丰富多彩的化学变化,让学生体验化学美。通过本主题的教学,使学生认识学习化学的重要意义。”氧气作为学生第一个接触的具体学习制法、性质的物质,承担的正是这样的作用。氧气对学生来说是一种非常熟悉的气体,所以把氧气作为学习物质性质和结构的起始点,为进一步揭示物质的微观结构提供事实材料。教材从氧气的制法入手,并介绍了学习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最后得出氧化反应、氧化物的概念,层层深入,符合初中学生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认知规律和建构主义教育论的认知规律。氧气的实验制法是初中阶段学生接触的第一种物质制备的方法,它承担着物质制备思路的梳理以及方法指导的重大意义,通过药品选择、条件选择、发生及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层层递进的思考,可以帮助学生建立起一般物质制备的思路,使学生逐步认识到化学在研究物质、改造物质、应用物质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氧气的性质研究也是学生第一次系统完整的学习一种物质,为今后其他物质性质的学习打下了大厦的基石,因此,应该给学生建立起研究物质性质的一般方法和思路,特别要注意从物质分类的角度来对物质的性质进行研究这一方法的指导。评测练习巩固反馈1.(空气的组成)(2014年岳阳)下列关于空气的说法正确的是()A.空气是一种纯净物B.空气中的氧气支持燃烧,所以氧气是一种常见的燃料C.空气中的稀有气体没有任何使用价值D.空气中的氮气可作为生产氮肥的原料2.(氧气的性质)(2014昆明)下列实验现象描述不正确的是()

A.红磷在空气中燃烧产生大量白烟B.碳在氧气中燃烧产生苍白色火焰

C.铁丝在氧气中剧烈燃烧,火星四射D.镁在空气中燃烧,发出耀眼的白光,生成白色固体3.(空气质量)(2014•莱芜)PM2.5是指大气中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是造成灰霾现象的罪魁祸首。下列措施不能有效减少PM2.5排放的是()A.减少燃煤量,使用清洁能源B.控制机动车污染的排放,提升燃油品质C.多部门齐抓共管,减少扬尘污染D.建立区域联合机制,发表大气雾霾预警信号4.(氧气的性质)(2011烟台)下列关于氧气的说法错误的是()A.工业上可以利用分离液态空气法制氧气B.氧气供给呼吸,它和体内物质发生了缓慢氧化C.夏天鱼池内开启增氧泵,说明温度升高,氧气的溶解性增大D.物质和氧气发生的反应是氧化反应重点突破5.(氧气含量的测定)(2014年烟台)实验是科学探究的重要方法。如图是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实验的两套装置图,请结合图示回答有关问题。(1)根据下表提供的实验数据,完成下表硬质玻璃管中空气的体积反应前注射器中空气体积反应后注射器中气体体积实验测得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25mL15mL9mL(2)若实验测得的结果偏小(氧气的体积分数小于21%),可能的原因有哪些?(列举两条)6.变式训练:下列装置不能用来测定空气中氧气含量的是()7.列表总结发生装置的选择及依据发生装置选择依据收集装置的选择及依据(依据:气体的和在水中的)收集装置收集方法适用条件或方法达标检测1.(2014•潍坊)下列物质中,不属于空气成分的是()A.二氧化硫B.氮气C.氦气D.二氧化碳2.(2014武汉)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完成如下图所示两个实验。已知所用实验装置气密性良好。关于该实验,有如下说法:①红磷熄灭并冷却后才能打开弹簧夹;②点燃酒精灯加入铜丝,可观察到铜丝有红色变成黑色;③停止加热后即可读出注射器内气体的体积约为24mL;④实验取用铜丝质量的多少不会影响实验结果;⑤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是混合物;⑥两个实验均能证明空气中约含1/5体积的氧气。其中正确说法的个数有()A.①②③B.④⑤⑥C.①②⑤⑥D.③④⑤⑥3.(2014烟台)2013年6月3日,吉林省德惠市某公司发生火灾引发液氨泄露并发生化学爆炸,造成重大伤亡。液氨是液态的氨气,常温下,氨气(化学式NH3)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易溶于水,密度比空气的小。实验室常用氯化铵固体与碱石灰固体共热制取氨气。请回答:ABCDE(1)写出上图中指定仪器的名称:a;(2)制取氨气的发生装置应选择上图中的(填字母,下同),收集装置应选择的是。(3)在实验室内制取取一瓶相对纯净的氧气,应选用的制取装置为,用该装置制氧气所用药品是课后反思对于本节复习课,在课前我做了充分准备,采用了多媒体课件和学案教学结合,利用知识网络指导学生的学习,注重引导学生对知识的归纳整理、学习方法的总结,课堂容量大,从最后的学生达标率来看,全班56名同学,有25人的最后达标题全对,教学效果还是很好的。课前,我考虑到复习课的学习气氛会很沉闷,所以在做第一次课堂练习时,我采用了用大屏幕投出,学生抢答的设计,在最后一组练习时,设计了小组合作张贴装置图并进行成果展示的方法,这一点,是我最得意之处,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既很好的调节了复习课沉闷的氛围,又让同学们在合作交流中掌握了知识。整体来看学生的总体表现还是不错的,学生思维活跃,回答问题条理清楚,能够按照我的要求顺利完成教师布置的学习任务,小组成员之间能积极协作,共同完成小组内学习任务,最后都能进行汇报展示。经过课后的评课和自己观看教学录像,我感觉在以下方面还需要再改进:自己的课堂语言不够生动;课堂气氛不够活跃;对学生的评价不很到位;大显身手环节分组练习时,根据反应原理选择装置时,按原理1和原理3一组,按原理2和原理4一组;若时间允许四个原理都进行选择粘贴更好;学生回答问题时,教师要注意及时纠正个别不太恰当的说法;板书几乎没发挥作用。课标分析本单元知识《新课程标准》身边的化学物质部分,无处不在的自然现象,蕴涵着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丰富素材。引导学生认识和探究身边的化学物质,了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