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1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2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3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4页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积累一些文言实词、虚词。2、了解及写作背景。知人论世,便于理解丰富微妙的思想感情。〖能力目标〗1、重视诵读,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逐步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2、理解文章的意境和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感知写景类文章中思想感情的能力。3、提高学生初步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情感目标〗感受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达观处世的从容心态。【教学重点】引导学生感受作品优美的意境,体会作品中流露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理解“闲人”的含义。【教学方式】诵读教学法。【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月亮总会引起人们的无限遐思,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借月抒怀,你能列举一些咏月的诗句吗?……李白有“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我寄愁心与明月,随君直到夜郎西”,这些诗句表达了思乡、伤己、念友之情。今日我们学习的《记承天寺夜游》在咏月诗文中别具一格,让我们一起欣赏。(板书文题)二、、写作背景简介苏轼(1036~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宋朝眉山人。少时即博通经史,长于写文章。宋仁宗嘉佑二年(1057)中进士。神宗时,因为反对王安石创行的新法,而招致政敌的弹劾,借口讽刺新法的诗句,横加“讪谤朝政”的罪名,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乌台诗案”。出狱后,被贬为黄州团练副史。元祐中旧派执政,苏轼被召回京城作翰林学士、礼部贡举等官,不久因与旧派政见有分歧,再次外调杭州。经圣元年(1094)。新派再起,苏轼又一再被贬,最后贬为琼州(今海南省)别驾。苏轼是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工诗擅词,散文汪洋恣肆,有“雄视百代”的称誉。《记承天寺夜游》写于他被贬,谪居湖北黄州之时。三、整体感知1、指导学生朗读:⑴读准字音:相与(yǔ)藻(zǎo)荇(xìnɡ)⑵读出节奏: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教师须提醒学生要根据句子意思划分朗读停顿,不要把句子的意思读破,领字后面需有一个小的停顿。2、学生对照解释,口头翻译课文,整体感知文意。⑴学生独自翻译课文,划出疑难句。⑵同桌之间讨论交流,教师巡视指导。教师提示一些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理解文句。①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念,想;遂,于是,便;至,到。想到没有人与我同乐,于是到承天寺去找张怀民。)②相与步于庭中。共同,一起③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盖,原来。月光照在院中,如水一般清明澄澈,水中有水草纵横交错,原来是竹子、柏树的影子。四、品味课文1、这篇文章运用了几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抒情2、叙述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3、找出文中描写月色的句子。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4、是怎么描绘月色的?运用了什么修辞方式?有什么作用?从中可看出这幅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绘景修辞作用特点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比喻生动形象如临其境皎洁、澄清、透明5、全句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请分析这样写的妙处。明确:先写月色,“积水空明”,一泓积水清澈透明,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明;继写水中之物,“藻、荇交横”,纵横交错,摇曳生姿,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清;最后点出“盖竹柏影也”可以推想见月色之浓。夜游因月而起,处处扣月;写月又不浓墨重彩,而是轻点几笔,境界全出;写月,不明写,而从竹柏影入手。无疑是咏月的丹青妙手,这一幅月夜小景确实美妙绝伦。6、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的情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耳。”7、文中结尾句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情感?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五、难句解疑揣摩下列句子,分析句中流露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1、月色入户,欣然起行。2、念无与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3、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4、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明确:1、见“月色如户”,则“欣然起行”,欢欣之情,溢于言表。2、含有知音稀少的憾意,“寻张怀民”,张怀民才是他赏月的相知好友。3、相知好友相携同步漫游赏月,流露出十分恬适的心情。4、考虑当时的处境。“闲”相对于“忙”来说的,由于贬官谪居,自然不像在京城时公务缠身。一个“闲”字包含着几多感慨,有贬谪的悲凉,失意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还有悠闲赏月的欣喜。六、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2《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与反思教材分析:本单元的课文以自然山水为主题,课文均为文言文,这些模山范水的文章都具有情景交融的特点,除了学习文章写景的方式,品味诗文优美的意境,还必须了解的情感,这是深入领悟景物意蕴的一把钥匙。景是情的载体,情是景的灵魂。学习本课感受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豁达乐观心态。学情分析:经过初一一年的学习,学生已经积累了一定量的文言词语,也掌握了一些学习文言文的方式,但是我所任教班的学生语文基础较差、学习主动性不强,思考问题的能力较弱,本课要求在了解苏轼遭遇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的经历后对文中“闲人”一词的理解可能难度较大。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结合解释,理解课文内容,识记常用的文言词语。2、了解和写作背景。3、整体把握文章内容。4、领悟简洁妙的写景抒情的写法。过程与方式目标1、朗读以至成诵,在读的过程中把握文意,品味文章描写月色的语句,体会其清幽宁静的意境和表达的的情感。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结合文章的创作背景,品读“闲人”含义,感受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情怀,学习他面对逆境时豁达乐观的心态。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分析文章对月色的描写并体味其意境。教学难点:理解闲人含义,体会乐观旷达的心境。教学过程:一、导入古往今来,有许多文人墨客睹月思人,借月抒怀,留下了诸多吟咏月的名篇佳句,你能列举一些吗?它们都表达了怎样的情怀?今日让我们一起学习《记承天寺夜游》,体会大文豪苏东坡面对挫折时的微妙复杂的心境。二、及写作背景简介三、朗读课文,对照解释,借助工具书,整体感知文意。1、设置背景音乐,教师范读课文,学生听读,注意把握字音、节奏。2、自主学习后同桌讨论交流疑难字句(圈点勾画),教师提示重要词语,帮助学生疏通文意。重点字词:户欣然念无与为乐者遂至相与空明交横盖闲人四、合作探究(每个大组讨论一个问题,第二大组讨论第2、3题)涵泳品味写景的妙处1、是怎么描写月色的?用“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无一“月”字,而又无一字不在写“月”:由积水想见月色之明,由水中藻荇写出月色之清,夜风轻拂,竹柏疏影横斜摇曳生姿……轻笔点染,境界全出,一幅皎洁空灵、清丽淡雅的月色图呼之欲出。体悟思想情感2、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3、文中哪些句子流露出的情感?设置此环节在于引导学生深入研读文本:从被贬官的郁闷,到见月色入户的“欣然”,到无人同乐的失落,再到寻张怀民的喜悦,怀民亦未寝的心有灵犀,赏月的闲适,暂忘愁苦,逆境中聊以自,感悟人生哲理表现了的旷达胸怀。4、你是怎么理解文中“闲人”的含义?这个问题对学生很有难度。提示:第一注意夜游的时间:元丰六年(被贬官已经四年,有职无权),第二联系最后三句“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和见“月色入户,欣然起行”,这样学生就会比较容易的想到闲人的两层含义:被闲置的人和具有闲情雅致的人,同时理解了在面对人生逆境时的旷达胸怀。表现虽遭贬谪仍强作轻松愉快的复杂心情。既有由赏月咏月而发的自豪自,又有为“闲人”的境遇而生的惆怅和苦闷。五、课堂背诵及小练习六、课堂小结苏轼在《自题金山画像》中写道:“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在逆境中怨天尤人者多,苦中作乐者少,苏东坡的可贵之处,不仅在于他的才华横溢,更在于他坚毅、豁达的性格。请以“月”为话题写一篇作文。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苏轼叙事:寻友赏月写景:(积水)月色(藻荇)竹柏比喻抒情、议论:闲人旷达胸怀教学反思:这节课根据我班学生的特点由浅入深,从字词文意到品赏体悟,紧扣文本,又有所拓展,学生学有所得。自学质疑、小组讨论的方式教会学生深入文本理解文章;知人论世的方式则教会学生更好的理解文章内容和思想。练习巩固的环节则针对学生的基础较差的现实,通过不断的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通过这一课的学习,学生不仅感受到了月夜美景、领悟到苏轼写景之妙,更感悟到了苏轼乐观、豁达的人生态度。不足之处是背诵没有当堂完成。《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把握文章内容。2、积累:掌握重点词句的含义,学习景物描写的方式。3、感悟:抓住关键词句,联系写作背景,领悟豁达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诵读、积累。【教学难点】深入理解微妙复杂的心境,领悟豁达的人生态度。【教学方式】1、朗读法:引导学生朗读,感知文章内容,体悟微妙复杂情感。2、想象体验法:想象体验,用诗意的语言描绘月色之美。3、知人论世法:结合身世和写作背景理解文章所表达的情感。【设计理念】本着“长文短教,短文深教”的方式,抓住游记散文的特点,让学生在反复诵读、想象体验、知人论世的过程中深入领悟微妙复杂的情感。【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走近作品1、由国庆旅游的话题导入。2、走近,知人论世。3、走近文题。请同学们看文章的题目,你从题目中获得了哪些信息?二、感——朗读课文,整体感知1、读准课文。⑴指名朗读,检查预习。①读准字音②读准节奏⑵聆听范读。⑶学生自由大声朗读。⑷全班齐读。2、读懂课文。⑴疏通文意。①重点字词②重点句子⑵根据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再朗读一遍课文,要读得顺畅、明白、有感情。三、赏——同游承天寺,赏庭中月色1、文章叙事部分叙述了什么事?为什么要去承天寺找张怀民一起赏月呢?2、苏轼与张怀民这对好友漫步在承天寺的庭院中,看到了什么景物?景物有什么特点?面对如此美景佳句,请同学们闭目想象当时庭院中的景象,感受文字绘成的“画面”,用你喜欢的方式或者用“步于中庭,目光所及,……”这样的句式来描绘月景图,品析文章写景的妙处。四、品——走进苏轼,品月下情怀1、面对此情此景,同为贬谪之人的苏轼和怀民,他们发出了怎样的感慨?找出课文原句,这句在句式上有何特点?2、你觉得文中哪个词最能表达苏轼的感慨?怎样理解这个词语?五、归纳小结,收束全文1、根据板书,齐背全文,让经典常驻心间。2、结束语:明月不老,经典永远不朽;明月不老,神永远年轻。面对生活的风雨坎坷,请常常读一读苏轼,愿我们的心灵永远澄澈明净,愿我们的人生更加豁达乐观。六、作业设计1、请练笔:面对承天寺这轮空灵的明月,面对豁达的苏东坡,你想说些什么?请写一写自己的感悟,150字左右。2、请选读:①余秋雨:《苏东坡突围》;②林语堂:《苏东坡传》;③东方龙吟:《万古风流苏东坡》。附: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苏轼《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叙事:寻友赏月乐观旷达写景:庭中月色闲人抒情:月下抒怀伤感悲凉《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4教学目标: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2、掌握常用文言词语,理解课文大意。3、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4、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及写景抒情的方式。教学重点:1、反复诵读,形成语感。2、品味文中的优美语言,理解作品意境,体会文中蕴含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学习本文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式及写景抒情的方式。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用具:月夜图片、多媒体预习要求:1、解决生字词注音;2、看解释、查工具书试翻译课文;3、查资料了解苏轼的生平及《记承天寺夜游》的写作背景。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投影月夜图作为背景,播放钢琴曲《春江花月夜》。(由图片及音乐营造一种浓浓的学习氛围,从而引入课题。)音乐很美,景色也很美,下面让我们跟随着这优美的旋律,踏着这融融的月色,一起来赏析苏轼的写月名篇《记承天寺夜游》。二、整体感知。1、明确学习目标(投影幻灯片2,学生齐读目标,教师再作强调。)2、简介苏轼的生平及写作背景。(主要由学生根据搜集的资料介绍,重点是了解本文的写作背景;然后由老师点评、补充。)3、请个别学生作示范性朗读,然后让学生互相点评。4、听录音范读课文,要求学生在听的过程中注意:a、朗读的节奏b、体会的思想感情5、组织学生以4人小组为单位,对照解释,借助工具书,合作翻译全文。6、以小组汇报的形式,把在讨论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无法理解的字、词、句提出来,在堂上共同解决。(方式:质疑——解疑)7、以练习的方式,检查学生对文章内容的理解及掌握程度。(投影幻灯片4)a、解释下列加点的词,并说说该句的意思。⑴月色入户窗户⑵欣然起行高兴地⑶念无与为乐者思考、想到⑷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于是、就⑸相与步于中庭共同、一起⑹庭下如积水空明清澈、透明⑺水中藻、荇交横交错纵横⑻盖竹柏影也原来⑼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是罢了b、试比较下列两组句子中加点字的意思是否一样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遂至承天寺盖竹柏影也但闻屏障中抚尺一下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三、研读及赏析。1、文章开头部分交代了哪些要素?(幻灯片6)明确:时间:元丰六年十月十二日地点:承天寺中庭人物:“我”和张怀民事情的起因:月色优美2、文章是怎么描绘月色的?试把文章中写月的句子找出来读一读,并说说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3、你觉得笔下的月色具有什么特点,给你怎样的感受?请简要谈谈。(提问点评后投影幻灯片7并插入板书,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该部分。)月光如水皎洁空灵4、探究:在写景的基础上我们来续写一句,大家看哪句合适?为什么?(学生分组讨论后提问。)——幻灯片8(a、丛中蛙鸣不断。b、村中狗吠鸡鸣。c、几处纳凉人笑语阵阵。)明确:这3句,任何一句续在后面都不合适,破坏了文中宁静幽闲、清丽淡雅的气氛。6、文章的最后一句流露出怎样的思想感情?请结合当时的写作背景具体谈谈自己的想法。(提问明确后投影幻灯片9并插入板书,然后有感情地朗读该句。)明确: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自我排遣的达观7、你认为文中的“闲人”包含了哪两层意思?(幻灯片10)明确1、指具有闲情雅致的人2、包含了郁郁不得志的悲凉心境。四、小结。(幻灯片11)在这篇文章中以诗一样的笔触描绘了月色之美,创造了一个清冷皎洁的意境,同时也流露出遭贬生涯中自我排遣的特殊心情。它好像一首清冷的月光曲,每一个音符都闪耀着银色的寒光,都倾诉着皎洁而悲凉的情怀;同时也表达了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五、拓展延伸。在描绘“承天寺”月夜下的景色时,写得十分出色。坚信在你们的身边也不乏这样的月夜美景。试采用文中借景抒情的写作手法,发挥你们丰富的想象力,描绘月夜下你们认为最迷人的那一刹那。(要求学生用5分钟左右进展开讨论,然后在书面上起草,10分钟以后,老师一些写得比较好的同学在班上宣读,进行美文共赏。老师可作适当的点评。)六、布置作业。1、把拓展延伸的练习“月夜下那最漂亮的一刹那”重新修改并续写完毕。2、背诵并默写《记承天寺夜游》。3、收集有关写月的著名诗句及篇章,并作好摘录。附:板书设计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抒情:赏月的欣喜贬谪的落寞潇洒、达观自我排遣的达观《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5教学目标1、诵读:熟读成诵,读出文章韵味。2、积累:掌握文中重点字词句的含义。3、感悟:感受的特殊心境,领悟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难点1、诵读、积累。2、感受的特殊心境,领悟的人生态度。教学方式诵读法、竞赛法,合作探讨。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简介(略)二、研读课文(一)初读课文1、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出停顿,读出节奏。提示:(1)念/无与无为乐者,遂/至承天寺/寻/张怀民。(2)怀民/亦未寝,相与/步于中庭。(3)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2、学生听录音要求:听准读音,听出停顿和节奏,听懂的感情。3、学生有感情地齐读课文。(二)、再读课文要求:学生结合解释,译读全文,掌握文中重点字词的含义,理解句子的意思。学生分组竞赛。(生译读,师巡回质疑)抢答题(一):解释下列加点字词的含义(1)念无与为采者:(思考、想到)(2)遂至承天寺:(于是、就)(3)怀民亦未寝:(睡)(4)积水空明:形容水的澄澈。(5)盖竹柏影也:原来是(6)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罢了)抢答题(二):翻译下列重点句子(1)念无与为乐者想到没有可以交谈取乐的人。(2)庭下如积水空明庭院中的月光像一泓积水一样清澈透明。(3)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水中水藻,荇菜纵横交错,原来是那绿竹和翠柏的影子。(4)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只不过缺少有像我们这样清闲逸致的人罢了。师:通过彩的竞赛,我们初步读懂了课文。个别朗读开始。(三)、三读课文,与文本对话。1、生默读课文,并思考抢答题(三):先思考,后分组讨论,再抢答。(1)找出本文写景的句子,说说写出了景物的什么特点?(2)“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抒发了怎样的感情?(四)四读课文,反复诵读,读出感情。三、课堂小结(略)四、拓展、积累师:月在古诗里给人的感觉就是温柔多情的。要么是谦君子,要么是窈窕淑女;要么象征着团圆;要么暗示着分离,给人的感觉是一种淡淡的柔弱的清凉的味道?而这正迎合了文人的雅兴和追求平淡的心理,所以文人学者们常借月抒怀。你能说出有关描写月亮的诗句吗?教师预设答案:1、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什么时候照我还。——王安石2、海上升明月,天涯共此时。——张九龄3、举杯望明月,对成三人。——李白4、我寄愁心寸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李白五、作业请同学们也来写一段景色描写,不要直接出现写自己的心情的词语,但要能够让读者通过阅读你的描写看出你的心情,或是愉快的,或是郁闷的,等等,要体现“一切景语皆情语”。《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6教学目标: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2.学习抓住特征描写景物的方式。3.品析句子,体会的思想感情。教材分析:本文是一篇简短的文言文游记。文章情思如水,汩汩而流,语句清新,描写月色如诗如画,语言凝练含蓄,饶有余味,言简意赅,比喻当,情景交融,内涵丰富,是一篇不可多得的佳作,需要学生好好体会其中的漂亮之处。教学设想:学生自主探究和合作学习相结合,教师作一般性的引导。在课堂上要通过朗读的多种方式,理清文章内容,把握重难点。在理解语句的基础上让学生翻写成优美的散文。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在夜深人静、皓月当空的夜晚,月光如流水般洒落大地,一切都像笼着轻纱,若隐若现,连坚实的大地似乎也溶成了一片浮动的云烟。面对如此美景,你是否想出门欣赏一番?今日我们来学习苏轼的一篇文章《记成天寺夜游》,看看苏轼在漂亮的月色中会发出怎样的人生感慨。二、整体感知文段1.给学生放范读,根据范读,纠正自己的读音,确定朗读节奏。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同桌之间互听,交流。3.请学生给大家读一遍,师生一起点评,全班齐读课文。4.质疑:把预习中遇到的问题提出,同学解答,全班共同关注、探讨。户:门;遂:于是;盖:大概;但:只是;耳:语气词5.放音乐《二泉映月》,请同学朗读描写月色的文段,其他同学品味月色描写,试用自己的话复述出来。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三、合作探究1.为什么想着在初冬的夜里走出户外?一方面被贬,心情郁闷,想出去走走,另一方面因为月色很美,想去赏月2.是怎么描写月色的?(去一去关键词,品修辞)绘景:月色-积水空明,竹柏-藻荇交横把”如”、”盖……也”去掉,和原文相比,句子的意思有无改变?变了。原文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如临其境3.月夜图有什么特点?给人怎样的感受?(添一添,品意境)皎洁、空灵、清丽、淡雅在”庭下如积水空明,水中藻、荇交横,盖竹柏影也。”后加上”丛中蛙鸣起V,空中流萤飞舞,寺中人语喧哗,院外狗吠连绵。”一段话,好不好?不好。改变了原文明净幽闲,清丽淡雅的味道。4.文中哪些句子表达了的情感?“月色入户,欣然起行”,“何夜无月?何处无竹柏?但少闲人如吾两人者耳”5.文章结尾句流露出怎样的情感?贬官的悲凉、落寞,赏月的欣喜,自我解嘲的达观四、小结:《记承天寺夜游》这篇文章通过对庭中优美月色的描绘,让我们感受到苏轼爱生活、追求美好事物的执着,面对逆境达观处世、潇洒人生的难能可贵。五、能力扩展:一切景语皆情语,看图写景抒情。六、板书设计:《记承天寺夜游》教学设计7【教学目标】1、重点词、句的理解与翻译。2、品味文中意境优美的写景句子,学习景物描写的方式。3、感受学习苏轼豁达的人生态度。【教学重点】品析写景语句并体味意境。【教学难点】体会的人生态度。【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