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高中化学必修二说课稿
元素周期表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专家、评委大家好:我说课的课题是《元素周期表》。
-说教材
1.教材地位和作用
《元素周期表》是人教版教材高一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一节内容。
本章以元素周期表和元素周期律为框架,先介绍元素周期表,再通过一些事实和实验归纳元素周
期律。
本节从化学史引入,直接呈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在学生了解一些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示意图的
基础上,以周期表的纵向结构为线索,以碱金属和卤族元素为代表,通过比较原子结构(电子层数,最
外层电子数)的异同,突出最外层电子数的相同;并通过实验和事实来呈现同主族元素性质的相似性和
递变性。帮助学生认识元素性质与原子核外电子的关系。在此基础上,提出元素性质与原子核的关系,
并由此引出核素和同位素的有关知识。
根据本教材的结构和内容分析,根据《新课标》,本节内容要求达到“能结合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
认识元素周期律,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的关系;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
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结合《新课标》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2.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①.能描述元素周期表的结构,知道金属、非金属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
②.在初中有关原子结构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元素原子核外电子排布。
③.通过有关数据和实验事实,了解原子结构与元素性质之间的关系。知道核素的涵义:认识
原子结构相似的一族元素在化学性质上表现出的相似性和递变性。
(2).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查找元素周期表发现史,学会运用查阅资料获取信息。
②.培养学生通过分析和处理数据得出结论,形成概念,发现规律的思维方法。
③.在元素周期表教学中,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学习运用以实验为基础的实证研究方法。④通
过交流讨论,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合作解决问题的意识。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①.在元素周期表的教学中,通过探究规律,体验科学探究的艰辛和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
与和谐。
②.设计多种交流和探究活动,在活动中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
3.教学重、难点
元素周期表是元素周期律的具体表现形式,是学习化学的重要工具。元素周期表在初中化学中已
有简单介绍,学生已经知道了元素周期表的大体结构,并会用元素周期表查找常见元素的相关知识,
但对元素与原子结构的关系还没有更深的理解。因此,本节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帮助学生能够从原子
结构的角度进一步认识元素周期表的实质,为学习元素周期律打下基础。综合上述原因,本节的重难
点设置如下:
教学重点:
(1).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元素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1).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及其性质的递变规律。
(2).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4.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有关实验试剂和仪器
说教法
课程改革的重点之一是实施以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的素质教育,促进教师的教学方式
和学生学习方式的变革,倡导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
教学活动是教与学的双边活动,必须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之相互促进,
协调发展。根据课程改革的要求、教育原理和我校学生的实际情况,我采用了如下教学方法:
(1)创设情景、引入课题。
从化学史引入新课,设计•些问题,如同学们你们知道门捷列夫吗?他的伟大成就是什么?门捷
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原则来排列元素的?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依据是什么?哪种依据更科学?设计这
些问题主要是创设问题的意境,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思考、去阅读、培养学生的自习能力,激发学习兴
趣,促使学生在意境中主动探究科学的奥妙。
(2)分析图表、巧得规律。
课本在本节内容中设计了许多图表,列举了一些数据,这些资源可引导学生进行推理,如P5的科
学探究完全可让学生通过回忆初中所学知识和查阅元素周期表中的有关信息进行填表,从而找出信息
中隐藏的规律,得出碱金属元素中相似性和差异性,再者P7碱金属的主要性质,从这张表中我们可以
推知结构决定化学性质,同时也影响物质的物理性质。
(3)精心设疑、实验探究。
①.改演示实验为学生实验,让学生多参与实验,一来培养兴趣,二来增强动手能力.
②.加强实验的改进与对比。如课本介绍钠与氧气时用的是用烟,可以用石棉网吗?这两种方法都
做些一下,比较其中的优劣。如课本介绍钠与水反应时,用的是烧杯,可用水槽,再用投影,以利于学
生观察实验现象,效果会更佳。
③.科学探究,诱思创新。科学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在获得结论的同时,体验科学探究的过程,了
解科学探究的方法。开展科学探究活动时,不要给学生规定框框,不要束缚学生的思维,要让学生动
手实践,学会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又从实践中发现新的问题。如将氧气、水与金属钠和钾的实验改
为探究实验。设计问题的情景,展示获取知识的过程,按“提出假设一讨论一思考一给出事实一实验
探究f得出结论”的模式进行教学,从而调动学生的内在动力,促使学生主动的探索知识。
三.说学法
本节课我在探究IA族元素原子结构与性质时,让学生学会运用对比、归纳的方法去研究问题。在
实验中培养学生相互合作、学会观察,善于动脑、主动探究、勇于创新,指导他们学会运用准确的化
学语言描述实验过程,同时增强学生从个别到一般的认识事物的规律。
四.教学程序
(1)导入新课。
展示一张元素周期表,播放有关门捷列夫的录像,提出问题。
门捷列夫的伟大成就是什么?门捷列夫开始是按照什么原则来排列元素的?现在的周期表编排的
依据是什么?哪种依据更科学?
(2)元素周期表。
[过渡]我们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给元素编号,得到原子序数。可见原子序数与原子结构间
存在什么关系?(结合P18号元素原子结构)
[过渡]下面我们再来讨论这张元素周期表。
[学生观察]元素周期表中有多少横行、纵行?
[教师]元素周期表有7个横行,每一横行称为一个周期,18个纵行,除了8、9、10三个纵行称为
VID外,其余的每一个纵行称为一族。
[提问]共多少族?(16)
[提问]把不同的元素排在同一个横行即同一个周期的依据是什么?
[学生]依据为具有相同电子层数的元素按照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排列在一个横行里。[提问]
周期序数与什么有关?
[学生]周期序数等于该周期元素具有的电子层数。
[教师]如此,我们可以得出如下结论:
[板书]周期序数=电子层数
[学生看元素周期表]
[教师]元素周期表中,我们把1、2、3周期称为短周期,4、5、6周期称为长周期,第7周期称为
不完全周期,因为一直有未知元素在发现。
请大家根据自己绘制的元素周期表,完成下表内容。
[投影]表5—11周期表的有关知识
类别周期序数起止元素包括元素种数核外电子层数
1H—He21
短周期2Life82
3Na-Ar83
4K—Kr184
长周期5Rb—Xe185
6Cs一Rn326
不完全周期7Fr—112号267
[教师]从上面我们所填表的结果可知,在元素周期表的7个周期中,除第1周期只包括氢和氮,
第7周期尚未填满外,每一周期的元素都是从最外层电子数为1的碱金属开始,逐步过渡到最外层电
子数为7的卤素,最后以最外层电子数为8的稀有气体结束。
需作说明的是:第6周期中,57号元素锢(La)到71号元素错(Lu),共15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
子层结构和性质十分相似,总称锢系元素。第7周期中,89号元素钢(Ac)至U103号元素镑(Lr),共15
种元素,它们原子的电子层结构和性质也十分相似,总称婀系元素。为了使表的结构紧凑,将全体锢
系元素和轲系元素分别按周期各放在同一个格内,并按原子序数递增的顺序,把它们分两行另列在表
的下方。在钢系元素中92号元素铀(U)以后的各种元素,多数是人工进行核反应制得的元素,这些元
素又叫做超铀元素。
元素周期表上列出来的元素共有112种,而事实上现在发现的元素还有:114号、116号、118号
元素。
[学生活动,教师板书]
[教师]罗马数字I、II、in等表示什么意思?
[学生]族序数。[教师]A、B又分别表示什么呢?
[学生]A表示主族,B表示副族。
[教师]什么是主族?什么是副族?
[学生]由短周期元素和长周期元素共同构成的族,叫做主族;完全由长周期元素构成的族,叫
做副族。
[总结]最后我们用一句话来概括元素周期表的结构:三短三长一全;七主七副VID和零。
(3)元素的性质与原子结构
我们把IA称为碱金属族,我们为什么要把他们编在一个族呢?请同学们观察碱金属的原子结构
示意图,分析碱金属原子结构的共同之处。
[思考]我们知道物质的性质主要取决于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从碱金属原子的结构可推知其化学
性质如何?是否完全相同?
[学生]由于元素化学性质与元素原子的最外层电子数密切相关,碱金属元素原子的最外层上都只
有一个电子,因此它们应该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由此可推知它们也应该像碱金属的代表物钠一样,
在化学反应中易失去一个电子,形成+1价的阳离子,并能与氧气等非金属元素及水发学生化学反应。
[教师]实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下面我们通过实验来探讨同一族元素的性质。
[实验1]将一干燥的耐烟加热,同时取一小块钾,擦干表面的煤油后,迅速的投入到热用烟中,观
察现象。同钠与氧气的反应比较。
[教师]观察钾元素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预测金属钾的性质,并与钠的性质进行比较。
[学生]钾元素位于元素周期表中第四周期,IA族,与钠元素处于同一主族,并且,它应该比金属
钠更容易失去电子,如果与水反应,应该更剧烈。
设计意图:学生主动参与实验探究,产生好奇和疑惑,议论纷纷且探究热情高涨。通过实验、观察、
分析、讨论,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同时培养学生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和语言表
达能力。
[实验步骤]分别向两只培养皿中加水至其体积的1/2,然后分别加入绿豆大小的一块金属钾和金属
钠,用表面皿盖在培养皿口上,注意观察反应的剧烈程度,记录所发生的现象。待冷却后,分别向两
只培养皿中加入2~3滴酚儆,观察实验现象。
学生动手实验,记录现象。
[思考与交流]根据实验讨论钠与钾的性质有什么相似性和不同。你认为元素的性质与他们的原子
结构有关系吗?
[学生]有关系。同一主族元素化学性质相似。且还原性增加
[教师]由上表可见,碱金属在物理性质上也表现出一些相似性和规律性。
总结
1.我们了解元素周期表的结构。
2.通过讨论周期中第一主族(碱金属)的性质和原子结构的关系,大家应该,原子的结构与元素
的化学性质和物理性质存在必然的联系。我们可以说结构决定性质,究竟事实是不是这样呢?从结构
能不能推导了元素的性质?我们将在下节卤族元素学习中验证一下。
五.教学反思
本节课的整个教学设计中,对知识本身的掌握我没有过分强调,而侧重让学生获得亲身参与探究
的体验,学会分享与合作。我相信,自主探究获取知识、应用知识的方法将使他们受益无穷,但由于
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性和学生实验能力水平的高低,可能不同类型的学生会有一定程度的差距,但只
要坚持,我想差距会缩小的。
各位评委、专家:本节课我根据高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征及其认知规律,采用直观教学和实验
探究的教学方法,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立足于学生的“学”,以学法为重
心,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索地学习,主动地参与到知识形成的整个思维过程,力求使学生在积极、愉
快的课堂氛围中提高自己的认识水平,从而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六板书设计
元素周期律
各位专家,下午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人教社高中化学必修2第一章第二节《元素周期律》(第二课时)。下
面我从六个方面说一说这节课的整体设计。
一、说教材
1、教材的地位与作用
元素周期律是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理论工具。在学生已经学习Na、Mg、Al、Fe、Cu等金属
元素的单质及化合物的性质,初步了解了原子结构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探究元素性质与原子
结构的关系,归纳总结出元素周期律,是符合学生的学习心理和认知规律的。一方面可以
丰富学生对元素的学习,另一方面可以引导他们在今后的学习中关注元素性质间的联系与
区别,对他们今后元素化合物的知识学习具有很好的指导作用。因此,本节内容在教材中
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
2、教材的重点
教学重点:
(1)元素周期律的涵义和实质。
(2)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教学难点:
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
3、教学目标
1知识和技能:
1、使学生初步掌握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
2、认识元素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元素原子核外电子周期性排布的结果,从而理解元素周期
律的实质。
1过程与方法:
1、通过元素周期律的初探,使学生学会利用图表分析处理数据和培养他们归纳的科学方法。
2、体验科学推测,实验探究的科学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
1、在元素周期律的归纳过程中,重视发现意识、让学生在发现中寻找结论,在合作中享受
成功。
2、结合元素周期律的学习,使学生树立量变到质变以及客观事物相互联系的规律
4、教具准备
教学媒体、课件;有关实验试剂和仪器
二、说教法
课前发放预习学案,让学生在课下利用教材提供的数据画图表,然后在课堂展示。引导学
生运用图表来分析总结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和元素主要化合价的周期性变化规律。
通过发挥图表作用和学生的合作交流,以达到难点的突破。
为了让学生理解元素性质与原子结构的关系,提出元素得失电子能力的探究,采用理论推
理假设,试验验证的方法突破。
三、说学法
陶行知先生说:“好的先生,不是教书,而是教学生学,教学生不仅学会,更需要教学生
会学”要使学生随老师的设问,观看多媒体课件,自学教材,分组讨论,组间评价,主动
思考,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四、教学程序
(1)交流展示,归纳总结
分小组交流展示预习成果。把学生分组,让每小组的学生拿出课前的预习作业,先小组内
讨论,选出优秀的作业,进行视频展示。把1〜18号元素原子核外电子的排布、原子半径、
主要化合价的折线图,通过视频展示,小组交流、讨论,发现1〜18号元素的内在联系和
变化规律。
结论: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核外电子排布、原子半径、化合价等元素的性质呈周期性变
化。这个规律叫元素周期律。
元素周期律的内容:元素的性质随着原子序数的递增呈周期性的变化。
元素周期律的实质:元素的性质周期性变化是元素的原子核外电子排布呈周期性变化的
必然结果。
(2)学生活动,分组实验
(提醒学生操作过程中要注意的问题以及重点观察的实验现象)
通过钠、镁、铝与水或酸反应的实验现象及其最高价氧化物对应的水化物碱性的强弱,推
断出钠、镁、铝的金属性的强弱
结论:金属性强弱顺序Na>Mg>Al
⑶、投影
性质SiPSCl
非金属单质与氢气反高温磷蒸气与氢气能反须加热,反应可光照或点燃
应的条件应逆
氢化物的稳定性SiH4见空气PH3可以用热的玻H2s加热到1000C加热只有
自燃璃棒引燃300℃分解0.01%分解
最氧化物对应水化物H4SiO4H3P04H2S04HC104
的酸性弱酸中强酸强酸比硫酸更强
结论:非金属性强弱顺序Si<P<S<Cl
(4)总结论
NaMgAlSiPSCl
从左到右金属性逐渐减弱,非金属性逐渐增强
(山量变到质变的规律非常明显,对学生进行辨正唯物主义教育)
最后扩展提高:不仅从Na到C1元素性质呈周期性变化,其他元素也不例外,这就是元素
周期律。
(5)巩固新课,布置作业
五、板书设计
化学键第一课时说课稿
各位评委大家好!
今天我给大家说课的内容是高一化学必修2第章第三节《化学键》的第一课时离子
键,望大家批评指正。
我准备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设计的程序,
教学流程,板书设计和教学评价九个方面来给各位评委阐述。
一■、教材分析
本节的离子键内容,是在学习了原子结构、元素周期律和元素周期表后在原子结构的
基础上对分子结构知识的学习,目的是使学生进一步对物质结构理论有一个较为系统的认
识,从而揭示化学反应的实质,也为今后更深层次的学习化学奠定基础。
教材是通过复习初中学过的活泼的金属钠跟活泼的非金属单质氯气起反应生成圈子化
合物氯化钠的过程,对这段知识进行复习,同时予以拓宽加深,然后在此基础上提出离子
键的概念,并引出电子式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本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包括两点:①离子键;②电子式的书写及用其表示离子化合
物的形成过程。
二、学情分析
本节教材涉及的化学基本概念较多,内容抽象。根据高一学生的心理特点,他们虽具
有一定的理性思维能力,但抽象思维能力较弱,还是易于接受感性认识。初中化学中已经
介绍了离子的概念,学生也已经知道Na+和C「由于静电作用结合成化合物Nad,又知道
物质是由原子、分子和离子三种微粒构成的,但并没有涉及离子键的相关概念。
三、教学目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并结合《新课标》的内容标准:认识化学键的含义,
知道离子健的形成。我确定了以下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离子键的概念;
(2)掌握离子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
过程。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会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学生能掌握由个别到一般的研究问题的方法;从宏观到微观,从现象到本质的认
识事物的科学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激发学生探究化学反应的本质的好奇心;
(2)通过离子键的形成过程的分析,学生可以获得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
根据知识本身的难易程度再结合学生的理解水平和我对学习内容的理解,我确定了以下教
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1.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概念。
2.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教学难点: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五、教学方法:
根据教材内容我将运用实验演绎法,归纳总结法,提问引导法来实施教学。我将在课
堂上引导学生使用讨论总结,板书演绎,习题巩固的学习方法来学习,以达到更好的教学
效果。
六、教学程序:
提出问题f实验(钠和氯气的反应)一进行表征性抽象一再进行原理性抽象一得出结
论(离子键的定义)一离子键的实质一离子化合物的概念一构成离子键的粒子的特点一电
子式书写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f实例f反思与评价程序进行教学。
七、教学流程:
1、新课引入:
引入问题,请同学思考:
【设问U:(1)我们目前已经发现了一百多种元素,而物质的种类为什么远远地多于元
素的种类呢?
(2)构成物质的粒子有哪些呢?请举例说明
通过问题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教学情境。
2、新课教学:演示金属钠与氯气的反应的实验。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学科,通
过实验演示从而激发学生的兴趣,调动他们的积极性。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思考
【设问3:金属钠与CL能够发生剧烈反应生成NaCl,它们为什么可以发生反应呢?我们
现在从微观角度来分析该反应经历了怎样的变化过程?首先:
(1)请同学们写出Na和C1原子结构示意图;
②分组讨论:
a两种原子要达到稳定结构,它们分别容易发生什么变化?
b.当它们变化后又会有什么相互影响呢?
接着引导学生运用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解释NaCl的形成,并引出离子键的概念,分析其成
键本质,相互作用等。从原子结构入手,从宏观到微观培养学生抽象思维能力、合作意识、
分析综合能力。由于离子键的概念比较抽象,用电脑演示离子键形成的过程并设计成动画,
能很好地帮助学生理解离子键的形成及概念。
3、组织讨论从产物NaCl和其他常见的离子化合物中元素所在元素周期表中的位置来组
织学生进行分组讨论构成离子键的物质。之后,由小组派代表发表小组讨论的结果,最后
由我来评价总结。通过小组讨论的学习方式,学生不仅能互相沟通、增进友谊、交流观点、
合作性学习,而且其归纳总结能力也将得以锻炼。同时也可以活跃课堂气氛。
4、过渡并设问引出电子式:
【设问可:以上我们从原子结构的角度,用原子结构示意图来表示Na原子和C1原子发生
变化生成NaCI的过程,它清晰、直观,但是,书写结构示意图时有些麻烦,那么,还有没
有更简单的表示方法呢?有。这种表示方法叫做电子式,请同学们看21页的资料卡片,归
纳电子式的定义和书写方法。
引出电子式并激发学生继续深入探究问题的好奇心。讲解电子式的概念并带领学生了解原
子,阴、阳离子的表示方法。
【设问4:原子的电子式我们知道怎样写了,那阳离子、阴离子的电子式又该怎样写呢?
下面是几种阳离子和阴离子的电子式,请同学们归纳它们的书写规律。
阳离子:Na>N若:Al\
阴离子:
我r因丁[曝r
(引导学生从电子数目、结构特征、电荷位置等考虑)
归纳总结出书写原子和阴阳离子的要点,同时,因为电子式的书写,尤其是阴离子的书写
学生较容易犯错,故以习题巩固归纳其要点加深学生印象,并加以顺口溜“打点、穿衣、
带帽”帮助学生记忆。
练习上请写出下列原子的电子式cQEAlo
练习2请写出下列微粒的电子式:硫原子,滨原子,硫离子,澳离子,钠离子,镁离子
5、离子化合物的电子式书写及用电子式表示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用电子式表示离子
化合物的形成过程这是本节课的重难点,在学习中,学生最易犯的是眼高手低的毛病。为
了加深学生对错误的认识,课堂上我会先用电子式表示出三种类型的离子化合物(AB型如
NaCl,A?B型如Na?。、Na2S,AB2型如MgCb)的形成过程,说出书写重点,然后让学生
根据写出一些常见的三种类型的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并让学生在黑板上板书。之后再
指出错误所在,得出书写时的注意事项。这样,学生听起课来十分专心,印象也深。
6.教学小结,布置作业
作业:1.写出下列粒子的电子式:GS崛+、肢Bf>CT
2用电子式表示下列离子化合物的形成过程:NaFKO
八、板书设计
第三节化学键
(第1课忖)
一、离子键
使阴、阳离子结合成化合物时的静电作用,叫做离子键。
2Na+CL====2NaCl
二、电子式
Na+XMgX•Cl1•O•
••♦,
Nax'十道:i:——►Na[:Cl:r
••♦♦
:2i,+、Mg:+费i:―>[:ci;rMg2+[;ci:]~
♦♦••・•
/♦X**-X_•♦\C_,
Nax+-0*+Na#Na[*0*]"Na
♦♦♦♦
注意:
1.离子须标明电荷;
2.相同的原子可以合并写,相同的离子要单个写;
3.阴离子要用方括号括起来;
4.不能把“一”写成"====";
5.用箭头标明电子转移方向(也可不标)。
九、教学评价:
本节课通过氯化钠形成的微观分析得出离子键和离子化合物的定义并用动画演示进行
强化。化静为动,变抽象为形象,增强学生的感性认识,降低了难点。强化了对概念的理
解再通过用电子式表达化合物的形成过程的练习进行反馈强化了化学用语书写的规范性。
在教学方法上边学习边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完善知识、系统总结的习惯,也巩固了课堂教
学成果整堂课注重调动学生积极性,做到师生互动,教学效果好。由于学生活动比较多,
可能在学生训练上不是太够,可以利用课后作业进行适当的弥补。
化学键第二课时
一教材分析:本节是必修二第一章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第三节化学键(第2
课时)内容,主要讲述了共价键的含义,形成条件以及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
程,化学键的含义及其分类,并从化学键的角度认识化学变化的本质。对为今后学习有机
内容打下了良好的基础,也为后面选修3《物质结构与性质》做好了铺垫,在高考中也占有
相当的分值。
二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L掌握共价键的概念。
2.掌握共价键的形成过程和形成条件,并能熟练地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
合物的形成过程。
3.能够对共价键进行分类。
过程与方法:1.通过对共价键形成过程的教学,培养学生抽象思维和综合概括能力;
2.通过电子式的书写,培养学生的归纳比较能力,通过分子构型的教学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能力。
3.会判断化学键类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用对立统一规律认识问题。
2.培养学生怀疑、求实、创新的精神。
三教学重点:共价键和共价化合物的概念
难点: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四学情分析:本节知识比较抽象,学生掌握起来有些困难。针对学生实际应该让学生充分
预习,由简单的入手,逐层深入,采用边讲边练的方法,让学生掌握。
五教学方法:学案导学
六课前准备:
1学生的学习准备:阅读课本,填写导学案空白,并结合预习内容找出疑惑内容。
2教师的教学准备:阅读课本,认真备课,写教案,出导学案并提前发给学生,上课前检
查学生预习情况。
3教学环境的设计和布置:前后桌为一组,根据实际需要讨论,探究,得出结论。
七课时安排:1课时
八教学过程:
(一)预习检查,总结疑惑(检查落实学生预习情况,并了解学生疑惑,使教学具有针对
性)
(-)情景导入,展示目标
在黑板上展示氯化氢的形成过程,小组讨论,探究导学案空白。
(三)合作探究,经讲点拨
根据氯化氢的形成过程,小组讨论,探究导学案空白
一、共价键
1、共价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叫做共价键
①成键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成键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成键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出疑惑,小组讨论,老师加以提示,启发,诱导,得出结论:
(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即若存在离子键,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2)共价键存在于非金属单质的双原子分子中,共价化合物和某些离子化合物
中(如NaOH、Na202)。
学生根据结论,练习巩固:
老师讲解:
二共价键的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H2CI2
②结构式(用短线表示一对共用电子):艮N2N2
02
学生根据离子化合物的表示方法,试着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
老师加以纠错,学生自己小结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方法。
练习,巩固提高:
例].C02CH,HC1H2ONHs
FLONH3CO?CHtHC1
提问学生,填写空白,其他学生加以纠错。老师强调:
三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例2压: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HC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小组讨论,老师加以提示,启发,诱导,得出结论:
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左边写原子的电子式,右边写化合物的
电子式,中间用箭头连接,不写反应条件。
练习巩固
用电子式表示下列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C0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问学生,填写空白,其他学生加以纠错。老师强调
四共价键的分类:
①非极性键:在双原子单质分子中,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两原子吸引电子的能
力,共用电子对任何一个原子,成键的原子都电性。这样
的共价键叫做非极性共价键,简称非极性键,可见非极性键是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
键。如:H-H键,C1-C1键,Na2O2中的0-0键等。
②极性键::在化合物分子中,不同种原子形成的共价键,由于不同种原子吸引电子的
能力,共用电子对必然偏向吸引电子能力的一方,所以吸引电子
能力强的一方显电性,吸引电子能力弱的一方显电性。这样的共价键
叫做极性共价键,简称极性键,可见极性键是不同种原子之间形成的共价键。如:H-C1
键,NaOH中的0-H键等。
五、化学键
1.含义及其分类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称为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化学
键的形成与.有关,它主要通过原子的或
来实现。
2.一个化学反应的过程,本质上是旧化学键断裂和新化学键的形成。
六、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在分子内我们称为化学键。在分子之间还存在一
种______
的作用力,叫做分子间作用力,又
称。分子间作用力不是化学键,它比化学键要弱得多,它广泛地存在于分
子与分子之间,但只有在分子与分子充分接近时,分子间才有明显的作用。分子间作用力
对物质的熔点、沸点、溶解度等都有影响。
2.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区别
分子间作用力存在于:分子与分子之间。化学键存在于:分子内相邻的原子之间。
3.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般来说,对于和的物质,,
,物质的、也越高。例如,卤素单质,随着相对分
子质量的增大,分子间作用力增大,它们的熔点,沸点也相应升高。
4.HF、乩0、NH,的沸点有反常现象,是因为它们的分子之间存在着一种比分子间作用力稍
强的相互作用,这种相互作用叫o氢键比弱,比
强,所以把氢键看作是一种稍强的分子间作用力。例如:IbTe、H£e、H2s随相对分子质量
的减小,分子间作用力依次减弱,因而熔沸点依次降低。然而HQ由于分子间氢键的形成,
分子间作用力骤然增强,从而改变了Te—O氢化物熔沸点降低的趋势而猛然升高,卤族中
的HF和氮族中的NH,也有类似情况。
练习,巩固提高:
例3.下列共价化合物中,以极性键结合的(),以非极性键结合的()
(1)F2(2)02(3)NH3(4)CH,(5)S02
例4.物质之间发生反应时,一定发生变化的是()
A.颜色B.状态C.化学键D.原子核
反思总结:1只含有共价键的化合物属于共价化合物,共价化合物一定含有共价键,一定不
含离子键,含有离子键的化合物一定为离子化合物。
2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时不用箭头表示。
3化学键包括离子键和共价键,共价键包括非极性键和极性键。
(五)发导学案,布置预习作业(预习第三节第2课时共价键)
九板书设计:
一、共价键
1、共价键
①成键微粒: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成键本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成键条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注意:(1)
(2)
2、共价键的表示方法
①电子式
②结构式
二用电子式表示共价化合物的形成过程:
三共价键的分类:
①非极性键:
②极性键:。
四、化学键
1.含义及其分类
2.一个化学反应过程本质
五、分子间作用力和氢键
1.分子间作用力
2.分子间作用力与化学键的区别。
3.分子间作用力对物质物理性质的影响
十教学反思:
本节的设计采用了课前发导学案,学生提前预习本节内容,找出疑惑的地方。课上师生
主要解决疑惑的知识,解决重难点,考点,师生共同探究得出结论,并边讲边练习巩固,
进行适当的拓展提高,效果很好,达到了提高课堂效率的目的。本节课45分钟,其中情境
导入,展示目标,检查预习4分钟,讲解13分钟,反思总结8分钟,学生讨论探究15分
钟,其余环节5分钟,能够完成教学内容。
在今后的教学中会继续努力,争取设计出更科学,更有利于学生学习的课堂,欢迎大家
多提宝贵意见。
化学能与热能的说课
瓦房店市高级中学徐长凤
一、教材分析
1、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本节课是人教版化学必修H第二章第一节第一课时的教学内容,是化学学科重要的原
理性知识之一。初中化学已经从燃料的角度初步学习了“化学与能源”一些知识,在选修“化
学反应原理”中,将从科学概念的层面和定量的角度比较系统的深入的学习化学反应与能
量。该节内容既是对初中化学相关内容的提升和拓展,又为选修''化学反应原理”奠定必要
的基础。另外本节内容是在学习了“物质结构元素周期律”之后,应用物质结构理论来指
导化学反应原理的学习,是对第一章内容知识的深化。该部分内容在初中化学,高中必修和
选修模块中均有安排,既有学习的阶段性,又有必修、选修的层次性,在具体内容上前后还有
交叉和重叠,学生概念的形成和发展呈现一种螺旋式上升的形态。同时化学反应释放的化学
能是现代能量的主要来源,这一节知识在工农业生产,科学技术研究和日常生活都有广泛的
应用,与我们每一个人息息相关。因此,本节在全书中占有重要地位,是整个高中化学的重要
内容之一。为了学生更好的接受本节课内容,并适应学生在“知识生态”中的生长性、环境
性、综合性和发展性,我将本节内容进行了一下调整,先讲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再讲化
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本节课通过学与问燃料燃烧问题的引入,使学生对化学能与热能的转化问题产生了浓
厚的兴趣,正是基于学生的这种心里特征,我利用本节教材设置了大量的探究教学,即应用
试验创设教学情景,引发学生发现并提出新的问题,设计并进行试验用以收集整理事实和数
据,再得出结论,抽象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然后上升到理论高度去理解概念,最后应用到
实际中去。
2、教学目标分析
⑴、知识与技能
①初步理解物质的化学变化、化学键变化和能量变化之间的关系,掌握物质的化学变
化和能量变化的本质。
②了解吸热反应、放热反应的涵义,了解化学反应在提供热能方面的重要作用。
③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
⑵、过程与方法
①通过对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问题的交流讨论,学习获取数字化信息的方
法,提高处理信息的能力和分析推理能力。
②通过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的活动探究,体验定性实验在化学研究中的应用。
⑶、情感态度、价值观
①学生通过探究化学能转化为热能的奥秘,提高学习化学的兴趣和热情,体验科学探究
的艰辛与喜悦,感受化学世界的奇妙和和谐。
②通过生产,生活的实例了解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认识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开
发高能清洁燃料的重要性,培养节约能源及保护环境的意识,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社会热点问
题,逐步形成可持续发展的思想。
3、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吸热反应和放热反应两个概念。
难点:从微观角度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掌握化学键的断裂和形成是化学反应中
能量变化的主要原因。
二、教法分析
教育学理论认为,选择和采用教学方法时,不仅要根据学科的特点,而且要根据教
学任务和学生的认识特点选用。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化学离开了实验,也
就成了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本节课主要采用了实验探究法,再结合问题探讨法、分析推理
和比较归纳法等教学方法,为了更好的突出本课重点,突破难点,完成教学任务,同时我还在
教学中合理的运用多媒体等辅助手段,便于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教学时从以下几个方面进
行突破:将2-12-22-3安排为分组实验,学生通过亲自动手实验,有利于触摸反应器和观
察温度计,增强感性认识。
三、学法指导
学生通过初中化学,必修I以及前一章的学习,已经了解了电解质、化学键等知识,
因此根据学生的知识结构、心理特点和教学内容的实验需要,采用实验探究、问题探讨、
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等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养成
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并学会运用观察、比较、归纳等方法去分析问题、解决问题,
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四、教学程序
教与学是有机结合而又对立统•的,良好的设想,必须通过教学实践来实现。我是这
样安排教学程序的。
㈠、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多媒体演示奥运火炬传递
这种情景引入法,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使学生明确学习目标,进
入学习主题,避免思维的盲目性。
㈡、师生互动,传授新知
这部分学习分为两部分: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和化学键与化学反应中能量
变化的关系。为了更好的完成教学目标,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采用实验探究、问题探讨、
分析推理和比较归纳等方法,并结合多媒体进行教学。
1、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我采用分组实验探究、讨论交流、归纳总结等方法。
⑴、引导学生阅读,得出“能量守恒定律
⑵、分组实验2—12—2感受化学能与热能的相互转化,观察实验并记录现象,小组成员
进行交流讨论,列出自己的想法。
【投影实验内容】实验1
实验步骤眼睛看到的现象用手触摸的感觉用温度计测量的数
据
在一只试管中加入
2-3ml6mol/l的盐酸
向含有盐酸的试管中
插入用砂纸打磨光的
铝条
结论
实验2
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结论
将晶体混合后立即用玻璃棒
快速搅拌混合物
用手触摸烧杯下部
观察反应物
用手拿起烧杯
讨论:氨气的污染和预防
⑶、实验3
【投影实验内容】实验2—3
反应物(酸)HC150mllmol/l
及用量(碱)Na0H50mllmol/1
混合前温度
混合后温度
结论
对实验进行归纳和概括
通过实验操作和观察现象,抽象出实验原理,并形成中和热的概念,使学生对中和热的概
念有•个半定量的认识,为选修打下基础、培养了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分析观察能力。
⑷引导学生归纳常见的吸热反应、放热反应。
2、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原因可以从两个角度解释:物质所具有的能量和化学键。通过生
活中水向低处流这一自然现象的能量转化情况的分析迁移到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从化
学键的角度其内容涉及微观的一些知识学生很难理解,因此我采用了动画模拟的方法,通
过具体生动的画面,将学生看不见的微观世界宏观化,从而帮助学生明确化学键与化学反
应中能量变化的关系。
【动画模拟】
“师生互动”式教学模式是以问题的发现、探究及解决为主要线索,教学中突出教
师的主导性和学生的主体性,体现探究过程中的合作与互动,最终达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
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操作中,教师要及时捕捉学生在探究过程中碰到的问题或困难,适
时予以指导和调控,防止学生在探究过程中出现肓目性、随意性与低效性。对学生来说,
学习过程的每一个环节,都需要发挥主观能动性,在不断思考和探索中去自我建构,完善
认知结构。
(三)巩固练习
适当的课堂练习一方面是学生对本节课学习情况的反馈,同时使学生对所学知识巩固
加深。为此,安排适当的练习,巩固吸热反应、放热反应和中和热的涵义。
(四)课堂小结
请同学进行课堂小结,适当的课堂小结是必要的,它不仅仅是本节教学知识的回放,
还可将本节课知识贯穿联系起来,同时还锻炼了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五)作业布置(课本P.34"思考与交流”课本P.36.14)
课后作业有助于教师对学生情况的掌握,也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应用。
(六)板书设计
板书不仅是本节课所学知识的概括,更重要是能突出重点、解决难点,使所学知识条
理化、系统化,因此十分重要。
化学能与电能的转化(原电池)-…-说课
一、教材的地位和作用
电化学是高中化学知识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在高考以及高二学业水平测试中占有重
要地位。"原电池”作为电化学知识的第一课,其内容大体上可以分为三部分,第•部分是
原电池的组成和化学原理;第二部分是化学电源;第三部分是金属的电化学腐蚀。在现代
生活、生产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中,电池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研究原电池原理另一个
重要意义就是从本质上弄清金属腐蚀,特别是电化学腐蚀的原因,找到金属防护的方法;
即研究金属的腐蚀与防腐,以解决延长金属材料的使用寿命:可见原电池原理的学习意义
重大。本节课融合了氧化还原反应、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等知识,并彼此结合、渗透;
在学习过程中还涉及到物理中电学的相关知识,体现了学科内、学科间的综合。
二、学生状况分析与对策
学生已经学习了金属的性质、电解质溶液及氧化还原反应等有关知识;在能力上,学
生已经初步具备了观察能力、实验能力、思维能力,喜欢通过实验探究化学反应的实质,
由实验现象推测反应原理,并对其进行归纳总结。
三.教学目标及确立依据
教学目标是学习活动的指南和学习评价的依据,根据教学大纲以及高中化学课程标准
结合学生实际情况,确立本节教学目标如下:
1知识技能:学生通过学习活动,理解原电池的基本化学原理,初步掌握电极判断、电极反
应式的书写;原电池构成条件;
2能力方法:通过研究性学习活动,训练和培养学生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实验设计能
力及动手操作能力、表达与交流能力;从而获得科学研究能力和技巧;增进学生创新精神
和实践能力。
3情感态度:通过探究学习,培养学生勇于探索的科学态度,渗透对立统一的辩证唯物主
义观点,通过错误使用电池的讲解,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重难点分析
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电池的条件,既是本节课的知识重点也是难点。在教学中
如何突出重点?在课本实验的基础上,我设置了“关于电极作用、电解质溶液的作用、电
流方向、能量转化”等一系列富有启发性的问题;放手让学生进行化学实验探究,对问题
逐一分析、探索;通过实验探究认识,原电池一般都是还原性较强的物质作为负极,负极
向外电路提供电子;用氧化性较强的物质作为正极,正极从外电路得到电子;在电池内部,
两极之间填充电解质溶液。放电时,负极上的电子通过导线流向用电器,从正极流回电池,
形成电流。初步构建原电池工作原理的知识体系。
在教学中如何突破难点?
在教学时,除了Zn-Cu原电池演示实验外,还设计学生自主探究实验。
指导学生进行实验探究学习的同时恰当运用现代信息技术,通过动画的科学模拟演示,将
微观、抽象、不可见的电子的运动直观化;将复杂的化学过程,变得清晰、形象、直观。
五、教法与学法
1.教法
为了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我在教燮过程中不断创设疑问情境,逐步引导学生
去分析、去主动探究原电池的原理及组成条件,重视学生亲身体验知识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为学生创设好学习、研究的环境:⑴把时间留给学生;⑵把想象的空间留给学生;⑶把认
知过程留给学生;⑷把交流与评价的权力留给学生。
2.学法——实验探索法,化学是•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有人曾恰当地用这么几句话概
括了化学实验的重要性:“我听见因而我忘记,我看见因而我记得,我亲手做因而我理解。”
学生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山自己去探索发现,因此,在课堂内增大学生的活动量和
参与意识,每两人一套实验装置,通过认真实验,仔细观察,自己分析铜锌原电池的特点,
归纳出原电池的组成条件,使学生处于积极主动参与学习的主体地位.在此基础上进行小
组讨论,交流评价,最后进行归纳与总结。
六、教学设计
1.课题引入
⑴从新科技材料引入
⑵从身边最熟悉的事例引入
⑶从实验引入
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尽快进入课程学习状态.
2.实验研究
确定主题:(供给学生实验学习)
探究1:将锌片插入稀硫酸中;
探究2:将铜片插入稀硫酸中;
探究3:将锌片、铜片同时平行插入稀硫酸中;设疑:为什么上述实验都是锌片上有气泡,
铜片上无气泡?
探究4:锌片、铜片用导线连接后,插入稀硫酸中;设疑:①锌片的质量有无变化?②铜片
上产生了氢气,是否说明铜能失去电子?③写出锌片和铜片上变化的离子方程式。④H+得
到的电子从哪来?⑤锌失去的电子如何传递到铜?
探究5:如何证明装置中产生电流?
设计与实施:原电池的工作原理和形成原电池的条件
⑴学生分组讨论设计方案,为学生准备实验用具,可摆放一些仪器和药品,促使学生自由
联想,从而设计出富有创造性、切实可行的方案来。
⑵确定方案、动手完成实验、观察实验现象、记录实验数据、分析、归纳、总结得出结论。
教师巡视、指导,纠正学生操作中的问题、释疑、处理偶发事件。
交流与评价:
⑴各组派代表上讲台交流设计方案和展示实验成果。
⑵同学自评和互评价。
教师组织交流并适当的提问,使学生的总结更加完善,从而使研究学习顺利完成。
3.引申与提高
⑴电子板书将原电池装置原理分析和构成条件展示给学生
⑵电子动画模拟原电池利干电池电流形成的微观电子的运动
4.结尾部分是本节课的升华部分。我是这样设计的:在巩固原电池原理及其形成条件的基
础上,介绍日常生活中常见电池和电池与环保间的关系,从而增强了学生的环保意识。
5、作业设计
指导学生登录网站,查阅相关资料,各类电池介绍(水果原电池、自制电池等),科学家或
科普文章,环境与电池等介绍;并亲手制作一个水果电池。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各位领导、老师们大家好!
我说课的题目是苏教版化学、必修二、专题二、第一单元《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目标分析、教学过程、效果分析四个方面展开说课。
一、教材分析
化学反应速率和限度是高中化学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整个中学化学教材的重点内
容之一。学生通过对初中化学的学习,了解了化学反应的本质是旧键的断裂和新键的形成,
而在前一专题中又学习了化学键的相关知识:一般来说,化学键的键能越大,键就越牢固,
物质的化学活性就越小。在此既基础上,就比较容易理解化学反应速率的快慢首先取决于
反应物分子的内部结构即内因,外界条件如温度是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因。在必修1中
学生已经知道了可逆反应的概念,此时,通过实验帮助学生认识化学反应的可逆性,了解
化学反应的限度,知道什么事可逆反应的平衡状态。
因此,教材编排符合学生的认识规律,即从易到难,层层推进,保持了学习的连贯性。
二、学习目标的确立
依据新课程理念,本着对教材结构和内容的深刻理解,结合学生的学习基础和认知特
点,确定学习目标如下:
知识与技能
1、理解基本的化学反应速率的概念,认识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并能用于说
明有关问题。
2、认识可逆反应有一定的限度,知道可逆反应在一定条件下能达到化学平衡状态。
过程与方法
1、重视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提高科学探究能力。
2、通过实验探究分析影晌化学反应速率的外界条件。
情感、态度、价值观
有参与化学科技活动的热情,将化学知识应用于生产、生活实践的意识,能够对与化
学有关的社会和生活问题作出合理的判断。
三、学习重、难点分析
基于我对本节教材价值的认识和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将教学重点确定为:化学反应
速率的概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难点: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
在实际生活生产中,很多方面都涉及到化学反应速率问题,所以把化学反应速率的概
念:了解影响化学反应速率的因素定为本节重点。而学习的目的在于应用,对影响化学反
应速率的因素原理的学习显得尤其重要,那么如何根据具体外界条件的变化,造成反应速
率变化,通过实验分析比较。便成为突破难点的关键。
【教学展开分析】
一、教法设计
本节课以培养学生自主获取新知识的能力为目的来设计教学,采用发现,探究的教学
模式,其主要过程设计为:
创设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浙江省学军中学2025届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统考试题含解析
- 上海市复兴中学2025届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中预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甘肃省白银市平川区中恒学校高一物理第一学期期中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西南名校联盟2025届物理高一上期中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湖北省随州一中2025届物理高一上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广东省佛山市第四中学物理高三第一学期期中统考模拟试题含解析
- 2025届河南省开封市、商丘市九校物理高一上期末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甘肃省兰州市联片办学物理高二上期中质量检测试题含解析
- 2025届云南省曲靖市宜良县第八中学物理高三上期末达标检测模拟试题含解析
- 福建省永安市一中2025届物理高二上期末达标测试试题含解析
- 建筑项目安全风险分级管控清单建筑风险分级管控清单(范例)
- 马背上的民族蒙古族少数民族蒙古族介绍课件
- 2024年麻醉药品及精神药品合理应用培训考试试题
- 工程图学(天津大学)智慧树知到期末考试答案章节答案2024年天津大学
- 农村户改厕施工协议书
- 当代社会政策分析 课件 第十一章 残疾人社会政策
- 品管圈PDCA持续质量改进提高静脉血栓栓塞症规范预防率
- 2023年人教版中考物理专题复习-九年级全册简答题专题
- 家政公司未来发展计划方案
- ISO28000:2022供应链安全管理体系
- 屋顶光伏发电应急预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