亳州民间剪纸_第1页
亳州民间剪纸_第2页
亳州民间剪纸_第3页
亳州民间剪纸_第4页
亳州民间剪纸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8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浅谈亳州剪纸艺术摘要:剪纸从它诞生的那天起,就与人们的日常生活紧密结合在一起.其独特的造型、题材、表现形式等,具有很强的生活色彩和文化影子。由于长期根植于民间,来源于生活,剪纸融入广大普通民众对真、善、美观念的追求,反映出独特的观物取象的方式,体现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造物思想和图形意味。关键词:民间剪纸艺术;审美;意境美剪纸是中国劳动人民在对现实生活情感加以提炼、升华并最终通过图形的方式呈现他们的观念愿望的民间艺术形式.艺术家把生活真实的自然情感进行回忆与沉思进而得到艺术升华,并使艺术家与读者心灵都处于享受状态中。有了这种情感就有了人们对艺术作品深层内涵的共鸣,使艺术作品有了大众化的语言并得以生存进而广泛流传。剪纸艺术中的图形、色彩都是劳动人民对现实生活进行感悟、升华而形成的民间艺术语言,它是用在形式宣泄内在情感的某种艺术行为。中国民间剪纸集中而全面的体现了民间美术的造型意识、造型规律、审美情趣,释放着特有的艺术魅力.中华民族在漫长的历史进程中创造了灿烂、辉煌的民间剪纸艺术。在历史的画卷中,民间剪纸构成了其中重要的组成部分.由于长期根植于民间,来源于生活,剪纸融入广大普通民众对真、善、美观念的追求,反映出独特的观物取象的方式,体现了华夏民族所特有的造物思想和图形意味.笔者从事民间美术与现代设计应用研究,研究过程涉及专门的剪纸课程,经过一段时间的理论学习与操作实践,受益颇多,并有如下感悟:一、剪纸图形中的审美情感在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中,从传统习俗中提炼的大量文化符号样式被广泛运用于剪纸艺术。如“鱼”的形象就是寓意丰富而且运用十分广泛的个例子.自然界中鱼多子。是繁殖能力最强的一种生物。因此就出现在剪纸图形中,用它来寓意多子多福。而在婚俗中出现的“鱼戏莲”“鱼咬莲”一类组合,则另有寓意.是通过对自然界鱼莲形象的借用.是人类生命繁衍的艺术化和审美化的升华.在这种艺术反映中,鱼和莲分别象征了人类的两性。最早以瓜果来表现多子、象征人类繁衍的是葫芦。中华民族葫芦文化渊源久远.据闻一多考证,伏羲,女娲就是葫芦的化生。民间剪纸中葫芦代表多子,人从瓜出的创世观。又使该图形代表着母体崇拜和祖先崇拜,表达了人们对母亲的敬仰以及对生命繁衍的向往。在剪纸图形中“鸡”的图形也是得到广泛运用的。在古代中国民俗中,一直都有驱邪的传统习俗。“鸡"与作为太阳象征的金鸟一样,都是作为阳性的象征、生命的代表。金鸡报晓,光明来临,万物复苏。鬼怪横行的长夜过去,生命重新开始了。除此之外还有体现长生不老和灵魂不死,生命永生意识的万字太阳、月中玉兔等民间剪纸图形。剪纸图形种类繁多,寓意丰富。它从劳动人民生活中来,并广泛运用到生活中去。丰富的图形有用意地组合,无不反映出民间劳动者多彩的情感生活。表达出他们对生命的崇拜、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在剪纸艺术中总是主张有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所以图形的组合运用总是要有积极向上的含义。无论是作者与观者都能从中体会出一种文化意蕴,这是人们在长期生存过程中所达成的思想共识。二、剪纸的审美情感与生活民间剪纸题材在劳动中产生。现实生活中老鼠鱼等现象,汉字谐音的巧妙运用共同形成了剪纸内容的来源。人们就用把朴实的剪刀在薄薄的彩纸上剪出自己的美好生活,无论是人生礼仪还是岁时节令,总是有剪纸一路相伴.旧习俗以多子为福,求子就成了剪纸的一个重要题材。五个小孩攀登一棵大树。名为“五子登科”表示不但多子,而且个个都考取功名,光宗耀祖。石榴多子,剪一个或几个裂开嘴的石榴,名为榴开百子.婚礼中的剪纸以喜庆红火、吉祥如意为内容,突出一个“全”宇。各类飞禽走兽,花草树木全都包含其中,以寓意合家美满的审美情感。寿礼中的剪纸内容与祝寿活动直接有关。有“八仙庆寿"“百蝶贺寿"吉神八祥。比喻多寿多福.在过大年节事活动中,剪纸主要以窗花和门笺形式出现.这时的剪纸以喜庆吉祥为主调,兼有辟邪赈灾的内容。农历正月十五为元宵节。因为节目的主要活动为看灯,赛灯,所以民间也称之为灯节。因此灯上就贴满了由剪纸构成的灯花。增添了节日的喜庆气氛.农历七月七日,俗称为“七夕”.传说是牛郎织女见面的日子,这时期人们创作的剪纸都以讴歌爱情、向往美满婚姻为内容.劳动者是艺术的奠基人,同时也是生活的创造者。蕴藏在劳动者内心的美好情感则是艺术与生活的生命基础。民间剪纸艺术来源于生活。运用于生活,使劳动人民生活得更加丰富多彩,充满了乐趣。三、剪纸的意境美表现(一)人与自然共生的理念人与自然共生理念首先表现在民间剪纸艺人选取自然物象作为创作题材上。创作题材往往根据人的审美感受用象征寓意的手法.对自然界中最美或最富有表现价值的部分进行创作造型,比如以葫芦、莲子、桃、石榴、鱼、蝙蝠等许多自然物作为多子多孙的比喻或吉祥幸福的象征。其次,表现在自然材料的运用上.民间剪纸艺人从朴素的生活经验出发,凭着精巧的艺术构思就材加工、因材造型,把美好的情感和愿望物化在材料中来表现.民间剪纸的创作者(广大的农家妇女)常以废字纸,旧书页,各种包装纸等铰花样,并结合纸片形状,充分利用纸的每一片地方,因地制宜,随纸随手剪出不同的形象.创作中她们不受客观自然物体间的关系、特征和神态的制约,随心所欲地把自己所想表现的内容放在任何想放的地方,而又不会浪费纸张。再次,剪纸所用的剪刀和纸张工具材料。在日常活中必不可少,普通易得,它直接源于自然界,既具有自然质朴的特性,又具有人间浓郁的生活气息。它在祭祀、供奉、庇佑、避邪、祈福活动中,是最简单的、最朴素、最普遍的精神生活的物品。(二)美善相兼的原则美和善的统一在一定意义上也就是指形式与内容的统一,这种审美观念反映在中国古代的设计文化中,即实用和审美相统一的原则。形式各异的剪纸鲜明地体现了美善相兼的原则.民间剪纸不仅体现民间艺人的审美理想与动机,更重要的是在现实生活中有着功能上的实用性。比如谁家的孩子结婚了,窗口必定要贴上“鱼戏莲”的剪纸,不但具有室内装饰效果,即美的因素.还能起到防寒透风及空气流通的用途,即善的因素。在烘托了喜庆气氛的同时,可以像窗帘一样,把室内和室外隔阻起来。形形色色的剪纸本着美善相兼的原则既体现了良好的实用性,又注意形式渲染的装饰效果,以美丽的图案体现直观的美和装饰效果。构成了中国民间剪纸丰富的视觉文化景观和深隧的民俗文化内涵。(三)浓郁的写意内涵美中国传统艺术以写意为主,追求情景交融、虚实相生的优美意境.民间剪纸也不例外,民间艺人往往对自然形式进行艺术加工,通过形式表象的感官渲染和符号寓意传达的生动融合,使剪纸在生活中不但具有客观实用价值,而且寓神情于物象之中,由传神、写意构成了生动优美的意境,体现了较高的艺术价值。剪纸艺术能把画面之外的器乐、舞蹈紧密联系起来,让人感受到画面之外的形体美,旋律的音韵美。如剪纸《春江花月夜》的画面,生动地描绘了人间的良辰美景中的意境美:当暮鼓送去夕阳.箫声迎来圆月的傍晚.人们驾着轻舟,在平静的春江漫游,两岸青山叠翠,花枝异影,水面波心荡月,桨槽添声.不仅是有形的意境,还含蕴着无形的音韵意境。优秀的剪纸作品融诗意与意境于一体,不仅具备视觉意境,也能从画面里流淌出奇妙的音韵意境。(四)活泼的生命情调美在中国人看来任何艺术创造的结晶都应该是一个活着的生命,是一种整体的生命气象,李霖灿在其《画意诗情说境界中》指出“生之哲学是中国文化的基调,活泼泼的生意是中国文化的主脉大纲。”“民间剪纸作为民众所喜闻乐见的大众符号,更是秉承了传统文化的这种特质,这种生生不息的整体生命气象表现在民间剪纸中,即为一种活泼的生命情调。”民间剪纸艺人往往极其准确地捕捉到自然界有机体或无机体的生命脉动,将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的造型和色彩、丰富多样的纹饰与自然材质纸的结合,构成了中国民间剪纸生动质朴的艺术风格,为千家万户注入了一道鲜活的生命感觉和文化景观。剪纸作品的每一构成因素,无论是视觉还是听觉,都充分体现了生命的节奏与韵律。(五)强烈的整体韵律美中国传统美学强调“以和为美”的整体思想,在中国民间剪纸中,也具备以和为美的强烈的整体韵律美。剪纸的整体韵律美首先体现在外在形式的多样统一中。在统一中求变化,在变化中求统一,追求整体和谐统一的装饰效果。从形态看,各种剪纸都注重形的生动悦目与和谐统一。无论整体还是局部,既有形的对比或对称,又有调和与均衡形式美的运用.从作品的布局构图上看,对称、连续的纹样,“四菜一汤”的布置格局可以说是屡见不鲜,而在一些纹样中,四周或某个空白之处会不经意加上一朵花、一个叶子、一个几何纹样符号,目的都是为了让画面完整,这也是体现整体韵律的表现之一。从色彩看,大多以单色强调画面的和谐和整体感,并使色彩与所反映的主题相一致,如喜花剪纸的红色与婚庆的热闹气氛相协调,白喜事多以白色体现哀婉悲拗。从材质看,因地取材、因物取材、因需取材,自然质朴的视觉质感与形态、色彩有机地组合在一起,构成了整体的和谐。当然,强烈的整体韵律不仅体现在外形式的和谐上,还表现为外形式的形态、色彩、材质与其内在寓意的和谐统一。形式与内容的和谐统一构成了整体的和谐统一。四、剪纸的学习目的认识剪纸的夸张是将典型特征夸大强调,变形则是改变对象基本形和固有的特征.简化慨括、夸张变形是现代平面设计中非常普遍的表现手法。民间剪纸在造型理念上采用民间传统意象造型手法,重在传情而非写形,重在于写意而非写实。是图必有意,有意必吉祥.民间艺人注重“意”的表达.不是单纯的任意组合,是有一定的意义与内涵,表达吉祥与美好,由此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现代平面设计中可以借鉴剪纸吉祥寓意的造型手法,创造出具有本土特色的现代图形,丰富现代平面设计的现代语言。借鉴和弘扬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以现代的设计理念和表现手法应用于平面设计中,将对倡导“以人为本”“体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现代平面设计起着积极的推力作用。在现代平面设计中剪纸的造型应用广泛,如剪纸在包装、服饰、装饰品中的运用。中国现代平面设计在学习西方造型理念的同时,应当注意设计的“本土性”发展.剪纸是文化,是优秀的民族文化而设计本身也是文化,在设计的过程中,应了解中国人自己的思维方式,要“以人为本”刨建一种和谐的生活方式。在设计中应用本土文化,是一种加强凝聚力的表现,即可以让消费者了解中国的传统文化精神,也可以使国际间的文化交流有一定的媒介。为了提高商品的附加值,本土化设计是一个很重要的手段。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出现了较多片面的问题。一方面,在设计中仅仅采用的是一种表面的运用,没有了解民间文化的真正含义。另一方面,风格不协调,表达意义不深厚,重要的是时代的特征不明显。设计要面对大众,而大众的心理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设计应从文化着手,适应大众的口味,尊重传统的文化习俗,关心社会,关心消费者,关心国际潮流,注重发展趋势的演变,这样才能设计出具有一定创意和影响力的作品,才能善于将我国的传统民间文化视觉化、普及化。设计的本源都来源于这个世界,从更大的层面来讲,人类需要重新回到艺术的源头,回到自然,建立我们与现实自然亲密无间的态度。通过与民间艺术正确的结合,了解民间艺术背后的真正寓意,现代设计才会更容易得到群众的认同,增强信息传达的功能和审美价值,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与强有力的诉求效果。小结:民间剪纸是种具有丰富审美情感的艺术形式,它祈求生命的繁衍、护佑与永生,它是人们期盼诸事吉祥的象征.它利用五彩斑斓的色彩,图形间的巧思组合,比喻谐音的精彩运用,大胆的构思,幽默的取巧,并与各种民俗事象活动相结合,很大程度上满足了广大民众的心理需求,充实着人们的精神生活。剪纸这种具有我国民族特色并为广大劳动人民所喜闻乐见的民间艺术形式,应该予以发扬,以使它所承载的美好审美情感得以推广,并加以世代传承。而对于剪纸艺术工作者或爱好者来说,则应该做到勤于体验生活,并善于结合时代的审美情感对生活中的情感作深层的解析和升华,以创造出新的剪纸语言与表现形式,更好地继承和繁荣我们的民间剪纸艺术。中国传统民间剪纸艺术在中国具有久远的历史,作为中国的一个重要的母体民间艺术在今天具有特殊的意义.在现代艺术设计中,我们只有不断学习本民族和其他民族优秀的艺术,将现代与传统结合,才能在创造出新的视觉形象的同时增加历史内涵。对于传统艺术的运用一定要结合当下的时代主题和人们的审美需要,而不是简单意义上的拼贴挪用。应借用某些具有象征意义的图样来表达某种(感和思想,重新传达出现代人的精神生活,满足现代人生活方式的需要。参考文献:[1]姜哲.中国民间美术解读【M】.北京.地质出版社,2005.10[2]孙建君.中国民间美术【M】.上海上海画报出版社,2006.1[3]郑蔚珊。漫谈中国民间剪纸艺术【J】.装饰,2003.10。[4]王亚平.中国民间剪纸的变迁与发展【J】。西北民族大学亳州作为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历史悠久,民风淳厚,是中华民族古老文化的发祥地之一。这里的人们以勤劳的双手,在创造物质文明的同时,也创造着美化生活的艺术.驰名中外的亳州剪纸就是其中之一。

剪纸是一种古老的民间艺术。民间剪纸的发祥地在中原,《木兰辞》中有“对镜贴花黄"的诗句,说明早在南北朝时期巾帼英雄花木兰的故乡亳州就出现了民间剪纸艺术。剪纸除了世代传承的基本模式之外,还受各地民风民俗建筑服饰的影响,形成各种不同的风格。当代文学家郭沫若先生曾对我国南北方剪纸的特色赋诗赞道:曾见北国之窗花,其味天真而浑厚,今见南方之剪纸,玲珑剔透得未有。位于中原的亳州剪纸则兼融两者之长,浑厚中见洒脱,淳朴中藏秀丽,刚劲中育柔和,粗犷中含细微,达到了虚与实、静与动、巧与拙的和谐统一,无论是剪或是刻,作者总是根据内容与工具的特点,得以尽情发挥使剪纸作品尽量达到完美的境地。

亳州剪纸,是由“民间剪纸”与“新剪纸”两个部分组成的。“民间剪纸”是在民间流传已久的一种实用性剪纸,如灯花、窗花、鞋花等等,它们具有玲珑剔透的艺术特点。“新剪纸”是从民间剪纸发展而来的.它是一种强调主题思想表现的新型美术形式,既带有较强的传统风味,又融进了一定的绘画因素。它打破了民间剪纸只能搞小题材、小篇幅和只能平面构图的格局,掺上了透视关系,反映了大的题材,剪纸篇幅也比民间剪纸大多了。亳州剪纸内容丰富多彩,既有花鸟虫鱼、神话传话、吉祥喜庆等民间题材的内容,又有歌颂祖国和家乡、反映群众现实生活和生产建设等方面的作品.亳州剪纸的技法有“剪”与“刻”两种,不管出自哪种技法的作品,都能把我国北方剪纸的纯朴浑厚、豪放粗犷和南方剪纸的玲珑剔透、纤细秀丽融为一体,逐步形成自己刚柔兼备、淳朴优美、工巧洒脱、节奏和谐等特点。生动活泼又富有个性的人物形象,巧中有拙、动中有静、虚中有实、粗细结合、精湛多变的技法,更增添了亳州剪纸的艺术情趣.ﻫ现在,亳州剪纸已销往日本、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法国、英国、丹麦等20多个国家和地区,深受国际友人欢迎。自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亳州剪纸多次参加全国性的剪纸大展并获奖。1988年,在首届全国剪纸大奖赛中,亳州农民剪纸《九狮争球》和《家》分别荣获二等奖和三等奖。2002年,亳州民间剪纸艺术家吕凤毛的剪纸《蝴蝶寿》荣获全国民俗剪纸大展金奖。2004年10月,笔者的剪纸作品《神舟回家了》获得了全国剪纸邀请赛金奖.去年4月,在日本名古屋举行的世界博览会上,亳州剪纸代表安徽民间艺术参加展出,本人到会作了现场剪纸表演,受到广大观众好评。多年来,安徽省党政领导出访时,常将亳州剪纸作为礼品,赠送给外国朋友,许多国际友人将其视为珍品。

在亳州,旧时大户人家闺女出嫁,每件嫁妆上都贴有色彩鲜艳、构图新颖的剪纸,好似一次剪纸大展览,引得市民们争相观赏.如今,亳州一些人家的室内和许多单位的会议室,都饰以民间特色的剪纸,显得古朴、明朗、典雅、大方.它还一直作为礼品馈赠国外宾朋,并作为工艺品出口美国、大洋洲、欧洲。

亳州剪纸至少有七、八百年的历史,从出土文物看,唐代瓦当和陶器就有剪纸图案,宋代已很流行.清末民初空前活跃.建国后这一民间艺术受到重视,得以进一步发展。亳州剪纸艺术广泛吸收多种艺术的营养,已由纯民间艺术发展到颇具现代特征,而又不失民间风韵的当代剪纸。创作题材也由原来的花鸟虫鱼、飞禽走兽,以及一些表现民俗的喜庆吉祥之物,发展到以人物和现代社会生活题材为主。不仅具有装饰性和抽象意味,而且具有鲜明的内容和意旨。ﻫ

亳州剪纸构图丰满,粗细结合,融南北剪纸风格于一体,秀丽与粗犷并存,显示了淮北风格.它以细致见长,头发丝般细的花纹都剪得细腻传神,显示出刀功的特异.艺术上以传神为主,注重人物性格的刻划和花鸟的动感。ﻫ

日本剪纸界对亳州剪纸有着浓厚兴趣,多次发表亳州剪纸作品,组织亳州剪纸展览。美国、法国、澳大利亚、德国、奥地利、丹麦等国也多次通过外事部门购买亳州剪纸作品。她被誉为“神剪”,在她钟爱的剪纸领域,她立足传承,推陈出新,创作的题材包罗万象;在她的剪刀下,传统文化悄然成为生动的剪纸艺术品,生活的点点滴滴也可以化成一幅幅动人的剪纸画作。作品屡获大奖获誉“神剪”在市区友阳步行街,有一座古色古香的建筑,起名“舫剪堂”,这是一家剪纸民俗馆。走进馆内,偌大的房屋内水声潺潺,清新雅致,最令人心动的是墙上错落有致的剪纸艺术品,一幅幅大大小小的剪纸艺术品被精心地装裱起来,有人物,有风景,甚是好看。馆主戴舫就是被称为“神剪"的奇人,馆内展出的作品也都出自她之手。出生于上世纪六十年代的戴舫从小酷爱剪纸,幼时曾拜著名的剪纸艺人吕凤毛为师。她的作品风格浓厚古朴,精致秀丽,每一幅作品无论大小无不显示出其刀法的“稳准巧”,她的作品线条圆如秋月,尖如麦芒,方如青砖,缺如锯齿,线如胡须.“千刻不落,万剪不断”是人们对于其作品优美结构的评语。几十年来,戴舫在研究剪纸传统文化的同时,还通过与现代工艺手法相结合,做到了将画画的神韵融合于民俗的剪纸当中,改变了传统的剪纸艺术创作模式.她说,在进行剪纸创作时,她都是先画,然后在画上一一勾勒出画作中的线条,最后才进行剪纸创作,这个流程可以使剪纸作品更加精细而且富有神韵。在构图上,戴舫运用对称、平衡、组合、连续的图案规律,完美的处理使作品达到了层层垒高与隔物换景的效果,并且在全局做到一目了然,形体突出,就像舞蹈动作一样,富有瞬息万变和幽雅如歌的节奏。在内容上,她更是多方取材,人物、鸟兽、文字、花木、昆虫、山水,世间万物都可以成为她创作的素材。2011年,戴舫在中国国际剪纸艺术大展中斩获金奖,从此有了“神剪”之称,随后,她又获得了中国民间美术博览会铜奖。《五禽戏》这个剪纸作品就是戴舫成为“神剪”手的获奖之作。这幅剪纸长345厘米,宽34。8厘米,剪纸以我市历史景点为背景,刻有四十四个人物,二十五个华佗五禽戏的招式动作.一整张作品没有一处断刻处,所有线条都连续不断,令人叹为观止。在她创作的众多剪纸作品中,《民族魂》也是不能不提的。这幅作品的创作灵感源自2009年国庆,为庆祝建国60周年,天安门广场上竖起56根寓意着平等、团结、和谐的民族团结柱。她说:“在天安门广场,56个民族,56根擎天柱,象征56个民族把祖国的蓝天撑起.大红色柱身踩着金灿灿的柱基,顶着金灿灿的柱头,真是气势恢宏。柱子上的图案中,穿着民族服装的青年男女翩翩起舞.看到这些多姿多彩、光彩夺目的少数民族人物形象,我从心底涌出一种创作的冲动,我想如果能把它转化成剪纸的形式多好呀。”随后,戴舫先搜集56个民族的服饰图片资料,然后又搜集每个民族的代表性风景或建筑,用其作为背景。数月的心血耗费才铸成了这部136米长的剪纸艺术品,这也是目前为止其最长的一幅作品。致力发扬亳州剪纸文化传统的剪纸作品都采用一色的大红底色,作品也比较单一。如何能够让剪纸艺术品走进千家万户,让剪纸文化装扮百姓的生活,得到广泛且便捷的应用?一直在思索这个问题的戴舫在多方调查咨询后,着手创作了书签、条幅、扇面等多种款式不同、大小不同的剪纸作品,另外,她还把一些小的剪纸作品装订成小巧玲珑的画册,就像许多人儿时看的小人书一样,每一页都是一幅独立的剪纸艺术品.更重要的是,在兼顾传统剪纸形式的同时,她现在还经常采用五彩剪纸的手法进行创作.五彩剪纸,就是剪纸作品打破了传统的单一红色为底,采用多种颜色并用的方式进行创作,这样创作出的剪纸作品不仅更加生动,有立体感,而且更具有装饰性。不久前,她创作了《十大名医》、《青花瓷》等,都是采用的五彩剪纸手法。创新剪纸品种的同时,戴舫的创作题材也在悄然发生着变化.戴舫告诉记者,现在,她的创作主题都紧紧围绕着“药都"。“药都有许多历史人物名扬海内外,亳州又是历史文化名城,我打算把亳州的名人名景名事都放到剪纸里去,让亳州文化在剪纸作品上得到体现和展示,让更多的人通过剪纸了解亳州的风土人情和厚重的文化底蕴。”戴舫指着刚刚创作完成的《花木兰》对记者说。现在,戴舫既是中国剪纸非遗传承人,又是省工艺美术协会会员,也是亳州剪纸协会秘书长、亳州巾帼工艺美术协会主席。头衔多了之后,她感觉自己肩上该承担的责任也更重了。“剪纸也是亳州一大民俗艺术,如何能够让民俗文化发扬光大,这是我要努力做的事。”为此,她创办了舫剪堂剪纸民俗馆,既为剪纸爱好者提供学习的平台,也为剪纸爱好者提供一个观赏作品的去处。近两年来,她又耗资数百万对民俗馆进行装修升级改造,使民俗馆更富古典神韵,面积也扩大到了700多平方米,里面展出的作品也达近千幅,上万名中外游客曾先后到此参观,这里已经成为剪纸艺术的天地。做到这样,戴舫感觉还不满意。她说,“新的一年,我还打算建造一个剪纸基地,培养更多的剪纸爱好者加入到剪纸创作中来,把亳州剪纸文化推广、推广、再推广。”阜阳剪纸产生的确切年代已无法考证,但关于阜阳剪纸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南北朝时期。歌颂巾帼英雄花木兰(古谯郡人,今亳州人,亳州原属阜阳)的《木兰辞》(北朝乐府民歌)中就有“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的诗句,“花黄"即是头贴剪纸,这说明早在南北朝时期阜阳地区就出现了剪纸艺术。在唐代,阜阳地区的亳州出产过著名的“亳绢”。唐代以绢为纸,剪绢花的风俗在这里应该流传过,这种剪绢花和剪纸是同源的.在明清时期,阜阳地区有很多用剪刀铰“花”,并以此为生的剪纸艺人,主要是为妇女做鞋花、帽花、枕花等提供绣花样,并为当地人们的生活提供大量的装饰花样。千余年来阜阳人民逢年过节、祝寿送礼,都习惯用剪纸来装饰物品、点缀门窗、美化环境.但是,由于历年来淮河的频繁泛滥,使得阜阳人民经常背井离乡,剪纸只能夹在本子中,故保留下来的作品比较少。其中至今保存下来的阜阳剪纸有清代的“牛郎织女"、“八仙过海”、“兰桥会”、“牧笛"、“祭塔”。这些作品虽然篇幅不大,但都构图简洁、剪口清晰、形象生动。作为姑娘绣花鞋的底样,嫁衣云襟子上的图案,或旧式方枕两端的纹样。新中国成立后,阜阳剪纸得到了充分的发展。特别是上世纪60年代,安徽省和阜阳地区文化部门派出专门部门收集和整理阜阳剪纸作品,编辑出版了《安徽阜阳剪纸集》。并培养农民剪纸创作队伍.1976年起,阜阳文化部门对全地区(包括亳州等市县)剪纸作者进行普查,搜集整理作品,据统计当时阜阳民间剪纸作者近千人。阜阳剪纸艺人陈之仁、吕凤毛、王家和、程建礼、贾培秀、戴氏三姐妹等都在这次普查中相继被发现。中国文联副主席冯骥才在“阜阳剪纸歌”中题到“双手能而巧,心灵慧亦聪。纸随刀剪转,须臾万象生。”1978年起阜阳剪纸在合肥、上海、北京、南京、济南、深圳、洛阳、沈阳、武汉、贵阳、成都、哈尔滨、乌鲁木齐等地及日本等国举办剪纸展览。并被《人民日报》、《中国青年报》、《中国农民报》等报纸介绍并发表剪纸作品。1980年1月,建立全国第一个剪纸学术组织,阜阳剪纸研究会。1983年由安徽省文化厅批准成立阜阳民间美术研究室,该部门今天仍然为阜阳剪纸的发展、传承起着重要的组织作用.该部门于成立前期的1982年至1996年出版11期《民间美术》杂志,记录了阜阳当时大量的剪纸作品与活动,还刊登了很多著名学者、专家的文章,是当时比较有影响的民间艺术刊物,成为与其它地区民间艺术交流的媒介.阜阳地区的文化部门还曾经出版多部图册,如《安徽阜阳剪纸集》、《阜阳剪纸集》、《阜阳剪纸精品集》等。并有中央新闻电影制片厂、上海科教电影制片厂、中央电视台、上海、山东、安徽等省市电视台拍摄阜阳剪纸专题片。这些专题片及报道播出后,全国很多专家、学者、剪纸艺术家纷纷前来考察阜阳剪纸,开始研究阜阳剪纸艺术及其学术价值。1987年、1996年曾在阜阳两次召开全国剪纸学术研究会。1988年,刘继成与王家和合作的剪纸作品“红楼梦”被作为馈赠联合国的礼品。阳的界首市被文化部批准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2002年农民剪纸艺人程建礼被中国剪纸研究会评为中国剪纸大师;2006年,阜阳剪纸被命名为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2008年,阜阳剪纸被列入中国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批名录。2009年,阜阳市颍州区又被文化部批准为“中国民间剪纸艺术之乡”。全地区有剪纸大师一人:程建礼(已故),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四位:朱坤英(已故)、刘继成、程兴宏、吴青平,剪纸艺人近50人。阜阳剪纸研究会会员达108人。阜阳剪纸发展向一个新的阶段.总之,阜阳独特的地理位置、悠久的历史、多元的文化以及深厚的人文思想为阜阳地区剪纸艺术的产生与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随着近几年全国大力发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热潮,阜阳的界首彩陶、苗湖书会、渔鼓、清音、嗨子戏、颍上花鼓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