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世界的气候一、天气与气候的区别天气:指某个地方距离地表较近的大气层在短时间内的具体状况,特点:多变气候:一个地方多年的天气平均状况,特点:相对稳定二、气温二、气温1.气温的日变化(1)定义:一天中,最高气温与最低气温的差,叫气温日较差。(2)特点:一天中最高气温出现在14点左右,最低气温出现在日出前后。2.气温的年较差(1)定义:即一年内最高月平均气温与最低月平均气温的差。(2)特点:北半球大陆上气温7月最高,1月最低,海洋上气温8月最高,2月最低;南半球相反。3、影响气温日较差的因素纬度:低纬>高纬;海陆:海洋〈陆地;天气:晴天〉阴天;季节:夏季〉冬季;植被:裸露〉植被;地形:小地形区:低海拔〉高海拔大地形区:高原>平原4、影响气温年较差的因素纬度:低纬〈高纬;海陆:海洋〈陆地;气候:晴天〉阴天;植被:裸露〉植被地形:小地形区:低海拔〉高海拔5、影响气温分布的主要因素:纬度、海陆、地形、河流等(1)纬度位置的影响世界气温从低纬度地区向两极逐渐降低。(2)海陆差异的影响陆地上的等温线多弯曲,海洋上的等温线则较平直;夏季陆温高于海温,冬季陆温低于海温。白天陆温高于海温,晚上陆温低于海温。(3)地势高低的影响同纬度地区,地势高处气温低;地势低处气温高。(4)洋流的影响同纬度地区暖流流经的地区气温高,等温线向高纬(低温)凸;寒流流经的地区气温低,等温线向低纬(高温)凸。6、等温线图的判读方法(1)判断南、北半球位置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北半球:自北向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增大或自南向北等温线的度数逐渐减小。(2)判断陆地、海洋位置冬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冬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低),海洋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冬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高)。夏季:陆地上的等温线向高纬弯曲(表示夏季的陆地比同纬度的海洋温度高),海洋上的等温线向低纬弯曲(表示夏季的海洋比同纬度的陆地温度低)。(3)判断月份(1月或7月)判断月份时,要注意南、北半球的冬、夏季节的差异性。1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凸出;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北凸出。(如下面甲图所示)7月: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南半球陆地上的等温线向北凸出,海洋上的等温线向南凸出。(如下面乙图所示)
imc2TC20,Cwc(4)判断寒、暖流寒流:寒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水温低,故等温线向低纬凸出(类同于冬季的陆地或夏季的海洋)。(如下图所示)暖流:暖流中心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水温高,故等温线向高纬凸出(类同于夏季的陆地或冬季的海洋)。(如下图所示)(5)判断地形的高低起伏的影响地势高: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高处等温线的度数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要低。地势低:在非闭合等温线图上,地势低处等温线的度数要比同纬度的其他地区要高。(6)判断地形名称山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据越小。盆地:在闭合等温线图上,越向中心处,等温线的数据越大。.判读等温线的疏密情况,比较温差的大小一般情况下,等温线分布密集的地区温差较大,反之温差较小。从世界和我国等温线分布图上可以得出等温线的分布与温差大小的时空变化规律:⑴冬密夏疏:冬季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夏季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这是因为冬季各地温差较大,夏季较小。⑵温带密,热带疏:温带地区等温线分布比较密集,热带地区等温线分布比较稀疏,这是因为温带地区的气温差异大于终年高温的热带地区。⑶陆密海疏:陆地上的等温线比较密集,海面上的等温线比较稀疏,这是因为陆地表面形态复杂,海洋表面性质均一。等温线特征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等温线较曲折。1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北半球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正好
相反南半球 等温线较平直气温分布规律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
两极递减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
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等温线特征全球等温线大致与纬线平行等温线较曲折。1月大陆上的等温线向南(低北半球纬)凸出,海洋上则向北(高纬)凸出。7月正好
相反南半球 等温线较平直气温分布规律无论7月或1月气温都是从低纬向
两极递减在同一纬度上,冬季大陆比海洋
冷、夏季大陆比海洋热主要影响因素太阳辐射海陆分布、海陆热
力性质差异同一纬度气温差别小海陆分布(海洋面
积广阔)三、降水1、几种降水类型的成因、特征及主要分布地区降水类型空气上升原因降水特征主要分布地区对流雨湿热空气强烈受热膨胀上升强度大、历时短、范围小,常有风暴、雷电赤道及其两侧,中纬度大陆夏季的午后地形雨暖湿空气移动时受地形阻挡上升降水强度较大,雨时较长山地迎风坡锋面雨冷暖气团相遇,暖空气被抬升持续时间长,范围广,强度小中纬度地区台风雨暖湿空气围绕台风中心旋转上升强度很大,多暴雨,伴有狂风、雷电低纬度大陆东部沿海.影响由于影响降水的主要因素⑴大气环流。不同的气压带、风带的影响不同,降水不同。如赤道低气压带控制区,降水较多;西风带控制区,降水较多;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区,降水少等。⑵海陆位置。近海受暖湿气流影响的地方降水多,内陆地区降水少。⑶地形。迎风坡降水多,背风坡降水少。⑷洋流。暖流有增湿作用,寒流有减湿作用。.降水的分布(1)降水的时间分布类型分布全年多雨区赤道附近全年少雨区副热带高压地区、两极地区夏季多雨区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东岸冬季多雨区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常年湿润区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2)降水的空间分布位置年降水量成因赤道附近降水多2000mm左右)受赤道低气压带控制,上升气流为主两极附近降水少(200mm以下)受极地高气压带控制,下沉气流为主南北回归线附近大陆东岸降水多(500mm以上)夏季风从海洋吹向陆地大陆西岸降水少(500mm以下)受副热带高气压带控制,气流下沉;或受信风带控制,风从陆地吹向海洋中纬度内陆降水少(500mm以下)距海远,海风难以到达中纬度大陆东岸降水多(500〜000mm)冬季:风由陆地吹向海洋夏季:风由海洋吹向陆地中纬度大陆西岸降水多(500〜1000mm)终年受西风带控制(或冬季受西风带控制)
热带草原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南北两侧至回归线之间非洲中部、南美巴西、澳大利亚大陆北部和南部赤道低压带和信风带交替控制终年高温,干、湿季明显交替热带季风气候10°N〜北回归线之间大陆东部亚洲中南半岛、印度半岛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和气压带、风带的季节移动,而导致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全年高温,分旱、雨两季热带热带沙漠气候南北回归线〜南北纬30°之间的大陆内部或西岸撒哈拉沙漠、阿拉伯半岛、澳大利亚中西部副热带高压带或信风带控制全年高温少雨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25°〜35°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秦岭一淮河以南地区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少雨,夏季高温多雨亚热带地中海气候南北纬30°〜40°之间的大陆西岸(除南极洲外各洲均有分布)地中海沿岸副热带高压带和西风带交替控制冬季温和多雨,夏季炎热干燥温带温带季风气候北纬35°〜55°之间的大陆东岸我国华北和东北地区,日本和朝鲜半岛北部海陆热力性质差异,冬夏季风交替控制冬季寒冷干燥,夏季高温多雨温带大陆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内陆地区深居大陆内部,距海遥远,终年受大陆气团控制冬季严寒,夏季高温,常年干旱少雨
陆内部温带海洋性气候南北纬40°〜60°之间的大陆西岸西欧全年受西风带控制冬季温和,夏季凉爽,全年降水均匀亚寒带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北纬50°〜北极圈之间的大陆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部纬度高,且居内陆,全年受极地气团控制冬长严寒,夏短凉爽寒带苔原气候北半球极地附近的沿海亚欧大陆和北美大陆的北冰洋沿岸纬度高,太阳辐射弱,受极地气团控制全年严寒,降水少冰原气候南北半球极地附近内陆南极大陆、格陵兰岛纬度最高,太阳辐射弱,地势高全年酷寒,降水少3、几处特殊气候类型分布与形成原因非洲东侧赤道两侧的东非高原一一热带稀树草原气候(东非高原地势高);非洲几内亚湾沿岸一一热带雨林气候向北延伸(几内亚湾暖流影响);马达加斯加岛东部一一热带雨林气候(山地迎风坡,马达加斯加暖流影响);北美洲西海岸一一温带海洋性气候局限于沿海(安第斯山脉影响);中美洲东海岸—一热带雨林气候(墨西哥湾暖流影响,东北信风迎风坡);南美洲西海岸—一热带沙漠气候南北狭长(安第斯山脉、秘鲁寒流影响,离岸风);南美洲西部赤道两侧—一高山气候(安第斯山脉影响);南美洲巴西东部一一热带雨林气候(巴西暖流影响,东南信风迎风坡);澳大利亚东岸北部—一热带雨林气候(山地迎风坡,东澳大利亚暖流影响)。4、气候类型的判读:步骤依据因素变化结论(1)判断所属南北半球气温变化6、7、8三个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峰状北半球12、1、2三个月气温高,气温曲线呈波谷状南半球(2)判断所属温度带最冷月和最热月气温最冷月平均气温>15℃热带气候最冷月平均气温在0〜15℃之间亚热带气候、温带海洋性气候
最冷月平均气温在一15〜0℃之间温带气候最热月平均气温低于15℃寒带气候(3)确定具体气候类型年降水量多雨型年降水量>2000mm、年降水量1500〜20001nm热带雨林气候、热带季风气候少雨型全年高温,年降水量<125mm热带沙漠气候夏季较热,气温年变化很大温带大陆性气候降水少、云雾多、全年低温极地气候年雨型全年各月降水均匀热带雨林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职场技能提升与学习心理学的关系
- 早期教育对儿童自尊心发展的影响及实证研究
- 小学教育的学科融合与创新实践
- 运动技能提升与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方法
- 现代家庭教育中的创新实践与思考
- 教育资源整合创意工作坊的独特方法
- 商业项目中的农业休闲旅游投资策略分析
- 2025年贵州盛华职业学院高职单招语文2018-2024历年参考题库频考点含答案解析
- 现代办公环境下的冰雪文化传播与价值开发
- 青少年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挑战
- JJG 707-2014扭矩扳子行业标准
- 2025财年美国国防预算概览-美国国防部(英)
- 2024年江西省南昌市中考一模数学试题(含答案)
- 《采暖空调节能技术》课件
- CONSORT2010流程图(FlowDiagram)【模板】文档
- 游戏综合YY频道设计模板
- arcgis软件操作解析课件
- 中兴ZCTP 5GC高级工程师认证考试题库汇总(含答案)
- 大学生创新创业教程PPT全套完整教学课件
- 小学科学项目化作业的设计与实施研究
- 2020年中考生物试卷及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