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解析_第1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解析_第2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解析_第3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解析_第4页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解析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1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部编人教版七年级上册语文文言文阅读训练试题及解析一、部编语文七年级上册文言文阅读练习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子曰:“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学而》)曾子曰:“吾日三省吾身: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传不习乎?”(《学而》)子曰:“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为政》)子曰:“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为政》)子曰:“由,诲女知之乎!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为政》)子曰:“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里仁》)子曰:“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述而》)曾子曰:“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仁以为己任,不亦重乎?死而后已,不亦远乎?”(《泰伯》)子曰:“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子罕》)子贡问曰:“有一言而可以终身行之者乎?”子曰:“其恕乎!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卫灵公》)(1)下面不含通假字的一项是(

)A.为人谋而不忠乎?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诲女知之乎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D.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2)下列句子中划线词的词义不相同的一项(

)A.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以为己任B.不知为不知/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C.温故而知新/故善学者假人之长D.吾日三省吾身/见不贤而内自省也(3)解释下列划横线词语的意思。①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________②人不知而不愠,不亦君子乎________③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________、________④默而识之,学而不厌,诲人不倦________(4)把下面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②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5)简答。请从文中提炼出四个成语:【答案】(1)A(2)C(3)通“悦”,愉快;生气,发怒,恼怒;却;有害;凭什么(4)①温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②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5)择善而从;温故知新;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解析】【分析】(1)B女通“汝”C.知:通“智”D.说通“悦”。(2)A项:自己。B项:了解,知道。C项:旧知识;所以。D项:反省。(3)此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实词含义的理解和识记,要求学生对重点词语的解释进行重点识记。还要求学生对文章熟读,书读百遍,其义自现。注意“说、女”的通假。(4)此题考注意①句中“故”“为”的意思,②句中“罔”“殆”的意思。(5)题目要求写出四个出自《<论语>十则》的成语,从不亦乐乎;见贤思齐;三人行,必有我师;温故知新;死而后已;任重道远这些成语中任意写出四个就可以了。故答案为:⑴A;⑵

C;⑶通“悦”,愉快;生气,发怒,恼怒;却;有害;凭什么;⑷①温习旧知识,能有新体会、新发现,就可以当老师了。②只学习却不思考,就不能解决疑难问题。只思考却不学习也不能解决疑难问题;⑸择善而从;温故知新;任重道远;三人行,必有我师;见贤思齐;已所不欲,勿施于人。【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对通假字的辨析能力。解答此类问题,主要依靠平时的积累。在理解句意的基础上,指出句中通假字以及所通的字,并进行解释;⑵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⑶此题考核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平时注意积累,答题时注意分析词语前后搭配是否得当,还要注意文言文中常常出现以今释古的现象。同时注意通假字、词类活用、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⑷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⑸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2.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

沧州刘士玉孝廉,有书室为狐所据。白昼与人对语,掷瓦石击人,但不睹其形耳。知州①平原董思任,良吏也,闻其事,辄自往驱之。方入书室,忽檐际朗言曰:“公为官颇爱民,亦不取钱,故我不敢击公。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公休矣,毋多言取困②。”董狼狈而归,咄咄不怡者数日。刘一仆妇甚粗蠢,独不畏狐。或对语问其故,狐曰:“彼虽下役,乃真孝妇也。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乎?”刘乃令仆妇居此室。狐是日即去。(选自《阅微草堂笔记》,有删改)【注释】①知州:官职名称。②取困:自取尴尬。(1)解释下面句中加下划线的词。①闻其事。

闻:________②故我不敢击公。

故:________③或对语问其故。

或:________④狐是日即去。

去:________(2)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两处)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句子鬼神见之犹敛避,况我曹乎?(4)结合全文,用自己的话简述刘士玉“令仆妇居此室”的原因。【答案】(1)听说,听闻;所以,因此;有的人,有人,有的;离开(2)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3)鬼神见了她都要回避,何况我呢?(4)因为刘士玉想让狐离开自己的书房,而狐遇到真正孝顺的妇人会躲避,所以为了赶走狐狸就让妇人住书房。【解析】【分析】(1)“闻其事”的意思是:听说这件事,“闻”的意思是“听说”;“去”的意思不同于现代汉语,在这里是“离开”的意思。(2)这句话的意思是:但你爱民是为了图一个好名声,不贪图钱财是怕以后被追究罪责,所以我也不回避你。可以根据句意进行停顿。(3)“犹”“敛”“况”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4)根据文中狐狸所说的畏惧刘士玉的原因来概括即可。狐说:“汝虽下役,乃真孝妇也。鬼神见汝犹避之,况我乎”,可见主人是因为刘士玉是个真正的孝顺之人,狐狸鬼神都怕她,所以让她入住以赶走狐狸。故答案为:⑴听说,听闻;所以,因此;有的人,有人,有的;离开;⑵然公爱民乃图好名/不取钱乃畏后患耳/故我亦不避公;⑶鬼神见了她都要回避,何况我呢?⑷因为刘士玉想让狐离开自己的书房,而狐遇到真正孝顺的妇人会躲避,所以为了赶走狐狸就让妇人住书房。【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⑵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象;⑶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参考译文】

沧州孝廉刘士玉,有间书房被狐精所占据,狐狸白天和人作答对话,还向人投掷瓦石,但却看不到他的形貌。时任沧州知州的平原人董思任,是个优秀的官吏,听说这件事之后亲自前往驱赶作怪的狐狸。刚刚开始口若悬河的大谈特谈人妖不属同类应该互相回避的道理,就听见房檐间朗声说道:“你作官很爱民,也不贪取钱财,所以我不敢用瓦石砸你。但你爱民是为了图一个好名声,不贪图钱财是怕以后被追究罪责,所以我也不回避你。董大人你差不多就可以了,再不要多言自取尴尬了。”董思任听后狼狈而归,好几天都闷闷不乐。刘士玉的一个女仆很是粗拙愚蠢,但偏偏她不怕狐狸,狐狸也不用石头投掷攻击她。有次对话的时候,有人因为这事向狐狸询问其中的缘由。狐狸说:“她虽然是个卑下的奴仆,但却是个真正的孝妇。鬼神见了她都要回避,何况我这样的狐怪呢?”刘士玉就命令这个女仆住在这间屋子里,狐怪当天就离开了。3.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回答小题。

(甲)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乙)两牧竖入山至狼穴,穴中有小狼二,谋分捉之。持小狼各登一树,相去数十步。少顷,大狼至,入穴失子,意甚仓皇。竖于树上扭小狼蹄耳,故令嗥;大狼闻声仰视,怒奔树下,号且爬抓。其一竖又在彼树致小狼鸣急。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前树又鸣,又转奔之。口无停声,足无停趾,数十往复,奔渐迟,声渐弱;既而奄奄僵卧,久之不动。竖下视之,气已绝矣!得小狼二。(1)下列划线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B.意暇甚

意甚仓皇C.相去数十步

意与日去D.乃舍此

乃悟前狼假寐(2)下列划线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

)A.两狼之并驱如故

竖下视之B.禽兽之变诈几何哉

宋之丁氏C.有闻而传之者

而顷刻两毙D.投以骨

以刀劈狼首(3)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甲文启示我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能妥协退让,而要像屠夫一样勇敢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会取得胜利。B.乙文牧童的智慧与勇气、狼的急迫焦躁与疲于奔命,活灵活现,给人以身临其境的感觉。C.狼虽是凶残的动物,但两牧竖利用狼的母爱天性而杀害狼未免过于残酷,张扬的是人性中恶的一面。D.《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明代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4)将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5)用/给下面的句子断句(限断3处)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答案】(1)B(2)B(3)D(4)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5)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解析】【分析】(1)A.通“只”,只/停止。B.这里指神情、态度。C.距离/消失。D.于是/才。故选B。(2)A.位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可不译/代词,代指狼。B.助词,的。C.连词,表顺承/连词,表转折。D.代指狼/用。故选B。(2)解答此题,需要在通读文章的基础上,把握文章的叙述思路,结合关键语句概述回答。《聊斋志异》简称《聊斋》,俗名《鬼狐传》,是中国清朝著名小说家蒲松龄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故选项D错误。故选D.(3)句意为: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乃悟:才明白。假寐:原意是不脱衣服小睡,这里是假装睡觉的意思。寐:睡觉。盖:原来是。(4)句意为:大狼听到后,停止嚎叫,四面环顾,发现了另一棵树上的小狼,于是便丢下这个,急奔到另一棵树下,连抓带嚎跟先前一样。故断句为: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故答案为:⑴B⑵B⑶D⑷屠户这才明白前面那只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的。

(5)狼闻声四顾/始望见之/乃舍此趋彼/跑号如前状。【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⑵本题考查文言虚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通读全文,把握文意,揣摩选项正误。⑷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5)本题考查文言断句的能力。文言语句的节奏划分一般以句意和语法结构为划分依据。结合语句的内容来划分即可。划分节奏主要依据句子的结构,一般是主语和谓语之间、谓语和宾语之间、修饰语和中心语之间要停顿。【参考译文】

一个屠户在晚上回家,担子里的肉卖完了,只有剩下的骨头。屠户在路上遇到了两只狼,紧随着他走了很远。

屠户害怕,把骨头投给狼。一只狼得到骨头停止了,另一只狼仍然跟从他。屠户又把骨头投给它,后面得到骨头的狼停住了脚步,但是之前得到骨头的狼又跟上了。骨头已经没有了,但是两只狼像原来一样一起追赶。

屠户的处境很危急,担心前后受到狼的攻击。屠户看见田野中有个麦场,场主在里面堆柴,覆盖成小山似的。屠户于是奔向麦场,倚靠在柴草堆下,卸下担子拿着刀。狼不敢上前,眼瞪着屠户。

一会儿,一只狼径直走开,其中一只狼像狗一样蹲坐在前面。过了一会儿,狼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悠闲得很。屠户突然起身,用刀劈砍狼的头,又劈砍几刀杀死了狼。屠户正想要走,转身看柴草堆后面,一只狼在其中打洞,意图想要钻洞进入柴草堆来攻击屠户的后面。狼的身体已经钻进入一半了,只露出屁股和尾巴。屠户从后面砍断狼的大腿,也杀死了这只狼。屠户才明白之前的狼假装睡觉,原来是用来诱惑敌人。

狼也是狡猾的动物,但是一会儿两只狼都被杀死了,禽兽的欺骗手段能有多少啊?只给人增加笑料罢了。

(乙)有两个牧童,在山里发现了一个狼穴,里面有两只小狼。牧童商量好了,每人捉了一只各自爬到一棵树上,两棵树之间大约相隔几十步远。一会儿,大狼回来了,进洞一看,两只小狼不见了,非常惊慌。一个牧童在树上扭小狼的爪子和耳朵,故意让小狼嗥叫。大狼听见后,仰起头寻找,愤怒地奔到树下,一边嚎叫着一边抓爬着树干。另一棵树上的牧童也扭着小狼让它哀鸣。大狼听到后,停止嚎叫,四面环顾,发现了另一棵树上的小狼,于是便丢下这个,急奔到另一棵树下,连抓带嚎跟先前一样。这时,前一棵树上的小狼又嚎叫起来,大狼又急忙转身奔到第一棵树下。就这样,大狼不停地嚎叫,不停地奔跑,来回跑了几十趟,渐渐地脚步慢了,嚎叫的声音也弱了,最后奄奄一息地僵卧在地上,很久不再动弹。两个牧童从树上爬下来细看,大狼已经断气了。牧童得到了两只小狼。4.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世说新语》是南朝宋临川王________(人名)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说集。(2)解释下列划线词语在文中的含义。①俄而雪骤________②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3)翻译下面的句子。①白雪纷纷何所似?②未若柳絮因风起。(4)在这篇小短文里,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怎样的家庭气氛?请谈谈你的观点,并用文中的几个关键词来表明这一观点。(5)兄妹两人的比喻哪一个更好呢?请写出你的观点,并说说你的理由。【答案】(1)刘义庆(2)不久,一会儿;相比(3)①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4)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或“和谐”“欢快”“轻松”等)家庭气氛。(5)略【解析】【分析】(1)《世说新语》是由南朝宋临川王刘义庆组织一批文人编写的文言志人小说集,又名《世说》。其内容主要是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2)本题中的“俄而”是“一会儿”;“拟”是古今异义词,“相比”的意思。(3)①句中的“何(什么)、似(像)”两个词是赋分点,注意倒装;②句中的“未若(不如)、因(趁,凭依)、起(飞舞)”几个词是赋分点。翻译时要做到“信、达、雅”。(4)依据“寒雪日内集”“讲论文义”“欣然”“大笑乐”等内容,叙写了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辈们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表现了一家人融洽、欢快、轻松的气氛。据此理解作答。(5)开放性试题。比喻讲究形似。大团的雪花簌簌落下,倘若有风,则会漫天飞舞。像一团一团的柳絮,与鹅毛大雪相似,也会因风漫天飞舞,给人以轻盈、飘逸、优雅的感受。用“柳絮”来比喻“白雪”,可谓形相似,景相同。“盐”与“雪花”,形状不同,轻重也有别,用“盐”喻“雪”并不是很恰当。就本文所写的“白雪纷纷”来说,用“未若柳絮因风起”更能突出其大雪纷飞的特点。但也不是说“撒盐空中差可拟”就不好,在特定的情景下,也许这个比喻更恰当。因为冬雪不全是雪片。故答案为:⑴刘义庆⑵①不久,一会儿;②相比⑶①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呢?②不如比作风把柳絮吹得满天飞舞。⑷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或“和谐”“欢快”“轻松”等)家庭气氛。⑸略【点评】⑴本题考查作家作品的把握,明确《世说新语》的作者。⑵本题考查理解文言实词含义的能力。理解词语的含义时要注意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如通假字、词类活用、一词多义和古今异义;能结合具体语境来准确辨析即可。⑶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⑷本题考查的是对文本内容理解与分析能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根据题目的要求和提示的信息梳理内容,找出相关的语句,概括即可。⑸本题是开放性题目,答案不唯一,言之有理即可。【附参考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5.阅读下面短文,回答问题。

回年二十九,发尽白,蚤①死。孔子哭之恸②,曰:“自吾有回,门人益亲。”鲁哀公问:“弟子孰为好学?”孔子对曰:“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③。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④,未闻好学者也。”【注】①蚤:通“早”。②恸(tòng):极度的哀伤。③不迁怒:不转移愤怒。迁,转移。不贰过:不重复犯一个错误。贰,重复。过,错误。④亡:通“无”,没有。(1)解释划线词在句中的意思。发尽白________(2)孔子“哭之恸”的原因是什么?(3)结合甲文相关内容,你觉得颜回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答案】(1)全部,全都(2)颜回十分好学,而且从不迁怒于人,不犯同样的错误,却不幸年纪轻轻就死了,孔子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弟子了,所以“哭之恸”。(3)好学、有修养及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解析】【分析】(1)句意:头发全白了。尽:全部,全都。(2)根据“有颜回者好学,不迁怒,不贰过。不幸短命死矣,今也则亡,未闻好学者也”理解作答即可。(3)在三千弟子中,孔子最喜欢的学生是颜回,不仅因为他好学不倦,始终努力实践孔子的理想,还因为他有“不迁怒,不贰过”的修养。作答此题,围绕“好学、有修养及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回答即可。故答案为:⑴全部,全都;⑵颜回十分好学,而且从不迁怒于人,不犯同样的错误,却不幸年纪轻轻就死了,孔子再也没有像颜回那样好学的弟子了,所以“哭之恸”;⑶好学、有修养及安贫乐道的精神品质。【点评】⑴本题考查学生理解文言词语意思的能力。文言词语的学习和积累是学习文言文的首要环节,这就要求考生不仅要理解和掌握常见文言词语的基本意义和用法,而且还要注意词语在上下文中的特殊含意和用法,这就要求学生能活学活用;⑵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答;⑶本题是根据具体词句分析人物形象。先要理解具体字词的含义及在文中的作用,再根据文中故事情节以及人物的言行举止具体分析,并从人物的性格和思想品质方面进行概括,找出人物的共同点。【附参考译文】

颜回二十九岁,头发全白了,过早地死了。孔子哭得十分伤心,说:“自从我有了颜回,学生们(以颜回为榜样)更加亲近我。”鲁哀公问:“你的学生中哪个最好学?”孔子回答说:“有个叫颜回的最好学,(他)从不把脾气发到别人身上,也不重犯同样的错误。可惜短命死了!现在再也没有这样的人了。”6.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小题。【甲】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

有闻而传之者:“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选自《吕氏春秋》)【乙】犀怪

余乡延溪①有石犀牛,其来颇久。近岁居民艺②。麦,被邻夜食几尽。牛主惧其讼己,乃故言曰:”早见收儿,吉石犀牛汗如喘,又口有余青。食邻麦者,殆是乎?”众皆信然,谓石犀岁久成怪。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嗟夫,邻牛食麦,石犀受击。石犀之形,以一击坏,而名亦以众口神。凡事何可不揆诸理?【注】①延溪:地名,在湖南桃源东。②艺:种植。(选自《雪涛小说》)(1)解释下列句子中划线的词。①及其家穿井________②闻之于宋君________③乃故言曰________(2)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食邻麦者,殆是乎?(3)用“/”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限断2处)(4)【甲】、【乙】两文讲述了一个类似的道理,请结合文章内容作简要分析。【答案】(1)等到;使……听到;故意(2)吃邻居家麦子的(东西),大概就是它吧?(3)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4)两文都讲述了只道听途说,不加求证,就信以为真的事。【甲】文中,丁氏的“吾穿井得一人”经国人传言后,发生了变化,到宋君那里则变成了丁氏穿井挖到了一个人,仅仅是他人的传言,没有亲耳听到,没有思考,就信以为真。【乙】文牛主惧其讼,嫁祸于石犀牛,“众皆信然”,艺麦家信以为真,断犀足,不疑邻牛。艺麦家轻信牛主之言,不作分析,不加考证,结果出现误断。【解析】【分析】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①句意:等到他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及:到、等到;②句意:一直传到宋国国君的耳朵里。闻:使……听到;③句意:于是故意说道。故:故意。⑵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做该题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义为辅。句中重点词语有:食:吃,殆;大概;句意为:吃邻居家麦子的(东西),大概就是它吧?⑶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作答时,一定要在正确理解句子意思的基础上,根据前后词语之间的语义联系来划分停顿。有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可以根据语感直接作答。这个句子的意思是:于是种麦子的这家人把犀牛的腿打断了,不再怀疑邻居家的牛。故停顿应为: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⑷本题考查比较阅读,找出共同点,分析其类似的道理。两文都讲述了只道听途说,不加求证,就信以为真的事。【甲】文中,丁氏的“吾穿井得一人”经国人传言后,发生了变化,到宋君那里则变成了丁氏穿井挖到了一个人,仅仅是他人的传言,没有亲耳听到,没有思考,就信以为真。【乙】文牛主惧其讼,嫁祸于石犀牛,“众皆信然”,艺麦家信以为真,断犀足,不疑邻牛。艺麦家轻信牛主之言,不作分析,不加考证,结果出现误断。故答案为:⑴等到;使……听到;故意;⑵吃邻居家麦子的(东西),大概就是它吧?⑶于是艺麦家持石往/断犀足/不复疑邻牛云;⑷两文都讲述了只道听途说,不加求证,就信以为真的事。【甲】文中,丁氏的“吾穿井得一人”经国人传言后,发生了变化,到宋君那里则变成了丁氏穿井挖到了一个人,仅仅是他人的传言,没有亲耳听到,没有思考,就信以为真。【乙】文牛主惧其讼,嫁祸于石犀牛,“众皆信然”,艺麦家信以为真,断犀足,不疑邻牛。艺麦家轻信牛主之言,不作分析,不加考证,结果出现误断。【点评】⑴)本题考查理解重点文言实词的意义。解答本类题目时,应先理解词语所在句子的含义。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推断词语的意思。词语所在的句子的理解。⑵本题考查的是翻译句子的能力,解答时一定要先回到语境中,根据语境读懂句子的整体意思,然后思考命题者可能确定的赋分点,首先要找出关键实词、虚词,查看有无特殊句式,运用“留”“删”“调”“换”“补”的方法,直译为主,意译为辅。并按现代汉语的规范,将翻译过来的内容进行适当调整,达到词达句顺。⑶此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解答此题要了解断句的一般规律,可以利用其中的名词、代词、虚词、固定短语、句式,修辞等作为突破口,寻找断句之处。还要读懂文句的意思,结合上下文进行判断。断完要通读一遍,看是否有不合情理之处。⑷本题考查短文所蕴含的道理,答题时应注意,在准确理解词义,句意,段意的基础上,梳理大局之间的联系,依据体感要求来概括重点作答。7.阅读文言文,回答问题穿井得一人

宋之丁氏,家无井而出溉汲。常一人居外。及其家穿井,告人曰:“吾穿井得一人。”有闻而传之者曰:“丁氏穿井得一人。”国人道之,闻之于宋君。宋君令人问之于丁氏,丁氏对曰:“得一人之使,非得一人于井中也。”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选自《寓言四则》)疑人窃履

昔楚人有宿于其友之家者,其仆窃友人之履以归,楚人不知也。适使①其仆市②履于肆③,仆私其直④而以窃履进,楚人不知也。他日,友人来过,见其履在楚人之足,大骇曰:“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遂与之绝。逾年而事暴,友人踵⑤楚人之门,而悔谢曰:“吾不能知子而缪⑥以疑子吾之罪也。请为以如初。”(选自《历代寓言大观》)【注】①使:命令,派。②市:买。③肆:店铺。④直:同“值”,价值。⑤踵:到,走到。⑥缪:同“谬”,错误,荒谬。(1)选出划线字的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A.适使其仆市履于肆

适:恰逢B.他日,友人来过

过:拜访C.逾年而事暴

暴:暴露D.而悔谢曰

谢:感谢(2)用“/”给画线文字断句。(限断两处)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3)用现代汉语写出下面句子的意思。①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②吾固疑之,果然窃吾履。(4)《穿井得一人》《疑人窃履》,可以给读者哪些启示?请写出相同点及不同点。【答案】(1)D(2)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3)①像这样听信传闻,还不如不听(还不如什么也没听到)。②我本来就怀疑是你(偷了我的鞋),(现在看)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4)相同点:所闻和所见,不一定都是真实的,不应轻信。不同点:《穿井得一人》:从“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至于以讹传讹。(从“丁氏”的角度来讲,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从“宋君”的角度来讲,无论什么事情,亲自论证才可以下结论,以免造成更大的误会。)《疑人窃履》:从“友人”的角度,生活中往往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从“仆”的角度,做人应当正直诚信,不贪不偷,做了鸡鸣狗盗之事,总有真相大白之时。)【解析】【分析】(1)D项,谢:道歉。故选D。(2)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句意:是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本句利用对句意的理解来确定停顿即可。(3)本题主要考查点是对句子翻译。①闻,即听到。引申为知道。句意:像这样听信传闻,还不如不听(还不如什么也没听到)。②固:本来;窃:偷;履:鞋。句意:我本来就怀疑是你(偷了我的鞋),(现在看)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⑷《穿井得一人》中“求闻之若此,不若无闻也”。可从以讹传讹的角度、从对待传言要考察清楚再传播的角度作答。《疑人窃履》可以直接摘取对人物评价的词语,也可以自己结合相关的语句进行概括,学会结合原文从原文中找到依据。这个故事中的友人看见朋友穿了自己丢的鞋子很生气,当知道自己错怪了朋友以后,马上向朋友承认错误。综合答题即可。故答案为:⑴D;⑵吾不能知子/而缪以疑子/吾之罪也。⑶①像这样听信传闻,还不如不听(还不如什么也没听到)。②我本来就怀疑是你(偷了我的鞋),(现在看)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⑷相同点:所闻和所见,不一定都是真实的,不应轻信。不同点:《穿井得一人》:从“闻而传之者”的角度来看,不要听到什么传闻之后就外传,要动脑筋想一想是否合乎情理,不要人云亦云,听到风就是雨,以至于以讹传讹。(从“丁氏”的角度来讲,在交际中,语言的表达很重要,必须做到表达准确、清晰,以避免不必要的误会和歧义。从“宋君”的角度来讲,无论什么事情,亲自论证才可以下结论,以免造成更大的误会。)《疑人窃履》:从“友人”的角度,生活中往往会有误解别人的事情发生,但我们如果能在了解事情的真相后勇于承认并改正错误,这也是难能可贵的。(从“仆”的角度,做人应当正直诚信,不贪不偷,做了鸡鸣狗盗之事,总有真相大白之时。)【点评】⑴本题考查解释文言文中实词的意义。答题时应注意,对重点实词的解释,是学习文言文最基础的一项,其中要特别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词类活用现象、一词多义的理解。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答题时应注意,文言文的朗诵节奏一般按意义划分,以不破句为原则,大致有以下几种情况:按词语断,主谓之间断句;语词后停顿;句首表连接的词后停顿;介词前停顿。⑶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句子的翻译能力。答题时应注意,句子翻译也是文言文阅读的一个常考题型,抓住句中的关键词句,把关键词句翻译准确,另外,还要注意对特殊句式的翻译,尽量做到通顺、流畅,表意清晰。⑷本题考查文章的启示。答题时应注意,首先要整篇阅读文言文,理解全文,充分把握内容,然后归纳出原文的中心,看看原文到底要表明一个什么主要观点。然后由这个观点生发出去,再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确定一个论点后进行论述。

【附参考译文】

(一)宋国有一户姓丁的人家,家里没有水井而出门到远处打水洗涤,经常派一个人在外面。等到丁家打了水井的时候,告诉别人说:“我家打井得到了一个人。”有人听说了这件事,并传给其他人,说:“丁家挖井挖到了一个人。”全国人都在议论这件事,使这件事传到了宋国国君那里。宋国国君派人向丁家询问,丁家回答:“家里打了井,不必再派人到外面打水,节约了一个劳动力,等于得到一个人。并非在井中得到了一个人。”寻到的消息如此,不如不知道。

(二)从前有个借宿在朋友家里的楚国人,他的仆人偷了他的朋友的鞋子回来,楚国人不知道。恰好他让仆人到集市上去买鞋,仆人私藏了买鞋的钱把偷来的鞋子交给他,楚国人也不知道。有一天,他的朋友来拜访他,看见自己的鞋子穿在楚国人的脚上,很惊讶地说:“我本来就怀疑是你(偷了我的鞋),果然是你偷了我的鞋。”于是和他断绝了关系。过了几年有关这个仆人的事情暴露,他的朋友来到这个人的家里,向他道歉说:“是我不够了解你,才错误地怀疑你,这是我的过错。请让我们和好如初吧。”8.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言语》

(乙)偷本非礼

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①共偷服药酒。其父时觉,且托寐②以观之。毓拜而后饮,会③饮而不拜。既而问毓何以拜,毓曰:“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世说新语·言语》【注释】①因:于是;就。②托寐(mèi):假装睡着了。③会:钟会。钟毓、钟会是兄弟。(1)用“/”给文中划线句断句,限断两处。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2)下列加下划线字的意思不相同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

陈太丘与友期行B.白雪纷纷何所似

既而问毓何以拜C.撒盐空中差可拟

可以为师矣D.且托寐以观之

不义而富且贵(3)请将文中画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②又问会何以不拜,会曰:“偷本非礼,所以不拜。”(4)言语动作往往传达的是人物的性格特点。一起偷服药酒,钟毓、钟会两兄弟的表现却有所不同,说明他们的性格特点亦有异。你更喜欢哪个呢,为什么?【答案】(1)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2)D(3)①谢太傅高兴地说:“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②(父亲)又问钟会为什么不拜,钟会说:“偷窃本来就是非礼的行为,所以用不着行礼。”(4)示例:喜欢钟毓,因为他比较忠实,拘礼守节,即使是偷也还念念不忘礼节。喜欢钟会,因为他更机灵善于变通,既然偷已经是大“非礼”了,还讲究什么拜的小礼节呢?【解析】【分析】(1)这句话的大意是:钟毓兄弟小时候,在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药酒喝。故停顿是: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2)A.两个“与”:同、和。B.两个“何”:什么。C.两个“可”:可以。D.第一个“且”:暂且;第二个“且”:与。故选D。(3)第一句重难点词语有:欣然,高兴的样子。第二句重难点词语有:何以,为什么;本,本来。(4)题干“言语动作往往传达的是人物的性格特点”已经给我们提供了答题思路。乙文在塑造钟毓、钟会两兄弟人物形象时,主要运用了语言描写。从钟毓的回答“酒以成礼,不敢不拜”可以看出他比较拘礼守节,即使是做坏事也没忘记礼节;从钟会的回答“偷本非礼,所以不拜”来看,他更加机灵,随机应变。故答案为:⑴钟毓兄弟小时/值父昼寝/因共偷服药酒。⑵D⑶示例:喜欢钟毓,因为他比较忠实,拘礼守节,即使是偷也还念念不忘礼节。喜欢钟会,因为他更机灵善于变通,既然偷已经是大“非礼”了,还讲究什么拜的小礼节呢?⑷示例:喜欢钟毓,因为他比较忠实,拘礼守节,即使是偷也还念念不忘礼节。喜欢钟会,因为他更机灵善于变通,既然偷已经是大“非礼”了,还讲究什么拜的小礼节呢?【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意,结合句意进行断句。⑵本题考查对常见文言词语意义的理解及知识的迁移能力。解答此题要结合句子进行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考生在平时要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进行积累。考生要对选项逐项审读,仔细比较。⑶本题考查的是重点句子的翻译。解答此题要遵循翻译的原则,掌握翻译的方法,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顺畅,翻译时要注意重点词语和常见句式的正确理解。⑷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解答此题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意,注意对文中关键语句的理解和分析。【参考译文】甲文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乙文译文:

钟毓兄弟小时候在父亲午睡时,趁机一起偷药酒喝。他们的父亲刚巧醒来,暂且故意装睡,想看看他们怎么做。钟毓行礼后才喝酒,钟会只喝酒不行礼。随后父亲问钟毓为什么要行礼,钟毓回答说:“酒是用来完成礼仪的,不敢不行礼。”父亲又问钟会为什么不行礼,钟会说:“偷,本来就不是行礼的行为,所以用不着行礼。”9.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甲)咏雪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乙)林道人诣谢

林道人诣谢公①。东阳②时始总角③,新病起,体未堪劳,与林公讲论,遂至相苦。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再遣信④令还,而太傅留之。王夫人因自出,云:“新妇少遭家难,一生所寄,唯在此儿。”因流涕抱儿以归。谢公语同坐曰:“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⑤不使朝士⑥见!”(选自《世说新语》)【注释】①林道人:指晋代和尚支遁,世称林道人、林公。谢公:谢安,东晋名相,世称谢太傅、谢公。②东阳:谢朗,谢安的侄子,曾任东阳太守。其父谢据早逝,下文“家难”指此事。③总角:古时儿童头结发成小髻,指代小孩。④信:传信的人。⑤恨:遗憾。⑥朝士:朝廷官员。(1)下列加下划线词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与儿女讲论文义

与林公讲论B.未若柳絮因风起

因流涕抱儿以归C.左将军王凝之妻

母王夫人在壁后听之D.谢太傅寒雪日内集

吾日三省吾身(2)用给(乙)文画线句断句,限断两处。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再遣信令还,而太傅留之。(4)下列表述错误的一项是(

)A.《咏雪》中的“兄子胡儿”即《林道人诣谢公》中的“东阳”。B.《咏雪》文末的神态描写和身份补叙,是对谢道韫的赞赏。C.《林道人诣谢公》文末谢公所说的话,是对王夫人的赞颂。D.从选文可见,《世说新语》主要记述人物言谈轶事,篇幅短小,语言简约传神。(5)鲁迅先生称《世说新语》是“一部名士的教科书”。请结合(甲)(乙)两文写出你对这句话的理解。【答案】(1)A(2)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3)(王夫人)两次派传信的人去让(他)回来,但是太傅谢安却把他留住。(4)C(5)①《世说新语》内记录的大多是士人的言谈举止,而且喜欢品评人物,以此区分人物的品行的优劣高下。②谢太傅一家,寒雪日家庭聚会的内容也是“讲论文义”,谢朗大病初愈,也要待客并与客辩论,体现了学习与锻炼对于成才的重要性。③王夫人把一生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担心孩子大病初愈,身体不堪劳累,最终亲自阻止谢朗待客及与林道人的辩论。这样溺爱的方式,又为培养名士提供了一个反例。【解析】【分析】(1)文言文中有一些词是一词多义,要确定它在句子中的意思,就要根据上下文的内容来考虑。在平时文言文的学习中,要特别重视并掌握这类一词多义的单音节词。A.谈论/谈论;B.趁、乘/于是,就;C.“王凝之”是人名/代词;D.天/每天。故选A。(2)这句话的意思是:家嫂言辞感人,实在值得称颂,遗憾不能让朝中官员一见!可以根据句意停顿。(3)“再”“遣”“留”是此题中的关键词语,一定要解释准确。(4)C项有误,不是“赞叹”,而是“遗憾”。(5)甲文写了谢家子女即景赋诗咏雪的情景,展示了古代家庭文化生活轻松和谐的氛围;乙文中谢公多次阻止王夫人接儿是为了让谢朗与客交谈,王夫人接儿以归并非表现其母爱,谢公也并非赞颂,而是无奈、气恼。故答案为:⑴

A;⑵家嫂辞情慷慨/致可传述/恨不使朝士见!⑶(王夫人)两次派传信的人去让(他)回来,但是太傅谢安却把他留住;⑷C;⑸①《世说新语》内记录的大多是士人的言谈举止,而且喜欢品评人物,以此区分人物的品行的优劣高下。②谢太傅一家,寒雪日家庭聚会的内容也是“讲论文义”,谢朗大病初愈,也要待客并与客辩论,体现了学习与锻炼对于成才的重要性。③王夫人把一生的希望都放在孩子身上,担心孩子大病初愈,身体不堪劳累,最终亲自阻止谢朗待客及与林道人的辩论。这样溺爱的方式,又为培养名士提供了一个反例。【点评】⑴本题考查辨析一词多义,文言词语的用法和含义是中考的常考题,一词多义现象在文言文中相当常见,有些词所包含的意义不只一个,在不同的语言环境中表示不同的意思;⑵本题考查文言文语句的句读。解答此类试题,要在整体感知文章内容的基础上,先对句子作简单翻译,初步了解大意,然后根据句子的意思和古文句法进行句读;同时利用虚词来辅助句读。句读时要注意古汉语的语法和句式,句读不能出现“破句”的现像;⑶本题考查翻译语句的能力,答题时应注意,翻译一直译为主,意译为辅,直译落实重点字词,不能遗漏,句意要通顺们还要注意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特殊用法的词语;⑷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出选择;⑸本题考查学生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的能力。答题时需要通晓全文大意,理解相关的语句,分析其含义即可。【参考译文】

甲: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给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僧人支遁去拜见谢公(谢安)。东阳(谢朗)那时还是小孩,病刚好身体不堪劳顿。他和林公讲谈,说得很累。东阳的母亲王夫人在隔壁听他们辩论,两次让人叫东阳回去,都被谢太傅留住。于是王夫人亲自出来,说道:“我早年守寡,一生的寄托,都在这个孩子身上。”就哭着把儿子抱回去了。谢公对同座的人说:“家嫂言辞感人,实在值得称颂,遗憾不能让朝中官员一见!”10.阅读下面文言文,完成后面小题咏雪刘义庆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1)解释下列各句中加下划线的词。①俄而雪骤________②公欣然曰________③与儿女讲论文义________④撒盐空中差可拟________(2)画出句子停顿(标一处)未若柳絮因风起(3)翻译句子:白雪纷纷何所似?(4)如果你是这场咏雪比赛的评委,你觉得谢道韫和胡儿谁的比喻更好呢,为什么?(5)假如你穿越到东晋,置身谢家,你认为这个家族有着怎样的家庭气氛?结合文章内容分析。【答案】(1)急;高兴的样子;泛指侄子辈;大致(2)未若/柳絮因风起(3)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4)【示例1】“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示例2】“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言之成理即可)(5)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和谐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解析】【分析】(1)此题多古今异义词,如“儿女”:泛指侄子辈。所以千万不要以今释古。“欣然”在现代汉语中也有“高兴的样子”的意思,所以说理解好上下文内容是作答的关键。(2)此题较容易,根据文意即可推断出正确答案:未若/柳絮因风起。译为: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此题要注意把谓语部分与宾语部分划开。(3)本题注意“何所似”等字词的翻译。“白雪纷纷”要译为:纷纷扬扬的大雪。(4)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来谈依据。如果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可从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的角度作答。如果认为“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可从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的角度作答。(5)通读全文可以感知谢家是个贵族大户。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子女讲论文艺,可以看出家庭是一个温馨、和谐的书香门第。再如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家庭弥漫的是融洽轻松的氛围。故答案为:⑴急;高兴的样子;泛指侄子辈;大致;⑵未若/柳絮因风起;⑶这纷纷扬扬的大雪像什么?⑷【示例1】“撒盐空中”和“柳絮因风起”来比拟“大雪纷飞”,各有千秋.有人认为“撒盐空中”一喻好,雪的颜色和下落之态跟盐比较接近,而柳絮呈灰白色,在风中往往上扬,甚至飞得更高更远,跟雪的飘舞方式不同.写物必须首先求得形似而后达于神似,形似是基础;【示例2】“柳絮因风起”一喻好;它给人以春天即将到来的感觉,有深刻的意蕴.而“撒盐”一喻所缺乏的恰恰是意蕴.好的诗句要有意象,意象是物象和意蕴的统一,“柳絮”一喻就好在有意象.(言之成理即可);⑸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作者为我们营造了一种融洽和谐欢快”轻松的家庭气氛。【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⑵本题考查文言文断句的能力,断句前,先要通读全文理清文段思路,尤其是把握文章中涉及的人物及关系。也可借助文段的一些特征巧妙断句,比如借助虚词,借助句式,借助对话词“曰”、“云”等,根据句子的结构成分等,读出含义,然后断句;⑶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⑷本题是一道开放题,针对这种说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各自的观点定然不会相同,有赞同的,也有否定的,但是无论哪种见解,都要围绕文章的内容说出相应的理由。根据自己的生活实际或社会实践来谈依据。⑸本题考查对文言文内容的理解。通读全文可以感知谢家是个贵族大户。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子女讲论文艺,可以看出家庭是一个温馨、和谐的书香门第。再如从“寒雪”“内集”“欣然”“大笑”等词语可以看出,家庭弥漫的是融洽轻松的氛围。【参考译文】

谢安在寒冷的雪天举行家庭聚会,和他子侄辈的人讲解诗文。不久,雪下得大了,太傅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呢?”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谢安大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着风飞舞。”太傅大笑起来。她就是谢安大哥谢无奕的女儿谢道韫,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11.阅读甲乙两篇文言文,回答各题。

[甲]

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世说新语》

[乙]

王子猷①居山阴,夜大雪,眠觉,开室命酌酒,四望皎然。因起彷徨②。咏左思③《招隐》诗,忽忆戴安道④。时戴在剡⑤,即便夜乘小舟就⑥之。经宿(xiǔ)方至,造门⑦不前而返。人问其故,王曰:“吾本乘兴而行,兴尽而返,何必见戴!”

王子猷尝暂寄人空宅住,便令种竹。或问:“暂住何烦尔?”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

——《世说新语》[注释]:①王子猷(yóu):王徽之,王羲之第五子,字子猷。②彷徨:徘徊的样子,这里指逍遥流连。③左思:西晋文学家。所作《招隐诗》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④戴安道:即戴逵,西晋人,博学多能,擅长音乐、书画和佛像雕刻,性高洁,终生隐居不仕。⑤剡(shàn):今绍兴嵊州市。⑥就:去拜访。⑦造门:到了门口。造:到。(1)下列各项划线字意思全不相同的一项是(

)A.差可拟

参差不齐

差强人意B.俄而雪骤

狂风骤起

暴风骤雨C.因风起

因起彷徨

前因后果D.未若柳絮

若即若离

若有所思(2)将画线句翻译成现代汉语①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②经宿方至,造门不前而返。(3)甲文从①“________”②“________”(原文)既可以看出谢安与子侄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讲论诗文的雅兴,也展现出了古人③________的生活氛围。乙文中“何可一日无此君”中“此君”指④________,王子猷认为不可“一日无此君”的原因是“此君”象征着⑤________的精神品质。【答案】(1)C(2)①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家里的小辈们谈论文章的义理。②王子猷经过了一夜才到,到了门口没有进去就返回了。(3)公欣然;大笑乐;温馨美好;竹子;正直谦虚,坚韧不拔

【解析】【分析】(1)A.差:大致,差不多;参差:长短,高低,大小;差:大致。B.急(速),紧;突然;急速。C.凭借;于是;原因。D.如;好像;好像。故选C。(2)本题注意:①内集,家庭聚会。儿女,晚辈,包括侄子侄女。讲论文义,谈论诗文。②经宿,经过一夜。方,才。造,到了。而,表转折,却。(3)【甲】分析题干。结合“亲密无间的感情和讲论诗文的雅兴”可知要找的原句是表现关系好、集会比较能够引起谢太傅的兴趣的句子。“公欣然”的意思是谢太傅高兴地,看出他在聚会中心情比较愉悦,和晚辈关系比较亲密。“公大笑乐”意思是谢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结合前文可知,是在听了谢道韫的回答之后的行为,是为谢道韫精彩的表现而赞叹,因此表现出他的雅兴,故①处填“公欣然”,②出填“大笑乐”。【乙】文,分析题干。结合“王啸咏良久,直指竹曰:‘何可一日无此君!’”可知,此君指竹子。结合注释“③左思:西晋文学家。所作《招隐诗》旨在歌咏隐士清高的生活”和竹子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形象,可知竹子身上具有正直谦虚、坚忍不拔的品质。故答案为:⑴C⑵①在一个寒冷的下雪天,谢太傅把家里人聚集在一起,和家里的小辈们谈论文章的义理。②王子猷经过了一夜才到,到了门口没有进去就返回了。⑶①公欣然;②大笑乐;③温馨美好;④竹子;⑤正直谦虚,坚韧不拔

【点评】⑴本题考查文言字词的理解,注意结合语境理解一词多义。⑵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减内容,译文要通畅。注意重点字词以及常见句式的翻译,特别是文言特殊句式的翻译,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⑶本题考查文章内容的理解,注意结合重点句子的理解作答。【附参考译文】

【甲】谢太傅在一个冬雪纷飞的日子里,把子侄们辈的人聚集在一起,跟他们一起谈论诗文。不一会儿,雪下得大了,太傅十分高兴地说:“这纷纷扬扬的白雪像什么?”他哥哥的长子谢朗说:“跟在空中撒盐差不多可以相比。”他另一个哥哥的女儿说:“不如比作柳絮凭借风而起。”谢太傅听了开心的大笑起来。她(谢道韫)就是谢太傅大哥谢无奕的女儿,左将军王凝之的妻子。

【乙】王子猷住在浙江绍兴,一天夜里大雪纷飞,他一觉醒来,推开门,命仆人斟上酒。看到四面一片洁白。于是他感到犹豫不决,吟咏起左思的《昭隐》,忽然想起戴安道。当时戴安道在剡县,即刻连夜乘小船去拜访他,经过一夜才到,到了戴安道家门前没进去却又转身返回。有人问他这样的缘故,王子猷说:“我本来乘着兴致出行,没有了兴致就返回,何必要见戴安道!”王子猷曾经暂时借住别人的空房,随即叫家人种竹子。有人问他:“暂时住一下,何必这样麻烦!”王子猷吹口哨并吟唱了好一会,才指着竹子说:“怎么可以一天没有这位先生!”12.阅读下文,完成题目陈太丘与友期行

陈太丘与友期行,期日中。过中不至,太丘舍去,去后乃至。元方时年七岁,门外戏。客问元方:“尊君在不?”答曰:“待君久不至,已去。”友人便怒:“非人哉!与人期行,相委而去。”元方曰:“君与家君期日中。日中不至,则是无信;对子骂父,则是无礼。”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1)上文选自《________》,其编者是南朝的________(人名)。(2)翻译文中划线句子:友人惭,下车引之。元方入门不顾。(3)下列选项中对上文理解不正确的是(

)A.“门外戏”一词突出元方只是孩童,衬托出他虽年幼却聪慧识礼的形象。B.“尊君在不?”语气直接,表现出客并没有认识到自己迟到失信的错误。C.“下车引之”是友人惭愧的表现,他无言以对的狼狈衬托了元方的形象。D.“入门不顾”表现出了元方聪明智慧、善于言辞又知书识礼的人物形象。【答案】(1)世说新语;刘义庆(2)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他。(3)D【解析】【分析】(1)《世说新语》主要记录了当时魏晋名士的逸闻轶事和玄言清谈,这篇《陈太丘与友期》即是当时名士之间交往言谈的记载。《陈太丘与友期》这一章出自刘义庆编写的《世说新语》。(2)注意关键词:引:拉,这里有友好的意思。顾:回头看。(3)D.“入门不顾”表现出了元方的本真性情和坦率的品质。故选D。故答案为:⑴世说新语;刘义庆;⑵友人感到惭愧,下车拉元方,元方走进家门不回头看他;⑶

D。【点评】⑴对于课本上的课文,不能偏颇,大致内容和主题以及涉及到的文学常识还是应该心中有数的。更不能放弃课内只顾课外,要从课内中学到语文的基础知识及赏析文章的方法,并和课外的拓展阅读结合起来,做到课内外结合,使语文能力和素养得到提高;⑵文言文翻译首先做到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一定要字字落实,尤其是句中的重点词,如实词中的通假字、一词多义、词类活用等,翻译重点语句是一项综合能力的体现,不仅要求学生具有丰富的文言词汇知识储备,还要有一定的古汉语知识,同时要求语言表达流畅与优美;⑶解答此题的关键是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找出相关的语句即可。答题时应注意,准确把握文章大意,然后锁定目标句既可作出选择。【参考译文】

陈太丘和朋友相约同行,约定的时间在正午,过了正午朋友还没有到,陈太丘不再等候他而离开了,陈太丘离开后朋友才到。元方当时年龄七岁,在门外玩耍。陈太丘的朋友问元方:“你的父亲在吗?”元方回答道:“我父亲等了您很久您却还没有到,已经离开了。”友人便生气地说道:“真不是君子啊!和别人相约同行,却丢下别人先离开了。”元方说:“您与我父亲约在正午,正午您没到,就是不讲信用;对着孩子骂父亲,就是没有礼貌。”朋友感到惭愧,下了车想去拉元方的手,元方头也不回地走进家门。13.阅读下面的文段,回答问题。献马贾祸

周厉王使芮伯帅师伐戎,得良马焉,将以献于王。芮季曰:“不如捐①之。王欲无厌,而多信人之言。今以师归而献马焉,王之左右必以子获为不止一马,而皆求于子。子无以应之则将哓②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弗听,卒献之。

荣夷公果使求焉,弗得,遂谮③诸王,曰:“伯也隐。”王怒逐芮伯。

君子谓芮伯亦有罪焉:尔知王之渎货而启之:芮伯之罪也。(选自《郁离子·献马》)【注释】①捐:抛弃,舍弃。②哓(xiāo):吵嚷,争吵。此指进谗言。③谮:诬陷,中伤。(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下划线词语意思相同的一项是(

)A.而多信人之言/与朋友交而不信乎B.不如捐之/知之者不如好之者C.以子获为不止一马/屠惧,投以骨D.卒献之/生卒年月(2)用三条“/”给文中画线的句子断句。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3)文中共有周厉王、芮伯、荣夷公三个主要人物,请分别概括其中两个人的性格特点。【答案】(1)B(2)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3)①周厉王:贪婪而昏庸。②芮伯:忠诚却愚蠢。③荣夷公:贪婪而狠毒。【解析】【分析】(1)A.信:相信∕诚信;B.如:比得上∕比得上;C.以:认为∕把;D.卒:终于∕死。故选B。(2)这句话意思是:你没有东西应酬他们,他们就会在大王面前说你的坏话,大王必定相信他们的话,这样做是招引祸患啊。根据句子意思划分节奏即可。(3)文中共有周厉王、芮伯、荣夷公三个主要人物,找出与三人各自相关的描写分析作答。从“王欲无厌”“多信人之言”“怒逐芮伯”可以看出周厉王的贪婪昏庸;从芮伯不听忠告献马给周厉王最终获罪一事可以看出芮伯忠诚但不听劝告;从荣夷公向芮伯索要马匹不得而诬陷芮伯可以看出他的贪婪狠毒。据此分析作答即可。故答案为:⑴B⑵子无以应之/则将哓于王/王必信之/是贾祸也。⑶①周厉王:贪婪而昏庸。②芮伯:忠诚却愚蠢。③荣夷公:贪婪而狠毒。【点评】⑴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词语一词多义的理解和辨析,要求考生注意对常见文言词语的积累,理解词语的意思可根据知识的积累结合原句进行推断。注意对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词类活用、一词多义、通假字和古今异义的掌握。⑵本题考查考生对文言语句的断句能力。解答此题要求考生理解句子的意思,根据句子的现代语法特点进行断句,注意题干的限制要求。⑶本题考查考生对人物形象的理解和分析,要求考生读懂文章,理解文章的内容,注意对文中人物描写的语句和相关事例的理解和分析,注意文中抒情和议论语句的理解概括。【参考译文】

周厉王派芮伯统帅军队讨伐戎,得到一匹良马,芮伯想把它献给周厉王。芮季劝阻说:“不如舍弃这主意。大王贪欲不知满足,而且又好听信别人的谗言。现在因班师归来就献马给他,大王的左右近臣必定认为你不止得到一匹好马,就都要向你索求。你没有东西应酬他们,他们就会在大王面前说你的坏话,大王必定相信他们的话。这样做是招引祸患啊。”芮伯不听劝告,终于把马献给了周厉王。

荣夷公果然派人来向芮作索求东西,没有得到,就在大王面前诬陷中伤芮伯。周厉王大怒,将芮伯逐出。

君子谈到这件事都说芮伯也有过错。你既然知道大王贪得无厌,却又诱导他的贪欲,这就是芮伯的过错啊。14.阅读《狼》,完成下面小题。

一屠晚归,担中肉尽,止有剩骨。途中两狼,缀行甚远。

屠惧投以骨。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苦蔽成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敢前,眈眈相向。

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久之,目似瞑,意暇甚。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方欲行,转视积薪后,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身已半入,止露尻尾。屠自后断其股,亦毙之。乃悟前狼假寐,盖以诱敌。

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1)解释文中加下划线的词语。(2)把下列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①狼不敢前,眈眈相向。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3)请用词语概括狼的形象特点。【答案】(1)①止:只,仅仅的意思;②“犬”是名词,这里作状语,“像狗一样”的意思;③意:神情;④黠:狡猾,狡诈。(2)①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②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3)狡猾、聪明、贪婪【解析】【分析】(1)①句意:只剩下一些骨头。止:只,仅仅。②句意:另一只狼像狗似的蹲坐在前面。犬:名词作状语,“像狗一样”。③句意:神情很悠闲。意,此处为神情。④句意:狼也太狡猾了。黠:狡猾,狡诈。(2)本题关键字有:①“前”的意思为上前,动词。眈眈相向:注视着;眈眈:(瞪着眼)注视的样子;相:彼此,互相。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②久,很久;之,没有实在意义。瞑(míng),闭眼。暇(xiá),悠闲。(3)“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复投之,后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狼之并驱如故”表现了狼的贪婪;“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表现了狼的聪明狡猾。故答案为:⑴①止:只,仅仅的意思;②“犬”是名词,这里作状语,“像狗一样”的意思;③意:神情;④黠:狡猾,狡诈。⑵①两只狼不敢上前,瞪眼朝着屠户。②过了很久,它的眼睛好像闭上了,神情十分悠闲。⑶狡猾、聪明、贪婪【点评】⑴本题考查对文言实词的理解能力。作答本题,重点在于文言实词的积累,同时也可以借助整个句子的意思来判断。⑵本题考查重点句子的翻译。翻译时要忠于原文,不遗漏、不随意增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