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高考古诗词阅读新题_第1页
2020高考古诗词阅读新题_第2页
2020高考古诗词阅读新题_第3页
2020高考古诗词阅读新题_第4页
2020高考古诗词阅读新题_第5页
已阅读5页,还剩2页未读 继续免费阅读

下载本文档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古诗词鉴赏专题训练(一)古代诗歌阅读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

14~15九

题。日杜甫重阳独酌杯中酒,患病起登江登台。竹叶于人既无分,菊花此后不须开。殊方日落玄猿哭,旧国霜前白雁来。弟妹冷清各安在,兵戈衰谢两相催!注:此诗是大历二年(767年)作者流寓夔州时所作。竹叶在这里指竹叶青酒。14.下边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首联紧扣题目,表现了诗人浓郁的生活情味:诗人旅居夔州,重阳到来,一时髦致勃发,患病登台,独酌杯酒,赏识九月秋景。B.菊花是眼前之景,竹叶却并不是真物。困难困苦的生活遭受,加上因病不可以饮酒,诗人干脆希望菊花此后不用开放。颔联突显了激烈的主观情绪:诗人独爱饮酒远胜赏菊。C.颈联借景抒怀,用异乡和故园的物侯做对照,很自然地流露了诗人心里的秘密:本来他对酒停杯,对花辍赏,其实不不过由于患病,更是由于乡愁撩人啊!D.这首诗的语言自然流利,挺秀有力,写景叙事和诗人的忧思密切联合,颇能显示出杜甫流寓夔州时期七律诗的悲壮风格。15.这首诗饱含了作者哪些丰富的感情?请做详细赏析。(6分)(二)阅读下边这两首诗,达成14~15题。咏牡丹(宋)王溥枣花至小能成实,桑叶虽柔解吐丝。堪笑牡丹如斗大,不可一事又空枝。苔(清)袁枚白天不各处

,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

,亦学牡丹开。14.以下对这两首诗的赏析

,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3

分)(

)王诗写枣花和桑叶,先抑后扬:先写其“小”与“柔”的特色,再表扬其适用价值。王诗先写了枣花和桑叶,而后以“堪笑”把所咏之物牡丹引出,显露出作者的感情。袁诗前两句是说苔花在没有日光的夜晚也努力显现自己,突出了它不畏困难之精神。“青春”指春季,“青春恰自来”是说正当春季到来,苔花抓住机遇开始萌发生长。15.这两首咏物诗除了托物言志外,各自还主要运用了哪一种表现手法?(6分)(三)阅读下边这首诗,达成14—15题。黄山道中①【金】赵沨小榖城②荒路屈盘,石根寒碧涨秋湾。千章③秀木黄公庙,一点飞雪白塔山。好景落谁诗句里?蹇驴驮我绘图间。膏肓泉石真吾事,莫厌乘兴数往还。【注】①黄山:一名毅城山,在山东东阿。②小毅城:即东阿县铜城镇。③章:大材。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两项是(4分)A.首联点题,经过描绘爬山道路屈曲回旋,岩底一湾碧绿秋水闪着冷光,为全诗定下了凄清伤感的基调。B.颔联详细描绘黄山的名胜风光:黄公庙掩映在高大挺秀的树木之中,白塔山极点缀着一抹银亮的雪痕。C.颔联对仗工整,设色精良:黄公庙四周的古木色彩浓暗,白塔山顶的白雪色彩光亮,二者形成鲜亮对照。D.尾联直抒胸臆,表达自己对黄山十分喜欢,即便病人膏肓也要常常来往。“莫厌”运用拟人,情味盎然。E.诗歌前两联写景,后两联抒怀,而以第三联络合前两联景语,尾联补足第三联余意,章法谨严,颇具匠心。15.诗的颈联向来为人称道,请赏析这一联的精妙之处。(6分)(四)阅读下边这首宋诗,达成

14~15题。晚秋登城北门陆游

①幅巾藜杖北城头,卷地西风满眼愁。一点烽传散关信,两行雁带杜陵

②秋。河山兴废供搔首,出身安危入倚楼。横槊赋诗非复昔,梦魂犹绕古梁州

③。【注】①此诗写于宋孝宗淳熙四年(1177)九月四川成都。②杜陵:本指长安,此处借指汴京。③梁州:古梁州州治在汉中,南宋西北边疆上的重要关塞南郑、大散关皆在此地,诗人过去曾在这里驻守。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适合的两项是(5分)A.诗的第一句描述了诗人的装扮和出游的地址,反应了他当时闲散的生活,自由自在和日渐衰颓的状况。B.“两行雁带杜陵秋”,诗人希望鸿雁能将自己的思情带回故土,寄寓着诗人对关中、故都的怀恋之情。C.“横槊赋诗非复昔”,“横槊赋诗”指作者驻守边地军中吟诗之事,“非复昔”感触良多,铁马旧事仍萦怀。D.“梦魂犹绕古梁州”,诗人常常以前的戎马生涯,“魂牵梦萦”正是其光复失土、报国心志的抒发。E.本诗写诗人登楼所见所想,描绘与谈论相联合,层次清楚,感情激怒,爱国之思、赤子之情呼之欲出。15.本诗以“愁”字为线索,贯串全篇。请简要赏析。(6分)(五)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14-15题。早发剡中石城寺赵嘏暂息劳生树色间,平明机虑又有关。吟辞宿处烟霞去,心负秋来水石闲。竹户半开钟未绝,松枝静霁鹤初还。明朝一倍堪难过,回顾尘中见此山。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3分)首联写诗人宿于石城寺中暂息凡间奔波,而第二天拂晓因要离开心里又为凡间思虑所扰。颔联写诗人告别山中宿处时烟霞散去,他为辜负这水石静美的秋景而深感遗憾。尾联写诗人告别之际想象明朝会为分别此地倍加难过,只好回望此山以安慰情怀。作品以时间为序构造全篇,熔叙事、描绘、抒怀于一炉,情义自远,饶有神韵。15.这首诗的颈联尤其精妙,请联合全诗,加以赏析。(6分)(六)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14~15题。秋天偶题杜牧荷花兼柳叶,相互不胜秋。玉露滴初泣,秋风吹更愁。绿眉甘弃坠,红脸恨飘流。惋惜是游子,少年还白头。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首联从秋天两种典型光景荷花、柳叶落笔,紧扣标题;“不胜”二字语重心长。B.颔联运用人品化手法,“泣”“愁”详细显现出荷花、柳叶“不胜秋”的神态。C.颈联分别以“绿眉”“红脸”喻指柳叶、荷花,色彩鲜亮,形象优美,引人怜爱。D.柳叶“甘弃坠”而荷花“恨飘流”,“甘”与“恨”对照鲜亮,足见前者高风亮节。15.尾联在全诗中有何作用?请简要剖析。(6分)(七)阅读下这首宋词,达成14~15题。青玉案·被檄出郊题陈氏山居(南宋)张榘西风乱叶溪桥树,秋在黄花羞怯处。满袖灰尘推不去。马蹄浓露,鸡声淡月,寂历荒村路。身名多被儒冠误。十载重来漫这样。且尽清樽公莫舞。六朝旧事,一江流水,万感天涯暮。【注】张榘,宋理宗淳祐年间当过句容县县令,宝祐中又曾任江东制置使参议、机宜文字。前后两次当官,均处于地位卑下的职位。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上阕是一幅荒村行旅图,秋晨冷清,淡月当空,西风萧瑟,词人单骑独行。灰尘不说“拂”而说“推”,用语奇特自然,极写词人行路的露宿风餐之状。霜打后,呈羞怯状的黄花,与“满地黄花聚积”中“黄花”所抒感情同样。上片写词人一路所见之景;下片写其抵达山住所抒之情,全词情况交融。15.词人以“万感天涯暮”收束全词,试联合作品剖析词人的“万感”包括哪些深意。(八)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边这首宋词,达成14~15题。别韦从军(节选)高适世人遇我同大家,唯君于我最相亲。且喜百年见交态,何尝一日辞家贫。弹棋击筑白天晚,纵酒高歌杨柳春。欢娱未尽分别去,使我难过惊心神。丈夫不作子女别,临歧涕泪沾衣巾。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前两句将世人和韦从军对我的态度对照,暗含自己对友人的感谢和不被赏识的酸楚。三四句既表达能和韦从军订交这样之久的惊喜,也写出自己因家贫而长久备受煎熬。本诗七八句,写诗人与韦从军马上分别,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心里的不舍与难过。结尾写分别而不显颓丧,惜别仍发豪迈之情,与《杜少府之任蜀州》尾联意邻近。15.请联合全诗赏析“弹棋击筑白天晚,纵酒高歌杨柳春”。(6分)(九)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浣溪沙·和无咎韵【注】陆游懒向沙头醉玉瓶,唤君同赏小窗明。斜阳吹角最关情。忙日苦多闲日少,新愁常续旧愁生。客中无伴怕君行。【注】宋孝宗隆兴二年(1164年)闰十一月至次年正月,陆游与韩元吉在镇江相聚,那时,陆游是在镇江通判任上,韩元吉则是来镇江探亲暂住。两位朋友相聚两月,相互唱和的诗词作品共有三十多首。14.以下对这首词的剖析,不适合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A.“玉瓶”指酒瓶,首句是说由于将要与友人分别,词人就邀约友人一同话别、饮酒。B.“斜阳”是所见之景,“吹角”是所听之声,视听联合,定格离其余画面。C.“吹角”点出了词人所处的时代背景——南宋代廷偏安江南,正与金对峙。D.尾句中的“客”指词人自己旅居镇江,“无伴怕君行”点出诗歌写作主题。15.这首词表达了词人哪些感情?请简要剖析。(6分)(十)阅读下边这首唐诗,达成14—15题。重题杜甫涕泗不可以收,哭君余白头。少儿认识尽,宇宙今生浮。江雨铭旌湿,湖风井径秋。还瞻魏太子,来宾减应刘。【注】铭旌:竖在死者灵前的旗幡。应刘:指应玚和刘桢,三国时期的有名文人,曾深受魏太子曹丕器重,后两人接踵死于瘟疫。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是(3分)A.首联两句直抒胸臆,写挚友的逝世让诗人万分沉痛,泣不成声不可以自制。B.第三句写诗人以前认识的少儿都已长大,传达出对光阴流逝的深邃忧思。C.第四句叹息自己流浪无定的处境,朋友的离开让诗人在这人间更为孤单。D.全诗着力写一“哭”字,诗人既哭不幸逝世的友人,也哭穷愁落魄的自己。15.比较赏析本诗后两联不一样的抒怀手法。(6分)(二)古代诗歌阅读(此题共2小题,9分)阅读下边这首诗,达成

14~15题。温汤客舍刘长卿冬狩温泉岁欲阑,宫城佳气晚宜看。汤熏仗里千旗暖,雪照山边万井寒。君门献赋谁相达,客舍无钱辄自安。且喜礼闹秦镜在,还将妍丑付春官。【注】刘长卿:唐朝诗人,此诗写于玄宗天宝年间诗人赴京赶考途中。冬狩:指古代天子或贵爵在冬季围猎.秦镜:秦始皇宫里的方镜,传说它能鉴识人心邪正,后用“秦镜”代指明镜.春官:唐朝曾改礼部为春官,后“春官”遂为礼部的别称。14.以下对这首诗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3分)首联点出了皇帝“冬狩”的时间、地址,显现了宫城气象之美,暗含对君王的赞叹。颔联运用对照,“千旗暖”与“万井寒”等描述,使宫中与民间的情况组成鲜亮比较。“君门”一句借司马相如献赋的典故,示意自己无人举荐,寄望了怀才不遇的无奈。“客舍”一句写诗人囊中羞怯的窘态和还能自安的心态,此中或有无奈与自嘲。诗歌尾联的意思是什么?该联与李白《行路难·金樽清酒斗十千》最后两句表达的感情有何异同?请简要回答。(6分)14.B(“诗人独爱饮酒远胜赏菊”,没有依照,酒和菊都是作者难以割舍之爱,它们在诗中起到衬托作者心里悲苦的作用。)(6分)对流浪异地,年迈多病,困难生活的感慨。诗人重阳登高,因病不可以饮酒,也没心赏菊;一家人寓居夔州,生活无着,忍不住黯然神伤。想念故土,忆想亲人的情怀。听着黑猿的哀啼,看白雁南来,适逢重阳佳节,一家人流浪至此,诗人心中油但是生对故土的想念,对因战争而音信茫然的弟妹的挂念。对国家前程命运的担忧。诗人身遭战乱,衰老多病,战争像逼命似地接连发生,光阴不断地催人走向衰灭,伤时忧国之情激烈萌发。(每条2分)14.C“白天不各处”指阳光照不到的地方,并不是夜晚。《咏牡丹》主要运用对照的手法。本诗把牡丹的大而无用与枣花小却能结实、桑叶柔却能养蚕结丝进行对照,表达了对牡丹的歧视。《苔》主要运用拟人手法。它写苔花固然小,却要学牡丹开放,表达了对不自愧不如而努力显现自己的精神的赞叹。14.A、D(A项,“为全诗定下了凄清伤感的基调”错误。全诗的基调是愉悦的。D项,“即便病人膏肓”错误。诗人是说对黄山美景的喜欢已经深入膏肓。)(答对一项给2分,两项给4分,多答不给分。)15.(6分)①运用设问,回答时不说景在诗巾,却说人在景巾,构想奇特。②用绘图比喻黄山美景,生动赔切;而诗人骑着蹇驴慢慢前行,更显面卷之长之美。③充分地表达了诗人对黄山道中所见风景衷心喜欢之情。(答出一点给2分,意思答对即可。若有其余答案,只需切合诗意、言之成理,亦可酌情给分。)14.(5分)B、E(B鸿雁将秋来的信息传来,非将思情带回故土;和抒怀)(答对一项2分,答对两项5分;答三项及以上不给分)

E诗歌的表达方式主假如记述、描绘15.(6分)①首联描述自己日渐衰颓,满眼西风悲凉之景,确立全诗感情基调:愁;②颔联描述眺望边地战火,仰观失地飞鸿,愁;③颈联叹息故都陷落、河山兴废(国家安危),前程未卜,愁;④尾联追想“横槊赋诗",生壮志难酬之悲,收束全诗,愁味悠久。(每答出一点给l分,答出四点给满分)14.B(“烟霞”,泛指山川、山林。“去”,走开。该句意为诗人告别宿处的山川名胜离开。)描述了一幅幽静静谧的山林清早图景。竹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约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葱翠而安静,白鹤刚才飞回停留,创造出幽静、静谧、出尘的气氛。借景抒怀(或“融情于景”)。经过描述竹门半掩、寺院晨钟隐约回荡、雨后松林葱翠安静、白鹤刚才飞回的清清静谧的情况,寄望了诗人对山中世界的喜欢。视听联合。竹编的门半开半掩,寺院晨钟声隐约在回荡,松枝在雨后葱翠而安静,白鹤刚才飞回停留,描述了一幅山林清早图景。对照、衬托。“松”“竹”象征高洁,“鹤”象征安逸,与俗世中奔波忧劳的自己形成对照,反衬出自己在世俗中奔波,表达心里的无奈、凄凉。奇妙扣题。“竹户半开”,可见更有早起之人;“钟未绝”,表示时间尚早,都照顾了题目“早发”二字,用笔绵密谨慎。与尾句响应。颈联描绘了山中优美安静的情况,与末句在凡间中回顾眺望“此山”相响应,表达了对山中安逸生活的喜欢和迷恋。(每点2分,其余答案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D(“‘甘’与‘恨’对照鲜亮,足见前者高风亮节”不正确。句中的“甘”意为不甘、岂甘。)①触景生情,抒发了游子长久流浪异乡的愁苦之情;②由物及人,点明题旨,升华了全诗的境界;③在白头游子的惋惜声中收束全诗,为全诗笼上一层凄婉色彩,余韵悠久,引人遐思。(每点2分)14.C【分析】两首词中“黄花”所抒感情不一样。15.(1)旅途奔走的艰辛与孤寂。“满袖灰尘”句写出了作者露宿风餐的状态和长时间奔走的疲备。“寂历荒村路”写出了词人独行在荒芜的小道上的孤寂。(2)政界失落久居低位志不得伸的气愤。“身名多被儒冠误”句写出了作者多年宦途崎岖官职低微,无名无地位只有儒生身份的气愤。3)人生盛衰无常,世事变迁的感触。“六朝旧事,一江流水”写六朝旧事,不论盛衰都已随滔滔流水逝去,吞没在历史长河之中。(每点2分,归纳1分,剖析1分。答“表达了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忧愁或对得势者的警示嘲讽”也可酌情给分)14.B(“交往之久的惊喜”“因家贫而长久备受煎熬”均不妥,诗人以为相知百年的人材有这样的交情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