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版权说明:本文档由用户提供并上传,收益归属内容提供方,若内容存在侵权,请进行举报或认领
文档简介
学习要求1)了解人类肠道病毒的种类。2)掌握脊髓灰质炎病毒致病性、免疫性和特异性预防。3)熟悉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4)了解其它内容。第一页,共73页。归属于小RNA病毒科,至少有71个血清型。人类肠道病毒包括:脊髓灰质炎病毒(1,2,3型)柯萨奇病毒(分A、B二组)埃可病毒(ECHO)新肠道病毒(68-71型)第二页,共73页。分
类
病毒
血清型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
1,2,3柯萨奇病毒(Coxsackievirus)
A组(1-22,24)
B组(1-6)埃可病毒(Echovirus)
1-9,11-27,29-33新肠道病毒(newenterovorus)
68,69,70,71第三页,共73页。肠道病毒概况第四页,共73页。人肠道病毒发现的历史第五页,共73页。第六页,共73页。新型肠道病毒第七页,共73页。第八页,共73页。肠道病毒的共同特征:*小RNA病毒(24~30
nm),单股正链RNA(感染性核酸),衣壳二十面体对称。
第九页,共73页。肠道病毒的共同特征:*多能在易感细胞中增殖,迅速产生CPE。第十页,共73页。肠道病毒的共同特征:*对理化因素的抵抗力较强,耐乙醚、耐酸,对热、干燥、紫外线敏感。
。*主要经粪—口途径传播。*临床表现多样,病毒在肠道中增殖,却引起多种肠道外感染性疾病;如脊髓灰质炎病毒(引起脊髓灰质炎);柯萨奇病毒(引起无菌性脑膜炎、心肌炎等)。第十一页,共73页。人肠道病毒的毒粒结构第十二页,共73页。人肠道病毒流行病学第十三页,共73页。肠道病毒感染致病特点第十四页,共73页。人肠道病毒感染的一般致病机制第十五页,共73页。感染后免疫第十六页,共73页。脊髓灰质炎病毒
(poliovirus)第一节第十七页,共73页。CurrentStatusofWildPoliovirusTransmission第十八页,共73页。
脊髓灰质炎病毒(poliovirus)引起脊髓灰质炎(poliomyelitis,orpolio),又称为小儿麻痹症,是一种危害中枢神经系统的传染病。但多数儿童感染后为隐性感染。开展活疫苗预防以来,已基本消灭了此病。第十九页,共73页。自1988年世界卫生组织在全球启动消灭脊髓灰质炎行动以来,越来越多的国家和区域实现了阻断脊髓灰质炎野病毒传播即“无脊灰状态”的目标。我国自1995年起即阻断了脊髓灰质炎野病毒的循环,2000年,经世界卫生组织确认,包括我国在内的西太平洋地区实现了无脊灰目标。第二十页,共73页。3000BC,埃及孟非思壁画中长老患小儿麻痹症。第二十一页,共73页。FranklinD.Roosevelt历史上最著名的一位脊髓灰质炎病人莫过于美国前总统罗斯福。1921年的夏天,他在一次游泳之后染上了脊髓灰质炎,最终造成了下肢瘫痪。1938年,这位领导美国人与法西斯作战的总统发现了脊髓灰质炎在美国的流行趋势开始恶化,于是他建立了小儿麻痹症全国基金会,用于救治脊髓灰质炎患者,并促进疫苗的研制。此前,罗斯福一直致力于帮助和他有着相似痛苦的病人。中国已消灭脊髓灰质炎十余年。全球有4个本土脊灰流行的国家,3个和中国接壤,包括印度、巴基斯坦和阿富汗。第二十二页,共73页。生物学性状
第二十三页,共73页。一、生物学性状球形,28-30nm,二十面立体对称,无包膜;单股正链RNA,结构蛋白VP1-VP4。抵抗力强,抗胃酸、蛋白酶和胆汁;第二十四页,共73页。脊髓灰质炎病毒形态结构第二十五页,共73页。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
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带毒者*
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
夏秋季是主要流行季节。*
儿童为主要易感者致病性第二十六页,共73页。
脊髓灰质炎病毒咽部、肠道淋巴结中增殖血(第一次病毒血症)全身淋巴组织再次增殖血(第二次病毒血症)靶器官(脊髓前角神经细胞、脑膜等)病变轻微暂时性肢体麻痹病变严重迟缓性麻痹极少数延髓麻痹呼吸、心脏衰竭死亡隐性感染(约90%)顿挫感染(约5%)非麻痹型脊髓灰质炎/无菌性脑膜炎(1%~2%)麻痹型(0.1%~2.0%)致病性损伤细胞第二十七页,共73页。
脊髓灰质炎脊髓灰质炎病毒识别的受体为细胞黏附分子,该分子分布于脊髓前角细胞、背根节细胞、运动神经元等侵犯脊髓前角运动神经细胞,导致迟缓性肢体麻痹,小儿麻痹症。机体免疫力的强弱显著影响其结局。90%的感染为隐性感染;约5%出现顿挫感染:出现非特异症状;1%~2%非麻痹性脊髓灰质炎或无菌性脑膜炎;仅约0.1%~2%出现永久性弛缓性肢体麻痹;(三)所致疾病第二十八页,共73页。三、免疫性感染后,可获得长期而牢固的型特异性免疫,以体液中和抗体为主;中和抗体包括:sIgA、IgG、IgM以及母体IgG。在肠道局部淋巴组织产生sIgA,阻止病毒入血血液中IgG、IgM中和性抗体,可清除血液中的游离病毒,阻止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系统。血液中的IgG抗体可由母亲通过胎盘传给胎儿,故生后6个月以内的婴儿较少发病中和抗体可长时间维持(终生)3型间交叉保护极弱第二十九页,共73页。第三十页,共73页。双份血清ELISAIFA补体试验中和试验血清学检查:病毒分离检查:细胞培养RT-PCR法查病毒基因组三、微生物学检查快速诊断:第三十一页,共73页。*灭活脊髓灰质炎疫苗(inactivated
poliovaccine,IPV,Salk苗);*口服脊髓灰质炎减毒活疫苗(liveoralpoliovaccine,OPV,Sabin苗);*IPV和OPV均为三价混合疫苗;*近年部分国家发生了疫苗相关麻痹型
脊髓灰质炎(VAPP),应引起关注。四、防治原则第三十二页,共73页。我国实行2月龄开始连续3次口服OPV,每次间隔1个月,4岁时加强一次。OPV有毒力恢复的可能,建议最初两次免疫使用IPV。第三十三页,共73页。人工主动免疫OPV(三价混合疫苗)IPV(口服减毒活疫苗)(注射死疫苗)类似自然感染途径:既可诱发血清抗体,又可刺激肠道局部产生SIgA;优点人工被动免疫注射丙种球蛋白接种后2周后,从粪便中排出病毒疫苗颗粒,在人群中形成间接免疫第三十四页,共73页。柯萨奇病毒、埃可病毒
新肠道病毒
第二节第三十五页,共73页。致病特点*主要粪-口途径传播,也可呼吸道感染。*病毒在肠道中增殖却很少引起肠道疾病。*型别多,引起的疾病谱复杂。不同的肠
道病毒可引起相同的临床综合症,同一
种病毒也可引起几种不同的临床疾病。*目前尚无疫苗用于预防。第三十六页,共73页。所致疾病*无菌性脑膜炎(asepticmeningitis)
几乎所有的肠道病毒都与无菌性脑膜
炎、脑炎和轻瘫有关。*疱疹性咽峡炎(hepanging)
由柯萨奇A组病毒某些血清型引起。*手足口病(hand-foot-moothdisease)由柯萨奇病毒A16、新肠道病毒71型引起。第三十七页,共73页。*
流行性胸痛
常由柯萨奇B组病毒引起。*心肌炎和心包炎
主要由柯萨奇B组病毒引起,新生儿病毒性心肌炎死亡率高。*急性结膜炎和急性出血性结膜炎
分别由柯萨奇A24型和新肠道病毒70型引起。所致疾病第三十八页,共73页。手足口病第三十九页,共73页。急性出血性结膜炎第四十页,共73页。急性疱疹性咽峡炎第四十一页,共73页。病毒性心肌炎第四十二页,共73页。思考题1.肠道病毒的共同特征是什么?2.肠道病毒主要包括哪几种?可引起哪些疾病?3.脊髓灰质炎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及特异性预防有哪些特点?第四十三页,共73页。
急性胃肠炎病毒
第28章第四十四页,共73页。急性胃肠炎病毒
急性病毒性腹泻是一种常见病、多发病。在婴幼儿引起的发病率、死亡率仅次于急性呼吸道感染轮状病毒是婴幼儿急性腹泻和引起婴幼儿腹泻死亡的主要病原体。此外,引起病毒性腹泻的病原有:肠道腺病毒40、41、42,杯状病毒科的SRSV和星状病毒科的星状病毒。第四十五页,共73页。轮状病毒A组轮状病毒是世界范围内婴幼儿重症腹泻最重要的病原体,是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肠道腺病毒流行性婴幼儿严重腹泻(第二位病因)。杯状病毒可累及任何年龄组,是世界上非细菌性胃肠炎爆发流行的重要病原体。星状病毒易感人群为5岁以下婴幼儿,散发。第四十六页,共73页。轮状病毒第一节第四十七页,共73页。轮状病毒人类轮状病毒(humanrotavirus,HRV)属于呼肠病毒科,是人类、哺乳动物和鸟类腹泻的重要病原体。人类病毒中只有呼肠病毒科为双链RNA病毒。HRV分为A~G7组,A~C组引起人类、动物腹泻,D~G组引起动物腹泻;A组是引起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B组仅在我国成人中爆发流行。第四十八页,共73页。流行病学轮状病毒呈世界性分布,A组最为常见文献报道:766例轮状病毒感染者,763例为A组,3例为C组是引起6个月~2岁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占病毒性胃肠炎的80%以上全世界每天有2000个婴幼儿死于轮状病毒感染,3岁以上90%儿童曾被感染晚秋和冬季是主要发病季节第四十九页,共73页。一、生物学性状第五十页,共73页。1.轮状病毒的生物学特征
病毒体呈球形,直径60~80nm,二十面体立体对称,双层衣壳,无包膜。电镜下观察,病毒外形呈车轮状。第五十一页,共73页。生物学性状
球形,有双层衣壳,无包膜。壳粒从内向外呈放射状排列。具有双层衣壳的完整病毒颗粒才有感染性。第五十二页,共73页。第五十三页,共73页。第五十四页,共73页。
2.抵抗力
*对理化因素有较强的抵抗力,耐酸、耐碱;*55℃
30
min可被灭活;*但在室温下相对稳定,在粪便中可存活数
天到数周。经胰酶作用后,感染性增强。第五十五页,共73页。二、致病性与免疫性第五十六页,共73页。
传染源和传播途径*传染源:病人和无症状带毒者*传播途径:主要通过粪-口途径传播,也可通过呼吸道传播。*多发于深秋初冬季节,在我国常称为秋季腹泻。二、致病性与免疫性第五十七页,共73页。轮状病毒的分组A组人类致病的主要病原体---婴儿B组感染人----成人C组感染猪,偶尔也感染人D组感染鸟类E组感染猪第五十八页,共73页。
感染最为常见;引起6个月~2岁婴幼儿严重胃肠炎,常称为秋季腹泻,是导致婴幼儿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
临床表现:
*突然发病
*发热、水样腹泻、伴呕吐
*一般为自限性*重者脱水和酸中毒,导致婴儿死亡
A组轮状病毒二、致病性与免疫性第五十九页,共73页。
发病机理病毒侵入人体后在小肠粘膜绒毛细胞内增殖,VP4为主要致病因子,造成微绒毛萎缩、变短、脱落,细胞渗透压发生改变,电解质平衡失调,大量水分进入肠腔,引起严重水样腹泻。严重者,可出现脱水、酸中毒而导致死亡。二、致病性与免疫性第六十页,共73页。B组轮状病毒*引起成人腹泻,可产生爆发流行*至今仅在我国有过报道二、致病性与免疫性第六十一页,共73页。免疫性*
型特异性抗体(IgM、IgG、SIgA)对同型病毒有保护作用*
肠道SIgA最为重要
二、致病性与免疫性第六十二页,共73页。*检测病毒颗粒:电镜或免疫电镜*检测病毒抗原:ELISA法*检测病毒RNA:11个片段特殊电泳图形*细胞培养分离病毒:非常用诊断方法三、微生物学检查法第六十三页,共73页。轮状病毒11个基因片段特征性的电泳图谱第六十四页,共73页。控制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减毒活疫苗已在临床试用。对症治疗为主,治疗主要是及时输液,纠正电解质失调,防止严重脱水及酸中毒,减少婴幼儿的死亡率。四、防治原则第六十五页,共73页。
思考题1.轮状病毒的形态结构有哪些特点,引起何种疾病?第六十六页,共73页。脊髓灰质炎病毒感染的最常见类型是:____________.
A.隐性或轻症感染
B.瘫痪型感染
C.延髓麻痹型感染
D.慢性感染
E.迁延型感染第六十七页,共73页。脊髓灰质炎病毒侵入中枢神经细胞的传播途径是:____________
温馨提示
-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图纸软件为CAD,CAXA,PROE,UG,SolidWorks等.压缩文件请下载最新的WinRAR软件解压。
- 2. 本站的文档不包含任何第三方提供的附件图纸等,如果需要附件,请联系上传者。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 3. 本站RAR压缩包中若带图纸,网页内容里面会有图纸预览,若没有图纸预览就没有图纸。
-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 5. 人人文库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用户上传分享的文档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最新文档
- 云南省昆明市黄冈实验校2025年初三第一次联考试题英语试题试卷含答案
- 贵州护理职业技术学院《园艺学通论》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山西金融职业学院《应用统计分析》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抚州职业技术学院《媒体写作B》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江西省赣州市红旗实验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三1月月考数学试题试卷含解析
- 吉林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植物保护学》2023-2024学年第二学期期末试卷
- 上海健康医学院《数据科学与工程算法》2023-202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试卷
- 江苏省徐州市树恩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下学期第一次月考地理试题(含答案)
- 帆布户外装备的多功能性与智能化发展趋势考核试卷
- 有机原料的化学合成途径考核试卷
- 《工业园区物业服务》课件
- 红楼梦第三回课件
- 【语文课件】地动仪课件
- 汽车驾驶员(高级)考试题库及答案
- 2024全新洁净室培训
- 国企内部纪检监督培训
- 团员发展纪实簿
- 人教版五年级英语单词
- 大象版科学三年级下册全册练习题(含答案)
- 新《斜视弱视学》期末考试复习题库(含答案)
- 2015年919公务员联考《申论》政法干警河北卷及参考答案
评论
0/150
提交评论